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合肥市 >> 庐江县 >> 罗河镇 >> 新生村

新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生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生村简介

  新生村共15个村民小组,1179户4245人,计税面积3331亩,水面面积514亩,可养面积329亩。著名的母子陵就座落我村。弱母子陵又称母子陵或母子坟.位于安徽枞阳县钱桥镇与安徽庐江县罗河镇交界点,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石碑万余块,别具一格,游人络绎不绝。
  母子陵历史久远,子孝母爱,荒年饥馑,饿死于荒郊.数百年后崛地时,发现当年的母子依然相拥地下,面目红润,有血色,而未见任何-迹象,村民以为神.同治三年.始建“母子亭”,文革中拆毁,传毁时用0炸开墓地,见母子二人尸体仍旧,-再也不敢动手,逃走之后,村民将墓重新填好。1993年有民间人士捐资重建,现有亭台9座、佛像5樽。每逢单日香客络绎不绝,初一、十五更是香客如云。陵内碑林如笋,不计其数。有词云:巫山一段云——母子陵 “古冢荒丘碧、青鳌溪水流.白湖帆影过沙洲,江水浪喷头.亭阁元颓落,香姻尚不休.凤凰山上世名留,虔诚为何求”.母子文化涵盖了母子简介, 母子生平, 母子传说, 母子敕封,诗词楹联,小说散文,学术研究等等内容,通过母子资料的广泛搜集与整理,了解到母子文化起源于北宋、发展于元明、鼎盛在清朝,延续至今,形成独特的母子文化,千百年来,民间自发维持着母子香火的兴盛。母子坟(内有母子不腐真身)、母子碑林、母子亭和母子庙展现圣地的壮丽辉煌,显示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折射出母子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强大生命力。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无愧于全国20万母子信众的朝圣和八方游客的旅游胜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124113 231500 0551 查看 新生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罗河社区

  罗河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罗河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411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4。邮政编码为231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罗嘴村、店桥社区、高桥村、鲍店村、黄龙村、东风村、大包庄村、桥东村、郑湾村、吉桥村、墩子村、新生村相邻。  

店桥社区

  店桥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罗河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411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4。邮政编码为231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罗嘴村、罗河社区、高桥村、鲍店村、黄龙村、东风村、大包庄村、桥东村、郑湾村、吉桥村、墩子村、新生村相邻。  

罗嘴村

  罗嘴村:位于罗河镇西北4公里处。共15个村民小组,1078户,4320人,土地面积3956亩,水面面积为824亩。  罗嘴村与罗河社区、店桥社区、高桥村、鲍店村、黄龙村、东风村、大包庄村、桥东村、郑湾村、吉桥村、墩子村、新生村相邻。  

高桥村

  高桥村位于罗河镇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合铜公路横贯南北,县二环路穿过东西,马钢罗河矿业公司主、副井、措施井和一回风井均在本村。    全村有56个自然村庄(现并为33个村民组),1499户,总人口6820人,全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近7千亩,水田约4千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上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鲍店村

  鲍店村位于庐江县罗河镇南边,且位于合铜黄高速和合铜公路交汇处,因此给鲍店村带来了便利的交通。罗河镇最高山“黄山寨”便坐落在鲍店村,山上具有天然和极具特色的奇异石头,值得大家闲暇时光前去欣赏。    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814户,6584人,计税面积2283亩,水面面积为3635亩,可养面积2251亩。    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开展顺利。我们在抓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同事,利用占街头的地理优势,鼓励群众经营个体户。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开展顺利。我们在抓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同事,利用占街头的地理优势,鼓励群众经营个体户。  

黄龙村

  黄龙村概况    区域位置:黄龙村位于我县最南端,与枞阳县交界,距离庐江县城约40公里,位于铜池纵产业集中区范围内,合同黄高速、合铜路沿村而过,即将建设的合庐铜铁路也经过黄龙,交通非常便利。    村情现状:该村由老黄龙村和杨楼村合并而成,占地面积近8000亩,山场面积2916亩,水田、旱田面积2277.93亩,青山湖(又称张院水库)2/3水域面积在黄龙村境内,旅游开发前景巨大。全村有1086户人家,分为35个村民小组,人口5041人,劳力2413人,外出务工1592人,留守821,人均收入约5400元。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种田和养殖。全村共有党员147人,3个党小组;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村支部书记今年56岁,其他成员最大57岁,最小42岁,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9岁。现有村组干部35人,该村村部正在建设之中。    经济情况:主要以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种植业仍停留在单一的粮食生产上。田间作物一年两季,以水稻种植为主。正常年份水稻1000斤/亩、油菜500斤/亩,每亩田的纯收入在700元左右。此外,养殖业发展规模较小,无养殖大户,农户只是零散地养些猪羊鸡鸭牛等。总的来看,农副业收入只占农民收入的20%左右。近年该村外出打工人员日渐增多,每人年纯收入一般都在12000-15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30000元每年(村内叶蜡矿收益) ,财政转移支付6.8万元。   社会事业: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低保户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广泛推广,农民基本都参保,每人每年缴纳30元,资金筹集较好,农民得到了实惠。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得到较好贯彻落实。本村有小学一所(黄龙小学。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5000多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470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800多人。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基本上能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仍需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发生反弹现象。   社会治安:村内设有警务室,建立了义务巡逻联防值班制度,没有恶性犯罪案件发生,农民较有安全感。但由于该村处于两县交界处,偷盗现象还时有发生。   重点工程:黄龙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程、 店黄路杨楼段该线工程   

东风村

  东风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1804户,6483人,计税面积5151亩,水面面积为923亩,可养面积565亩。东风村有一家著名的矿业公司:安徽马钢罗河矿业有限公司。它是由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安徽庐江龙桥矿业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2005年12月正式注册登记,首批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双方出资比例分别为55%和45%。罗河铁是特大型矿山,已探明储量:铁矿5亿吨、石膏4119万吨、硫铁矿3034万吨、钒70万吨。    罗河铁矿属国家规划矿区,是特大型井下矿山。矿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上的安徽省庐江县城南35km处的罗河镇,总面积4.4km2。拥有丰富的矿石资源,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5亿吨,国家储委批准的储量为3.4亿吨。罗河铁矿工程项目首期开采规模为300万吨/年,扩能后,将达到500万吨/年(包括60万吨石膏矿),项目概算投资20亿人民币,二期开采设计规模为800万吨/年。整个项目融入“现代矿山”的设计理念,实行高起点建设,采用高效的采选工艺技术,实行清洁化生产,注重循环经济和资源保护,充分体现“工艺合理化、技术先进化、装备现代化”的特点,从而打造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科技型矿山。       马钢罗河铁矿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开发建设。矿山采选分二期建设,一期规模为300万吨/年,二期规模为600-800万吨/年。一期建设总投资为11.5亿元(含附属工程总投资为15.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采矿工业厂区,选矿工业厂区、矿山尾矿库、水源泵站及井下开拓工程等。2007年1月,一期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全面启动建设。至目前,35KV供电所已建成投入使用,水源泵站已竣工;措施井掘进近400米,进风井掘进360余米,一号回风井掘进370余米,二号回风井掘进180余米;主副井井架开始安装;20万吨选矿设备正在招标采购。已执行合同投资约4亿元。罗河铁矿工程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工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庐江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促进巢湖市、庐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包庄村

  大包庄村共有43个村民小组,1789 户,6801人,计税面积3452亩,水面面积为710亩,可养面积467亩。金牛矿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勃勃生机,金牛矿业是省“861”项目,庐江县重点工程,更是罗河镇发展的头等大事,为做好协调工作,现制定两矿建设工程项目推进书,将具体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人,各相关单位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和时间要求,确保两矿顺利投产。金牛铁矿铁矿正处在工程建设的攻坚阶段,各种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我们将本着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的理念、团结带领全矿干部职工,努力克服矿山建设工程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早日将罗河铁矿简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矿山,为省、市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罗河是个矿产资源大镇,地下矿藏丰富,储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达6亿吨,全省名列前茅,全国也属罕见。近年来,当地政府果断打开地下宝藏,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罗河矿业、金牛矿业等安徽省“861”计划中重点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创造了一个个“点石成金”的奇迹:那种喷涌而且不断增大的流“金”淌“银”之势,让罗河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金光闪烁的地方。   

桥东村

  桥 东 村 概 况   区域位置:桥东村共27个村民小组,1269户,4518人,计税面积4116亩,水域面积为512亩,可养面积343亩。   经济情况:主要以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种植业仍停留在单一的粮食生产上。田间作物一年两季,以水稻种植为主。正常年份水稻1000斤/亩、油菜500斤/亩,每亩田的纯收入在700元左右。此外,养殖业发展规模较小,无养殖大户,农户只是零散地养些猪羊鸡鸭牛等。总的来看,农副业收入只占农民收入的20%左右。近年该村外出打工人员日渐增多,每人年纯收入一般都在12000-15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30000元每年 ,财政转移支付6.8万元。   社会事业: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低保户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广泛推广,农民基本都参保,每人每年缴纳30元,资金筹集较好,农民得到了实惠。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得到较好贯彻落实。本村有小学一所(桥东小学)。   

郑湾村

  郑湾村位于罗河镇西部、西南与枞阳县毗邻、北接乐桥镇、东枕罗桂公路、环绕七桥水库,面积约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6亩,人口2457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有党员82名、解放前0安徽省委第一次-会在我村董家祠堂召开。  

吉桥村

  吉桥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894户,3273人,计税面积2914亩,水面面积为301亩,可养面积 202亩。  

墩子村

  墩子村位于罗河镇北面,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有11个村民组,共1033户4197人,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99人,该村由老墩子村和章院村合并而成,占地面积近3826亩,水面面积为481亩,可养面积302亩。墩子村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文化气息浓厚,产业开发前景无限。几年来村党两委一班人时刻关注村情和民情,思想上高度统一,工作上有坐标,时刻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特色:主要是以农业和外出劳务为主。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墩子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战斗力强,两委班子自增压力,在新农村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突出的工作成绩,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村内交通便利,有村村通道路罗吉路直达镇政府,村部环境优美,能为村官提供吃住场所,村部内食堂、房间、自来水一应俱全。  

新生村

  新生村共15个村民小组,1179户4245人,计税面积3331亩,水面面积514亩,可养面积329亩。著名的母子陵就座落我村。弱母子陵又称母子陵或母子坟.位于安徽枞阳县钱桥镇与安徽庐江县罗河镇交界点,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石碑万余块,别具一格,游人络绎不绝。   母子陵历史久远,子孝母爱,荒年饥馑,饿死于荒郊.数百年后崛地时,发现当年的母子依然相拥地下,面目红润,有血色,而未见任何-迹象,村民以为神.同治三年.始建“母子亭”,文革中拆毁,传毁时用0炸开墓地,见母子二人尸体仍旧,-再也不敢动手,逃走之后,村民将墓重新填好。1993年有民间人士捐资重建,现有亭台9座、佛像5樽。每逢单日香客络绎不绝,初一、十五更是香客如云。陵内碑林如笋,不计其数。有词云:巫山一段云——母子陵 “古冢荒丘碧、青鳌溪水流.白湖帆影过沙洲,江水浪喷头.亭阁元颓落,香姻尚不休.凤凰山上世名留,虔诚为何求”.母子文化涵盖了母子简介, 母子生平, 母子传说, 母子敕封,诗词楹联,小说散文,学术研究等等内容,通过母子资料的广泛搜集与整理,了解到母子文化起源于北宋、发展于元明、鼎盛在清朝,延续至今,形成独特的母子文化,千百年来,民间自发维持着母子香火的兴盛。母子坟(内有母子不腐真身)、母子碑林、母子亭和母子庙展现圣地的壮丽辉煌,显示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折射出母子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强大生命力。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无愧于全国20万母子信众的朝圣和八方游客的旅游胜地。   


新生村特产大全




新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