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洲村茗洲村 茗洲村位于率水河旁,居住集中,东北与祁门县凫峰乡相连,距凫峰乡仅有5公里。是“屯绿”极品茗洲茶产区,著名的徽州教科书“葆和堂”就建于村中间,是茗洲村两委所在地,与镇政府相距7公里,村内2所初小,村口是茗洲大桥,为2孔石拱桥,茗洲水电站正对着村口,300亩毛竹林示范基地坐落于村边,有百余亩的阔叶林,四周青山合拱,竹树环合,村头村尾满是碧绿茶园,2001年4月18日,德国茶叶专家威廉·劳斯到茗洲茶园后,发出感叹:“我到亚洲很多产茶国家,像茗洲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势喜人无污染的有机茶园还没有见过。这里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觉。”获国际IMO颁证的有机茶园面积680亩。村中姓氏以“吴、陈、黄”为主。村头有移动信号塔和电信机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2107 | 242700 | -- | 查看 茗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流口村 |
流口镇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流口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渔瑶,汪流公路穿村而过,率水的大小源河汇流于此,村口有千年挂牌保护的银杏树,村东是流口水电站和县胶合板厂,北靠青山和茶园,南临河水,对面是四季常青的阔叶林,村民沿河而居,镇区一期300米防洪旅游观光护岸已于2004年建成,流口潭60米护岸已于2005年修建,街道两侧商铺房楼林立,工商、公安、林业、信用社、中小学、医院、邮政、电信等县直派出单位俱全,历史上“流口八景”、“八角亭”等都在此,老街全是石板铺成。也是流口土特产最大的集散地,2005年底列入全市“抓百村、促千村”工程和休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5个示范村之一,有市县镇驻村指导组。2005年底新老街道全部安装了街灯,结束了流口山区无街灯的历史,以李氏居多。 |
茗洲村 |
茗洲村茗洲村 茗洲村位于率水河旁,居住集中,东北与祁门县凫峰乡相连,距凫峰乡仅有5公里。是“屯绿”极品茗洲茶产区,著名的徽州教科书“葆和堂”就建于村中间,是茗洲村两委所在地,与镇政府相距7公里,村内2所初小,村口是茗洲大桥,为2孔石拱桥,茗洲水电站正对着村口,300亩毛竹林示范基地坐落于村边,有百余亩的阔叶林,四周青山合拱,竹树环合,村头村尾满是碧绿茶园,2001年4月18日,德国茶叶专家威廉·劳斯到茗洲茶园后,发出感叹:“我到亚洲很多产茶国家,像茗洲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势喜人无污染的有机茶园还没有见过。这里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觉。”获国际IMO颁证的有机茶园面积680亩。村中姓氏以“吴、陈、黄”为主。村头有移动信号塔和电信机房。 |
黄三村 |
黄三村 黄三村隶属休宁县流口镇,位于世界优秀旅游城市━━黄山市西南部,系新安江源头。村部位于黄宁口组与上段组交界处,距流口镇党委、政府驻地5公里,是鹤城乡通往休宁县的必经之地,黄三村现辖上三峰、下三峰、上段、黄宁口、洪树等五个村民小组,各村组沿省道S252(渔瑶公路)两旁依次分布,全村共318户,人口1304人,党员54人。黄三村是一个以林茶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环水绕的环境优美小村。 近年来,在流口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打生态品牌、做绿色文章、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油茶和香榧产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全村以流口片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积极编制新安江生态补偿项目库,全村人民凝心聚力,为打造新安源头第一村而奋斗不息!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