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岭村 枫树岭村位于大同镇北部,全村共有农户307户,人口1047人。总面积5.87平方公里,下辖11个自然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全村以农林业为主产,其中粮田724亩,人均耕地0.65亩,山林面积5208亩,水库资源20余万平方米。2009年新开发灰钙基地150亩。本村距23省道6公里,田长公路穿越全境,距国家级风景区灵栖洞天12公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82112 | 310000 | -- | 查看 枫树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马村 |
上马村与三县市交界(衢州,龙游,兰溪)交通十分便捷;全村现有常住居民户846户,常住人口3600余人(其中:非农人口186人),外来流动人口1000余人,耕地面积1503亩。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分设4个片组。村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蚕桑、外出打工、毛竹生产及加工,08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上马村绿化覆盖率达85%,主要特产包括竹笋,绿壳蛋。特色产业以竹制品产业为主。该村先后获得2009年建德市“清洁乡村“长效管理示范村,2009年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9年建德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奖项。 |
大同村 |
大同村位于建德市西部重镇大同镇所在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23省道穿境而过,大长公路在本村起点,东面有大同溪,西面有蛟溪,以大同村为中心,双溪像两条漂亮的缎带,在其两侧涓涓流淌,最后汇合于永平桥。经过整治后的大同双溪,在村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的大同村,村貌整洁,村风文明,交通便捷,村民安居乐业,市场繁荣,百业兴旺。现在来大同,购物方便,饮食卫生,村民好客,办事方便。 大同村是由原大同村,古城山村,洞山村经过村规模调整后成立,区域面积7.5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934户,总人口2916人,下属村民小组25个。耕地面积1303亩。人均耕地面积0.44亩。2008年度人均收入6163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5.28万元。 大同村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大同人民勤劳淳朴,才华横溢,人才辈出。 大同村盛产蔬菜。大同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配有钢架大棚蔬菜30余亩,配有农药检测室、杀虫灯、防虫网等设备,采取设施栽培先进技术上乘,所种植的蔬菜已经达到无公害标准。 大同村资源丰富,据有关部门测定,大同村洞山蕴藏石灰石资源近2亿吨,品质上乘,适用于水泥、碳酸钙产业,建德海螺水泥矿山基地座落在该自然村。 太湖石是本村的又一特色产业。该产品造型独特,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用该产品做成的假山,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本村的太湖石资源数量庞大,价格适宜,畅销本省各地市及周边省市及旅游景点,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位和改善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大同村是大同镇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中心。各种商店林立,通讯、金融、电力、水利、卫生等机构、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
淞溪村 |
淞溪村 淞溪村位于建德西部,距离大同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淞溪村辖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由5个自然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256户组成,共计934人。该村耕地面积63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淞溪村的人们在发展基础农业的同时,还不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如今无公害茶叶已成为淞溪村人民勤劳致富的特色产业,也是淞溪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另外,生态养殖场的建设也为淞溪村的农民带来了富裕,带来了希望。淞溪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建德市最大的樟树群;明风淳朴,物产丰富,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近年来,淞溪村在镇政府、镇党委的指导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不断进取,力争完美,曾获2008年度杭州市文明生态村;村党支部2007、2008连续两年或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我们相信,在不久未来,淞溪村在党的政策的领导下将会给所有的人呈现出一个更加有活力,有自信的新淞溪。 |
寻芳村 |
寻芳村 建德市大同镇寻芳村地处大同镇西北部,23省道边。东与潘村隔江相望,南距原劳村政府仅一公里之遥,与丰畈彼邻,西与葛岭相连。北与李家海螺相邻。行政区域面积3.14平方公里,23省道贯村而过。乡村水泥路连接全村各自然村;村庄总人口1301人,374户,1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823亩,人均0.63亩。 本村主要经济来源是为村民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本村主要民营企业共16家,主要从事范围是灰钙和灰钙粉的加工;主要的产品有灰钙,灰钙粉加工等产品。本村山水秀丽,树木茂盛,有着比较丰富的林木资源,主要的树种有毛竹,杉木,松木等。 |
田畈村 |
田畈村位于大同镇北部,西与著名的灵栖洞天相连,南连接省道,交通方便,距镇政府5公里,属大同镇山区地带,山清水秀。本村是建德市重点矿山属地,重点以开发石灰石、白云石、重钙为基地,原是市煤矿产区之一,拥有高压配变线线路,水利资源充足,土地使用范围广,是企业发展的好地方。本村总人口897人,总户数261户,7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党员37名。本村耕地总面积624亩,其中水田557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山林面积4936亩,生态林面积294亩;水域面积150余亩。本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目前较少,只有石矿上交24000元,各企业上交15000元,养珍珠上交8000元。2008年人均收入6652元。我村土特产,种吊瓜20余亩,养珍珠80余亩 |
胡村源村 |
胡村源村 建德市大同镇胡村源村地处建德市西部山区,东临航头镇东村,南与永平村交界,西与高桥村相邻,北与航头镇田畈村相接。全村区域面积 3.2 平方公里,农户177户,人口546人,有6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是一个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我村交通便利,一条长2.67公里,宽5米的康庄道路贯穿全村上下,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出行。全村山林面积5300余亩,共有耕地681亩,其中水田420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经济作物,其中水稻年产量达214吨,油菜产量达40吨。近年来,在大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怀下,胡村源村牢牢抓住帮扶契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走出了一条“规划布局优化,主干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绿化,夜间道路亮化,农户卫生洁化,生活污水净化”的新农村建设之路。2007年度被授予“建德市文明村”、“杭州市卫生村”、 2009年度创建浙江省卫生村,胡村源村全村上下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村的实际,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8年末人均年收入 5200元,同比增长12%。 文明、和谐的胡村源村两委干部携全体勤劳、淳朴的村民欢迎各级领导和各方朋友莅临我村检查指导。 |
枫树岭村 |
枫树岭村 枫树岭村位于大同镇北部,全村共有农户307户,人口1047人。总面积5.87平方公里,下辖11个自然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全村以农林业为主产,其中粮田724亩,人均耕地0.65亩,山林面积5208亩,水库资源20余万平方米。2009年新开发灰钙基地150亩。本村距23省道6公里,田长公路穿越全境,距国家级风景区灵栖洞天12公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
小溪源村 |
小溪源村位于建德市西部,是建德市大同镇少数民族行政村。全村人口973人,270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47人,有6个自然村,村民住房分散,现有党员23人村两委班子5人,全村森林总面积5210亩。其中毛竹山4100余亩,油茶520亩,耕地面积430亩,人均耕地面积0.44亩。水田面积366亩,人均水田面积0.37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是一个山多地少,以毛竹为主,植被丰富的少数民族行政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水稻300亩,亩产1000斤,种植吊瓜80亩,蚕桑80亩。种植业成为我村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其次,我村经济收入以毛竹为主,有4100余亩的毛竹,年收入大约每人200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479.05万元。人均收入4849元。自1999年至今小溪源村获镇以上各级荣誉奖项6次,其中1999年我村被建德市人民政府评为“村民自治模范村”,2002年被评为“建德市五好”村。2007年评为“生活品质示范村。2008年评为“兴林富民示范村”。2009年评为“清洁乡村”长效管理示范村。 |
江头村 |
江头村位于建德市最西部,四面环山、依山傍水,行政区域面积达13.41平方公里,仍我镇之首。全村现有四个自然村547户,人口达2108人。 江头村拥有丰富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农业产业发展极具潜力,全村现有毛竹12450亩,占全镇毛竹种植面积的46%,有百亩有机茶及板栗、无公害蔬菜等一大批农特优产品。2008年我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118.96万元,人均纯收入5885元。 |
管村桥村 |
管村桥村 管村桥村位于大同镇西面,山清水秀,自然风光怡人。村庄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总人口约为1600余人,总户数约430余户,共有18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较为集中分布在枫树岗、胡村坞,桥东、桥西四大自然村。耕地面积约8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全村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 |
劳村村 |
劳村村 劳村村由劳村、劳三两个自然村组成,辖区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东与黄山头交界,南邻丰畈村,西与寻芳村毗邻,北至潘村平山自然村及皇家村。劳村村位于浙江省23省道,交通便利,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869户农户(不包括居委会户),农业人口2785人,土地面积7417亩,其中耕地1872亩,林地4056亩,山地480亩,水面63亩,其他116亩,其余为园地。劳村村民现主要经济来源有大棚蔬菜种植,养殖业,珍珠,杉树等,2008年人均收入五千左右。蛟溪贯穿劳村村,溪水给劳村村民的生活,农业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板栗是劳村村的土特产,200多亩的板栗树每年可产大量板栗。每年的2月8号,劳村村会定期举行庙会,非常热闹。劳村村在元宵节会举行灯会,大大小小的村民都会赶来参加灯会,传统的气氛非常浓烈。 |
朝阳村 |
朝阳村 朝阳村距大同镇政府9公里,东与航头镇大店0界,南与龙游县交界,西与镇源村、清潭交界,北与徐韩、永盛村交界,这样一个边远山村,山清水秀,风景独特。行政区域14平方公里,交通方便,村主干道全部硬化。村庄总人口1608人,总户数492户,14个村民小组,辖16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865亩,平均每人0.54亩,山林17220亩,人均10.7亩. 本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中青年男女外出务工,集体经济为山塘水库、山林,人均收入3669元。村庄特色:有景点——大岩洞、石柜、救命洞、大铁岩、石桩、神仙桥、石船、石菩萨、红岩洞、凉风洞、天子帽、笔架山、古柏群等20多个。特色产业:蚕桑、茶叶、桂花苗木;土特产——土板栗、土鸡、土鸭、山葡萄。本村为文明村、信用村。 |
盘山村 |
盘山村 盘山村位于大同镇西南部,行政村总面积4.9平方公里,区域21.3平方公里,全村427户1433人。村中有一低丘山坡,全村围绕北山而建得名“盘山”。村庄东与清潭村交界,西与富塘村交界,南与镇源村交界,北与溪口村交接,距离建德市政府驻地新安江35公里,溪大线贯穿本村而过交通较为方便。 盘山村建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才辈出,整座村庄自东而西以山地、水田、村庄、为序排列,东高西低。全村辖:牌坊底、凉亭底、王家、许家、八字门口、破塘口、麻车垅、黄山、梨园、庙边、洋狮垅、荷塘岗、屋后山、坊中、南泥坞、西垅十六个自然村,自然村分布较散。 全村上游自东而西,分布:项塘、久板塘、大坞塘、中塘水库四座,水利条件优越。全村大田以项畈、下渎、黄山脚、中塘底等为主,现有粮食种植面积576亩,蚕桑600亩,茶叶400亩;规模:油茶1615亩,山林2135亩,自留地637亩,大部分低丘缓坡为农户和集体绿化造林。 盘山村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整个经济发展已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经济增效项目主要以发展蚕桑、茶叶、毛竹、茶油、畜禽为主。预计到2009年底农业产值达到600万元,农民年均收入6000元左右。 盘山村在上级部门和领导关心、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创建活动,2008年被评为建德市先进党组织、建德市文明村、杭州市卫生村。 |
永盛村 |
永盛村位于大同镇城郊,毗邻大同镇三村村,有丰富的山地资源,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永盛村现辖杨垅源、油沙塘、黄泥坪、孟塘、洞口、林家蓬、岭下、基沙塘等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14个,475户,人口1475人,整个行政区域面积9065.71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50亩,山林面积7800亩。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00元。村两委办为服务民生,整合资源,优化村庄环境,将孟塘、黄泥坪、坑里三个自然村列入“下山移民”安置建设用地复垦整理项目建设范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移民工作,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和自主创业的精神,起到了领头鹰的作用。设有农函大科普点、教学基地,成立粮油、畜禽、毛竹三个专业合作社,建有一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示范基地和毛竹种植基地,引进养猪羊大户3家。重视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扶持永盛小精灵幼儿园建设 |
永平村 |
永平村位于大同镇东部,与航头镇接壤,大同双溪与寿昌江的交汇于此,23省道穿村而过,连乡接村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独特。 永平村现辖石砚、富楼、久山湖三大自然村,区域面积5.69平方公里,18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568户,在册人口1905人,耕地面积1181亩,园地面积819亩,山林面积4766亩,森林覆盖率70%。 永平村与上马村、大同村、淞溪村、寻芳村、田畈村、胡村源村、枫树岭村、小溪源村、江头村、管村桥村、劳村村、朝阳村、盘山村、永盛村、溪口村、丰畈村、清潭村、徐韩村、三村村、黄山头村、镇源村、高桥村、黄家村、黄垅村、葛岭村、万兴村、竹源村、城山村、儒博村、富塘村、禹甸村、潘村村、郎家村相邻。 |
溪口村 |
溪口村 溪口村距大同镇集镇中心4公里,位于美丽的双溪河畔。是原溪口乡镇政府所在地,我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把原琴山村和溪口村合二为一,现地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20个自然村,耕地1440亩,现有人口2368人,总户数744户。 溪口村历史文化悠久,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千年古刹佛教圣地万福寺是经杭州市特批的旅游开发寺院。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口的槐树是建德市重点保护名木古树,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还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散发出无限生机。 溪口村交通便利,大长线、溪大线穿村而过,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距杭千高速大店口出口只有5公里。穿村公路沿线我村有低缓山丘,非常适合工业项目的落户,现有的耕地在前几年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整治,很适合大面积产业结构调整。 溪口民众民风淳朴,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溪口是投资的乐园,创业的天堂,勤劳的溪口人民殷切的希望希望广大有识之士投资溪口、创业溪口,全村村民更加热诚的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做客溪口。 |
丰畈村 |
丰畈村位于大同镇的中部,距镇政府三公里,包括丰畈、童坞、碧山、傅家四个自然村,村行政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全村路面硬化7000余米,东到镇政府,西至劳村,南通溪口村,北达上马,交通十分方便。 全村现有人口2950人,870户,25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5328亩,其中耕地面积2180亩,林地面积1853亩,园地面积1098亩,人均耕地0.75亩。 该村是秋梅食品加工厂雪菜种植基地,年均种植面积达到1500多亩。太空白莲面积180亩。村成立有粮油专业合作社,参加农户有210户,面积为50亩。本村建有山茶油基地250亩,杨梅基地80亩。村支两委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和自主创业的精神,起到了领头鹰的作用。本支部从2002年至2008年被大同镇连续评为先进党支部。在村支两委的决策和部署下,我村综治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并获得2008年建德市司法局综治台账一等奖和先进工作荣誉证书。 |
清潭村 |
清潭村位于建德西南部,距大同镇政府驻地7公里,行政面积4.2平方公里;交通以村公路连接上马—大同干线。 全村15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共计农户424户,总人口1431人,劳动力598人。全村耕地面积907亩,人均0.63亩。另外还有桑园种植面积270亩,山林面积3270亩。 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77.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50元。 清潭村正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相信明天的清潭会更美好。。 |
徐韩村 |
徐韩村:位于大同镇东面,距镇政府1.5千米。2007年7月,由徐韩、冯家二村合并而成。东至郎家村,西至丰畈村,南至溪口村,北至黄山头村。村委会驻地韩家。辖上溪表、毛蓬里、小山头、羊角山、山楂坞、王家、冷坑垄、冯家、韩家、徐家等10个自然村。区域面积3.61平方千米,有455户,1525人。 |
三村村 |
三村村:位于大同镇东偏东北,距政府1.5千米。东接永平村,南至永盛村,西与北濒临寿昌江。原由下溪边、石桥头、江北蓬3个自然村组成,故名。辖下溪边、下湖边、上湖边、饶家、石桥、江北蓬、垄坊里、基塘底、高汉、田畈里、毛家、鲍家、会堂边、廖家等14个自然村。区域面积2.26平方千米,有531户,1734人。 |
黄山头村 |
黄山头村:位于大同镇东北偏东,系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26千米。东与大同村交界,西连劳村村,南与徐韩村毗连,北与黄家村隔溪相望。村委会驻地黄山头,辖张家、饶家、唐家、窑上、风水排、吴家、廖家、樟树底、老屋、王家、新区一期等11个自然村。区域面积1.15平方千米。有412户,1362人。省道富衢线穿村而过。 |
镇源村 |
镇源村:位于大同镇南面,距镇政府8千米。2007年7月,由雅坑、镇源、万圣3村合并而成。东至朝阳村,西至上马村,南至龙游石佛乡大力山村,北至富塘村。以驻地昔有镇源庙得名。村驻地村里。辖雅坑、大栗排、坞主塘、横坑坞、田蓬里、傅家坞、石山岗、黄家、西坞、村里、邵家、外蓬等12个自然村。区域面积9.78平方千米。有612户,1987人。 |
高桥村 |
高桥村:位于大同镇东北面,距镇政府3千米。东接胡村源村,西邻黄垄村,南界永平村、大同村,北接枫树岭村。明初此地建造有石拱桥一座,高数丈,故名高桥。村委会驻地高埠头。辖高埠头、青山上、裴家、路上、路下、凉亭边等6个自然村。 |
黄家村 |
黄家村 黄家村位于大同镇北面丘陵地带,地处02省道旁,大同工业功能区附近。全村有常住农户500户,常住人口1507人,有14个自然村组成,分成14个片组。整体行政区域3.8平方公里,良田1180亩,山林面积2879亩,村庄主要经济来源靠盛产珍珠,种植茶叶,其他经济作物以及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6517元,全村经济总收入998.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4万元。村庄盛产珍珠,淡水鱼,柑橘,钙果梨,莲子,蚕桑等诸多农副产品。 村庄民风淳朴,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村两委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增加村民的家庭收入,使村民加快进入小康生活水平。 |
黄垅村 |
黄垅村 大同镇黄垅村地处大同镇西北面,距离大同镇政府2.5公里,与田畈村相邻。全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12个自然村,现有在册人口1510人,共448户,全村共有党员48名。共有耕地面积1118亩。山林面积2119亩,村级山林面积1100亩,(其中毛竹基地220亩,茶叶基地120亩、板粟基地80亩,杉木林60亩)。县道和康庄大道穿村而过,石灰石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全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黄垅蔬菜专业合作社、蚕桑已初显规模,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50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00元。曾多次荣获建德市村民自治模范村、建德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治理先进单位、征兵先进单位、优秀老年协会等。黄垅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外任职和经商办企业人才众多,杭州远力健药业有限公司正筹备上市,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村二委将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加快全村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并热诚欢迎各界人士来村发展。 |
葛岭村 |
葛岭村位于大同镇西部,距离大同镇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东与本镇寻芳村接壤,南与万兴村交界,西与管村桥村毗连,北与李家镇前山排相邻。 葛岭村属于半山区,有毛竹、杉木、板栗,黄柿等产品。葛岭共有四个自然村、9各村民小组,298户,总人口1098人。耕地面积674亩,农作物面积1148亩,桑地面积42亩,茶叶面积50亩,山林总面积3163亩。行政村总面积4485亩,竹林面积442亩。葛岭交通方便,大同-长林中巴穿村而过,本村可直达衢州市,交通四通八达。我村历时文化悠久,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朝古建筑“叶氏宗祠”,建筑面积460平方米。 |
万兴村 |
万兴村:位于大同镇西南偏南方向,距镇政府7.5千米。2007年7月,由万兴、祝家二村合并而成。东至淞溪村,西至儒博村,南至镇源村,北至葛岭村。初时取万年、童兴两个村名各一字得名,寓万物兴旺之意。村委会驻地万年。辖周家、乌石桥、水口新村、万年、祝家等5个自然村。有538户,1749人。区域面积4.45平方千米。 |
竹源村 |
竹源村 竹源村位于大同镇西南部,与衢州相邻,距大同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原名分别为叶村村和凤山村,2007年村规模调整后开始使用现名。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约1680人,辖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竹源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尤以山林、竹林为最,村庄名称亦由此来,被评为建德市毛竹特色村。竹源盛产竹笋干、山茶油,茶叶等农产品,蚕桑,来料加工等产业正处在发展中。 |
城山村 |
城山村 城山村位于建德市的东南部,距市府约37公里,大长线穿村而过,村的北面和东面与本镇的丰畈、溪口村接壤,南倚上马溪,西面与万兴村相邻,全村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康庄环村水泥路1.8公里;现有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387户,总人口1242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45亩,山林面积560亩; 2008年村人均收入5461元;我村目前发展以养殖、蚕桑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拥有畜禽生态养殖大户两家,蛋鸡4.5万羽,母猪50余头,生态桑果园基地和冬枣种植基地各一个,现其他村民都已开始向种养殖业发展。 |
儒博村 |
儒博村 儒博村位于大同镇西南部,与原上马乡政府相邻,现距大同镇8公里,村驻地县道路口,交通便利,该村总人口1209人,总户数377户,有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4个,耕地面积726亩,森林面积5600亩,林木葱茏,有相当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辖村人民以勤劳致富的智慧,以农业为基础,在田间种植桑叶、吊瓜,增加了家庭收入,为进入生活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下了基础。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民人均收入5117元。 |
富塘村 |
富塘村 大同镇富塘村位于大同镇西南部,东与盘山村交界,南与镇源村毗邻,西与淞溪村交界,北与溪口村交界,距大同镇政府6.5里,交通便捷。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由8个自然村组成,15个村民小组,200户组成,总人口987人,耕地面积674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 我村是大同镇自来水厂下游第一村,环境优美,上有美丽清洁的大型水库,两面森林郁郁葱葱,前有平整的大畈,后有卧睡的龙岗。 我村历史悠久,素称富塘街。宋朝时,我村文人胡国进任隶部尚书,其弟胡国瑞应招驸马,曾有“常传孝友尚书弟,世代文章驸马家”之格言,后代人才云集,举人年年不断,学风十分优良。 我村以特色农业为主,集蚕桑、茶叶、柑桔、吊瓜、油茶为一体,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5280元。 我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现有灯光水泥篮球场,体育健身场的基础上,加快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先后荣获杭州市基层行政村老年体育协会先进单位、杭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村”和建德市“文明村”称号。 热情、纯朴的富塘人热忱欢迎各方人士前来光顾和投资。 |
禹甸村 |
禹甸村 禹甸村与三县市交界(衢州、龙游、兰溪),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有常住人口1500余人,常住户口498户,共有15个村民小组和5个自然村。全村有耕地面积980余亩,林地2000余亩。禹甸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村庄主要种植种吊瓜子、莲子等经济作物、以及养殖蚕,蛋鸡等,特产主要有竹笋、山茶油。全村民风纯朴,邻里和谐,先后获得建德市先进党支部、建德市为生村、建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新农村电气化村等奖项。 |
潘村村 |
潘村村 潘村村位于大同西大门,东以劳田公路为界,南至23省道与寻芳村相邻,西至建德海螺水泥基地与李家镇接壤,北至洞山灰钙基地;距大同镇政府2公里。全村拥有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0亩,森林面积3200亩,由十三个自然村十五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农户642户,人口2310人,人均收入7410元。本村拥有丰富且品质优良的石灰石资源和素质优秀的劳动力资源,是投资办厂的好地方。现已有杭州福鑫建材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落户本村。该村村、支两委携全体村民竭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本村投资兴业。 |
郎家村 |
郎家村郎家村 郎家村位于大同镇城郊,与徐韩,三村,四村相邻,全村共有410户,人口1416人,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0亩,山林面积800亩,现有7个自然村,交通便捷,全村以农业为主产,发展吊瓜基地和蚕桑养殖,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郎家村人民将以勤劳和智慧,美化整个村的整体面貌,是农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为更好的明天共创新辉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