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池州市 >> 东至县 >> 尧渡镇 >> 团结社区

团结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团结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团结社区简介

  团结社区是城中村改造后与建德社区合并成立的新社区。现有12个居民小组和4个村民小组,3480户,8600人,其中农业户数412户,农业人口1189人,社区两委干部9人,党员142人,居民代表51人。
   社区山场面积520亩,耕地面积134亩,居民主要以从事三产服务业和种植大棚蔬菜为主。社区成立后,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主管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根据本社区既有农民又有居民,既要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又要开展就业服务的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管理体制和转变工作方法,基本上做到了农业生产与就业服务两不误,社区建设不断加强,社区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荣获了市、县“优秀充分就业社区”和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721100 247100 -- 查看 团结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团结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团结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老街社区

  老街社区简介    老街社区位于东至县老城区以东,东至胡家山,南至高速下线出口,北至击壤桥,西至小商品市场、团结巷,辖区面积50公顷。社区现有综合服务大楼一幢,面积达713.9平方米,内设综合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警务室、调解室、计生服务室、电教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等。社区共设有0总支、4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98名党员。驻区单位有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总工会等30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300多家个体工商户。居民2136户,7738人。    尧渡老街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尧渡老街开有300多家店铺,徽派建筑房屋600余幢,其中有钱庄、茶号、商行、茶楼、布匹店、杂货店、中药店、糕饼店、豆腐店、裁缝店、铁匠店、木匠店、纸扎店、饭店、旅馆等。市面繁荣,人流如织,是至德全境的茶叶、药材、山货的集散中心。旧城南半里,有绣花楼24间,丹阳、寻阳、鄱阳等地商贾经常来此置办酒会,“江南花饭、建德先知”的谚语广为流传。    尧渡老街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尧渡老街开有300多家店铺,徽派建筑房屋600余幢,其中有钱庄、茶号、商行、茶楼、布匹店、杂货店、中药店、糕饼店、豆腐店、裁缝店、铁匠店、木匠店、纸扎店、饭店、旅馆等。市面繁荣,人流如织,是至德全境的茶叶、药材、山货的集散中心。旧城南半里,有绣花楼24间,丹阳、寻阳、鄱阳等地商贾经常来此置办酒会,“江南花饭、建德先知”的谚语广为流传。    老街社区的前身是老街居委会,也是东至县成立最早的一个居委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2002年10月老街居委会正式改建为老街社区。   近几年来,老街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团结带领下,经过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社区面貌日新月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保障措施日趋完善,群众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先后荣获省“百佳社区”、省、市、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市“企业退管”、“优秀充分就业社区”等30多项殊荣。    如今,老街社区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奋发昂扬的斗志,百折不挠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民共同参与下,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尧渡镇老街社区成立于2002年10月,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25栋,住户2136户,常住人口7738人,流动人口57人,辖区单位27个,其中机关单位23个,医院2个,新社会组织3个,个体工商网点501个,志愿者队伍5支307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10人,党总支书记1人,居委主任1人,党务工作者1名,劳动保障专管员1人,计划生育专干2名,城镇居民低保专管1名,社区民警1名,综治协管员1人,一网通管理员1人。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报酬人均450元正 ,由财政每月打卡发放,并由财政给予参加医疗和社会保险。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共有党员94人,其中男党员62人、妇女党员32人、流出党员16人、离退休党员35人、生活困难党员9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4% 、17% 、37% 、9%。文化程度本科5人、大专17人、中专 高中22人、初中37人、小学13人,年龄20一40岁23人、41一60岁35人、60岁以上36人。  

团结社区

  团结社区是城中村改造后与建德社区合并成立的新社区。现有12个居民小组和4个村民小组,3480户,8600人,其中农业户数412户,农业人口1189人,社区两委干部9人,党员142人,居民代表51人。    社区山场面积520亩,耕地面积134亩,居民主要以从事三产服务业和种植大棚蔬菜为主。社区成立后,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主管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根据本社区既有农民又有居民,既要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又要开展就业服务的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管理体制和转变工作方法,基本上做到了农业生产与就业服务两不误,社区建设不断加强,社区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荣获了市、县“优秀充分就业社区”和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河西社区

  河西社区坐落在县城以西,东至尧渡河206国道与327省道;西至高速公路;南起高速下线出口;北至河西工区与建东村相邻。2009年8月由河西居委会改建成立为河西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1380户,人口3800人,居住较为分散,地理位置处于城乡结合部,社区共辖11个居民小组。社区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了新的工作思路,围绕“文明社区、安全社区、温馨家园”的社区管理和建设目标,以党组织自身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社区共建为纽带,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保证居民自治统一起来,积极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秋浦社区

  秋浦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辖区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15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19栋,住户3340户,常住人口10267人,流动人口862人,辖区单位11个,其中机关单位3个,幼儿园1所,医院1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8个,个体商业网点233个,有志愿者队伍3支248人。  

尧舜社区

  尧舜社区简介       尧舜社区地处击壤桥北端连接东流路以西至滨河路、至德大道以北至206国道收费站,总面积3.6平方公里。社区下设14个居民小组,1855户5935人。    辖区内有县政务中心、-、中小幼学校、玩具总厂等机关企事业单位16家,以及两大超市和全县最大的商业步行街。新区建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日新月异;道路纵横交错,宽阔平坦;梅城林场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小桥流水、果木飘香,舜帝小区,花园式家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公共娱乐设施齐全常年免费开放;数百家商业网点,既便民利民,又繁荣了市场。社区秩序井然,充满活力,是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场所。    尧舜社区秉着为民服务这一宗旨,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积极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正在悄然兴起。  

梅林社区

  梅林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12个居民小组,社区居民3053户、9072人,流动人口507人,驻区单位23个,其中机关单位2个,关停改制老企业17家,非公经济组织2个,社区内个体户工商网点193个,社区志愿者队伍3支620人。   

兰溪社区

  兰溪社区简介    兰溪社区座落在东至县老城区中心地段,管辖范围东至建设路以西,南邻樟树村汪公庙以北,西至环城西路,北与秋浦社区相邻的尧北路以南。辖区占地面积0﹑42平方公里,成员单位62家,居民住宅小区51处,内设19个居民小组,共有5892户,户籍在册人口10402人,其中常住人口10694人。居民集中居住在历山、升金湖、建设、食品、健康、尧城、龙腾、景园、尧河湾等小区、兰溪新村、尧南新村及所在单位宿舍区。    社区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美丽的尧渡新河象一条白色银带从西贯过,城西大坝绿草如茵,依缔亭阁,展示晚霞彩虹,空中现姿,环境优美,是方便居民休闲纳凉,健身活动,娱乐的好地方。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结合本社区的特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积极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2009年荣获安徽省第三届文明社区光荣称号,荣获尧渡镇2009年渡村(居)基层组织先进单位,尧渡镇2010年度社区综合目标管理考评第二名,被0池州市政法委、池州市烟草公司联合授予2010年度卷烟打假进社区A级先进集体,2011年度荣获“池州市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称号、“尧渡镇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第二名”、“尧渡镇武装工作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新的形势下,兰溪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凝聚,勇于创新,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强化社区服务,把兰溪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兰溪社区。   

尧河社区

  尧河居委会概况    尧河居委会位于县城的东南;东抵金字牌山森林;   南邻团结社区;西至沿河路以东;尧南路与老街社区的辖区接壤;北至北路的老大桥。    尧河居委会内驻有县自来水厂;农贸市场;县总工会;尧渡医院;至德宾馆等机和企事业单位5家居民370户人囗1137人;居民集中分布在河裡郑家村河东新村以及所在单位舍区。    尧河境内依山傍水;道路宽敞;环境优美;居委会现有菜市场;果品市场;保鲜冷冻库;活动中心的工人文化宫等等;居委会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势;金字牌森林的山间防梯道;八角亭;山水相连空气新鲜;清静;是居民观赏;晨炼;娱乐去所的好景区。   

乃滩村

  尧渡镇乃滩村位于尧渡河上游,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一个集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全村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林地1560亩,耕地385亩,全村共283户,962人,辖9个村民组,村两委职数6人,劳动力635人,就业率达90%,2010年人均收入5800元。全村人民和谐相处,社会秩序稳定,是一个活力无限,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村委会。   

枫树村

  枫树村位于尧渡镇东南,平均海拔500米,总面积8.94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269户,973人,耕地1000亩,其中水田700亩,旱地300亩,山林10008亩,茶林场2个,木材加工厂2个,竹筷厂1个、制沙厂1个。境内有尧渡河、查坑小河、白果树河3条河流,小(二)型水库一座,即查坑水库。劳动力就业达90%以上,人均年收入5000元,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村委会。   

西村村

  西村村地处尧渡镇西南方,在206国道西侧3公里处,东与良田村相邻,南与官港镇交界,西、北与香隅镇交界,总面积22.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384户1394人,耕地1192亩(其中水田902亩),山场29146亩,林木覆盖率达98%,小二型水库一座,水利基础设施一般,能保证下游农田灌溉和村民饮水。全村共有党员28人,劳动力930人,45%的外出务工经商。    全村有2处木材加工厂;有养殖大户2户,前角组戴章清在本村投资十几万元养殖野生豪猪有一定规模,还有戴章贤在花园马坑养猪200多头,今年效益可观。   

黄泥村

  黄泥村地处东至县城南四公里,面积约十九平方公里,东邻尧渡新河,南邻良田村、西村村,西邻铜顶村,北邻樟术村、梅山村,206国道、安景高速南北横贯。现有十四个村民小组,人口1874人,山塘一座,与樟术村共用小二型水库一座,耕地面积700余亩,山场面积24000亩,人均年收入6000元,贯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区,因大片黄颜色泥土而得村名“黄泥”。   自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黄泥村随国家形势的变化而得到自身发展,1981年土地承包到户,1999年与村民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近几年的“三农”政策,黄泥村的发展迅速,全村吃上了安全饮用水,新田山塘坝体的除险加固、河堰的建设维修、各组沟渠的兴建,以及其它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使黄泥村农业收成得到了保障,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穷山恶水育人才”,黄泥小学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发展。1999年前学校只有七间破旧平房教室和一幢教师办公住宿为一体的平房,就是这样一所乡村普通小学,铸造了一大批人才,先后有近百人考取了二本以上的学校,现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高宝霖同志现在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上海办事处工作,从事的袜业进出口事业,在亚洲居领先位子,高时汉同志在广州卫星通信局工作,已是我国天文行业的骨干力量。小学教学楼于1999年筹建,2001年工程完工,工程造价二十一万元。在筹建工作中,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其中上级拨款十万元,各界人士捐款四万余元,值得一提的是高宝霖同志和已故的台胞高煌同志在当时个人资助高达一万元,黄泥村部办公楼2008年建成使用,改变了黄泥历史以来无固定办公场所的状况。   生态经济的发展,黄泥从无到有,从初建到上规模,到目前为止已建成近二百口沼气池,成为池州市目前沼气池拥有量最多的村。2002年国家农业部授予黄泥为“发展沼气项目村”,目前大部分村民已将沼气池、猪圈、厕所建成三位一体模式,即卫生又美化了环境。   黄泥村的林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从林业“三定”以后,村民自主造林,面积达几千余亩,如今村民已尝到了甜头,造林的积极性更高,除管理好原有的林山外,现仍在扩大造林面积,因集体经济薄弱,村林场多年无管理,2010年黄泥村压缩开支,挤出资金5万余元投入山场管理,现树木长势旺盛。   最近十年,黄泥村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目前正朝“以工代农”的模式转变,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收入现来自于经商及外出务工等,经济增长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住的是楼房、机动车代替人力车,目前已有近五分之一农户购买私家车,家用高档电器已走进普通农户家中。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经商观念发生了变化,村原老支书洪晓龙同志以多年县城经商经验现在黄泥村办起了“黄泥农家乐园”,成为黄泥村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其实,黄泥旅游景点很多,至今仍未被很好的开发,黄泥小学以北约100米206国道旁一棵古老朴树,据说已有千年历史,其外观奇特,树围两成年人难以相抱,该树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因而至今未曾被破坏,现生长完好,已申请古树保护。另一棵具有特色的松树生长在冲山把口处,其外形似黄山松,树围二米多,估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枝繁叶茂,很有观赏价值。最具有特色的还数距里程村庄二公里名为洗澡盆山淌,该山淌水源充足,河水清澈透明,河沟石头光滑如玉,其中有一处石头形状好的巨形澡盆,旁边石头中留有许多一尺多长的脚印,传说是神仙路过此地留下的,两边的山头奇形怪异,八十年代联户造林现此山头已林木丛生。   黄泥村从八十年代至今,人口增减浮动不大,基本持平,党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988年全村29名党员现发展为49名,且年轻党员和妇女党员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职村两委5人,均具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如今的黄泥,国家重点项目增多了,环境优化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的已成为历史,把握机遇,建设新黄泥已势在必行,我们共同期待着黄泥更加美好的明天。   

梅山村

  梅山村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东至县城内尧渡河以西,与206国道接壤。全村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人口773人,分为6个村民组,沿15公里长的梅山坞两边排开,大部分民房均临水依山而建,村民多为在家务农人员,主要以蔬菜、水稻、茶和养殖生猪、鸡等家禽为主。   梅山村生态资源丰富,有山场1.5万亩,竹林3000多亩,梅山古寺坐落其中。它集松涛、竹海、瀑布、千年古树、名人石刻、佛教文化于一体,是人们休闲娱乐、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村内有小型水库一座,旅游资源丰富。   

孝义村

  孝义村位于县城东南角,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与县城新区毗邻,一直发展城郊型经济,家庭收入以在县城务工及养殖业为主。    孝义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全村土地总面积607公顷。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480户,全村居住人口2236人,其中农业人口1502人,自然村较分散。    村“两委”组织村民学习技术,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通过不断努力,增加家庭收入。    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现有党支部1人,党员人数31名。   

徐村村

  地理位置    徐村村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东北部,距县城中心4公里,206国道2.5公里,安景高速3公里。村北边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徐村河自东向西与外相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自然条件    徐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全村山场面积267公顷,其中有林面积240公顷,主产杉树、松树、枫树、毛竹等,森林覆盖面积达90%。水田成方成块,沟渠硬化相连。区域内的河道终年溪水淙淙,穿村而过。   人口与经济    徐村村辖7个村民组,共有住户270户,906人,村庄总面积4平方公里。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油菜,经济作物以西瓜、草莓、野葫芦为主。    本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适宜的居住环境,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性强,建设美好家园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高,实施新农村建设有较好的组织、经济和民情基础。  

汪街村

  汪街村位于尧渡镇东南部,南依黄山余脉,北邻黄湓河流,S325贯穿东西。汪街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村离铜九铁路东至站10公里,大景高速入口22公里,东流码头仅26公里。    境内许村历史悠久,相传是由许由后裔为传授尧舜耕种,留下一脉于此始成村落。境内山清水秀,林(竹)、茶、粮、棉颇具生态特色,优势明显。    全村有7个村名组,1012人,国土面积5.4平方公里,村民人均收入6800元,水、电、路、通讯、教育、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2009年汪街村荣获池州市生态村示范称号。村内锦源生态园是供游人休闲、小住的好地方。还有一处占地100余亩的废弃石子厂,更是投资办厂兴业的黄金地。  

长岭村

  长岭村位于尧渡镇的东面,紧靠黄湓河,东南边同洋湖镇和本镇的低岭村相连,西北边同永丰村、汪街村紧紧相连接,座落在325省道两旁,山青水秀,山场资源丰富,各种树木、毛竹样样都齐全,生态环境好,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村民组,402户,农业人口1413人,小学一所,地理位置和教学条件非常好,耕地面积1272亩,其中水田1156亩,旱地116亩,山场面积10471亩,境内有二条河即黄湓河、长岭香河。小一型水库一座,文物古迹祠堂二幢,分别建于明清年代,具有一定的年代价值。    境内有木材加工厂、中洲制衣厂、池州金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料加工厂、养殖大户。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资源人数910人,人才资源更为丰富,有博导生一人,留学生、研究生3人,本科生15人,大专生23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51人,在部队团以上干部2人,营级以上干部1人。   目前我村人心稳定,社会平安,投资发展环境好,村民正在谋求发展。目前发展烟叶320亩,是尧渡镇的烟叶基地,全村农产品主要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其次是其它的经济作物,如野葫芦芦等。我村人民生活条件、物质和精神文化正在不断改善,同时为创造一个富强优美的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汪村村

  汪村村基本概况    汪村村东与建东村接壤,西与董冲村相邻,南是山峰层叠的梅笼山。北是碧波满漾的黄泥湖可谓依山傍水,327省道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7.8km2其中耕地面积4900亩,林地6700亩,全村以农村种植为主导产业是农业大村,全村总人口1320人,下有13个村民组。  

梅城村

  梅城村位于县城东北,系原建德县、唐、宋、元、明、清古县城旧址,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曾任县令多年,后人为纪念他取名梅城。梅城原有古城墙、寿字崖寿桃山、一里十牌坊、梅公亭、周馥接官厅、功德碑、大成殿及建德十景全在区内,由于历史原因,今圯,故址可查。现辖区范围内有玩具总厂、东至一中、东至二中、县委党校等6家单位。有规范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教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群众工作站、警务室、阅览室等。村部大院内安装了健身器材,并在文化长廊内还布置了桌椅,供村民们锻炼和休闲娱乐。    全村面积4.8平方公里,下属10个村民组,760户,人口2667人,劳动力1400余人。近几年县城发展耕地已基本征用,现有耕地近200亩、山场5590亩。小二型水库二座。目前梅城村民以经商、务工为主、农业为副,山场以竹、木、茶、果为主。    村两委班子在尧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幸福梅城。   

尚合村

  尚合村概况    尚合村位于县城东北部五公里,共有14个村民组,38户,1278人,工地总面积2054.9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91亩。    全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产业,农闲时的在县城作为副业    全村所有村民组都通了公路,村内主干道为4米宽的水泥路。   

高岭村

  高岭村位于尧渡镇东端,系由原高岭,蔡岭,洪山三村合并而成,我村东临洋湖镇南山村,南至葛公镇大华村,西至本镇东村村,北至本镇尚合村。辖区内共有17个村民组,总人口1532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1800余亩,山场叁万余亩,境内有小型水库一座。  

东村村

  东村村坐落在尧渡镇东南部,四周与葛公镇、花园里乡、本镇梅城村、孝义村、东山村、枫树村、高岭村、尚合村接壤。系原良田乡东边一个山区村,是2004年8月由三村、俄井、东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全村国土面积38.6平方公里,16个村民组,2200口人。    五万亩山场是本村资源优势,主要农产品有木材、毛竹、水稻、茶叶、黑木耳等。8.6公里“村村通”水泥路纵贯全村,移动、电信信号塔4座,交通、通讯便利,漫山遍野竹木茂盛,是一座天然大氧吧,四季景色怡人,乃居住、疗养、旅游之胜地。   

樟树村

  樟树村座落于东至县城之南,距离县城中心近两公里,全村共有九个村民小组,分布于尧渡河东西两岸。全村共有人口1366人,共计398户。其中党员50人,村民代表34人。全村总面积近7668.15亩,耕地面积占315亩,山场占4078.1亩。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村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在2008年工作的基础上,村委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种植养殖,并对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帮扶,尤其是木耳、蜜蜂、珍珠以及生猪养殖专业户,在村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带动本村村民发展生产,并在上半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结合大户能手的发展,村委通过“双培双带”,努力拓宽本村经济发展走向。目前全村共有落户企业八家,小型加工厂十余家,年销售总额近2千余万元。2008年度仅由县城经商和务工人员创造经济的价值约750万元,使得村民人均增收约4600元。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我村将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年初党政工作会议的精神,并结合我村实际工作开展状况,力争在09年度做到五个方面的新提升(即企业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税、收入增加)。   

永丰村

  永丰村基本概况    尧渡镇永丰村位于东至县城东部,距安景高速、206国道、铜九铁路东至站四公里,325省道横贯东西,西接禾丰村、东邻汪街村,面积约9.8平方公里。   永丰村地理环境优越。北面黄湓河有600多平方公里无污染源的来水面积,清晰照人的河水常年奔流不息,盛产秋浦花鱖等生态鱼类。南靠青山均为黄山余脉,不但植物众多,而且方解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全境7900多亩的森林覆盖面积,可谓是青松绿杉,峰峰相连,翠竹红枫,鸟语花香。全村2500亩耕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沟渠道路纵横交错,十几座水库山塘点缀其中。以德丰食用苗科技开发中心,立成蔬菜协会和马田扎花场为龙头的粮、棉、菜及富晒香菇等生态农业。正在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大地上蓬勃发展。    永丰村现有11个村民组1650人(其中0员38名)    居住在拥有千年历史,洪、赵、仰、吴等几大姓氏的自然村内,史上出过皇帝老师、福建总督,文武状元的江南村落。遗传下了尊师重儒的民俗民风。现在村内水泥路,自来水、路灯等应有尽有,党支部团结上进,村民勤劳善良。全村有制衣,皮具加工建筑装潢等技术劳动力600多人在创业致富。    “十二五”发展的黄金时间,永丰村将以最便利的交通网络,全生态的自然环境,好淳朴的民德民风,欢迎大家来投资,观光……  

禾丰村

  禾丰村地处原马田乡政府所在地,325省道纵贯全村,东至本镇永丰村,西至本镇永胜村,北依黄湓河,南至兰城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280亩,山场面积8076亩。全村共有304户,人口1106人。    我村矿产资源丰富,花山铁矿早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年代,已大量开采。如今,仍然有许多优质铁矿有待开采。   全村有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1座,两座水库集养殖与灌溉为一体,既解决了全村680亩水田的灌溉,又解决了水库管理费用。   近年来已有多家企业落户我村,禾丰石子厂年产值200万元,南派服装厂拥有职工50多人,木门厂年产值50万元。   

查桥村

  查桥村是东至县城尧渡镇北大门,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位于206国道、325省道、殷查公路交汇处,距铜九铁路东至站0.5公里、距安景高速公路出口4公里,临近国家AA级风景区大历山旅游区(尧舜圣地)。我村依山傍湖,辖10个村民组、11个自然村、一个小集镇。全村371户1454人,劳动力835人,外出务工人员355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600亩,山场总面积13000亩,水域总面积170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    村办企业有泉水湖养殖场。近几年,我村大力支持外商来我村投资兴办企业;村两委领导积极为有意来我村闯业者提供帮助,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我村已有大小十几家企业,例如:兴农菌业有限公司,方进家俱厂,清新家俱厂,恒顺标准件厂,百杰皮件厂,双盈服装厂,锦宏泰再生公司;其中兴农菌业有限公司为我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庄村

  大庄村位于尧渡镇北部,与张溪镇相邻,面积9.8平方公里,11个村民组,人口1540余人,党员49名,耕地面积2450亩,山场8000余亩,境内山青水秀,有小二型水库一座,食用油厂2家,精米加工厂1家,百亩蔬菜基地一处;劳动力就业达92%,2010年人均收入6000元,发展势头良好。   

双西湖村

  双西湖村:位于尧渡镇西南,东临黄泥湖,南至香隅新河,西靠肖思湖,北与七里湖毗邻。村内有14个村民小组,1260人,全村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农田2000多亩,山场9000亩。  

大碑村

  大碑村概况    大碑村位于东至县城16公里,东至董冲村,南至原小三线小姑尖山脚,西至龙岗村,北至双西湖,原东至县建新乡,2007年乡镇区划调整,并入东至县尧渡镇,铜九铁路。327省道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5/亩,水稻面积4000来亩。16个村民组,2014人,506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主要经济作物,水稻和棉花全村年均收入4800元。   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现有党员73人。   

龙岗村

  龙岗村位于尧渡镇西部,东临本镇大碑村、南至山、西与香隅镇花山村接壤、北至本镇双西湖村。327省道和铜九铁路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山青水秀,山场资源丰富,辖区内11个村民组,总人口1311人,总面积9.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余亩,山场面积7810亩。境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    池州琨岗矿业、东至先武工业气体、东至生花工贸等企业先后落户我村。全村劳动力870人,外出务工、创业346人。  

良田村

  良田村基本概况    良田村地处尧渡镇南端,全村6个村民组1380人,沿206国道两侧分布。全村党员数41人,劳动力830人,40%外出务工经商。农田1150亩(其中旱地300亩),山场12000亩,林木覆盖率95%,水利基础设施一般,能保证下游农田灌溉和村民饮水。    于2005年成立良田工业集中区,现有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两户(来建建筑模板厂、木工板加工厂),百万元以上企业两户(免烧砖厂、车辆检测中心),小型家庭作坊若干(涉及木材加工业、粮油加工等),现一切发展势头良好。   

毛田村

  毛田村简介    我村于二00四年八月由原历桥、江畈、华丰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并以六十年代初期的原毛田公社所在地故名。全村区域总面积为二十七点八平方公里,所辖上谢、下谢、胡村、纪村、花元、湾子、跳口、毛田、张村、刘村、江畈、垄畈、太阳坞、沈村、红旗、程村、郑村等十七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六百零九户、二千二百五十八人,现设立党总支一个,隶属基层党支部二个。    本村依山旁湖、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交通便捷,东至火车站与村委会毗邻相望,铜九铁路、安景高速、二0六国道穿境而过,与东至县城仅距三公里,素俗有“县城北大门”之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前景令人乐观。    近七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一班子精诚团结德谋思路,凝心聚力求发展,切实以“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为宗旨,积极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紧紧抓住安景高速,铜九铁路等国家大型项目建设实施为契机,多方面融资加大基层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力度,着力壮大夯实集体经济,全面提升毛田村的对外形象,努力打造“文明、富裕、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于此同时,在妥善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下,还充分利用境内的林木、矿产和水面资源,竭力开辟本村经济起点。引资创办了各类企业十七家,其中年产值五百万元以上的企业九家,年创企业总产值八千万元。安排富余劳动力400人,增加村民收入480万元,农民人均产和收入达到三千二百元,如期实现了“小康村”的标准目标。  

管山村

  管山基本情况   管山村原为阳山大队,1983年改为管山村,2007年并为尧渡镇,现管山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历山下,长江之滨,风景优美。地处尧渡镇北大门,与东流镇张岗村接壤,东连张溪镇历山村交界,南与尧渡镇査桥村毗邻,西至尧渡河,北与长安村叶村组交界。   全村共352户,总人口为1276人,面积共15.8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地伏不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小麦等。地势属于东高西低,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岗地区,全村总耕地面积1871亩(其中旱地面积837亩,水田1034亩),养殖水面1500亩,山场面积9653亩。   以前因为道路不通,各项事业受阻,为彻底改变全村道路状况,管山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村村通公路”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机遇,争取国家工程项目资金60余万元,村集体投资34万元,村民集资2.2万元,先后修建村组水泥公路5.1公里,路网覆盖全村10个村民组。其次206国道横穿管山村,交通便利,不仅方便村民的出行,更方便村民的农作物出售与各种养殖业的引进,,提高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四通八达的公路,让该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一些市场经济意识强、头脑灵活的村民现已逐渐转变成为走南闯北搞运销的新型农民。   如今放眼望去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通向了各个村民组,一座座新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横跨大河小溪,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新颖别致、整齐划一,大大小小车辆来来往往,穿梭在村落之中……如今我们漫步在管山村各个村民组,看到的是“笑脸”,听到的是“幸福”,感觉到的是“舒畅”。   管山村在今后的道路上,在尧渡镇党委、镇府的领导下必将更进一步,切实落实好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管山村美好的明天为之奋斗。   

建东村

  建东村地处尧渡镇西北部,辖25 个村民组,600 余户,总人口2150 人,总面积17 . 7km2 , 耕地面积3021.3 亩,其中水田2400 亩,旱地574 .3 亩,山场面积17318 亩,水面面积2140 亩。本村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临毛田村和火车站站前区,南与梅城国营林场相连,西靠本镇汪村村与黄泥湖管理区,北与东流镇交界。327省道、铜九铁路穿村而过,历山大道直通火车站直线2km ,离东流码头7 .5km ,与县城一河之隔,为新县城规划区。   

董冲村

  董冲村基本情况    尧渡镇董冲村位于东至县城西南部,依山临湖,327省道、铜九铁路由东至西贯穿全村。全村现有1所完小,14个村民组, 386户,1468人,党员40名,村民代表31人。    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1771亩,其中水田1477亩,旱地294亩,有林山场2900亩。村办企业有18门轮窑和招商引资企业“海川矿业石子厂”。种粮大户4个,每户年承包农田60亩;养殖大户1个,年养鸡4000只以上;养鸭大户4户,共养鸭15000只。    村集体年收入6万余元,村民年均纯收入5800元,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村民安居乐业。   

东山村

  东山村位于尧渡镇东南端,距离县城仅2公里,西接尧渡河。目前该村共有494户,约有村民1860人。村总面积9.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3.3亩,山场面积11000余亩,辖六个自然村,十个村民组。       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人数59名。    东山村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与尧渡镇毗邻,一直发展城郊型经济,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为主。由于该村土地非常肥沃,十分的有利于蔬菜种植,是东至县重要的蔬菜基地之一,目前已形式500亩蔬菜基地规模,其中大棚蔬菜200亩,农民有20年以上种植经验,通过不断努力,将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永胜村

  永胜村:位于尧渡镇北部,东、北临黄湓河,西南与大庄、禾丰接壤。现有6个村民小组,全村282户,总人口1047人,耕地面积3500余亩。  

兰城村

  兰城村基本概况    兰城村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东北部,325省道贯穿整个行政村,辖区村容村貌整洁,林木、矿产资源丰富,电讯、交通十分便利,山青水秀,环境幽雅喜人。村内占地总面积6.3平方公里,6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庄,194户650人,耕地850亩,其中:水田700亩,旱地150亩,山林16380亩,大型林场2个,取暖器厂2个,免烧砖厂1个,竹筷厂1个,锑金矿山1个,小(一、二)型水库各1座,劳动力就业达90%以上,人均年收入6000元,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村委会。   


团结社区特产大全




团结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