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埇桥区

埇桥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埇桥区谷歌卫星地图)


埇桥区简介

  埇桥区总面积2868平方千米。总人口17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34000。代码:341302。区号:0557。拼音:Yongqiao Qu。
  
  行政区划
  
  埇桥区辖11个街道、15个镇、9个乡:墉桥街道、沱河街道、道东街道、东关街道、三里湾街道、南关街道、西关街道、北关街道、汴河街道、三八街道、城东街道、符离集镇、芦岭镇、朱仙庄镇、褚兰镇、曹村镇、夹沟镇、栏杆镇、时村镇、永安镇、灰古镇、大店镇、西寺坡镇、桃园镇、蕲县镇、大营镇、杨庄乡、支河乡、解集乡、桃沟乡、顺河乡、蒿沟乡、苗庵乡、永镇乡、西二铺乡。
  历史沿革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
  
  2000年,埇桥区辖8个街道、16个镇、1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601181人,其中: 埇桥街道 23456 沱河街道 30969 道东街道 23885 东关街道 32879 三里湾街道 31689 南关街道 49460 西关街道 35135 北关街道 30876 符离镇 85511 芦岭镇 74069 朱仙庄镇 75701 褚兰镇 44420 曹村镇 58145 夹沟镇 59409 栏杆镇 67303 时村镇 74821 永安镇 52313 汴河镇 30815 灰古镇 29814 大店镇 67358 西寺坡镇 34264 桃园镇 31548 蕲县镇 60722 大营镇 36235 杨庄乡 36720 支河乡 32400 解集乡 51099 桃沟乡 31901 顺河乡 38702 蒿沟乡 44588 苗庵乡 42563 龙王庙乡 21661 北杨寨乡 61961 永镇乡 25533 三八乡 37492 西二铺乡 17958 城东乡 17806
  2004年,埇桥区乡镇由29个调整为24个,将龙王庙乡整建制并入西寺坡镇;将桃园镇、北杨寨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桃园镇,镇政府迁往北杨寨集;撤销城东乡、三八乡、汴河镇,分别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三八街道办事处、汴河街道办事处,为埇桥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镇保留不变。2004年底,埇桥区辖11个街道、15个镇、9个乡。www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3万人 2868平方公里 341302 234000 0557 查看 埇桥区谷歌卫星地图

埇桥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埇桥街道 约4.9万人 1.26平方公里 西仙桥社区 雪枫社区 城隍社区 东仙桥社区 查看 埇桥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沱河街道 约5.2万人 5.3平方公里 宿东社区 泰康社区 春光社区 韩池孜社区 查看 沱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道东街道 0 0 翠园社区 东方社区 港口社区 查看 道东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东关街道 0 2.5平方公里 大泽社区 北苑社区 铁路社区 马号社区 观李社区 查看 东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三里湾街道 约4万人 4.8平方公里 拂晓社区 南方社区 陈营社区 三里湾社区 淮河路社区 纺织路社区 凤池社区 查看 三里湾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南关街道 0 6平方公里 万里社区 南园社区 二中社区 一中社区 恒馨社区 葛园社区 查看 南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西关街道 约3.4万人 7.5平方公里 美庐社区 和园社区 环宇社区 振兴社区 祥安社区 下关社区 查看 西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北关街道 约3万人 6.2平方公里 北关社区 汇源社区 教场社区 华地社区 查看 北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汴河街道 0 64平方公里 杨圩村 梅庵村 马梨园村 汴北村 查看 汴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三八街道 约7万人 27平方公里 金园社区 凯旋社区 杨庙社区 迎宾社区 光彩社区 银河社区 三里社区 大吴社区 三八社区 港利社区 十里村 九里村 查看 三八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城东街道 0 0 沱河社区 津浦社区 八里社区 十里社区 查看 城东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金海街道 约3.18万人 18.17平方公里 和谐苑社区 王徐社区 后付社区 河拐社区 前付村 邵王村 李桥村 闫店村 王桥村 七里村 张沈村 五里村 查看 金海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符离镇 约8.6万人 27.4平方公里 振兴社区 站东社区 镇南社区 芦村村 沈圩村 符北村 张楼村 梁套村 王楼村 清水村 符离村 灵寺村 李桥村 杨楼村 褚庄村 四山村 丁集村 黄桥村 横口村 尖山村 查看 符离镇谷歌卫星地图
芦岭镇 约8.4万人 127平方公里 沱中社区 沱北社区 沱南社区 花庄村 芦南村 陈堂村 桥口村 路口村 南王寨村 北王寨村 相王村 曹坊村 丁桥村 王老庄村 安阳村 查看 芦岭镇谷歌卫星地图
朱仙庄镇 约8万人 150平方公里 六合社区 镇西村 二铺村 朱庙村 塔桥村 新河村 朱仙庄村 沱北村 曹凌村 宋庙村 三铺村 矿南村 查看 朱仙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店镇 约8万人 202平方公里 三里村 大东村 大店村 静安村 八里村 大南村 汪圩村 五一村 天门村 瓦坊村 梁场村 汪刘村 张庙村 大北村 四铺村 查看 大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褚兰镇 约4.67万人 132.2平方公里 岗孜村 褚兰村 谢炉村 小圩村 桂山村 大杨村 后程村 宝光寺村 冯楼村 马桥村 查看 褚兰镇谷歌卫星地图
曹村镇 约6.2万人 122.64平方公里 三环村 左洼村 寺后村 小山口村 马湾村 湖庄村 曹村村 闵祠村 前旺村 闵贤村 张庄村 河北村 陈町村 尚桥村 桃山村 查看 曹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夹沟镇 0 0 秦湾村 津浦村 五柳村 湖疃村 镇头村 黄山村 辛丰村 夹沟村 魏寨村 七里村 赵集村 杈元村 青山村 李营村 孙寨村 夏刘寨村 周坡村 查看 夹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栏杆镇 约6.7万人 134.5平方公里 韩村村 大旺村 石河村 柏山村 张町村 王庄村 路町村 安水村 栏东村 阚町村 丁李村 化楼村 小集村 段楼村 新庄村 栏西村 孙楼村 石相村 查看 栏杆镇谷歌卫星地图
时村镇 0 6.1平方公里 曹蒲村 马楼村 大蒲村 棒场村 油坊村 林口村 红旗村 时东村 从营村 时西村 梁寨村 时南村 东风村 营孜村 奎北村 陈村村 胡梁村 冲疃村 刁山村 付楼村 查看 时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永安镇 约5.2万人 114.6平方公里 大许村 双鑫村 双兴村 永安村 股河村 夏桥村 团结村 新合村 孙安村 所圩村 潘湖村 周家村 薛赵村 街西村 查看 永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灰古镇 0 0 秦圩村 付湖村 李桥村 曹庙村 灰古村 碾盘村 八张村 查看 灰古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泽乡镇 约6.8万人 110平方公里 涉故台村 和谐村 前进村 张桥村 龙王庙村 兴隆村 雪花村 高口村 刘村村 大韩村 洪庙村 西寺坡村 水池村 幸福村 查看 大泽乡镇谷歌卫星地图
桃园镇 约3万人 64.7平方公里 钱营社区 西杨寨村 吕寺村 桃东村 光明村 桃园村 桃西村 浍光村 东坪集村 查看 桃园镇谷歌卫星地图
蕲县镇 0 101.74平方公里 蕲县村 邱元村 代安村 周王村 白陈村 刘圩村 大江村 团结村 袁小寨村 灯塔村 徐桥村 忠陈村 白安村 许寨村 查看 蕲县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营镇 约3.5万人 86.7平方公里 陈李村 镇南村 镇东村 韩圩村 耿湾村 大营村 镇西村 查看 大营镇谷歌卫星地图
杨庄乡 0 72平方公里 苏湖村 杜楼村 刘楼村 林庄村 街东村 高庄村 房上村 程庄村 郑楼村 杨庄村 查看 杨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支河乡 约3.4万人 69.5平方公里 鸭湖村 湾里村 赵楼村 城孜村 徐桥村 团结村 曹庄村 路湖村 方河村 王塘村 查看 支河乡谷歌卫星地图
解集乡 约5万人 108.5平方公里 鲁营村 贡山村 黄林村 云光村 清泉村 张山村 柳源村 宣杨村 大灵山村 解集村 马台村 桥桂村 龙山村 查看 解集乡谷歌卫星地图
桃沟乡 约3.2万人 59.7平方公里 戚庄村 马圩村 耿家村 戴夏村 大秦村 南秦村 后寨村 濉河村 桃沟村 查看 桃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顺河乡 约3.9万人 78平方公里 祝窑村 马场村 王垅村 顺河村 岳乔村 周寨村 王井涯村 万桥村 鹤山村 魏庄村 查看 顺河乡谷歌卫星地图
蒿沟乡 约5.15万人 ·埇桥区旅游·埇桥区特产·埇桥区十大特产·埇桥区十景·埇桥区 高滩村 赵楼村 枪河村 巩家村 大史村 尹楼村 柳沟村 查看 蒿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苗安乡 约4万人 110.5平方公里 石桥村 中湖村 夏王村 李圩村 宁刘村 双盛村 梨园村 王集村 曹集村 新庄村 查看 苗安乡谷歌卫星地图
永镇乡 约2.8万人 ·埇桥区旅游·埇桥区特产·埇桥区十大特产·埇桥区十景·埇桥区 方店村 禅堂村 张圩村 瓦坊村 关湖村 单圩村 永镇村 查看 永镇乡谷歌卫星地图
西二铺乡 约2万人 29平方公里 二铺村 沈家村 沟西村 葛林村 查看 西二铺乡谷歌卫星地图
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 0 0 两半昌村 药闫村 蒿东村 蒿沟村 大张村 昌圩村 双王村 展桥村 汴南村 后场村 苗安村 查看 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谷歌卫星地图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 0 秦湖社区 新汴河村 邵杨村 北十里村 大王村 查看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谷歌卫星地图
北杨寨行政管理区 0 0 蒋湖村 曹坊村 刘合村 陈岭村 三官村 丁楼村 张吴村 骑路村 大王村 池湖村 振北村 大张村 邵圩村 查看 北杨寨行政管理区谷歌卫星地图

埇桥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埇桥区

  埇桥区总面积2868平方千米。总人口17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34000。代码:341302。区号:0557。拼音:Yongqiao Qu。      行政区划      埇桥区辖11个街道、15个镇、9个乡:墉桥街道、沱河街道、道东街道、东关街道、三里湾街道、南关街道、西关街道、北关街道、汴河街道、三八街道、城东街道、符离集镇、芦岭镇、朱仙庄镇、褚兰镇、曹村镇、夹沟镇、栏杆镇、时村镇、永安镇、灰古镇、大店镇、西寺坡镇、桃园镇、蕲县镇、大营镇、杨庄乡、支河乡、解集乡、桃沟乡、顺河乡、蒿沟乡、苗庵乡、永镇乡、西二铺乡。   历史沿革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      2000年,埇桥区辖8个街道、16个镇、1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601181人,其中: 埇桥街道 23456 沱河街道 30969 道东街道 23885 东关街道 32879 三里湾街道 31689 南关街道 49460 西关街道 35135 北关街道 30876 符离镇 85511 芦岭镇 74069 朱仙庄镇 75701 褚兰镇 44420 曹村镇 58145 夹沟镇 59409 栏杆镇 67303 时村镇 74821 永安镇 52313 汴河镇 30815 灰古镇 29814 大店镇 67358 西寺坡镇 34264 桃园镇 31548 蕲县镇 60722 大营镇 36235 杨庄乡 36720 支河乡 32400 解集乡 51099 桃沟乡 31901 顺河乡 38702 蒿沟乡 44588 苗庵乡 42563 龙王庙乡 21661 北杨寨乡 61961 永镇乡 25533 三八乡 37492 西二铺乡 17958 城东乡 17806   2004年,埇桥区乡镇由29个调整为24个,将龙王庙乡整建制并入西寺坡镇;将桃园镇、北杨寨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桃园镇,镇政府迁往北杨寨集;撤销城东乡、三八乡、汴河镇,分别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三八街道办事处、汴河街道办事处,为埇桥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镇保留不变。2004年底,埇桥区辖11个街道、15个镇、9个乡。www  

砀山县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东连本省萧县,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县境地处北纬34°16′~34°39′,东经116°29′~116°38′。陇海铁路、 310国道贯穿全境,京九、京沪铁路,105、206国道擦肩而过。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全县共386个行政村,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 总人口94万,可耕地127万亩,水果面积70余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   县人民政府驻砀城镇,邮编:235300。行政区划代码:341321。区号:0557。2000年,砀山县辖14个镇、5个乡。总人口862356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4年,砀山县乡镇由19个调整为18个,撤销陇海乡,并入城关镇,城关镇更名为砀城镇。2004年底,砀山县辖14个镇、4个乡,10个居委会、382个村委会。2007年12月,砀山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西南门镇、文庄镇、刘暗楼乡、黄楼乡、权集乡、赵屯乡,调整6个镇,保留7个镇,调整后全县为13个镇,1个开发区。   人口民族   至2007年12月,全县总户数26.56户,总人口为955,422人。其中男性人口488,379人,女性人口467,043人。全县非农业人口10.6万人。   2005-2007年,砀山县人口中包含汉、回、苗、侗、壮、藏、布依、土家、独龙、白、朝鲜、哈尼、蒙古、满、赫哲、鄂温克、维吾尔、畲、土、羌、拉祜等22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9%;回族占总人口的1.1%,占少数民族的99%。   地貌地质   砀山县境地势平坦,系黄河冲积而成,境内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黄河故道以北平均海拔47.8米,以南平均海拔44米,县西北最高处海拔54.8米,县东南最低处海拔40.4米。由于黄河屡次泛滥及改道,中小地势起伏,岗、坡、洼相间,这种微域地形的地貌变化,使水、盐重新分配,形成砀山县的废黄河高滩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洼地五种地貌类型。砀山县地处山东台背斜徐蚌拗折带,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其厚度至东向西逐渐增大。县境南部的程庄、王湾、陈庄、关帝庙一带,第四系厚度为318.15米~456.77米。下伏基岩为古生代二迭系砂页岩。砀城南4里王庄钻孔打至500米尚未穿过第四系地层。   水文气候   砀山县地处新汴河、南四湖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水系以故黄河南堤为分水岭,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积44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9%,主要河流有故黄河、复新河;以南为新汴河水系,汇水面积752.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1%,主要河流有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东洪河、文家河等。   砀山县地表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县境内降水总量丰水年为13.41亿立方米,平水年为9.32亿立方米,枯水年为6.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9.51亿立方米。砀山县境内河流均系雨源型间歇性河道,地表水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份内分配不均,大部分降水集中在汛期,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2.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1亿立方米;最大量(1963年)径流深为373.3毫米,年径流量4.4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深为16.2毫米,年径流量0.19亿立方米。正常年全县地表蓄水量为4829.5万立方米。   砀山县地下水属入渗-蒸发-开采型。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的入渗,侧向补给及越流补给微弱。在揭露深度范围内为孔隙水。依据埋藏条件、水力性质划分为0-50米的浅层孔隙水含水岩组和大于50米的中、深孔隙含水岩组,根据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两组之间水力联系微弱。富水性按勘探钻孔成井砂层累计度(细砂、粉砂、亚砂土)划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水区三个类区。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01亿立方米,可开采模数16.8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砀山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部,气候界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之间,属于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4.1℃(1955-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41.6℃(1966年),极端最低温度-19.9℃(1955年);平均年降水743.3毫米,最多年降水1333.4毫米(2003年),最少415.0毫米(1966年);年日照时数2219.1小时。四季最多风向:秋、冬季偏北风;春、夏季偏东风。年无霜期201天。主要气象灾害:旱、涝、霜、风、雹、大雾等影响农业生产。  

萧县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开放的萧县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交通区位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杭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东临京沪铁路,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资源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萧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年均气温14.4℃,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名优特产。   1、种植:年种植优质小麦100万亩,总产值3.7 5亿公斤。优质玉米50万亩,总产值2亿公斤。优质棉花25万亩,总产值175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瓜菜30万亩,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万亩。   2、水果:全县现有水果面积50万亩,其中梨20万亩、苹果10万亩、葡萄8万亩、桃7万亩、干杂果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34万亩,水果总产量达6亿公斤左右。   3.畜牧:全县常年存栏牛17万头、生猪116万头、羊100万只、禽1500万只.   4、水产:水面积11.5万亩,可养水面积3万亩,已养水面积2.4万亩,精养鱼塘5000亩,主要引进建鲤F6. F7,湘云鲫、彭泽鲫、团头鲂、美国叉尾鲴等品种,年水产品产量达5000吨左右。   5、农副产品:板材加工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近亿元。年产葡萄汁5000吨。棉花加工、面粉加工、饲料加工、奶制品加工已形成规模。   6、林木:全县林木覆被率现为31.8%,林地面积89.4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36.2万亩,经济林面积35.2万亩,其它林种面积18万亩。全县林木总蓄积量230万立方米,活立木年生长量2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量10万立方米,年产用材林枝丫量10万吨,经济林枝丫量15万吨。   ——矿产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 7.5亿吨,现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 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  

灵璧县

泗县

  早在夏朝即开始建制,汉始置夏邱县,后汉改夏邱县为虹县。 634年,将虹县纳入泗州。 1680年,泗州城陷没于洪泽湖。 1777年,迁泗州州治于虹,虹县并入泗州。 1912年(民国元年)4月,泗州更名泗县,直属安徽省。废州制,改称泗县。   〖地理位置〗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东部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接壤,南部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西部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为邻,是两省四县交界地带,背靠中原,地近东海,既可南进北出,也可东拓西展,接受各方的经济和文化辐射。   〖行政区划〗   2000年,泗县辖12个镇、7个乡:泗城镇、黄圩镇、大庄镇、山头镇、刘圩镇、黑塔镇、屏山镇、草庙镇、长沟镇、墩集镇、丁湖镇、草沟镇、大杨乡、小梁乡、三湾乡、徐贺乡、瓦坊乡、瓦韩乡、大路口乡。2005年,原三湾乡并入泗城镇,瓦韩乡并入草沟镇,徐贺乡并入屏山镇,小梁乡并入黑塔镇。   〖气象地质〗   泗县境内大部分为坦荡平原,海拔在2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90.9%;气候上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适于各类农作物生长,尤其是农林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耕地9.21万公顷,实有耕地约170万亩。   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正常储水10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境内有昆石、红泥、矿泉水等,尤昆石为奇。   生物资源:地方名特优产品主要有山羊板皮、红瓜子、界牌大米、墩集花生、大路口粉丝、丁湖螃蟹、大庄蚕茧等。  


埇桥区特产大全




埇桥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