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寿县 >> 大顺镇 >> 九井村

九井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九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井村简介

  九井村位于寿县大顺镇东南部,区划调整后由原九井村、红岳村、唐圩村三村合并而成。南紧靠大井水库,西临长岗村,北与陶巷村相连,东与长丰县接壤,所辖个37村民组, 1574户,总人口4124人,下属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95人;全村耕地面积7234亩,现有村干部数6人。“九井”是因为传说中的九口井相通而来。
   村级活动场所自2008年初开始筹建现已建成。新村部建成后,活动场所基本达到“十有”(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办公桌椅、上墙制度、文件资料柜)标准,具备村级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娱乐、信息咨询、健康服务等功能。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立使该村逐步成为村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该村经济结构中,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有水稻种植、小麦种植、油菜种植、棉花种植及畜、禽、鱼养殖等;外出务工也是群众收入的重要部分。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521120 237000 0554 查看 九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井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九井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街道社区

  大顺街道居委会位于寿县大顺镇东部,是大顺镇政府所在地,南与陶巷村相接、西与新集村相接,东、北面与余埠村相邻,区划调整后由原包公村、大顺村及街道居委会共同合并而成。现有居委会干部9名,所辖33个居民组,1910户,总人口5275人,其中农业人口5275人;全居耕地面积7781亩。    村级活动场所自2008年初开始筹建现已建成。新村部建成后,活动场所基本达到“十有”(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办公桌椅、上墙制度、文件资料柜)标准,具备村级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娱乐、信息咨询、健康服务等功能。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立使该村逐步成为村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街道居委会在总支书记李登峰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注重加强和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以及街道居民居住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努力探索居委会建设和居民素质提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花大力气改善各居民组的出行条件,同时还积极配合镇里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工作。    街道居委会在促进增收上多措并举,不仅利用60亩水库水面资源进行水产品综合养殖,还在居民产业结构调整上努力探索,现在除常规的种植和养殖外,还有李树宝养鸡场等较大规模的养殖三家,上规模的塑料大棚8家。另外,经商、运输、饮食服务、服装制作、建筑等行业现已成为居民收入的又一主要来源。现居内有镇办企业寿县华顺纺织有限公司、寿县利顺纺织有限公司、寿县顺丰服装有限公司、寿县利丰织造有限公司、大顺轮窑厂、综合养殖场等;   

仇集村

  仇集村位于大顺镇政府所在地西7公里处,,东北临官塘村,西临瓦埠湖,南与瓦埠镇接壤。由原仇集村、小嘴村、郑庄村三村合并而成,所辖49个村民组,2346户,总人口5555人。全村耕地面积9487亩,现有村干部8名。    仇集村级活动场所自2009年6月份开始筹建,现已建成。新村部建成后,活动场所基本达到“十有”(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办公桌椅、上墙制度、文件资料柜)标准,具备村级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娱乐、信息咨询、健康服务等功能。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立使该村逐步成为村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仇集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努力在村民增收减负、改进民生、调整农业结构上作文章。利用瓦埠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渔业来振兴村域经济。现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除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工商零售、餐饮服务、外出务工也是部分村民的一份主要收入。   

长岗村

  长岗村位于寿县大顺镇西南7公里处,村级区划调整后与原方湾村合并而成。现设一个党总支,两个下属党支部,党员77人,共有个26村民组,1157户,总人口 3013人。现有村干部8人。全村耕地面积5307 亩。    该村村部于2008年初新建,于2009年7月在原基础上进行扩建,占地1100平方米,现主体工程为四上四下二层楼房,其中党员活动室三间,附房四间,有为民服务代理室、村两委办公室、会议室、计生服务室、广播资料室和农家书屋。基本满足村室建设“五室一屋”需求,彻底改变了该村无活动场所的历史。    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有水稻种植、小麦种植、油菜种植、棉花种植及畜、禽、鱼养殖等,特别是养猪业初具规模;外出打工收入也是群众收入的重要部分。    该村两委一班人务实创新,多年来各项工作均居全镇前列,村支部书记孟庆志连续两年被县、镇表彰为优秀党总支书记。   

陶巷村

  陶巷村基本概况    陶巷村位于寿县大顺镇中心镇南3公里处,南与九井村相接、西与仇集村、新集村相接,东北与街道居委会相邻。全村有共有30个村民组,1519户,总人口3933人。现有村干部5人。设一个村党总支,两个下属党支部,共有党员98人。全村耕地面积7010亩。    近年来,村两委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上台阶,建设和谐美好新大顺的号召,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发展经济,带领全村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长足发展。修建了两条长达6公里的通村组水泥路,23个村民组修通了水泥路,大大改变了陶巷村落后的交通面貌。本村抽灌渠道进行清淤加固,全村抗旱和灌溉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村内兴建了一所农村完小,招收一至六年级儿童入学,共可招生300余人,全村儿童入学率100%。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全村由在本省马鞍山的外出务工人员组成的运输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形成了一支拥有各种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50多台的运输车队,年创收100余万元。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步伐加快,水面养殖、蔬菜大棚、磨菇栽培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形式由单纯发展粮食生产逐步走向多样化。   

九井村

  九井村位于寿县大顺镇东南部,区划调整后由原九井村、红岳村、唐圩村三村合并而成。南紧靠大井水库,西临长岗村,北与陶巷村相连,东与长丰县接壤,所辖个37村民组, 1574户,总人口4124人,下属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95人;全村耕地面积7234亩,现有村干部数6人。“九井”是因为传说中的九口井相通而来。    村级活动场所自2008年初开始筹建现已建成。新村部建成后,活动场所基本达到“十有”(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办公桌椅、上墙制度、文件资料柜)标准,具备村级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娱乐、信息咨询、健康服务等功能。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立使该村逐步成为村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该村经济结构中,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有水稻种植、小麦种植、油菜种植、棉花种植及畜、禽、鱼养殖等;外出务工也是群众收入的重要部分。   

官塘村

  该村地处大顺镇政府所在地西北面7公里处,瓦埠湖东岸,北与老嘴村、袁湖村村相接,西南与仇集村交界,西北与老嘴村交界,东南与新集村交界,由原仇桥和官塘两村合并而成,现设一个村党总支,两个下属党支部,共有党员82名,辖24个村民组,1104户,人口2884人,耕地面积3700亩。    村级活动场所自2008年初开始筹建,2009年7月开始扩建二层,现已建成,占地总面积664㎡,主体工程两层9间楼房260㎡,其中党员活动室3间85㎡,附房建4间,砖混结构平房86㎡,在面向村道路旁围墙上建规范的橱窗式党务、村务公开栏和美观适用的大门。村建成后,活动场所基本达到“十有”(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办公桌椅、上墙制度、文件资料柜)标准,具备村级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娱乐、信息咨询、健康服务等功能。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立使该村逐步成为村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投入的不断加大,村级道路、水利设施均获得较大改善。信息比较畅通,现在各个村民组全部通车。基本实现了镇村公路大循环,村组道路小循环的格局,村经济结构农业以水稻、棉花、小麦和油菜为主,随着良种种猪、波尔山羊品种的引进,养殖结构也有了改善,同时村内水产和畜牧养殖也初具规模,兼有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朴实。人均收入正逐年提高。有拦洪坝水面资源1100亩,现已对外承包。村党总支书记李多欣,村委会主任李方宝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正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本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官塘村紧邻瓦埠湖,风光旖旎;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英才倍出;基础较好,环境优越。欢迎您到这里指导、考察!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到此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袁湖村

  袁湖村位于寿县大顺镇中心镇西北7公里处,南与官塘村相接,北临瓦埠湖,西临老嘴村,东临余埠村。由原郑埠和殷埠两村合并而成,现设一个村党总支,两个下属党支部,共有党员82人。共有33个村民组,1150户,总人口3529人。村干部数6人。全村耕地面积6135亩。 村级活动场所自2008年初开始筹建,2009年7月开始扩建二层。新村部建成后,活动场所基本达到“十有”(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办公桌椅、上墙制度、文件资料柜)标准,具备村级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娱乐、信息咨询、健康服务等功能。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立使该村逐步成为村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投入的不断加大,村级道路、水利设施均获得较大改善。基本实现了镇村公路大循环,村组道路小循环的格局,村经济结构农业以水稻、棉花、小麦和油菜、养殖业为主,该村有郑埠圩、殷埠圩近1000亩洼地,可以开发养鱼,兼有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外出打工收入也是群众收入的重要部分。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朴实。人均收入正逐年提高。村党总支书记李友传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正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本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袁湖村欢迎您到这里指导、考察!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到此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老嘴村

  老嘴村位于寿县大顺镇西北部,瓦埠湖畔,南与官塘村毗邻,东与袁湖村相接。共有16个村民组,720户,总人口2180人。全村耕地面积2994亩。近年来随着“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的实施,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村内现有2条主干道与各自然村相通,群众出行极为便利。老嘴村2007年利用省移民建房资金,将原16个村民组农户全部迁入新建康居点,解除了多年来汛期农户搬迁的难题。现如今的老嘴新村自然风光怡人、村庄整洁秀丽。在水利设施上,有2座具备抗旱排涝功能的水电站,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村内有学校1所,医疗点1个。新村部位于农民集中居住点中间,于2009年自筹资金兴建而成,村室各项功能齐全,设有人口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全程代理服务室,开通了有线电视等;近年来狠抓了村容村貌整治,村级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环境优美,民风朴实,空气清新,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村民收入方面:全村除种植常规性农作物外,还种植杂交红菱、毛豆等经济作物。由于在瓦埠湖畔,渔业收入也是群众收入的重要部分,发展拦湖养殖水面2000亩以上,一部分外出人员还购买船只在湖面跑运输,发了家,致了富,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年加强,现有村两委干部4人,一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68名。村内各项工作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正在有序推进。   

余埠村

  余埠村位于寿县大顺镇东北部,瓦埠湖沿岸。南与街道居委会相接,北与长丰县史院乡、淮南市杨庙乡隔湖相望,东与长丰县庄墓镇相邻。全村面积8.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23亩;有余埠圩200亩水面资源梯级养殖开发,罗埠圩500亩水面养殖开发,余埠水库140亩水面养殖;有苗木林地100亩。共有28个村民组,1227户,4259人。党总支下属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8名,现有村干部8人。余埠村是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群众收入主要来源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易涝易旱,农民收入不稳定,村内1800余亩的生产圩三年两头受淹。群众住房均以砖混结构为主。    二、优势和特色    交通便利。距离中心集镇不足1.5公里,利用余埠村在外的有志之士牵线搭桥,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村组全部通上柏油路。2005年被镇政府列为第三批移民迁建重点村,海拔23米以下的农户全部迁移到村主干道两旁,新建新一村、新二村,确保群众在三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中无需搬迁,新村内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建有下水道,公厕和垃圾池,同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资源丰富。由于濒临沿湖畔,沿湖生产圩内500余亩可养水面可供开发利用,水生物和水生动物资源相当丰富,可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村内建有全镇最大的提水电站,装机容量四台套300千瓦,确保了余埠村正常的农业用水。2005年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利用国投资金100万元、村自筹资金50万元)新上余埠节水灌溉项目,对余埠村近千亩农田和路渠进行衬砌处理,确保部分海拔较高的农田排灌方便,旱涝保收,在节约了农田用水的基础上,保证粮油丰收,有效促使了农户农业收入稳定。建有蔬菜大棚12个(其中暖棚6个,简易大棚6个),共占地10.8亩。可供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三、制约发展的因素    由于村级集体没有固定收入,缺少资金投入,导致农村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较慢。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沿湖底洼地在湖水达到海拔22米就全部淹没,在田庄稼颗粒无收,群众收入不稳定。由于市场信息的缺乏,村内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变成什么作物都有,但不上规模。缺乏技术,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对科技要求强烈,但苦于致富无门。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今后,村两委将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一如既往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支部地战斗堡垒作用,用0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努力抓好各项经济建设。    首先,以新农村建设和移民迁建工作为契机,将全村居住在海拔21.5米以下的群众全部迁移到安全地点(海拔24.5米以上)。目前,建成的新一村、新二村,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计划利用配套资金将新村路、自来水、绿化全部完善。    其次,依托现有的蔬菜大棚,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大棚现已落实承包,拟成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协会,吸收本村30余户农户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靠近合淮公里以及临近合肥市、淮南市的地理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销售网络。力争做到生产的出来,销售的出去,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再次,利用濒临沿湖畔,沿湖生产圩内500余亩可养水面可供开发利用,水生物和水生动物资源相当丰富的优势,采取发保、转上、拍卖等不同的方式,鼓励能人大户承包村内可养殖水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现该村能人大户余传运承包内河水面50亩,养殖螃蟹、鲢鱼等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最后,在余埠节水灌溉项目对余埠村近千亩农田和路渠进行衬砌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对生产圩进行加固整修,排涝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圩内道路、截涝区进行整修。确保生产圩在保证水位不破不淹,圩内庄稼保收,农民安居乐业。   

新集村

  新集村位于寿县大顺集西1公里处,南与陶巷村相接、西与官塘村相接,东与街道居委会相邻,北与余埠村相接。共有27个村民组,1452户,总人口3813人;村两委成员6人,设村党总支部1个,下属村党支部2个,党员101人。全村耕地面积6871亩。    该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模:占地总面积700㎡,拉围墙、建3间砖瓦结构附房60㎡,在东面围墙上建规范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和美观适用的大门,院内全部做水泥地平,围墙和主附房外墙面粉刷统一色调的防水涂料。扩建后党员活动室间80㎡。    建成后,活动场所达到“十有”(有标牌、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杂志、信息网络、办公桌椅、上墙制度、文件资料柜)标准,具备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科技培训、信息咨询、健康服务、社会保障和信访接待等多种功能。    在有条件下,继续加大投入建设,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农村政策、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为村民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的场所。使其成为村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集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修建村村通水泥路1.6公里,通村民组碎石路8公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新集村经济结构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007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仇恒成利用在外面学习的规模养猪技术,回村创业兴办了顺鑫良种猪繁育基地,通过“基地加农户”的形式,带动了全村养猪业的逢勃发展,目前,该村年均出栏10头以上育肥猪的农户有50户以上。外出打工收入也是群众收入的重要部分。   


九井村特产大全




九井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