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蚌埠市 >> 蚌山区

蚌山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蚌山区谷歌卫星地图)


蚌山区简介

   蚌山区总面积83.0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南山路89号。邮编:233000。代码:340303。区号:0552。拼音:Bengshan Qu。
  行政区划
  
  蚌山区辖7个街道、2个乡: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燕山乡、雪华乡;胜利街道、龙湖新村街道。
  历史沿革
  
  
  2000年,中市区辖6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18178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天桥街道 12737 青年街道 19466 纬二路街道 12954 胜利街道 27352 延安街道 23494 黄庄街道 19681 小蚌埠街道 2494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号),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蚌山区辖原中市区的天桥、青年、纬二路、胜利和黄庄5个街道;原东市区的宏业村、龙湖新村2个街道及烟墩村;原西市区朝阳街道的新建、东方红2个居委会,钓鱼台街道的友谊、雅郢2个居委会和施徐村;原郊区的燕山乡,雪华乡的邱桥、纪郭、沈圩3个村,长青乡的陶店、金圩2个村,秦集镇的仲集村。区人民政府驻南山路。
  2004年底,蚌山区辖天桥、青年、纬二路、胜利、黄庄、宏业村、龙湖新村7个街道,雪华、燕山2个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6万人 83.08平方公里 340303 233000 0552 查看 蚌山区谷歌卫星地图

蚌山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天桥街道 约1.8万人 .46平方公里 华昌街社区 喻义巷社区 查看 天桥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青年街道 约3万人 .6平方公里 同乐园社区 中平社区 南山社区 查看 青年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纬二路街道 0 .43平方公里 纬一社区 爱国巷社区 查看 纬二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黄庄街道 0 .4平方公里 和平社区 朝阳社区 前进社区 东方红社区 红旗社区 查看 黄庄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胜利街道 约2.3万人 3.5平方公里 建筑一村社区 航华社区 体育场社区 机场社区 胜利五村社区 上游街社区 查看 胜利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龙湖新村街道 约2.8万人 2.6平方公里 龙滨社区 金滨社区 迎湖社区 查看 龙湖新村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湖滨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 0 0 菱湖社区 南湖社区 绿地花都社区 香都社区 龙湖春天社区 山南村 雪华村 孙郢村 纪郭村 双庙村 军李村 邱桥村 查看 湖滨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谷歌卫星地图
淮河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 0 0 戴湖村 万荣社区 锦绣社区 琥珀社区 友谊社区 金新社区 银河社区 沁雅社区 民政家园社区 光彩家园社区 文化广场社区 紫荆名流社区 碧水蓝天社区 查看 淮河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谷歌卫星地图
燕山乡 约2.4万人 58.1平方公里 铅山村 陶店村 陈梁村 姜桥村 燕山村 定庵村 岗北村 机场新村 金圩村 南庙村 雅郢社区 孙家圩子村 田荣村 洼王村 洼张村 王巷村 徐桥村 仲集村 梨朱村 查看 燕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雪华乡 约2.7万人 27.9平方公里 万达社区 南山郦都社区 施徐光彩社区 第一社区 第四社区 第三社区 第二社区 沈圩村 烟墩村 查看 雪华乡谷歌卫星地图

蚌山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子湖区

   龙子湖总面积162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邮编:233000。代码:340302。区号:0552。拼音:Longzihu Qu。   行政区划      龙子湖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东风街道、延安街道、治淮街道、东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长淮卫镇、李楼乡。   历史沿革      2000年,东市区辖7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4224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解放街道 90667 东风街道 22807 治淮街道 28412 东升街道 33816 宏业村街道 28900 曹山街道 7626 龙湖新村街道 30012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号),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东市区更名为龙子湖区;龙子湖区辖原东市区的东风、治淮、东升、解放和曹山5个街道;原中市区的延安街道;原郊区的李楼乡、长淮卫镇,雪华乡的曹彭、仇岗、孙郢、山南4个村。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2004年底,龙子湖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蚌山区

   蚌山区总面积83.0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南山路89号。邮编:233000。代码:340303。区号:0552。拼音:Bengshan Qu。   行政区划      蚌山区辖7个街道、2个乡: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燕山乡、雪华乡;胜利街道、龙湖新村街道。   历史沿革         2000年,中市区辖6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18178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天桥街道 12737 青年街道 19466 纬二路街道 12954 胜利街道 27352 延安街道 23494 黄庄街道 19681 小蚌埠街道 2494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号),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蚌山区辖原中市区的天桥、青年、纬二路、胜利和黄庄5个街道;原东市区的宏业村、龙湖新村2个街道及烟墩村;原西市区朝阳街道的新建、东方红2个居委会,钓鱼台街道的友谊、雅郢2个居委会和施徐村;原郊区的燕山乡,雪华乡的邱桥、纪郭、沈圩3个村,长青乡的陶店、金圩2个村,秦集镇的仲集村。区人民政府驻南山路。   2004年底,蚌山区辖天桥、青年、纬二路、胜利、黄庄、宏业村、龙湖新村7个街道,雪华、燕山2个乡。   

禹会区

  禹会区位于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117°23′,北纬32°54′-32°57′。总面积125.21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红旗一路。邮编:233010。代码:340304。区号:0552。拼音:Yuhui Qu。   禹会区地处淮河南岸,位于江淮丘陵地带的北端。地势总体较为平坦,略有起伏,为西南偏高、东北偏地。含有丘陵的倾斜平原。平均海拔高度32米。淮河是禹会区的主要水系,在本区的流程西至淮河闸,东至朝阳路北端三号码头,长约7千米。境内还有张公山湖、迎河、席家沟等水系。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数为2200小时,年均气温15℃,年降雨量85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20天左右。   行政区划      禹会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朝阳街道、纬四街道、大庆街道、张公山街道、钓鱼台街道、秦集镇、长青乡。   历史沿革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号),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西市区更名为禹会区;禹会区辖原西市区的大庆、张公山、纬四3个街道,朝阳街道的红旗里、平安里、新风、创新、新村5个居委会,钓鱼台街道的继红、钓鱼台、安平、燕山路、迎河桥5个居委会;原郊区长青乡的许庄、九龙、山香、黄山、王岗、石巷6个村,秦集镇的秦集、九塘、河北、东周、姜顾、花郢、西朱、禹会、大徐、高埂、前郢、冯东、冯西、宗洼、草寺、大孔、老贯徐、三尖塘、彭巷、仁和、枣林、周蔡、杭刘、广德24个村。区人民政府驻红旗一路。   2004年底,禹会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朝阳街道、纬四街道、张公山街道、大庆街道、钓鱼台街道,秦集镇,长青乡。   原 西市区   1946年元月,蚌埠正式建市、划区。当时西区东以大通路、升平街、大舞台街与中区为界,西至席家沟,南至南岗一路,北至淮河。区辖二十个保、四百个甲,共有居民12719户,53456人。   1949年元月,蚌埠市正式解放。废除“保”、“甲”,建立乡、镇。一九四九年十月撤区,一九五一年八重新建区。沿袭撤区前区域不变。区辖经一、黄庄、蚌怀、新船塘、乐安、纬四六个派出所,38个勤区,250个居民小组,45859人。   1953年,区域南向延至南岗五路,西向延伸至粮食二库、宋滩一线。   1958年,粮食二库、宋滩一线以西,八里桥以东,南营房以北区域陆续划归本区。区辖经一、南岗、蚌怀、黄庄、钓鱼台五个居委会(相当于现街道)。22965户,109567人。   1960年3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朝阳路以东,经一路以北地域(即经一人民公社)划归中区。区辖东海、黄庄、蚌怀三个人民公社,92456人。   1969年,又将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经一路北南地域划归中区。人口减至81861人。   1977年,胜利路以北、人民路以南、朝阳路以东、太平街以西地域划归中区,区辖红光、援越、朝阳、大庆、继红五个街道革命委员会,23525户,97981人。   1983年,郊区郑郢、王圩、席吴、张公山等大队的部分土地相继划归本区。   1998年8月,蚌埠市行政区划调整,朝阳路以东、涂山路以西区域划归中区,原郊区施徐、郑郢、宋滩、八里桥四村划归西区。区辖朝阳、纬四、张公山、大庆、钓鱼台五个街道。   2000年,西市区辖5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26322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朝阳街道 27514 纬四街道 38729 大庆街道 65602 张公山街道 60432 钓鱼台街道 34045   全区呈不规则方形。东以朝阳路、涂山路、工农路与中区为界,西至黑虎山路,南至燕山路,北至淮河。西、南、北三方与郊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接壤。面积20.8平方千米。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号),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西市区更名为禹会区。原西市区的大庆、张公山、纬四3个街道,朝阳街道的红旗里、平安里、新风、创新、新村5个居委会,钓鱼台街道的继红、钓鱼台、安平、燕山路、迎河桥5个居委会划归禹会区管辖;原西市区朝阳街道的新建、东方红2个居委会,钓鱼台街道的友谊、雅郢2个居委会和施徐村划归蚌山区管辖。   

淮上区

   淮上区成立于2004年3月,总面积245平方公里,辖4个乡镇、1个街道,总人口20.26万人。    淮上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邻淮河,西接合(肥)徐(州)高速,北连南(京)洛(阳)高速,区境内101(省道)、307(省道)和206(国道)穿境而过。区境内规划建设中的蚌埠北岸淮上码头,设有6-8个千吨级泊位,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20万吨。这里有优越的交通运输网络,即将通行的京泸高铁半小时即可到达南京,1小时20分钟即可到达上海,2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便捷的区位优势将促使蚌埠——淮上发展成为东南沿海的经济技术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等优势互补和传接融合的“接力站” 。    淮上区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淮河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中华文字起源的源头之一——双墩文化。区辖小蚌埠镇双墩村出土的双墩遗址,距今已有7300多年,被列入2008年度中国10大考古新发现第一名。遗址0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佐证了淮河先民的灿烂文化,可与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相媲美。区境内还有叱咤三国的风云人物曹操的遗迹——曹操屯兵场、曹操点将台、三步两桥、七十二井等名胜古迹和建于500年前至今香火盛行的龙华禅寺以及三汊河国家级自然湿地公园。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淮上新区,打造蚌埠‘浦东’”的目标,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城市副中心初具雏形。今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8亿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6亿元,规模企业发展到75家,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800元,全区各项工作步入了全市先进行列。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县区”荣誉称号;连续5年荣获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连续4年荣获全市全民创业先进单位;连续3年荣获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连续2年荣获金融生态良好县区等荣誉称号。 工业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入驻企业134家,其中投产企业85家,规模以上企业48家,园区企业实现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61%,占工业总产值的49.9%,形成了纺织、汽配、电子、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总投资11.2亿元的全民创业园二期、台湾雅致鞋业、卫食园、安徽力达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入园。    商贸物流园区快速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入驻项目14个,完成投资7.8亿元。通成国贸广场、路桥日用品批发市场一期、江淮汽车4S店、天辰医药等项目投入运营,市场交易额达12亿元,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达2000余人,蚌埠第三大商圈初具规模。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5.2万亩,总产量5.3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和4.3%,总量连续七年保持增长。蔬菜、养殖、良种繁育、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档次不断提升。三汊河万亩莲藕基地工程启动,新增莲藕种植面积1000亩。新建标准化蔬菜大棚2000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申报国家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新建养殖小区10个,新增养殖面积50000平方米。2009年度梅桥乡裔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50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按照“一河五个功能分区”的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城市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2009年建设的解放北路、朝阳北路、淮上大道拓宽、双墩路等道排工程及八大集、山香路等18条乡村道路的基础上,今年又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21项城市大建设任务,上半年,完成投资4.3亿元,全区“三纵三横”交通路网骨干框架基本形成,51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    房地产项目快速推进,金地苑小区、丽景天成商住小区一、二期、荷花园一期安置房等小区建成入住,陶然北岸、丽景天成三期等商住小区和荷花园配套廉租房、桃花园二期、荷花园二期等20万平米的安置房开工建设。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面貌快速提升。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29项民生工程稳步实施,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投入资金1.33亿元,教育、卫生、 文化、计划生育、民政等工作均取得全面进步。    2010年,淮上区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按照“一年拉开框架,两年完善功能,三年树立形象”的工作要求,强力推进城市大建设,目前,总投资40余亿元的通成城市综合体、蚌埠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皖北钢材市场、海通医药物流中心、上海杰荟不锈钢和中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特步产业园、城市综合体、电子城、环保设备产业园等6个项目成功签约,城市大建设项目全面展开。新兴的淮上区正以“淮上速度”迅速崛起。  

怀远县

  怀远县地处淮河中游。全县总面积2391平方公里,耕地12.9万公顷,总人口1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怀远历史悠远,早在唐虞时代就是涂山氏国的聚居之地。伴随岁月的沧桑,怀远发生了历史的变迁和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6亿元,农业总产16.2亿元,粮食总产值101.8万吨,财政收入2.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08怀远古称 涂山氏国。大禹与涂山氏女联姻,会诸侯,劈山导淮,并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好传说。南宋宋理宗批示:“荆山为城,意在怀远”,置怀远军,并设荆山县。元朝改怀远军为怀远县。   怀远物产   怀远物产丰富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山芋、花生、油菜等,水产品主要有河蟹、银鱼、鳜鱼、青鱼、鲢鱼等。 境内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等储量大,品质好。怀远石榴更是闻名遐迩,有玉石子、红玛瑙、粉皮等10多个品种,以玉石子、红玛瑙为极品,古代被奉为贡品。怀远是农业大县 , 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机十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位列全国百强产粮县第四十七位。工业形成了以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等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怀远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省卫生先进县”等称号。怀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206国道、307省道、合徐高速公路、界阜蚌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怀远人杰地灵,汉代经学大师桓荣、曹魏四代辅臣蒋济、东晋大司马桓温、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花云等都出自怀远。清朝咸丰年间御史、同治年间陕西总督林之望及光绪年间内阁中书林介弼,诗文闻名江淮,有“江左二林”之美誉。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宋玉琳、程良也是怀远籍人士。近年来,怀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怀远是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验收的百万人口大县,1997年、1998年连续获得“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省卫生先进县”等称号。怀远花鼓灯是安徽两花之一,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曾应邀到葡萄牙、摩洛哥等国演出,97年怀远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花鼓灯艺术乡”。   ◆源远流长的怀远县建置沿革   怀远县境内有荆、涂两山夹淮对峙,又当涡、淮两河汇流之处,形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我国出现南北0对峙的局面时,这里经常成为争夺角逐的战场,因而这片地方的名称,历代迭经变更,归属亦有所不同。   怀远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当我国还是原始社会的唐、虞时代,这里就设有涂山氏国。夏禹王娶涂山氏女为妻,他治水凿山的遗迹至今犹在。禹五年(公元前2030年)在涂山南麓的一个村落大会天下诸侯,以后称为“禹会村”。   夏、商两代,全国分为九州(注1),这里属徐州地(注2)。西周时徐州并入青州(注3),这里分属青、扬(注3)二州地。春秋、战国时,东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各自为政,互相兼并,天下大乱,连年战争,这里归属无定,先后属吴、楚之境。   秦代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淮水为界,淮北为泗水郡(注5),淮南为九江郡(注6)。   西汉时,仍以淮水为界,这里设四个侯国(注7),两个县。在淮水南设当涂、曲阳两侯国,属九江郡;在淮水北设平阿、义成两侯国和龙亢、向县两县属沛郡(注8)。王莽新朝时,当涂曾改名山聚,曲阳改名延平亭,平阿改名平宁。东汉时,当涂国复改为县,沛郡改为沛国(注9),原设之县未动,仅平阿、义成县改属九江郡。   三国时,地属魏境,龙亢改属汝阴郡(注10),义成、平阿、曲阳三县属淮南郡(注11)。当涂、向县撤废。   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龙亢改属谯国(注12),复设当涂,与义成、曲阳、平阿三县,同属淮南郡。东晋南迁,将当涂侨置于江南(即今之当涂县境)。后改置马头郡。   南北朝时,争夺剧烈,先属南朝宋地,郡治未变,新设零县。龙亢并人蕲县。齐时,淮北地区尽失,属北朝魏地,设已吾县,属马头郡(注一三)。以后南朝梁又占领,除龙亢属下蔡郡,已吾属沛郡,义成属临淮郡(注14)外,又设葛山县。其后复被北朝北齐占据,设荆山郡(注15)改原当涂为马头县。已吾、义成并为临淮县,曲阳并人定远。   隋朝将荆山郡撤废,改设涂山县属锺离郡(注16)。   唐代把涂山县并入锺离县(注17),属锺离郡。五代十国时属南唐,仍为钟离县。其后周世宗据有淮北时,在这里设“镇淮军”。   北宋仍因唐旧制。南宋时,淮北一度沦人金国之地,在这里改设荆山镇。金亡后,南宋收复,复设荆山县。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于此设“怀远军”(注18),辖荆山县,地跨淮河两岸。“怀远”名称亦自此开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2月怀远军投降元军。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正月撤废怀远军,与荆山县合并,改称怀远县,属濠州(注19),隶于安丰路(注20)。从此怀远县名沿用至今。   明代初属应天府(注21),后改属凤阳府。   清朝初属江南省凤阳府(注22),后改为安徽省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成立民国,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4年——1928年),属安徽省寿县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阜阳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怀远属寿县第十行政专区辖县,直到怀远县解放。   抗日战争时期,怀远县部分沦入敌手。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宿(县)怀(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国民党怀远县政府逃避到龙亢区的褚韩湖,怀远县城内则有伪怀远县政府盘踞。   解放战争期间,在县境内涡河南北建立怀远、宿怀两县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1月17日怀远全境解放,3月怀远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全县共辖城关、胡疃、河溜、包集、双桥五个区,57个乡。建国后行政区划曾几次作了局部调整。1952年5月,宫集区从凤阳划归怀远,改名为马城区。1955年7月梅桥区桃园乡的五个选区划归蚌埠市。同年9月西泉街划归凤阳。1959年12月秦集公社划归蚌埠郊区,朱疃、耿集两公社划归淮南市,1964年复划归怀远。曹老集区于1950年由灵璧划归怀远,更名新马桥区,于1965年7月归并固镇县。   怀远县1949年属宿县专署辖县,1956年属蚌埠专署辖县,1961年恢复宿县专署,仍为属县,1983年7月改属蚌埠市辖县。   注释:   (1)九州:<禹贡>记载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   (2)徐州:古代九州之一。辖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部地区,州置山东郯城,后移徐州。   (3)青州:古代九州之一。辖渤海与泰山一带,即今德州、齐河以东,马烦山以南及沿胶济路向东至栖霞、乳山一带,州置临淄,后移至益都。   (4)扬州:古代九州之一。辖今安徽淮水和长江口以南地区汲江西、浙江、福建三省,还有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州置和县,后移至寿县。   (5)泗水郡:秦设此郡,辖今江苏、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北,宿迁、泗洪以西,萧县{涡阳、风台以东地区。汉初改设沛郡,郡王江苏沛县。   (6)九江郡:辖今安徽、河南境内的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郡置寿县。   (7)侯国:指在封建社会分封诸侯管辖的地区。   (8)沛郡:详见《北魏注》。   (9)沛国:原为泅水郡,西汉时改为沛郡。   (10)汝阴郡:三国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所置。辖今安徽颍河流域及河南新蔡、淮滨等县,后为颍州府、顺昌府,郡置阜阳。   (11)淮南郡:即原九江郡。   (12)谯国:即今安徽省亳州市。   (13)马头郡:详见《齐书州郡志》。   (14)临淮郡:详见《北魏注》。   (15)荆山郡:详见《隋涂山县注》。   (16)锺离郡:详见《隋书地理志》。   (17)锺离县:即今风阳县。   (18)怀远军:详见《宋史地理志》、《方舆纪要》。   (19)濠州: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所置。明初为临濠府,后改为凤阳府,今为凤阳县。   (20)安丰路:安丰在今寿县南、安丰塘北。路是地方区域名。为宋时置,金沿旧制,元时降为二等地方行政区域,隶属于省。   (21)应天府:即今南京,见《凤阳府志》。   (22)江南省:为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置。辖今江苏、安徽两省。康熙年间分设两省。见《凤阳府志》。  

五河县

    五河县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233300。代码:340322。区号:0552。拼音:Wuhe Xian。   行政区划      五河县辖13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新集镇、沫河口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头铺镇、大新镇、武桥镇、朱顶镇、浍南镇、申集镇、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历史沿革      宋置县。以淮、浍、漴、潼、沱五河在此汇流而得名。   1999年,五河县辖7个镇、13个乡:城关镇、新集镇、小溪镇、小圩镇、沫河口镇、双忠庙镇、东刘集镇、朱顶乡、头铺乡、安淮乡、大新乡、皇庙乡、园集乡、张集乡、申集乡、武桥乡、长淮乡、沱湖乡、曹顾张乡、临北回族乡。   2000年7月14日,蚌埠市人民政府批准(蚌政办[2000]30号文件):撤销武桥乡,设立武桥镇,镇人民政府驻武桥(皖民地字[2000]76号);撤销头铺乡,设立头铺镇,镇人民政府驻头铺(皖民地字[2000]77号);撤销大新乡,设立大新镇,镇人民政府驻大新(皖民地字[2000]78号)。三镇与原各对应乡行政区域不变。      2000年,五河县辖10个镇、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48856人,其中: 城关镇 67233 新集镇 46201 沫河口镇 38558 小溪镇 26988 双忠庙镇 34323 小圩镇 39402 东刘集镇 33775 头铺镇 30975 大新镇 25179 武桥镇 25413 长淮乡 26023 朱顶乡 42750 安淮乡 16909 临北回族乡 24193 曹顾张乡 24711 皇庙乡 26228 园集乡 24136 张集乡 24689 申集乡 35312 沱湖乡 35858   2001年,五河县乡镇区划调整(本站目前尚无具体调整情况)。   2004年底,五河县辖13个镇、2个乡。   

固镇县

    五河县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233300。代码:340322。区号:0552。拼音:Wuhe Xian。   行政区划      五河县辖13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新集镇、沫河口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头铺镇、大新镇、武桥镇、朱顶镇、浍南镇、申集镇、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历史沿革      宋置县。以淮、浍、漴、潼、沱五河在此汇流而得名。   1999年,五河县辖7个镇、13个乡:城关镇、新集镇、小溪镇、小圩镇、沫河口镇、双忠庙镇、东刘集镇、朱顶乡、头铺乡、安淮乡、大新乡、皇庙乡、园集乡、张集乡、申集乡、武桥乡、长淮乡、沱湖乡、曹顾张乡、临北回族乡。   2000年7月14日,蚌埠市人民政府批准(蚌政办[2000]30号文件):撤销武桥乡,设立武桥镇,镇人民政府驻武桥(皖民地字[2000]76号);撤销头铺乡,设立头铺镇,镇人民政府驻头铺(皖民地字[2000]77号);撤销大新乡,设立大新镇,镇人民政府驻大新(皖民地字[2000]78号)。三镇与原各对应乡行政区域不变。      2000年,五河县辖10个镇、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48856人,其中: 城关镇 67233 新集镇 46201 沫河口镇 38558 小溪镇 26988 双忠庙镇 34323 小圩镇 39402 东刘集镇 33775 头铺镇 30975 大新镇 25179 武桥镇 25413 长淮乡 26023 朱顶乡 42750 安淮乡 16909 临北回族乡 24193 曹顾张乡 24711 皇庙乡 26228 园集乡 24136 张集乡 24689 申集乡 35312 沱湖乡 35858   2001年,五河县乡镇区划调整(本站目前尚无具体调整情况)。   2004年底,五河县辖13个镇、2个乡。   


蚌山区特产大全




蚌山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