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黟县 >> 西递镇 >> 西递村

西递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递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递村简介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黟城至潭口公路从村庄西北经过。
   西递古民居保存基本完整,建筑风格在徽派中独树一帜,且工艺精湛,三雕(石雕、木雕、砖雕)精美,又以石雕见胜,这些不仅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实物,又是研究明清以来徽商社会经济形态、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资料,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东方文化的宝库"、"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
   坐落于黄山南麓的西递,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它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落面积12.96公顷。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目前,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198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示范窗口,1999年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023103 242700 -- 查看 西递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递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递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艾峰村

  艾峰村地处西递镇东北麓,南、北紧邻黟县的南大门——渔亭镇,西靠碧阳,东接源川村。村辖艾山、前坑、林川、胜利、古竹岭、田培、湖村、长演岭、上村等九个村民小组,村委会所在地在艾山村民组。全村247户,人口1075人,全村党员42人。全村区域面积1234.38公顷,耕地面积123.5公顷,茶园面积23公顷,林地面积1021公顷,是一个以林、茶为主导产业的村。境内旅游生态资源丰富,景点幽奇独特、旅游别具特色的燕山森林公园和上千年历史的古驿道久负盛名。   

叶村村

  叶村地处西递镇东南部,距县城12km,距世界遗产地西递景区3km,处于西递景区和黄山风景区的交通要道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集体土地面积9300亩,辖有13个村民小组,农户401户,人口1261人,村党总支共有党员64人,其中男性党员50名,占党员总数的78%,女性党员14名,占党员总数的22%。35岁以下13人,36-49岁13人,50-59岁15人,60岁以上23人,初中以下40人,中专、高中20人,大专以上4人,2008年成立党总支,全村下设利源党支部、叶村党支部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3个支部,7个党小组。目前,全村桑园面积2500亩,其中有规模桑园千亩,茶园面积1200目。因特色明显,2006年被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标村,蚕桑经济特色村。   

源川村

  源川村地处西递镇东南隅,是黟县与休宁县交界村。源川村地理地势主要为山地,少量面积的山间台地和小规模山前冲积平原为本村主要耕地。村内山场地势陡峻,不宜耕种,多为次生杂树林,亦有多处荒山和部分经济林场。全村辖8个村民组。2012年有农户343户、党员38名、人口1054人;林地12825亩、耕地722亩,桑园1737亩,水田544亩,茶园158.6亩;农民人均收入9904元。   近年来,结合农民致富奔小康,在推广发展速生丰产林业的同时,着重推广了林、茶和林农组合混交模式,大力发展了山场经济,增加公益林面积,建设具有特色的经济果木等生态林业产业带,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本村生态环境。   

石印村

  西递镇石印村地处西递镇东部,村辖小岭坑、东风、马降、常山、珠坑口、前进、跃进七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20户673人,劳动力515名,党员27人,党小组4个,流动党员1人。石印村是一个粮、桑、茶和腊八豆腐为主导产业村,拥有耕地面积722亩,其中水田面积569亩。国家、省级公益林11700余亩,茶园131亩,蚕桑面积709亩。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为6443元。   

潭口村

  潭口村地处西递镇北麓,位距黟县县城12.5km,辖7个村民组,共有农户282户,农业人口904人,全村林业面积14800亩,耕地990亩,桑园1200亩,茶园600余亩。境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著名的鸳鸯谷景区就坐落于此。潭口村村民经济收入以茶、林、桑为主,近年来,劳务输出占村民收入比例逐年增加。2004年潭口村荣获全省“百佳生态村”称号,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平安村”。   

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黟城至潭口公路从村庄西北经过。    西递古民居保存基本完整,建筑风格在徽派中独树一帜,且工艺精湛,三雕(石雕、木雕、砖雕)精美,又以石雕见胜,这些不仅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实物,又是研究明清以来徽商社会经济形态、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资料,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东方文化的宝库"、"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    坐落于黄山南麓的西递,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它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落面积12.96公顷。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目前,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198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示范窗口,1999年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村特产大全




西递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