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休宁县 >> 海阳镇 >> 北街村

北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北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街村简介

  北街村概况
   休宁县海阳镇北街村位于休宁县城北部,交通便捷,地域优势明显。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北一组、北二组、北三组、北四组、北五组、水里组、水外组、枕头山组、水桥关组和曹村组。辖区共1473人,其中党员60人,预备党员2人。村两委一班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倡导产业调整,创办企业,从事个体、劳务输出成了时尚,在这种环境下,北街村的很多村民就进行了自主创业,开办了碎石厂,刷厂,砖厂,大理石厂等这些规模较大的厂,以及一些小店。靠着村民们的自主创业,他们渐渐告别单纯农业的生活模式,目前正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022100 242700 -- 查看 北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北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萝宁社区

  萝宁社区:成立于2002年5月,其前身是齐云西社区,座落在海阳镇西北,东至枫林丽景、西临夹溪河、南至金宁路、北通三五九,辖区面积1.7平方公里,共有住户4352户,总人口13622人,拥有凤凰花园、海阳华府、绿地上郡、枫林丽景、御华园、乾北金色玫瑰等6个小区。  

万宁社区

  万宁社区:成立于2002年5月,其前身是齐云东社区,位于休宁县城东部,北靠齐云山东西大道,南临横江,东接滨江东路,西以横江路为界,面积约2.7平方公里,是县政府所在地。社区共有12个居民小组,住户有3835户,人口12331人,拥有金诚阳光、东湖花园、龙升商住楼、梨园新村、金色华府、云水芳邻、金科花园等19个住宅小区,辖区内有县民政局、县政务新区等69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包括休宁县委党校、海阳二小、海阳二中等。  

横江社区

  横江社区:位于县城东南,东起横江路、西临萝宁街玉宁街、南至下汶溪桥和滨江路、北至齐云大道,总面积2.28平方公里 ,现有10个居民小区,共有居民3418户、10672人。辖区内有中国状元博物馆、海阳大戏楼、海阳书院、状元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  

齐宁社区

  齐宁社区于2007年12月26日由原萝宁社区和原齐宁社区调整合并成立,社区面积2.1平方公里,位于休宁县城区中心地带,是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商贸中心。现有居民2807户,人口8340人,辖区单位36个。社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32个党小组,共有直管党员265人,在职党员217人。在县委组织部和海阳镇党委、海阳镇社区办的坚强领导下,社区党总支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龙头带动社区全面建设,大力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建设在不断完善。   

南街村

  南街村简介    我村地处休宁县城南,是海阳镇政府所在地。现辖7个村民小组,农户540余户,人口1450人,全村有土地存量350余亩,人均不足0.3亩。由于我村人多地少,多数村民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是一个亦农亦工的行政村。据统计,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76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180.88元,名列全镇乃至全县先进村行列,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汪金桥村

  汪金桥村:位于海阳镇西南部,东临商山镇,南临五城镇,北接陈霞乡。距县城13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共有781户,2985人,耕地面积2106.9公顷,山场面积1620公顷,茶园面积510公顷。  

北街村

  北街村概况    休宁县海阳镇北街村位于休宁县城北部,交通便捷,地域优势明显。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北一组、北二组、北三组、北四组、北五组、水里组、水外组、枕头山组、水桥关组和曹村组。辖区共1473人,其中党员60人,预备党员2人。村两委一班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倡导产业调整,创办企业,从事个体、劳务输出成了时尚,在这种环境下,北街村的很多村民就进行了自主创业,开办了碎石厂,刷厂,砖厂,大理石厂等这些规模较大的厂,以及一些小店。靠着村民们的自主创业,他们渐渐告别单纯农业的生活模式,目前正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盐铺村

盐铺村  西出海阳,顺夹溪河而上2公里处,便是盐铺。盐铺,顾名思义为存盐的铺子,因紧傍夹溪、横江水系,早在310年前的清代康熙年间(1696年)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休宁县四大水运码头之一,村中不仅有囤积食盐的仓库,还有许多经销食盐的店铺,村庄因盐而得名。    2011年7月,经过村级规模调整,盐铺村和杨村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大盐铺村现有面积10328亩,辖10个村民小组,有559户,1937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45岁以下的发展能手达到100%。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2012年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市村级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首,是黄山市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休宁县乡村福地之一。村党支部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曾获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生态村、市级党建工作“先锋村”、“新农村建设安徽省先进村”和“黄山菊花省级专业示范村”等称号。2011年,盐铺村(菊花)作为全省11个村之一,全市唯一的村,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讨饭同志是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作为全县首批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再次掀起建设热潮。    近年来,村“两委”为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积极发挥盐铺地理优势,认真抓好国家级有机菊花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目前,全村菊花种植面积从无到有再到多,目前菊花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亩,基地获国家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命名为黄山菊花示范基地,并成立了以开发、销售菊花产品的龙头企业黄山市绿风实业有限公司。以菊花种植为基础,带动草莓、毛豆、茭白等其它经济作物的发展,同时,依托项目建设,成立了盐铺村特色产业合作社和强盛菊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20人,并注册了“黄山盐铺”牌菊花农产品标志。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实现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并在人流集中道路安装路灯;建成沼气池236口,改厕180座。    2005年,盐铺村开始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着力挖掘生态资源,打造“乡村福地”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打造垂钓中心、建成面积1200平方米的接待服务中心主楼、占地2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园、长2公里宽5.5米沥青路面乡村旅游道路、沿湖可提供吃住的小木屋,以及山越民俗风情园。2011年,又投资60余万元在状元湖边小木屋旁修建了一座长80米,宽3米徽派风格的旅游观光长廊,盐铺生态农庄初具雏形。2012年全年接待人数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00万元,每年可直接为村级集体增收20万元。2012年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一湖六景,一湖是打造养生动水湖,六景分别是:层林尽染、荷塘月色、湖光山色、菊海飘香、瓜果长廊和农民新村,并于修建村口徽骆驼雕塑及标志性石碑,新建占地3500平方米的自驾车营地停车场,同时集中对村内进行绿色质量提升。来盐铺观光旅游的来客,在欣赏“山越民俗风情”的同时,也可在菊海中拍照留念,采摘体验,将有机徽菊回去品味。    多年来,盐铺村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关注,省委领导张宝顺、王明方、杨多良、黄海嵩、朱维芳以及市委领导主要领导到盐铺村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2013年盐铺村将紧紧围绕美好乡村建设这个主题,立足城郊优势,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以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通过以点带面,倾力打造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典型城郊现代农业观光村。   

万全村

  万全村位于休宁县城西郊,皖赣铁路贯穿而过,交通便捷,自南向北沿横江、夹溪河流域靠河而居,毗邻南街村、北街村、川湖村、新塘村、盐铺村。    全村辖下东一、下东二、水西、小南门、万全、上汶溪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40人,318户,党员46人,总占地面积3268亩,耕地987亩,林地1118亩,累计建沼气池130余口。主导产业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0亩,年销售收入实现800万元,种植大棚蔬菜农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0.85万元,。    近年来,村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依靠优良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雷竹种植,紧紧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创建“五好”村为载体,以争创先锋村为目标,狠抓工作,有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川湖村

  川湖村位于海阳县城西域、率水河畔、凤湖烟柳旁、横江与率水的交汇处。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512户,总人口为2215人,其中农业人口1700人,党员59人,09年人均收入达7900元,耕地面积1688.66亩,其中主导农产品为特色大棚蔬菜,面积约为700亩,山场为1436亩,林地623亩。川湖村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皖赣铁路、省道贯穿而过,民风淳朴。   川湖村蔬菜基地始建于60、70年代。近年来,我村村委加大对蔬菜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目前,种植品种由单一发展到多元化,并有很多“春提早”和“秋延晚”的时令蔬菜上市,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通过几年的发展,大棚蔬菜从原来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 800亩,成为我村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也是县城及周边县市城镇蔬菜供应基地。其中,比较集中的下滩园、白干有大棚500亩,零星的东关田、上竹园、石哲有200亩。水泥框架大棚占40%,有200多亩,木竹框架占60%。有400多亩,田头水井200多台。   

秀阳村

  秀阳村简介    秀阳村位于休宁县城东南郊,东邻屯溪区奕棋镇,南与商山镇接壤,慈张线从村内穿过,距县城仅达1公里。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850余户,近3000人,其中党员有124人。现有耕地面积4200亩,山场面积5000余亩,地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内通车里程达18公里。    秀阳村拥有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该建筑建于明代,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因《宋史·王旦传》内有“旦父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一说,王氏后人即以三槐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故在当地又被称作“金銮殿”。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阳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和生态环境优美独特,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近年来,在秀阳村两委的带领下,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引进北京德青源种禽项目,现已在建,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秀阳村两委将积极谋划,整合村内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把溪头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安康、村容环境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钗坑村

  钗坑村简介    海阳镇钗坑村位于县城南郊5公里,休婺公路穿越而过,东靠溪头村,南邻竹后村,西与石人村接壤,北街汶溪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20户,798人,共有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3亩,山场面积4000余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   

石人村

  石人村简介    石人村位于休宁县城西南郊,东邻秀阳,南与渭桥接壤,西接兰渡,北靠横江和慈张线,南与渭桥接壤,距县城仅达3.5 公里。全村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368户,1339人,现有耕地面积2106.9亩,山场面积8831亩。    石人村是由座落在横江之滨的一座石人而得名,如今市场上的石人牌酱油、石人粽子、石人牌有机茶等等都是以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遗产而得名。 休宁县海阳八景之一“落石寒波”就是独特的风景。    石人村不仅有著名的自然文化遗产——石人,而且又位于横江之滨,山青水秀。自然和生态环境优美独特,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还有500多亩的有机茶园,百亩枫香园,500多亩黄山牧场和蓄水面积达30多亩的芭蕉岭大塘(当地俗称水库),集中连片,分布公路两侧,形成一幅宏观秀丽的山水画廊,此处地貌均为丘陵地带,山坡平缓,此连彼伏,绿水青山,空气新鲜,风光秀丽,风景怡人。    山美水秀,石人更美。石人村两委决心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把石人村的基础设施搞好,创造优美的环境,把石人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安康、村容环境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塘村

  新塘村简介    新塘村地处海阳镇北郊,屯黄公路穿插而过,紧靠夹溪河。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400多户,1650人口,耕地面积1787亩,其中水田1067亩,茶园600亩,旱地120亩,山场4760亩,是一个以粮、茶、茶籽等为主的典型成郊农业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经济建设各项事业取得很大发展。   

瑯斯村

  瑯斯状元村是一个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全村辖6个村民组,1110人,土地总面积7598亩,其中耕地面积741亩,山场面积6857亩,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围绕“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能人返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掀起绿色质量提升热潮,加快实施改徽建徽项目,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以有机茶叶及菊花产业发展为支撑,增加村民收入。以“美好乡村跳起来”、“金点子”行动为契机,以新农村建设党小组网络体系为抓手,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建设建成休宁县又一乡村观光旅游亮点,集乡村旅游与会议接待、服务、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阳庄园,现海阳庄园二期工程古戏楼已基本完工。并于2013年5月与北京清大百奥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黄山清美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医诊疗设备生产示范基地。    瑯斯村曾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先后获得“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市级新农村建设特色村”、“市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012年又被第五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授予“突出贡献奖”,被清华大学老科协聘为“社会理事单位”。   

首村村

  首村村简介    首村村位于休宁县海阳镇西南郊,是原首村、巴庄、琳溪三个行政村经区划调整而设立的海阳镇第一大村,东邻商山乡,南靠五城镇月潭村山界,西与陈霞乡搭界,北靠上里村。   首村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439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922.4亩,山场总面积20575亩。首村村依山伴水,率水河贯穿而过,自然和生态环境优美独特,交通便捷,民风淳朴。   近年来,首村村努力搭建新农村建设平台,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大力抓好经济发展工作的同时,先后投入60多万元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不断推进。   


北街村特产大全




北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