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安庆市 >> 桐城市 >> 范岗镇

范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范岗镇谷歌卫星地图)


范岗镇简介

  范岗镇位于市区南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桐潜公路贯穿其境,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公顷,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0%,成为支撑镇域经济的顶梁柱,规模工业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镇规模企业05年共完成工商税收380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40%,新兴优势企业发展明显加快,2005年发展实绩尤为明显,一跃成为当年纳税大户,一些新兴优势企业的税收与上一年度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企业的科技投入、技改投入明显增加。2005年,全镇民营企业不断增加投资,更新设备,新上项目,革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2005年全镇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2.5亿元。目前,范岗镇共有民营企业8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9家,纳税百万以上企业2家,纳税超10万元企业近20家。全镇已形成制刷、橡胶、注塑、烟机配件、铁路配件、机械、家具等为主要产品的工业结构。
   【集镇建设特色鲜明】 在集镇建设上,始终把园区建设和集镇建设融为一体,真正做到镇园合一,努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精品城镇,已形成“两线四园”工业园布局:即合安路、范青路工业走廓、镇南区、北区工业园、范岗·中国刷业城、机械工业园。镇北区:,范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镇南区占地200亩的工业园基础设施初步完成,“五通一平”已基本实现,供销大道路基工程全部结束,大道两侧征地顺利完成。镇西区:南区工业园正在向西延伸,已完成道路的砂石铺垫工程,西南相接,建成后园区面积将近千亩。刷业城一期、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运营顺利,机械工业园正在建设之中。镇区框架逐步向外围发展,形成南北扩张、东西并进的新格局。同时,镇政府在05年度投资840万元,对镇区进行“绿化”、“硬化”、“亮化”;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确保镇区道路清洁亮丽,畅通有序。
   【招商引资多管齐下】 范岗2005年招商引资形势喜人,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不断拓宽引资思路,极力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营造招商氛围。具体做法是:一是领导挂帅,带头招商,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落实,细化到人。-、镇长、班子成员每人都有招商任务,并将招商实绩直接与个人奖金福利挂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6.7万人 133.44平方公里 340881102 246000 0556 查看 范岗镇谷歌卫星地图

范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范岗社区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范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花元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花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合安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合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月山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月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联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新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黄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高黄村谷歌卫星地图
铁铺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铁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沥岗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沥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棋盘岭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棋盘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安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杨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西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新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樟枫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樟枫村谷歌卫星地图
童铺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童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万元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万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岗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高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挂镇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挂镇村谷歌卫星地图
联合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联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晓棚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晓棚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井铺村 ·桐城旅游·桐城特产·桐城十大特产·桐城十景·桐城名人·桐城 0

----

查看 石井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范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腾街道

  龙腾街道办事处位于桐城市区东境,由省政府于2009年9月同意设立,2010年6月29日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驻兴元路2号。现辖钱庄、兴元、桃园、大王4个社区,水源、东郊、望城、向前、坊正、新桥6个村,辖区总面积43.2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   辖区地理位置优越,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合九铁路临北而过,宽敞秀丽的龙腾路横跨行政区域,连接高速公路出口和主城区。龙腾街道对外交通便捷,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电力供应充足,服务环境优越,已吸引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前来投资。现已形成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家纺服装、包装印刷等四大产业集群。   

文昌街道

   文昌街道位处桐城市城区西南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桐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东北以龙眠河为界与龙眠街道毗邻,西接黄甲镇,南邻范岗镇,国土面积5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121亩。辖7个村、4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人口6.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256人。2008年财政收入3883万元,是桐城市经济重镇之一。    文昌人文荟萃,风光秀美。龙眠山雄峙西北,龙眠河傍境东流。境内风景名胜丰厚独特,文化遗迹移步可寻。始建于元代的文庙和紫来桥,闻名遐迩的六尺巷,崩雪溅玉的披雪瀑,被誉为“凝固音乐”的半山阁,富有传奇色彩的仙姑井,香火兴盛的一笠庵,无不让人流连往返。“潇洒园”、“啖椒堂”、左忠毅公祠、后乐亭、桐城派陈列馆等一大批名人故居遗迹,更是体现了桐城的文化底蕴。    文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沪蓉高速公路毗邻而过,合九铁路、206国道、桐潜公路、桐黄公路贯全境。区域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作为桐城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区域内各种机构齐全,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拥有百年名校“桐城中学”、正在申专的“桐城师范学校”和二甲医院“桐城市人民医院”;拥有仙龙湖山水园度假中心、文化公园、滨河公园和“乐家”、“华联”、“有意思”等大型的娱乐休闲、美食购物场所;道路、给排水、绿化、供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山水龙城、碧峰小区、都市华庭等新型住宅小区给人们提供了优良的生活和人文环境;正在建设的政务新区将逐步打造桐城全新、高效的行政中心板块和一流的繁华商贸区。    文昌经济勃兴,社会安定。工业经济发达,以文昌工业园和合安路工业长廊为平台,现已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包装印刷两大支柱产业和化工油墨、家纺服装、农产品加工三个新兴产业。现拥有中小企业365家,其中工业企业1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桐城市明星企业6家。第三产业发展劲足势猛,拥有商贸、餐饮、娱乐服务网点3000余个。农业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形成了茶叶、蔬菜、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盛产的“桐城小花”系安徽省优质名茶。文昌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环保、文明创建等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文昌政通人和,商机无限。这里是未来桐城市的政务中心,这里聚集着山水龙城、仙龙湖山水园、滨河新区、近郊公园等全市重点工程,这里不断拓展的文昌工业园已成为桐城市中小企业的聚集地,这里有追赶跨越的发展理念,这里有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这里蕴藏着巨大而无限的商机……    热情、开放、诚信的文昌欢迎境内外客商和社会各届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龙眠街道

   ——龙眠街道办事处位于安徽省文都桐城市区东北,拥有12平方公里城区,65平方公里郊区新农村和39平方公里AA级龙眠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辖6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总人口8.03万。区域经济已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生态农业经济齐头并进,旅游、名优茶叶等特色产业经济优势突出的强劲发展态势。是桐城市经济总量最大、发展优势最明显的区域。    ——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北接省会合肥,南通长江港口安庆。境内城乡公路和旅游公路网络密织,与国道、市道交通干线贯通。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和光缆电视信号覆盖全境。    ——工业经济迅速崛起,产业基础实力雄厚。街道拥有安徽美祥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恒昌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桐城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四星房地产开发公司、皖中建司、安徽省凯达机械有限公司、安徽桐城佛光铜质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800多家,其中年工业产值超亿元,名列国家、省级“百强”骨干企业3家。年工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分别进入安庆市、桐城市、市级“十强”、“三十强”、“五十强”的明星企业共有30余家。通过IS09001—IS09002—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50多家。安徽美祥实业公司系侨资私营企业,进入全国私营企业500强,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安徽省高科技术企业,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资供应一级网络成员,产品广泛用于火车、汽车、轮船、化工、石油、水利、电力行业等行业,公司总资产11029万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税收达1000万元。安徽省桐城市恒昌实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家电用钢化安全玻璃、冰箱用整体注塑玻璃搁架、彩晶玻璃等各种日用钢化玻璃为主要产品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公司年生产钢化玻璃450万平方米,产品自营出口国际市场。安徽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输送机械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服务的专业公司,年生产能力过亿元的现代化企业,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具优势的输送机械制造商。目前全街道工业已涉及工业机械制造、橡胶工业制品、塑料包装、玻璃深加工、美术工艺产品铸造、电线电缆、电力电信器材制造、建筑安装、瓶盖、链条等三十多类工业品牌产品制造体系。    ——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龙眠山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境北,龙眠河发源于其间,龙眠街道因此得名。境内山峦连绵起伏,山水相依,林深谷幽,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文化遗存与自然胜景移步可寻,是国家AA级旅游区、安徽省森林公园、安徽省首批生态示范乡镇。拥有相国陵园——文和园、姚莹墓、龙眠山庄、投子寺、媚笔泉、碾玉峡、紫来桥、赐金园、别丰禅寺、百步绕云梯冲、龙井瀑布、龙门、颂家湖等众多人文及自然景观、景点。其中列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的达20多处。素有“擅江淮名山之秀”的美誉,是人们追抚历史、回归自然、观光休闲的特色旅游胜地。丰富而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为开发朝阳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产茶历史悠久,名优茶经济优势突出。境内丰富的山场资源,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明清时代龙眠茶叶就成为朝廷珍稀贡品。是名优品牌“桐城小花”、“龙眠春翠”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桐城小花”1998年在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被定为推荐产品。“龙眠春翠”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级茶叶展销会评比中获得金奖、银奖等奖项。现拥有有机茶基地6000余亩,年产机制精品干茶12万公斤,畅销国内外市场。名优茶经济已成为街道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境内现有宜茶山场1.5万亩,茶叶开发空间广阔,前景诱人。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太阳城购物中心、金满楼大酒店、星级国际大酒店、惠园大酒店、海天娱乐城等桐城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商业网点、娱乐休闲场所座落其间,是人们休闲、购物、餐饮、住宿的黄金位置。    ——搭建招商平台,园区发展迅速。境内建有金大地创业园,206国道旁,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首批600亩土地已实现“五通一平”,现有浙江半球泵业有限公司等16家国家大中型企业入园投资发展。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进展顺利。    江苏林洋集团投资兴建的兴尔旺大市场,首期占地面积313亩。一期100亩建设工程已全面峻工,建有包装印刷城、建材家居城等商贸物流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拟建设农机具城、汽摩城、轻纺城、服装城、小商品城、配套住宅区和换乘中心,目前家具城和建材城已初具规模,市场具备超前的规划设计,完善的配套设施,清新亮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广大中外经销商投资商贸物流的理想福地。    如今,龙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发展环境,一如既往地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全程服务,热忱欢迎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党工委书记:朱世新 办事处主任:彭凯    招商联系电话    0556-6207830    0556-6207832   

孔城镇

  孔城镇位于桐城市东部,与庐江县、枞阳县接壤,属省级中心镇。全镇区域面积8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5.2万人。是桐城市的东部重镇、经济强镇。    孔城,镇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宋《元丰九域志》载:“淮南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明清古迹比比皆是,“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获浦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出自孔城;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著名佛教胜地——藻青山,山顶建筑风格迥异,山色秀美妙趣珑玲;镇区内孔城老街,明清古迹保存完好,著名的桐乡书院、朝阳楼座落其中,沿街建筑风格古朴苍劲,木制0、青石街面更是江北奇观;清代文学家、“桐城派”发端人物之一——戴名世,于康熙五十二年死后,葬于南山岗砚庄之南(现本镇清水塘村),其墓俗称“榜眼坟”,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城,交通便捷,物流畅通。228省道穿境而过,南临长江黄金水道,西接沪蓉高速公路。孔城,经济活跃,企业发展持续快速。镇内工商企业464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近800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孔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空前发展。是安庆市“文明示范乡镇”,省级“社会治安模范乡镇”。.  

吕亭镇

  吕亭镇,位于桐城市区北郊,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3.1万。是优质大米、板栗、蚕茧、“桐城小花”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吕亭镇山川秀美,人文荟萃。鲁肃读书亭、左公(光斗)墓、半天山居、洞宾泉、谷林寺等名胜古迹遍布境内,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吕亭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距火车站4公里,沪蓉高速公路入口处5公里,206国道纵贯镇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近几年来,吕亭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战略,经济发展态势强劲,综合经济实力日益俱增。现已形成以彩印包装、农药化工、农用机械、缫丝、塑胶、制盖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    镇区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吕亭工业园、平坦工业小区电力充裕,设施完备,是每位能人贤士投资创业的理想选择。    金枝凤来栖,风正好扬帆。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地为每一位投资创业者打造优质的起跳平台。热忱欢迎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创吕亭的美好明天!.  

范岗镇

  范岗镇位于市区南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桐潜公路贯穿其境,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公顷,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0%,成为支撑镇域经济的顶梁柱,规模工业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镇规模企业05年共完成工商税收380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40%,新兴优势企业发展明显加快,2005年发展实绩尤为明显,一跃成为当年纳税大户,一些新兴优势企业的税收与上一年度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企业的科技投入、技改投入明显增加。2005年,全镇民营企业不断增加投资,更新设备,新上项目,革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2005年全镇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2.5亿元。目前,范岗镇共有民营企业8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9家,纳税百万以上企业2家,纳税超10万元企业近20家。全镇已形成制刷、橡胶、注塑、烟机配件、铁路配件、机械、家具等为主要产品的工业结构。    【集镇建设特色鲜明】 在集镇建设上,始终把园区建设和集镇建设融为一体,真正做到镇园合一,努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精品城镇,已形成“两线四园”工业园布局:即合安路、范青路工业走廓、镇南区、北区工业园、范岗·中国刷业城、机械工业园。镇北区:,范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镇南区占地200亩的工业园基础设施初步完成,“五通一平”已基本实现,供销大道路基工程全部结束,大道两侧征地顺利完成。镇西区:南区工业园正在向西延伸,已完成道路的砂石铺垫工程,西南相接,建成后园区面积将近千亩。刷业城一期、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运营顺利,机械工业园正在建设之中。镇区框架逐步向外围发展,形成南北扩张、东西并进的新格局。同时,镇政府在05年度投资840万元,对镇区进行“绿化”、“硬化”、“亮化”;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确保镇区道路清洁亮丽,畅通有序。    【招商引资多管齐下】 范岗2005年招商引资形势喜人,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不断拓宽引资思路,极力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营造招商氛围。具体做法是:一是领导挂帅,带头招商,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落实,细化到人。-、镇长、班子成员每人都有招商任务,并将招商实绩直接与个人奖金福利挂钩。.  

新渡镇

  新渡镇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因古时官设渡口于此,故名新渡。全镇国土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现辖13个村,2个居委会。    新渡镇区位优势明显,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纵贯全境,穿镇而过的206国道犹如一条金带,南连古城安庆,北接省会合肥,西距国家AAA-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仅30分钟车程。    新渡镇文化底蕴丰厚,曾统领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文学流派“桐城派”文风惠泽乡里,现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也在此留下历史的足迹。如今,生活殷实的新渡人仍保留着祖先留下的“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美德,大街小巷仍流淌着乡土乡音的黄梅小调。    新渡镇生态环境优美,全镇森林覆盖率达29.8%,镇区绿化率38%,全年降雨日13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6℃。镇区四季分明,风光秀丽,人形河、大沙河、挂车河穿境而过,大小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拥有国家级千亩良田示范区3个,兼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和江北粮仓的富足。    新渡镇产业基础雄厚,是桐城市的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塑料产业,现如今已发展至拥有大小塑料企业600余家、能生产各种高、中、低档不同规格几百个品种的塑料袋、塑料包装产品,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部分产品已远销到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际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新渡镇也因此而被美誉为“塑料之乡”,现为中国三大塑料包装加工基地之一——桐城市的重点加工区域。同时,油墨化工等配套产业、纸质包装、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呈现出多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新渡镇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拥有日产1.2万吨自来水厂一座,110千伏变电所一座,宽达14米的柏油路面主干道纵横交错,总里程达28KM,整个集镇区域均已实现六通一平(水通、电通、气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通、路平)。    新渡,一座新兴的工贸型城镇,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良好的环境,热忱欢迎各界宾朋光临指导,共谋发展。  

双港镇

  双港镇位于桐城市南部,风景秀丽的嬉子湖畔,镇域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现辖20个行政村,镇域总人口6.2万人。    双港镇是桐城市的经济重镇,是声名远扬的“塑料之乡、鱼米之乡”、“教育大乡”。先后被列为安庆市、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镇,2003年全镇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9亿元。连续多年获安庆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安徽省发展乡镇企业“百强”称号,1998年底获安庆市“小康乡镇”称号。    近年来,双港镇确定了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 个私经济增长迅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居桐城市乡镇之首,已成安庆市较为活跃的一个经济区域。    王太华、许仲林、韩先聪、朱读稳等省、市领导曾多次视察了双港的个私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得到了他们充分的肯定。2003年财政收入达2000万元,招商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镇建设获“宜城怀”竞赛一等奖。    历史悠久    北宋为全县九镇之一,南北均可泊船,故称双港。所属练潭为古驿站,清代列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  

大关镇

  大关镇是桐城市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制盖之乡”、“蛋鸭第一镇”。自三国时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关镇”。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分属大关、卅铺两镇。2006年9月区划调整,成建制合并成大关镇。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16度,北纬31度,北接舒城,东邻庐江,206国道纵穿南北,桐(城)、庐(江)省道横贯东西,卅(铺)、孔(城)公路连通东南,直通枞阳县,合九铁路跨越东部。全境三面环山,中部为丘岗,大关河、界河、兴店河、木桥河、大沙河源流其间。大关镇处在安徽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1988.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3.8千伏/平方米,年平均温度15.9摄氏度,大于0摄氏度积温5842.5摄氏度,大于10摄氏积温5202.6摄氏度,无霜期234.5天,适宜工、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济的生产与发展。全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7.1万余人,辖15个村,644个村民组,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集镇居民2万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工业立镇、产业强镇、科技兴镇、文明建镇”为战略出发点,立足镇情,扬长避短,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已形成制盖、彩印包装、铸造、工程建筑、蛋鸭、茶叶、绿色食品、优质粮油加工八大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工农互补共进”型经济格局。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000万元,社会投资总额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15个村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发展中的大关镇区位优越,位于合肥、安庆两个省辖市的正中,全程高速,车程均为一小时,属“江淮一小时经济圈”。作为桐北的卫星城,镇区建设日新月异。350KV的电力、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100MBPS的宽带网、省内五星级的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以卅铺大道为龙骨,经华大道、卅兴路、206国道为侧翼的“丰”字型街道网络,将镇区打造成集工作、休闲、购物、康居、美食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的乡村都市。.  

青草镇

  青草镇位于桐城市西南边陲,地处桐、怀、潜县(市)交界,旧称“青草塥”,系古老商贸名镇,曾有“小安庆”、“小上海”之美称。几百年来一直是桐、怀、潜三县(市)边境经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镇内交通便捷。全镇辖二个居委会、十三个行政村,人口39336人,面积56.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属全省百强、安庆市十强、桐城市明星乡镇。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省全民健身先进乡镇”、“安庆市创建文明先进乡镇”、“安庆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安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连续两年荣获安庆市小城镇建设“宜城杯”竞赛二等奖    全镇综合经济势力位于桐城市乡镇前列, 是有“放心米”称号的“青草香”和无公害“青草香”生产基地,有青草香菜、干沙泥鳅、麻丰糕等传统土特产品。镇内建材精品——优质黄砂资源丰富,远销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镇属企业蓬勃发展,以刷业、塑料、纱布卫生口罩、劳保制品、铁砂、电机槽楔、环保餐具、“青草香”大米等为主导产品的企业有700多家,经济格局业已形成。    主要农业支柱主要有2万亩无公害优质粮基地和千亩“亚洲桃王”桃园。.  

金神镇

  金神镇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富饶美丽的嬉子湖畔,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镇区面积7.6平方公里。金神交通、通信发达,投资环境优越。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依旁而过,长江黄金子水道毗连其境。近连续多年被评为桐城市“明星乡镇”、安庆市“十强乡镇”、安徽省“五十强乡镇”、全国“百强乡镇”。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共有500多家,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家,其中千万元企业4家,亿元企业2家。安徽丹凤集团和金光公司分别被省政府授予“明星企业”和“50强企业”称号。其主导产品“丹凤”牌玻纤涂塑窗纱、“金光”牌凸轮轴、曲轴等系列产品为省优、部优名牌产品。全镇正形成了机械加工、玻璃纤维、建筑建材、电子化工、缫丝纺织、塑料制品等众多优势行业。其中玻纤涂塑窗纱和凸轮轴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镇党委、政府着力发展PVC建材、玻璃窗纱、凸轮轴、电子元件、机械制造以及畜牧、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工业生产项目,培植名牌产品,发展创汇经济,力争把金神建设成为皖中地区经济重镇。.  

嬉子湖镇

   嬉子湖镇地处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镇中心距桐城市区25公里,三面环水,东面隔白兔湖与安徽枞阳县相望,南、西分别融菜子湖、嬉子湖与安庆宜秀区、我市双港镇和金神镇相邻,北与孔城镇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134.7平方公里,其中环绕镇区的湖泊面积76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6%。2001年撤乡建镇,现辖9个行政村,共281个村民组,总人口2.5万人。镇级经济结构以生态农业、水产养殖和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体,2008年荣获“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和“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 称号。    嬉子湖,三水汇集,通达长江。这里人杰地灵,走出了张英、张廷玉等一代英才;风景如画,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鱼鲜蟹肥,更引无数食客“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嬉子湖优美的湖光山色,淳朴的风土民情,厚重的历史遗迹,丰饶的水产资源,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正逐步彰显出她古朴而又活力四射的水乡魅力。    嬉子湖镇水域广阔,物产丰饶,气候分明,湿地连片,资源、植被保护良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又是一个天然安逸的生态家园。水陆交通体系发达。“桐双”市级油路纵贯全境,并与合九铁路、沪蓉高速、206国道相连接,距省城合肥不到2小时车程,达江城名府安庆仅需1小时;水路泊枞川而融长江,可上溯湖广、下达苏杭。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优质、特色、无公害种植和养殖农品种比重逐年攀升,蔬菜、瓜果、麦草、畜牧业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全镇拥有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多年获得安庆市和桐城市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明星乡镇称号。水产养殖规模大。共开发、养殖水面达10万余亩,年水产品产量过万吨,在桐城三分天下有其一。全镇共拥有2万亩以上的有机鱼养殖基地3个,有机鱼制品加工企业2家。文化底蕴丰厚。文化、教育、卫生较为发达,教育教学水平一直居全市榜首,每年向国家输送大批人才。嬉子湖人素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习俗,崇文尚教、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乡风淳朴,民风酣畅,特别是对环境、生态的保护意识强,美誉度高。旅游资源丰富。地文与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与气象景观相映成趣。镇区西面的嬉子湖是桐城唯一的天然内陆湖,总流域面积96000公顷,素有“春晴草色如稣,夏汛水天浩渺,秋日白鹭祥云,冬雪平冰千里”之称,其中“嬉子夕照”堪称一绝。湖中心的“嬉子墩”,是明正德年间官至御史的余珊墓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菜子湖怀抱的“松山”,是我国南宋时期四大钱监所在地之一,“松湖落雁”被列入古“桐城八景”。与松山对面的“落凤窝”是一个富有神奇传说的滨湖胜地,清朝宰相张英四世祖母在此地落葬,冠有“帝许江南第一家”的显赫。    嬉子湖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使之成为鸟类的天堂,成为观赏湖光山色、观测星尘日月的理想之所。每年冬春季节,沿湖湿地可引来越冬的白琵鹭、鸿雁、白头鹤、小天鹅、黑鹳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鸟类数以万计。国家“3A”级景区——嬉子湖生态旅游区,推出有“春天湿地观光、夏天休闲垂钓、秋天瓜果采摘、冬季赏雪观鸟”四季旅游项目,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    走进嬉子湖,总让人赏心悦目,情趣盎然。悠久的地域文化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展示了一幅生生不息的历史长卷,散发着悠远醇厚的气息和妩媚动人的魅力。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赞美嬉子湖这个生态家园的:“堤边浪静,水面波平,一片云烟笼岸北;叶醉丹枫,花疏红蓼,几番风景到江南”。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嬉子湖,不仅仅是往日水乡的神韵,更是辉煌灿烂的明天!   

唐湾镇

  唐湾镇由原唐湾镇和大塘乡合并组建,位于桐城市西部边陲,距市区32公里,东与黄甲镇接壤,南与青草镇毗连,西邻潜山,北接舒城,平均海拔680米。全镇国土总面积75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7.4万亩,是本市主要林区,耕地面积4871亩,分布于北冲河、南冲河河谷。全镇辖8个行政村,147个村民组,2005年末总人口15000余人。    古镇唐湾,民风淳朴,境内峰峦竞秀,泉瀑飞流,拥有百丈岩、黄石岩、二姑尖、狮子岩、红旗洞、泛螺寨等二十余处旅游景点。灵山秀水,孕育出唐湾丰富的物产资源,境内木材蓄积量15万立方米,是全市之冠。品种以松、杉为主,枫、栗等阔叶林居多,珍贵树种有银杏、五针松、杜仲、香榧等。唐湾是桐城市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基地,“龙眠绿芽”、“龙眠春翠”、“桐城小花”等名茶主产地,盛产板栗、油茶、蚕茧等土特产,有桔梗、枣皮、银杏、贝母、柴胡等名贵药材,有笋干、蕨菜、金针菜、花儿菜、马齿苋等山野菜。镇内有老虎、果子狸、野猪、青獐、喜鹊、画眉等珍稀动物。全镇矿产十分丰富,有铁矿石、花岗石、石墨、墨王、大理石等多个品种,探明的铁矿石资源达785万吨。.  

黄甲镇

   黄甲镇地处桐城市西部,由原黄铺乡和原中义乡成建制合并建立,距市中心10km,全镇国土面积107平方公里,辖8个村,172个村民组。镇内资源丰富,山场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是“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区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全镇盛产优质食用菌,天然放养名贵淡水鱼,它们与以石灰石粉、油漆鬃刷、烟机配件、金属复合、黄铁砂矿开发等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构成了我镇的支柱产业。全境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有高山古刹,名人墓群,是理想的休闲度假场所。    黄甲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工业强镇”的总体思路,以规划为先导,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大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勤劳、朴实、热情的黄甲人,竭诚欢迎八方宾朋光临指导,投资兴业,共创黄甲美好明天!   电话:0556——6592608   

鲟鱼镇

   鲟鱼镇,座落于桐城市东南隅,地处长江之滨,位于菜子湖出口处,通江之咽喉,周边与安庆市迎江区、枞阳县和池州市接壤,为桐城市之飞地。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1100人。辖桐江、内江两个居委会。是安庆市首批命名的“小康乡镇”之一,镇区电力、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楼房居住率98%,人均住房面积达55平方米。    鲟鱼镇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境内产业主要有江海航运、船舶修造、水产养殖、绳网织造、成品油销售,煤炭沙石销售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其中航运是鲟鱼镇的主导产业。境内有从事航运企业六家,运输能力达到15万吨,运输重心由沿江向沿海转移,船舶类型也由千吨级驳船向万吨级自航海轮转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得到提高,目前鲟鱼镇是安徽省航运能力最强的镇,航运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9%。    2008年鲟鱼镇完成国、地税2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9%,其中地税完成1245万元,比上年增长60%,腾达航运公司历史性地突破500万元,完成624万元,增长83%;维诚公司首超1000万元。国税完成1025万元。    热情、开放的鲟鱼是您投资兴业的热土,我们期待您的加入,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联系电话 0556—2811483   

双新经济开发区

  安徽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2010年4月启动筹建工作,2010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双新开发区位于“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名城、徽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桐城市”南部,位于新渡、双港两个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之间,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交通便利,206国道、沪蓉高速和合九铁路穿区而过,水路经菜子湖通江达海,距合肥、安庆机场均在一小时路程内,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方便快捷。   “十二五”期间是双新开发区的开创起步阶段,在全体双新人共同努力下,抢抓有利机遇,扎实苦干,取得了很多成绩,园内社会创业氛围浓厚,民营经济发展良好,产业优势凸显。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历经六年建设,开发区建成面积达3.5平方公里,入驻项目共计48个,其中工业企业42家,建成投产37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2.05亿元,工业投资33亿元, 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个。   (二)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围绕双新开发区产业定位,重点在塑料加工包装印刷、通用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上做足做活文章。2015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博兴包装、精乐塑业、海锐建材、楷模科技、茂丰塑业等一批重点企业正加速成长,企业整体实力大幅提高,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塑料加工包装印刷、新材料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区内各企业优势互补、上下衔接,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开发区成立以来,共计投入资金12.05亿元,建成较为完善的水、电、气、路、雨污水管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先后平整土地4000多亩,挖填土石方8万余m3,建设园区主次干道15公里,完成绿化6.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80盏,铺设给排水、污水管道20公里,建设大型排水箱涵4座、自来水厂1座、跨高速大桥1座。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四)对外开放成效明显。   至2015年末,开发区到位工业招商市外资金30亿元,年均递增25 %。天润无纺布、格努博尔塑业、振坤包装等一批投资亿元项目入驻,华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新建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已吸引15家企业入驻,为园区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5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0万美元,引进外资85万美元。   (五)社会事业协调并进。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稳步开展;征兵任务0完成。永上粘土砖瓦窑厂在全市率先取缔爆破,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完成减排和大气治理任务;实现园区主次干道、小区、村级主干道卫生保洁全覆盖,常态化,城乡文明创建取得明显实效;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征迁房屋650户,建设安置房1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多年考评位居全市前列。农村五保、低保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求助有效开展,完成敬老院改扩建并投入使用。   (六)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六年来,双新开发区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从严从实强党性。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0完成村级换届,加大投入改扩建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实现非公企业“两个全覆盖”。村级党建经费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面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认真学习《准则》和《条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范岗镇特产大全




范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