永存村:位于新洲乡东北部,7号套以北。是新洲乡北大门。全村地域面积4.32平方公里,总人口2302人,1009户。辖有十六个村民组,即东升组、下套组、新站组、双闸组、龙庙组、红星组、立新组、永存组、金星组、大壕组、红旗、前进组、丰收组、幸福组、光明组、革命组。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90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02100 | 246000 | -- | 查看 永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永存村 |
永存村:位于新洲乡东北部,7号套以北。是新洲乡北大门。全村地域面积4.32平方公里,总人口2302人,1009户。辖有十六个村民组,即东升组、下套组、新站组、双闸组、龙庙组、红星组、立新组、永存组、金星组、大壕组、红旗、前进组、丰收组、幸福组、光明组、革命组。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900亩。 |
青龙村 |
青龙村位于新洲乡北部,为乡政府所在地,是乡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乡三横三纵路网的交汇中心,是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村之一。 青龙村两委有8人组成(含选派干部一人、书记、主任助理各一人),辖16个村民组,803 户,2013年末总人口 2317人,党支部辖7个党小组,党员77人。 村民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同时引导农户发展粗放型的肉牛、生猪以及水产养殖;村民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全村外出务工经商近700人;2013年末村民人均收入为6370元。 近几年,青龙村积极探索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充分挖掘农业生态观光的潜在价值,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围绕美好乡村建设,树立“生态、绿色、特色”的发展理念。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特色产业、建立特色文化、特色村庄,尤其要把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放在重中之重,依托安庆市瑞禾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青龙村的成长期待你们的见证,几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0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获得了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最美乡村、第四届安庆市文明村、市村庄整治示范村、市卫生先进单位、区文明创建先进村、科普示范村、血防先进村、双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我们将为你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 |
天然村 |
天然村简介 天然村位于迎江区新洲乡中部,全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人口1957人,耕地面积1752亩,人均0.89亩,外滩面积2500亩,可用水面350亩,有3座抗旱机泵站,3家个私木制品加工厂。2008年经村民自治选举产生“两委”成员5名,员工2名;村书记兼主任为方友宏,组织委员为韩振宇。党组织建制为党支部,共有6个党小组,党员56名,其中女党员8人,35岁以下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19人,流动党员2人,高中以上文化水平6人,目前大专在读3人。在上级党委的正确指导下,我村支部先后被评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2006年度市级农村基层工作“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兵。 |
康宁村 |
康宁村位于新洲乡东南部,与池州市一江之隔,21个村民小组,841户2477人,耕地面积2033亩,八号套水面1334亩,外滩中州面积1201亩,东三滩小圩内面积648亩。 村支部委员会三人,书记一人,委员二人(兼职),支部党员共47人(其中:女性4名),40岁至50岁11名,51岁至60岁14名,60岁以上18名,高中文化4名,初中23名,小学20名,设三个党小组,外出务工党员22名,并成立了党员议事会,由9人组成。 村民委员会4人,主任1人,委员三人,设立的下属工作委员会有;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经济管理五个委员会各有5人组成,设有4个联片会计,21个村民小组长,21名妇女组长,外出务工经商759人。 我村耕地面积以种植棉花,油菜,小麦为主,其中零散种植蔬菜面积近百亩 中洲,东三滩面积由乡统一收回经营管理,中洲已承包给安徽华林公司种植意杨,东三滩也已发包。 2008年度,农民经济总收入431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人均纯收入1560元。 |
南木村 |
南木村位于新洲乡的南大门,下辖1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148人,其中:农业人口1880人;非农人口268人。劳动力1214人,其中:男性641人;女性573人。占地面积4590亩,其中:耕地面积2200亩。以棉、油传统农业种植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一、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我村现有党员数75名,经2006年乡党委批复成立党总支部,下设两个支部,综合支部51名党员;新农支部24名党员;流出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2名,申请入党4名。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 1、交通便利。南木码头通往集镇和小沙包码头铺设了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覆盖全村,出行安全、便捷。 2、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本村由圩内和圩外两大部分组成,圩内为居民生产生活区,圩外主要是滩涂水域,以种植速生意杨为主,风景秀丽。生态环境绝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和野生鸟类繁殖,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和市级巾帼生态家园。 3、农业生产条件好。全村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基础雄厚。连续实施了三期农发项目,进行了土地整理、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树成荫、旱能抗、涝能排的新景象。事关新洲乡和南木村人民安危和全乡今后发展大计的重大工程——安庆段南木崩岸整治工程于2011年5月全面完工。 4、农民生活条件好。通过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和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信息网络宽带、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达标投入使用,卫生厕所基本普及,自来水入户率98%。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订单农业快速发展。本村已与省安粮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出口订单蔬菜种植,目前订单农业蔬菜已达到1000余亩,亩均增收600多元;与市外贸安粮公司每年签订出口日本的富士青菜薹约350亩、荷仁豆约400亩、与鑫隆园公司签订甜玉米约150亩的订单。为规范订单农业发展,在2006年率先成立了“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南木村新农种植专业经济协会”,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入了发展快车道。 6、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党总支书记素质高、能力强,连续两任书记均被评为省劳模。两委成员勤俭务实创新、团结和谐进取,想干事能成事,在村民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7、民风纯朴、村风文明。南木人勤劳、热情、好客,集体、大局观念强。在土地整理、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及村村通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顾全大局、舍弃个人利益的感人情景。 三、经济发展情况: 1、林业发展情况:林业经济收入是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崩岸倒塌,我村眉毛洲林场面积只剩下600余亩,成材林约50亩,意杨树约600棵。更新造林约100余亩,2000棵。 在我村眉毛洲崩岸倒塌的原址长出了一块新生洲,自1995年开始我村便在新生洲上栽植柳树、芦柴,使新生洲不断长高、扩大。自2002年开始每年投入10余万元组织村内群众规划栽植意杨树,至今已造林5000余亩。 2、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改变单一的“油菜+棉花”种植模式,真正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2003年开始我村积极主动外出考察、 调研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2005年开始至今与市外贸安粮公司每年签订出口日本的富士青菜薹约350亩、荷仁豆约400亩、青刀豆约150亩的订单。每年为我村农民增加收入63余万元。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本村特色农产品 在巩固、扩大现有订单农业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本村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力争每个季度都有一种特色农产品上市。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和标准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更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围绕特色农产品形成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改变传统棉、油种植结构。 2、依托生态特色,逐步发展乡村旅游业 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特色,进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尝试:第一,结合全民健身项目和乡政府的水利工程项目以及安徽省“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中提出的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政策,打造从南木码头到新增洲的沿江观光风景长廊和娱乐休闲产业;第二,结合安徽省“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中“改造修复精养鱼塘100万亩”的计划,争取项目资金改造紧邻码头附近圩内面积30亩的当家塘,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第三,结合安徽省“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中“每年新增50万亩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计划,在当家塘附近发展30亩左右的种植、采摘园,在新增洲发展野生藜蒿和水芹种植,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这样,以南木码头为中心,在其左右两边形成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娱乐片区。 3、申请项目、吸引外来投资,为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筹集资金 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村本来就存在发展资金严重短缺问题。为此,必须两手抓,一手抓项目申报争取财政资金,一手抓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村建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