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坐落在白山镇政府西南角,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3500人,耕地4700亩,党员人数116人,共有25个村民组构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村真正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村庄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宽敞的村村通水泥路贯穿了原来的三个老村(5公里),使过去人们上街卖东西用肩挑的一去不复返了,大大提高了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党的富民政策的光辉普照了千家万户,我村村民紧跟形势,迈出家乡在外创业,特别那些姑娘、小伙儿外出务工经商,个个都带着丰收喜悦的心情报答家乡,我们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还有,常年不能外出的老的、小的在家和睦相处,守护着家乡并辛勤耕耘着,给我们的家乡增添一份新的色彩,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政务区的建设,并不断加快马石、松柯、竹元三个村民组新型农庄的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并力争在三年之内把我们村打造成两千亩以上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
鸡鸣村有座鸡鸣山,原名鸠尾山,位于白山南五华里,海拔88米,土厚石少,传说明洪武帝宿营于此,闻鸡鸣拔寨脱险,故乃名。鸡鸣山,原名鸠尾山,位于白山南五华里,海拔88米,土厚石少,传说明洪武帝宿营于此,闻鸡鸣拔寨脱险,故乃名。
近年来,我村充分利用林地、山岗地的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引进知名苗木花卉新品种,大力推行苗木花卉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种植。据了解,目前这些苗木花卉主要销往合肥、巢湖及周边地区,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备受青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24108 | 231500 | 0551 | 查看 鸡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戴桥社区 |
戴桥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山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410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4。邮政编码为231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同春村、九联村、五艾村、鸡鸣村、十联村、觉海村、马鞍村、白山社区、金沈村、兴岗村相邻。 |
白山社区 |
白山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山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410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4。邮政编码为231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同春村、九联村、五艾村、鸡鸣村、戴桥社区、十联村、觉海村、马鞍村、金沈村、兴岗村相邻。 |
同春村 |
同春村 同春村位于白山镇东北部,濒临巢湖,庐枞公路穿村过,水陆交通发达。该村辖区国土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耕地5302亩,人口7523人,18个村民组,农户2032户,人均纯收入 5000元,是白山镇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该村共有党员202人,其中女党员24人,35以下年轻党员29人,35-45岁党员41人,45-60岁党员59人, 60岁以上党员73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17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28人。下辖4党支部,12个党小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情况2009年建成了新村部,占地总面积333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53平方米,拥有6间活动场所,基本符合上级有关标准。 |
九联村 |
九联村于2005年由原王圩、双山、下吴三村合并而成,位于白山镇北端,东邻同春村,南接金沈村,西至白石天河,全村有户籍人口4941人,1370户,22个村民组,现有耕地5186.05亩,林地500亩,劳力2056人(其中男性1040人,女性1016人),外出务工1920人,留守1225人。2010年人均收入约4300元,有困难户142户,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种田和养殖,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
五艾村 |
白山镇五艾村位于庐枞路东南,距县城20公里,2005年由原朱井、五艾二村合并而成。全村户籍人口4080人,1200户,31个自然村庄,40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3677亩,林地1369亩,村部支下设三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103名。 近年来,结合本村地理条件,已发展苗木花卉1993亩,万亩全镇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现已种植了高杆红叶石楠、马褂木、榉树、沉香、含笑、红瑞木等数十个品种。另外,本村已申请了省级生态村,本村的青壮劳力均外出打工及经商,村民的主要收入以种植为主。 五艾村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明清洁,是广大有志之士投资的好地方,五艾欢迎您! |
鸡鸣村 |
我村坐落在白山镇政府西南角,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3500人,耕地4700亩,党员人数116人,共有25个村民组构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村真正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村庄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宽敞的村村通水泥路贯穿了原来的三个老村(5公里),使过去人们上街卖东西用肩挑的一去不复返了,大大提高了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党的富民政策的光辉普照了千家万户,我村村民紧跟形势,迈出家乡在外创业,特别那些姑娘、小伙儿外出务工经商,个个都带着丰收喜悦的心情报答家乡,我们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还有,常年不能外出的老的、小的在家和睦相处,守护着家乡并辛勤耕耘着,给我们的家乡增添一份新的色彩,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政务区的建设,并不断加快马石、松柯、竹元三个村民组新型农庄的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并力争在三年之内把我们村打造成两千亩以上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 鸡鸣村有座鸡鸣山,原名鸠尾山,位于白山南五华里,海拔88米,土厚石少,传说明洪武帝宿营于此,闻鸡鸣拔寨脱险,故乃名。鸡鸣山,原名鸠尾山,位于白山南五华里,海拔88米,土厚石少,传说明洪武帝宿营于此,闻鸡鸣拔寨脱险,故乃名。 近年来,我村充分利用林地、山岗地的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引进知名苗木花卉新品种,大力推行苗木花卉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种植。据了解,目前这些苗木花卉主要销往合肥、巢湖及周边地区,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备受青睐。 |
十联村 |
十联村于2005年由原旗杆、文质、竹山三村合并而成,位于白山镇西南端,东邻盛桥镇许桥村,南接代桥社区,西临同大常丰村,北靠白山社区。现有户籍人5868人,1402户,28个村民组;有耕地6012亩,林地120亩。2011年收入约6470元。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抓制度,促规范;抓服务,促稳定;抓创新,促提高上下工夫,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村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构建平安和谐新十联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觉海村 |
觉海村于2003年由原藕塘、觉海二村合并而成,位于白山镇东南端,东邻兴岗村,西邻金沈村,北靠同春村,紧依巢湖南岸及滨湖景观大道,全村有户籍人口3190人,780户,23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2800亩,林地45亩。2010年村人均收入约6000元.近两年在村总支及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干了一些民心工程,修通了两条自然村主干道,共修了近三十亩水面的当家塘。计划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对两个抗旱站实行改电工程,使整村面貌焕然一新。有待结合滨湖大道吸收外商进行旅游开发,使我村集体企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
马鞍村 |
马鞍村由原马鞍、李敦、彭岗三村合并而成,地处白山镇最南端,与冶父山镇、庐城镇、石头镇接壤,北依白石天河,像一条彩带直达巢湖。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沃土肥壤,水土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小圩口8个,耕地4400亩,林地1000亩,总人口5100多人。该村2005年成立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38名。2005年、2007年分别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先进党组织,2011年被合肥市评为远程教育先进站点。各项工作在全镇名列前茅,多次多项受到上级党委政府表彰或奖励。马鞍村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厚重,两条“十”字型水泥公路覆盖整个马鞍村,交通十分便捷,村民淳朴,热情好客。热烈欢迎广大客商选择马鞍这块热土,共同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
金沈村 |
宣公寺 金沈村位于白山镇政府、白山镇工业园北边,距白石山风景区1公里,西边濒临白石天河,齐枞公路、白王公路贯穿其中,工业区大道直通南北。目前已有三家规模型企业入驻,辖区内有一座宣公寺,香火鼎盛,村级连心路(水泥路)连接各自然村庄,交通便捷,经济繁荣,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广大群众生活安康。 全村整体面积12.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380.7亩,总人口6019人,总劳力2750人,劳务输出1860人,分布居住在16个村民组21个自然村庄,人均收入达5280元。 金沈总支委员会下设三个支部委员会、16个党小组,正式党员151人,预备党员6人,其中女党员20人,流动党员36人。 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体的产业链,推动畜牧饲养、水产养殖全面发展的生产模式。 |
兴岗村 |
白山镇兴岗全村共有人口5138余人,现有耕地5877亩,“两委”干部7名,党员152名,村民代表61名,2011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近几年来,在县委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总支书记邓宏力带领班子人员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从而,连续多年被评为县、镇级先进党(总)支部。 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一是坚持村务公开制度,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二是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集体重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都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由村支两委成员、党员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一起研究决定,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千斤”,村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如今,村党支部一班人正带领全村群众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目标奋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