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寿县

寿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寿县谷歌卫星地图)


寿县简介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总人口128万。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寿县胜迹宏博,现在的古建筑有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载于方志的寿州内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的安丰塘,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特别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都广有影响,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淮南子》的学术团体。“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国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册,万古流芳。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0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等一批谈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寿县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优质粮油棉、水产、生猪、白鹅、肉鸡、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导产业。地方特产寿霍黑猪、皖西白鹅闻名遐迩,淮王鱼、银鱼、瓦虾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龙瓜子、寿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0确定的全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寿县交通便捷,即将通车的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淮南铁路蔡家岗站仅8公里,距合肥机场仅1小时路,区位优势明显。
  寿县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寿县积极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显著增长,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精神文明活动深入推进,先后荣获全国科技、体育、殡改、司法、广播电视先进县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28万人 2986平方公里 340422 237000 0554 查看 寿县谷歌卫星地图

寿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寿春镇 约13.2万人 140平方公里 建设社区 永青社区 东津社区 红星社区 民主社区 新民社区 南关社区 西湖社区 新城社区 花园村 寿滨村 九龙村 古城村 周寨村 湖光村 兴隆村 陡涧村 南关村 查看 寿春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桥镇 约5.5万人 74平方公里 双桥街道社区 袁郢村 江拐村 孙厂村 廿铺村 马方村 杨台村 胜利村 梨树村 南塘村 柏庙村 洪楼村 大郢村 尚庙村 查看 双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涧沟镇 约4.76万人 76.4平方公里 农民城社区 方圩街道社区 顾寨街道社区 龙头村 菱角村 顾楼村 黑龙村 张郢村 蒋庙村 涧沟村 朱厂村 查看 涧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丰庄镇 0 0 薛湖社区 曹洼村 五里村 湖沿村 前圩村 王店村 柴岗村 花圩村 查看 丰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正阳关镇 约6.14万人 102.8平方公里 拱辰社区 解阜社区 枸杞社区 北台村 三岔村 建设村 红旗村 前圩村 董圩村 花门村 谭套村 王祠村 查看 正阳关镇谷歌卫星地图
迎河镇 约7.3万人 114.54平方公里 立新街道社区 团结街道社区 常圩村 禹临村 查看 迎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板桥镇 0 112平方公里 板桥街道社区 双街社区 龙祠村 芍西村 团岗村 红星村 毕墙村 清真村 新华村 邹祠村 王楼村 黄安村 查看 板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安丰塘镇 0 92平方公里 苏王社区 安丰社区 四店村 井亭村 戈店村 宋墙村 老街村 柿元村 大树村 申桥村 查看 安丰塘镇谷歌卫星地图
堰口镇 约5.96万人 125.3平方公里 大光社区 江黄街道社区 十字路街道社区 马厂村 红桥村 八沟村 高王村 魏岗村 寿丰村 许寺村 小集村 青莲村 双楼村 江黄村 查看 堰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保义镇 0 0 街道社区 开荒村 保义村 大林村 陈庙村 董郢村 后楼村 张祠村 朱楼村 塘郢村 桃园村 金祠村 东楼村 张罗村 查看 保义镇谷歌卫星地图
隐贤镇 0 77.5平方公里 隐贤街道社区 太平街道社区 姚祠村 包公村 牌坊村 大树村 郝岗村 许圩村 姚集村 青龙村 查看 隐贤镇谷歌卫星地图
安丰镇 约7.9万人 188.8平方公里 杨仙社区 石集街道社区 谷贝村 叶套村 东庄村 荆塘村 青峰村 甲贝村 马路村 观音村 天岗村 桓店村 青城村 廖圩村 梧桐村 关庙村 查看 安丰镇谷歌卫星地图
众兴镇 0 218平方公里 新店社区 街道社区 闫店社区 楼郢村 黄圩村 东岳村 李圩村 彭城村 查看 众兴镇谷歌卫星地图
茶庵镇 约3万人 97平方公里 茶庵社区 碾桥村 胡圩村 谢埠村 花果村 龙湾村 精神村 关岗村 查看 茶庵镇谷歌卫星地图
三觉镇 约3万人 82平方公里 三觉社区 余集社区 桥湾村 董埠村 丁岗村 六冲村 冯楼村 魏荒村 顾岗村 张岗村 陈岗村 庙桥村 张墩村 魏楼村 查看 三觉镇谷歌卫星地图
炎刘镇 约6.98万人 190.07平方公里 广岩社区 炎刘社区 船涨村 三关村 李桥村 龙楼村 石埠村 三星村 谢墩村 黄楼村 新桥村 圣井村 磨湾村 查看 炎刘镇谷歌卫星地图
刘岗镇 约4.2万人 176.5平方公里 沈郢村 三义村 眠虎村 陈楼村 汤岗村 郑岗村 双枣村 大拐村 烟店村 刘岗村 塘面村 付楼村 上楼村 查看 刘岗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庙集镇 0 0 双庙街道社区 邢铺村 民生村 周岗村 吴岗村 公庄村 堰东村 迎河村 查看 双庙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小甸镇 约3.4万人 89.2平方公里 街道社区 李山村 筑城村 贾庄村 马集村 鲁城村 双湾村 古楼村 大井村 杨圩村 魏庙村 田铺村 邵店村 吕圩村 唐店村 姚郢村 查看 小甸镇谷歌卫星地图
瓦埠镇 约2.6万人 68平方公里 街道社区 铁佛村 张嘴村 瓦岗村 张冲村 上奠村 查看 瓦埠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顺镇 约3.8万人 105平方公里 街道社区 仇集村 长岗村 陶巷村 九井村 官塘村 袁湖村 老嘴村 余埠村 新集村 查看 大顺镇谷歌卫星地图
八公山乡 约2.6万人 12.3平方公里 淝水社区 珍珠泉社区 赵台村 团结村 张管村 大泉村 郝圩村 查看 八公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张李乡 约5.2万人 ·寿县旅游·寿县特产·寿县十大特产·寿县十景·寿县名人·寿县 南场村 张李村 马郢村 塘北村 迎南村 韩店村 油坊村 时寺村 孙庙村 高台村 郭园村 查看 张李乡谷歌卫星地图
窑口镇 约3.3万人 ·寿县旅游·寿县特产·寿县十大特产·寿县十景·寿县名人·寿县 窑口社区 北集村 粮台村 陈圩村 马湖村 马墙村 贾庙村 陶圩村 真武村 查看 窑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陶店回族乡 约1.46万人 38.3平方公里 湖滨村 陶店村 桃园村 马店村 查看 陶店回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寿西湖农场 0 0

----

查看 寿西湖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正阳关农场 约3000人 17.2平方公里

----

查看 正阳关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寿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通区

  大通区总面积314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大通街道。邮编:232033。代码:340402。区号:0554。拼音:Datong Qu。      行政区划      大通区辖1个街道、3个镇、1个乡:大通街道、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孔店乡。共有14个社区居委会、54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年,大通区辖九龙岗镇、洛河镇、上窑镇、大通街道,共3个镇和1个街道,37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      2000年,大通区辖1个街道、3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29039人,其中: 大通街道 28244 上窑镇 28347 洛河镇 35070 九龙岗镇 31955 淮南乳品公司虚拟镇 5423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39号),将长丰县的孔店乡划归淮南市大通区管辖。调整前,大通区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13万(2001年)。2004年底,大通区辖1个街道、3个镇、1个乡:九龙岗镇、洛河镇、上窑镇、孔店乡,大通街道。      地图   

田家庵区

   田家庵区总面积239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洞山街道。邮编:232000。代码:340403。区号:0554。拼音:Tianjia"an Qu。      行政区划      田家庵区辖9个街道、3个镇、2个乡:田东街道、新淮街道、国庆街道、淮滨街道、朝阳街道、公园街道、洞山街道、龙泉街道、泉山街道、舜耕镇、安成镇、曹庵镇、三和乡、史院乡。共有71个社区居委会、42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年,田家庵区辖舜耕镇、安成镇、公园街道、泉山街道、龙泉街道、洞山街道、朝阳街道、淮演街道、国庆街道、新淮街道、田东街道,共2个镇和9个街道,101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      2000年,辖9个街道、2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04713人,其中: 田东街道 41414 新淮街道 17608 淮滨街道 28477 公园街道 27657 国庆街道 44276 泉山街道 21826 洞山街道 25748 龙泉街道 63986 朝阳街道 61072 舜耕镇 40119 安成镇 32530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39号),将长丰县的史院乡、三和乡、曹庵镇划归淮南市田家庵区管辖。调整前,田家庵区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41万(2001年)。2004年底,田家庵区辖9个街道、3个镇、2个乡:舜耕镇、安成镇、曹庵镇、史院乡、三和乡,公园街道、泉山街道、龙泉街道、洞山街道、朝阳街道、淮滨街道、国庆街道、新淮街道、田东街道。      

谢家集区

  谢家集区总面积273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平山街道。邮编:232052。代码:340404。区号:0554。拼音:Xiejiaji Qu。      行政区划      谢家集区辖5个街道、4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平山街道、望峰岗镇、李郢孜镇、唐山镇、杨公镇、孙庙乡、孤堆回族乡。共有45个社区居委会、56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年,谢家集区辖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唐山镇,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平山街道,共3个镇和5个街道,84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      2000年,谢家集区辖5个街道、3个镇、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56873人,其中: 谢家集街道 55652 蔡家岗街道 30478 立新街道 17603 谢三村街道 19696 平山街道 18668 望峰岗镇 48930 李郢孜镇 43002 唐山镇 22844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39号),将长丰县的孙庙乡、孤堆回族乡、杨公镇划归淮南市谢家集区管辖。调整前,谢家集区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26万(2001年)。2004年底,谢家集区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唐山镇、杨公镇、孙庙乡、孤堆回族乡,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平山街道。  

八公山区

  八公山引区是淮南市辖区,位于市境西部,淮河南岸。总面积105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2007年末)。全区辖3个街道、2个镇:新庄孜街道、土坝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八公山镇、山王镇。共有25个社区、21个村委会。区政府驻新庄孜街道。   八公山以悠久的历史,著名的" 淝水之战 "古战场和豆腐发源地而闻名遐迩。 八公山豆腐及系列豆制产品久负盛名,风味别具的八公山"豆腐宴"享誉中外。   景观   八公山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境内大小山峰四十余座,古泉遍布,尤以洗云泉、玉露泉、岚香泉著称。八公仙阁、八公山公园、孙家花园、南塘天然游泳场、石林、玉笋、石门潭等,鬼斧神工,妙趣横生,距今有5-6亿年历史的古生物化石群等更是无价之宝。  近年来,八公山区委、区政府按照“打造八公山品牌、唱响旅游经济戏”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生命山、文化山、生态山和文明山”的工作思路,在八公山风景区内恢复重建了汉淮南王宫、白塔寺,开发了石林、忘情谷、升仙台等景点   ,并于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开园以来,风景区以其独特魅力先后被评定为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公山国家4-旅游区。   矿产资源   八公山矿产资源丰富,现有探明的矿产资源不下50种,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大理石、石灰石、紫砂页岩、高岭土、矿泉水、龟纹石、紫金石等,品位较高,储量都十分可观。近年来我们利用紫金石开发出的紫金砚系列产品,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旅游产品,目前该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  八公山区建有大型变电所两座,全区工农业及生活用电均能得到确保,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淮河水运四季通航,淮南铁路水张段、合阜公路和千里淮河形成三大运输动脉,从北向南贯穿全区。   企业   八公山区内驻有大型骨干企业12个,工矿企业173个,形成 了以煤炭、建材、冶金、化工、纺织、食品、陶瓷、机械加工等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获省级模范区称号,科技工作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行列。   -行政区划   八公山区辖3个街道、2个镇:新庄孜街道、土坝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八公山镇、山王镇。共有25个社区居委会、21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原为凤台县金石乡,1949年设八公山镇。1953年撤镇设八公山区。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环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0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八公山镇名,也即源于此。  八公山区辖八公山镇、山王镇、土坝孜街道、新庄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共2个镇和3个街道,48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  2000年,八公山区辖3个街道、2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66452人,其中: 新庄孜街道 52748 土坝孜街道 26658 毕家岗街道 21161 山王镇 49406 八公山镇 16479  2004年底,八公山区辖3个街道、2个镇:八公山镇、山王镇,土坝孜街道、新庄孜街道、毕家岗街道。  

潘集区

  潘集区总面积607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田集街道。邮编:232082。代码:340406。区号:0554。拼音:Panji Qu。   历史沿革      ?年,潘集区辖高皇镇、芦集镇、平圩镇、泥河镇、潘集镇、夹沟乡、架河乡、古沟回族乡、田集乡、贺疃乡、祁集乡、袁庄街道,共11个乡镇和1个街道,12个居委会、166个村委会。      2000年,潘集区辖1个街道、5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00151人,其中: 袁庄街道 30124 泥河镇 38080 芦集镇 50645 潘集镇 31744 平圩镇 44232 高皇镇 39196 夹沟乡 26643 贺疃乡 26841 田集乡 40757 祁集乡 18574 架河乡 26212 古沟回族乡 27103   2004年,潘集区乡镇由11个调整为10个。9月,田集乡和袁庄街道撤销合并为田集街道。2004年底,辖1个街道、5个镇、5个乡:高皇镇、芦集镇、平圩镇、泥河镇、潘集镇、夹沟乡、架河乡、古沟回族乡、贺疃乡、祁集乡,田集街道。  

凤台县

   属地:安徽省淮南市   邮编:232100   区号:0554   牌照:皖D   方言:中原官话(信蚌片)   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凤台临淮河,辖西淝河,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水面16万亩,人口70万,其中乡村人口60万。全县辖城关镇、大山镇、新集镇、岳张集镇、朱马店镇、顾桥镇、刘集乡、杨村乡、桂集乡、城北乡、尚塘乡、李冲回族乡、关店乡、古店乡、丁集乡、大兴集乡、钱庙乡,共17个乡镇,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7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有7300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凤台县社会和经济面貌均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水利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等荣誉;是全国中部百强县、安徽经济“十强县”和安徽财政收入“第一县”,被誉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   二、地况气候   淮河鸟瞰凤台县在大地构造上届淮河台彻,长期受下降运动控制,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淮河南岸大山和凤台林场以及县城西部刘集一带,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构造形迹则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至1/10000。凤台县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地区,地质状况良好,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县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在南和东南鄙,距县城7至25公里处,是剥蚀构造带,主要在大山镇的淮磷、后胡、芦塘、局沈、投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冲回族乡和刘集乡境内,犹如岛形突出地面。   凤台县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境内地下水源丰富,地表径流密布,焦岗湖、城北湖、花家湖、姬沟湖等分布其间,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等穿境而过,通长江达-。境内有淮河千里之躯中唯一一段淮水西流的奇观、淮河三峡中的第一峡:充满神话且盛产淮王鱼的黑龙潭。  

寿县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总人口128万。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寿县胜迹宏博,现在的古建筑有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载于方志的寿州内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的安丰塘,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特别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都广有影响,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淮南子》的学术团体。“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国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册,万古流芳。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0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等一批谈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寿县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优质粮油棉、水产、生猪、白鹅、肉鸡、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导产业。地方特产寿霍黑猪、皖西白鹅闻名遐迩,淮王鱼、银鱼、瓦虾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龙瓜子、寿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0确定的全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寿县交通便捷,即将通车的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淮南铁路蔡家岗站仅8公里,距合肥机场仅1小时路,区位优势明显。   寿县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寿县积极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显著增长,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精神文明活动深入推进,先后荣获全国科技、体育、殡改、司法、广播电视先进县称号。  


寿县特产大全




寿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