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池州市 >> 东至县 >> 东流镇 >> 长岭村

长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长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岭村简介

  长岭村位于东至县东流镇北部,北与金山村相邻,南与狭阳村相接,东近全国著名温地升金湖,西临长江。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868,辖37个村民小组,长岭村于2004年8月由原长岭、施坂、白密三个村合并而成。
   长岭村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场面积约千余亩,以杉、香樟、枫、紫薇等树种为主;水田308亩,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旱地1530亩,以种植棉花、油菜、小麦为主;养殖面积1276亩。
   长岭村基本上实现了组组通砂石路,三个原小村村部通水泥路。长岭街与206国道沿线都实行了亮化。街道布局与村民建房都进行了严格规划,严禁乱搭乱建,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几乎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有线电视组组通,用上卫生厕所,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721101 247100 -- 查看 长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长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北社区

  东流镇城北社区位于古镇城区东北侧,辉映在东流双塔之间,是进入城区的东大门,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9个居民小区,38个单位,知名的东至华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社区中央,是东流镇政务中心和工作集中区。融纺织、邮电、建材、燃料、粮库、制衣、化工、种畜、养殖为一体,个私企业星罗棋布,紧靠206国道,泉东路直穿社区而过,紧接长江路。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商、外资企业来我地开发的黄金地段,社区住户2029户,5280人。社区于2002年9月正式挂牌启动。2005年成立党总支,总支书记兼主任“一肩挑”,社区工作人员7人,负责党建、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综治、妇联、文教卫等工作,下设9个支部,党员197人,其中妇女党员37人,占党员总数18.5%,流动党员33人,占党员总数16.5%,离退休人员66名,占党员总数33%,生活困难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0.1%,党员学历分布为,小学学历23人,初中学历82人,中专及高中58人,大学37人。   社区自运作以来,社区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居民户,先后调解民事纠纷、调查居民生活基本情况,办理社区计生、低保、公共卫生、人民调解、安置帮教、青少年教育、劳动就业等社区服务工作。积极为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社区每年与辖区有关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达标责任书,整体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强化治安防范,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今后,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以居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全面推进社区工作的社会化、工作化、民主化进程,将城北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周到、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社会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   

东流社区

  东流社区位于东流镇长江路北,北门湖南,东至兴达公司,西滨长江。辖9个居民小区,1654户,3166人,辖区面积0.86平方公里,其中驻有中、小学校、专科医院、广播电视、邮政、银行财政单位16家,为东流镇党委、政府及直属机关所在地,是东流镇政治文化中心。    东流社区在东流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于2002年9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了社区党支部(2003年3月30日设置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拥有各种类型党员92人)。以支部为核心,同时成立了社区居委会、议事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文明创建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关工委、少工委等;组建了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了劳动保障服务、低保、计划生育、户籍、警务室、法律顾问室等服务机构。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实行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党总支为核心,各职能组织齐抓共管,驻社区单位紧密协调,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新格局。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工作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社区建设,2009年完成了440平方米“一站式”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及社区办公用房的维修改造和新建,拓展了社区服务功能,改善了社区服务环境。一直把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与居民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抓出特色,较好地创造和发展了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活跃,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由于工作成效显著,曾先后接待过时任省政协主席方兆祥,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市委付书记朱永能,钱晓康,付市长李祝安,省民间基层政权管理处金处长,县委书记周春桂,县长汪海等领导同志的视察、参观、调研并指导工作。2008年9月东至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到东流社区调研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社区书记向县领导提出了许多社区建设工作中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曾多次受到上级政府和部门的表彰,2008年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基层低保标准化建设典型单位”。   

菊江社区

  菊江社区位于东流镇的南面,东起陶公路、西临长江、南抵东流大闸、北至长江路,共划分为10个居民小组,社区面积1.3平方公里,1702户,4296人,驻社区单位23家。菊江社区集商贸、旅游为一体,有较浓厚的文化底蕴,商业街学湖路、长江路贯穿社区,沿街个体工商户200多家。新建的陶公路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建筑以徽派为主调,以现代人生活方式为基础,现已成为东流的另一条商业旅游街道。正在建设中的融商业、办公、居住为一体的陶公小区是我社区又一个新亮点,辖区内的陶公祠、千年古塔秀峰塔、保护得比较好的徽派建筑群东流老街,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森林公园、陶公塑像、东流大闸等旅游景点融为一体,被国家定为AA级旅游区,是东至县重要的旅游圣地。   社区两委干部5人,选聘干部1人,党总支部下设7个支部委员会,党员189人。   菊江社区曾被全国妇联授予“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百佳社区”;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08-2009”年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安徽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五个好’居民区党支部标兵”、“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标准化社区”;县综治委、文明委授予“安全文明居委会”等荣誉称号。   

金山村

  金山村位于东流镇北部,距镇政府10公里,与胜利镇毗邻,国营金寺山林场座落于村内。金山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东边靠湖(升金湖)、西边靠江(长江)、中间是农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6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512户, 2011人。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5人,交叉3人。党组织设总支建制,下设三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6名,其中女党员24名。农田4500亩,山场800余亩,水面7500亩,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5500元,村集体经营收入60余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60余万元。全村设有全日制小学壹所,村有卫生室1所,人人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近年来,我村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以“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五个好”党组织和“五带头”党员目标,积极创先争优,有效促进村级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二○○六年度被省级列为全省“千村百镇”示范村,二○○七年被省级评为“巾帼示范村”、“池州首届文明村”。二○○九年被市级评为首届十佳“美丽乡村”之一,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二○一○年被安徽省评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级评为“池州第二界文明村”,二○一一年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市级“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村”,市级“绿色小康村”。  

龙王湖村

  龙王湖村位于尧渡河畔,东流镇西南面距东流镇政府10公里,东、西两面与尧渡镇毗邻,西邻桥东村,此邻红叶村,土地肥沃,年产优质稻三百余万公斤。    全村共有13个村民组,425户,1420余人,耕地面积5789亩,山场370亩,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5000元,村集体收入16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0万元。    村两委干部5人,党组织设党总支建制,下设二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人。    全村设有全日制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卫生室一所,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塔青湖村

  塔青湖村位于东流镇七里湖圩区,由香河、燕窝两村合并而成。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47人,其中男女劳动力718人,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9人。拥有耕地面积4089亩,山场面积2000亩,其中集体山场200多亩,村级道路全长近20余公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左右。    村现在职两委干部7人,其中选派干部1人。  

桥东村

  桥东回民村于2004年7月与老闸村合并,现辖13个村民组,人口1286人,其中回民586人,回、汉两族相处和谐。村地形东低西高,呈S形分布,东片以种植双季稻为主,西片以粮棉为主。村大部分组实现了“村村通”,偏远的3个组也全部铺上了沙石路面。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实现组组通。村设有全日制小学一所、卫生室一所,并建有蓝球场、农民活动健身场等娱乐场所。近几年,在省、市民委,县统站部、宗教局的大力扶持下,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的改观。  

红叶村

  红叶村位于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是皖南山区一座优美宁静的村落。我村是回、汉、壮、朝鲜等多民族居住村,由原边寨、顺风嘴两村合并。全村辖18个村民组,现有住户449户、1737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劳动力933个,拥有耕地9600亩,户均21.38亩,人均5.53亩。农业生产以水稻、棉花和野葫芦为主,兼种大豆、芝麻、玉米、山芋、西瓜、小麦和油菜。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300余人。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560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务实求新的红叶村争创了多个第一:安徽省第一家买“洋机”的村,东至县第一家成立农机合作社的村,东至县土地规模经营最多的村,东至县平均粮食亩产最高的村。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红叶村目前是:   ★池州市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村;   ★池州市土地流转示范村;   ★东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村;   ★东至县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先行村;   ★美好乡村规划建设中心村;   ★校村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   

稠林村

  稠林村位于东流镇西南端,东临塔青湖村,南至香隅镇茅林村,西临长江,北靠老闸村。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总人口1096人。拥有耕地2082亩,山林2000亩,外滩1000亩,水面500亩。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现有在职村两委干部5人,设党支部,现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3人。    全村设有全日制小学一所,在校学生82人,在编教师7人。  

城东村

  城东村是东流镇城乡结合村,东邻张岗村,南邻小七里湖,西邻尧渡河,北靠长江。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12个村民组,21个自然村,人口1852人,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耕地面积1750亩,水田1100亩,林地1500亩,村庄占地620余亩。    城东村水路交通便利,206国道穿通三个村民组,泉东路穿村而过,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全部安装到户。村有企业两个,林场一个。城东村按照东流镇整体规划建立了施湖新区和五里新区两个新农村居民点,住户180户。   

密丰村

  密丰村位于东至县城北22公里处,东流镇辖区,北靠升金湖畔,南接206国道,长江下游南岸。村内地势平缓,土地肥沃。    密丰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1565,1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870亩。村民以种粮、棉、烟、油和绿化苗木等多种经济作物。近年来,村两委大力发展烟叶和绿化苗木两个支柱产业。2010和2011年烟叶种植面积均达到500多亩,其中种植大户最大面积达到100多亩。组织实施了2009年度烟水配套项目,更新改造了项目区内的水利等基础设施。新建绿化苗木基地150亩,以桂花、银杏、香樟等20多个品种,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苗木生产。    密丰村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国道206线环绕村庄,安景高速穿村而过。组组通机耕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长安村

  长安村座落在东流镇东北部,与张溪镇接壤,是由原长安、叶村、五星、顺利四个小村于2004年上半年合并而成。现有27个村民组,766户,户籍人口2528人。现有两委干部6人。村党组织设总支建制,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8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全村设有全日制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51人,其中学前班学生13人。村有卫生室3所,参合人数100%,人人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全村共有五保户17人,农村低保户31户,91人。其中一类低保户3户,12人;二类低保户23户,63人,三类低保户5户,16人。    全村耕地面积3779亩(不包括圩内开荒面积),林地面积3580亩,沟渠密布,水面356亩,其中叶村、长塘两座小二型水库,是优良的养殖基地。五星圩湖田面积2000多亩,其中已开发面积1100余亩,田成块,路成网,建有排灌站两座,旱能抗,涝能排,是优良的粮食生产基地。行政区域面积13.33平方公里。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风景区大历山;与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亚洲重要湿地升金湖相邻,是优良的旅游胜地。村级主干公路18公里,各个村庄都有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优越。居民主要集中在长安集镇、下榜、章村、叶村,其中长安集镇居住居民90余户,是原长安乡政府所在地,坐落在距206国道2公里的公路两侧。   

张岗村

  张岗村位于东流镇东部,安景高速及206国道横贯全村,东与尧渡镇管山村相邻,西至东流工业区,南至小七里湖养殖场,北至东流镇密丰村,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080人,旱地480亩,水田1005亩,水面约500亩,山场约2000亩。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全村设有全日制小学1所,共计在校学生73人。村有卫生室1所,人人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   

狭阳村

  狭阳村隶属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地处东至县西南部,长江南岸。东接密丰村、南至城东村、西临长江、北靠长岭村,行政区划面积762.731公顷。全村18个村民组,总户数443户,总人口1739人。    狭阳村交通便捷,206国道南北贯通,安景高速穿村而过,给我村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狭阳村地理、地貌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耕地面积2117亩,虽有六个村民组频临狭阳湖,地势低洼,然而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耕作,加上外江滩湖地给全村农户带来可喜可见的收成。全村林地面积达3000余亩,均属林农管护。村内共有山塘15座,为农作灌溉提供了有的保证。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公共设施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狭阳村办公楼屹立在移民新村,村狭阳小学和卫生室矗立在村中央,为全村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活和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日前,全村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全村人民生活水平稳中有升,狭阳村正逐步迈向和谐、稳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长岭村

  长岭村位于东至县东流镇北部,北与金山村相邻,南与狭阳村相接,东近全国著名温地升金湖,西临长江。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868,辖37个村民小组,长岭村于2004年8月由原长岭、施坂、白密三个村合并而成。    长岭村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场面积约千余亩,以杉、香樟、枫、紫薇等树种为主;水田308亩,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旱地1530亩,以种植棉花、油菜、小麦为主;养殖面积1276亩。    长岭村基本上实现了组组通砂石路,三个原小村村部通水泥路。长岭街与206国道沿线都实行了亮化。街道布局与村民建房都进行了严格规划,严禁乱搭乱建,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几乎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有线电视组组通,用上卫生厕所,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   


长岭村特产大全




长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