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沟镇菱角村地处寿西湖畔,背靠淮河,东与龙头村相邻,西与顾楼村接壤,南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全村辖20个村民组,894户,3876人,有耕地4647亩。全村设党总支1个,下辖村务、种植业等2个党支部,党员85人。
该村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农业村,由于产业结构合理,连年农业不断增产,农民增收逐年增多。农田林网建设长足发展,。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快,先后投资170万元,村里主干道全部硬化,通往村民组或农户道路达到砂石化,农田基本建设网络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21102 | 237000 | 0554 | 查看 菱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农民城社区 |
涧沟镇农民城街道位于涧沟镇政府所在地,2007年10月份由原卅铺村、史圩村、皮店村、农民城街道合并而成。现有人口6953人,耕地面积8375亩,32个村民组。农民城街道“两委”成员有8名村干部组成,设置一个党总支,下辖5个党支部,分别为第-支部、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个体工商业党支部、村务党支部。共有229名党员,21个党小组。农民城街道现拥有办公场所280平方米,办公场所宽敞明亮,办公设备齐全,群众办事方便。 农民城街道“两委”人员,近两年来,齐心协力,凝心聚力,把农组“五大载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步由原来的落后村街走上了先进行列。 |
方圩街道社区 |
涧沟镇方圩街道,地处涧沟镇北部,淮河南岸,距离县城近10公里,地资肥沃,交通便利,方圩街道于2007年10月由方圩村、田岗村、方圩街道三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方圩街道,共有15个村民组,7018人口人,耕地面积7031亩,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年人均收入2800元。 方圩街道党总支下辖四个党支部,22个党小组,176名党员。 |
顾寨街道社区 |
顾寨街道地处涧沟镇政府南端,东南与双桥镇接壤,西与丰庄镇仅一河之隔。撤并后的街道居委会纵横达四公里之遥。居委会总人口为5050人,耕地面积6300亩。原分布28个自然村庄,现调整为10个村民组。党总支下设个体工商户党支部、第-支部、第二党支部,共有党员109人,其中女性党员12人。 |
龙头村 |
涧沟镇龙头村,现有人口3894人,8个村民组,党员6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5人,村党总支下辖村务和养殖两个党支部。龙头村地处淮河南岸,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现有耕地4143亩,种植以小麦、黄豆为主。 近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抓经济、促民生,积极加快村级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意识,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打造一支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的队伍,助力龙头村美好乡村建设。 |
菱角村 |
涧沟镇菱角村地处寿西湖畔,背靠淮河,东与龙头村相邻,西与顾楼村接壤,南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全村辖20个村民组,894户,3876人,有耕地4647亩。全村设党总支1个,下辖村务、种植业等2个党支部,党员85人。 该村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农业村,由于产业结构合理,连年农业不断增产,农民增收逐年增多。农田林网建设长足发展,。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快,先后投资170万元,村里主干道全部硬化,通往村民组或农户道路达到砂石化,农田基本建设网络化。 |
顾楼村 |
涧沟镇顾楼村位于涧沟镇北部沿淮地区,东邻菱角村,西与方圩街道连结。村设党总支委员会1个,下辖村务、养殖党支部各1个,现有党员82人。全村辖8个村民组,853户,3898人,实际耕地面积4710亩。 顾楼村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建制村,由于紧邻方圩街道,第三产业也比较发达,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社会公益事业比较先进,境内有建校近70余年历史的菱角小学和具有法律保护的基督教堂一所,以及四通八达的村组交通网络,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
黑龙村 |
涧沟镇黑龙村位于涧沟边沿,紧靠淮河南岸,距镇政府约7公里,是沿淮蓄洪区,洪水撤退水泥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两大自然村庄,6个村民组,692户,2953人,男女劳力1085人。现有党员72名,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即村务党支部、养殖党支部)。全村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由于九九年淮河退建工程占压了一部分土地,现有耕地2363亩,人均耕地0.8亩,其中水田180亩,旱地2183亩。 黑龙村地势平坦,自然条件、生产条件良好,对发展农村各项经济十分有利。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村“两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在过去传统种植一麦一豆的基础上,向高效农业进举,鼓励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特别是青毛豆产品,农户种植已成规模,成立了千亩青毛豆种植示范基地。08年初,村“两委”与寿县华祥公司联系从浙江引进青毛豆新品种,并与该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二是本地土壤适应发展林业生产,特别是意杨树的种植村集体与农户年栽植量不断递增,林业收入也不断增长。三是靠近淮堤有丰富草资源的优势,十分重视发展养殖业,在原养殖大村的基础上,二00三年村“两委”积极争取国际小母牛资金,在前台村民组成立养牛区,为全村养殖业做好了示范带动,使本村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实实在在地效益。同时牲畜的粪便可以解决农村能源,二00四年至二00五年两年村争取国债项目建沼气池72座,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二00七年本村被市列为生态村。 |
张郢村 |
涧沟镇张郢村位于涧沟镇中部,国防路和截涝渠以北,地理环境较偏僻,是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典型农业村。区划后的张郢村是由原小张郢村、李台村、李岗村三村合并组成。总人口为5080人,耕地面积7907.54亩。原分布12个自然村庄,现调整为10村民组。党总支共有1170名0党员,其中女性党员11名。 |
蒋庙村 |
寿县涧沟镇蒋庙村回族村地处沿淮湖洼地带,隔河与颍上、凤台两县相望,有鸡鸣闻三县之说。全村辖3个自然村庄,9个村民组,804户,3362人,其中回民2248人,耕地346亩,是全县闻名的小数民族集居人多地少的大村。 过去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制约,易涝易旱,群众生活困难,经济发展滞后,是全县出了名的民族贫困村,各项工作拖县、乡后腿。 近几年,村“两委”一班人用足用活了党的富民政策,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苦干实干,使村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建起了黑泥沟垂钓中心、大涧沟养殖场、蒋庙砂场、正光波尔山羊养殖场等,依据自身养羊、牛优势大力发展群众性养殖业,户均养黄牛1头、羊12只。不但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而且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大力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兴建了一所蒋庙回族逸夫学校,扩建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蒋庙清真寺,修建了民族街道水泥路。现在,全村拥有固定电话386门,各种交通车辆基本齐全,真正是群众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 |
涧沟村 |
涧沟村毗临涧沟镇政府,寿霍路以北,现有人口3512人,耕地面积4515亩,5个村民组。涧沟村现有党员74名,设置一个党总支,下辖种植业党支部和村务党支部,村“两委”有5名村干部组成。 涧沟村2007年10月由原来的黄郢村和涧沟村合并而成,原办公村部房屋陈旧,办公设备老化,办公条件极差。2008年在农组“整乡镇推进”工作中,村“两委”一班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32万元建成了一所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代理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条件。 涧沟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加强班子建设,围绕“五个好”创建目标要求,借助“五大载体”活动开展平台,必将会带领涧沟村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
朱厂村 |
涧沟镇朱厂村系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涧沟镇北部,淮河岸边。朱厂村党总支现有党员55人,下设村务党支部和种植党支部。朱厂村现有人口3044人,居民户数736户,村域面积3150亩,耕地2500亩。朱厂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土地肥沃,种植以大棚蔬菜、小麦、黄豆为主。 近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抓住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大力开展“三清”、“四改”工作。修建了14.2公里的环村水泥路,主干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4公里长的下水道,有158户农民修建了沼气。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提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