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池州市 >> 东至县

东至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至县谷歌卫星地图)


东至县简介

  东至县总面积3256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尧渡镇,邮编:247200。代码:341721。区号:0566。拼音:Dongzhi Xian。
  
  行政区划
  
  东至县辖12个镇、3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里乡、木塔乡、青山乡。
  历史沿革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1998年,全县辖9区,3镇,41乡:尧渡区、东流区、大渡口区、香隅区、昭潭区、官港区、胜利区、张溪区、葛公区,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张溪乡、官港乡、昭潭乡、洋湖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胜利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徐村乡、良田乡、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永丰乡、石城乡、汪坡乡、五丰乡、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姜坝乡、查桥乡、马田乡、平原乡、洪方乡。
  1992年,撤销徐村乡、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并入东流镇;撤销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撤销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合并设立香隅镇;撤销昭潭乡、永丰乡,合并设立昭潭镇;撤销官港乡、石城乡,合并设立官港镇;撤销胜利乡、姜坝乡,合并设立胜利镇;撤销张溪乡、汪坡乡、五丰乡,合并设立张溪镇;撤销洋湖乡,设立洋湖镇;撤销洪方乡,并入平原乡;撤销马田乡,并入查桥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9镇16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平原乡、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
  1993年,撤销平原乡,设立葛公镇。1994年,撤销东胜乡,设立龙泉镇,镇政府由黄荆港迁至龙泉。
  1995年,从尧渡镇析出良田乡;从大渡口镇析出杨桥乡、庆丰乡;从葛公镇析出洪方乡;从张溪镇析出汪坡乡;从东流镇析出七里湖乡;从官港镇析出石城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1镇21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龙泉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良田乡、杨桥乡、庆丰乡、洪方乡、汪坡乡、七里湖乡、石城乡。
  
  2000年,东至县辖11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75194人,其中:尧渡镇 45539人、东流镇 26443人、大渡口镇 29195人、胜利镇 34580人、张溪镇 20077人、洋湖镇 19249人、葛公镇 15383人、香隅镇 33479人、官港镇 17530人、昭潭镇 19231人、龙泉镇 15726人、庆丰乡 13768人、杨桥乡 17618人、瓦垄乡 13866人、白笏乡 10191人、坦埠乡 9103人、汪坡乡 8838人、高山乡 7685人、洪方乡 6564人、查桥乡 12076人、七里湖乡 6970人、建新乡 8432人、良田乡 6103人、花园里乡 6901人、马坑乡 4338人、利安乡 8135人、木塔乡 6783人、石城乡 8315人、泥溪乡 15186人、西湾乡 6082人、青山乡 13954人、铁炉乡 7854人。
  2001年,撤销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杨桥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全县村委会数由2000年底的360个减少到358个:张溪镇六联村、沿河村、复兴村合并为六联村。调整后,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358个村委会: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4年底,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东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原有11个镇、18个乡调整为12个镇、3个乡。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前,29个乡镇平均人口在1.84万人左右,其中有21个乡镇在2万人以下,最小的乡镇只有4600人。调整后,最大的乡镇达388平方千米,最小的乡镇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乡镇达7.5万,最少的乡镇也达到1.22万。2月5日东至县召开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大会。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从2007年1月上旬开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体方案为:
  将查桥乡、建新乡整建制并入尧渡镇。调整后的尧渡镇辖39个村(居)委会,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镇政府驻尧渡街。
  将七里湖乡整建制并入东流镇。调整后的东流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镇政府驻东流。
  将瓦垄乡整建制并入胜利镇。调整后的胜利镇辖21个村委会,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镇政府驻胜利集镇。
  将汪坡乡、坦埠乡、白笏乡整建制并入张溪镇。调整后的张溪镇辖26个村(居)委会,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镇政府驻张溪。
  将高山乡整建制并入洋湖镇。调整后的洋湖镇辖14个村委会,面积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镇政府驻洋湖。
  将洪方乡整建制并入葛公镇。调整后的葛公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镇政府驻葛公。
  将石城乡整建制并入官港镇。调整后的官港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镇政府驻官港。
  将铁炉乡整建制并入龙泉镇。调整后的龙泉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镇政府驻龙泉湾。
  将西湾乡、泥溪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泥溪镇,辖13个村委会,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镇政府驻泥溪冲。
  将利安乡、木塔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木塔乡,辖13个村委会,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乡政府驻木塔。
  将马坑乡、花园里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花园里乡,辖14个村委会,面积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乡政府驻花园。
  保留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青山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3万人 3256平方公里 341721 247100 0566 查看 东至县谷歌卫星地图

东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尧渡镇 约8.6万人 235.9平方公里 老街社区 团结社区 河西社区 秋浦社区 尧舜社区 梅林社区 兰溪社区 尧河社区 乃滩村 枫树村 西村村 黄泥村 梅山村 孝义村 徐村村 汪街村 长岭村 汪村村 梅城村 尚合村 高岭村 东村村 樟树村 永丰村 禾丰村 查桥村 大庄村 双西湖村 大碑村 龙岗村 良田村 毛田村 管山村 建东村 董冲村 东山村 永胜村 兰城村 查看 尧渡镇谷歌卫星地图
东流镇 约3.5万人 105平方公里 城北社区 东流社区 菊江社区 金山村 龙王湖村 塔青湖村 桥东村 红叶村 稠林村 城东村 密丰村 长安村 张岗村 狭阳村 长岭村 查看 东流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渡口镇 0 108平方公里 渡口社区 新深社区 大公馆社区 大同村 新丰圩村 麻石桥村 镇荣村 杨墩村 新丰村 安全村 杨桥村 大桥村 四合村 八都湖村 联合村 新桥村 白沙洲村 庆丰村 查看 大渡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胜利镇 约4.2万人 78.1平方公里 横洲村 青云村 新华村 先进村 康桥村 楼阁村 方村村 万岭村 江心村 黄石村 南丰村 姜东村 瓦垅村 新军村 阜康村 幸福村 桃源桥村 联合村 吉阳村 城北村 湖滨村 查看 胜利镇谷歌卫星地图
张溪镇 0 0 张溪社区 长畈村 历山村 东湖村 六联村 塔石村 葛仙铺村 仙亭村 阳山村 杨畈村 梅树亭村 里湖村 侯店村 土桥村 蒲塘村 塘和村 白联村 联盟村 火花村 沉团村 蓝水村 湖光村 坦埠村 兰田村 白石村 汪坡村 查看 张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洋湖镇 约2.3万人 105.87平方公里 洋湖村 北山村 金塔村 高山村 东风村 奠龙村 永济村 泥黄村 南山村 龙丰村 珠虹村 青峰村 八音村 迭山村 查看 洋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葛公镇 约1.72万人 134平方公里 同春村 徽道村 天井村 大华村 兰潭村 大源村 桥联村 洪方村 葛公村 留铺村 永正村 联塘村 悦民村 红旗岭村 梅树村 仙寓山村 查看 葛公镇谷歌卫星地图
香隅镇 约3.87万人 215.45平方公里 香口社区 金鸡村 花山村 合阜村 临江村 老虎岗村 铜顶村 白岭村 香隅村 联峰村 同心村 香泉村 中畈村 香山村 莲湖村 合延村 黄山村 漕东村 查看 香隅镇谷歌卫星地图
官港镇 0 154平方公里 官港村 政元村 洪畈村 秧畈村 黄柏村 许村村 陈镇村 新溪村 乌竹村 杨村村 古桥村 长溪村 横岭村 夏联村 北城村 民主村 查看 官港镇谷歌卫星地图
昭潭镇 约2.08万人 ·东至县旅游·东至县特产·东至县十大特产·东至县十景·东至县 昭潭村 永丰村 思源河村 潭东村 营桥村 官营村 龙潭村 下塔村 查看 昭潭镇谷歌卫星地图
龙泉镇 约2.2万人 123.67平方公里 曹村村 林丰村 古楼村 铁炉村 高林村 三源村 大板村 黄荆港村 何村村 松田村 下畈村 让塘村 龙泉村 新屋村 查看 龙泉镇谷歌卫星地图
泥溪镇 约1.76万人 118.1平方公里 隐东村 元潘村 河庙村 双龙村 水村村 泥溪村 官村村 朱村村 宋阳村 中洲村 双溪村 西湾村 杨林村 查看 泥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花园乡 约1.23万人 249平方公里 胡村村 源口村 老屋村 桃源村 双河村 栗埠村 新塘村 合步村 祠村村 南溪村 花园村 南安村 查看 花园乡谷歌卫星地图
木塔乡 0 106.75平方公里 大田村 中园村 梓桐村 苏村村 茶溪村 荣胜村 荣兴村 畲师村 富丰村 祝山村 木塔村 横山村 郑村村 查看 木塔乡谷歌卫星地图
青山乡 约1.64万人 101.65平方公里 青山村 中村村 叶桥村 中城村 双港村 双河村 东阳村 梅塘村 查看 青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至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贵池区

  贵池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与铜陵接壤,南连九华山、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8个乡、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贵池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所在地。   区情简介   贵池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38.4%,生态资源保护良好,有老山、十八索等省级自然保护区。齐山--秋浦仙境(齐山、万罗山、大王洞、四岭水库、秋浦河)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杏花村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中外,成为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有妙姻塔、百牙塔、文选楼、昭明太子钓台等名胜古迹。   贵池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五游秋浦,历史上诸多名人如韩当、黄盖、杜牧、包拯都曾任过池州地方官。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就是贵池区刘街乡刘街村人。 贵池还是中国古傩戏的发源地之一。傩戏以其丰富的内涵、古朴的表演,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贵池物产富饶。盛产粮、棉、油、茶、蚕茧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养殖基地。水产品有鳜鱼、青虾、螃蟹、甲鱼、珍珠等,尤以鳜鱼名扬大江内外,"秋浦花鳜"获2001年度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农林名特产品有高坦翠微、肖坑绿茶、贵池红茶、梅村板栗、西山焦枣、秋浦花鳜,其中不少为古时贡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铜、煤、银、铅锌、花岗石、白云石等30多个品种,是全省煤炭、黄金生产重点县之一。   贵池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流经该区76公里,318国道横贯东西,贵铜沿江公路缩短了贵池与铜陵的距离,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贵池段即将通车。全区已基本形成以乡镇干线为骨架、干支相接、城乡贯通的公路网。城区已拥有4万门程控电话,25个乡镇处全部开通程控电话。   贵池2001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13亿元,财政收入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外贸自营出口401万美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9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52亿元(90年不变价),列入考核的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亿元(90年不变价)。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68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3.7%。      历史沿革   五代置贵池县。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1988年设立县级贵池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贵池区。(2)池州市设立贵池区,以原县级池州市的行政区域为贵池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长江南路。(3)池州市辖原池州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新设立的贵池区。   1988年,原县级贵池市辖5区,2镇,26乡:城关区、乌沙区、殷汇区、梅街区、观前区,池州镇、殷汇镇,乌沙乡、马衙乡、双桥乡、梅龙乡、牌楼乡、观前乡、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桃坡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1年,撤销乌沙乡,设立乌沙镇。   1992年,撤销池州镇,设立池阳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主城区大部分居民委员会)、秋浦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村民委员会和部分居民委员会,以及里山乡的齐山村);撤销马衙乡,设立马衙镇;撤销涓桥乡,设立涓桥镇;撤销梅龙乡,设立梅龙镇;撤销桃坡乡,与刘街乡的梅街村合并设立梅街镇;撤销牌楼乡,设立牌楼镇;撤销观前乡,设立观前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19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殷汇镇、乌沙镇、马衙镇、涓桥镇、梅龙镇、梅街镇、牌楼镇、观前镇、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9年,撤销里山乡,设立里山街道办事处 ;撤销江口乡,设立江口街道办事处。   2000年,贵池区辖4个街道、8个镇、1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55489人,其中:池阳街道 87380人、秋浦街道 24364人、江口街道 12027人、里山街道 20036人、乌沙镇 15790人、殷汇镇 27954人、牌楼镇 21473人、梅街镇 11799人、马衙镇 24754人、观前镇 12743人、梅龙镇 13772人、涓桥镇 26326人、清溪乡 8421人、驻驾乡 17359人、高脊岭乡 20105人、阮桥乡 16259人、木闸乡 18509人、晏塘乡 20750人、灌口乡 16696人、高坦乡 14774人、唐田乡 20379人、铜山乡 17062人、棠溪乡 11782人、刘街乡 10151人、梅村乡 9350人、解放乡 10026人、墩上乡 20879人、茅坦乡 13345人、桐梓山乡 11224人。   2001年,撤销清溪乡,将4个村并入里山街道、2个村并入涓桥镇;撤销桐梓山乡,并入梅龙镇;撤销驻驾乡,并入乌沙镇;撤销灌口乡,将8个村并入殷汇镇,8个村并入新设立的梅村镇;撤销梅村乡,设立梅村镇;撤销墩上乡,设立墩上镇;撤销塘田乡,设立塘田镇;撤销晏塘乡,设立晏塘镇;撤销铜山乡,设立牛头山镇。全区村委会数由293个减少到291个:观前镇新湖村、新义村合并为新湖村;观前村、新建村合并为观前村。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办事处、秋浦街道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乌沙镇、殷汇镇、牌楼镇、梅街镇、马衙镇、观前镇、梅龙镇、涓桥镇、晏塘镇、牛头山镇、唐田镇、梅村镇、墩上镇、高脊岭乡、阮桥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共有36个居委会、291个村委会。   2004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殷汇镇、牛头山镇、涓桥镇、马衙镇、墩上镇、梅龙镇、梅街镇、观前镇、梅村镇、唐田镇、牌楼镇、乌沙镇、晏塘镇、阮桥乡、高脊岭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   2007年2月5日,0池州市贵池区委、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贵池区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发[2007]1号):撤销梅街镇、刘街乡、牛头山镇、木闸乡、梅村镇、高坦乡、乌沙镇、晏塘镇、棠溪乡、梅龙镇、马衙镇、观前镇、墩上镇、茅坦乡、里山街道、解放乡、阮桥乡、高脊岭乡。新组建梅街镇、牛头山镇、梅村镇、乌沙镇、棠溪镇和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里山街道、秋江街道。   1、撤销梅街镇、刘街乡,合并组建新的梅街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梅街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街镇辖18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63平方千米,总人口227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9人。   2、撤销牛头山镇、木闸乡,合并组建新的牛头山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牛头山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牛头山镇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11平方千米,总人口414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47人。   3、撤销梅村镇、高坦乡,合并组建新的梅村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高坦乡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村镇辖19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61平方千米,总人口28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7人。   4、撤销乌沙镇(析出普庆、玉楼、红杨、小上、驻驾、幸福、古中、王行、北闸、长乐、同乐、民生12个村)、晏塘镇,组建新的乌沙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乌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乌沙镇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455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21人。   5、撤销棠溪乡,设立棠溪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新设立的棠溪镇辖9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51平方千米,总人口中121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5人。   6、撤销梅龙镇,设立梅龙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梅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龙街道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29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16人。   7、撤销马衙镇、观前镇,合并组建马衙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马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马衙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77平方千米,总人口419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32人。   8、撤销墩上镇、茅坦乡,合并组建墩上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墩上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墩上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99平方千米,总人口384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3人。   9、撤销解放乡,将其整建制并入里山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新设立的里山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03平方千米,总人口394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05人。   10、撤销阮桥乡、高脊岭乡,将乌沙镇析出的12个村与其合并,组建秋江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阮桥乡政府驻地。新设立的秋江街道辖3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22平方千米,总人口650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86人。   保留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江口街道、殷汇镇、涓桥镇、唐田镇、牌楼镇。经调整,贵池区的行政区划为:9个建制镇和8个街道。   历史上对贵池山水的评价   贵池,因水而名。《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以其水出鱼美,名为贵池。“秋浦,亦以秋浦河而得名”。贵池作为水名,来源有二,一指贵长池,在县之西南乡,秀山脚下。一指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入江处为鱼贵口,今称池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由来于此。今城西南70里,有苍埠镇,东西两石山夹立如城,故名石城,是石城县故址。   贵池山水,清秀绚丽。秋浦河从石台山区,纳众流蜿蜒而来,碧水清流,宛若潇湘。王十朋《泊池州》云“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汤显祖以为“铜陵山北九华西,秋浦风烟似会稽。”李白则云:“青溪胜桐庐,淹留未忍归。”秋浦入江处,池口,旧有亭台,可以登眺大江汹涌的壮丽图景。杜牧登池口黄龙山贵池亭,有七律云:“倚云轩槛夏疑秋,下视西江一带流。鸟簇晴沙残照落,风回极浦片帆收。惊涛隐隐遥天际,远树微微古岸头。只此登攀心便足,何须个个到瀛洲”。城南齐山,曾与九华山齐名。因数峰等齐,故名齐山。山中集岩、洞、泉、石、谷之胜。前人有诗赞云,“山离城郭两三里,景胜西湖六七分”。“无岩不是玲珑体,有石皆成瘦绉纹”。晚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后司马光、王安石、梅尧臣、苏舜卿、杨万里、周必大、范成大等都曾和韵作诗,使齐山声名更加远播。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经过池州,在戎马倥偬中也不忘游览齐山,并赋诗一首:“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尽,马蹄催乘月明归”。后人取其诗意,建有翠微亭。又有三奇亭,因妙空岩、石鼓洞、仙人桥,号称齐山三奇而名。如今古代建筑,虽已尽废,自然景观依然奇丽。山上古人题刻很多,有些至今尚可辨认。寄隐岩,刻有“齐山”两个大字,传为包拯手书。现在齐山胜境已得修治,游人络绎不绝。城西门外,有杏花村,即杜牧咏《清明》诗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杜公诗后,杏花村遂成千古名区。明人沈昌有诗描写当时景物云:“杏花枝上着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县南乡还有大王洞,总面积有3万平方米,已开发大天潦、小天潦、大王三洞。洞外林岩幽谷,洞内钟乳缤纷,有水帘、碧潭、溪流之胜。   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至秋浦,沿清溪游赏、垂钓,写下了闻名的组诗《秋浦歌》。作诗为秋浦河上的玉镜潭命名。诗云“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原。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诗下自注:“潭在秋浦桃胡陂下,予新名此潭。”  

东至县

  东至县总面积3256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尧渡镇,邮编:247200。代码:341721。区号:0566。拼音:Dongzhi Xian。      行政区划      东至县辖12个镇、3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里乡、木塔乡、青山乡。   历史沿革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1998年,全县辖9区,3镇,41乡:尧渡区、东流区、大渡口区、香隅区、昭潭区、官港区、胜利区、张溪区、葛公区,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张溪乡、官港乡、昭潭乡、洋湖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胜利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徐村乡、良田乡、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永丰乡、石城乡、汪坡乡、五丰乡、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姜坝乡、查桥乡、马田乡、平原乡、洪方乡。   1992年,撤销徐村乡、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并入东流镇;撤销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撤销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合并设立香隅镇;撤销昭潭乡、永丰乡,合并设立昭潭镇;撤销官港乡、石城乡,合并设立官港镇;撤销胜利乡、姜坝乡,合并设立胜利镇;撤销张溪乡、汪坡乡、五丰乡,合并设立张溪镇;撤销洋湖乡,设立洋湖镇;撤销洪方乡,并入平原乡;撤销马田乡,并入查桥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9镇16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平原乡、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   1993年,撤销平原乡,设立葛公镇。1994年,撤销东胜乡,设立龙泉镇,镇政府由黄荆港迁至龙泉。   1995年,从尧渡镇析出良田乡;从大渡口镇析出杨桥乡、庆丰乡;从葛公镇析出洪方乡;从张溪镇析出汪坡乡;从东流镇析出七里湖乡;从官港镇析出石城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1镇21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龙泉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良田乡、杨桥乡、庆丰乡、洪方乡、汪坡乡、七里湖乡、石城乡。      2000年,东至县辖11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75194人,其中:尧渡镇 45539人、东流镇 26443人、大渡口镇 29195人、胜利镇 34580人、张溪镇 20077人、洋湖镇 19249人、葛公镇 15383人、香隅镇 33479人、官港镇 17530人、昭潭镇 19231人、龙泉镇 15726人、庆丰乡 13768人、杨桥乡 17618人、瓦垄乡 13866人、白笏乡 10191人、坦埠乡 9103人、汪坡乡 8838人、高山乡 7685人、洪方乡 6564人、查桥乡 12076人、七里湖乡 6970人、建新乡 8432人、良田乡 6103人、花园里乡 6901人、马坑乡 4338人、利安乡 8135人、木塔乡 6783人、石城乡 8315人、泥溪乡 15186人、西湾乡 6082人、青山乡 13954人、铁炉乡 7854人。   2001年,撤销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杨桥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全县村委会数由2000年底的360个减少到358个:张溪镇六联村、沿河村、复兴村合并为六联村。调整后,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358个村委会: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4年底,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东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原有11个镇、18个乡调整为12个镇、3个乡。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前,29个乡镇平均人口在1.84万人左右,其中有21个乡镇在2万人以下,最小的乡镇只有4600人。调整后,最大的乡镇达388平方千米,最小的乡镇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乡镇达7.5万,最少的乡镇也达到1.22万。2月5日东至县召开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大会。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从2007年1月上旬开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体方案为:   将查桥乡、建新乡整建制并入尧渡镇。调整后的尧渡镇辖39个村(居)委会,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镇政府驻尧渡街。   将七里湖乡整建制并入东流镇。调整后的东流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镇政府驻东流。   将瓦垄乡整建制并入胜利镇。调整后的胜利镇辖21个村委会,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镇政府驻胜利集镇。   将汪坡乡、坦埠乡、白笏乡整建制并入张溪镇。调整后的张溪镇辖26个村(居)委会,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镇政府驻张溪。   将高山乡整建制并入洋湖镇。调整后的洋湖镇辖14个村委会,面积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镇政府驻洋湖。   将洪方乡整建制并入葛公镇。调整后的葛公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镇政府驻葛公。   将石城乡整建制并入官港镇。调整后的官港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镇政府驻官港。   将铁炉乡整建制并入龙泉镇。调整后的龙泉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镇政府驻龙泉湾。   将西湾乡、泥溪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泥溪镇,辖13个村委会,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镇政府驻泥溪冲。   将利安乡、木塔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木塔乡,辖13个村委会,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乡政府驻木塔。   将马坑乡、花园里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花园里乡,辖14个村委会,面积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乡政府驻花园。   保留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青山乡。   

石台县

   石台县总面积1403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仁里镇,邮编:245100。代码:341722。区号:0566。拼音:Shitai Xian。      行政区划      石台县辖6个镇、2个乡:仁里镇、七都镇、仙寓镇、丁香镇、小河镇、横渡镇、大演乡、矶滩乡。   历史沿革      梁大同二年置石棣县。据《元和郡县志》:“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为名”。据《太平寰宇记》:“因贵池原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   1988年,全县辖5镇10乡:七里镇 七都镇 丁香镇 占大镇 小河镇 横渡乡 六都乡 河口乡 兰关乡 珂田乡 莘田乡 大演乡 矶滩乡 贡溪乡 七井乡。   2000年,石台县辖5个镇、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5506人,其中:七里镇 21614人、七都镇 5462人、占大镇 7989人、丁香镇 10052人、小河镇 12129人、六都乡 5816人、七井乡 2635人、河口乡 2813人、兰关乡 3310人、横渡乡 5573人、珂田乡 5747人、大演乡 7511人、贡溪乡 2793人、矶滩乡 5125人、莘田乡 6937人。   2001年,撤销河口乡,并入七都镇;撤销横渡乡、兰关乡,合并设立横渡镇。区划调整后,石台县辖6镇、7个乡,共有9个居委会、127个村委会:七里镇、七都镇、占大镇、丁香镇、小河镇、横渡镇、六都乡、七井镇、珂田镇、大演乡、贡溪乡、矶滩乡、莘田乡。   2006年,石台县辖6个镇、7个乡:七里镇、七都镇、占大镇、丁香镇、小河镇、横渡镇、六都乡、七井乡、珂田乡、大演乡、贡溪乡、矶滩乡、莘田乡。   2007年,石台县将6个镇、7个乡调整为6个镇、2个乡:   1.将七里镇和贡溪乡整建制合并,新设仁里镇。行政区域为原七里镇、贡溪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七里。   2.将占大镇、珂田乡整建制合并,新设仙寓镇。行政区域为原占大镇、珂田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占大。   3.将六都乡、七井乡整建制并入七都镇。行政区域为原六都乡、七井乡、七都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七都。   4.将莘田乡整建制并入小河镇。行政区域为原莘田乡、小河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小河。   5.保留横渡镇、丁香镇、矶滩乡、大演乡。乡镇行政区域、政府驻地均不变。   

青阳县

   青阳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南依黄山,北枕长江,面积1180.6平方公里(含九华山风景区12.6平方公里),耕地1.6万公顷,林地7.02万公顷。辖11个乡镇,158个村,总人口26.5万,其中农业人口22.5万人。县境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中山峭拔,中部丘陵绵延,北部以平原、迂区为主。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佛教圣地九华山雄踞境内。   青阳县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良好,是投资的理想场所。318国道横贯东西,103省道直穿南北,童埠港水运直通长江。 国家“十五”重点项目:铜陵——九江铁路、上海——武汉沿江高速、合肥——九华山——黄山高速公路纵横全境明年将开工建设。已开工建设的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县城东部设有进出口立交;铜九铁路过境设有客货站。快速、便捷、立体化的交通路网已经基本形成。电力资源充足,通信设施齐全,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县委、县政府正着力加快工业化、城市 化建设进程,县城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青阳建成九华山旅游区:“交通枢纽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休闲服务中心、商品 集散中心、会展中心”。   青阳县物产天宝,资源丰富 是创业的风水宝地。境内盛产稻,茶,麻,蚕茧,油料,竹木等农副产品,素有“蚕桑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森林覆盖达50.3%。矿产蕴藏十分丰富,已探明7类36种,其中方解石3亿吨,白云石10亿吨, 石灰石30亿吨,现有年开采加工生产能力已达百万吨以上。其中方解石矿床被有关专家评价为“中国最大,亚洲罕见”的方解石矿床。另有较高品质的石英石、花岗岩、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待规模开采。青阳经济中,非金属矿采掘加工、 机械铸造、茧丝麻轻纺、服装加工、旅游产品加工、农特产绿色食品加工等工业布局板块初步形成,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青阳县山灵水秀 遍布风景名胜,是旅游休闲的美妙乐园。气候温润宜人,奇峰怪石林立,九华十景闻名遐迩, 神仙洞幽深奇妙。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来无数名人墨客揽胜吟唱,李白、刘禹锡、杜牧、王安石、苏辙、 滕子京、岳飞等都曾驻足于此并留下大量咏赞青阳的诗篇,现在古文化遗址120余处。近年来,青阳旅游开发方兴未艾, 景区内经林业部批准的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景区已规划建设。   青阳县与时俱进 政通人和,社会稳定,民心思上,更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迎接八面来风的壮大胸怀。 青阳正面向世界致力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保证投资者的创业权益不受任何侵害;所奉行的“一切服务 于招商,一切服从于招商,想投资者所想,帮投资者所需,争一流效率,创一流服务,树一流形象 。对投资者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服务理念,可以保证投资者享受到家人的温暖;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可以保证投资 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近年来,青阳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大力实施项目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生态活县、忧虑强县战略,抢抓机遇,提速争先,加快崛起,权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去的持续快速发展。真诚守信,热情好客的青阳人民,已经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异的投资环境、优厚的投资回报, 成功地迎来了韩国欧米亚、法国英格瓷、香港韦确以及与国风塑业、巢东股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青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青阳人民热切期望着更多的慧眼商家有识之士到青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青阳县总面积1181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蓉城镇,邮编:242800。代码:341723。区号:0566。拼音:Qingyang Xian。青阳县辖9个镇、4个乡:蓉城镇、木镇镇、庙前镇、陵阳镇、新河镇、丁桥镇、朱备镇、杨田镇、九华镇、乔木乡、酉华乡、杜村乡、九华乡。其中,九华镇、九华乡由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唐置青阳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在青山之阳为名”。   1988年,全县辖3镇17乡:蓉城镇、木镇镇、九华镇、陵阳乡、丁桥乡、庙前乡、沙济乡、杨田乡、朱备乡、五溪乡、童埠乡、新河乡、城东乡、乔木乡、南阳乡、杜村乡、九华乡、竹阳乡、酉华乡、东堡乡。其中,九华镇由九华山管理处代管。   1992年,撤销陵阳乡,设立陵阳镇;撤销丁桥乡,设立丁桥镇;撤销庙前乡,设立庙前镇;撤销童埠乡,设立童埠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7镇13乡:蓉城镇、木镇镇、九华镇、陵阳镇、丁桥镇、庙前镇、童埠镇、杨田乡、朱备乡、五溪乡、新河乡、沙济乡、城东乡、乔木乡、南阳乡、杜村乡、九华乡、竹阳乡、酉华乡、东堡乡。其中,九华镇由九华山管理处代管。   1994年,撤销五溪乡,设立五溪镇;撤销朱备乡,设立朱备镇;撤销沙济乡,设立沙济镇。1999年,撤销东堡乡、杨田乡,合并设立杨田镇。   2000年,青阳县辖11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53280人,其中:蓉城镇 43275人、木镇镇 14457人、庙前镇 20688人、陵阳镇 10559人、童埠镇 4717人、丁桥镇 18378人、五溪镇 4490人、朱备镇 8402人、沙济镇 8719人、杨田镇 18489人、九华镇 5724人、城东乡 17876人、南阳乡 5308人、 新河乡 11556人、竹阳乡 10179人、乔木乡 9215人、酉华乡 12114人、杜村乡 18233人、九华乡 10901人。   2001年,撤销城东乡,并入蓉城镇;撤销新河乡、童埠镇,合并设立新河镇;将九华乡委托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同年,全县村委会数由2000年底的169个减少到150个:乔木乡同义村、东源村合并为东源村,金楼村、塔山村、长桥村合并为塔山村;杨田镇上东村、东溪村、竹溪村合并为上东堡村,下东村、溪田村合并为下东堡村,涧河村、和坦村合并为涧泉村;丁桥镇朱家村、渔运村、插花村合并为朱家村;木镇镇金义村、武圣村、潭兴村合并为武圣村;杜村乡红光村、新丰村合并为东馆村,双虹村、镇村合并为杜村村,河东村、西河村、五阳村合并为西馆村,垅上村、上峰村合并为四峰村,晚口村、宗文村、龙华村、中平村合并为宗文四合村。 行政区划调整后,青阳县辖11个镇、6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158个村委会:蓉城镇、木镇镇、庙前镇、陵阳镇、新河镇、丁桥镇、五溪镇、朱备镇、沙济镇、杨田镇、南阳乡、乔木乡、酉华乡、杜村乡。其中,九华镇、九华乡(及其所辖的2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由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   2004年底,青阳县辖11个镇、6个乡。   2005年12月28日,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同意青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为此青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已全面启动。具体调整是:撤销陵阳、木镇、沙济、五溪4个镇和南阳、竹阳两个乡。将五溪镇整建制并入蓉城镇;将竹阳乡、木镇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木镇镇,镇政府为原木镇镇政府驻地;将沙济镇、南阳乡、陵阳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陵阳镇,镇政府为原陵阳镇政府驻地,其他乡镇行政区划不变。至此青阳县(除九华山管辖的1乡1镇)乡镇由原来的15个乡镇调整到11个乡镇,乡镇平均人口由原来的1.76万人增至2.41万人,乡镇平均面积由原来的78.7平方千米增至107.3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12月31日,青阳县辖8个镇、3个乡(不包括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所辖的1个镇、1个乡:九华镇、九华乡)。   四、邹平青阳镇   (1)旅游   会仙山是长白山迤北之最高峰,海拔590米,山势挺峻秀拔,形若覆礅。据传群仙曾会集于此故名会仙山。峰顶“八仙台”、“金母祠”遗址尚存。北有石船峪,南有盘壑峪,东有滴水崖。山巅南侧有洞悬于崖中,洞中有玄和佛像,也称“玄和洞”,堪称绝景。最为壮观的乃三月三清明节呈现的仙灯胜景。旧志曾载:每逢清明节正值农历三月初三时,或二、三月间,天气寒冷,风起雾台,夜有仙灯出现,记称:状如星光烛火,大若盘盂;飘渺空际,时近时远,乍开乍合,如人持烛炬行走,许时方没。故称“会仙神灯”。山上有日观台,晴朗的早晨,遥望东方日出,能隐约看到东海翻腾的波浪。峪底和峪北岭上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古建筑,殿宇辉煌,俗称“上场、下场”,此地草木茂密,紫茎芬芳,悬崖峭壁,景致幽僻,成和微题曰:“小桃源”。   会仙日有白云腾, 云缆山腰是雨微。   准备来年寒食后, 满天风雨看仙灯。   峻极中峰叱独幽, 天低日见白云浮。   西来岳色孤烟秀, 东望沧溟一勺流。   ——张实居(清)《长白竹枝词》   旧时每年三月初三,相传西王母生日,在上、下场有庙会活动,盛况颇大,届时搭台唱戏,各地善男信女前来进香赶会,来者不计其数。1936—1937年间乡人曾重修殿宇,1939年遭日寇扫荡烧光,庙会遂止。今和平盛世,为弘扬中华民族之庙会文化,广交四方宾朋,交流经济发展信息,九四年三月初三恢复山会。      长白山山脉纵横交错,有大小百余条山峪,以雕窝峪为最,峪长2.5公里,峪内树木繁茂,乱石蹲踞,景色众多。有莲花台、笔尖石、潜龙涧、九顶峰、碧霞祠等十大景观。隋末王薄起义遗址就坐落在峪内,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窝峪风景区山高水险,森木茂密,景色可人。人文古迹、自然景观俱佳,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好景区,每年都吸引各地游客10余万人。   “王薄起义遗址”。 遗址源于公元611年隋末第一次农民起义——王薄起义,王薄系长白山铁匠。公元611年隋炀帝东征高丽,养马山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铁匠王薄聚众2万余人,打刀造枪,首举义旗,起义造反。先后转战齐鲁数十郡县,达8年之久。王薄起义遗址内仍有点将台、古石墙、了望哨、屯粮处等景点。   “莲花台”。位于雕窝峪之东山,山顶巨石集束,倾斜四开,酷似莲花怒放,横出峰巅,故名曰莲花台,亦名莲花峰,为长白山一大奇观。   矗入云霄眺千岭,危出数顶莲花峰。   融山吞落日,东峰托玉磐。   ——王云浩   (2)农业   青阳镇四季分明,沃土坦荡,物华天宝。境内铜、麦饭石以及中药材蕴藏丰富。山区宜种谷物、杂粮发展林果业,“无核甜柿”、“小米”、“红芽香椿”等特色产品饮誉海内外。平原适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玉米制种已发展为全省最大的“订单农业”基地,年产优质玉米种300万公斤。   青阳镇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制定“南治山、北建园、中间改造低产田”的总体发展思路,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全镇拥有五个农业生产基地:(1)万亩经济林基地(柿子、苹果、香椿、冬枣、板栗等);(2)万亩小杂粮基地(谷子、绿豆、芝麻、红小豆);(3)2万亩良种基地(玉米制种和小麦良种繁育);(4)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即芽庄湖开发区,以淡水养殖、蔬菜种植为主);(5)畜牧小区17个(猪、羊、鸡、鸽等)。   (3) 编辑者的话   我是青阳人,在青阳镇青阳村出生成长,见证了一切。污染,垃圾沟,发展,变迁。但是污染很严重,但是并没有去制止,政府的腐败,踢皮球,大0唠叨。路上的乞丐。庆典。 有美好的,有难过的。我希望改善这些难过的 ,让人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4) 其他   山东省大面积停电波及青阳,据小道消息:而且发生了些冲突事件。   


东至县特产大全




东至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