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倪村概况
陈倪村位于潘集区贺疃乡中部,北与均刘为邻,东与塘西村接壤,南与贺疃村交界,西与史圩村相连.全村辖五个自然庄12个村民组,总人口2238人,现有耕地4915亩.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516元.设立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45名.贺蒙路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纵横贯穿,交通十分便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406108 | 232000 | -- | 查看 陈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古路岗村 |
古路岗村概况 古路岗村位于潘集区贺疃乡东北部,茨淮新河南岸,面积约3.5平方公里,古有鸡鸣闻三县之说。本村现有2015人,现有党员36名。纵横交错的四道干渠贯穿本村境内,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农民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2855亩,人均土地1.5亩,亩均产粮2000斤,人均收入5000远左右。村集体经济以网箱养鱼和集体鱼塘出租为主,古路岗村是首批“新农村示范村”,环境优美、林网密布,荣获2007年度全市首批“绿色小康村”称号,2007年度获全市首批“新农村示范点”三等奖。 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农村工作而言,班子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在抓班子建设工作中,我们一抓班子理论学习,提高成员素质;二抓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三抓民主集中制建设,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四抓廉洁自律,做到干部清白,群众明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以几项农组工作载体为抓手,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近年重点培育“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建设,培育示范户4户,其中今年新增示范户2户,带动全村34多户从事养殖业。二是认真抓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全村21名无职党员上岗履责,村党支部定期对上岗党员履责情况进行述岗、评岗,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较好。三是做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代理点建设,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今年代理事项39件。四是做好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通过电话经常保持联系,今年又选择2名流动党员进行“双向带动”工作。五是扎实开展了“双向承诺”活动,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兑现较好。六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10年,我们结合“双培双带”工作,按照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和公示制的规范程序和要求,发展了致富能力较强的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七是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群众比较满意,在市、区组织的各次检查中都得到充分肯定。八是作好党员日常教育工作。我们发挥党员活动场所和电教设备较好的优势,充分利用“电视上网”工程,党员培训时间得到保证,学习效果得到增强。 这就是我们古路岗村,希望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前来参观旅游、投资创业。古路岗村欢迎您! |
史圩村 |
史圩村位于潘集区贺疃乡西部,为贺疃乡第二大村,全村辖12个村民组,下设两个支部,共有正式党员64名,预备党员2名,总人口2644人,现有土地面积5187亩。2008年度人均收入达4000余元,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养殖、加工、建筑、运输。特色产业为水产养殖和反季节的瓜果蔬菜种植。 现有村委办公楼1座,计生服务室2间,医疗室2间,农家书屋1间,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科技学习、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资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 今年,史圩村将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增强本村集体经济实力。 |
秦万村 |
秦万村概况 秦万村位于贺疃乡东南部,辖9个自然庄。全村共12个村民组,共2547人,土地4391亩,养猪场3个,占地6亩。其中张全福养猪场共有一千多头,年收入达200万。蛋鸡养殖场一个,2000只左右,占地两亩,年收入近十万。秦万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70人,下设2个党支部。2011年7月换届以来,新“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共同致力于村级发展,在秦书记和万主任的带领下,“两委班子”成员着力发展民生工程,联系本村实际情况,积极在乡政府争取低保、五保名额,为更多的贫困群众送去生活保障;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在村部环境整治上加大投入力度,被政府评为“三星级美好乡村家园”。 我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以“书记大走访”为契机,以“小学教”活动为依托,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素质,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宗旨,经过努力拼搏奋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受到市、区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好评,曾荣淮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淮南市远程教育示范站点”、潘集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潘集区“五星级”先进党组织、潘集区“综治模范村”等称号。现在该村着力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培养大户能人上下功夫,为全村带去发展生产的新气象、新动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培养致富能手范围,为把秦万村建设成和谐、发展、稳定的先进村而不懈努力。 |
陈倪村 |
陈倪村概况 陈倪村位于潘集区贺疃乡中部,北与均刘为邻,东与塘西村接壤,南与贺疃村交界,西与史圩村相连.全村辖五个自然庄12个村民组,总人口2238人,现有耕地4915亩.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516元.设立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45名.贺蒙路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纵横贯穿,交通十分便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
贺疃村 |
贺疃村概况 贺疃村位于贺疃乡中心地带,贺疃乡政府所各地,南与芦集镇,北与罗集大桥相连,东于老潘集,西与关店乡接壤,全村有13个村民组,6个自然庄,全村可耕地4871亩,总人口4520人(其中0党员64人)2008年度村民人均收入4600元,贺蒙、贺关路在我村纵横,贯穿,我村也是贺疃乡最大的行政村,中心村,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地处街道闹市区。村委会办公楼在建设中,部分办公室和会议室已投入使用。 贺疃村位于贺疃乡政府所各地,南与芦集镇,北与罗集大桥相连,东于老潘集,西与关店乡接壤,全村有13个村民组,6个自然庄,全村可耕地4871亩,总人口4520人(其中0党员64人)2008年度村民人均收入4600元,贺蒙、贺关路在我村纵横,贯穿,我村也是贺疃乡最大的行政村,中心村,人口最多的一个村. |
杨园村 |
杨园村概况 位于贺疃乡西北部,西与凤台相接,被与蒙城仅一河之隔,人口1350人,所辖3个自然庄,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199亩, 经济发展稳定,主要收入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交通便利,贺蒙公路横贯我村,环乡路贯穿3个自然庄,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约10‰,环境卫生整治到位,配备2名环卫工人。 杨园村位于潘集区贺疃乡西北部,西与凤台县接壤,北与蒙城、怀远县隔茨淮新河相望,位于三县一市交界处。全村辖7个村民组,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34名;全村总人口1208人,现有耕地面积2630亩。2008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4500余元。境内贺蒙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纵横贯穿,交通便利。朱集西煤矿落户本村境内,占地780余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业、建筑运输业及商业服务业。 |
塘西村 |
塘西村概况 塘西村位于潘集区贺疃乡东北部,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设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38名,其中正式党员35名,全村总人口1442人,现有耕地3030亩.2008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4130元,村内有亲民路惠民路两条村村通水泥路贯穿东西南北.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其他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和养殖业.2008年度人均收入达4000余元,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养殖、加工、建筑、运输。特色产业为水产养殖和反季节的瓜果蔬菜种植。 现有村委办公楼1座,计生服务室2间,医疗室2间,农家书屋1间,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科技学习、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资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达1230多平方米。 今年,塘西村将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增强本村集体经济实力。 |
塘东村 |
塘东村概况 塘东村位于贺疃乡东北部,东与潘集镇交界,北与古路岗村南边。 塘东村共有人口2300人,14个村民组,土地4200亩,人均地亩1.82亩。 现在该村着力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培养大户能人上下功夫,为全村带去发展生产的新气象、新动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培养致富能手范围,为把塘东村建设成和谐、发展、稳定的先进村而不懈努力。 |
均刘村 |
均刘村概况 均刘村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北纬32.9°左右,东经116.7°左右,位于潘集区贺疃乡北部,北临茨淮新河,与怀远、蒙城相邻,西与朱集村接壤,南与史圩村相邻,东与古路岗村、陈倪村相接。 全村辖区内共有8个自然庄(均刘、王元、前关、后关、大塘刘、斜沟、王老、王小庄),11个村民组,总人口2025人。村党支部现有50名党员,4个党小组,组织健全且具有凝聚力。 经济以农业为主,外出务工为重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370亩,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自然条件尚可。 |
朱集村 |
朱集村概况 朱集村位于潘集区贺疃乡西北部,西接凤台县大兴集,北临茨淮新河与蒙城、怀远隔河相望,全村辖九个自然庄十三个村民组,共有447户,人口1742人,设党支部一个,五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33人,耕地总面积3895亩。2008年度人均纯收入3200元。 现在该村着力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培养大户能人上下功夫,为全村带去发展生产的新气象、新动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培养致富能手范围,为把朱集村建设成和谐、发展、稳定的先进村而不懈努力。 |
唐集村 |
唐集村概况 唐集村位于贺疃乡东部,全村辖8个自然庄,9个村民组,设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5名,全村共有526户,常住人口2244人,全村总耕地面积4523亩,2008年度人均纯收入4450元。 现在该村着力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培养大户能人上下功夫,为全村带去发展生产的新气象、新动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培养致富能手范围,为把唐集村建设成和谐、发展、稳定的先进村而不懈努力。 |
杨祠村 |
杨祠村概况 杨祠村位于淮南市贺疃乡西部,以农业为主,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已投入使用,可以同时容纳百人,以方便群众通过远程教育了解时政及种植养殖方面的农业知识。杨祠村有自然庄5个,村民组11个,农户445户2653人,2010年人均收入5800元。共有党员53名。耕地面积3332亩,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养殖、建筑运输为主。 |
贾庄村 |
贾庄村概况 贾庄村地处潘集区贺疃乡西北部,该村以农业为主,南靠泥古路,利民新河穿村而过,全村共有6个自然庄,下辖12个村民组,人口2500人左右,耕地4145亩,2010年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村村通水泥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我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养殖、建筑运输收入为主,村庄楼房林立,呈现一派祥和气氛,人民生活基本步入小康。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贾庄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贾庄村现有耕地4415亩,人均耕地面积1.76亩,全村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为主,玉米、大豆等为辅。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一所农家书屋,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 (三)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7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7人,女性党员5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
李庄村 |
李庄村概况 李庄村位于贺疃乡东北部,北与塘东村相邻,西与唐集村相邻,东临近潘集镇。村部设在本村村民组中心地带,内含学校和卫生室。全村人口1203人,党员23人,5个村民组,共有耕地3600亩。 李庄村地处贺疃乡东部,西与唐集村接壤,东与潘集镇倪圩村接壤,北于塘东村接壤,全村辖8个村民组,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2名,全村共有土地2611亩,总人口1147人,该村主要以种植、养殖、建筑业为主,全村楼房满月,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广大村民满怀豪情步入小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