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村村位于休宁县兰田镇北部,辖16个村民组、815户、2796人,村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为143名,贫困老党员37名。环黄山旅游公路屯黄线、宏儒线穿村而过,距世界风景名胜区黄山9公里,距世界自然遗产地宏村、西递11公里,距全国道教圣地-齐云山16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村内物产资源丰富,以香榧、贡菊、茶叶、毛竹等为主,为皖南唯一香榧主产地,是黄山贡菊和“屯绿”主要生产拼配基地要菊花、茶叶生产基地。村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千年古树、明代廊桥、有“天书”之美誉的下双坑,几十幢古民居散落在“菊海、竹海”中,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夹溪河漂流公司、徽州古道宾馆、藏宝馆、上下枧潭旅游公司、途牛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纷纷入驻该村,村民也纷纷兴办农家乐达20余户,日接待能力达600人,其中省三星级农家乐1家,二星、一星农家乐5家,村中转旅游服务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已逐渐成为接两山(黄山、齐云山)两地(宏村、西递)的旅游中转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2105 | 242700 | -- | 查看 儒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迪岭村 |
迪岭村 迪岭行政村位于蓝田镇最南部,与海阳镇、齐云山镇、徽州区接壤,辖17个村民小组,共有647户,2380余人,屯黄国家旅游二级公路——屯黄公路穿境而过,主要经济来源以菊花、茶叶和外出务工为主,其中施家村民组以其胭脂李闻名江南,形成特有的李园。迪岭村名人辈出,现代教育家周贻春,又名诒春,字寄梅,为休宁县蓝田镇周村人。出身于徽帮茶商家庭,1904年从上海圣约翰学院毕业后,自费留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和耶鲁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圣约翰学院等校讲授英语,曾协助颜惠庆编纂《标准英汉双解大辞典》,并参加清廷对留学生的特别考试,被钦点为翰林,时称"洋翰林"。1912年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英文秘书。1913年任清华学堂校长,在清华任职五年,工作卓有成效,为清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年代初,先后任中孚银行北京分行经理、全国财政整理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25一1928年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总干事,创立"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北京图书馆,并利用庚款资助选送一批优秀人才出国深造。1933年担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1935年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1938年担任贵州省府财政厅长,在贵阳市郊筹建了清华中学。1945年后,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及卫生部长。1948年冬辞职赴香港。1950年8月返回北京。1956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境内还有以“休宁廊桥”著称建成于乾隆十年的的岭下拱北桥,又名岭下桥,4墩5孔,桥长70.1米、宽5米、高7.6米,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年。是一座“廊屋桥”,桥上筑有遮阴避雨的长廊,廊屋内两沿设置靠背的长条凳,供行人憩息。1934年冬,方志敏率红军抗日先遣队过境,曾在桥上过夜。两岸青山翠绿,炊烟袅绕,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蓝天、白云、青山倒映水中,水底游鱼穿梭往来,如梦如幻。历史上曾多次毁坏,98年经简易修复后,游人如鲫,成为黄山旅游的重要景点志我县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南塘村 |
南塘村 南塘村坐落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脚下,位于休宁县北部15公里处,距黄山风景区和黄山市府所在地均为30余公里,距离兰田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国家旅游二级公路——屯黄公路穿境而过。 南塘行政村是由原来的南塘村、贵川村、贵源村合并而来,土地总面积3047.2 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703.3公顷(茶园面积334公顷),耕地面积343.9公顷。现辖23个村民小组,共有743户,2800余人,低保人数121人,五保人数9人,重点优抚对象11人,党员107人。而棚下、大太、燕山、高塘、五陵、陵光、渔芳这7个村民小组坐落于深山中,交通不便。 南塘村自2000年以来发展菊花1800多亩,成为兰田镇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和茶叶基地。利用地处屯黄公路线要段,上达太平、合肥下接市府的绝佳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壮大、规范原有自由市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将其培育成休宁北乡最大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成为屯黄线上的又一个亮点,同时还是南塘片经济、教育、金融中心。 |
儒村村 |
儒村村位于休宁县兰田镇北部,辖16个村民组、815户、2796人,村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为143名,贫困老党员37名。环黄山旅游公路屯黄线、宏儒线穿村而过,距世界风景名胜区黄山9公里,距世界自然遗产地宏村、西递11公里,距全国道教圣地-齐云山16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村内物产资源丰富,以香榧、贡菊、茶叶、毛竹等为主,为皖南唯一香榧主产地,是黄山贡菊和“屯绿”主要生产拼配基地要菊花、茶叶生产基地。村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千年古树、明代廊桥、有“天书”之美誉的下双坑,几十幢古民居散落在“菊海、竹海”中,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夹溪河漂流公司、徽州古道宾馆、藏宝馆、上下枧潭旅游公司、途牛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纷纷入驻该村,村民也纷纷兴办农家乐达20余户,日接待能力达600人,其中省三星级农家乐1家,二星、一星农家乐5家,村中转旅游服务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已逐渐成为接两山(黄山、齐云山)两地(宏村、西递)的旅游中转点。 |
西村村 |
西村行政村,地理坐标 : 东经118°11′,北纬29°50′,位于休宁县兰田镇政府西部2.5公里处,与黟县西递、齐云山镇和前川村接壤,蓝白路穿境而过,本村距黄山市区35公里,距黟县西递8公里,距齐云山风景区9公里。 西村村由原来的西村村、扭坑村、小溪村通过两次村级规模调整之后合并而成。现下辖19个村民小组,688户,2560余人,其中低保对象66人,重点优抚对象17人,五保对象11人。村内土地占有面积309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656公顷,耕地132公顷,茶园面积302公顷,桑树面积1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至2011年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8%,2011年西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356元,生态环境一直保持良好。 西村村现有党员人数92人,其中男党员82人,女党员10人,60岁以上老党员26人。村内设一个西村总支委员会,共辖第-支部(党员29人,西村)、第二党支部(党员人数34人,扭坑)、第三党支部(党员人数29人,小溪)。 近年来西村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与镇党委、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村两委主要干部还推行承诺、亮诺、督诺、履诺、评诺”五诺工作法"接受党员群众评议监督。西村村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为100.8%,截止2011年11月底,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1.6%,各项指标均排在兰田镇前列。 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以茶叶、桑蚕、菊花为主导产业,花猪养殖为特色产业的农业生产体系,采取品种选择、技术培训、专家现场指导等措施,采用“基地+合作社”的模式,逐步把我村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优质花猪生产和销售基地。 目前,投资24万元,占地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米的村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36万元,惠及680余人的安全饮水项目已全面完工;期间还积极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党的基层基础更加牢靠,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农民致富的路子更加宽广,全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由于成绩突出,村上多次被授予“市级先进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县级特色经济示范村”、“五个好支部标兵”、“先进集体”、“新风村”。 |
前川村 |
前川村位于休宁县城北侧、蓝田镇政府所在地,北边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黄山,西靠黟县古民居西递,南邻齐云山风景区,距县府仅20公里,距市府38公里,被誉为旅游休闲的“金三角”。公路四通八达,国家旅游线屯黄、蓝白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突出,区位优势明显。 前川村辖15个村民组,704户,总人口2543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089公顷,其中林地1968公顷、耕地1496亩、园地2755亩、水域969亩、居民及工矿用地400亩。境内山泉水水质极优,储量丰富,多项指标达到国家矿泉水生产标准;蓝田花猪全国闻名,形态瘦小,肉味鲜美,富含动物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锌、硒、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拥有有机茶园1000亩,品质优良、口感甚好;蓝田贡菊被视为花中极品,种植于高山之中,有清热解毒、明目、降血压之功效,年产量达13吨;此外还拥有植物化石、云雾石、石灰石……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经营环境,是您投资创业理想的选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