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位于建德市西南部,距市政府新安江25.3公里,23省道自东向西穿境而过。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三国时新昌县治所在地,历来时建德西部重镇,商品集散地,是大同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大同镇经历三次合并,1992年撤消原大同镇、溪口乡,设立新的大同镇;2001年撤消大同、劳村2镇,设立新的大同镇;2005年4月撤消大同镇、上马乡,设立新的大同镇。全镇行政面积160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308个自然村,3个居民区,总人口56245人,总户数16498户,全年出生441人,死亡3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4‰。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4.2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9亿元,财政总收入8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62元。大同镇以“建经济强镇、创文明之乡”为总目标,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来料加工四轮驱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同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现有工业企业490家,工业总产值7.3亿元。依托丰富的土地、矿石、劳动力等资源,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5年引进市外项目13个,协议资金8100万元,实到内资3744万元,超额完成年计划。大同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以发展蚕桑、毛竹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打造“万亩蚕桑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蚕桑业;以毛竹作为农民的“绿色银行”,累计发展毛竹25000亩,其中高效毛竹5000亩;同时积极发展有机茶叶、莲子、吊瓜、西甜瓜等多种农作物;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畜禽养殖基地大力推广使用无动力厌氧净化池,推行畜禽生态养殖,较好地减轻面源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地有机结合。大同镇的来料加工业迅猛发展,全镇58个行政村中有54个村已经发展来料加工业,从业人员达5800人,一级经纪人40人,加工行业涉及串珠、皮筋、针织、工艺品、天堂伞、锡箔等七大类,打造铺天盖地的“百姓经济”。.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60平方公里 | 330182112 | 310000 | 0571 | 查看 大同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上马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上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同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大同村谷歌卫星地图 |
淞溪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淞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寻芳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寻芳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田畈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田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
胡村源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胡村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枫树岭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枫树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溪源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小溪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江头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江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管村桥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管村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劳村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劳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朝阳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朝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盘山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盘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永盛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永盛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永平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永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溪口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溪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丰畈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丰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
清潭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清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徐韩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徐韩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村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三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山头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黄山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镇源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镇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桥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高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家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黄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垅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黄垅村谷歌卫星地图 |
葛岭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葛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万兴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万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
竹源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竹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城山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城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儒博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儒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富塘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富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禹甸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禹甸村谷歌卫星地图 |
潘村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潘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郎家村 | ·建德旅游·建德特产·建德十大特产·建德十景·建德名人·建德 | 0 |
---- |
查看 郎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新安江街道 |
新安江街道位于浙西建德市新安江畔,东距杭州市121公里,区域面积101平方公里,辖麻园、沧滩、上沧、望江、菜市、保健、中街、桥东、叶家、朱家埠、政法、府西、岭后、健北、康安、康桥、电厂、新林、三庄、白沙新村20个居委会;新安江、白沙、新蓬、梅坪、联塘、汪家、岭后、江河、山河、外龙、横路、黄泥墩12个村委会,总人口71571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安江街道位于浙西建德市新安江畔,东距杭州市121公里,区域面积101平方公里。 管辖麻园、沧滩、上沧、望江、菜市、保健、中街、桥东、叶家、朱家埠、政法、府西、岭后、健北、康安、康桥、电厂、新林、三庄、白沙新村20个居委会;新安江、白沙、新蓬、梅坪、联塘、汪家、岭后、江河、山河、外龙、横路、黄泥墩12个村委会,总人口71571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经济发展 2006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35.96亿元,增长23.79%;工业销售产值35.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32%,增长25.74%,剔除供电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7.48亿元,同比增长25.8 %;完成出0货值3.85亿元,增长37.61 %;工业技改性投入1.57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8318万元,增长8.19%;农村经济总收入6.54亿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6968元,增长11.7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财政总收入2.81亿元,增长46.9%;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增长18.97 %。 2007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43.72亿元,增长21.6%;工业销售产值43.3亿元, 增长22.8%;工业生产性投入2.47亿元,增长64.7%;实现外贸出0货值5.1亿元,增长32.3%;实现招商引资内资任务1.25亿元,完成年计划124.9%,首次完成外资任务350万美元;实现农业总产值89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60元,增长11.4%。实现财政总收入3.41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增长14.7%。 - 自然资源 新安江街道物华天宝,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石灰石、黄铁矿、铜矿等),水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质优且量大的水体,特别是新安江水电站大坝下游10公里的冷水恒温区,水质清澈见底,水温常年保持在14度-17度,是饮用水、饮料和啤酒行业绝佳的原料,是生物、化工行业理想的冷媒,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新安江街道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拥有500多家各类企业,形成了以电力电容、有色金属、饮用水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 旅游资源 新安江街道是一座新兴山水旅游城市,伴随着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而兴起。新安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她以其奇特秀丽的自然山水被人们冠以“浙西明珠”、“清凉世界”等美誉,是杭州——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们理想的休闲旅游胜地。 |
洋溪街道 |
洋溪街道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政府所在地新安江城市东大门,沿新安江南北两岸分布,是新安江城市“东扩南拓、沿江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根据“时代先锋网”资料,洋溪街道行政区域面积76.62平方公里,总人口16995人,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有耕地224公顷,林地6067公顷。新安江贯穿洋溪全境,水质特佳,无需处理即可达国家一级饮用标准,新安江水温常年保持在14-17oC,使该区域终年处于冬暖夏凉的小环境之中。 洋溪街道2009年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35万元。至2009年底,街道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产品涉及纺织、化工、建材、五金、农产品加工等诸多行业,其中以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为明显。2009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37亿元,工业销售产值3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外贸出0货值18亿元。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981万元。在注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街道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业,走集约型、效益型农业发展之路。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18万元。团结太和岭杨梅基地、高岭高山蔬菜和香榧基地已初具规模。[1] - 区位交通 洋溪街道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区域内水陆交通方便,境内有320国道线贯穿,杭州-新安江-景德镇、杭州-千岛湖高速公路建德总出口就设在洋溪街道朱池村,洋溪距杭州车程仅1个小时。水路航道上达黄山市,下至杭州湾入海。[1] - 城区建设 洋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打造城市新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示范区”发展战略,以“工业化、城市化”两轮驱动,带动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依托省级农产品深加工功能区和科技工业园区,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光伏节能环保产业、制造业三大品牌,培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城东高科技制造业基地;借势洋安新城建设、城东区块开发和东入城口洋溪段改建工程,拉开洋溪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形成洋溪、洋安、城东三大特色区块。[1] - 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朱买臣曾在洋溪朱池村生活,村里至今都完整地保留着他的故居——朱公祠,“朱池”也因此而得名,至今都流传着朱买臣的典故。 320国道边上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西汉名臣朱公祠”。当地村民传说,朱买臣未发迹之前,就是住在这个村子里。朱买臣祠堂久已有之,在文革中被捣毁,现已重修。而且在附近山上还有朱买臣的墓,一块石碑“汉右丞相朱公讳买臣之墓”,为明朝万历年间建德知县俞汝所立。 “覆水难收”的成语典故来源于《汉书·朱买臣列传》,朱买臣出仕前以砍柴为生,家中穷困潦倒,妻子不愿意跟他受苦,离了婚。后来朱买臣做了大官,衣锦还乡,妻子想恢复关系。朱泼水在地上,让她再把水收回到盆里。其意思不言自明。[2] |
更楼街道 |
更楼街道,位于浙省建德市城区中部。街道办驻地杭巨路,离市政府5千米。面积72平方千米。2001年10月,原邓家乡和原新安江镇城南办事处合并设立更楼街道办事处,18日举行挂牌仪式。辖28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更楼社区、更化社区),1个居委会(邓家居委会)。总人口14143人。 更楼街道,东与大洋镇毗连,南与寿昌、大慈岩镇及兰溪市交界,西北与新安江街道办、下涯镇为邻。街道办驻地设更楼杭巨路,离建德市政府5公里,是市政府的南大门。有耕地面积11908亩,山地面积8000余亩。2006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2475万元,出0货值17150万元。财政总收入3167.8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58元。 从2004年开始,建德市洪宅村便种植了300多亩薄壳山核桃,现在已经挂果,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村民吴永丰今年60多岁了,听说村里要发展800亩的山核桃基地,他积极支持。他边种树边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房前屋后都是荒山,没有什么经济作物,现在种植薄壳山核桃,不仅房前屋后绿化了,也为农民致富找到了路子。 薄壳山核桃是世界有名的食用干果,也是珍贵树种之一,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更楼街道洪宅村村委会主任吴永洪介绍,原来洪宅村大部分都是荒山,村民主要靠出门打工过日子。现在发展薄壳山核桃,村民积极性很高,他们年前就把300多亩的荒山和林地改造成了梯田,挖上树坑准备种植薄壳山核桃。 更楼街道地理位置 更楼街道有良好的区域优势,是市政府提出的实现城市建设“东扩南移”战略中南移的主战场。交通便捷,320国道、金千铁路贯穿而过,建设中的杭(州)景(德镇)高速公路与城相接。已探明的石灰石资源储量丰富,有三狮水泥集团、巨化石化等一大批建材类大中型企业落户更楼。已初步形成水泥建材、轻工纺织、化工机械、花卉苗木、干果蚕桑、禽类养殖六大生产基地。 企业完成总产值68377万元,同比增长21.13%,完成年计划的101.23%;其中,完成工业产值44113万元,同比增长20.77%,完成年计划的101%;完成工业增加值14336万元,同比增长28.5%,完成年计划的109.4%。全县完成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0256万元,同比增长17.9% |
莲花镇 |
莲花镇位于建德市北部,与淳安县接壤。全镇总面积87.4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总人口11044人。2004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镇党委提出的“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教育强镇、发展城镇”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40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工业总产值6142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农业总产值8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民人均收入5984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45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万元。荣获杭州市农村经济“十佳”乡镇、杭州市教育强镇、杭州市文明乡镇、建德市农业经济发展二等奖乡镇,连续四年被评为建德市“最佳集镇”等荣誉称号。 全镇效益农业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田种植结构调整面积6177亩,建立了蔬菜、花卉、苗木、吊瓜、粉葛、板监根、铁皮石斛等农业示范基地,其中“大坞山”牌吊瓜、“小香”牌铁皮石斛,“喜哆哆”牌禽蛋,里芳牌“紫多满茶”等特色农产品在国内享有盛誉,形成了莲花镇独特的产业格局。全镇蛋鸡养殖近百万羽,禽蛋产值占全镇农业产值的50%以上。绿化造林1881亩,完成山林流转2480亩,发展毛竹、山核桃、香榧种植近2000亩、努力打造莲花农民的“生态绿色银行”。2004年荣获杭州市农村经济“十佳”乡镇。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实现工业总产值6142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0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完成外贸出0货值916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4.3%;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232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万美金。形成了以碳酸钙产品、绣品、化工、电子、塑料制品等6大行业70多个产品的工业产业布局。. |
乾潭镇 |
|
梅城镇 |
梅城镇地处建德市东部,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为睦州、严州州治及建德县治所在地,已有1800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镇地域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约5万人,辖26个行政村,5个社区。 梅城镇是建德市的经济重镇,先后被评为国家千强镇、浙江省首批中心城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卫生城镇、浙江省社会治安先进镇和浙江省级教育强镇。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3.5亿元,农业总产值1.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亿元,财政总收入734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1元。 梅城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农业增效”、“旅游兴镇”、“项目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力争实现工业经济再翻番,效益农业新突破,商贸旅游大发展,城镇建设新面貌,各项事业协调推进。 目前,梅城的经济总量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现有工业企业1000余家,商贸经营企业3000余家,其中上规模企业104家,千万元以上企业36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主导行业有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精细化工、服装针织、自行车及配件、仪器仪表等六大系列,其中以低压电器和精细化工为主,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同时,建立了工业功能区暨浙江省电器工具工业专业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投入上亿元,入区企业近百家,体现出较大的活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了以柑桔、畜牧、茶叶、蚕桑、水产为主的农业产业,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西入城口的综合改造,过境公路的启动建设,东西两湖的综合整治,使得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一个更广宽的发展舞台,更优美的人居环境呈现在了人们面前,也给梅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原动 力。 我们相信,再过若干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梅城。竭诚欢迎各地各界朋友来梅城观光、考察、投资。. |
杨村桥镇 |
建德市辖镇。民国时期为山鹤乡,1949年设杨村桥和绪塘2乡,1958年置杨村桥公社,1983年改杨村桥乡,1986年建镇,1992年长宁乡并入。位于市境中部,乌龙山西北麓。距市区19公里。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2.1万。320国道穿境而过,为建德中部的交通要冲。辖杨村桥、里何源、徐洪、黄盛、樟头、西源桥、岭脚、路边、花桥、上山、王谢、官路、梓溪、绪塘、长宁、徐坑、隐将、溪边、塘峧、沈家、清溪、毛山22个村委会和杨村桥居委会。“杨村桥”饮食一条街,靠质量、靠服务名闻遐迩。著名特产有严州白梨、绪塘草莓。工业有服装、皮件、饲料等。. |
下涯镇 |
建德市辖镇。1949年设里仁乡,1950年更名下涯乡,1961年置公社,1983年复名下涯乡,1992年大洲乡并入,建下涯镇。位于市境中部,新安江北岸。距市区12.1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6.7万。320国道穿境而过。辖下涯、春联、秋联、唐村、溪上、下市、上市、西岸、坎坑、黄饶、山边、大洲、日晒坞、北坞、洪村、金村、许村17个村委会。北部山区是省用材林基地之一,并盛产茶叶,是建德苞茶的主要产地,南部是建德产粮区之一。市病虫观察站设镇内唐村。唐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英勇牺牲在境内平山上。. |
大洋镇 |
一、现 状▲ 基本情况:大洋镇位于我市东南部,兰江下游,东与三都镇接壤,西、南与兰溪市交界,北与梅城镇、下涯镇为邻。行政区域面积233.15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3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47万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2‰。2004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30.23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57元。▲ 工业情况: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针织、工艺品、服装等家庭来料加工企业54家。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996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工业经济全市排位第六。技改项目总投入达到6362万元,外贸出0货值达到2.03亿元。工业功能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32万元,新增入区企业6家。▲ 农业情况: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2亿元,农业总产值1.79亿元,大田结构调整面积达到11012亩,造林面积达744亩,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达15.93万亩。全镇基本形成了以柑桔、蚕桑、杨梅、枇杷、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七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达到5755万元。三河枇杷2000年获杭州市优质农产品银奖,枇杷基地规模167公顷,年产量25万公斤。在章家村建有一座大型枇杷产地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5吨。向阳东魁杨梅已注册“严州”商标,并在2000年杭州市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银质奖。三河枇杷与向阳杨梅已城为我市著名农产品品牌。▲ 城镇建设情况:大洋“中心”集镇按照镇区、工业功能区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功能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建成区已达0.3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新化化工、大洋化工为主体的化工区块,以针织、五金为主体的轻工区块和以商住为主体的商贸区块三大功能区块。同时,麻车过境公路和高垣溪综合治理工程、三河内外湖开发等工程的建设为集镇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全力推进康庄工程建设项目,乡村道路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集镇卫生设施基本配齐,建成无动力厌氧池4座,三格式化粪池260余座,农村居住环境畅洁绿美。▲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全镇现有中小学校5所,幼儿园3所, 2004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验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逐步提高,2004年达到61%。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村、文明岗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
三都镇 |
三都镇位于建德市东部,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口。与严州梅城古镇隔江相望,历来是建德市东部重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 2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7945.5亩。辖50 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现有人口 26440 人,其中农业人口25524人。2006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1.73亿元 ,其中实现农业产值2.13亿元,实现工业产值9.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1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 三都镇处在“两江一湖”黄金旅游线上的黄金地段,集镇临江而立,周围环绕着“三江成字”、“双塔凌云”、“七里扬帆”、“子胥野渡”“葫芦飞瀑”等著名景点;境内有仁王寺、龙门瀑布、小泥沟瀑布群、休闲观光果园、旅游度假村、香榧古树群、农家乐等景点;全镇山环水绕,自然风光旖旎迷人,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三都镇交通便捷,由320国道到杭州一个半小时,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20公里、千岛湖通用机场40公里、金千铁路新安江站30公里,公路还连接着兰溪、义乌、浦江等地,水路直达上海,可通200吨级的船只、1000吨级的船队。 目前,三都镇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镇现有工业企业近400家,以伞业为特色,涉及化工、塑料、五金、冶金、矿石、轻纺、服装、木材加工等行业。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55亿元,实现工业生产性投入7830万元。三都镇块状经济有其特色,全镇有伞业企业102家,生产伞架能力为年产3亿把,2006年实现产值3.8亿元。极具区域块状经济特色,发展潜力巨大,前景良好。 三都镇的产业功能区位于“三江口”省级风景旅游区,规划面积1503亩,是集工业、旅游、休闲、商住于一体的产业区块,功能区二期开发正处建设0。三都集镇随着三都大桥、松口大桥的通车和“五年再造一个新三都”的规划,开发前景良好,商机无限。 三都镇农业产业极具特色,全镇有山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85%。有柑桔基地2.7万亩,年产柑桔6万吨,享有“黄岩蜜桔甲天下、三都桔子胜黄岩”美誉;生态水产养殖资源得天独厚,有水产养殖基地3200亩,淡水鱼年产1500吨;有西红花基地1600亩,是全国第二大西红花种植基地;该镇的凤凰山区境内峰岭边绵,山谷纵横,是发展香榧最为适宜的地域,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香榧产区,所产香榧以壳薄、肉满、味美、香脆而闻名遐迩。. |
寿昌镇 |
寿昌镇地处建德市西南部,是浙江省西部千年古镇,省级中心城镇。1958年11月前,寿昌镇是原寿昌县县治。1992年4月,原卜家篷乡、陈家乡并入寿昌镇。2005年3月,原寿昌镇和原童家乡合并,成立新寿昌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增至143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46416人。寿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02年5月省级建德经济开发区主区块座落于寿昌。境内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体系。集空运、护林、娱乐等功能的千岛湖通用机场建成启用,铁路金千线(金华——千岛湖)横穿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2006年底将正式通车,320、330国道经开发区中心交汇而过,是通往杭州、金华、衢州等大中城市的中心梭纽。寿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名胜得天独厚,江南悬空寺大慈岩、灵栖洞天等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享誉浙东南。以古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著称的里诸村是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诸葛亮后裔繁衍、生息、走向兴盛之地,素有浙西名镇之称。 寿昌的工业起步于19世纪末,现有企业400多家,已形成以建材、冶炼、机械、化工、服装为主的工业布局,基础雄厚,发展潜力极大。寿昌的农业极具特色,建德市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板栗基地在寿昌已发展到12000余亩。省优、部优产品山茶油、茶叶、土鸡、“绿荷塘”牌栗子羹、莲子羹是寿昌镇的特色农产品。毛竹、楠木等林业资源及碳酸钙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近几年来,寿昌镇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积极实施“工业强镇、生态立镇、三产兴镇”战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 2006年可望达到20亿。外贸出口供货值1.06亿元,增长70%,技改投入2.85亿元。新办各类企业30家。实现财政总收入32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39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5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以建材、冶炼、机械、石料、化工、服装为主导行业的工业体系。一大批企业规模得到快速提升,亚通特钢、横箭铬铁、昌鑫线材、红狮水泥等龙头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亿元至十亿元以上。. |
航头镇 |
航头镇地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市西南部,东北邻寿昌镇,东南与大慈岩、龙游交界,西南与大同镇接壤,西北与淳安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距新安江街道仅17公里,距杭州120公里。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国道,023省道贯穿全境,地域平坦开阔,交通十分便捷。境内资源十分丰富,为省重点水土保护区,亦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栖洞天”所在地。 航头镇物华天宝,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石灰石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全镇拥有耕地面积1447公顷,山林8067公顷,中小型水库60多座,库容量达 1600 万方。全镇境内山川秀丽,峰峦叠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杭州客商投资1.2亿元的世外桃源度假村将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休闲度假区,也为我镇打造建德西南部休闲旅游名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航头镇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国道、023省道贯穿全境,离浙赣铁路金千线寿昌站5公里,距杭州萧山机场160公里,距衢州机场60公里,本镇内的八亩丘通用机场正在建设中。水、电、通讯、银行、医疗、宾馆、饭店等配套和服务一应俱全。 航头镇是浙西地区的碳酸钙之乡,现已探明的有石灰岩、白云岩、煤、石煤、方解石、石英砂岩等矿物,矿点20余个。其中石灰石总储量有8亿吨。航头镇立足资源优势,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碳酸钙特色产业。其中建德市岗龙钙塑有限公司,建德市云峰碳酸钙有限公司,建德市大健碳酸钙有限公司,年产量均超过5万吨。航头镇丰富的碳酸钙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和企业投资发展环境,为发展碳酸钙特色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平台。 航头镇农业资源非常丰富,草莓、莲子、茶叶、无公害绿色蔬菜等一批农特产品渐成规模。盆景苗木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本镇的农业支柱产业。农业吊瓜子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将成为本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小塘源”牌蜜桃是本镇的特产,远销省内外,在我市享有一定的盛名。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草莓,莲子,蔬菜,花卉苗木和观光休闲农业,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航头人民将以最饱满的姿态,最热情的服务,最满意的承诺,最务实的作风,竭诚欢迎各方朋友来航头投资创业,来航头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
大慈岩镇 |
大慈岩镇位于建德市南部,处于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交界地,在大慈岩—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旅游线上,金千铁路、33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行政区域面积93.1平方公里,2.3万人,辖3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3.54亿元,工业总产值2.64亿元,农业总产值0.84亿元,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8元。大慈岩镇是个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古文化调查发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迹和历史史料,有500年以上古建筑22座,古桥梁3座等,有诸葛亮后裔、刘备后裔、李频后裔等家普和珍贵史料计10姓、12套,2000余万字,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大慈岩“江南悬空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新叶古民居、里叶十里荷花等景点。大慈岩镇自1997年以来,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生态镇”、 “村镇建设先进镇”,杭州市“教育强镇”、“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小康乡镇”、“文明乡镇”、“卫生城镇”、“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等多项殊荣。大慈岩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环境生态化水平。大慈岩镇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阳光充沛,泉水资源丰实,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种植和养殖为重点的产业结构,建立了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莲子、新型葡萄、西瓜、柑桔有机茶叶、毛竹和蛋禽9项主要农产品,把莲子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投资了2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杭州市莲子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浙江省莲子出口创汇示范基地,里叶白莲获浙江省名牌、省农博会金奖。目前,大慈岩镇莲子种植面积已达7020亩,占全镇水田面积的45%,占全镇农业产值的35%,占农业总收入的25%。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使大慈岩景区和镇区接轨,基础设施快步推进,人居环境极大提升,集聚功能逐渐增强。大慈岩镇自然资源丰实,有石灰石、石煤、磷、氟石、矿泉水等,发展地方工业潜力巨大,个私企业发展很快,现有个私企业145余家,从业人员1297人,主导行业有建材、冶金、拉丝、家纺、酿酒和水晶等六大系列,其中市重点企业松涛建材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水泥;易通金属粉末厂年产铁粉1.2万吨,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金属粉末供应基地。其他规模企业已有7家,发展势头良好。. |
大同镇 |
大同镇位于建德市西南部,距市政府新安江25.3公里,23省道自东向西穿境而过。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三国时新昌县治所在地,历来时建德西部重镇,商品集散地,是大同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大同镇经历三次合并,1992年撤消原大同镇、溪口乡,设立新的大同镇;2001年撤消大同、劳村2镇,设立新的大同镇;2005年4月撤消大同镇、上马乡,设立新的大同镇。全镇行政面积160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308个自然村,3个居民区,总人口56245人,总户数16498户,全年出生441人,死亡3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4‰。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4.2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9亿元,财政总收入8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62元。大同镇以“建经济强镇、创文明之乡”为总目标,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来料加工四轮驱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同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现有工业企业490家,工业总产值7.3亿元。依托丰富的土地、矿石、劳动力等资源,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5年引进市外项目13个,协议资金8100万元,实到内资3744万元,超额完成年计划。大同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以发展蚕桑、毛竹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打造“万亩蚕桑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蚕桑业;以毛竹作为农民的“绿色银行”,累计发展毛竹25000亩,其中高效毛竹5000亩;同时积极发展有机茶叶、莲子、吊瓜、西甜瓜等多种农作物;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畜禽养殖基地大力推广使用无动力厌氧净化池,推行畜禽生态养殖,较好地减轻面源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地有机结合。大同镇的来料加工业迅猛发展,全镇58个行政村中有54个村已经发展来料加工业,从业人员达5800人,一级经纪人40人,加工行业涉及串珠、皮筋、针织、工艺品、天堂伞、锡箔等七大类,打造铺天盖地的“百姓经济”。. |
李家镇 |
李家镇位于建德西南部,西界衢州,北连淳安,23省道横贯14公里,距新安江34公里,地域面积10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总人口22007人。是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乡镇,杭州市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建德市文明乡镇。 依托资源,全力打造碳酸钙生产、水泥制造、来料加工三大基地,是李家镇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近年来,李家镇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坚持顶天立地打造碳酸钙基地,铺天盖地发展来料加工业,把效益农业发展、学校和集镇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镇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2004 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25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2236万元,工业销售产值71835万元,外贸出0货值70万元,工业技改投入5320万元,双超公司和国丰公司被列为建德市重点技改项目;第三产业增加值1774万元;招商引资协议3000万元,到位资金1520万元;财政总收入94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2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4万元。 境内拥有丰富的高品位石灰石资源,储量达100多亿立方米,储量之巨,品位之高,全省少有。曙光、上桐桥等七个村分别有近10亿吨的石灰石储量,且交通便利,是大型水泥企业和优质碳酸钙企业的理想原料基地。有山林面积12万亩,毛竹、林木、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开发休闲、旅游、观光的极佳之地。 李家镇是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继大型水泥企业——建德海螺入户李家后,又有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双超钙业、国丰钙业、盈亿塑化等外来投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镇党委政府制定了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全程代理服务制度,本着“服务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条件”的理念,竭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开放、前进中的李家镇,热诚欢迎四海宾朋来投资开发,共谋发展共创新业。. |
钦堂乡 |
钦堂乡位于浙江省的西部,建德市的北部,东南面紧邻风景秀丽的“严子陵钓台”和富春江电站,西南与乾潭镇接壤,东北面与桐庐钟山乡交界。全乡行政区域面积5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8293人。2005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9.12亿元,工业总产值8.7亿元,农业总产值4423万元,财政总收入1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12元。 钦堂乡从改革开放前的纯农业小乡一跃而为工业强乡。近年来,曾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强乡、杭州市文明乡镇、杭州市卫生乡镇、杭州市“五好”乡镇党委,并连续五年获得建德市业绩考核优胜单位。 钦堂乡一以贯之地实施“生态立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三大战略,确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发展路子,着力推进生产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环境生态化建设。 钦堂乡工业企业较为发展,现有个私企业196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主导行业有碳酸钙系列产品、塑料、家纺、铸造、五金工具五大系列,其中重质碳酸钙为钦堂的支柱产业,全乡碳酸钙储量极为丰富,达1。5亿吨以上,白度超过90%,年开采量60万吨,从事碳酸钙行业的企业有60余家,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优质重质碳酸钙基地。 钦堂的生态农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势头,全乡拥有山林面积67000亩,水田种植面积6170亩,形成了以生态种植和养殖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从事木材、毛竹、板栗、菜笋、高山蔬菜、有机茶、良种繁育等农产品的经营和加工。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人居环境加速提升,成为建德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钦堂乡党委、政府正带领全乡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合力铸造新的辉煌,让这颗建德的“北斗星”更加炫眼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