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村原是汤店、黄小集两个村合并为顺河村,位于利辛县展沟镇东北。南邻颍上县的鲍庄,东临凤台县的李圩村,交通十分便利。属易涝易旱区域。本村分9个自然庄,832户,22个村民组4800口人。耕地面积3279亩。产业结构为传统的“一麦一豆”。近年来该种旱稻在1000亩,新农村建设正在有序施工。该村现有钢质船100余只,承运能力100万吨以上,汽车运输40多台,预制厂2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623115 | 236000 | -- | 查看 顺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圩村 |
东圩村:坐落在展沟西部,东至苏桥村,西至王刘村。全村共1186户,总人口6014人。耕地面积8035亩。共17个自然庄,41个村民组。 |
和谐新村 |
和谐新村位于展沟镇西北部,全村人口6179人,15个自然庄,1915户,土地6722亩。我村以农业为主,种植和养殖业也在进一步发展,其中有养殖大户王友夫、蔡允平等;还有几十户以种植大白菜、黄瓜、萝卜大葱等蔬菜为主,其中代表人物有陈洪亮、郑连营、侯树灵、郑连校、张广龙、潘家彬等;种粮大户有王青敏、谢学华、郑瑞朋等。 |
苏湾村 |
苏湾村于2008年3月由苏湾村和侯老家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039人,耕地4200亩,4个自然庄。 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党员65人,分别是一支部(28名党员)和二支部(37名党员)。 苏湾村是利辛县一个行政村,相邻侯新庄,高庄村等,人勤物丰,物华天宝,空气清新,物产丰富。 |
张圩村 |
张圩村位于展沟西北部,东于谢圩,西与阚疃交界,南与新张集金桥,北靠安更。全村耕地2696亩,人口2384,613户,16个生产队,主要经济是农业,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玉米,有养殖大户钱振高,张贺金,钱文龙,张文保,张文海,已养猪为主,年产商品猪上千头,养牛大户谢保礼养殖黄牛上百头。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村农业产业生产形势有了深刻变化,我村有种植大户4户,张化玉,刘小飞,王廷玉,姜从桂。 |
谢圩村 |
谢圩村概况 谢圩村地处利辛县展沟镇最北面,东与凤台相邻,北与阚疃安埂相连。地势较低且偏僻,夏季屡遭洪涝灾害。全村人口为3210人,分布6个联队,9个自然庄。多数自然庄距村部较远。全村人均土地为1.25亩,且淝河大坝两面土地均低洼地。我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夏季以小麦,秋季以大豆、玉米为主。近几年,早稻种植面积占秋季作物的一半以上。村民闲时,青壮年外出打工,忙时返乡收种。谢圩村民风淳朴,善良勤劳。 |
顺河村 |
顺河村原是汤店、黄小集两个村合并为顺河村,位于利辛县展沟镇东北。南邻颍上县的鲍庄,东临凤台县的李圩村,交通十分便利。属易涝易旱区域。本村分9个自然庄,832户,22个村民组4800口人。耕地面积3279亩。产业结构为传统的“一麦一豆”。近年来该种旱稻在1000亩,新农村建设正在有序施工。该村现有钢质船100余只,承运能力100万吨以上,汽车运输40多台,预制厂2家。 |
高庄村 |
高庄村位于淝河大坝北侧, 现有人口3053人,共有11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共有耕地3650亩。黄海孜人口450,耕地594亩。老庄人口78人,耕地面积70亩;小海孜人口170人,耕地面积138亩;马拐孜人口150人,耕地面积270亩;关庄人口238人,耕地面积305亩;新高人口195人,耕地面积210亩;高庄人口340人,耕地面积420亩;黄井子人口647人,耕地面积830亩。 |
王刘村 |
王刘村位于展沟镇东南方5公里处,由7个自然庄组成,其中宋楼158户。758人,宋老荒179户,835人,李塘127户,445人,门东王50户,226人,门南王56户,240人,刘庄28户,106人,小郭庄12户,67人。本村以“一豆一麦”种植业为主,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村民生活正在稳步提升中。 |
苏桥村 |
苏桥村基本情况 苏桥村是利辛县一个行政村,相邻黄小集村,南圩村,高庄村,东圩村,人勤物丰,物华天宝,空气清新,物产丰富。 村内企业:食品厂,农具厂,酒厂,沙石厂,植物油加工厂,磷肥厂。 主要农产品:栗子,山霉,马铃薯,脆甜,欧洲萝卜,葡萄柚,红椒,小胡萝卜。 村内资源:膨润土,金,锗,铁矿,符山石,方硼石。 村里单位:苏桥村粮站,苏桥村中学,苏桥村卫生院。展沟镇苏桥村位于展沟镇西郊1公里,紧靠展沟集,省道S224线——利颍路穿境而过。全村共有14个自然庄,1100户,4477口人,83名党员,其中男党员74名,女党员9名,60岁以上党员38名,40至60岁党员37名,40岁以下党员8名,村干部7名,计生专干2名。苏桥村属于选举困难村,今年4月底经镇党委研究,配备了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明确了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人。 苏桥村现有耕地面积6127亩,鱼塘700亩。2009年全村平均纯收入2800元左右。 |
展沟村 |
展沟集北有泰山宫、渌渌井、上马台,中有墙里庙、桥上楼,南有洪家(现王家王兆瑞)花园,东有五孔大石桥、王家祠堂,西有孤堆塘。 很早以前,展沟集叫展洪集(因街面建在展、洪两大家族的沟塘土堆之上得名)。因展姓家族为躲避洪水经常搬家,从而离开展洪集,迁往现颍上县、陈桥镇展圩一带(展沟南4公里),后来分支为展赵庄、后展庄(展姓人口达千人);而洪家受明初“洪门寺”一案牵连,被朝廷满门抄斩,灭了门户。现展姓家族居住在展沟集的只有展兴国、展兴鲁两户。 展沟集北头原有一条斜路(现已挖断),经过一里桥、二里桥、万大桥(坐落在老苏沟上,现改名为新桥)向北,是古时通往山东、河北的大路(也称官道)。庙前巷(现在的庙前街)向西一条大路,是通往河南的必经之路。集南头出了大街,便是通往颍上、正阳关、寿春(即寿县)等地进山经商通道。 从街中心至东街口,经过石亭,紧靠集埠处有一座五孔石条大桥(即老西淝河大桥),桥西南边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了有关大桥的建造情况;桥上有石栏杆,桥墩上有石刻的大神龟,桥下西淝河里,往返于凤台、淮南、蚌埠等地的经商船只往来不断;桥面上的石条,经过历代经商者推小独轮车贩运米、面、油、盐、布匹等的碾压,留下了清晰可辨的沟沟道道车辙印痕(大桥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炸毁,桥上石条大多用于修建苏沟闸),可见当年展沟集的而贸繁荣。 西淝河是展沟集对外商贸的东大门,未改道以前的西淝河,在集东头湾湾套套、洄曲宛转,可谓是九曲回肠、洄曲淝水,南来的、北往的、东去的士农工商,多泊宿在展沟的东河湾,夜幕降临时,集上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生意兴隆、热闹非凡,加之河湾泊船上挂起一串串红灯笼,衬托出一派繁荣的古老集市两贸夜景。 展沟原属凤台县管辖,现划归利辛县,地处三县交界(原为阜、凤、颍),也可说三市交界(阜阳、淮南、亳州)。原来的展沟集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每逢二月十五庙会,邻县近省客商云集参加物资骡马交流大会,并进阵观看展沟人精心制作、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花灯九曲黄河阵》,大会历时七天,有效推动展沟的集市贸易繁荣发展,展沟也因此享誉四方,与“银阚疃”齐名,被八方客商誉为“金展沟”。 由于时代变迁,展沟集文物大多被毁坏,给我们留下很多遗憾。 展沟村位于西淝河之滨,地处平原。人口约有6000人,面积四平方公里。东与顺河村,西与苏桥村,南与颍上县,北与苏郢村接洽。展沟集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金展沟”之誉。 展沟村东临西淝河,北靠苏沟两大主要水源,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主要生产小麦、水稻、大豆等五谷杂粮。特别在改革开放以来,展沟村在新村建设、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展沟村历来为建政之地,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有人文景观,泰山宫、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洪门寺、王氏祠堂、墙里庙、地下运兵道、桥上楼、楼上树等,特别是传承了展沟数百年的花灯九曲黄河灯阵,并于2008年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沟村特有文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泗洲,花鼓灯戏、舞狮虎、高跷汗船、锣鼓十八翻等当地独特文化。 日月流转,世事沧桑。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对展沟村做了总体规划,“东善、西展、南扩、北限”,修复泰山宫,开发完善花灯九曲黄河灯阵,规划恢复老大街原貌。把展沟建设形成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古玩购物的“三位一体”的金三角地带。与南面的迪沟、八里河,北面的阚疃相连。形成皖北地区利颖路的旅游纵贯线的一颗亮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