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亳州市 >> 利辛县

利辛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利辛县谷歌卫星地图)


利辛县简介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北部,2000年从阜阳划属安徽省亳州市.
  利辛县位于亳州市东南部,北邻涡阳,南连颍上、凤台,东靠蒙城,西接颍东区、太和县。地处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 33°27′之间。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县辖26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2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142万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占93.74%。
  自然生态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气温14.8℃,无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时数2223.4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纵横,道路交织,四通八达,水陆称便。县境内有骨干河道4条、大沟53条,总长750公里,通航106公里,兼收蓄泄渔航之利。西淝河,古称夏肥水,自西北而东南蜿蜒 穿过县境中部;芡河,古称沙水,亦称濮水,自西北而东南逶迤流经县境东部;阜蒙河,1958年开挖人工河道,横跨县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开挖人工河道,自西而东贯通县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阚疃枢纽8项工程结裾联袂,拔地而起,控驭南北,蔚为壮观;两岸青堤绿水,帆船络绎,鸟语阵阵,渔火点点,呈现一幅美丽的图画。县境内有主干线公路6条、支线公路23条,总长 461.4公里。S202线省道,自东北而西南穿过县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东横穿县境中部,成为重要交通动脉。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利辛与外界的联系。另有乡村道路412条,总长1581公里,可行驶中型机动车辆。濉阜铁路,直穿县境,设置4个火车站,为运送旅客、集散工农业半成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利辛衣淝襟淮,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先秦,为吴、楚边境隙地,屡成陈鏖战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荡率师伐吴,先于豫章,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乾溪,即今张村铺一带;房钟,即今阚疃集。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境内为晋掩击破秦重战场。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颍州,下蒙城,境内为励兵秣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军起义,刘洪立、王之重、江台陵等,相继揭竿竖旗,聚众响应张乐行。公元1863年,捻军主帅张乐行集中20万人马,与清军决战于张村铺。公元1898年,闫好文、要韶等再次聚众结捻,起义反清。
  1928年--1934年,中国0相继在王人、马店、牛拐湾、胡集蒋疃、张村铺建立党组织。1927年2月,张跃祖、李怀恩、邓友莲等,成为境内第一批中国0党员。1929年4月9 日,在阜阳举行的皖北土地革命大-中,0王人、马店、牛拐湾党支部,组织了数千名农民协会会员参加了起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境内有大批热血青年,投奔中国0,为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献出了宝贵年华,许多人成为人民解放事业,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有270多人为国捐躯。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52万人 1950平方公里 341623 236000 0558 查看 利辛县谷歌卫星地图

利辛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城关镇 约1.82万人 8平方公里 朱瓦房社区 五一社区 前进社区 向阳社区 新河社区 董集社区 西城社区 张寨社区 黄桥社区 刘寨社区 和谐社区 苏店社区 新建社区 振兴社区 复兴社区 文州社区 和平社区 春店社区 蒋庄村 苏庄村 武杨楼村 新河村 董老寨村 闫集村 武寨村 城东村 马桥村 邵渡口村 东风村 城南村 吕桥村 富康村 刘竹园村 杨大楼村 佛镇村 查看 城关镇谷歌卫星地图
阚疃镇 约8.9万人 116平方公里 民主社区 新河社区 张湾社区 镇西社区 镇东社区 公路社区 大桥社区 平等社区 解放社区 八里村 宋圩村 袁新村 程杨村 刘圩村 新桥村 代圩村 汪湖村 安绠村 红旗村 郑港村 谷圩村 茆庙村 查看 阚疃镇谷歌卫星地图
张村镇 0 108平方公里 李集社区 张村社区 柳东社区 菜园社区 李门社区 高寨村 杜竹园村 赵王寨村 永光村 高老家村 镇南村 王寨村 红光村 淝东村 后杨村 四里何村 三里赵村 柳西村 查看 张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江集镇 约6.8万人 101平方公里 江破楼社区 郑小集社区 双营社区 江集社区 郑老营社区 陈庄社区 江新社区 江老家社区 孙营社区 孙小寨村 靳营村 郑大楼村 八一村 江东村 纪伦寨村 王大村 查看 江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旧城镇 0 68平方公里 董庄社区 戴园村 韩庄村 盛黄村 施桥村 康桥村 旧城村 王集村 凤北村 新建村 丰桥村 盛新村 陆暗楼村 查看 旧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孙集镇 约4.07万人 65平方公里 梁营社区 刘营社区 孙集社区 冯楼社区 纪大洼村 许沟口村 栗土楼村 栗寨孜村 宋寨村 查看 孙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汝集镇 约6.15万人 101平方公里 汝元村 中华村 汝集二村 李营村 新桥村 后路村 夏寨村 庄营村 刘店村 袁堂村 朱集村 秦四庙村 七营村 汝集一村 街南村 胜利村 查看 汝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巩店镇 约7万人 110.8平方公里 丁寨社区 车寨社区 马庙社区 宋寨社区 向阳社区 大李社区 永昌社区 刘寨社区 张乐村 王店村 肖寨村 巩店村 魏硕村 红连村 白鸡村 巩沟村 荆桥村 韩寨村 查看 巩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人镇 约5.49万人 74平方公里 王人社区 曹店社区 五里社区 辛车社区 吴营社区 太原村 储寨村 王维村 高寨村 四里村 刘营村 邓寨村 郭营村 东李村 邵庙村 查看 王人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市镇 0 72平方公里 中王社区 东城社区 王市社区 朱新寨村 马万庄村 高寨村 前潘村 刘寨村 金李村 常营村 马高庄村 王郢村 刘元村 查看 王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永兴镇 约4.82万人 70平方公里 双龙社区 法堂社区 永安社区 徐郢社区 诸王社区 永顺社区 解甲集社区 大门村 谭铺村 徐寨村 永兴村 程湖村 查看 永兴镇谷歌卫星地图
马店孜镇 约6.26万人 92平方公里 东门社区 马店社区 王园社区 土楼社区 四李社区 双沟社区 王郢村 后寨村 桃园村 姜郢村 水寨村 叶寨村 康洼村 沈郢村 新建村 孙刘村 查看 马店孜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李集镇 约4.94万人 71平方公里 司郢村 永红村 叶园村 路杨村 常青村 高大村 李集村 吴寨村 解楼村 沈寨村 高集村 齐寨村 院寺村 南街村 查看 大李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胡集镇 0 105平方公里 李赵社区 胡东社区 贾桥社区 新矿社区 孙林社区 板集社区 陈营社区 杜湖村 谭庄村 张桥村 炉杨村 陈塘村 长营村 高杨村 新李圩村 陈刘村 秦寨村 杨湾村 张庄村 查看 胡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展沟镇 约3.74万人 50平方公里 东圩村 和谐新村 苏湾村 张圩村 谢圩村 顺河村 高庄村 王刘村 苏桥村 展沟村 查看 展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程家集镇 约5万人 87平方公里 镇西社区 程集社区 王老家社区 赵圩社区 郭湖社区 丰瓦社区 北街社区 赵桥社区 谭集社区 汪庄户社区 孔郢村 李庙村 新建村 查看 程家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中疃镇 约5.8万人 104平方公里 镇北社区 张板桥村 武楼村 姜黄村 中疃村 黄井村 高皇村 曙光村 黄牌坊村 代郢村 张寨村 楚桥村 谢疃村 徐大村 狮沟村 后冯村 周集村 查看 中疃镇谷歌卫星地图
望疃镇 约5.1万人 83平方公里 梨园社区 刘怀寨村 蒋疃新村 望疃村 汪大新村 玉光村 富康村 辛沟村 桥西村 汪桥村 丹凤新村 芦沟村 长河村 和谐村 刘桥村 蔡桥村 红旗村 赵集村 兴旺村 双河村 雁沟村 查看 望疃镇谷歌卫星地图
城北镇 约4.28万人 59平方公里 镇南社区 刘北社区 徐田社区 大管社区 陆小营村 陆楼村 侯寨村 翟腰楼村 陈营村 陆店村 陆桃园村 三和村 刘染村 查看 城北镇谷歌卫星地图
纪王场乡 约4.65万人 71平方公里 纪王场村 纪大寨村 孙老家村 田湖村 三和村 和谐村 久建村 永丰村 向阳村 路集村 新华村 查看 纪王场乡谷歌卫星地图
孙庙乡 约4.41万人 64平方公里 民主社区 孙庙社区 富强社区 和谐村 阳光村 高堂村 团结村 前刘村 新建村 富民村 幸福村 振兴村 查看 孙庙乡谷歌卫星地图
新张集乡 约5.1万人 74平方公里 金桥社区 友谊社区 前圩社区 张集社区 阳光村 团结村 向阳村 和谐村 潘小村 富源村 陶集村 王楼村 南集村 查看 新张集乡谷歌卫星地图

利辛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谯城区

  谯城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总面积2167平方千米(简册)/2226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总人口14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文化巷,邮编:236800。代码:341602。区号:0558。拼音:Qiaocheng Qu。      行政区划      谯城区辖3个街道、20个镇、2个乡:花戏楼街道、薛阁街道、汤陵街道、古井镇、芦庙镇、华佗镇、魏岗镇、牛集镇、颜集镇、五马镇、十八里镇、谯东镇、十九里镇、沙土镇、观堂镇、大杨镇、城父镇、十河镇、双沟镇、淝河镇、古城镇、龙扬镇、立德镇、张店乡、赵桥乡。   历史沿革      谯城自古就是州郡所在地,唐朝以前称谯(谯县、谯郡),自唐代始称亳州。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亳县。1986年撤县设市,为亳州市(县级),隶属阜阳地区。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省决定由阜阳市代管,1998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亳州由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原县级亳州市改为谯城区。      ?年,谯城区辖3个街道、22个镇、4个乡:汤陵街道、花戏楼街道、薛阁街道、古井镇、大寺镇、双沟镇、古城镇、淝河镇、大杨镇、城父镇、十河镇、观堂镇、五马镇、张集镇、魏岗镇、安溜镇、牛集镇、三官镇、芦庙镇、龙扬镇、谯东镇、沙土镇、十八里镇、十九里镇、颜集镇、张店乡、立德乡、城北乡、赵桥乡、   2000年,谯城区辖3个街道、23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351939人,其中: 花戏楼街道 47021 薛阁街道 106449 汤陵街道 56468 古井镇 25793 张集镇 40908 芦庙镇 34870 华佗镇 41041 魏岗镇 49476 牛集镇 36870 安溜镇 25370 颜集镇 45899 五马镇 38630 十八里镇 60246 大寺镇 15331 谯东镇 45276 十九里镇 52973 沙土镇 52234 观堂镇 55570 太杨镇 56552 城父镇 56648 十河镇 60010 三官镇 18602 双淘镇 58009 淝河镇 42128 古城镇 47986 龙扬镇 53718 张店乡 36429 赵桥多 51585 立德乡 39847   2004年底,谯城区辖3个街道、24个镇、2个乡。      2006年,谯城区乡镇区划调整,具体调整方案:撤销大寺、三官、张集、安溜4个镇,分别将其并入谯东、双沟、古井、牛集镇。区划调整后的谯城区辖3个街道、20个镇、2个乡。www.xzqh  

涡阳县

  涡阳县地处亳州市中心地带。位于北纬33°27′至33°47′,东经115°53′至116°33′之间。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涡阳处于淮北平原腹地,境内涡河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涡南、涡北两个自然区域。除东北部有龙山和石弓山外,其余均为一望无际的沃野。 涡阳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即诞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涡阳汉为城父、山桑、至县地,北魏、北齐曾置涡阳、丹城、龙山县。隋改置肥水县。清同治三年(1864),由亳州、宿州、阜阳、蒙城析置涡阳县。因袭北魏涡阳县名而命名。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试点县。2007年末,涡阳县户籍人口146.95万人。   县名中的“涡”指涡河,发源河南省开封县西,经安徽省流入淮河。读做guō。   区号:0558   邮编:233600   牌照:皖S   行政区划代码:341621   自然资源   涡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4.6度,无霜期218天,年平均降水量830mm左右,光、热、水资源丰富。   涡阳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水果、蔬菜、药材和黄牛、山羊、家兔、鱼虾、河蟹等,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大,被列为全国产粮百强县、全国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山羊板皮、瘦肉型猪生产基地,跨入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林业百佳县、秸秆养牛十佳县之列,与蒙城、利辛县一并被誉为“全国中部地区黄牛金三角”。尤其是义门苔干堪称食苑珍品、天下之最,因此涡阳又被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涡阳地下优质煤蕴藏总量达到27亿吨,大理石总储量780万立方米,石灰石总储量3720万立方米。  

蒙城县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16°15′~116°49′之间。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东城路16号,邮编:233500。代码:341622。区号:0558。拼音:Mengcheng Xian。蒙城县辖13个镇、2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疃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 小辛集乡 庄周办事处 漆园办事处 范集工业园区   蒙城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道家文化圣地,黄牛养殖享誉全国,素有“黄牛之都”的美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蜚声海内外。   蒙城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尤其是近年发掘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以及万佛塔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蒙城,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全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黄豆、烤烟、薄荷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质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是全国优质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特别是黄牛生产,年饲养量近百万头。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优质煤储量4.6亿吨, 经国家批准年产150万吨的许疃煤矿已经建成并生产。   水陆交通便捷。涡河长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203”、“305”、“307”省道交汇于县城, 已经建成的南京-洛阳高速公路贯穿全县东西。通讯设备先进,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全县已开通广播电视专用光缆。   全县以粮食、油料、棉花、黄牛、瓜菜、烟草等为主的六大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粮棉总产量近年来分别保持在100万吨和2万吨左右。  

利辛县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北部,2000年从阜阳划属安徽省亳州市.   利辛县位于亳州市东南部,北邻涡阳,南连颍上、凤台,东靠蒙城,西接颍东区、太和县。地处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 33°27′之间。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县辖26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2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142万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占93.74%。   自然生态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气温14.8℃,无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时数2223.4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纵横,道路交织,四通八达,水陆称便。县境内有骨干河道4条、大沟53条,总长750公里,通航106公里,兼收蓄泄渔航之利。西淝河,古称夏肥水,自西北而东南蜿蜒 穿过县境中部;芡河,古称沙水,亦称濮水,自西北而东南逶迤流经县境东部;阜蒙河,1958年开挖人工河道,横跨县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开挖人工河道,自西而东贯通县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阚疃枢纽8项工程结裾联袂,拔地而起,控驭南北,蔚为壮观;两岸青堤绿水,帆船络绎,鸟语阵阵,渔火点点,呈现一幅美丽的图画。县境内有主干线公路6条、支线公路23条,总长 461.4公里。S202线省道,自东北而西南穿过县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东横穿县境中部,成为重要交通动脉。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利辛与外界的联系。另有乡村道路412条,总长1581公里,可行驶中型机动车辆。濉阜铁路,直穿县境,设置4个火车站,为运送旅客、集散工农业半成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利辛衣淝襟淮,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先秦,为吴、楚边境隙地,屡成陈鏖战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荡率师伐吴,先于豫章,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乾溪,即今张村铺一带;房钟,即今阚疃集。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境内为晋掩击破秦重战场。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颍州,下蒙城,境内为励兵秣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军起义,刘洪立、王之重、江台陵等,相继揭竿竖旗,聚众响应张乐行。公元1863年,捻军主帅张乐行集中20万人马,与清军决战于张村铺。公元1898年,闫好文、要韶等再次聚众结捻,起义反清。   1928年--1934年,中国0相继在王人、马店、牛拐湾、胡集蒋疃、张村铺建立党组织。1927年2月,张跃祖、李怀恩、邓友莲等,成为境内第一批中国0党员。1929年4月9 日,在阜阳举行的皖北土地革命大-中,0王人、马店、牛拐湾党支部,组织了数千名农民协会会员参加了起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境内有大批热血青年,投奔中国0,为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献出了宝贵年华,许多人成为人民解放事业,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有270多人为国捐躯。  


利辛县特产大全




利辛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