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铜陵市 >> 郊区 >> 周潭镇 >> 枫林村

枫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枫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枫林村简介

  1、简介
  枫林村位于周潭镇东部,南临合铜黄高速公路,东临长江,与皖江示范区铜陵(枞阳)园区接壤,穿村而过的县道与无为县相通,交通便捷。枫林村现有人口3084人,756户,全村共23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569.13亩,山场面积5325亩,枫沙湖水面面积12900亩,自2006年县政府确定为“一镇十六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在周潭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枫林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业
  枫林村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东、西连圩为村民的当家圩,97年完成了东、西圩堤的升高加固并用块石护坡,目前东西圩共有耕地1500亩全部流转到6位种植大户手上,种植市场上俏销的优质糯稻,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另外通过县水产局招商引进上海瀛生公司进入枫沙湖,利用枫沙湖优质的水资源养殖河蟹,解决了60余人就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三、工业
  枫林村以前的工业基础薄弱,只有两个生产预制板的预制厂,年产值只有20万元左右,并且市场前景不妙,企业举步为艰,2009年通过招商引进枞阳县博恒塑业有限公司落户枫林村工业园,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目前年产值达到2800万元,解决了80多位劳动力就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充分发挥。
  四、基础设施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枫林村经过多年的改造和建设,目前全村各自然庄均修通了环村水泥路,路两旁栽植了香樟,各自然庄依托环村水泥路,通过农户自愿筹资及村集体配套资金,完成了60%的到户水泥路建设,今年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已正式将到户水泥路建设纳入“一事一议”项目建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823105 246000 0552 查看 枫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枫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枫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山村

  大山村:系国家2A级景区,“全国先进绿化千佳村”,“长江中下游地区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项目点”“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枞阳点与示范基地”,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七井村

  七井村:座落在周潭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公里左右,周吴公路横穿七井村中心地带,七井村现有人口3593人,918户,自然村庄8个,村民组11个,现有耕地面积2220余亩,山场面积2746亩,水面110亩,芦苇地400余亩。  

凤凰村

  凤凰村:位于周潭镇东部,座落在鹞石山下,面朝枫沙湖畔,全村2610人,居住在4个自然村庄,19个村民组,现有农户601户,村域面积634.34公顷。  

田埠村

  田埠村位于周潭镇北部,东接七井村,西连吴桥村,周吴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总人口4200人,2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300亩,山场面积8000亩,系周潭镇中等规模的村。全村均属农业人口。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正式党员75人。   

吴桥村

  吴桥村由中院、东红、吴桥三村合并的村,位于周潭镇西北方向,西与横埠官塘村相毗连,东与本镇田埠村村相邻,庐铜高速公路横贯村中心。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庄。40个村民组。总人口5161人,其中党员149人。耕地面积3720亩,山场面积9300亩。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我村经济力量不断壮大起来。从无到有,近些年来争取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上支持,做了些实事,全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全村的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业    吴桥村的农业原是以种植水稻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地少人多的村,在上级和村支委班子的领导下,进一步转形和优化产业结构。一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收入,剩余劳动力种植部分水稻和种植棉花、西瓜、玉米等经济作物。村个体创办了3家养猪厂包括家庭养猪头数共2000头,养鸡3万只,养牛300头,养羊300只,转形产业结构,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    本村至今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原东红振兴铁矿,目前多方面因素已致停业,只有硫璃瓦厂、三鑫制品厂和旺旺水泥制品厂继续营业,但上交到村资金甚少。我村拓宽个体企业发展的同时,准备集体创办服装加工厂和编织袋及矿泉水方向发展,壮大村集体资金收入。    三、基础设施    随着我村工农业的发展,我村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和建设,目前我村已完成建设村村通水泥路面公路2.8公里。2010年度村部综合楼及吴桥学校综合楼建设已达成1200平方米,村卫生室建设完成达标,于2010年正式12月份取用,安全人饮水工程项目目前已初步解决近1000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以上这些设施建设有效的改变了村容村貌,本年度东红片通组水泥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全长共计1.5公里,全村广大村民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四、精神文明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几年来经过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全村的村容村貌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011年4月份我村将村部周围重新美化建设,给我村办公地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社会事业    两个文明的不断建设,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村的干部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配合上级党委的指示,我为村内办实事,好事,组织扶贫助困。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进行走访问候,特殊特别困难户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夜间组织民兵巡逻,防止偷盗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生命财产的安全。   

彭桥村

  彭桥村地处周潭镇中西部,全村3700余人,支部委员5人,党员76人,设6个党小组,村委2人,计生专干1人。下辖5个片,三安、横涧、罗庄、彭桥、普化,25个生产队,耕地面积2400余亩,大队林场地处西边沟首要位置和西山口水库山水相依,片集体林场2个—老鼠塔、岱家山,经果林一处,资源丰富。   彭桥村村容整洁,景色宜人。横溪涧、普化大涧像两条玉带分别飘在彭桥村东西两边,溪涧两边绿树成荫,护栏林立,花团锦簇,溪水清澈见底,水下溪石似珍珠,玛瑙遍布溪底,是鱼戏虾的“运动场”,在彭桥村周围,坝外瀑布飞泉,水声悦耳动听,许多孩子在大人的怀抱里,凝听着这“催眠曲”进入梦乡。涧上小桥遍布,走在涧边的水泥路上,似乎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梦境。    彭桥村地阔物丰,千亩沃野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春来满田碧玉,秋至遍野黄金。横涧水库、三安水库、杨山水库、玉丰水库以及大大小小当家塘如似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彭桥大地上,是村民丰收的保证。林场树木丛丛,溪水潺潺,竹海青青,杜鹃花映山怒放,笑容灿烂,山间到处是山里红、桔梗等名贵中药材,茶场里云雾缭绕,茶香袭人。林间莺歌燕舞,蝴蝶翩翩。山名神奇有趣,美女献花、母老虎跳涧、乌龟撵鳖、荷叶罩金龟、金鸡石。    彭桥村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周潭地处桐城东乡,彭桥村也时时处处传承着东乡崇文尚武之风,彭桥小学地处彭桥村中心位置,占地16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雄厚,学风严谨,是彭桥子弟基础教育的好场所,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考上大学,甚至还有很多人术学至教授、博士、导师,分别在部、省、市、县、镇等主要位置上建功立业,一展风采。村内有演武堂、三圣庵。定安寺、普化庙、五圣亭等名胜古迹,向人们在无声地诉说着彭桥村不平凡的历史。演武堂的武术队2009年曾代表周潭镇到枞阳县参加建国60年的庆祝表演,获得好评,这里已成为村民强身健体的地方。    彭桥村交通便利,目前村内已实现片片相通,村镇相接的交通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也为彭桥村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彭桥人民在这一条条康庄在道上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向着新农村的目标不断迈进。   

澄英村

  澄英村地处周潭镇南边。东部与陈瑶湖镇后河村相邻,南边与横埠镇的横山村、新庄村接壤,西与横埠汽车工业园相连,北与本镇彭桥村、永兴村为邻。为原澄英、井彭和永升合并而成。村下辖38个村民组,总人口5928人,现有耕地面积4785亩,村域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    该村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合铜公路、周澄公路、京台高速均穿村而过。全村教育卫生已基本形成规模,村内有永升小学、井彭小学两所全日制学校,村投资兴办澄英村卫生室共有八名乡村医生从事医务工作。并有民办“枞阳县华康医院”一座,极大的方便了当地患者看病。    通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该村境内有“宇神农贸大市场”和“澄英农贸大市场”。村内有“美华丽装饰材料厂”等十多家工厂进村落户。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力就业。  

永兴村

  永兴村位于周潭镇东南边,与陈瑶湖镇后河村、其凤村相邻,地形复杂,北高南低;东西向长约3公里,南北向长约2公里,地域面积约6.5平方公里。    永兴村是由原永兴、瞿家、严潭、赵畈四个村合并而成,拥有8个自然村庄,33个村民组,1315户4500人口。现有耕地面积3500亩,山场面积1700亩。全村均属农业人口。    永兴村党总支部拥有96名正式党员,预备党员5名。下设两个支部6个党小组。   

周潭村

  周潭村位于周潭镇中心位置,是周潭镇政治、文化、卫生、商贸中心。周潭镇既是鱼米之乡,又是远近闻名的古镇,散落在民间的一些史料不完全记载:周潭作为一个三县交界、东部数十万人口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商贸往来的古镇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群多,周潭老街至今还存有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八角亭”,尽管她已是风烛残年、摇摇欲坠,但从那精美的雕梁画栋、琉璃碧瓦中,依稀可以看到昔日的辉煌。    周潭村下属有:跃进、卫星、团结3个片和1个居委会,下辖16个村民组,村、居居民总户数1346 9户,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共计人口5200人,其中农业人口2850人、非农人口2310人。村域面积72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599.42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山场面积1300.4亩,水域面积945.8亩,芦苇地150亩;农业总产值895.65万元,人均年收入3140元。    周潭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管辖4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84人、预备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完小1所,幼儿园2所,农家书屋1座,卫生室1所。共青团、妇联、计生协会、关心下一代、治安调解、村务监督委员会、民兵等组织齐全。   私营规模企业有“周潭自来水厂”和“天水精米加工厂”共2个。    2010年荣获镇先进党组织、五个好党支部称号,社会事业及其他工作在扎实有效推进,支部的目标是继续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枫林村

  1、简介   枫林村位于周潭镇东部,南临合铜黄高速公路,东临长江,与皖江示范区铜陵(枞阳)园区接壤,穿村而过的县道与无为县相通,交通便捷。枫林村现有人口3084人,756户,全村共23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569.13亩,山场面积5325亩,枫沙湖水面面积12900亩,自2006年县政府确定为“一镇十六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在周潭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枫林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业   枫林村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东、西连圩为村民的当家圩,97年完成了东、西圩堤的升高加固并用块石护坡,目前东西圩共有耕地1500亩全部流转到6位种植大户手上,种植市场上俏销的优质糯稻,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另外通过县水产局招商引进上海瀛生公司进入枫沙湖,利用枫沙湖优质的水资源养殖河蟹,解决了60余人就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三、工业   枫林村以前的工业基础薄弱,只有两个生产预制板的预制厂,年产值只有20万元左右,并且市场前景不妙,企业举步为艰,2009年通过招商引进枞阳县博恒塑业有限公司落户枫林村工业园,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目前年产值达到2800万元,解决了80多位劳动力就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充分发挥。   四、基础设施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枫林村经过多年的改造和建设,目前全村各自然庄均修通了环村水泥路,路两旁栽植了香樟,各自然庄依托环村水泥路,通过农户自愿筹资及村集体配套资金,完成了60%的到户水泥路建设,今年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已正式将到户水泥路建设纳入“一事一议”项目建设。   

施湾村

  施湾村隶属枞阳县周潭镇,位于枞阳县的东北部,东南隔枫沙湖与铜陵普济圩农场、陈瑶湖镇相望,东北与无为县牛埠镇、昆山乡接壤,西南与国营将军庙林场和枫林村相邻。境内辖30个村民组,总户数1860户,总人口6135人,耕地面积5470亩,山场面积1.2万亩,水面1.1万余亩。施湾村面朝湖、背靠山,风景秀丽,湖光优美,俗话说得好:施湾,施湾,一面临水,三方环山,寥寥数语,道出了施湾所在的地理环境特征。   施湾村是四个行政村的总称,是于2005年3月份由原施湾、联合、周界、燕山四个行政村合并成施湾村。自古至今施湾是人杰地灵,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报效祖国。清代周大璋考取了第五十八名进士,曾任宰相张延玉之师,-为理学学师,亦为桐城学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皇帝南巡时召见周大璋,谈及施湾风景时,周大璋口占一绝:“西山牧笛,花园大石,三环山,瀑布潭,三步两孔桥,一连古树,前湖晚眺,弯弯溜溜入东海”。周大璋之墓即座落在施湾山中,施湾近代亦有五十余人为解放新中国建设国家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   建国前后人们只要踏入施湾这块肥沃的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罩形山张网以待,捕鱼捉蟹以迎宾客,回头龙山涧戏水,钻山风振翅欲飞,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人们在赞叹之余,心生嫉妒,为何大自然对施湾情有独钟,造就如此如诗如画般的山川地貌。   为施湾这美好的地理环境优势,我们必须要拓开思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施湾人民今后唯一的出路,发展更是我们支村两委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为此我们施湾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于2010年初开了一个很好的讨论会,理出了思路,作出了计划:一是施湾大圩返水沟周院江庄段块石砌墙加固和大涧护村坝建设;二是江庄机站固基或五项技术改造新建;三是施湾大圩中心闸改建;四是四院圩中心闸改建;五是四院圩电排站改建;六是基本农田圩田改造,七是村部办公楼新建等等,到目前为止,江庄机站改建已竣工正式通水投入使用;大圩返水沟块石加固完成;村部建设已封顶很快竣工;大涧护村坝图纸已设计正在筹建。这些项目工程需投入资金贰佰万元,现在我们两委正在向政府各级领导报告申请,请求帮助解决项目资金困难问题。   


枫林村特产大全




枫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