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王村概况
燕山乡洼王村地处蚌山区姜桥物流工业园内,姜桥路与朝阳路南段交汇处,南距坦克学院1.5公里,西边、东边分别于雅郢村、姜桥村交界。全村共计有380户,人口1156人,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30名,其中劳动力750余人,流动人口80余人,耕地面积166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农业总产值500多万元。村内现有企业十余家,村集体办有预制板厂1家,年租赁费十多万元,村民多数靠种植业及在物流园区内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纯收入5600元。全村电话安装率及摩托车拥有辆均达到95%以上,私家小汽车5辆,货车6辆,大型农业机械18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03200 | 233000 | -- | 查看 洼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铅山村 |
铅山村概况 铅山村位于燕山乡南部,南于凤阳县刘府镇赵庄村交界,东边、西边分别与定庵村、梨朱村相连,全村有582户,人口2008人,党员33名,村民代表40人,村民小组13个,现有耕地30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5200元,有线电视覆盖率60%,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0%,全村有小汽车7辆,货车3辆,大型农业机械13台。 |
陶店村 |
陶店村位于蚌埠市南部,朝阳路南段与燕山路交汇处,103路、118路公交车直达本村,全村有陶店、汤郢、汤家湖三个自然庄,总户数956户,总人口2658人,现有党小组3个,党员93名,村民代表49人。随着城市大建设向南推进,全村集体土地已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开发进度逐年提高,花鼓灯嘉年华主题公园,陶店廉租房一期、二期、喜迎门经济适用房工程等一大批市、区重点项目实施启动,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全村98%以上的村民已转为非农业户口,村民已跟市民一样,多数以个人创业、进厂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2010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7200元。 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陶店村两委正带领全村人民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
陈梁村 |
陈梁村位于蚌埠市南郊,陶山脚下,隶属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北邻燕山路,西靠朝阳路与陶店村相接,黄山大道及蚌官路贯通全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方便。全村共有1150户,人口3238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约1800人,流动人口约200人。由于市区南拓, 90%的村民已转为城市户口,土地耕地面积仅有400亩,村民主要以在市区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该村自来水已接入市区管网,实现24小时供水,有线电视、电话、宽带普及率达到80%。全村共有各类私营企业123家,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8家,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纳税500万元。 全村共有党小组5个,党员53人,近年来,陈梁村党支部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努力把村党支部建成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坚强集体,形成经济稳步发展,村内治安稳定和谐,最终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陈梁村党支部被评为蚌埠市“五个号”村党支部标兵。 |
姜桥村 |
姜桥村位于蚌埠市燕山乡东南,东邻洼张村,西接洼王村、南与铅山村相连,北靠陈梁村,全村共有1760人,512户,村民小组11个,村民代表31个。全村共有党员37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姜桥村承包土地面积2789亩,集体鱼塘480亩,村民多数在家务农。2010年村人均纯收入5450元。 姜桥村现有卫生所一个;养鸡、养鹅场3家;奶牛养殖户4家;蔬菜大棚种植面积70亩。姜桥村主要姓氏有朱、李、宋、王、姚,其中以朱、李为大户。全村有宗教信仰35人,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宽带安装120户,有货车12辆,小汽车2辆,摩托车、电瓶车基本实现户户都有。 |
燕山村 |
燕山村坐落在蚌埠市南大门,燕山脚下,紧邻城市南出口蚌西路,西与国家级开发区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交界,南距合徐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全村总人口2022人,户数655户,耕地面积近3000亩。近年来,随着市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市区重点项目落户该村,依爱电子产业园,新威科技产业园先后征用村集体土地近千亩,村民也从原先的单纯种植养殖业向外出务工转变,村人均纯收入5950元,村集体通过村办企业发包每年有50万元收入。 全村共有党员46名,村民代表44名,有线电视、电话、宽带已进入普通农户家庭,全村现有货车20辆,汽车8辆,大型收割机8台,摩托车、电瓶车基本实现户户都有。 燕山村两委以饱满地热情、开放地情怀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 |
定庵村 |
定庵村位于燕山乡东南部,同田荣、洼张、铅山村相邻,隶属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蚌官路穿村而过,208路公交车直达村内,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全村现有340户,总人口1120人,劳动力650人,流动人口70人,耕地面积1200亩,山地300亩,林地20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人均纯收入5400元。全村共有党员29人,党小组3个,村民代表38人。目前,全村村民二层楼房户占总户数的88%,特别是2007年新建标准化新农村小区一期40套已销售完毕。该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经果林是本村的特色产业,现已连续三年举办定庵桃花节,旅游知名度逐年提高,定庵集市更是本村有一品牌,每年贸易成交额约1亿元。全村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小汽车有22两,摩托车、电瓶车户户都有,50匹以上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有20台。 |
岗北村 |
蚌山区燕山乡岗北村,距蚌埠市区8公里,位于蚌埠市新机场以北,西距蚌西路500米,与禹会区秦集镇接壤,北边和东边与燕山乡南庙村接壤。全村总户数265户,总人口1087人,耕地面积741.14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0名,党小组2个,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劳动力460人,其中外出务工80人,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300元。 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户办生猪养殖场5个,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新农合参保率、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均达100%,全村现已全部用上城市自来水,安装固定电话252户,宽带20户,货车7辆,小汽车5辆,摩托车130余辆。 |
机场新村 |
蚌山区燕山乡机场新村紧邻蚌埠市新机场,西距蚌西路800米,与禹会区秦集镇姜顾村接壤。全村有岗北周、高魏两个自然庄,有村民318户,人口1048人,耕地132亩,村民多以在市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280元。 建村以来,全村共有村民小组4个,村民代表22人,村委会委员2人;党员小组2个,党员21名,其中支委3名。村组之间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互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80户,电话装机95%以上,私家车12部,电瓶车、摩托车、三轮车基本家家都有,互联网宽带用户22户。 近几年,村两委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使我村面貌焕然一新,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我村距合徐高速蚌埠南出口仅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我村投资创业。 |
金圩村 |
金圩村位于蚌山区燕山乡3公里处,燕山北麓,距市区1.5公里,207国道依村而过,距合徐高速仁和集出口仅3公里,交通便利。现辖8个村民小组,780户,总人口2230人,劳动力1453人。全村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亩,水面面积100亩,山地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1个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7人,其中女党员 8 名,村两委班子7人,2007年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1999年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王献川,村主任金明等同志的带领下,“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积极推进土地治理,实行规模经营,发展村办企业,抓好农业和公共设施建设,逐年实施村庄改造, 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 1.5公里,户户通硬质路 5公里,全村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拥有小汽车27辆、货车10辆、摩托车500辆。农业产业以水产养殖、畜牧养殖 、蔬菜种植、以黄心乌菜种植为主导产业,户办特色水产等种养殖基地 2个,辖区内企业30个,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蚌埠市黄心乌协会,并注册了“金圩”牌黄心乌农产品标志;成立了水产养殖协会,建立皖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批发交易集散中心。全村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村集体企业年收入90多万元。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7566元,其中务农收入2000多元,务工收入5000多元。 金圩村已获得国家计生协会先进单位、黄心乌协会荣获省科普先进单位、两次荣获市五好支部标兵、两次荣获市文明村镇、荣获市党风廉政先进示范村、市新农村示范村、获市法制建设示范村等18项荣誉称号。 |
南庙村 |
南庙村位于蚌埠市燕山乡西南,蚌西路南出口穿村而过,南邻岗北村,北邻燕山村,全村总人口1389人,共计505户,劳动了人口700多人,耕地面积1660亩,主导产业为小麦、水稻种植,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350元。 全村现有党员15人,村民代表31名,辖四个自然庄,11个村民组,有货车4辆,小汽车6辆,摩托车、电瓶车250余辆,收割机8辆,旋耕机6辆。 |
雅郢社区 |
雅郢居委会概况 雅郢居委会位于雅郢村庄内,因坦克学院征占雅郢村土地,从雅郢村三组、四组分出,于1990年6月成立了雅郢居委会,经历几次区划调整后,雅郢居委会现属于蚌山区燕山乡管辖。该居委会现有178户,总人口490人,党员10名,居民以在市区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均纯收入5500元。 |
孙家圩子村 |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孙家圩子村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东南郊,北靠定庵村、南与凤阳县交界,距市区12公里。 孙家圩子村是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暨纪念馆所在地。全村有卢岗、东孙、西孙三个自然庄,分为10个生产组,现有人口1759人,总户数为520户,党员34名,党小组2个,耕地面积2323.08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农业总产值约826万元,人均纯收入5500元。我村现有有线电视用户约260户、电话用户约180户、宽带用户约30户、农机购买约12户。 1949年3月22日,-、陈毅、谭震林、粟裕率渡江战役总前委和0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移驻蚌埠市南郊孙家圩子村。饶漱石、张鼎丞、曾山、-、舒同、张爱萍、张震、唐亮、钟期光、刘瑞龙、王建安、谭启龙、陈士榘、宋时轮、陈丕显、曾希圣等先后到此。孙家圩子一时成为渡江战役的军事指挥中枢和华东地区的政治决策中心。 1999年,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被确定为蚌埠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委两次印发会议纪要,决定对旧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并提出明确要求,当年基本完成-、陈毅、张震同志住处和总前委会议室的修复,修通了一条简易进村道路,设立了通往旧址的标志。 2004年,蚌埠市政府把孙家圩子列为重点红色旅游开发建设项目,10月旧址修复工程正式立项,投资500余万元恢复重建-、陈毅和张震住处和总前委会议室、公用大食堂等五项工程,以及纪念馆、接待中心两项新建工程。 2004年,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2月,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建成开馆。-题写馆名。纪念馆分为旧址区和陈列展览区,有-旧居、陈毅旧居、张震旧居、司令部会议室和大食堂,占地20.4亩。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孙家圩子村,在中-事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距市中心约7公里,由蚌官路可直达,约需1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是蚌埠市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 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是-以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所绘制的宏伟蓝图得以实现的结果。蚌埠孙家圩子,-的“一支笔”刻划在我们心中的记忆,将使沉睡多年的孙家圩子变成红色旅游的热点。孙家圩子开发建设的重要价值,在于贯通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轨迹,起到了红色旅游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2001年5月张震副主席对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旧址进行过视察,并对修复总前委驻地旧址寄予了很大期望和很高要求。 08年12月26日已开馆。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旧址已成为皖北地区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
田荣村 |
田荣村概况 田荣村位于蚌埠市南部,燕山乡东南部,距蚌埠市区、燕山乡分别约11千米、8.4千米,蚌埠道路村村通工程已将田荣村与外部连通,村庄对外联系方便。全村有黄家洼、付家岗、小田家、大田家、三张加、前张加、大荣家7个村组,总人口1585人,全村共有党员27名,党小组2个。 田荣村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经济作物主要种植花生、番茄、小芋头;田荣村地下铁矿储量较大、品味较高;全村总面积约5432亩,其中灌溉水田3091.9亩,旱地966.6亩,菜地42.9亩,耕地总计4101.4亩,目前全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5180元。 |
洼王村 |
洼王村概况 燕山乡洼王村地处蚌山区姜桥物流工业园内,姜桥路与朝阳路南段交汇处,南距坦克学院1.5公里,西边、东边分别于雅郢村、姜桥村交界。全村共计有380户,人口1156人,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30名,其中劳动力750余人,流动人口80余人,耕地面积166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农业总产值500多万元。村内现有企业十余家,村集体办有预制板厂1家,年租赁费十多万元,村民多数靠种植业及在物流园区内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纯收入5600元。全村电话安装率及摩托车拥有辆均达到95%以上,私家小汽车5辆,货车6辆,大型农业机械18台。 |
洼张村 |
洼张村概况 洼张村地处燕山乡东部,位于风景秀丽的龙子湖南岸,蚌官公路、黄山大道及中环线在村内纵横交错,208路公交车直通本村,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辖5个自然庄,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11户,人口2436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14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全村现有耕地4000多亩,山林地1280亩,蔬菜大棚面积200亩,农业总产值达千万元,人均纯收入5860元,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有线电视安装率在60%以上,电话安装率在50%,宽带安装已开始入户,有货车3辆,小汽车20多辆,摩托车300多辆,收割机6辆,旋耕机16辆。 全村现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4名,村民代表47名,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工作成效在全乡排名前茅,先后荣获燕山乡2008—201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
王巷村 |
王巷村概况 王巷村地处燕山乡最南部,与凤阳县刘府镇交界,蚌刘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442户,人口1526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25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人均纯收入5200元,全村户户有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有大货车2辆,小汽车5辆,大型农用机械20余台。 2007年,回乡创业农民张国前在王巷村投资300万元成立了蚌埠海上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农业观光,规模种植、养殖,农业研发,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品牌推广和农业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公司。公司占地约1000亩,大部分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得来,公司以经营效益支付农户土地租赁款。公司通过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了农村生产结构调整中不敢调整,不会调整的问题,改变农村原有的粗放式生产格局,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特种种植业转变,普通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
徐桥村 |
徐桥村概况 燕山乡徐桥村位于龙子湖南岸,西边与陈梁村交界,东边与李楼乡大卢村交界,南靠洼张村,全村有610户,总人口2023人,10个村民小组,30个村民代表,3个党小组,49名党员。全村共育耕地面积1438亩,村民主要多以务工、种植为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纯收入5300元,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70%,宽带用户40余户,有货车13辆,小汽车5辆。 |
仲集村 |
仲集村概况 一、村情概况 1、地理位置及人口 仲集村地处燕山乡西南端,2004年4月蚌埠市区划调整时划入蚌山区燕山乡管辖,距乡政府约8公里;所辖有仲集、赵拐两个自然村,全村560户,共2119人,在外务工人员200余人。仲集村土壤肥沃,民风朴实;村村通公路穿村而过向东2公里至蚌刘路可达乡政府和市区,向西1公里至蚌埠市南出口蚌西路,交通便利,地势平整,东西长约2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总面积占地约3平方千米。 2、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面积约45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323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1%;人均耕地1.86亩,交通、居民点及其它占地400亩。 3、水资源 仲集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农业用水分别从天河湖和龙子湖两大淡水湖引水灌溉。 4、新农村建设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仲集村两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仲集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仲集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们的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08年以来,村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20余万元,新修水泥路面近4公里;多方筹资投入教育基础工程,对村小学校园实施绿化、硬化,完善配备了桌椅、图书等。并修建了新教室10间,投资约26万元,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改善;村里设立了卫生所,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投资近3万元;丰富和改善了村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5、经济及发展状况 仲集村农业生产一年两熟,分别种植小麦和水稻。经济作物为西瓜、蔬菜等,渔业养殖有5户近100亩水面。畜牧业方面,现有生猪养殖户一户养猪120头、山羊养殖户两户养羊148只。 在调整产业结构上,采取粮、畜、蔬菜同步发展,在粮食种植上采用测土施肥、地膜覆盖、兼作套种、机耕科学的种田办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近几年,我村还通过输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或与本地企业联系,解决部分有技术人员的就业,提高村民收入,201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 6、现代化建设情况 目前,我村有线电视用户322户、固定和移动电话1134户、宽带互联网安装28户,各类车辆726辆(其中货车8辆、轿车11辆、摩托车708辆),各种农机485辆(其中收割机11辆、旋耕机8辆、小型农机466辆)。 二、领导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全村共有党员43人,其中:男性党员44人,女性党员2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仲集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梨朱村 |
梨朱村地处蚌埠市南郊六公里处,隶属蚌山区燕山乡,蚌刘路从村东边穿过,村西紧靠蚌埠新机场,南边与王巷村接壤,北边与洼王村相连。全村共计530户,人口1414人,劳动力960人,流动人口30人,土地面积1400亩。全村现有党员23名,党小组2个,村民代表30名。该村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水稻、大青豆和西瓜为主,全村人均收入5200元。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和电话接入率都接近20%,全村有大货车4辆,小汽车10余辆,摩托车500多辆。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