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芜湖市 >> 南陵县 >> 弋江镇

弋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弋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弋江镇简介

  千年古镇——弋江镇位于南陵东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青弋江畔,地处(芜湖)宣(城)中心。新设镇辖原弋江、奚滩、东河、东七四乡镇,全镇 2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镇域面积159.1平方公里,总人口10.9万人。全年国民生产总值8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00元。1999年被列为安徽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评为全国小城镇重点镇。
   弋江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汉时弋江即为宣城府所在地,晋唐以来,商贾聚集,集贸经济十分繁荣,弋江成为皖南商埠重镇。晚唐诗人杜牧惊羡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弋江古镇,曾留下“九华山上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的不朽诗句,并书“柳拂庵”镌碑为庵门匾额,碑石至今犹存。弋江镇区位十分优越,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其东邻宣城,西接藉山,南至泾县,北倚芜湖。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便捷, 318国道穿越东西,李竞公路横贯南北。境内沟渠纵横,水网密布,著名的水利工程——柏山渠主干渠自南向北惠及全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养马滩水利工程的建设,彻底改善了全镇农业生产条件。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为南陵重点水产基地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带,优质粮、棉、油为大宗作物产品;特色产品东七贡藕畅销东南亚、弋江紫云英享誉全国、奚滩小籽花生香飘大江南北、弋江竹编工艺更是闻名遐尔。弋江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黄沙、河卵石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作为安徽省重点发展的中心镇,弋江镇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高起点富规划,加大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步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城镇承载功能。一座街道宽阔、楼房林立、功能分明、景色怡人的弋江新城正崛起于秀丽的青弋江畔。近年来弋江又相继建成建材、服装、农副产品、竹木等专业市场,其中弋江竹木市场为安徽省第二大竹木交易市场。位于新区紧邻国道的汽车新站正在建设之中,辐射周边四县的商贸中心正在形成。
   城镇化有力地带动了工业化。南陵棉麻、福达铜业、上海新任织造、橡胶化工、灰砂砖厂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如雨后春笋。芜湖生物标本厂、环球生物标本厂和皖南科教仪器厂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并被国家教育部指定为教学用具定点生产厂家。占地 500余亩的弋江汽车部件加工区位于新老318国道线之间,紧邻35kv变电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0.9万人 159.1平方公里 340223102 241000 0553 查看 弋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弋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汤蓬社区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汤蓬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蒲桥社区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蒲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奚滩社区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奚滩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五班街社区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五班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铁拐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铁拐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洲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上洲村谷歌卫星地图
柿坝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柿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塘南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塘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姚义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姚义村谷歌卫星地图
奚滩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奚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蒲西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蒲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钟塘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钟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紫溪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紫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陶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新陶村谷歌卫星地图
合义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合义村谷歌卫星地图
竟河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竟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宋桥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宋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燕山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燕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城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黄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光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新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塘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红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联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中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一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五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河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东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沿河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沿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弋丰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弋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蒲东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蒲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排湾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排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洲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中洲村谷歌卫星地图
凤洲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凤洲村谷歌卫星地图
四连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四连村谷歌卫星地图
闸口村 ·南陵县旅游·南陵县特产·南陵县十大特产·潘集区十大特产·南 0

----

查看 闸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弋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籍山镇

  籍山镇位于南陵县东南部,东与弋江镇接壤,南与三里镇、泾县昌桥镇毗邻,西与工山镇、家发镇相连,北与许镇镇、繁昌县平铺镇隔河相望。总面积 172.12 平方公里,人口 12.64 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41183 人)。辖 30 个村委会, 9 个居委会, 966 个村民小组。籍山于 2003 年 10 月因全县乡镇区划调整,由原城关镇、石铺镇、九连乡、葛林乡合并而成。籍山是县委县政府驻地,为全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镇政府驻地设在南陵县城籍山路与春谷路交汇处。    籍山地形复杂。南高北低,海拔 8.9 — 92.1 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西地多高岗、低丘,岗坡平缓,适宜发展经济林;中部处河谷平原,沃野平坦,沟渠纵横,池塘密布;东北部处江河平原圩区,多洼地,沟塘湖汊比比皆是,沟塘率达 36% 。    籍山水系交错贯通。漳河沿西自南而北流经全境,南端多小溪,均源短流急,孤峰河沿东缘自南而北与资福河串流后折西汇入漳河,这三条河流内夹三条生产河(新建外坝河、高桥河、弋字桥河)。另有县城区的后港河、老港河、大港河、市桥河、护城河皆汇通漳河。镇外围沿河堤防达 86 公里,内有排涝站 19 座,抗旱站 13 座,各种蓄水堤坝 82 座,各式穿堤式涵闸斗门 120 余座,大小水库 33 座,其中国家小型水库 1 座(柏林红旗水库)、国家小二型水库 5 座(沈亭花山水库、茶丰立新水库、文家冲水库、江冲水库、土塘冲水库)。柏山渠灌区的西干渠灌溉着境内中南部河谷平原广阔的沃野,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籍山交通便捷。已形成以交叉穿境而过的 2 条国道 205 线和 318 线为主脉, 2 条省道 216 线和 320 线为支脉, 6 条县道、数十条镇道为细脉的可联结城、镇、村、校、街道纵横交错,贯通内外,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了投资环境,势将促进镇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籍山自然条件优越。地处皖南丘陵与平原圩区交接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 1402.6 毫米,适宜农作物生长。.  

许镇镇

  许镇镇位于南陵县城北,距芜湖市区27公里,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11万,205国道贯境而过,村级道路四通八达。许镇镇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平原圩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 1402.6 毫米,适宜农作物生长。盛产水稻、麦、豆、油菜籽、棉、麻、桑、莲藕、芡实、菱、茭白、鱼、蟹、虾、黄鳝等,蘑菇、荸荠、紫云英、西瓜闻名遐迩;珍稀动物有扬子鳄,土特产有三黄鸡、七彩山鸡、土鸡、土鸭、圩猪、蜂蜜、双孢蘑菇、柿子、板栗、大紫李、黄花梨等。境内河塘沟汊星罗棋布,泱泱万亩的芜湖市第一大湖泊--奎潭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第三产业对镇级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各类商品零售、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网点分布于城区及各村庄居民点、集市,已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休闲、娱乐、电力、电信、邮政、金融、广播、电视、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镇现有中心集镇四个,即许镇、奎湖、太丰、东塘集镇。    区划调整后的许镇,人口集聚,镇区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完备,资源丰富,三产发达,环境优美。 勤劳智慧的许镇人民在南陵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个主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务真求实,狠抓落实,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们将以一流的生产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高效、快捷周到地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待遇。我们热忱欢迎,殷切期盼着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弋江镇

  千年古镇——弋江镇位于南陵东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青弋江畔,地处(芜湖)宣(城)中心。新设镇辖原弋江、奚滩、东河、东七四乡镇,全镇 2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镇域面积159.1平方公里,总人口10.9万人。全年国民生产总值8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00元。1999年被列为安徽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评为全国小城镇重点镇。    弋江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汉时弋江即为宣城府所在地,晋唐以来,商贾聚集,集贸经济十分繁荣,弋江成为皖南商埠重镇。晚唐诗人杜牧惊羡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弋江古镇,曾留下“九华山上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的不朽诗句,并书“柳拂庵”镌碑为庵门匾额,碑石至今犹存。弋江镇区位十分优越,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其东邻宣城,西接藉山,南至泾县,北倚芜湖。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便捷, 318国道穿越东西,李竞公路横贯南北。境内沟渠纵横,水网密布,著名的水利工程——柏山渠主干渠自南向北惠及全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养马滩水利工程的建设,彻底改善了全镇农业生产条件。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为南陵重点水产基地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带,优质粮、棉、油为大宗作物产品;特色产品东七贡藕畅销东南亚、弋江紫云英享誉全国、奚滩小籽花生香飘大江南北、弋江竹编工艺更是闻名遐尔。弋江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黄沙、河卵石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作为安徽省重点发展的中心镇,弋江镇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高起点富规划,加大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步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城镇承载功能。一座街道宽阔、楼房林立、功能分明、景色怡人的弋江新城正崛起于秀丽的青弋江畔。近年来弋江又相继建成建材、服装、农副产品、竹木等专业市场,其中弋江竹木市场为安徽省第二大竹木交易市场。位于新区紧邻国道的汽车新站正在建设之中,辐射周边四县的商贸中心正在形成。    城镇化有力地带动了工业化。南陵棉麻、福达铜业、上海新任织造、橡胶化工、灰砂砖厂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如雨后春笋。芜湖生物标本厂、环球生物标本厂和皖南科教仪器厂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并被国家教育部指定为教学用具定点生产厂家。占地 500余亩的弋江汽车部件加工区位于新老318国道线之间,紧邻35kv变电所。.  

三里镇

  三里镇自古即为商业旺铺,闻名遐迩的商品集散地,因明末清初时期商贸繁华,店铺相连,辐射三县、十乡,广袤三里,故称“三里店”。三里镇域总面积 172.36 平方公里,总人口 4.74 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 1.5 平方公里,驻镇人口 1.45 万人,财政收入 1100 万元,人均 GDP5907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3680 元,农村居民纯收入 2927 元。全镇辖 17 个村委会、 1 个街道居委会。    预计到 2010 年,建成区面积达 2.31 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 2.6 万人,城镇化率达 36.8% 。到 2020 年,建成区面积 4 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 3.87 万人,城镇人口率达 38.7% 。    三里镇位于南陵县南端,地处东径 118 ° 15’ ,北纬 30 ° 48’ ,距县城 17 公里,距芜湖市区南 60 公里。北接南陵县城,西靠何湾镇,从东向和南向上与泾县相依,西南邻青阳县。 318 国道贯通南北纵向, 205 国道毗邻,西连青阳、武汉,直抵西藏,东达上海,漳、淮二水汇合于境内。北部大部地平,南部多低山浅丘。    漳水、淮水和水闸河是境内的三条主要河流,其中漳水发源于烟墩古城水龙洞,流经刘店、三里至合河口,全长 13.5 公里;淮水发源于山泉神冲口涌珠泉,顺山泉吕山冲流经三里九狮墩,出永顺堰、大马桥至合河口,与漳水交汇,流经城东,后由 澛 港入江;水闸河自烟墩万兴文家冲和绿岭荷花塘发源,流至合河口与漳淮二水汇合。三条河流至合河口合而为一后总称漳水,沿孔村、西岭、西峰、澄桥等地东下汇入长江。    此外,孤峰河沿南由泾县流经吕山河向东又入泾县境内,峨岭河由西北向东南斜贯,澄清河横穿南缘,格里河自南而北经格外向西汇入青通河。    地理特征:    三里镇地处南陵县南部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遍布,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态势。海拔高度在 34-563 米之间,以南缘山区为最高,沿河地势则低平。山冲及盆地平原多见于山岭之间,历经多年开垦大部已为农田。    孔村北部、澄桥及漳水以北的西峰、辋峰、西岭、水闸等地一般均为厚度不等的黄土层。以吕山为中心的区域内,皱褶为泾县黄柏岭复背的东端倾覆部分。.  

何湾镇

  何湾镇位于南陵县西部,属低山丘陵区,是全县五个中心建制镇之一。东邻本县工山、三里、烟墩三镇,西北与铜陵市(县)交界,西南毗邻青阳。 1983年4月改公社为乡,属何湾区;1992年2月撤消区建制,设何湾乡;1997年4月撤乡建镇,行政区域不变。1999年3月确立为中心建制镇,2003年10月由原丫山、何湾、绿岭三镇合并设新何湾镇。长期以来,何湾集镇始终是周边乡镇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贸重镇。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今年镇党委、政府紧密联系何湾实际,提出了生态立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宏伟目标,打造南陵的生态重镇。    全镇总面积 217.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896亩,山场面积15.7万亩;辖1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293个村民小组, 12315户,46200人。镇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电力、电讯设施齐全,有35kv供、变电所一座,通讯铁塔7座,电话装机量7000多门。全镇现有初级中学三所,中心小学一所,下辖5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分部,中心幼儿园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珍珠泉、燕子洞、古铜矿冶炼遗址。著名的西山风景区于198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3月又引进芜繁汽车轮渡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旅游景点;唐代“诗仙”李白曾在何湾寨山寓居,写有著名诗篇《别南陵儿童入京》,至今仍广为流传;张家山原始森林、南山寺林区植被保护的非常完整,是旅游观光、夏季避暑的绝好去处。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矿产主要有铜、煤、方解石、大理石、钼、锰等;名贵中药材有杜仲、八角莲、银杏、丹皮、明党参、桔梗、首乌、百合、荨麻等,尤以名贵中药材凤丹最多,全镇种植面积4万余亩,有“牡丹之乡”美誉,现已申报凤丹原产地域保护。栽桑养蚕历史久远,曾获巴拿马金奖,全镇现有桑园面积近万亩,年产鲜茧100多万公斤;珍稀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穿山甲、苏门羚等。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按照“-”的要求,紧密结合何湾实际,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抓经济。.  

工山镇

  工山镇位于皖南山区腹地,离南陵县城8公里,西距铜陵市45公里,北距芜湖市50公里,南距九华山100公里,黄山180公里,320省道、216省道贯穿境内,318、205国道邻境而过,交通便捷。全镇区域面积180.1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5.76万人口,现集镇城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通讯、金融、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功能齐全,3.5kv变电所一座。    工山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4200公顷,适宜种植多种经济农作物,主要有优质米、油料、棉花等,山场面积5500公顷,森林覆盖率30%,主要有杉木、外松、稀有珍贵树种楠木,境内拥有芜湖市最大淡水库-石峰水库,另有2个小(I)型水库,10个小(II)型水库,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蓄量大、品位高。主要有金、铜、铁、碳酸钙、方解石等,现有30家铜铁开采企业,年开采量达35万吨,7家选矿加工企业。    境内乌霞公园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素有“九华再现、黄山宿影”之美称,园内有“八仙聚会、大象迎宾、犀牛望月、金鸡报晓”诸多自然景观,载入《中国名胜辞典》之中。北宋时期林学家陈居在洞中所著《桐谱》一书,是我国乃至世界研究泡桐的最早专著,境内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古铜矿冶炼遗址,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寺庙——乌霞寺庙等。今年来,随着不断开发,正初具规模,逐步形成“工山一日游”旅游格局。    全镇现有初级中学3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6所,其中戴汇中学在2004年省示范高中南陵县第一中学招生考试中取得全县农村初级中学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工山镇中心小学具备全县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现有教职工400人,在校生8000人。    在0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引下,全镇始终把握“发展是硬道理,一切为了发展”这个理念,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大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对现有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进行改造、投入,力争做大做强做活。在工业上,全镇不断涌现南陵近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铁公司、铜辉石料、戴汇铜场等规模以上加工开采工业企业,年纳税达10万余元。在农业特色产业上,尤其为千亩烟草基地、经果林基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  

烟墩镇

  烟墩镇古称烟墩铺,设烟墩(烽火台),位于南陵县的南部边缘,地处泾、青、南三县交界处,北距南陵县城30公里,芜湖77公里,西南距九华山57公里。318国道穿境而过。人口20507人,辖八个村委会,一个街道居委会。属丘陵山区,海拔45-563米。面积107.89平方公里,其中农田2.66万亩,山场面积9.6万亩。境内交通便利,日车流量3000车次,有省道自烟墩通泾县;县道何烟路自烟墩通何湾。距新四军军部旧址仅5公里。    烟墩镇农业主导产业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蚕桑业、园林苗木业等。种植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豆、薯类、油菜子、芝麻、花生等。珍贵动物有穿山甲、金钱豹、云豹、梅花鹿等。土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里口牌”土鸡和土鸡蛋享誉大江南北。全镇有养殖专业户500余户,养鸡100余万只。全镇现有桑园5000亩,每年蚕茧产量基本稳定在3800亩左右。全镇烟草种植面积达1180亩。园林苗木业迅速崛起,品种有桂花、香樟、女贞、紫薇等十余种。    烟墩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小格里森林公园风光旖旎,是旅游避暑胜地。小格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境内万亩原始次森林覆盖九峰十八崂,22处出水口,汇成“五连池”和“大小天池”;神女峰、油盐石、城山等景点海拔300-400米,城山下有天然溶洞“九龙宫”;现为省级森林公园。小格里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幽静秀美。境内有仙智庵和宝山寺遗址,有保留完好的明代建筑和河上太平军居住遗址。烟墩镇林业资源有金山林场、小格林场和银山林场,盛产杉木、松树、毛竹等,森林覆盖率80%。境内水资源丰富,漳河源于境内水龙洞,流经三里镇合河口与淮水交汇;镇域内山塘、水库遍布。有七座在建(II)型水库。烟墩锑矿位于318国道旁,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月形山地带矿藏储量44300吨,平均含量为4.1%,折纯锑1388吨,年产量可达12万美元左右。境内还有丰富的金矿资源、白云石可供开采。    烟墩镇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九所,共有在校学生2632人。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烟墩中学中考已连续五年向省示范高中南陵县第一中学输送人才居全县农村初级中学首位,是皖南农村示范初中。  

家发镇

  家发镇以抗美援朝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李家发革命烈士命名,地处长江之滨,距芜湖市区30公里。全镇总面积8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山地面积2.7万亩,水域面积0.87万亩,辖十一个村委会,人口3.1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500mm。镇内地形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地带,山地广阔,林木茂盛;东南部以圩区为主,耕地水面资源丰富。镇内交通发达,有216省道横贯东西,铜南宣高速直穿中部,沿江高速距镇1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全镇通讯方便,供电快捷,供水状况良好,镇内“四河八溪”和三座小Ⅱ型水库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镇域内资源丰富。种植业上盛产大米、小麦、花生、芝麻、大豆、菜籽、红薯等,矿产资源有石灰石、沸石、方解石、珍珠岩、石墨、膨润土等,镇内主要工业企业有南陵县水泥厂等十五家县规模工业企业。建有马山特色园区和永林建材工业园两园区。林产品主要有松、杉、毛竹、桂花、烘笋、茶叶、桃、李等。养殖业上主要有羊、鹿、鱼、蟹、虾、龟等。旅游资源有联三养生乐园、长山生态度假村、泉塘甘公城遗址、花元印纹附陶遗址、马山村李家发革命烈士墓和宋代名臣徐绩墓及各地的文化遗址。    家发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为镇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英雄故土活、家发面貌新”,家发人民真诚欢迎各界人士来我镇考察投资兴业。.  


弋江镇特产大全




弋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