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南村位于朱仙庄镇东北部,北依新汴河,南临后场村,西临塔桥村,东与大店镇接壤。全村由原朱展、唐赵、黄秦等三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5521人,总面积16.4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17亩,村委会驻地为原洪湖村村部。
汴南村为传统农业大村,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等。依靠紧挨新汴河的优势,养殖业在汴南发展迅猛,山羊、牛、猪等大牲畜和鱼类养殖水平逐年提高,村内现有超过100头牲畜以上的养殖场(厂)3家。
通村道路主为后场路、朱展-河东路和黄秦-关魏路等,已全部实现砂石化。本村地势低洼,海拔高度平均为23.4米,低于全镇平均的24.5米,为四周水汇之地,抗涝灾能力较差。村内有唐赵节制闸1座,为唐赵沟和新汴河的连通的主要关口。
汴南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秦东、朱展、唐赵、秦西等4个党支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02401 | 234000 | -- | 查看 汴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两半昌村 |
两半昌村位于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两侧,辖十四个自然庄,十三个村民组,867户,3467人,7250耕地。南有新汴河,中有新河,北有唐河,正在建设的泗许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村两委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近年来,两半昌村在-理论和党的-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和村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药闫村 |
药闫村位于宿州市东北20公里处,梅禅公路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15个村民组,822户, 3656人,2610亩耕地。2012年8月10日,并入宿州东部新城行管会,是以粉丝加工产业为主导的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其中从事粉丝产业的就有2500多人。药闫粉丝采用传统工艺,人工操作为主,产品口感圆润,久煮不烂,远销蚌埠、徐州、临沂等地,占宿州市场80%的份额,产品供不应求。 全村绝大部分劳动力一年四季都从事与粉丝产业有关的运输、加工、销售,每天加工晾晒粉丝达10万斤,吸收本乡季节工500人左右,年创产值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成为宿州东部新城第一村。其产品在《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今年以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村内建设了冷库、净化池、晾晒场等基础设施,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在东城行管会的指导下,成立了药闫粉丝购销有限公司,注册了“药闫”牌商标,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使得药闫粉丝产销两旺。为了扩大公司规模,让粉丝产业做大做强,药闫粉丝已登陆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投资8000万元,筹备药闫粉丝扩建项目,现各项工作在筹备中。 村两委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近十年来多次受到市、区的表彰奖励,连续五年被市、区评为“五个好”党支部。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一个富裕、文明、整洁、民主的药闫村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 |
蒿东村 |
蒿东村座落在乡政府以东,南临汴河,辖十个自然庄,二十个村民组, 4600余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沙於两合土质,以小麦良繁为主,复种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棉花、西瓜等。养殖有猪、鸡、兔等。 村两委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近十年来多次受到市、区的表彰奖励。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近年来,蒿东村在-理论和党的-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刻苦工作,不断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一个富裕、文明、整洁、民主的蒿东村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 |
蒿沟村 |
蒿沟村座落在乡政府所在地,南临汴河,辖一个街道,十个自然庄,二十个村民组, 4600余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沙於两合土质,以小麦良繁为主,复种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棉花、西瓜等。养殖有猪、鸡、兔等。 村两委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近十年来多次受到市、区的表彰奖励。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近年来,蒿沟村在-理论和党的-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刻苦工作,不断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一个富裕、文明、整洁、民主的蒿沟村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 |
大张村 |
苗安乡大张村位于宿州市东北部,东与苗安乡政府毗邻,村部距离乡政府2公里,南与汴河相望,西接宿州东站。 全村辖祝圩、大张、社址张、贺家4个自然村工9各村民组。全村实有人口2041人,耕地面积4885亩。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大张村大张党支部、大张村养猪协会党支部、苗安乡嘉禾面粉有限公司党支部)。党员81人,村两委成员5人(村党总支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身兼),低保户26户,五包户6户,外出务工人员500余人,流动党员2名,村活动场所面积100平方米,基础设施较完善。党建、计划生育、综治及总体工作在全乡均处在前列。2009年我村被墉桥区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10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村主导产业以小麦、大豆为主,特色产业为养猪业,村内养猪协会有1个,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 发展前景 -铁路宿州东站距离我村2.5公里,泗许高速公苗安出入口距离我村3公里,两高连接线距离村部0.5公里,交通便捷,为我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昌圩村 |
昌圩村位于省道以北,现有人口3498人,辖19个村民组,耕地9000亩;现有党员工111名,设总支1个,下辖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一麦一豆。外出务工人员650人,劳务收入为本村主要收入来源。 |
双王村 |
双王村位于省道以北,现有人口4410人,辖18个村民组,耕地9200亩;现有党员工100名,设总支1个,下辖3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一麦一豆。外出务工人员1010人,劳务收入为本村主要收入来源。 |
展桥村 |
展桥村位于省道以北,现有人口4130人,辖18个村民组,耕地8590亩;现有党员工92名,设总支1个,下辖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一麦一豆。外出务工人员800人,劳务收入为本村主要收入来源。2012年8月10日,展桥村并入宿州东部新城行管会。从并入东城以来,展桥村各项工作处于东城的先进行列。 |
汴南村 |
汴南村位于朱仙庄镇东北部,北依新汴河,南临后场村,西临塔桥村,东与大店镇接壤。全村由原朱展、唐赵、黄秦等三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5521人,总面积16.4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17亩,村委会驻地为原洪湖村村部。 汴南村为传统农业大村,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等。依靠紧挨新汴河的优势,养殖业在汴南发展迅猛,山羊、牛、猪等大牲畜和鱼类养殖水平逐年提高,村内现有超过100头牲畜以上的养殖场(厂)3家。 通村道路主为后场路、朱展-河东路和黄秦-关魏路等,已全部实现砂石化。本村地势低洼,海拔高度平均为23.4米,低于全镇平均的24.5米,为四周水汇之地,抗涝灾能力较差。村内有唐赵节制闸1座,为唐赵沟和新汴河的连通的主要关口。 汴南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秦东、朱展、唐赵、秦西等4个党支部。 |
后场村 |
后场村位于朱仙庄镇东北部,北为汴南村,南接小黄河,西接朱庙村,东与大店镇接壤,由原洪河、大江、关魏、谷闫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5521人,面积16.4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17亩,现有前场、后场、洪庙、小马、柳园、小庄等24个自然庄,村委会驻地设在原后场村委会。 本村为农业大村,全村以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烟叶、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较大,为镇烟叶种植基地。 后场村通村道路为“T”形后场路(水泥路)和四清路(柏油路)相接而成,通组道路为砂石路面,交通状况较好。 后场为传统集市,现后场集10天逢集5天,农资交易、蔬菜交易十分活跃,商品经济发展形式良好。 后场村党总支1个,下辖洪湖、潘湖、大江、谷闫、关魏等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40人。 |
苗安村 |
苗安乡苗安村村委会坐落于苗安集北街,紧邻乡政府,是乡政府及主要乡直单位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村现有总人口5046人,该村以种植粮业、养殖业和商贸业为主。 苗安村交通便利,宿州东站(高铁站)离该村仅3公里,泗许高速出口位于该村,同时高速高铁连接线也位于该村,该村是交通的枢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