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村以前叫高丽堡村,1955年为庆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改为胜利村。该村位于穆家镇东部,杨柳河北岸,南与海城市腾鳌经济特区隔岸相望,东与鞍山市千山区宁远屯镇回民村临界。西与穆家镇东穆家村相连。北与徐家营子村接壤。沈大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腾于公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党员95名,总户数968户,总人口3030人,其中:非农户20户,非农人口112人。耕地面积4522亩,劳动力1747人,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11000元。
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目前有远东轧钢厂、芯雨禾饲料厂、万佳矿山机械厂、胜利机械厂、胜利预制板厂、穆家胜利加油站、恒利冶金设备铸造厂、永安弹簧厂、胜利加油站、胜利选矿厂等私营企业十余家,年收入2000万元。
该村主要农业产品有玉米、蔬菜、毛豆。粮食总产量达390万斤,农业总收入实现800万元。
搞好第三产业,全村现有养鸡大户20户;食用菌种植户10户、大棚种植户10户,从事商饮服务业20多户,运输专业户25户,年收入300万元。
2013年村“两委”换届后,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一、打自来水井一眼,原四组自来水井已经坍塌,不能使用,准备打一眼自来水井,使全村村民都能顺利吃上自来水。
二、建设一事一议村级道路5公里。
三、新建一处农民休闲健身娱乐广场。
四、开展村容整治活动,建立垃圾池,实现“三堆”进院,垃圾有序排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11021107 | 111000 | -- | 查看 胜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落虎庄村 |
落虎庄村位于穆家镇西北部,辖3个自然屯,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07户,总人口964人,党员31名,耕地面积4502亩,其中旱田3775.8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 几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种植业,适时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搞好技术培训,全村95%的群众都种植了青复青玉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2011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设施农业,通过积极帮助村民协调信贷资金和土地流转等多项措施,新修了作业路,架设用电线路,打机电井。在技术扶持上,组织村民外出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聘请县老科协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来村里授课和现场指导。目前,共发展设施农业小区6个,温室大棚57栋。 开展村企共建活动, 2008年由辽阳市政协委员、企业家马明东先生投资220万修建柏油路6公里,并投资10万元新建了村部,村容村貌进一步得到改善。 该村先后荣获辽阳县村容整洁工作先进村、辽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殊荣。 |
东穆家村 |
东穆家村位于辽阳县穆家镇镇政府所在地,村民均居住在杨柳河畔附近,我们村是和原北穆家村的合拼村。目前共有五个村民组,总人口数3350人,总耕地面积5852.7亩,人均收入11380元,有0党员119人,预备党员有两名,有非党积极分子10名,我们村党总支每年发展新党员2-3名。 2013年3月,我们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部署下,成功的对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0的完成了两套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诞生了新一届的村班子成员,使得我们村增加了新的血液也增添了新的力量。 东穆家村党总支部有五人组成,有书记一人,有付书记一人,其他委员三人,村民委员会也有五人组成,其中有主任一人,有经管员兼妇女主任一人,有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一人,委员有两名,其中一名委员负责北穆组的整体工作。我们村两套班子成员都能各负其责,工作起来都能积极努力,时刻以镇党委、政府为指南,及时完成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让领导放心,求真务实,扎实工作。 在换届选举后,我们村两套班子的全体成员,有着凝聚力,人人信心百倍,有决心和信心把三年当中的工作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东穆家村在换届选举后的发展规划准备和党委、政府协调在今年的秋收前完成黑色路面三公里,其余的十公里全部完成了矿渣水泥路面,以后再继续争取黑色路面指标,对村民承诺的事,坚决说道做到。 合拼到我们村的原北穆家村,现在为北穆组村民的饮用水自来水井,于2013年春节后水井有大量泥沙,面临报废,我们村委会得知后,及时和党委、政府汇报情况,与水利部门联系,协调,但在短期内我们没有争取到上级给我们打井的指标,我们又不能耽搁村民的吃水,所以经村两委班子会议决定由村暂时垫付,重新打井,让村民尽快吃上自来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使得村民高兴不止。 我们村准备从上级政府争取到资金,准备建14个垃圾池,两处公共厕所,村民三堆近院,准备在路边两侧建文化广场,安装一些健身器材和篮球场,资金投入50万元。 我们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也取得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业绩,如下:我们村位于腾于线沟东路北的新居民区,开发了许多成型的暖窖,蔬菜大棚发展基地,使得村民的生活其乐融融,发家致富奔小康。2007年7月,我们村从省市级财政部门争取到一些资金,重新改建了村部,使得我们村貌焕然一新。 2011年6月,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做好招商引资,引进了花窖来我村占地,有100口人的人份地被花农流转,改建花窖养殖基地,流转的年限为19年,从2011年1月起-2029年末止,每亩每年为900元。 |
南穆家村 |
南穆家村位于辽阳县穆家镇政府东南,临正街。是南穆和西穆两个合并村,东与鞍山市相邻,南与海城市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南穆家村共有5个居民小组,3207人,耕地总面积6048.7,人均收入11000元,党员86人,两委干部8人。 在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村民富、村庄好、村风正”的指导方针,使全村的村民素质逐步提高,让南穆家村变为大家期盼的文明村。 我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本着勤俭节约、精心管理,使村里的村容、村貌、经济事业有了很大的改变。2009年,新建办公楼二层,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图书室、广播室等,东西厢房10间,院内柏油路面,村外建多个健身器材,供村民娱乐、锻炼。 农业方面,我村有小型蔬菜批发市场。对外批发、零售,主要以种植毛豆、胡萝卜、大葱、西红柿等为主,使村民的经济收益日渐增加,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我村三组和四组用电非常困难,有七年没看到完整的春节晚会。2012年,全县用于电网改造总计170万元。在书记、村长、供电所及县供电局多次沟通下,给我村拨来40多万,改造了线路,增加了流量,使村民的用电得到了解决,不用为看不到春节晚会而犯愁了。 西穆村为我村合并村,并村以来,村民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配合村里的工作,很快我们两个合并村就融为了一体,变成现在的南穆家村。2012年,村里为西穆村修矿渣道,更换自来水井自动控制器,美化环境等。 2013换届之后,南穆家村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把村民出行难问题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为全村修柏油路面。 二、自来水重新改造 三、环境整治等 南穆家村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向上,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今后,我村将继续按照“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要求,推动南穆家村的经济发展、村庄的繁荣,把村庄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接官堡村 |
接官堡村位于穆家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0户,总人口2500人,耕地6422亩,党员74名,村民代表40人,2012年人均收12000元。 该村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立足村情实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的新途径。 加强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科普知识,聘请农技专家来村授课,组织科技致富经验交流会,为群众提供优质种子化肥。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群众兴建蔬菜大棚、发展养殖业。全村现有桃园50亩,葡萄100亩,蔬菜大棚面积达300亩。裸地蔬菜1500亩,发展50头以上养猪户20户,年出栏肥猪进500头,2000只以上养鸡户50户,年产鸡蛋10万斤,肉食鸡300万斤,黄牛500头,羊2000只。 通过各种层面招商引资,拓宽发展工业的渠道。几年来先后引进了机械加工厂3家,工业陶瓷厂1个,保温板厂1个。 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开阔眼界,到外地发展。目前全村劳务输出达500余人,年创收1000多万元。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投资63万元建起了13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使学校达到了花园式标准;投资26万元购买个人住宅楼一座,改善了村办公环境;投资60万元,更新改造自来水管网,改善群众饮水条件;投资150万元,新建环村柏油路10公里,栽植花草树木,村容环境进一步得到改观;投资10万多元建设村级文化广场,组织群众开展自娱自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政府“村民自治模范村”,2005-2009年被0辽阳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
新台子村 |
新台子村位于穆家镇西部5公里,东邻接官堡村,西邻运粮河、太子河,南靠杨柳河,与海城市腾鳌镇东新台子村和西新台子村隔河相望,北与曹家村相接。距省道鞍羊线0.5公里,距沈阳-营口通海产业大道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地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新台子、大台两个自然屯,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5户,总人口1466人,劳动力860人,党员41名,人均收入10763元。 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提出了以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粮食产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蛋鸡存栏13万只,年产优质商品蛋1800吨,商品猪年出栏1200多头。实施了万亩水田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修建了2000米水田标准作业路,4000米水田节水灌溉工程。 规划目标: 一、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建设“一事一议”村级道路4公里。 二、采取动员群众筹资筹劳的办法,筹集资金改造村自来水工程,解决自来水管网设施老化、水质差和部分群众吃水难问题。 |
南台口村 |
南台口村位于穆家镇西部,东接曹家村,西与唐马寨镇西泗河村隔河相望,辖道喉子、南台口、喜鹊台3个自然屯,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2户,总人口1330人,党员25名,耕地面积4972亩,旱田3638亩,水田1334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50元。 该村采取协调土地流转和信贷资金、修建作业路、架设用电线路,打机电井等措施,积极鼓励支持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同时组织村民外出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聘请农技专家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目前,已建成设施农业小区4个,温室大棚38栋。 |
胜利村 |
胜利村以前叫高丽堡村,1955年为庆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改为胜利村。该村位于穆家镇东部,杨柳河北岸,南与海城市腾鳌经济特区隔岸相望,东与鞍山市千山区宁远屯镇回民村临界。西与穆家镇东穆家村相连。北与徐家营子村接壤。沈大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腾于公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党员95名,总户数968户,总人口3030人,其中:非农户20户,非农人口112人。耕地面积4522亩,劳动力1747人,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11000元。 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目前有远东轧钢厂、芯雨禾饲料厂、万佳矿山机械厂、胜利机械厂、胜利预制板厂、穆家胜利加油站、恒利冶金设备铸造厂、永安弹簧厂、胜利加油站、胜利选矿厂等私营企业十余家,年收入2000万元。 该村主要农业产品有玉米、蔬菜、毛豆。粮食总产量达390万斤,农业总收入实现800万元。 搞好第三产业,全村现有养鸡大户20户;食用菌种植户10户、大棚种植户10户,从事商饮服务业20多户,运输专业户25户,年收入300万元。 2013年村“两委”换届后,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一、打自来水井一眼,原四组自来水井已经坍塌,不能使用,准备打一眼自来水井,使全村村民都能顺利吃上自来水。 二、建设一事一议村级道路5公里。 三、新建一处农民休闲健身娱乐广场。 四、开展村容整治活动,建立垃圾池,实现“三堆”进院,垃圾有序排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 |
郑家村 |
郑家村位于穆家镇西部,距穆家镇政府驻地5公里,北靠落虎庄村,东与南穆家村相接,南与接官堡村相连,西与曹家村为邻。交通十分便捷,县级公路道腾于线贯穿东西。 全村四个居民组,总户数364户,总人口1048人,劳动力585人,党员37名,耕地面积4099亩,2012年人均收入11380元。 该村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养殖业、蔬菜种植。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发展规划:新建“一事一议”村级道路4公里,文化休闲健身广场1000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美化。 新一届村领导班子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黎起村 |
辽阳县穆家镇黎起村位于穆家镇北部,南与徐家村接壤,西面为曾家村,北靠古树村,东与鞍山市相邻,沈大高速公路与之毗邻,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全村有四个自然屯,(分别为前台,后台,六家子,边西),6个村民小组,705户,2323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为7131.64亩,其中耕地面积为6155.73亩,自留地680亩,水面为295.91亩。耕地分水田和旱田,水田1762.95亩,旱田4392.8亩。劳动力1522人,2012年人均收入在九仟元左右。全村有72名党员。 2013年3月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产生,积极制定任期内发展规划,现已把村边西-古树,前台-徐家4公里砂石路修为柏油路,兴建文化广场、健身广场1100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美化。村委会院内安装了11套健身器材,并有1名专职服务人员负责器材的维护。村内图书阅览室免费向村民开放,现有藏书共计2000册,村民可以登记借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使村民在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全村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100%、80%、85%。另一方面,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计划生育奖励,农村养老保险等得到很好落实。近三年工作目标为,争取柏油路户通,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花生和蔬菜等经济田1000亩。大力发展养殖业,使村民人均收入超万元。 发展特色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村”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强化支持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辽阳县鞍联铸造厂生产的球墨铸铁电梯曳引轮远销省内外。辽阳泰达重型机械厂主要产品冷轧机组、翻卷机、各种规格娇直机、工作辊中间辊轴承座拆装车、链式运输机等是同行业产品的佼佼者。辽阳龙英新型建筑材料厂,生产的外墙保温材料,免烧砖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以上企业带动了我村的就业率,100多个劳动力在企业中上班。 加强引导,提升村民素质。教育党员及群众遵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健康向上的时代风貌。村里的各类事情,小事由村班子及群众代表集体研究决定,大事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促进了村务的民主管理;通过民主管理,又进一步促进了村民素质的提高,实现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环。目前,全村党员干部及群众风正、气顺,关系和谐,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初步呈现了新农村的景象。 |
黄青堆村 |
黄青堆村位于镇政府北4公里,东与黎起村接壤,西与落虎庄村为邻,南与东穆家村、南穆家村相近,北靠曾家村;辖黄青堆子、小落虎庄、张林子、景家堡子、景家堡子、潘家堡子、栗家堡子6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9户,总人口2449人,劳动力1541人。耕地面积10344亩,其中水田5833亩,旱田4511亩,鱼塘30亩。党员89名,入党积极分子12名,2012年村人均收入9125元。 2010年投资90万元,新建黑色路面3公里,投资近50万元新建了村部和文化广场。 工作目标:新建“一事一议”村级黑色路面4公里,实现绿化、美化,继续抓好以木镟为主的木器加工业,努力打造成富裕、文明、和谐、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曾家村 |
曾家村位于穆家镇中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东与黎起村相接,南与黄青堆村毗连,西与横道子村相邻,北与鲁家村相依。辖白家堡子、曾家堡子、南石家堡子3个自然屯,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1户,总人口1415人,耕地面积4714亩,劳动力720人,党员36名。 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青玉米、芸豆,苦瓜、毛豆、马铃薯等绿色蔬菜,吸引了省内外客商争先选购。 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目标: 一、采取群众投资投劳的办法,投资140万元,新建“一事一议”村级道路5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更新改造自来水管网设施,解决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 三、要狠抓青玉米、芸豆、毛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四、开展村庄整治,建立10个垃圾箱,安排专人管理,改善村容环境。 五、健全文化健身娱乐广场设施,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
鲁家村 |
鲁家村位于辽宁省辽阳县南部,东邻古树村,南与曾家村接壤,西与横道村接壤;北与六间房村相连。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农户477户,非农户7户,人口1646人,劳动力802人,耕地4225亩,其中:水田面积3157.18亩,旱田1068亩,养殖水面124.2亩,2012年人均收入10600元,党员48名。 几年来,村“两委”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务实求效,推动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观赏鱼养殖业已初具规模,成立了辽阳县鲁家宏林观赏鱼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鲁家虹林“牌商标,使观赏鱼养殖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牢牢占据了市场优势,并且带动了周边的养殖户,同时涌现了一批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的经纪人,大大提高了“鲁家虹林”片观赏鱼的知名度,远销广州、哈尔滨等地,特别是在全国第二大观赏鱼交易市场“鞍山观赏鱼交易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 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毗邻鞍山蔬菜批发市的优势,建成5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 二、采集信息,引进技术,引进观赏鱼新品种30个,为养殖户每年搞好技术培训。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铺设自来水管线,使全村人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硬化村路4.5公里,方便村民出行。 四、加强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建设,巩固现有的文化娱乐成果,满足全村大多数人的健身娱乐的要求,建两个娱乐场地,一处蓝球场地。 五、加强村班子建设,加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六间房村 |
六间房村位于穆家镇的北部,北与刘二堡镇前杜家村隔河相望,东与古树村相邻,南与鲁家村接壤,辖六间房、姜家洼子、柳罐印子、老牛圈4个自然屯, 3个村民小组,党员35人,总人口1474人,劳动力981人,耕地面积3613亩,人均收入10000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该村投资30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2012年投资11万元新建了文化广场,成立了农家书屋,组建了农民秧歌队,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多彩。2013年组织群众筹资酬劳新建“一事一议”村级道路3.4公里。 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贯彻执行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各项工作开展有序,民风淳朴社会风尚良好。 加大村庄整治工作力度,2014年村屯绿化美化工作计划安排资金10万元;投资30万元更新改造自来水设备和管网,努力打造和谐、美丽乡村。 |
横道子村 |
横道子村位于穆家镇西北部,北靠运粮河,西邻唐马寨镇。辖田家横道子、苏家横道子、刘家横道子、孟家横道子、李家堡子5个自然屯, 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20户,总人口1560人,劳动力1304人,党员37名。全村地域面积6224.4亩,耕地面积5187.7亩。主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 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级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积极争取资金,为全村的5000余米排水支干进行清淤,缓解了内涝问题,为全村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2、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创建了辽阳县合新耐火材料公司,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安排村民就业35人。 3、积极争取资金,新建了自来水深井,配备了高标准的净化设备,铺设管线10000余米,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5、利用国家惠民政策,发动群众筹资酬劳,新建郑横线、古横线黑色路面,给村民日常出行及全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新建了休闲健身广场,安装了健身器,为村民休闲健身、自娱自乐提供了的场所。 发展规划: 1、认真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制度,切实加大党务、村务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 2、争取惠农资金扶持,对全村旱田、水田作业路进行改造,完善水田节水灌溉设施。 3、鼓励引导扶持群众发展种养业。扩大蔬菜大棚、肉食鸡、肉猪生产规模,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拓宽村民经济致富增收门路。 3、加强道路建设,对村内主要道路修建柏油路面,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4、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卫生管理,实现村内主要道路的绿化、美化。 |
古树村 |
古树村位于穆家镇东北部,东与鞍山市千山区达道湾镇大郑台村相邻,南与黎起村相连,西同鲁家村接壤,北与刘二堡镇隔河相望。全村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92户,总人口2807人,劳动力1135人,耕地面积6834亩,现有私营企业30家,党员89名,村民代表62人,产业以农业为主,观赏鱼养殖闻名遐迩,2012年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曾荣获辽阳市村容整洁工作先进村、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始终重视村容村貌建设,自筹资金600余万元,建设黑色路面20公里,实现了户通油路目标。村路两侧栽植风景树,特别是加大了村庄整治力度,党员干部带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了“三堆”进院;投资25万元新建30个垃圾排放池,村民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排放清运,村容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注重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新打自来水井3眼。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免费为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在村部院内修建了3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音响等配套设施。安装了建身器材,建设一个篮球场地和四个乒乓球室。组织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群众文化生活红红火火。 三年规划和工作目标 1、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计划新建村级道路5.3公里,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3.5万元; 2、搞好村路绿化,计划投资8万元,栽植风景树3000株; 3、计划投资22万元,续建垃圾排放池22个,计划投资30万元,新建大型垃圾排放场一处,清运垃圾专用路3公里; 4、计划成立由10人组成的专业保洁队伍; 5、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为方便村民开展健身娱乐活动,计划新建两处文化广场; 目前,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的村风。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规范,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古树村正蓄势待发,向着“更快、更高、更好”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
曹家村 |
曹家村位于穆家镇西部,东邻郑家村、西接南台口村,北与落虎庄村、横道村相邻,南与新台子村接壤。腾于线公路从境内穿过。全村地势低洼,过去十年九涝,是全县有名的“南大洋”。 全村有6个自然屯,7个村民组,总户数573户,总人口1849人,劳动力981人,党员53名。养牛合作社1个,农机合作社1个。2012年末全村实现人均收入11300元。 2008年、2012年先后新建村级黑色路面5公里,公路两侧植树2000株。同时对村部进行了维修改造,村容环境得到改善。对自来水进行改造,新打自来水井两眼,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2013年换届后,结合村情制定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 1、抓经济发展。三年内实现肉牛饲养量15000头,发展壮大养牛合作社的规模,建设养牛小区。 2、抓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要进一步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力争修建黑色路面8000米。 3、抓环境整治。整治脏、乱、差,实现“三堆”进院,垃圾定点排放,定期清理。 4、抓农田基本建设。村内总干、支渠清淤,做到排水通畅,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