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村位于沈巷镇最东延,东邻长江黄金水道,与芜湖市鸠江区裕溪口社区接壤,沿江建有八处货运码头和裕溪口煤炭港贮公司;南到淮南铁路,内有裕溪口站;西距离沈巷镇中心不足1公里;巢二路横穿村中心而过,设有芜湖市39路公交车站,北与黄山寺社区相接,村内有和沈路贯穿而过,水陆交通便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有四个自然村生产各类特色蔬菜上市。我村村部设在离裕溪口站不到500m处,在职干部十一名。
我村现有人口5600多人,1320户;其中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2200人,这是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迎江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人,另外在南通设有一处流动党支部。我村下有13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100亩,是我镇粮油、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在巢二路边分布有巢湖田泰集团(大丁)复混肥厂和大江粮油棉公司(大丁)分公司,大丁木板厂,芜湖三林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企业,既带动我村经济的发展又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
在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于当年4月份我镇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村被江北集中区起步区全部规划在内,这将给我村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将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207101 | 238000 | -- | 查看 迎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裕溪社区 |
裕溪社区是有原朱房村、石庄村一部和原雍镇乡政府所在地的裕溪街道合并所组成。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4200人耕地面积约4千亩,地处沈巷镇东南长江裕溪河入口处,与裕溪口街道相邻,内有雍镇农村合作银行、十四连圩排灌站、雍镇卫生院、裕溪口供电所、安徽沿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成矿业、太平矿业、太平物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芜高速,巢二路,淮南铁路穿境而过,村道创新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服务功能齐全,主导产业是大棚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年产各类蔬菜1.5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为促进各类蔬菜的生产销售。社区建有各类蔬菜销售市场5处。目前社区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和谐。 |
雍镇社区 |
雍镇社区位于沈巷镇南边,西边与黄庄村委会相邻,北边与凤城村村委会相邻,南边紧靠裕溪河,与无为一河之隔;面积约13.2平方公里,人口:6252人,田亩:4420.58亩,有3000亩为大棚蔬菜,是本社区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我社区矿产资源丰富,和成矿业、太平矿业分别座落于社区的龙塘村与太平村,由两矿带头修建的丁字头路、施桥至南湾路,把整个社区的道路全面贯通,方便了社区老百姓的生活。 |
五显集社区 |
沈巷镇位于和县的最南端,副处级建制镇。地处皖江南北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合巢芜工业走廊的结合点。东临长江倚天门山,南与芜湖市一桥相连,西邻含山县,北临牛屯河。连接合肥、杭州、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合巢芜高速公路在镇区开口。紧邻我国长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皖江北岸第一货运港——裕溪口港。淮南铁路呈“L”型腹穿镇区。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综合改制试点镇;2001年被市确定为经济开发试验区;2002年被省确定为27个重点示范镇之一;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示范镇之一。2006年被市确定为新农社区建设示范镇。 五显集社区位于沈巷镇的中东北处,2006年6月由五显街道、五显村和宝圩村的杨村、戴村、小鲁、曹圩、西陶、后沿桥等6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101名党员。社区居委会辖15个自然村,26个居民小组。面积5.78平方公里,人口4800多人,耕地2851亩。 |
螺百社区 |
螺百社区位于沈巷镇北部,南接合芜高速沈巷出入口,社区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260亩,6580人。社区居民委员会辖16个自然村,37个村民组。社区党总支设三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共有168名党员。 近几年来,社区紧紧围绕“五个好”党组织的创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多元,集体经济收入近60多万元。近几年来,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社区拿出一点、大户赞助一点,共投资600多万元,解决了村与村、户与户通水泥路的目标,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电话装机95%以上、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逐年增加,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在沈巷镇党委的指导下,经过社区两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螺百社区曾荣获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巢湖市民主管理示范村,巢湖市首届文明村,巢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多次被县委、政府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村委会,巾帼示范村,全县依法治县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人口和计划生育“村为主”先进集体,先进调解委员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多种荣誉称号。2010年3月原巢湖市委市政府授予螺百社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 2010年4月安徽省环保厅授予螺百社区“安徽省生态村”、2010年7月原和县县委授予螺百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1年3月原和县县委县政府授予螺百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先进社区”、2011年4月原巢湖市政府授予螺百社区“巢湖市优秀留守妇女互助小组”、2011年4月原和县人民政府授予螺百社区“计划生育村为主先进村”、2011年7月原巢湖市委授予螺百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12月芜湖市统计局、芜湖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螺百社区“先进集体”、2012年2月鸠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螺百社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2012年4月鸠江区委、区政府授予螺百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2年5月共青团鸠江区委员会授予螺百社区“五四红旗团支部”、2012年7月鸠江区授予螺百社区党总支“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今日螺百:邻里和睦、百业兴旺。 |
沈巷社区 |
沈巷社区是由原强赵行政村、沈巷街道居委会合并而成。2013年3月16日社区再次撤并,与现在的沈巷行政村合并成新的沈巷社区。沈巷行政村由原张八行政村和沈巷行政村合并组成。新的沈巷社区面积为13、88平方公里,辖47个村民小组,13900多人,服务人口近50000。共有党员238名(不包括预备党员)。新社区服务大楼建筑面积2700多平米,于2013年10月19日正式启用。室内布置合理、功能齐全,是按照四星级社区的标准设计的。 一楼设有:社区警务室、治安调解室、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平台,耆乐园内为老人设置了手工室、体息室、厨房、餐厅、医疗保健康复中心、理发室等。 二楼设有:放学来吧、亲子乐园、生活指导室、青春健康俱乐部、计卫室、尿检室、B超室、等候室、棋牌室、益智游戏室、舞蹈室、影映厅、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E智空间。 三楼设有:党组织工作室、居委会工作室、居务监督委员会、治保会、调委会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大学生村官工作室、人民调解室、文体活动中心。 四楼设有:党群活动室、社区会议室、道德讲堂、市民学校、女职工业余学校、民兵之家。 五楼设有:档案办公室、档案室。 |
黄山寺社区 |
黄山寺社区先后由黄山寺村、晋戴村、黄山寺街道和丁陈村、大刘村合并而成,位于沈巷镇东北部。长江大堤和滁芜路传境而过,距周边大中城市马鞍山、南京、合肥约1小时左右的车程。东临长江、北接马鞍山市白桥镇、西临滁芜公路、南连裕溪口社区和沈巷镇迎江村,内有淮南铁路穿境而过,又有黄八路,长江大堤防汛公路等,交通十分便利,十里长河等大小河流彼此相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内有排灌站等水利设施,排灌方便,防汛抗旱能力极强。 社区面积17平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337亩,总人口6762人,其中居民625人。社区党支下设三个支部,1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6名,其中第一支部(黄山、晋戴党支部)53名,第二支部(街道党支部)30名,第三支部(大刘、丁陈党支部)63名;社区居委会辖18个自然村,有31个村民小组,共有58名居民代表。 社区辖区内有黄山寺学校、黄山寺粮站、黄山寺排灌一、二站、无为大堤黄山寺修防所、三建公司、复混肥厂等多家单位和企业;有水产综合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以及餐饮、商店、卫生所近几十家,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方便。 社区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外出务工。2010年8月江北产业集中区建设需要黄山寺社区土地,我社区于当年8月开始第一批征地拆迁工作,涉及晋村、戴村、古张、孙庄、朱庄5个村,拆迁户278户,人口1152人,被征地土地面积4887.657亩,第二批征地拆迁2011年9月,拆迁户7户,主要用于基站建设,第三批征地拆迁2011年11月,涉及丁陈、大刘片,含大刘、南埂、陡河、小丁、圩陈、山脚、西埂7个村,拆迁户1134户,涉及人口,被征地面积8650.0383亩。 社区整治团结、经济繁荣、社区稳定和谐、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医疗水平不断地提高。目前正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着力推进新时期下社区建设进程。 |
南埂村 |
南埂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南部,距合芜高速2公里,东距长江7.5公里,西与新坝、双坝;北与沈南;东与黄庄、裕溪等村交界;南与裕溪河毗邻。X035(裕新路)和X038(沈雍路)两条县道贯穿境内。村水系发达多条河流经村而过。 村“两委”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大学生村官一人。村土地面积14.05平方公里,辖63个村民小组,1820户总人口6477人。辖:一所中学(黄渡中学),两所小学(南埂小学、后河小学),两所医院。其中:0党员136人,农业劳动力3330余人,水稻种植面积4240亩。村一直为农业大村,种植面积为6602.13亩。自九十年代末村开始大棚蔬菜种植,无公害蔬菜约有2000亩。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典型的农业、劳务输出大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积极鼓励劳务输出,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村民的收入也逐渐提高,今年村人均纯收入7008元,比上年增长11%。基本跨入小康水平。 南埂村在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通过村“两委”全体干部的努力和国家民生工程的支持,村在两年来共修建了六条水泥路,总长7.65公里,上级财政拨款修建了3.1公里小蔡路,一半以上村组实现了通水泥路。 今日南埂:自 2011年8月22日起,南埂村正式由原来的巢湖市和县沈巷镇南埂村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村“两委”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让村民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工作中“多画句号,不留尾巴”。勤勤恳恳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少说多干。以踏实工作实践十八思想,以优异的成绩贯彻-精神! |
安丰村 |
沈巷镇安丰村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西南部,地处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隔河相望,全村于2005年由原三义,晏渡二个村委会合并而成,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余亩,含12年自然村,33个村民组,全村1031户,总人口3895。运漕河,牛屯河绕村而过,村庄整洁秀丽、自然风景贻人;村部建设于2000年,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档案查询室、全程代理服务室等,功能齐全。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目前全村均有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安丰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以小麦和水稻的套种为特色,村内水系发达,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垂钓休闲,修身养性的佳境。村内青年劳力大多在外务工经商,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
四连村 |
四连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西南部距合巢芜高速路约2km,是一个纯圩区,水面资源丰富故有鱼米之乡之称。 全村土地面积3.2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961户总人口3550人。其中:0党员78人,农业劳动力1600余人。水稻种植面积4661亩。历史以来起至今一直为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是农业、劳务输出大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形成了集货运、出租车客运、建筑、农产品加工,人均收入8760元,比上年增长10%。 四连村经过近几代人的艰苦努力,80%的组实现了通水泥道路,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30户电话装机85%以上、私家车26部、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32户,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四连村自2006年以来连续被沈巷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评为信访工作第二名。 |
大蒋村 |
沈巷镇是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西大门。地处皖江南北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合芜工业走廊的交汇点。东滨长江倚天门山,南与芜湖市老城区一桥相连,西邻含山县,北临牛屯河。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合巢芜工业走廊的结合点和聚焦点,雄踞八百里皖江南北交通枢纽的咽喉要道之处,沈巷镇初步建立起了水、陆集疏运输网络体系,可谓货畅其流,人畅其行。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综合改制试点镇,2001年被市确定为经济开发试验区,2002年被省确定为27个重点示范镇之一,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示范镇之一,2006年被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2009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2010年被确定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 大蒋村位于长江之北,与芜湖一江之隔、一桥相通,鸠江区沈巷镇东北部,东依长江,西伴五显,北邻郑浦港新区白桥镇,S206省道的路面将由12米拓宽到40米双向6车道、自北而南纵贯而过,交通便捷,而且和江北产业集中区枇邻、及原和县最大的船舶制造工业基地正好位于其辖区内,有着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我村现辖19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面积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0多亩(其中:承包纳税面积3040亩),现有总人口约4848人、外出劳动力约2000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86名党员。近年来,村委会全体党员和乡亲们艰苦创业,取得了党建、经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整个村委会安定和谐,居民安居乐业。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近90万元,农民纯收入近6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
灯塔村 |
灯塔村,位于沈巷镇正北部,辖8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距镇区6千米。东与五显集接壤,南和螺百社区毗邻,西与丰圩村相连,北隔牛屯河与功桥镇相望,全村有886户,3448人,村有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党员73人,总面积7.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55亩,人均1.35亩,外出人口数为1084人。 境内有村卫生院、两座排灌站、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村内交通便捷,螺新公路贯穿南北,村村通工程水泥路几乎通向村内每户人家门前,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现已实现有线电视入户90%,空调用户一百余户,不少家互联网和宽带已安装,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为“一麦一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工、经商、种植以及养殖。 |
丰圩村 |
沈巷镇位于和县的最南端,副处级建制镇。地处皖江南北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合巢芜工业走廊的结合点。东临长江倚天门山,南与芜湖市一桥相连,西邻含山县,北临牛屯河。连接合肥、杭州、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合巢芜高速公路在镇区开口。紧邻我国长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皖江北岸第一货运港——裕溪口港。淮南铁路呈“L”型腹穿镇区。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综合改制试点镇;2001年被市确定为经济开发试验区;2002年被省确定为27个重点示范镇之一;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示范镇之一。2006年被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丰圩村位于沈巷镇西北部,面积10.17平方公里,耕地4377亩,2001年由原岗俞和耿彭村合并而成,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59名党员,村委会辖1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人口3340人,村委会驻耿村自然村。 |
凤城村 |
凤城村系沈巷镇的东南大门,距镇区11公里,东侧为裕溪口,西至合芜高速,南为雍镇社区,北为裕溪社区,中间横穿一条淮南铁路,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交通十分便捷,221路公交车在凤城村设有9个站牌。另外,境内有雍镇中心小学,雍镇收费站,臧墩二站,凤城卫生院,海通钢化玻璃厂,裕溪闸等单位。全村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262亩,全村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主,年平均耕种面积稳定在6000亩(含复种)。全村辖45个村民组,1380户,5166人。全村设立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第一支部为彭马支部第二支部为裕溪支部,共有党员109名。 |
新坝村 |
新坝村位于沈巷镇西南,属圩区,裕溪河绕村而过,南与无为县汤沟镇隔河相望,西与含山县铜闸镇一河相隔。沈裕路直通村内,裕新路穿村而过,交通比较便捷。全村共有27个自然村,53个村民组,总户数1169户,4519人,其中劳动力2450人。耕地面积6149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新坝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97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0名,预备党员4名)。 传统的农业经济和新兴的劳务经济是全村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已成为种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此外,水产养殖、大棚蔬菜也是部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全村劳务经济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以外出经商为主,主要从事制造业、餐饮业等;一类则以外出务工为主,主要从事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等。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325元。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五个好”党组织的创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10年,通过上级争取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大户赞助一点,共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村西支渠水泥路,开挖了张董付干沟,修建了大潘砂石路,2011年来,在大潘自然村新建了100亩钢架大棚示范基地,投资80多万元修通了张董付水泥路。 新坝村村民划龙舟历史悠久,每年的夏至就是当地的龙舟节,各自然村的龙舟都要装饰一新,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积极参战,自娱自乐喜庆丰收。 |
民安村 |
民安村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北部,介于黄山寺社区和五显社区之间,由原张洪、酒店村委会合并成而成,新村部建于2010年,由原酒店小学改建,总耕地面积3213亩,全村由14个自然村组成,含21个村民组,总人口约4185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76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4人)。 省级公路和沈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村内有一条主干道与各自然村相通。民安村自然风景贻人、村庄整洁秀丽。近年来,在村书记的领导下,在水利设施上,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村内有学校1所,医疗点1个,村部内设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档案查询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功能齐全;村2012年6月荣获了芜湖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4月荣获全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妇联先进单位、2011年社会综合治理第三名、2008年荣获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各项荣誉,村内其他各项工作正在努力开展,在全镇力争上游。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五个好”党组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创先争优”、民生工程、村村通工程活动的创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
保圩村 |
保圩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北部,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4800亩,保圩村下辖16个自然村,37个村民组,全村1100多户,总人口5286人,劳动力人口2200余人。省级公路206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村内主干道五沈路、黄八路与各自然村相通;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12个,村庄整洁秀丽、自然风景贻人;新村部建设于2005年,设有远程教育电教室、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普法夜校、全程代理服务室等,功能齐全。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目前全村村村通水泥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9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境内有五显中心小学一所,大葛卫生院、刘何卫生院两所,交通,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年加强,现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共有107名党员,多次被评为市、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业产业化以水稻、小麦为主导产业,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垂钓休闲,修身养性的境地。巢湖鸿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落户本村,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剩余劳力大多均在外务工经商,人均收入逐年增长,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 |
沈巷村 |
沈巷村位于沈巷镇中心,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672亩,人口5000人,共有16个自然村,29个村民组,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81名。 沈巷村与南埂村、安丰村、四连村、五显集社区、螺百社区、大蒋村、灯塔村、丰圩村、凤城村、黄山寺社区、新坝村、民安村、保圩村、沈巷社区、双坝村、双河村、孙庄村、迎江村、雍镇社区、裕溪社区、八角村、黄庄村相邻。 |
双坝村 |
双坝村位于沈巷镇西南部,东临沈南村;南与新坝村、南埂村相连,西接四连村、八角村;北与沈巷社区接壤。沈裕路、八新路、合巢芜高速、淮南铁路贯穿我村,交通十分便利。 村现有耕地面积21800亩,水面积约3000亩,全村人口7316人,下辖38个自然村,70个村民组。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工作。村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交通、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
双河村 |
双河村位于安徽省芜湖鸠江区沈巷镇西北部,合芜高速,巢二路,淮南铁路横跨我村西南部,东与螺百社区相邻,南与八角村相邻、西、北分别与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和马鞍山市和县公桥镇相隔与牛顿河,双新路贯穿境内。 我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40个村民小组、1772户总人口7573人。其中:0党员133人,农业劳动力3500余人。水稻种植面积9046亩。水产养殖近3000亩,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形成了集货运、出租车客运、建筑、农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的产业链,在外私营企业快速发展。年产1000多万元,利税3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家。20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近50000000元,在外私营企业总值4694万元。村级财经收入12万元,人均纯收入7710元,比上年增长10%,。 双河经过近几代人的艰苦努力,90%的村组实现了通水泥道路、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达60%、空调用户近千户、电话装机95%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出租车220部、私家车124部、摩托车基本普及、收割机4他台,751型旋耕机15台,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632户,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双河村2010被巢湖市委、市政府、和县县委、县政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先后荣获和县“村务公开先进单位”、“市五好党支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2008年被和县纪委列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今日双河:邻里和睦、环境优美,百业盛旺 |
孙庄村 |
孙庄村地处沈巷镇最北部,东与民安村相连,南接五显社区,北靠牛顿河,总面积3460亩。现有人口3750人;内辖16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900户人家。村内有民营企业“夏村窑厂”和外资企业“南京金箔集团金东海酱菜厂”。道路交通便捷,水网交错有致,实乃“鱼米之乡”。 讲文明礼貌,互帮互敬,在村“老年协会”有所突显,村民和谐安居乐业,共求发展奔小康,社会稳定祖国繁荣,齐谋建设新农村。 |
迎江村 |
迎江村位于沈巷镇最东延,东邻长江黄金水道,与芜湖市鸠江区裕溪口社区接壤,沿江建有八处货运码头和裕溪口煤炭港贮公司;南到淮南铁路,内有裕溪口站;西距离沈巷镇中心不足1公里;巢二路横穿村中心而过,设有芜湖市39路公交车站,北与黄山寺社区相接,村内有和沈路贯穿而过,水陆交通便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有四个自然村生产各类特色蔬菜上市。我村村部设在离裕溪口站不到500m处,在职干部十一名。 我村现有人口5600多人,1320户;其中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2200人,这是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迎江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人,另外在南通设有一处流动党支部。我村下有13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100亩,是我镇粮油、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在巢二路边分布有巢湖田泰集团(大丁)复混肥厂和大江粮油棉公司(大丁)分公司,大丁木板厂,芜湖三林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企业,既带动我村经济的发展又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 在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于当年4月份我镇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村被江北集中区起步区全部规划在内,这将给我村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将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
八角村 |
八角村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西部,东临螺百社区,南与四连,双坝相接,西临牛屯河并与马鞍山市铜闸镇隔河相望,北临十里长河并与双河村相望。境内交通便捷,八新路,八陶路,黄八路纵横交错,连接各自然村,并有巢二路及合芜高速穿境而过。 我村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辖34个村民小组,1030户总人口4068人。其中:0党员82人,从事劳动力1893人,流动人口1200人。耕地面积4269.23亩。我村是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另外,八角生姜、明山鲁芹菜享誉全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村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多元,集体经济收近20多万元。 八角村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村民自筹一点、村拿出一点、大户赞助一点,共投资200多万元,解决了村与村、户与户通水泥路的目标,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电话装机95%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逐年增加,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在沈巷镇党委的指导下,经过村两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八角村曾多次被沈巷镇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人口和计划生育“村为主”先进集体,先进调解委员会,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先进妇代会等多种荣誉称号,1995年7月原和县县委授予八角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黄庄村 |
黄庄村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的南部,南有裕溪河,东有合芜高速,铁路离我村仅11KM,与无为县隔岸想望,同本镇雍镇,南埂,凤城三村相连,有两条县道穿过,一条是新裕路,另一条是沈雍路. 黄庄土地面积15平方公理(计税面积5355亩),水面积1360亩,管辖46个村民小组,1268户,总人口4498人,其中0党员107人,农业劳动力2640余人,水稻种植面积3698亩,蔬菜大棚1478亩,水网遍布全村,俗有渔水之乡称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形成装璜,运输,劳务,建筑,农产品加工等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规模企业1家,人均纯收入7650元,比上年增长11.4%. 黄庄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两条长计4.7KM的水泥路,空调用户近二千户,家家通上自来水,电话装机90%以上,私家车58部,摩托车基本普及,宽带网络在我村落户,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黄庄村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年年被评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光荣称号. 今日黄庄,美丽家园,人人创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