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枫村:位于范岗镇西南边陲,距离市区20公里。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00亩,山场面积近万亩。共有40个村民组,1202户,4543人。 樟枫村与花元村、合安村、月山村、新联村、高黄村、铁铺村、沥岗村、棋盘岭村、杨安村、新西村、童铺村、万元村、高岗村、挂镇村、联合村、晓棚村、范岗社区、石井铺村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81102 | 246000 | -- | 查看 樟枫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范岗社区 |
1、概述: 范岗居委会前属范岗村,于1999年成立范岗居委会,并于2004年与范旭居委会合并为现在范岗居委会。座落镇区,距桐城市区中心9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合安路南北贯穿,范青路、范金路穿境而过,镇区街道楼房高耸林立,“五横五纵”的主干道四通八达。全居具有26个村民组,957户,总人口3759人(除街道人口),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9亩,山场面积1000亩,水面积500亩。现有一个总支,下设三个支部,1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36名(包括预备党员)。 2、资源方面情况: (1)自然资源:居委会境区内区位优势良好,属镇政府所在地,现有一所高中,两所小学,设有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移动、联通、供销社、食品公司、粮贸公司、卫生院等服务机构,以及派出所、工商所、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优越的区位优势辐射带动了全居经济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居委会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优势资源: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便捷,服务机构齐全。现有工业园区三个,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地域大,后进足。 (3)农业资源:现有良田2289亩,主要种植水稻,水源灌溉主要来源于牯牛背水库、白塘水库、小龙河,除此以外还有各村民组的当家塘,除特大干旱年成,水利灌溉都有了可靠的保障。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达到50%。山林1000亩,主要种植用材林,以松为主,为当地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水面500亩,以养殖成鱼为主,养殖方式全面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为改善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经济主要方面: 全居拥有养殖业大户多家,年产值200万元—300万元的有4户,其中生猪养殖3户,香鸭养殖1户。村域企业300余家,形成以制刷为主导,注塑、烟机配件、汽车配件、塑料、种植、养殖等产业日渐兴起,并不断壮大的产业结构。 村办企业两个,自来水厂和轮窑厂,年纳税10万余元,创集体收入20余万元。发展和壮大集体经营是摆在我们两委成员面前的一大课题,只有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我们对轮窑厂继续发包,宏观管理,微观扶持,发挥其最大效益,既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又能增加集体收入。目前自来水厂已经投资150万元建设日产6000吨自来水二期工程并即将竣工投入使用。为满足村民、外商、企业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现已向四周辐射,扩大供水区域。真正实现村级集体收入由目前15万元增加到年30万元的目标。 4、今后的发展规划、发展思路情况 (1)中心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点规划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引导产业集中布局,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经营。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节约用地、合理聚集、民生本位的原则,我们在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征得村民代表和广大党员同意的基础上,结合本居委会的现状,将现在的41个零星村庄规划成7个中心村庄。 (2)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配套,到2010年实现村级主干道硬化,分支干道砂石化,使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接近100%,沼气普及率达20%,太阳能达70%,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田集中灌溉化,居民基本都能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人人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修建体育场所、老龄人活动中心、图书室等。让农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使范岗居委会民风淳朴、环境整洁、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3)经济发展规划 按照工业总产值年递增15%的要求,保证全居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产达8亿元。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制刷业。我居委会有制刷户340余户,从业人员3400多人,2007年制刷业完成工商税收100万元,从2008年起,每年保证制刷业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增加制刷品种和实现技术更新,引导刷业转变经销理念,扶持并进入国际市场。每年新增制刷户20家,新增制刷从业人员200人,到2010年全居制刷户达到400家,从业人员达4000人,实现工商税收200万元。 实现规模企业三年翻番工程。目前全居规模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近2.4亿元,工商税收510万元,力争到2010年规模企业发展到10家,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000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道路建设:2006年至2008年解决收费站至考盘轮窑厂约2公里浇注水泥路,同时由206国道至王屋组铺设1.5公里柏油路;2009年至2010年修建范青路至王冲组的柏油路,三条路共预计资金45万元,资金来源一是争取政策扶持;二是引导农民筹资筹劳;三是争取社会支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的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引导农民发展养殖业,做大做强现有养猪、养鸭基地规模,到2010年养殖基地由目前3个增加到5个。人均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农民人均收入年8%的标准,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到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一要依托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问题;二要实施“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实行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三要挖掘“农业生产内部潜力”,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扩大优良品种种植。从事三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
花元村 |
花元村地处范岗镇南端,邻龙眠河下游而居,于金神镇接壤,下辖31个村民组,总人口2700余人,总面积42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水域面积500亩,离镇区距离8公里,“村村通”油路直达村部。 花元村虽名不经传,但自古以来就是名人盛传,桐城四大名畈之一,俗语云:“花元畈,花元畈,锹泥一碗饭”。这里土地平整、肥沃、塘塥密布,盛产水稻、棉花、淡水鱼而美称。特别是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根据村情的实际情况,推广优质单晚稻的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收获的优质稻搞单相采购。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易种易收,且旱涝保收,是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水产养殖、特色农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村两委班子团结、夯实工作,积极引导农业富余人员外出务工、经商,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1200余人,个私业主10余户,从业人员100余人。 展望未来,村两委把发展经济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路上求突破,把发展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求发展,借得龙眠之灵气,全村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拧,我们坚信,一个崭新的、名符其实的“花元”一定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
合安村 |
1、概述: 本村地处桐城市南范岗镇北结合部,其间有206国道和合九铁路贯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方便。全村有村民组24个,总人口约3000人,耕地面积2400亩,山场面积600亩。 2、资源方面: ①自然资源:本村有大官塘水域和小龙河流域,可充分利用其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 ②优势资源: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能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③农业资源:本村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适合种植高产、优质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3、经济方面: ①村办企业:村办自水厂已正式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较好。 ②村域企业: a.本村个体民营企业有十多家,主要生产漆刷、滚筒刷,产品远销国内外。 b.本村段合安路两侧外来投资企业有十多家,其中海锦棉业、和义塑业、庆兴米业、雅特实业、海王绒布、瑞祥药业、中汇塑业、港联起重、红星胶辊等企业实力强、知名度高,产品畅销,效益良好。 4、展望: ①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养殖业。进一步开发大官塘,开发合心林场。 ②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为外来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吸引外来企业来本村安家落户,为建设新农村打下扎实基础。 |
月山村 |
范岗镇月山行政村由原新东、月山、沙塘三个行政村合一而成。地处丘林地带,龙眠河从北面擦身而过,密荫庵亭亭玉立,山清水秀绵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范青公路穿村而过,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东临镇政府1公里,西离青草塥25公里,南距安庆市57公里,北距省城合肥110公里,是商贾集聚的好地方。 我村管辖18个村民组,668户,总人口2481人,总面积7000余亩,面积1820亩,山场面积1027亩,农、林、牧、渔业日新月异;拥有集体企业4家(其中:陶瓷厂2家,预制品厂1个,粮油加工厂1个),企业年上交管理费3万余元;猪鬃、制刷、造粒、养殖等产业私营个体户150余户,人均收入5100元。 发展就是硬道理。我村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发展思路,明示发展规划,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作为村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以村部为中心,大力治理周边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先期平台。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村民的身体健康、文化娱乐作为首要大事之一。力争在2010年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每个村民组筹建小型休闲场所一所,村级图书馆和娱乐场所各一个。三是以范青路至余庄组水泥路为依托,建设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庄;以中心村庄为光源,逐步向其他自然村庄辐射,从而拉动自然村庄庄庄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沼气、改厕改水等民生项目工程。四是加大对现有村级骨干企业的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力争在2010年底引进规模外资企业2个。五是毫不动摇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全市计划生育先进村。人均创收2万元,全面实现我村家家奔小康宏伟目标。 二十一世纪,是大开放、大开展、大制造的大世纪。月山村人杰地灵,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我村投资兴业,广泛合作,发展双赢。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月山,誓言和您携手并肩,共创美好的未来! |
新联村 |
新联村位于范岗镇西南部,属丘陵地区,全村人口2448人,总面积为7500亩,耕地面积为1946.5亩,山场面积为1195亩,本村因座落在挂车河东岸,交通不便、偏僻,但在资源方面有丰富的砂石资源,农业方面我村可以说在范岗镇区域内售余粮最多的一个村,同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民越来越注重种植、高产、名、优、特粮食品种。 经济方面:本村拥有两个养殖场,主要养成肥猪及猪仔,村级目前有一个支柱企业桐城市橡胶工程塑料制品厂,由本村人租赁,主要生产各种矿山机械轧辊及橡胶杂件。 我村今后的发展规划及思路:注重发展村级经济,主要途径是:招引本村回乡创业青年回家乡投资创业,再一个吸引外地老板来我村创办企业。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主要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后期村民建房必须在交通便利规划区内统一建造。三年内,建立村级卫生室,在村级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建造新联村村部大楼,近两年内力争本村两条主干路水泥路面铺通,同时针对各村民组的道路、维修及水利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广大有识之士来我村投资兴业。 |
高黄村 |
(一)概述: 1、地理位置与交通 本村位于范岗镇的西北部,距范岗镇区6公里,距桐城市区8公里,东与月山村、新西村相邻,西、南面邻近挂车河,北与石井铺村相邻,有桐潜公路、合九铁路贯穿全境,又有范青公路与之会合,高速十分便捷。 2、面积与人口 本村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32个村民组,共有884户,3416人,有耕地面积为1915亩,林地面积为2500亩,山场面积为340亩,水面面积为370亩。 (二)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农业资源 本村属浅山丘陵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5.9,年平均降雨量134011毫米,村的西北边为高山围绕,西南边有挂车河穿流而过,的确山水相应,又有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秋风庵”,是宜居、宜游的好地方。 全村农业发展良好,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等,现通过牯牛背水库灌区工程的改造,东干渠就象一条长龙起伏穿行于全村,自然得天独厚,农业综合开发成就斐然。 (三)经济 全村有医疗室3个,商店8个,养猪场2个,另有规模上百万元的采石厂,并伴有制刷户39户,运输户15户,自来水已逐渐进入全村各户,本村经济综合实力逐年上升。 (四)本村未来之路 本村今后的发展本着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条为标准,坚持合理布局,科学确定自然村庄的综合定位,发展目标、人口和用地规模,对各项基础设施和布政公用事业进行合理安排。 在两年内完成朱邑路、陶瓷路的水泥路建设工程,五年内要以高黄组为中心建设一个新自然村庄,对全村所有村庄作一个规划设计,初步定为15个自然村庄,确定好每个村庄的位置,尽快实现村组路水泥路、做到绿化同步进行,要春有花,夏有阴,秋有香,冬有绿,要把华西村当成本村的一面镜子,争取做到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沾泥,要逐步实现农田机械化,耕、种、收割加工一条龙,把高黄村打造成为全国文明村,届时将以全新的面貌欢迎中外客商来观光投资 |
铁铺村 |
铁铺村位于范岗镇的东南部,龙眠河西岸,境内有三条主要水系(即:龙眠河、龙河、西小河)。交通便捷,范金大道横穿北端,铁铺沥青公路穿越南端,贯穿南北沿河大道在今年下半年竣工。辖区内30个村民组,人口2815人,耕地面积2520亩,盛产水稻,人力资源丰富,个私企业兴旺。主要产品:刷类产品。 展望与发展: 1、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展个私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扶持1-2个稍有规模企业,解决多余劳力就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范金大道两侧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亮点工程,达到村民富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 3、建好合作医疗室,方便群众就医。 4、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修建一个篮球场。 |
沥岗村 |
沥岗村位于范岗镇区南1公里,距桐城市区10公里,206国道贯穿其境。1999年由庙岗沥水两村合并而成,总面积9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组,2010人。五保人口13人。耕地面积1960亩,水面面积约980亩,山场面积3200亩。村党总支现有党员82人,下设2个党支部。村内有规模型个私企业30多家,个体户100余户。 2000年以来,村域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03年荣获桐城市计划生育模范村,2004——2008年连续五年的计生综合考评均在全镇前三名。2004年被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2005、2006年被桐城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级目标管理、社会治安、水利兴修、道路建设等工作均走在全镇前列、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
棋盘岭村 |
棋盘岭村地处丘陵地区,公路有合安高速、206国道、棋金公路、从我村直穿而过,村内主干道公路水泥路直达村部,共有村民组37个,总人口3500余人,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0亩,山场面积7000亩,水面800亩。 资源方面:本村有新四军抗日棋盘岭伏击战纪念亭,交通便利,山场面积广,农业资源潜力大。 经济方面:本村有棋盘工业园区,现入园企业10余家,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多家,有桐城市输送设备厂等龙头企业,区内建材厂2家,其他小型企业数十家,有机械制造、照明设备、化工、农村产品加工、塑料加工、建材、漆刷及其它工商业。 本村依托高速公路、206国道、县道及村主干道等交通优势,认真建好棋盘岭工业园区及各项硬件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创造条件,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规划全村村庄布局,以方小店中心村庄辐射全村,利用大面积山场发展林业,利用水面发展养殖业和垂钓休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
杨安村 |
1、概述: 杨安村是范岗镇的北大门,北邻文昌街道办事处交通村,东邻龙眠河,南邻本镇铁铺村,西邻合安公路,交通便利。共有41个村民组,总人口5087人,总面积9000多亩,耕地面积5000多亩,山场面积100亩。 2、资源方面:主要以农业资源为主,是范岗镇的产粮大村。 3、经济方面:主要大型企业如桐城市五金工具厂、同丰橡胶厂是范岗镇的龙头企业,为范岗镇的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村的特色经济有300亩的水面养殖业、叶传胜的养鸭业。 4、展望: 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大力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和村民自治机制,增强基层民主活力,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广泛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双向承诺”等五大载体工程,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安排那些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大力推广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我镇国家型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做好村庄布局规划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使我村的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办公楼 杨安村办公楼于2006年11月26日竣工并近期启用,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办公室、妇检室、食堂、厕所、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站等公共设施齐全 |
新西村 |
新西村座落在范青公路距范岗镇区4公里处,西靠挂车河,北邻高黄村,东邻月山村,南邻新联村,交通便捷,全村现有1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水田1485亩,旱地515亩),现有常住人口1977人,547户,山场面积300亩,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 农业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近年来,开始发展养殖业,现有规模养殖大户两家,其中闫谋义养鸡厂年产值已达20余万元。 工业以制刷及相关产业为主,现有大小制刷户上百家,并发展有刷柄加工、猪鬃加工、注塑等相关产业。 |
樟枫村 |
樟枫村:位于范岗镇西南边陲,距离市区20公里。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00亩,山场面积近万亩。共有40个村民组,1202户,4543人。 樟枫村与花元村、合安村、月山村、新联村、高黄村、铁铺村、沥岗村、棋盘岭村、杨安村、新西村、童铺村、万元村、高岗村、挂镇村、联合村、晓棚村、范岗社区、石井铺村相邻。 |
童铺村 |
童铺村简介 2010年童铺村列入桐城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地形:童铺村位于大别山南麓,境内多山岗、丘陵,童铺河和巴铺河交汇而过,地形复杂。 区位:童铺村行政隶属范岗镇,位于桐城市西南部,西接青草镇,北毗黄甲镇。桐潜公路和童新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面积:村总面积约18151.06亩,其中,耕地面积1893.19亩,占总面积的10.43%,人均占有耕地0.58亩。山场面积11300亩,人均占有山场3.46亩,是占有耕地的6倍。境内水面小,耕地少,丘陵山岗多,属典型的山区村。 自然资源:由于我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人文景观颇多,最突出表现在:桃花洞、金鸡寨、牯牛石、千年古松、1939年桐怀潜中心县委所在地等。 人口:全村共有29个村民组,3212人。党员93人,其中,男党员82人,女党员11人。五保低保及退伍复员人数170人。 经济:村集体与农民合股进行了茶叶种植、生猪饲养、刷用铁壳加工等项目。外出劳务收入、本地企业及家庭小工厂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育:我村现有童铺初中和小学教学点。 |
万元村 |
万元村地处范岗镇西南部,范青公路串村而过,村村通油路工程已基本完工,各村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已通机耕路,共有28个村民组,3084人,耕地面积1983.35亩,山场面积10230.80亩。本村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名人辈出。优势资源有三座水库和万亩山场,可供养殖和种植开发。农业资源有2千亩肥沃良田可供农业产业化发展。经济方面:本村有蚕桑养殖基地,有生猪养殖场,有泓泰牧业公司、有制刷、制衣工业。制刷有:新宇制刷厂、河山制刷公司。展望未来,村两委计划用5-8年的时间,沿范青公路两侧,建设农、工、商一体的集镇型的中心村庄。 |
高岗村 |
高岗村位于范岗镇西部,邻近桐潜公路,万天公路(镇级万元—天河油路)贯通全村南北,童铺小河作为村界流经全村东西。全村25个村民组,总人口2680人,总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2200亩,山场面积3000亩。 我村属丘陵地区,有小型水库一座,山场、荒地面积大,盛产优质棉花,800亩的湿地松苍翠挺拔,成为这里一片靓丽的风景区。 村内有规模优良种猪繁育场一个,现有优良种猪近百头(法人代表程松柏);有林业科技开发公司一家(法人代表张发奎),主要产品有桂花、含笑、香樟等各类优良苗木300余亩,一个近百亩的竹笋开发项目正在实施。 村两委计划今后将现有45个自然村落逐步建成8个康居新村,分期将村内次干道硬化,将荒山变成美丽的花果山,将高岗水库分期建成一个集灌溉、立体养殖、休闲娱乐、垂钓中心的经济开发小区。 |
挂镇村 |
挂镇村座落于原挂车河镇区,挂车河纵穿全境,桐潜公路穿村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村域面积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0亩,山场面积6800亩,全村有31个村民组,1225户,农业人口3835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106名党员。 村域经济实力较强,2009年全村生产总值近50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实现村级集体及私营企业近30家,拥有个体工商户300余家,2009年全村纳税38.5万元,荣获桐城市纳税先进单位,范岗镇综合考评第四名,范岗镇村级道路建设先进单位,范岗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 |
联合村 |
联合村位处挂车河畔中游,总面积为0.15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0.02万公顷。太平河自北向南将整个联合村划为两半,一边农田,一边山林,山场0.1万公顷;处于挂车河和太平河中游,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养殖业发展;村级水泥路面约7.3公里左右,交通便捷;自来水实现全村覆盖,电话通信基本普及;总人口为3400人,主要产业涉及种植、水产养殖、制刷、注塑等,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本村政治、经济、教育界人杰辈出,是一块培育英才的灵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太平河为中心位置,建设康居新村,并在跨经联合境内太平河两侧建成以花木为主体的绿色长廊,以行政村、卫生室、学校、企业等为一体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中心、农村化集市,为联合村社会文明、环境生态、政治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空间,实现美好乡村的伟大战略目标。 |
晓棚村 |
晓棚村位于范岗镇西南部,2004年5月,由原大圩村、晓棚村、罗圩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218人,39个村民组,1171户。拥有耕地4349亩,还有一定数量的旱地、丘陵、山场面积。东临挂车河,血防河、一至九号龙渠穿村而过,水利灌溉尤为方便,田地肥沃,人称鱼米之乡,人杰地灵,交通便捷,血防河路已浇注水泥路直通桐潜路,四号渠路、挂车河堤路,还有两条干子路横穿全村而过,形成成“三纵两横”的道路格局,每个自然村庄都可通汽车,特别是晓棚村干子路两侧,以村部、学校、加工厂、商店为依托,中心村庄已初具规模。全村楼房拥有率达70%。范岗镇敬老院座落我村,环境幽雅,功能齐全,是老人安度晚年之所。 晓棚村两委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规划、建设的过程置于村民监督中,让村民参与规划参与建设,让他们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家业来办,产业来兴,事业来管。村两委认真做好引导和服务,明确建设目标、措施和远景规划,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循序持续推进,按制定的规划一抓到底,用舆论发动用典型带动,用服务触动,用政策激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把握重点,循序渐进,一是产业建设,增加村民收入是关键。 近年来村级收入稳步增长,主要收入来源为集体企业、租金、土地补偿和财政拨款;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主要收入来源为:制刷业、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商业、劳务输出等。全村人均收入达7850元/年/人。 通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投入,村内现有标准化小学一所,学校占地面积25亩,校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另有幼儿园一所;养老院一所,提供标准化床位48张;村级卫生室一个。搞好新村建设有利于广大村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优化环境,节约耕地,提高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
石井铺村 |
石井铺村座落在交通便利的桐潜路旁,全村共有26个村民组,总人口2992人,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3亩,山场面积6221亩。 资源方面:我村地处山区,佛教圣地发龙庵座落在我村,清代大仕农朱邑墓地在我村。山场总面积6221亩,资源丰富,石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村耕地面积1933亩,主要以生产水稻为主,牯牛背水库的水能够全面灌溉我村的耕地,农业生产能够得到保证。 经济发展方面:全村共有村办集体企业三个,分别为朱公采石场、魏屋采石场和村油坊,本村由于地处山区,采石场是我村的支柱企业,年上交村2万余元。 今后发展规划: 1、利用山场优势发展采石业; 2、利用桐潜公路的优势发展新农村建设; 3、利用发龙痷的优势发展旅游经济; 4、进一步扩大原有采石场的规范、壮大集体经济。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