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东村位于南陵的东大门——弋江镇西面,弋江镇工业园区座落其中,318国道穿境而过。全村有农户1048户,人口3765人,耕种面积4198亩。辖24个自然村。全村设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06名党员,流动党员22人。
交通便捷,村村通水泥路,水资源丰富,有100多亩水面积,全村有精米加工等10多家企业,有全县1000亩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有从事肉鸽、猪、鱼养殖等专业户50多家。电信宽带网络遍布全村每家每户。
我村是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示范村,按规划拆除19个自然村(825户),保留5个自然村,目前已经拆迁384户,入住小区268户。目标总建安置房13.8万平方米,已建成安置房5.3万平方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223102 | 241000 | -- | 查看 蒲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汤蓬社区 |
汤蓬社区所辖总人口2560人,906户,设党支部1个,党员24人,流动党员5人。 汤蓬社区近年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目前,两委干部团结,战斗力强,正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民服务中。 |
蒲桥社区 |
蒲桥社区于1995年正式设立居委会。社区所辖(非农业)总人口1026人, 512户,设党支部1个,党员48人,流动党员18人。 蒲桥社区近年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是维修了菜市场顶棚;二是维修了街道路面;三是加强街道路面卫生管理;四是开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目前,两委干部团结,战斗力强,正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民服务中。 |
奚滩社区 |
社区于1996年正式设立居委会。社区所辖(非农业)总人口1200人, 700户,设党支部1个,党员21人,流动党员7人。 奚滩社区近年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维修了菜市场顶棚;二是维修了街道路面;三是开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目前,两委干部团结,战斗力强,正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民服务中。 |
五班街社区 |
五班街社区东至弋江老大桥,南至弋江大堤,西至分水闸,北至柿坝村。总户数1565户,总人口3450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总人数86人,流动党员25人。 五班社区近年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是修建了小型广场;二是维修了街道路面;三是加强街道路面卫生管理;四是开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目前,两委干部团结,战斗力强,正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民服务中。 |
铁拐村 |
铁拐村位于弋江镇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距镇政府6公里,南与泾县昌桥镇,西与本县籍山镇接壤,由湾溪、铁拐两村合并组成,全村总人口4047人,总户数1184户,辖1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54亩,林场860亩。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81人,流动党员4人。 该村工业基础历来薄弱,只有双益粮油加工厂和湾溪精米加工厂等少数私人企业,且规模都不大,属于粗放型经营,传统农业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烟草等作物为主。今年来修建了3400长的水泥路,修建了三座大桥,进行了改水改厕工作,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
上洲村 |
上洲村位于弋江镇北面,原东七乡东,离李竟路0.5公里处,东边与芜湖红杨镇西河接壤,北与许镇、太丰相邻,南与弋江镇姚义村相邻,西与中联村相邻. 全村耕地面积2140亩,人口2920人,总户数793户,其中外滩旱地面积有100亩左右,下辖13个村民小组。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党员64人,流动党员11人。 该村在80年代时有种籽厂,0厂,以及小型的企业等,是原来的模范村。近年来投资20多万新建了村部,共投资36万元进行自来水改造,村村通水泥路已全部完成,各村民组都修建了机耕路通往村部,现万亩圩堤达标在我村实施给抗洪垫上良好基础。 我村有一个大规模的大米加工厂,还有4家橱柜家具厂,一所卫生室,以及十几家规模大的超市,这些小型的企业,给我村带来了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稳步上升。 |
柿坝村 |
柿坝村位于弋江镇北部,东与弋丰村接壤,西与浦东村相邻,北与合义村搭界,全村耕地面积3700亩,人口4285人,总户数1233户,下辖31个村民组。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党员90人,流动党员9人。 近年来,柿坝村积极完成高标准良田项目,创建村民社区建设,完善村级事务代理中心。柿坝村2012年一事一议项目,刘村等四个村民组道路铺设水泥路工程,长1820米,路面宽3米,厚15公分。 受益村民组31个,受益群众4285人。 该村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传统农业经济作物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村内有一家沙发家具厂、白酒厂,年销售额100万元,还有家禽养殖场两处和一些养殖专业户。 |
塘南村 |
塘南村位于南陵县弋江镇中西部,老318国道以北,西与籍山镇接壤。蒲桥新河自村中贯穿而过,红塘河及一字桥河分别由村东北和西南方向涉境而流,是典型的水乡圩区。全村总人口2769,共分780户,有1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71名,设一个总支,两个支部 。 耕地面积3031亩,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是我县重要的绿色水稻种植示范区,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地方生猪良种——圩母猪,保护与繁育颇负盛名。 在新农村建设上,18个村民组通了水泥路 ,近年来结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建了110千瓦排涝站两座、塘南抬水闸一座,新建教学楼和村级卫生室各一座。这里民风淳朴,和谐自然。放眼塘南 ,到处平畴沃野,河塘明净,鱼蟹肥美,花香四溢;处处散发着水乡的灵秀与江南的柔美。 展望未来,塘南村“两委”将带领勤劳质朴的塘南村民,在党旗的引领下,为建设美好新家园而不断奋进! |
姚义村 |
姚义村位于弋江镇西北部,西与中联村接壤,北与上洲相邻,全村耕地3100亩,人口3405人,总户数984户,下辖31个村民组。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党员88人。 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传统农业经济作物为主。村内有两个大米加工企业,年销售200万元。还有生猪养殖户、养鸡专业户等一批养殖专业户。 近年来共投资15万元对两条主干路铺设石子路,投资25万元对村内水渠、桥涵进行改造,工程已于8月底结束。 |
奚滩村 |
奚滩村位于弋江镇的南面。(原奚滩镇政府所在地),东面于该镇凤洲村、新光村隔河相望,西与该镇铁拐村相连,北面宣城文昌镇接壤,村内与奚滩街道相通。设1个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共有77人,其中流动党员20人。辖9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800亩,总人口4198人,1200户。 一、落户辖区的服务单位 辖区内已有:奚滩初级中学、奚滩完全小学、邮电所、农村信用社、自来水厂、血防组、派出所、中心卫生院、农电站等涉农服务。 二、落户企业 奚滩砂石厂、速杰建材有限公司、加油站、液化气站、面粉加工厂。 三、养殖方面 随着改革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家乡办厂兴业:海根双黄鸡养殖场,年产量30余万只。养猪场、养鸭、养鸽大户年产量已有2万多只,还有章炳才水产养殖等。 四、交通状况 随着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村级路况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村支两委拿出了村级道路编制计划,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村级道路网络体系。2012年主要修建姚村至永久的水泥路面浇注工程,目前已实施完工。 |
蒲西村 |
蒲西村位于弋江镇西部,北接籍山镇三连村,西接籍山镇长塘村,东与塘南村、钟塘村毗邻,南靠籍山镇尹塘村,318国道横穿境内,全村耕地面积4534亩,人口4580余人。总户数1400户,下辖36个自然村。设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122人,流动党员15人。 该村是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有年销售数达100万元的苗圃、花卉基地及20万元的蘑菇大棚、20万元的蔬菜大棚、100万元的养殖基地,工业基础以大米加工为主,有两家年销售额近500万元的大米加工厂,销售全国各地,以及年营业额达200万元的加油站。近年来,共投资180万元进行了水泥路建设。 |
钟塘村 |
钟塘村距南陵县城约12公里,村部离318国道1公里左右,交通相对还比较便利,有17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754户人家,其中特困户有30多户,村里总人口2562人,耕地面积2712亩,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村集体收入薄弱。全村现有党员96名,2个党支部,共6个党小组。 钟塘村有一大池塘约200多亩,因其水源清澈,风景优美而闻名于外,所养殖的鱼类品质高、口味优。钟塘既有神话般的传说又有典故,钟塘村也由此而得名。 |
紫溪村 |
紫溪村位于弋江镇北部东分路9公里处,东与西河镇隔青弋江相望,西与籍山镇三联村一河之隔。李竟路连村通过,村内道路砂石铺设率90%,全村耕地面积3695亩,人口3980人,总户数1025户,下辖24个村民小组。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党员88人,流动党员1人。 该村土地肥沃,农民大多以种植水稻为主。水资源丰富,盛产泥藕、鱼类,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该村独特母圩猪繁殖品种全省有名。 2006年修通穿村而过的东分路水泥路(2.9公里),并对路肩土进行了全面整理。万亩圩口达标完成了征地,筹措资金7万多元,打通了一条900米的南水北调的抗旱渠,做到旱涝保收。同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村内三条主要放水渠进行了水泥硬化。在壮大村级经济发展上,积极落实上级部门项目政策,开展了土地复垦项目、土地挂钩项目等,同时加强水面资源管理,有效地盘活了村级经济。 |
新陶村 |
新陶村位于弋江镇西南部0.5公里处,东与宣州市相邻,318国道贯穿全境,3条主干道水泥路连接全村,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村耕地面积3128亩,人口4228人,总户数1216户,下辖34个村民组。设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98人,流动党员11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 该村系整村推进项目村之一。共要拆迁1360户,截止5月10日已拆迁150户,已签定协议255户。 新陶村工业基础较强,交通十分便利,镇工业集中区在我村占地面积达500余亩,全区有近70%企业落户于我村,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两家,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六家。 2004年投资5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村部,全村水泥路硬化路面达5.5公里,2004年引资150万元新建了第二自来水厂,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畜饮用水安全问题。年计划引资500万元启动新陶中心村建设一期工程。为盘活经济,充分利用闲置资产,2005年对闲置多年的驼鸟厂进行了处置,现新转型企业先知木材加工厂年利润可达20余万元。 |
合义村 |
合义村位于弋江镇北面3.5公里处,弋东路贯穿南北,合闸路横穿东西,东边与芜湖县红杨镇的珩郎村隔河相邻,南面与排湾村、柿坝村紧紧相邻,西面与红塘村接壤,北面与紫溪村、东河村交界,如今的合义村是在2002年3月份由原合义村、大圣村合并组成,全村耕地3772亩,人口4618人,总户数1189户,下辖43个村民组。设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108人,流动党员4人。 合义村是闻名遐迩的江南鱼米之乡中的“鱼米之村”。这里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多种农作物,每年生产水稻2100多吨。小麦230多吨,油菜籽90多吨,棉花40多吨。 村内有一个粮食加工厂,年产值300多万元,两个油料加工厂,年产值80万元,四个木材加工厂,年产值500万元,两个养猪场,年产值60多万元,一个养鸡场,年产值25万元。 |
竟河村 |
竟河村位于弋江镇南15公里处,东与泾县的马头老街相望,东南面与泾县的琴溪镇相邻,西南面与泾县的昌桥相邻,全村耕地面积4026.6亩,人口3368人,总户数1075户,下辖9个村民组。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67人,流动党员12人。 本村在种植业方面,以皖南烟叶公司创办的烟草基地为契机,带动本村零散种植户为起点,逐步形成了约1200亩左右的烟叶种植区,传统农业方面还有棉花、花生、吊瓜等经济作物,养殖业方面逐步形成以养鸡为龙头、养猪渔业等其他养殖为辅的养殖规模。 |
宋桥村 |
宋桥村位于弋江镇南部10公里处,李竟路贯穿全境。东与本镇新光村隔青弋江相望,南连本镇竟河村,西与籍山镇接壤,北是本镇奚滩镇,是由原分水村、杨桥村合并而成的,柏山渠总干渠及分支东西干渠经过我村,水利灌溉设施齐全。全村现有耕地4317亩,人口4258人,1181户,下辖39个村民组,有山场、水面各200亩,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员98人,流动党员11人。该村以粮食和棉花兼种为主,山场种树、水产养殖为辅,现有规模以上养鸡场4家,通过QS质量认证大米加工厂1家,年加工大米近百吨,锹把厂家1家,水泥预制厂 |
燕山村 |
燕山村位于弋江镇东南部,人口3013人,面积3630亩水田、山场4320亩,水库面积200亩,辖34个村民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年人均收入为4300元。燕山村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村内公共实施齐全,村村通道路贯穿全村。 目前我村有党员72名,设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流动党员10名。 |
黄城村 |
黄城村位于弋江镇北端,东临姚义村下拐自然村,南接籍山镇三连村小坝外滩,以孤峰河为界,西连本镇四连村,北面系本镇中联村、五一村,该村西边系205国道,李竟公路、汪东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耕地面积为2324.18亩,水面积600亩,总人口为1996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党员49人。 该村离原东七乡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离南陵县城约10公里,城乡交易十分活跃。外出务工经商人士约800人左右,不仅带回大量资金,更将先进地区、发达城市的技术和经验带回家乡。 该村以麻鸭、莲藕为特色,每年养殖(放养)麻鸭1万多只,种植莲藕200多亩。 近几年大力发展水面养殖、蘑菇、蔬菜大棚,自来水到户率达90%以上,道路沙石,路面水泥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线电视于2008年初顺利开通,100户改厕工程实施完成。 |
新光村 |
新光村位于弋江镇南部,被青弋江四面环绕,地势为夹心洲,东与宣城文昌镇隔河相邻。其他几面与本镇奚滩、宋桥、铁拐、凤洲、中洲等五村隔河相望。西有一道连接李竟路(奚宋路),枯水季节可通(正常年份可通十一个月以上),此有一简易路与奚滩相通。东南有一渡与宣城相通。 全村耕地面积2794亩,总人口3048人,辖11个自然村,村民居住于相对集中的七个片。农作物以棉花、水稻、油菜、小麦为主。土壤为沙壤土,适宜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特色农作物有小籽花生,矿产资源有黄砂和卵石。其特色工作是中滩村民组的土地转换项目。该项目实施可增加耕地近八十亩,动迁住户20多户,人口近百人。目前正处在安置拆迁的主要阶段。 新光村党总支下辖两个党支部,六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1人。村在编人员4人,聘用人员1名,下派书记1名,大学生村官1名。 |
红塘村 |
红塘村位于弋江镇西北,东风路6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2800亩,人口3054人,总户数807户,下辖28个村民组。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员75名。 该村主要以农业水稻种植为主,通过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质水稻品种面积逐步扩大,上升迅速,达到2000亩,涌现出一批种养大户,有养鸡、养猪、养鱼等一批养殖大户和建筑业大老板。 近年来共投资800多万元进行公路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汛堤埂加固工程等。 |
中联村 |
中联村位于原东七乡政府所在地,现有人口3204人,耕地面积3091亩,水面面积845亩,下辖25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弋东公路和柏山渠的李竟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美,村内土质肥沃,有着传统的水稻、莲藕、大米加工、莲藕加工、蘑菇种植养殖。 该村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产品优势,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如莲藕加工厂、大米加工厂、藕粉加工厂,由于中联村是原东七乡政府所在地,所以商贸业较发达,近年来依据国家的富民政策,邀请科技人员、农业专家来村进行科技培训,对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普查登记,组织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及就业岗前培训,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村级经济不断壮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五一村 |
五一村位于弋江镇西北角,北临资福河,北与许镇镇相临,南隔四连村与籍山镇接壤,距弋江镇、南陵县城分别为16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496亩,水面积1400亩左右,人口4850人,计1250户,辖25个村民小组。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党员82人,流动党员12人。 本村是传统粮食生产地,以麻鸭养殖为经济产业,以劳务输出为家庭主要收入。在村级发展中,针对现状,主要是组织发展种、养殖大户,进行低洼田改造,水面集中承包及禽畜技术户的扶持养殖为经济发展目标。 近年来,建起了300多个平方的村部办公楼。2010年底张湾至四甲2.2公里混凝土路面通车,2011年底上阮至小村沙石路全部硬化,目前全村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形成环绕自然村路的标准化,自此五一环路形成规模,极大改善了五一村民的出行条件。五一村基本实现了安全饮水,有线电视安装户户通工程。卫生厕所、沼气利用正在计划实施之中。村文化体育基础工程已完成通过验收。去年四月份镇村投入大量资金对我村3000余米主干沟渠进行治理,大大提高五一村的防汛抗旱能力。 |
东河村 |
东河村位于弋江镇人民政府的东北部,现有农业人口3750人,非农业人口886人,耕地面积2806亩,4名编制干部,下辖26个村民小组,设有1个党总支,两个支部,80名党员,流动党员5名。 弋东公路和柏山渠的东三渠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美,村内土质肥沃,有着传统的水稻、棉花、油菜、蔬菜、苗木花卉的种植历史。 该村有较早的工业基础,主要有木材加工、水泥预制、养殖等,最近又增加了一户规模企业宇和建材有限公司,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有东河水泥预制厂、东河自来水厂;养殖业主要有绿洲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东河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建农家书屋,该村为芜湖市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县级示范村,村容村貌不断美化,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该村的锣鼓队、舞蹈队参加镇级联欢活动屡次获奖,该村的年俗活动“送春”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沿河村 |
沿河村位于弋江镇东南面,东邻青弋江河,318国道穿境而过,全村环河流带状的椭圆型地貌面积4.25平方公里,耕地3030.1亩。 全村总人口4297人,11个自然村,43个村民组,1183户,党员98人,下设2个支部,7个党小组;村在编干部4人。 沿河村土壤以优质沙壤土为主,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蔬菜等。拥有吊瓜种植,獭兔养殖、蓝莓等特色经济。 |
弋丰村 |
弋丰村位于318国道旁,与宣城市接壤,是南陵县的东大门,青弋江从境内穿过,弋江镇区街道横贯其中,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全村耕地面积1969亩,人口3083人,总户数854户,下辖17个村民组。设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79人,流动党员7人。 该村有较早的工业和商业基础,以木材加工、橡胶加工、粮食加工、建材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为特色,特别是弋丰村具有的特色弋丰村民间传承三百余年的竹编工艺,现有品种30余种,从事竹编编织技术达350户1200余人,其产品远销江、浙、沪琼等地。 近年来共投资百万无对村的电信、自来水、村庄道路水泥硬化、水利设施维护、村庄小区绿化等工程进行治理。 |
蒲东村 |
蒲东村位于南陵的东大门——弋江镇西面,弋江镇工业园区座落其中,318国道穿境而过。全村有农户1048户,人口3765人,耕种面积4198亩。辖24个自然村。全村设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06名党员,流动党员22人。 交通便捷,村村通水泥路,水资源丰富,有100多亩水面积,全村有精米加工等10多家企业,有全县1000亩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有从事肉鸽、猪、鱼养殖等专业户50多家。电信宽带网络遍布全村每家每户。 我村是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示范村,按规划拆除19个自然村(825户),保留5个自然村,目前已经拆迁384户,入住小区268户。目标总建安置房13.8万平方米,已建成安置房5.3万平方米。 |
排湾村 |
排湾村位于弋江镇北面,距离镇政府3公里左右,南与弋丰村相连,东与芜湖县隔河相望,全村总人口3950人,总户数950户,下辖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383亩。 排湾村地处平原地带,镇区李竟路穿境而过,土地、水塘资源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手工业主要有竹制品加工特别是竹席、竹篮的加工,在我村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村的优势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已列入我村两委议事日程。由于我村交通便捷,工商业比较发达,尤其是工业标本制作,目前,村内有4家标本厂,他们是环球标本有限公司、芜湖市生物标本厂、皖南科教仪器厂、芜湖市新宇标本厂。这一行业填补了我省工业空白。 全村农业生产灌溉主要以水渠和河流灌溉为主,水利兴修是村重点民生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加大了公共事业的发展,全村98%的农户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从根本上去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
中洲村 |
中洲村位于南陵县弋江镇东南端,其南与泾县琴溪镇交界,东、北与宣洲文昌镇接壤,西临青弋江,距离弋江镇政府15公里左右。全村面积3.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约1081亩,鱼塘面积450亩。下辖6个村民组、674户、2403人,集中居住。设一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有党员54人,其中流动党员13人。村干部4名,交叉任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村民代表48人。 从1998年开始,经过全村干群共同努力,中心村的框架已经形成,现已逐步向村民小组延伸,到2005年,我村内的主要干道已修建成功,结合“村村通”工程,群众筹资,已修建了一条通往318国道的水泥路,目前正加快电力、电信、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该村地势偏远,地域面积小,人口少,村民一直以传统的旱地种植模式为主,生产油菜、棉花,少数种植双季水稻,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特色优质烟叶种植基地,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均年收入7600余元。 |
凤洲村 |
凤洲村位于青弋江河以东,与定城市方昌镇福州村接壤,分为5大片,7个自然村,辖25个村民组,总人口2367人,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48名,其中流动党员4名。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818.897亩,其中水田薯888.849亩,旱地930.448亩,退耕还林面积323.1亩,其中水田还林217.05亩,旱地还林52.86亩。荒地造林53.19亩。 |
四连村 |
四连村位于弋江镇北面,距离镇政府15公里左右,南与黄城村相连,北与许镇镇相接,全村总人口3509人,总户数1024户,下辖3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612亩。 四连村地处平原地带,镇区黄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全村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盛产优质大米、鱼、菱角。水面面积大,四连莲藕畅销四方,同时也带动了莲藕加工业繁荣,出现了一批莲藕加工户。灌溉主要以水渠和河流灌溉为主,水利兴修是村重点民生工程。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四连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村容村貌不断美化,主要干道全部硬化,两旁绿树成荫,3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了水泥路,近几年来,我村加大了公共事业的发展,全村98%的农户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从根本上去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
闸口村 |
闸口村位于弋江镇合闸路5公里,东与红塘村接壤,南与塘南村相邻,北与紫溪村相连,西与籍山镇三联村相接,全村耕地面积1347亩,人口1619人,总户数468户,下辖22个村民组。设1个党支部,党员50人。 闸口村是鱼米之村,建筑之村,是南陵鲁班公司的发源地,盛产优质大米,藕、菱角、鱼,圩母猪养殖基地。在鲁班公司的带动下,家乡有走出了一批能人,从事建筑业,有一定规模的有三十多家,固定资产两亿元,年产值8000万元。水上运输业也很发达,从事水路运输业的个体户有二十多家,船舶吨位10万吨,年产值2000万元。 近年来共筹资金61万元,兴建了贯彻全村宽2米,长2600米的南北水泥路,南北渠护坡2600米,外坝渠道护坡1500米,完成全村自来水的安装。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