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庄村概况
位于陈霞乡南部,座落在海拔800余米的村落,人口540余人,辖4个村民组。东、南都与五城镇相邻,西与江西省婺源县临界,北与本乡回溪村、回岭村接壤。
该村主要以盛产木材、毛竹、茶叶为主,山场面积19000余亩,其中毛竹林有4000亩,特别是茶叶是我县有机茶生产基地,有机茶园面积800亩,年产茶叶15吨,销往海内外。
当年朱元璋率部攻打鄱阳湖时经过此村,是个千年古村落,山上遍布红豆杉等10余种名贵树种。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2205 | 242700 | -- | 查看 里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泮路村 |
泮路村距离陈霞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有上、中、下三个自然村,下辖9个村民组,人口932人,其中党员43人。全村山场面积15000亩,茶园940亩,水田440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深山村。外出劳务收入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14元,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7900元。 |
陈霞村 |
陈霞村位于休宁县西南部,率水河贯穿全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辖14个村民组,人口2840余人,村里有山场面积25000余亩,水田3976亩,茶园面积2600余亩。村所在地距休宁县城25公里,距黄山机场25公里,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交通变得十分便捷。 陈霞村素有“朱升故里、霞雨之乡”的美誉。明朝开国谋士朱升及大教育家陈栎就出生在这里,至今仍留有“笔架石、望星台、大贤庙、避贤台、思贤岭”等遗迹。陈霞乡人文底蕴丰厚,有“五里一潭溪,十里三贤子”美称。“五里一潭溪”是指回溪、潭溪、藤溪、宁溪、滩溪和当溪;“三贤子”是指朱升、陈栎(陈太儒)、倪士进。陈霞在古代是交通要道,有七省通衢之称,是当时新安江三大闻名水运码头之一,现存的牌楼口码头仿佛还在诉说昔日徽商的辉煌,休婺古驿道至今保存完好。宋朝王安石经过陈霞时曾赋诗一首“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麾岭月明中。”最著名的霞赢十大景点如今只剩下登封楼、望月台和藤溪古渡。 “霞雨茶”声名远播,年产高档名优茶1.5万公斤,有国家颁证的无公害茶园333公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题词一首“赏黄山胜景、品霞雨名茶”。回溪桂花梨久负盛名,为当时贡品中的极品。 |
里庄村 |
里庄村概况 位于陈霞乡南部,座落在海拔800余米的村落,人口540余人,辖4个村民组。东、南都与五城镇相邻,西与江西省婺源县临界,北与本乡回溪村、回岭村接壤。 该村主要以盛产木材、毛竹、茶叶为主,山场面积19000余亩,其中毛竹林有4000亩,特别是茶叶是我县有机茶生产基地,有机茶园面积800亩,年产茶叶15吨,销往海内外。 当年朱元璋率部攻打鄱阳湖时经过此村,是个千年古村落,山上遍布红豆杉等10余种名贵树种。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
回岭村 |
一、概况: 回岭村位于五龙山脚下,皖赣交界,与婺源县段辛乡相毗邻。原休婺古驿道必经之路,现保存完好。该村位于回溪小河源头西南岸,村因在回岭北麓偏西处而得名。该村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1018人,其中党员39人, 2012年人均存收入6212元,山场面积15000余亩,水田面积360余亩,茶园面积680余亩。 该村“龙堂基”是回溪小河发源地,与婺源县交界处有一石拱洞,名叫“岭头洞”至今保存完好,洞两旁还长有一棵大的“五谷树”。还有一条上七里,下八里的石岭,是通往婺源县段辛乡的古道。 1952年4月原回峰乡曾设立在此村。 二、村“两委”班子情况: 支部- :朱玉华 支部书记 : 汪正义 支部委员 : 汪齐香 余排九 村委会主任 : 余排九 村委会委员 : 汪正仁 程桂香 |
迴溪村 |
迴溪村始建于1022年,(洪氏宗谱证明)。因村中有一小溪,河床较低,每遇涨水季节,出口处率水水位反比小河水位高,导致小河河水回流,故此得名迴溪。迴溪村共有4个自然村,在小溪上游有一自然村叫上迴溪,因该自然村以吕姓首居又叫吕家,与吕家毗邻的一个自然村(约距迴溪1公里)叫台子上,是元末明初名儒朱升故里,约离迴溪2公里处,还有一自然村以韩氏为主故得名韩村。 迴溪村有洪、朱、吕、韩、宋、方、崔、项、宁、占、汪等姓氏。2005年总户数378户,1307人。主姓洪氏,始迁祖洪元怡于唐朝因子孙繁衍从休宁黄石迁入。他属于洪氏十一世后裔,又于宋朝时分为前、后两门,前门以十六世祖洪克度为支祖,后门以洪克已为支祖,至今子孙前门已繁衍至45代,后门已繁衍至43代,2005年约存世380余人,南宋时期建立了洪家宗祠,元末时期分别建有前、后门和上、下门支堂,下门洪家厅建厅日期为朱升所择,照壁上“紫微高照”四个大字和照壁柱上,“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恰遇紫微星”的对联也始于朱升所书。朱升,字允升,号枫林,迴溪村台子上人,生于1299年,死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级谋臣,他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向朱元璋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策,相隔600多年后被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借鉴,弘扬了“九字策”精髓,号召全国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深刻阐明了他一贯主张的政治、军事、外交思想。 洪氏家族中历史上有十六世洪克已生于绍兴丁已年(1137年)登南宋进士、授永州教谕。十八世洪延年字明六,生于1208年,登元进士。二十世洪佛佑字善祥,生于1361年,明洪武十五年举乡贡任广东韶州府乐昌县丞,有德政、邑入名宦,祠后被考察天下清廉第一,调监造南京城,嗣将大用以迪功郎。二十九世洪德新名九经字君常号古雪生于万历七年已丙(公元1580年),九月殁于康熙壬寅年(公元1663年),为明朝内阁中书改授郡司马,康熙戊辰年恩赐绢米肉绵,深得好评,还精纂刻玉晶图章,善诗文书法、晚年书法更苍健入神。 客姓宗祠有朱家厅,宋家厅、方家厅等。 村中现存有2棵约千年左右树龄的大红豆杉树和一棵二百年左右的大杉树,水口还有一棵百年左右的大银杏树,原有水碓3个,(现已不存在)。水口有一条宽约25米的小河,两边是高山,原有一条石板路,是休婺道的必经之路,1982年建成乡级公路现为乡道四级沥清路。村中有一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古石拱桥名成溪桥,长8米,宽4米,现保存完好。解放前有私塾1所,现为迴溪中心小学,该小学始建于1950年8月,首任校长洪观好(又名洪兴良)。村口原有尼姑庵1座,对面有和尚庙1座,分别建于清朝年间,现已拆毁。原有八角亭1个(始建于宋朝),吕家大圣亭和韩村阴山亭各1座,均始建于清朝年间,也已拆毁。 台子上自然村有“望星台”胜迹,为朱升早年所筑,传说朱升夜间常登台望星斗,察看天象,因此该村得名“台子上”。还有“钓鱼台”,传说朱升小时候到迴溪村读私塾放假时,常在此钓鱼,还有“笔架石”、“砚台石”等遗迹。 迴溪自然村中有“大贤庙”和“避贤台”等遗迹。传说朱元璋攻打婺源时,久战不下,便拜访朱升,朱升留下锦囊计后,躲在迴溪一个庙中,又怕被人发现,便又躲在河对面一个大石壁底下,地面是一块大平石,看到朱元璋等人走后才回到家中,后人将该庙取名为“大览庙”,将大平石板取名“避贤台”。韩村自然村有一条通往溪口镇祖源村的石岭,朱元璋曾路过此,为思念朱升,他便将此岭取名为“思贤岭”。 1952年4月迴溪乡曾设在此村,1961年又在该村设立人民公社。1983年至1991年和1996至2004年曾两次在该村设立乡政府。 该村1968年曾发生过震惊原徽州地区的迴溪“七一二”事件,有46人受株连,31名无辜群众遭到非法关押,受到了捆、绑、跪、吊、打等残酷折磨,时间最长者达120多天,还有1人自缢身亡。1969年原徽州地区派出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的-进行调查后,给予平反昭雪,制造事件的原迴溪公社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均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
小当村 |
小当村位于陈霞乡政府的西面,为溪口至回溪的必经之路,率水河也流经此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该村共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有600余户,人口2012人。村内有完全小学一所,大族水库一座,总容量为8万立方米。 小当村总共耕地面积约为1903亩,山场面积约为13000亩。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主要农业产品有水稻、杂粮。山场资源丰富,特色产业有杉、竹、菊、茶种植。该村特产主要是山林产品:如冬笋、口蘑等。 该村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欢迎社会各界人土来此观光投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