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黄荆港村,辖管村民组17个,715户,总人口数2509人,其中党员103名;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50亩,山场面积28350亩,水塘450亩,人均纯收入5715元,村支部书记游志军,村主任陈克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721110 | 247100 | -- | 查看 黄荆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曹村村 |
安徽省东至县曹村村位于东至县最南端,位于皖赣边贸重镇龙泉镇北部,S222省道由此经过,距景(德镇)九(江)高速公路仅30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4亩,山场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全村辖11个村民组,296户,1169人。全村共有党员46名。曾先后获得省“生态示范村”、“百乡千村示范村”、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巾国生态家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自2006年4月曹村村被定为安徽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曹村的广大干群疑心聚力,众志成城,取得了阶段性地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央现在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非常及时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抓到了点子上。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2006年和2007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活动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了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同时,新农村建设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实施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农民医报、教育“两免一补”、家电和汽车下乡等一第列惠民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后工作中,围绕新农村建设,曹村村将按照“20字”方针的目标,确定了“超前规划、加大投入、突出特色、建设新村”总体思路,将以壮大集体经济、美化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村庄为重点,给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一是拓展村办企业发展空间,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二是全面落实发展规划,进一步美化环境。严格按照村庄的二十五年规划,大力实施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工程,使居住环境更加美好。三是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建设娱乐、健身、休闲的大型活动场所,满足群众求富求美的需要。 |
林丰村 |
龙泉镇林丰村,辖管村民组19个,575户,总人口数2174人,其中党员70名;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74亩,山场面积16000亩,水塘540亩,人均纯收入5300元,村支部书记、主任张新龙。 林丰村与曹村村、古楼村、铁炉村、高林村、三源村、大板村、黄荆港村、何村村、松田村、下畈村、让塘村、龙泉村、新屋村相邻。 |
古楼村 |
龙泉镇古楼村,辖管村民组10个,458户,总人口数1720人,其中党员40名;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89亩,山场面积8900亩,水塘500亩,人均纯收入5200元,村支部书记徐代友,村主任许美洲。 |
铁炉村 |
龙泉镇铁炉村,辖管村民组26个,766户,总人口数2880人,其中党员92名;总面积23.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0亩,山场面积15000亩,水塘200亩,人均纯收入4900元,村支部书记杨长生,村主任李时乐。 |
高林村 |
龙泉镇高林村,辖管村民组15个,413户,总人口数1568人,其中党员50名;总面积2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8亩,山场面积29860亩,水塘亩,人均纯收入5100元,村支部书记李火才,村主任李少春,选派村,刘金根任该村党支部-。 高林村与曹村村、林丰村、古楼村、铁炉村、三源村、大板村、黄荆港村、何村村、松田村、下畈村、让塘村、龙泉村、新屋村相邻。 |
三源村 |
龙泉镇三源村,辖管村民组10个,274户,总人口数1028人,其中党员29名;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1亩,山场面积23000亩,水塘120亩,人均纯收入5100元,村支部书记刘静珠。 三源村与曹村村、林丰村、古楼村、铁炉村、高林村、大板村、黄荆港村、何村村、松田村、下畈村、让塘村、龙泉村、新屋村相邻。 |
大板村 |
大板村位于东至县龙泉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6公里.东于本镇三源、高林村;南与本镇黄荆港村;西于昭潭镇潭东村;北于昭潭镇思源村交界。我村总面积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亩,集体山场面积约12300亩,水面约100亩。全村9个村民组,总户数389户,总人口1362人,外出务工人员约650人。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38名。 黄大公路是我村的主要交通路线,我村的经济收入是以务工为主,农、林收入为辅。在农、林收入中,以水稻、棉花农作物种植为主。境内大板水库是全镇灌溉的主要水源。 大板村境内还有待开发红色旅游景点皖赣特委旧址和革命烈士墓碑,跟大板水库相接,很有观光、旅游价值,我村一直在努力争取政府和有关人士投资开发。 |
黄荆港村 |
龙泉镇黄荆港村,辖管村民组17个,715户,总人口数2509人,其中党员103名;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50亩,山场面积28350亩,水塘450亩,人均纯收入5715元,村支部书记游志军,村主任陈克胜。 |
何村村 |
龙泉镇何村,辖管村民组13个,542户,总人口数2028人,其中党员60名;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45亩,山场面积8040亩,水塘210亩,人均纯收入5207元,村支部书记王桂忠,村主任高则权。 何村村与曹村村、林丰村、古楼村、铁炉村、高林村、三源村、大板村、黄荆港村、松田村、下畈村、让塘村、龙泉村、新屋村相邻。 |
松田村 |
龙泉镇松田村,辖管村民组17个,591户,总人口数2303人,其中党员52名;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10亩,山场面积15000亩,水塘3249亩,人均纯收入5300元,村支部书记洪汉涛,村主任刘建光。 |
下畈村 |
龙泉镇下畈村,辖管村民组13个,431户,总人口数1682人,其中党员37名;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41.4亩,山场面积2451亩,水塘108亩,人均纯收入5320元,村支部书记詹雨龙。 |
让塘村 |
让塘村位于东至县龙泉镇中南面,地处皖赣交界,东临龙泉镇下畈村,南离龙泉镇中心仅1公里,s222省道紧靠我村西面经过,北面是龙泉镇何村村。美丽的龙泉河从我村纵向穿插而过,河东13个村民组,河西2个村民组。官园路接黄龙公里从村中心穿过接让塘大道,让塘大道沿龙泉河经让塘大桥接s222省道。我村总面积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32亩,集体山场面积约3000亩。15个村民组,总户数720户,总人口2238人,外出务工人员620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63名。 规模企业有龙门自来水厂、群富竹制品加工厂、爱华服装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东至县威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以水稻、棉花种植为主。绿化苗木产业发展较快。我村地理位置优势,新建的让塘大道给我村带来更大发展优势。交通更加便利,发展具备潜力。 |
龙泉村 |
龙泉村位于东至县最南端,与江西石门镇仅有龙泉河一水之隔。龙泉河是东至县三大河流之一,黄盆河和尧渡河均向北流入长江,唯龙泉河南注鄱阳湖。相传古代此地有一泉井,泉水乃神龙所吐,夏凉若冰,冬暖可以濯足,故将此地成为龙泉湾,河流亦名龙泉河。 龙泉村是龙泉镇政府所在地,下辖七个村民组,人口1407人,耕地面积1460亩,山场2460亩。村支部现有党员36人,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8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1999年2月被东至县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00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2000年5月和2001年6月分别被池州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标兵”,2001年11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三五”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先进基层组织”,2008年8月被东至县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并且是金融单位的信用村,2009年被池州市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2009年镇目标综合考评第一名。 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兼有油菜、蔬菜、瓜果的种植。1995年原乡镇府迁址龙泉后,村民生产生活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从单一的纯农业收入发展到现在集商、工、贸、服务、建筑建材等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个体工商户从原来的5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50余户,并先后创建英特工贸公司(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镇村“双培双带”基地)和县级木材加工园区,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村两委一班人充分重视民生工作,通过多年努力率先在全县村级开通有线电视网,完成了农业水利设施电力抗旱站,建设4个和村组水泥路硬化工程7798㎡以及自然村当家塘清淤8口,70%以上农户用上了自来水,今年将确保100%全覆盖和150户改厕工程。 |
新屋村 |
东至县龙泉镇新屋村,现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域16.7平方公里.耕地2600亩.水面816亩.林地面积11110亩.村集体林木2156亩小二型水库二座.4.7公里的水泥路面贯穿整个村。9个村民小组.470户.2086人.支.村部两委成员5人.党员50名。村部 .幼儿园.学校.宾馆.饭店.超市于一体一应俱全。农民健身中心正在完善。花园冲森林公园正在申请当中这里风景优美,风光迷人,度假.休闲最好去处。水稻.棉花是主导产品有民营企业公司3家.木材加工1家.养猪场1家.还有大房山水库天然无公害野生鱼养殖。近年来我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服装加工为龙头,木材.毛竹是特产。我村服装加工从2004年一家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3家正规服装加工公司,可谓初露锋芒。发展势头强开发的新屋村人民欢迎您。愿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新屋。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