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村位于灰古镇南部1.5公里,距二徐路1公里,新修泗永高速,宿淮铁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是由李桥、董场、毛湖三个小村合并后组成,村民小组19个,面积约11平方公里,人口4030人,耕地面积6297亩,人均1.5亩,水、电、电话、无线广播、有线电视已覆盖全村,小学2所,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农家书屋各一所,生活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区域党支部,“两委”7人,党员127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02109 | 234000 | -- | 查看 李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秦圩村 |
秦圩村由原秦圩村、黄庙要村两村合并而成,面积9.41平方公里,人口3721人,秦圩党总支下设秦圩和黄庙两个支部 ,共有党员98人,村委会现设在秦圩村。 |
付湖村 |
付湖村地处灰古镇最南部,汴河北岸,优质麦基地,二徐路、四清路穿境而过,二徐路西侧,刘闸集市兴隆,交通便利,黄泥沟、明利沟、引水沟纵横交错,农田旱保收,双实公司、卫生院、加油站、中小学连成一体,刘闸集市的建设和全村南北相应,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全村有14个自然庄,一个集市,人口4002人,耕地面积8961亩,15个党小组,3个支部,一个党总支,现有党员121名。 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走种、养、加工贸多措并举的路子,发展养殖业,优化种植业,深化通讯器材加工业,推动运输业,充分吸引外资加速刘闸集市的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快速提高,村两委根据全村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
李桥村 |
李桥村位于灰古镇南部1.5公里,距二徐路1公里,新修泗永高速,宿淮铁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是由李桥、董场、毛湖三个小村合并后组成,村民小组19个,面积约11平方公里,人口4030人,耕地面积6297亩,人均1.5亩,水、电、电话、无线广播、有线电视已覆盖全村,小学2所,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农家书屋各一所,生活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区域党支部,“两委”7人,党员127名. |
曹庙村 |
曹庙村由原曹庙、孙庙、潘桥3个村合并而成,坐落于二徐路两侧,泗许高速、宿淮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目前全村人口5278人,土地面积12100亩,农业经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该村合并以来,设立曹庙村党总支委员会,下设曹庙、孙庙、潘桥三个支部,共有党员 160 人, 村 两委干部共7人,该村合并以来村干部相互交流,借鉴经验,紧密配合,把各项工作开展非常顺利,受到镇党委的多次表扬。 该村农业经营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原曹庙村土地面积较大,被区农委确定为优质麦基地,每一年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回收,逐步提高单产效益。原孙庙、潘桥两村以养猪、养鸡以主,目前生猪存栏在50头以上20户,养鸡在5000只以上有10户,养殖户年收入都在30000元以上,起到致富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目前该村整合各方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针对不足和存在问题,抓整改谋发展奔小康创和谐惠民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为农业发展增添后劲,强力打造养殖业上规模,种植业上质量,加工业上水平,继续做大劳务输出,多措并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灰古村 |
灰古村:由灰古、徐桥两村合并而成,总人口6045人,村委会驻灰古集北街,介于濉河与唐河之间,重要县道二徐路两侧。县道夹蒿路穿村而过,该村为镇政府及主要镇直单位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种植粮业、养殖业和商贸业为主。是灰古镇养猪专业村,建有特色标准化养猪小区3个,百头以上能繁母猪大户3家。 |
碾盘村 |
碾盘村座落在灰古镇北部,与镇政府仅一河之隔,北与永安镇相邻,东与桃沟乡搭界,二徐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优越。 碾盘村地域以二河为界,南为濉河,北为股河,座落两河之间,东西长约10华里。该村由原碾盘、安水、张集三村合并而成,八个自然庄,全村共有人口5503人,耕地面积5300亩。共有189名党员,下设4个党支部,即碾盘党支部、安水党支部、张集党支部、养殖党支部。 近年来,碾盘村在灰古镇委、镇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发展意识,立足村情,突出特色,开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
八张村 |
八张村位于宿州市东北部,隶属埇桥区灰古镇,村庄座落在灰古镇西北方向,距206国道12公里、二徐路4公里,紧临302省道和蒿夹路。2008年2月,经村级区划调整后,由八张、周桥、王圩合并成为八张村。现有人口5296人,耕地面积5298亩。2008年8月,经埇桥区委组织部批准,成立八张村党委,下设5个支部,156名党员。 八张村在-张茂义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团结、互助和敢闯敢干的精神,依靠棉花加工和无公害蔬菜种植,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全村连续6年实现产值年均4亿元以上,利税4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180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000亩。2004年以来,八张村先后授予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安徽省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徽省棉花加工省级专业示范村、宿州市劳动模范集体、宿州市卫生村、宿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宿州市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几十个荣誉称号,并被列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09年,农业部蔬菜标准园于设立在八张,该园区07年底已被国家认证为无公害产品基地,无公害蔬菜已获得省级认证。八张村正在朝着绿色、高效、观光、多业并举的现代农业迈进。2010年,八张工业园建成,进驻企业7家,分别为棉花加工、板材加工、电子加工、服装加工等,带动当地闲置劳动力500余人。随着集体经济的积累,该村先后投资500多万元进行了村庄、道路、农田、学校、文化中心等建设,创下了全市农村建设的一个个第一:第一个免缴农业税、第一个铺设路灯、第一个开通有线电视、第一个设立工业园区、第一个农业示范园……,6000亩无公害瓜果蔬菜基地的形成、各种养殖业的兴起,以及即将实施的第一座农民公园、第一个和谐文化旅游基地、第一个特色农业观光园、第一个特色养殖餐饮业,以及与之配套的第一支农民文艺体育队……。八张人正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奇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