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休宁县 >> 商山镇 >> 上井村

上井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井村简介

  上井村位于商山镇东北角,与屯溪区接壤。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2人。全村共有党员53人,初中以上学历18人,55周岁以下12人,二O一二年发展党员2名,建党对象2名,无职党员11名。村级集体经济以膨润土矿开发为龙头,二O一二年实现年纯收入52万元。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1356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022109 242700 -- 查看 上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井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井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黄村村

  黄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这是山水与人文景观结合最完美的地方。它位于休宁县城南15公里处,紧靠休婺公路,全村6个村民组,213户,823人,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840亩、茶园1600亩,山林5200亩,以粮、林、茶三大经济为主。现保存有众多明、清、民国三朝时代的古民居,特别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进士第、中宪第、黄村小学、月池塘。还有荫馀堂、上门厅、男祠、女祠、乡贤里、尼姑庵、关帝庙、牌坊群等众多古迹遗址,古貌犹存,生态极佳,是一座典型的具有皖南特色的古村庄。    黄村,因一座古民居“荫馀堂”飘洋过洲落户美国波士顿而享誉洲内外,2005年以来美国东北大学师生多次进驻黄村,开展以“世界文件对话”为主题,考察体验活动。美国东北大学二年级学生吉娜小姐对中国黄山农村、对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情有独钟,此前向塞勒姆市议会高度重视,4月26日一致表决通过了这项决议。吉娜被授权市民代表向黄村郑重提交塞勒姆市议会的“关于真诚希望能与黄村结为姐妹社区决议”正式文件。黄村对此深表谢忱,与美国塞勒姆市正式结为友好社区,并授予吉娜小姐为“黄山市休宁县商山乡黄村荣誉村民”,颁发了证书,开了美国大家生被授予中国农村荣誉村民的先河。今年5月份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8位建筑专家学者来到黄村进行一周的考察,9月份又迎来了法国徽文化之旅考察团。    黄村自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来,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关注和有关部门的扶持帮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村发展,多次到该村现场办公,指导发展,研究措施。我乡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不断明确发展思路,突出重点,放大优势,使黄村各项工作上台阶,有变化。随着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市场逐渐升温。黄村村借特色,顺势而为,倍受人们亲睐和关注。黄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黄山市生态示范村”、“休宁县乡村旅游福地”。今年,又被国家综改办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联系点。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文教卫设施建设。一是新建村委会办公楼、村庄道路绿化、亮化;二是修复古桥、古驿道;三是修缮进士第、中宪第、百年学校;四是修建文化活动场所,建立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各类书籍;五是拆除与村庄不协调的民房、破旧茶厂、猪牛栏等;六是征地10余亩为拆迁户提供安置点,建成农民新居。    黄村,一个风情万种,幽雅十足的小山村。黄村人正进一步酝酿着保护资源、开发旅游、建设新农村,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相信不远的将来,会迎来长盛不衰的黄村发展热潮和旅游热。   

高潭村

  高潭村位于商山镇南侧,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地处休婺、屯五公路交汇处。该村管辖十四个村民小组,560余户,1939人,土地总面积8630余亩,其中耕地(水田)面积1662亩,林地(茶园)面积7768亩。二O一一年人均经济收入7630元,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全村党员62名,村“两委”委员10人,后备干部4名。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工作目标和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帮助农民增加收入。2012--2013年高潭村发展规划:    1、加强党支部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每年发展党员4名。    2、加大“双培双带”示范基地的投入,通过木竹工艺厂的示范,带动农民增收430元。    3、积极开发名优茶,利用低茶园改造进行无公害茶叶及培养名优茶种植能人15户,产值达数100万元.    4、加快速生丰产林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力争5年时间森林覆盖率达100%,其中成材林达80%以上。    5、利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打造高潭村绿色食品(茶叶),让农民增收.    6、进一步完善“为民全程代理服务(党员)承诺制度”,制定便民服务措施,实行专人负责、承办。   

雁里村

  雁里村位于商山镇政府所在地,紧邻黄山市府,距民航黄山站仅8公里,合铜黄高速公路-坐落在境内,是休婺、屯婺公路交汇处,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区位优越,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宽带网络覆盖全村。    雁里村下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有633户,总人口2246人。我村的土地总面积7384亩,林地面积3052亩,茶园1863亩,耕地面积1161亩 。    雁里村坐落在率水河旁,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80mm,年平均气温16.2℃,形成天然屏障,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2℃,无霜期254天,≥10℃的有交积温4320℃—4700℃,持继时间达7个多月,平均降雨量970毫米,年日照达1605小时,土壤PH值5—7.5,大部分土地分布在浅山丘陵,远隔厂矿,没有污染。    雁里村溪洲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2004年溪洲被评为市级生态村,2009年被安徽省环保局、安徽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第三批安徽省生态村”。村内有千亩茶园万棵板栗林,整个村庄就坐落在率水旁和茶园旁,村庄对面是一条古驿道,还金亭就修建在古驿道上,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上游500米有观音山。    我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13261元。我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首先是传统农业,种植茶叶、水稻、玉米等作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为1863亩;其次是传统养殖,由于资金、技术、销售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最后是外出务工,据统计,雁里村2012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达到768人,占全村劳动力的52.6%。   

上井村

  上井村位于商山镇东北角,与屯溪区接壤。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2人。全村共有党员53人,初中以上学历18人,55周岁以下12人,二O一二年发展党员2名,建党对象2名,无职党员11名。村级集体经济以膨润土矿开发为龙头,二O一二年实现年纯收入52万元。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1356元。   

荪田村

  荪田村位于商山镇南面、兰水河畔,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区,月瑶公路穿境而过。    一、地理位置、区位、地形地貌、气象水灾。    二、现状人口及其人口结构、劳动力资源。现有人口848人,50%为青壮劳动力。    三、自然资源:耕地960亩、林地7987亩、茶园75亩。    四、村集体经济收入15000元,产业结构及种植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林业,人均纯收入10503元;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    五、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基地,总量100亩,人均用地80平方米。    六、农民住宅建设情况及标准:现状建筑状况:住宅,层数2—3层,质量:较好。   

阜田村

  阜田村位于月瑶路线上,商山镇东南部,辖13个村民小组,416户,总人口1623人,全村共有党员67名,初中以上学历39人,55周岁以下28人,村级集体经济以山场开发为龙头,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12年人均年纯收入11819元,比上年增长580元,伴随着经济发展、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也蓬勃发展。  

霞阜村

霞阜村  霞阜村位于商山镇东侧,率水河畔,屯婺公路南侧,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山青水秀,生态优美。 村辖8个村民小组,314户,1130人,现有党员34名。区域面积5.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4亩,林地和茶园面积5284亩,是一个以粮、林、茶传统产业为主的皖南山村。    村庄紧临率水,宁静祥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古代徽州府到婺源的古道穿村而过,有旧时渡口、老水碓,古风古韵依稀可见。具有代表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如观音山,位于率水南岸霞阜村境内,古名汪王岩。山间昔日有庙,内奉观音像,俗称观音山。山上怪岩突兀,峭壁悬空,山巅建有浮屠,山岩上镌有道教神像,素有“小齐云”美誉。历史上有名的“七景 ”观音殿、一线天石凼、白石洞石凼、石凼坑、-嘴、新娘房石凼、景致独特的狮头湾,现均有迹可寻。    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打工为主,并且在外创业人士居多,外出务工收入来源主要为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收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市“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世界徽商论坛永久会址项目落户该村,积极带动了村民增收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3年村民纯收入13422元,村级经营性收入5万元。    近年来,村“两委”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农村党建“六大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坚强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围绕美好乡村建设,以强村富民为中心,以能人创业为抓手,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芳干村

  芳干村位于商山镇西部,休宁—五城—婺源公路通过村庄、已建成的屯溪—朱村—芳干公路与屯溪区相接,北部与休宁县海阳镇接壤,距黄山市中心1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只有6公里,该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662户,总人口2305人,现有党员82名(男73人、女9人)。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2012年度村级集体企业纯收入达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78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治安稳定、安居乐业、新房林立、道路平整、村容整洁,呈现一派崭新的景象。   

杨庄村

  杨庄村村情概况   一、成立时间   在2011年村级规模调整中,由原上杨村和下庄村合并后成立新的杨庄村,并于2011年7月22日正式挂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利平和镇-曹国强为新村揭牌,县民政局局长张世军宣布新村成立,县国土局、房管中心、联通公司等单位到会祝贺。   二、地理位置   杨庄村位于商山镇的西北面,东靠长岭、南至雁里、西与东洲相邻、北与屯溪区相连,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区,屯五公路、休五公路沿旁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三、基本情况    杨庄村现有有14个村民小组,分别是下庄一、下庄二、下庄三、沙塘、巴冲、杨村、平干一、平干二、山下湖、燕窝、上碾、巴塘、巴芳、土墙。现有667户,2570人口,现有党员80名。劳动力约1685人。    四、经济情况   杨庄村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依靠对上争取和上级转移支付维持,2011年村集体收入仅为19200元,农民人均收入5762元,因离市区较近,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热情涨,加上丰富的茶林资源和去市区务工人员增多,农民人均收入得到了提高。现有二个小学教学点,分别为下庄和上碾教学点。   五、资源特色   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均匀,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具有粮食、茶叶、桑叶、蔬菜等生产好得天独厚的优势,生姜、芋头种植面积较广,有一定的名气。耕地面积182.68公倾,林地面积296.5公倾,茶园面积170公倾,小(二)型水库四座,水面18公倾。   巴芳有膨润土矿产资源。   六、村容村貌   新建楼房已占全村的百分之十以上。结合村村通工程,分别修建了从雁里经杨村、平干、下庄到东洲,从杨村经土墙、上碾到屯溪奕棋镇以及从上碾到巴塘的水泥路,通过农发项目、一事一议等修建了山下湖、巴坊、燕窝、巴冲、沙塘的机耕路。目前,全村十四个村民组均有通组公路,部分村民组的道路有待硬化。   

瑶溪村

  瑶溪村位于商山镇北部、率水河两岸,屯溪—五城—婺源公路、浮—瑶公路,两条公路通过村庄、黄塔桃高速路也通过村庄、东北与屯溪区黎阳镇接壤,距黄山市中心1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只有3公里,该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02人,现有党员34名(男27人、女7人)。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受市区辖射〉,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2012年度村级集体企业,年利税25万元,纯收入达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1元,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新的进展、新房林立、道路平整、治安稳定、安居乐业、绿树成荫、村容整洁,呈现一派崭新的景象。  

新雁村

  新雁村位于商山镇东部、率水河畔,紧靠市区,距黄山市中心城区仅5公里,距离商山镇3公里。新雁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月瑶公路、国道黄衢高速穿境而过。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609户,2150人口,全村共有耕地1693亩、园地1071亩、林地2745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新雁人民紧抓发展机遇,着力加快了道路、水利、电信等项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社会事业方兴未艾。村庄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循环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覆盖面达95%以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新雁村正利用自身的区位、生态、资源优势,以茶业经济、劳务经济、市效经济、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新进程。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及企业光临新雁,投资兴业,携手并进,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双桥村

  商山镇双桥村位于商山镇的东南面,东靠东临溪镇,南与金竹村相连,西与新村村相邻,北至雁塘村,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区,月瑶公路、兰水河穿境而过,双桥村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均匀、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具有粮食、茶叶、桑叶、蔬菜等生产好得天独厚的优势,耕地面积141.68公顷、林地面积812.3公顷,茶园面积60公顷,小(二)型水库两座,分别为首源水库、花亭水库,水面面积5公顷。    双桥村现有644户,人口2313人,农村总劳动力1619人,现在已出去务工人员456人,其中市内251人,市外205人。    双桥村现有古井百余口、古柏树二棵,一棵500年,另一棵800年,戴震墓也座落在双桥村孝敬九山头。    双桥村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71元,比前年增长16%,因离市区较近,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热情高涨,加上丰富的茶林资源和去市内外务工人员增多,农民人均收入得到了提高,双桥村现有苗木基地10余亩,在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商山初中座落在该村,共有班级6个,学生160人,教师13人,商山卫生院现有医师2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双桥村现有建设用地面积242.9亩,人均建设用地0.1亩,双桥村现在的建筑大都以钢筋混泥土为主,多为2至3层楼房,建筑面积200—300平方米占地面110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上,柏油路直通到行政村,到各自然村都为机耕路,其中,到邵村的机耕路,结合村村通工程,近日即可浇上水泥路,双桥村现有电话468部,电视机491台,沼气池21口。    双桥村产业发展规划:    1、抓住优势水稻生产不放松,聘请农技专家授课,介绍科技种田,提高村民认识,逐步提高粮食总产和质量。    2 、提高茶叶品质,做好茶叶文章,鼓励村民早采茶、采好茶,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无公害有机茶园。    3、 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以现有苗木基地、大棚蔬菜基地、三元猪养殖基地为基础,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双桥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完善组织阵地建设。    2、推进文教卫综合发展,整治野外露天粪池,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健康水平,宣传法律法规,整体提升农民素质。    3、培训新型农民,使大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4、创建生态建设,还青山绿水与民。    5、 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纠纷,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进一步激发农民当家作主的热情。    6、 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金竹村

  金竹村位于商山镇南侧,距离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该村面积8.8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组,现有党员62人,下设支部三个,建党培养对象4名。2012年人均收入为10520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自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每年赴江浙等发达地区人员达600人左右,劳务经济为我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党员队伍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人,占10%,初中学历 34人,占55%,小学学历18人,占35%;年龄在35岁以下12人,占16%,36—50岁16人,占21%,51—60岁20人,占35%,61岁以上14人,占28%;女党员5名,长期流动在外党员工1人,村两委组成7人,其中交叉任职5人。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工作目标和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村内有两棵古柏树,历史悠久,石料资源、河砂资源丰富,月瑶公路穿境而过,该村农电发造已结束,电话入户95%,电视覆盖率95%,沼气池建设9座。    全村衣塘库6座,其中小二型水库一座(即郎冲水库)。    全村人口状况:567户、1846人,乡村劳动力人口1386人,其中劳动年龄内劳动力1376人,女劳动力524人,外出劳力500人。    名胜古迹:有孙起孟故居。   


上井村特产大全




上井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