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村属镇区范围,与溪口村隔河相望。该村辖7个村民组,268户,836人,沂源河从村边流过。省明星企业—黄山市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座落在该村,兰樟公路贯穿全境。全村耕地面积30.4 公顷,水田26.7公项,林地214.1公项,茶园10.3公项,是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村。该村现有“两委”成员5人,0党员32人。2008年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工程,解决了村民饮水卫生问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2106 | 242700 | -- | 查看 和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石田村 |
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处于溪口镇的东大门,距离休宁县城约21公里,耕地面积3000余亩,山场面积17000亩。现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2700多人,党员86人。石田村村委会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约300㎡,其中建筑面积约350㎡,村卫生室占地80㎡。溪口镇的重点中学——石田中学座落在该村,历年来为休宁中学、休宁海阳中学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休宁县重点企业——黄山市新光不锈钢有限公司厂址位于石田村东充村民组。 |
江潭村 |
溪口镇江潭村位于溪口镇西部,距离镇区六公里,辖21个村民组共3410人,0党员152人.全村总面积2000余公顷,其中林地1735公顷,水田186公顷,茶园112公顷,旱地31公顷,江潭村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较为便利,也是远近闻名的“雷锋村”。 江潭村是典型的皖南农业村,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雨水充沛,主要生产水道、茶、松木、竹材的作物。江潭村的经济作物以充头梨较为知名,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近千亩。江潭村两委在村党总支书记黄新俊和村民委员会主任朱裕吉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过全村共同努力,江潭村也成为溪口镇重点建设村。 江潭并村后,面积较大,护林防火任务很重,但,经过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在镇包片干部的帮助下,切实控制住了野外用火。在一事一议民生工程上,江潭村按照县、镇的具体部署,遵从集中办几件事的原则,开通了3.5公里机耕路,维修了一座旧桥,架了一座7米宽的新桥,开通了320米的下水道,完成了中小学门口及江潭老街500米道路硬化。所做工程得到了县、镇两级验收、认可,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今年,休宁县税务局和溪口镇镇政府将“小农水”工程项目落在江潭,包括统坑水库除险加固,五联片四个河坝的加固作业,四个村当家塘的加固工程以及一万五千米的水渠施工。目前此工程进展顺利,工程质量也得到了县水务局质量监督站的高度肯定。对于2013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村两委已经在做工作规划,争取在新的一年里为村民多做实事。 江潭村两委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后也深深感觉到工作任务艰巨,但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江潭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江潭村可以克服困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溪口村 |
溪 口 村 简 介 溪口村醉卧率水河畔,依溪汪公路而立。2008年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木干、溪口、金城三村合并组建而成。溪口村辖25个村民组992户3493人,耕地面积266.26公顷,林地面积1077公顷,水田256.3公顷,茶园124.7公顷。 村东田畴那端,一座关帝庙依偎在参天古树旁,当地人称之为红庙。红庙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庙右侧有关帝亭。昔日香火旺盛的关帝庙、关帝亭现在虽已严重腐朽,但脊檐上的鳌鱼、砖雕上的松鼠神态依然,住梁间的雀替、木梁上的精美木雕较为完好。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汪由敦墓保存完好,坐落在溪口村溯率水而上2.5公里。墓占地570平方米,墓葬入口处耸立着一对6米多高的青石华表,雍容华贵。墓葬坐北朝南,土坑木椁,两米多高的青石墓碑用汉文和满文记载着汪由敦一生的业绩。三层拜台两侧,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各相对,数百年来忠诚的守护在主任旁边,无声的诠释着汪由敦高洁的人品和辉煌的人生。 溪口沿河一带早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长长的街市,石板街道光滑平整,明沟暗渠纵横交织。两旁房屋,前店后坊;楼下作店铺,楼上供起居。村后屏山脚下有眼古井,三个井圈呈品字形,井旁以石围成半圆,其上有清道光年间的修井碑记,这种品字形的古井在古徽州极为罕见。 现在的溪口村商业发达,是这一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过年过节,四邻八乡聚集置办节日物品,一派繁华。 |
碜溪村 |
矶 溪 村 简 介 矶溪村是由原来的矶溪和巴源两个村合并的村,位于溪口镇西南部,距离镇区9公里,辖8个村民组376户1706人。该村村两委成员9人,0党员54人,群团组织健全。全村耕地面积1222.5公顷,林地33525公顷,水田1065公顷,旱地157.5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原安徽省省长杨多良亲临该村指导科技示范兵活动,2006年成立了溪口食用菌协会,现有会员130余名,为农民增收。2011年为了扩规模,看好食用菌的市场前景,协会的会员又种起了灵芝。 |
杭溪村 |
杭溪村位于溪口镇西北部,距离镇区20公里,辖11个村民组338户1156人。该村村两委成员5人,0党员40人,群团组织健全。全村耕地面积90.59公顷,林地1240.4公顷,水田85.92公顷,茶园54.62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 2010年人均收入达5775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该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着重加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及群众性科技文化教育。全村形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无恶-件发生,为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顺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长丰村 |
长丰村 长丰村位于溪口镇西北部,距离镇区15公里,由原长洪村、华丰村合并组建,辖13个村民组475户1475人。该村村两委成员9人,其中大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2人;0党员36人,群团组织健全。全村耕地面积92.4公顷,林地1038.9公顷,水田87公顷,茶园126.4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 近年来该村村两委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建设的大好时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施人饮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的安全。该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着重加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及群众性科技文化教育。全村形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基本无封建迷信活动发生,无恶-件发生,为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顺利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
矶溪村 |
矶 溪 村 简 介 矶溪村是由原来的矶溪和巴源两个村合并的村,位于溪口镇西南部,距离镇区9公里,辖8个村民组376户1706人。该村村两委成员9人,0党员54人,群团组织健全。全村耕地面积1222.5公顷,林地33525公顷,水田1065公顷,旱地157.5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原安徽省省长杨多良亲临该村指导科技示范兵活动,2006年成立了溪口食用菌协会,现有会员130余名,为农民增收。2011年为了扩规模,看好食用菌的市场前景,协会的会员又种起了灵芝。 |
中和村 |
中和村 中和村位于溪口镇西南部,距离镇区5公里,辖11个村民组253户1294人。该村先后于2008年、2011年由原来的木坑和中和、源头三村合并成现在的中和村,现两委成员10人,0党员73人,群团组织健全。全村耕地面积507.1公顷,林地26007.0公顷,水田15.77公顷,茶园58.46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 2012年人均收入达8452元。 |
花桥村 |
花桥村花桥村 花桥村位于溪口镇南部10公里,是原花桥乡政府所在地,兰樟公路穿村而过,沂源河绕村而行,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在今年7月份的村级规模调整中,与占梨村相合并,统称为花桥村。该村现有人口1510人,耕地面积612.5亩,林地面积25432亩,茶园面积1823亩,辖10个村民小组共460户,有党员68人。其中木梨硔组风光迤逦,空气清新,被评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是一个旅游、摄影的好地方。 |
山培村 |
山培村位于溪口镇北部,距离镇区5公里,辖8个村民组349户1059人。该村村两委成员6人,0党员26人,群团组织健全。全村耕地面积92.87公顷,林地1002.9公顷,水田89. 54公顷,茶园57.6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2008年通过公路硬化工程全面竣工,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2010年人均收入达6205元。 |
和村村 |
和村属镇区范围,与溪口村隔河相望。该村辖7个村民组,268户,836人,沂源河从村边流过。省明星企业—黄山市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座落在该村,兰樟公路贯穿全境。全村耕地面积30.4 公顷,水田26.7公项,林地214.1公项,茶园10.3公项,是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村。该村现有“两委”成员5人,0党员32人。2008年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工程,解决了村民饮水卫生问题。 |
祖源村 |
祖源村 祖源村,始建于宋代,明代开国谋臣朱升故地,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境内,距县城29公里,依偎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山腰,现辖6个村民组276户908人。村落生态绝佳,流泉飞瀑,粉墙黛瓦,徽风古韵,尤以千年红豆杉闻名,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该村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4人,0党员23人,群团组织健全。全村耕地面积52.1公顷,林地723.2公顷,水田43.1公顷,茶园40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2011年村人均收入6218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于2005年修通了溪口至祖源7.6公里的道路,结束了百年来村民肩挑背驮的历史;实施人饮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的安全;投资28万元修建停车场,新建了集党员教育、计生服务、农村医疗、适龄儿童入学、群众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办公大楼;2012年该村建成百亩标准化示范茶园基地;目前该村正在申报市级生态村。该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挖掘历史文化,抢修了全长2.3公里的林荫石板古道,对村内的千年红豆杉重点保护。此外,该村还着重加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及群众性科技文化教育。全村形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基本无封建迷信活动发生,无恶-件发生,为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顺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该村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村。 |
冰潭村 |
冰潭村8个村民组共1408人,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6121元,比上年增长14.82%。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