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河村
一、村名由来
新开河村1946年以前叫关门砬子,因上世纪40年代发过一次大洪水,新冲出一条大河,此后改名为新开河。先后命名关门砬子区、新开河大队、新开河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新开河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所在地,302国道402公里处,沿线5公里,现辖新开河西屯、新开河屯、东沟屯、哑巴岭屯、双顶子屯、向阳屯6个自然屯,10个社,共826户,人口3216人(其中满族121人、朝鲜族20人、蒙古族1人),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400公顷,耕地面积300公顷。
1947年6月,在新开河驼腰岭附近,我军伏击一支-残余部队,并将其全部消灭,同时我军牺牲战士就地掩埋,建革命烈士墓一座。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新开河村特色产业主要有林下参、林蛙、生猪养殖、花岗岩矿、石灰石矿、水晶石矿及自然特色风景旅游等,现有林下参100余公顷,生猪养殖大户10户,生猪存栏4500头,年出栏6000头。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石矿开发、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砖厂、水泥管厂;自然特色旅游景点有明石砬子、朵砬子、三道窝棚、巴瞎沟、驼腰岭、鹿角沟等。2011年人均收入达7012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20281107 | 132000 | -- | 查看 新开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五丰村 |
五丰村 一、村名由来 五丰村原名大岔屯,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因为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发生过自然灾害而更名为五丰,意为五谷丰登,后称五丰大队,隶属乡镇后为五丰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五丰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南8公理处,和中路沿线。现辖六间房屯、大岔屯、大岔南屯、大岔西屯、三道沟屯、上店屯6个自然屯,6个社,共253户,人口812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200公顷,耕地面积402公顷。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五丰村以粮食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林蛙养殖、矿产资源开发、自然景观旅游开发等,现有林蛙封沟养殖4条,石灰石矿3个,铁矿1个,地下溶洞1个,此外还有大量硅石矿有待于开发。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铁精粉加工、石灰石销售、白灰生产及五丰溶洞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等,目前规模企业蛟河市恒源选矿有限公司预计每年可加工铁精粉10万吨,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2011年人均收入达6934元。 |
和平村 |
和平村 一、村名由来 和平村原名小屯,上世纪50年代更名民主,1958年实行军事化管理改称和平管理区,之后称和平大队,隶属乡镇后为和平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和平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东南4公理处,302国道沿线。现辖砬子前屯、西大坡屯、小坡屯、分会屯、二节楼屯、小屯、李家粉坊屯、大秧屯、四道沟屯9个自然屯,10个社,共392户,人口1209人(其中满族13人、朝鲜族5人、回族3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700公顷,耕地面积946公顷。 上世纪40年代,八路军与-中央军进行了一次战斗,歼敌200余人,八路军在此战中牺牲10余人,战后淹没在小屯中间的北山坡,现有墓地遗址,但已无明显标志,墓地一部分为耕地、一部分是林地。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和平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青食玉米、果树、养殖业及地方农土特产品市场等,现发展青食玉米100余公顷、果树近150公顷,鹿存栏200头,生猪存栏1000头,牛存栏800余头。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和平村农贸市场销售地方农副土特产品及规模养殖业等,年销售额可达150万元。2011年人均收入达6856元。 |
解放村 |
解放村 一、村名由来 解放村原名横道子,建国后更名为解放大队,隶属乡镇后为解放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解放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东南20公理处,302国道沿线。现辖新村屯、高台庙屯、横道子屯、大石虎屯、赵家趟子屯、小柳罐斗子屯、小门楼屯、八家子屯、大柳罐斗子屯、小石虎屯10个自然屯,10个社,共395户,人口1264人,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00公顷,耕地面积485公顷。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解放村特色产业主要有食用菌、林蛙养殖、林蛙油销售、餐饮业、红叶谷景区旅游接待等,现发展黑木耳100余万袋,林蛙封沟养殖8条,林蛙及林蛙油销售个体户20余家,活鱼酒店6家、农家乐饭店6家。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农家乐饭店及红叶谷景区旅游接待等,2011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销售收入近500万元。2011年人均收入达7025元。 |
庆岭村 |
庆岭村 一、村名由来 庆岭村原名地场子,1940年更名为富强,后称富强大队,隶属乡镇后为富强村,1990年更名为庆岭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庆岭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东南19公理处,302国道、滨湖路沿线。现辖北柳树沟屯、南柳树沟屯、张家屯、进步屯、富强屯5个自然屯,9个社,共462户,人口1620人(其中满族109人),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3700公顷,耕地面积525公顷。 2006年,在政府和村两委的努力下,香港金城营造集团慈善教育基金会,捐款23万元,新建成“庆岭金城小学”,于该年4月24日奠基,9月17日竣工,极大地改善了该村儿童就学的良好环境。 庆岭村现任村书记张青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庆岭活鱼”品牌的宣传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拥有302国道庆岭活鱼街“宴宾园活鱼馆”和拉法高速服务区“得一食府活鱼酒店”两处产业,同时为蛟河市政协委员。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庆岭村特色产业主要有山葡萄、林蛙、养殖、矿产及庆岭活鱼旅游接待等,现有山葡萄基地5公顷,林蛙养殖封沟10条,牛存栏2000头,出栏3250头,境内有瓷石矿、红石矿、蓝晶石矿、等储量丰富,有待于开发。相传还有日本侵占东北时要开发的金矿。对外有影响的产业主要是庆岭活鱼一条街旅游接待、当地农副产品销售等,年接待游客可达6万余人,销售收入可达400万元。2011年人均收入达6954元。 |
靠江村 |
靠江村 一、村名由来 靠江村原名二道河子,因历史上发过大洪水,南北两条路直接冲出一条大河,而得名二道河。后称二道河子大队,隶属乡镇后为二道村,1990年更名为靠江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靠江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南21公理处,靠葡路、滨湖路沿线。现辖赵家大桥屯、二道河子屯、大岔沟屯、靠江屯、大三道沟屯、黄山嘴屯、二道沟屯、头道沟屯、小三道沟屯、蔡家沟屯10个自然屯,10个社,共249户,人口897人(其中满族13人),幅员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00公顷,耕地面积503公顷。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靠江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特色产业主要有林蛙、食用菌、养猪等,现有生猪存栏1500头,出栏2000头,林蛙养殖封沟5条,年捕捉林蛙3万只,产值可达24万元。2011年人均收入达6742元。 |
杨木沟村 |
杨木沟村 一、村名由来 杨木沟村原名三家子,建丰满水库后改名为杨木沟,隶属新华小乡,撤乡后仍称杨木沟大队,隶属乡镇后为杨木沟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杨木沟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西南30公理处,滨湖路沿线。现辖西北沟屯、梨山沟屯、依兰嘎赫屯、三家子屯、小窝家屯5个自然屯,7个社,共283户,人口916人(其中满族22人、蒙古族2人),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300公顷,耕地面积453公顷。 现任村书记郭树堂,近几年带头带领村民开办松花湖景区居家旅游(农家乐)接待,不但为当地农户增加了收入,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011年被评为吉林市级创业模范;赵振林,男,现年85岁,曾任广东某海军师长,并出版有自身经历的书籍3本;伊胜军,男,80岁,先后参加过抗美援朝3次。 2008年,-政界要员,台湾台中市市长胡志强来到杨木沟村寻亲,并将祖坟墓地迁到本村濒临松花湖的依兰嘎赫屯后山,墓地面积1000平方米。此后,胡志强每年都率家人前来祭祖。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杨木沟村特色产业主要有五味子、林蛙、养鹿、及松花湖区旅游等,现有鹿存栏200头,出栏324头,旅游接待山庄10户,居家旅游(农家乐)20户。对外有影响的产业主要是松花湖景区旅游(对面是卧龙潭景区、上游是额赫岛景区、下游是五虎岛景区);旅游接待山庄有庆岭码头休闲度假村等,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为当地农户增收200万元,转移剩余劳动力300人。2011年人均收入达7024元。 |
丰收村 |
丰收村 一、村名由来 丰收村因位于松花湖沿岸,有湖区小气候,风调雨顺,庄稼连年丰收而得名,建国后称丰收大队,隶属乡镇后为丰收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丰收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西南28公理处,新丰路沿线。现辖大海浪屯、小海浪屯、羊石砬屯、西坡屯、大苇子沟屯、小苇子沟屯、小南沟屯7个自然屯,10个社,共308户,人口1119人(其中满族302人),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600公顷,耕地面积315公顷。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丰收村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养鹿、湖区养鱼、烤鱼及松花湖区旅游等,现有鹿存栏450头,出栏624头,湖区养鱼400公顷,年烤鱼50吨,旅游接待山庄4户,小规模居家旅游20户。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湖区养鱼,小规模居家旅游,松花湖区旅游、休闲度假村等。2011年人均收入达6850元。 |
新华村 |
新华村 一、村名由来 新华村原名胜利,建国后设新华小乡,辖新华、杨木沟、丰收三个大队,1953年以后撤乡称新华大队,隶属乡镇后为新华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新华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西南12公理处,滨湖路沿线。现辖小老营屯、东砬子屯、烟筒砬子屯、西烟筒砬子屯、杨木林子屯、西沟屯6个自然屯,6个社,共229户,人口716人(其中满族22人),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100公顷,耕地面积403公顷,民族风俗主要有民间大秧歌等。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新华村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青食玉米、山葡萄、林蛙、苹果梨、养殖业、花岗岩矿及松花湖区旅游等,现发展青食玉米60余公顷,山葡萄基地2公顷,苹果梨20公顷,生猪存栏2000头,出栏6000头。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大龙牧业养殖场,年繁育黑山猪500余头,日本和牛100余头,土鸡散养2000余只,现有生猪存栏450头,肉牛存栏400余头;新华养殖场,规模养殖、自繁自育,现有生猪存栏1500头,牛存栏150头,年出栏生猪5000头,牛出栏200头。旅游业有松花湖区旅游、休闲度假村等。2011年人均收入达7085元。 |
联江村 |
联江村 一、村名由来 联江村因位于松花湖沿岸始称连江,建国前改名联江,建国后称联江大队,隶属乡镇后为联江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联江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西8公理处,吉庆路沿线,辖长4公里。现辖腰茨沟南屯、腰茨沟北屯、东茨沟南屯、北茨沟屯、东沟屯、宝贝沟屯、放牛沟屯、乌巢屯、东茨沟北屯9个自然屯,12个社,共445户,人口1422人(其中满族39人、朝鲜族5人),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3300公顷,耕地面积353公顷。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联江村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青食玉米、五味子、林蛙、养鹿、黑木耳、花岗岩矿及松花湖区旅游等,现发展青食玉米200余公顷,黑木耳栽培85万袋,鹿存栏750头,出栏924头,旅游接待山庄10余户,花岗岩矿开发4处。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市级龙头企业吉林市大龙牧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地方特色的、绿色速冻食品,销往省市各大超市、酒店;松花湖区旅游、休闲度假村等。2011年人均收入达6985元。 |
中兴村 |
中兴村 一、村名由来 中兴村民国时期称放牛沟,解放后为中兴大队,后设中兴管理区,辖中兴大队、伙棚沟大队、联江大队,1959年管理区迁到新开河后仍称中兴大队,隶属乡镇后为中兴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中兴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西6公理处,吉庆路、滨湖路沿线,辖长3公里。现辖中兴屯、东沟屯、南山屯、夹皮沟屯、关家屯、下店屯6个自然屯,7个社,共425户,人口1376人(其中满族39人、朝鲜族5人),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300公顷,耕地面积425公顷。 先进人物有王福山,现年68岁,上世纪80八十年代曾当选为吉林市人大代表;殷尚信,1932年出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负伤后退役。现有古代高丽民族的古墓遗址一处。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中兴村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青食玉米、黄牛养殖、松花湖养鱼、松花湖区旅游等,现发展青食玉米100余公顷,黄牛存栏1050头,出栏1240头。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松花湖区旅游、休闲度假村、松花湖关家屯渔场等。2011年人均收入达6859元。 |
伙棚沟村 |
伙棚沟村 一、村名由来 伙棚沟村因民国初期,三个单身汉从山东迁徙至此,选择适宜生活的沟地,结伙搭建窝棚一起居住而得名伙棚沟。1964年前称伙棚沟大队,辖4个生产队,1964年友联大队(辖4个生产队)合并到伙棚沟大队后仍称伙棚沟大队,辖8个生产队,隶属乡镇后为伙棚沟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伙棚沟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西北4公理处,302国道406公里处,沿线4公里,现辖小伙棚沟屯、河北屯、石头庙屯、山河屯、姜村屯、东山屯、土门岭屯7个自然屯,8个社,共324户,人口1020人(其中满族9人、朝鲜族1人),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00公顷,耕地面积356公顷。 文革期间,1968年,时任伙棚沟大队书记陈维章被-致死,罪名为疑为-地下建军营营长,后平反。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伙棚沟村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林蛙、黄牛养殖、花岗岩矿等,现有花岗岩石矿2家、石材加工厂52家。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石矿开发、石材加工、销售等。2011年人均收入达6985元。 |
新开河村 |
新开河村 一、村名由来 新开河村1946年以前叫关门砬子,因上世纪40年代发过一次大洪水,新冲出一条大河,此后改名为新开河。先后命名关门砬子区、新开河大队、新开河村。 二、区域情况及历史事件 新开河村位于庆岭镇镇政府所在地,302国道402公里处,沿线5公里,现辖新开河西屯、新开河屯、东沟屯、哑巴岭屯、双顶子屯、向阳屯6个自然屯,10个社,共826户,人口3216人(其中满族121人、朝鲜族20人、蒙古族1人),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400公顷,耕地面积300公顷。 1947年6月,在新开河驼腰岭附近,我军伏击一支-残余部队,并将其全部消灭,同时我军牺牲战士就地掩埋,建革命烈士墓一座。 三、特色产业及风景 新开河村特色产业主要有林下参、林蛙、生猪养殖、花岗岩矿、石灰石矿、水晶石矿及自然特色风景旅游等,现有林下参100余公顷,生猪养殖大户10户,生猪存栏4500头,年出栏6000头。对外有影响的产业有石矿开发、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砖厂、水泥管厂;自然特色旅游景点有明石砬子、朵砬子、三道窝棚、巴瞎沟、驼腰岭、鹿角沟等。2011年人均收入达7012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