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寺坡村位于津浦铁路的南侧。该村共有人口4090人,耕地面积9270亩。村境内有中小学各一所,大中型超市4家,服装店、五金店、药店等各种行业店面百余间,有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79套。该村下设西寺坡第一、第二、第三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3名。所辖小韩家、沟崖、小陈家、岳家、土桥、马牙、大张、小张、刘家9个自然庄
这里的居住环境舒适,土地肥沃,人杰地灵,适宜种植小麦、大豆、棉花、芝麻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村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大多从事饮食、农副产品加工、粮食购销、经商和外出打工。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大多数农户住上了楼房、平房。70%的农户家里拥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40%的农户有了电话、电脑、空调,10%的农户有了农用汽车、家庭小轿车,80%的农户用上了煤气灶、电磁炉。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兑现,农民的脸上日益焕发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光彩。
现在,西寺坡村“两委”正以新的面貌,新的热情,投入到开发集镇建设的热潮之中,争取年内招商引资,将老街区开发改建成一个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商业区,不久的将来,一个新农村集镇的商业蔬菜大市场会呈现在您的面前,为老集镇再增加一个亮点,把本村的马牙无公害蔬菜站稳合肥周谷堆蔬菜大市场,以更好地扩大西寺坡镇的知名度。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02111 | 234000 | -- | 查看 西寺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涉故台村 |
涉故台村是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旧址而命名。涉故台村位于宿州市南40里,东距津浦线7公里,西至206国道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所辖江家、何家、吴家、尹家、大赵家、小赵家、涉故台新庄7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面积3.89平方公里,人口2294人,510户,耕地面积3760余亩。外出务工人员约800人,有五保户22户。涉故台村总支下设了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99名党员。村两委成员共4人,交叉任职2人,大学生村官一名。 涉故台又名射鼓台、涉鹿台,位于宿州市城东南22公里,北邻京沪铁路、s101公路,西邻206国道和合徐高速公路。现属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所辖。 涉故台为秦末陈胜、吴广大泽起义时所筑,1961年被命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重修,1986年落成陈胜、吴广雕像纪念碑。碑高11米,宽6.5米,厚1.2米。自重120吨,画面由14块黑色大理石组成,巍峨雄伟。张爱萍将军为纪念碑题词:“义旗动天地,丰碑照日月。”1991年建陈胜、吴广陈列馆“鸿鹄苑”。 陈胜、吴广起义旧址旅游开发项目结合观光农业生态园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的旅游产品,吸引中外游客,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提高地方知名度,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
和谐村 |
和谐村是由原三陈村、丁闸村、郭家村三个村整建制合并而成,面积8.50平方公里,人口3677人,村委会设在三陈村。所辖陈圩、前丁、后丁、沟西、前庄、后庄、滕家、陈桥、小郭家9个自然庄,下设丁闸、三陈、郭家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0名。 该村内的环村水泥路面交错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同时该村也是我镇的烟叶种植大村。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和谐村“两委”班子在西寺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正带领全村人民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不断推动“加快发展、富民强村”步伐,豪情满怀地谱写和谐村飞跃发展的新篇章!! |
前进村 |
前进村位于会和北岸,东与固镇县交界,北与三陈村,朱曹王村相邻,西与郭庙接壤,总人口3903人,耕地面积6630亩,所辖3个党支部,以及前楼老庄、新庄、小乔、蒋州新庄、后楼、郭家、喻家、朱庙、余圩、东后乔、西后乔11个自然庄,共有党员120名党员,14个党小组。 我们村的经济特色以粮油作物为主,其次为养殖业、河上捕鱼,往日的茅草房、荒闲地已不见了,牛耕的落后情景消失 ,今日的前进村现在焕然一新,富民政策暖人心,河岸上一排排的杨柳迎风飘,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绿色带,一座座楼房拨地而起,油路、摩托车、汽车、四轮、三轮车在奔驰,田野里机器轰鸣,展现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我们村的人民有信心、有决心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村早日建设成为一个和谐民主的新农村而奋斗。 |
张桥村 |
张桥村位于西寺坡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3公里,北靠京沪铁路,西有陈沟,中有连沟沿村内穿过,拥有重要的水利资源,东与龙王庙接壤,南邻和谐村、大韩村、刘村,村里各自然村之间道路畅通,交通非常便利。 张桥村现由人口4550人,所辖前冯、后冯、张桥、刘荒、小张庄、大时家、小时家、前连沟、后连沟、张圩子、门东、前湖东、后湖东、门东、杨家15个自然庄。耕地面积11.39万亩,土壤肥沃,适于小麦、玉米、大豆、烟叶、花生蔬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成,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靠科学种田发展高效、高值作物,使农业发展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几年,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村两委把目光放在了发展特色农业上,现发展大棚蔬菜近200亩,烟叶100多亩,规模养殖户8户,其中年出栏500头,商品猪养殖大户1户。本村拥有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之路,张桥村的干群们,正以实际行动探索自己的小康之路。 |
龙王庙村 |
现在的龙王庙村是由原高家村、大余村、朱曹王村三个村整建制合并成,面积8.97平方公里,人口3958人,村委会设在高家村,所辖后余、小张家、高家、庄家、黄家、大余家、陈家、牌坊、小张家、西王、东王、曹家、朱家13个自然庄,下设高家、大余、朱曹王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8名。 龙王庙村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特色经济作物主要有地膜花生及大棚蔬菜。这里的村民勤劳朴实、虔诚耿直、勇于开拓、无私奉献。这里的宽敞水泥路条条相通,这里的沟沟渠渠更显村民的精神,蜘蛛网般的电信线路更显村民们的现代化,一片片绿色的树木更显这里的环境优美,一栋栋高层叠起的农家小楼更显这里的富有。往日的龙王庙老街已被新时代商贸城规划区所取代,朴实无华的农村书店,有线电视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关心留守儿童,帮助孤寡老人,尊老爱幼,同心同德,奋发前进,勇当时代农民的弄潮儿,是村民们的精神格言。 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正从这里崛起,欢笑的龙王庙村全体村民将携手走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兴隆村 |
兴隆村位于原龙王乡政府所在地,现有人口4220人,面积9.80平方公里,所辖小张家、阎刘、段家、西王、桑老庄、祖家、李家、肖店、李圩、杨家、庙东、庙西、小李家、小王家、兴隆寺王家15个自然庄,下设站北、肖店、段家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0名。 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面上的商铺鳞次栉比,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素有劳务输出的优势,在全镇处首位,最多高达千余人。其中该村的村民杨朝亮、杨大春、杨二春借助我镇在南京建立的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力量,不仅在南京为我们镇争得了荣誉,而且为家乡建设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特别是近几年,在该村的农网改造建设了标准台区后,近70%的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150户以上的农民装上了有线电视。砖瓦结构的平房、楼房,两层以上的楼房住户约占70%,村内主要干道铺上了水泥路,基础设施有了大大提高,村民的生活有了飞跃的提高。 现在,兴隆村的两委干部带领全体村民正在以崭新的姿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
雪花村 |
雪花村与高口村比邻,由全湖村、王寨村、铁棍陈村三个村合并而成,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4692人,村委会设在王寨村。所辖刘家、全湖、韩圩、张庄、前寨、后寨、西陈、东陈、小韩家、丁庄、牛刘11个自然庄,下设全湖、王寨、铁棍陈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9名。 该村依托原王寨村地处祁东煤矿的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在沿祁东矿公路两侧开发建设门面房三百多间,农贸市场一个,商业街2条,带动了王寨村及周边村500多人就业,市场年交易额800多万元。目前王寨村有从事建筑业、饮食业、商品零售业、副食品销售、加工制造业等从业人员200多人。 根据该村的现实情况,另外的原全湖、铁棍陈离祁东矿较远,村两委就带领群众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大棚蔬菜为突破口,摆脱旧的传统蔬菜种植模式,发展自己的特色蔬菜反季节土豆,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依托祁东煤矿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蔬菜生产、加工业、养殖业,创造一个招商、稳商的优质环境。 目前雪花村正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提出了把雪花村建成一个文明、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高口村 |
埇桥区西寺坡镇高口村位于宿州市东南35公里处,由高口村、高寨村二个村整建制合并而成,全村600多户人家,现有人口4613人。面积7.21平方公里,村委会设在高口村。所辖南李、高口、前吴、后吴、东魏、西魏、张庄、老庄、小庄、小节、郭庄、渡口、圩东、圩里14个自然庄,下设4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60名。 该村有地处祁东矿区这个优势,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比之其他村非常富裕,又有高口街面上的商铺鳞次栉比,再加上高口新街的搬迁区。不论你何时来到这里,永远都会给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里的农民土地大部分属塌陷区,新当选后的两委干部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各显其能,纷纷动用各自的关系,解决老百姓失地后的后顾之忧,凡是能进矿的人员统一安排进矿,能进砖厂的安排进砖厂,特别是关心留守儿童及鳏寡老人的工作在全镇做的最好,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交口称赞。 换届后的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团结且有战斗力,相信他们会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工作做的更好。诚恳欢迎您的莅临。 |
刘村村 |
刘村位于西寺坡镇中部的一个小集镇,西到大韩村,南与涉故台村接壤,东与张桥村相邻,总人口3341人,耕地面积4885亩,2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党员120名,所辖杨家、孙家、吴家、刘村、欧王、汪家6个自然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近年来,我村教育事业逐年提高,村民重视教育程度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80后人员一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志青年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完成学业,为国家及人民多作贡献。 刘村两委干部在上级领导及镇委镇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新篇章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决心把原刘村集的街面开发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望美好未来而奋力拼搏。 |
大韩村 |
大韩村是省第一批选派村,由原大韩、韩寨、陈胡三个村整建制合并成; 合并后的大韩村,面积9.49平方公里,人口5119人,村委会设在大韩村。所辖付李、南王庄、大韩、二韩、孙家、韩寨、杜庄、小李家、陈胡、前胡、后胡11个自然庄,下设大韩一、大韩二、大韩三、大韩四、大韩五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7名。老话说:西寺坡三大难的三韩,现在的大韩村就包含两难。但合并后的大韩村两委干部彻底甩掉了老大难的帽子,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大家团结且有战斗力,凝聚力,他们决心不辜负父老乡亲对他们的厚望,决心把原省卫生厅下派干部马旭升在时的各项荣誉不但保住,而且还要在镇区获得更好的名次。 春光拂大道,展翼上青云。展望未来,该村的两委一班人将继续以富民强村为已任,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为造福村民做出更大贡献。 |
洪庙村 |
洪庙位于西寺坡镇的西部,西桃路穿村而过,所辖小杨家、小王家、陈家、前滕、后滕、小李家、石桥、石东、石西、雷家、张家、谢家、欧家、徐家、前门、后门、沟西、沟东、大林、李寨、前路崖、后路崖、洪庙、汪家24个自然庄村,全村共有人口5671人耕地9990亩土地,下设门东、洪庙、杨火庙3个党支部168名党员。 洪庙村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根据本村的实际,我们将继续开拓发展,努力进取,决心在不久的将来达到最高发展水平而努力奋斗。 |
西寺坡村 |
西寺坡村位于津浦铁路的南侧。该村共有人口4090人,耕地面积9270亩。村境内有中小学各一所,大中型超市4家,服装店、五金店、药店等各种行业店面百余间,有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79套。该村下设西寺坡第一、第二、第三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3名。所辖小韩家、沟崖、小陈家、岳家、土桥、马牙、大张、小张、刘家9个自然庄 这里的居住环境舒适,土地肥沃,人杰地灵,适宜种植小麦、大豆、棉花、芝麻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村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大多从事饮食、农副产品加工、粮食购销、经商和外出打工。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大多数农户住上了楼房、平房。70%的农户家里拥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40%的农户有了电话、电脑、空调,10%的农户有了农用汽车、家庭小轿车,80%的农户用上了煤气灶、电磁炉。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兑现,农民的脸上日益焕发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光彩。 现在,西寺坡村“两委”正以新的面貌,新的热情,投入到开发集镇建设的热潮之中,争取年内招商引资,将老街区开发改建成一个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商业区,不久的将来,一个新农村集镇的商业蔬菜大市场会呈现在您的面前,为老集镇再增加一个亮点,把本村的马牙无公害蔬菜站稳合肥周谷堆蔬菜大市场,以更好地扩大西寺坡镇的知名度。 |
水池村 |
水池村由原水池、丁蔡、桑大庄三个村合并而成,它位于镇政府的北部,东与西寺坡镇兴隆村、芦岭镇的王寨村相邻,南至京沪铁路,西与西寺坡镇幸福村接壤,北与朱仙庄镇相连接。所辖后场、后乡、小张家、水池、韩家、小李家、廖家、丁家、蔡家、魏家、桑土桥、桑庄户、大庄、杨家、桑岭孜、小寨子16个自然庄。39个生产组,人口4566人,土地9748亩,共有党员162人,全村有后场、杨家两个蔬菜种植片,在两个蔬菜种植片的带动下,共发展蔬菜1000亩左右。 近年来,特别是村级区划调整后,新选举出的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团结且有战斗力,决心带领全村广大干群集中精力、优势,开拓进取,锐意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相信,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水池村会更早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新农村建设也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
幸福村 |
幸福村座落在宿州经济开发区、金海街道办事处最东部,东与芦岭镇西寺坡镇相邻,南靠京沪铁路,北面与朱仙庄镇相邻,西与金海街道办事处王桥村搭界。由原谷家、丁寨和大宋三个村整建制合并而成,现有人口5515人,耕地面积15000亩,辖蔡家、大庄、小南庄、寨里、寨后、西丁、后丁、小王家、高李、刘合、谷家、大余、白庙、罗丁、草庙、小宋、大宋、小李家、大王19个自然庄。共有党员190人。全村有二座轮窑厂,两个小学,四个卫生室,大型养猪场一个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现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以上,全村涌现了一大批种植养殖能手。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7000元,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