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丰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农户310户,人口786人,村民代表30名,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4个。拥有耕地面积895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4809元,村级可用资金81.46万元,村级总收入81.46万元,总支出50.81万元。收入来源以经营性收入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05103 | 315000 | -- | 查看 民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云鹭湾社区 |
云鹭湾社区位于慈城新城,东至滨湖环路、汤山路;南至兹南街;西至慈浦路,北至慈水西街。在维拉小镇社区入住率不到50%之前,实行两社区合属办公。辖区内有别墅、多层、小高层、商业街及等多种建筑形态,周边医疗、教育、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社区拥有中心湖以及慈城群山等环湖山景,规划上整合山水景观、历史人文、城市发展等多方面资源,是慈城古镇一张崭新的名片。 |
慈湖人家社区 |
慈湖人家是政府为保护古县城、开发旅游资源,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而统一部署和规划的新型农村安置小区,生活设施齐全、人文底蕴丰厚。区内布局新颖,造型别致,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并于人工开拓的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营造了一个依山旁水、造型美观的秀丽小区环境,居民不出小区就可满足一般生活的需求,是理想的生活、休憩好居所。 慈湖人家地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原新联村地界(介于千年古县城与千年古刹保国寺之间),社区成立于2005年4月。小区东至湖心村,南临甬余公路,西依清道观山,北靠巽兴岙山。一期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五层普通住宅89幢,2384户,内设商业步行街,8幢溪流相隔的商铺面积约22820、78平方米,另有8栋上为住宅,底层为商业用房面积为3658平方米,按纵横布局贯穿小区南北,绿化覆盖率为13.2﹪,面积达36190平方米。二期位于一期西面,与一期隔路相望,环境清幽,交通方便,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五层普通住宅52幢,共1460户,另包括1幢会所。一期与二期之间建有慈城慈孝广场,是居民夜晚散步的好去处。小区配置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超市、卫生服务站、银行、室内活动室、篮球场、网球场、会所等。塘家湾小区是高档别墅区,位于巽兴岙山下,有别墅125套。目前一期入住居民已有1900余户,居民4700多人,商业网点近100家左右。二期入住居民1100户,居民3000多人。 |
景明社区 |
景明社区居委会是慈城镇政府下的6个社区之一,景明社区位于慈城镇城区南侧,东至解放路,西至甬余公路,北至中山路,由原得胜区、支援区二个居民区合成。景明社区居委会组建于2003年9月。常住户籍居民1400余户,总人口3600余人。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主要路段有:丁新路、日新路、民生路、民主路、解放路等,平均划分成13个包干区进行卫生保洁。 社区居委会现有工作人员5人,社区建有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1人,共有党员83人。为加强社区建设,在多方支持下,建立了社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厅、会议室、党员电教室、居民接图书室、警务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彩色电视机、DVD、打印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 社区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居民营造“平安和谐,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把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动为辖区企事业单位排忧解难,积极为居民办好事、实事,把“以人为本、共建和谐”贯穿社区工作的始终。社区居委会下设有:调解治安工作委员会、社会福利工作委员会、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人口与计生工作委员会,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
宝峰社区 |
宝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6月,位于慈城镇城区西侧,东临宁慈西路,北靠金田铜业集团,西连国庆村,南接新华村。下属枫湾家园、古城新境、天慈良缘(枫湾家园二期)、新天地(建造中)四个小区。其中枫湾家园一期占地面积94195m2,共20幢,69个楼道,共计469套房子。古城新境总用地面积78635平方米,有多层住宅23幢,小高层住宅4幢,联排别墅42幢,社区服务中心1幢,总户数806户。天慈良园总用地面积32374平方米,共14幢多层建筑,总户数407户。新天地建造完工后将有别墅43套,单身公寓楼132套,商铺682间,外加一个4000平方米的宾馆。社区办公地点位于宁慈西路1455号枫湾家园会所内,会所面积3550平方米。完全建成后将成为拥有一流硬件设施的新型城乡结合的社区。社区基础设施完备,室外每个小区建有健身器材、宣传窗;室内有办公服务大厅、居家养老中心、儿童科普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健身房、棋牌室、休闲吧、多功能厅等等。 |
古巷社区 |
古巷社区组建于2003年9月,由原和平居委会、东街居委会合并而成,地处老城区东南面,东至东门村,南至慈江,西北以解放路、太阳殿路为界,共有居民住宅楼29幢,老墙门21个。常住居民2000余户,总人口4000余人。 社区文化底蕴深厚,孔庙、清道观、酒税务、翰林第、方家砖雕、黄门第等众多历史古迹遍布辖区,并涌现出了著名书法家梅调鼎等名人。今年来社区紧紧围绕“团结务实、真诚服务、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社区工作精神,先后获得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区社区建设先进集体、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治保先进集体、反-社区、双拥社区等荣誉称号。 社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社区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了古巷社区活动中心,有乒乓球、呼啦圈、棋具等活动设施,社区设有棋牌室、图书室、人口学校、市民学校等活动场所,并每天定时开放,还组建了书画社、合唱队、文艺队等社会团体,并以这些团体为依据,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促进了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 |
浮碧社区 |
慈城镇浮碧社区居委会地处慈城北大门,是一个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社区,拥有古县衙、校士馆、甲第世家、福字门头、驸马第、冯俞宅等众多历史古迹。辖区户数1680户,人口3500人。浮碧社区现有社区干部6名,辖区内有大小单位18家,包括慈湖中学、慈城成人学校两所教育场所,中国人民解放军92602驻慈部队也坐落在社区内。 浮碧社区自2003年9月成立以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始终坚持以党建凝民心,服务系民生,稳定保民安的“三民”为抓手,提出了“人文”、“双拥共建”作为社区名片,以此彰显社区人文精神、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着重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居民形成较强的现代社区意识,自觉地参与到社区的各项创建活动中去。在居民群众、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社区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先后荣获“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平安社区”、“区级无-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
维拉小镇社区 |
维拉小镇社区位于慈城新城东至管山河路;南至慈南街;西至滨湖环路、汤山路;北至慈水西街。该社区在入住率不到50%之前,与云鹭湾社区实行合属办公。辖区内有别墅、多层、小高层、商业街及等多种建筑形态,周边医疗、教育、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社区拥有中心湖以及慈城群山等环湖山景,规划上整合山水景观、历史人文、城市发展等多方面资源,是慈城古镇一张崭新的名片。 |
上岙村 |
上岙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农户365户,人口842人,党员42名。拥有耕地面积53亩,山林面积242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橘子、杨梅、桃子、枇杷、香椿、毛笋等。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19856元,村级可用资金46.23万元,村级总收入168.1万元,总支出69.62万元。 上岙村作为江北区欠发达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目前村集体经济主要靠厂房出租、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收益不高,公墓又处于关闭状态,无法进一步发展。村民的土地也被政府全部征用完毕,村民仅拥有发展空间很小的山林作为资源。下一步上岙村将继续推进联建房建设,缓解上岙村周边6个村村民的住房困难,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村容村貌;结合山水人文精品线建设,做好上岙村道路景观及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继续扩大香椿基地建设。 |
新华村 |
新华村位于慈城镇南侧私营工业城,现由太平桥、堵江桥、周家漕、横河头、张陆、黑白屋和缪家7个自然村组成。村域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700户,人口1541人,现有党员60名,村民代表51人。拥有耕地1641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3448元,村级可用资金132.8万元,村级总收入142.19万元,总支出107.94万元。收入来源以经营性收入为主。 |
南门村 |
南门村位于慈城镇南门,有夏家庄、裘街、刁街、泥堰头四个自然村组成,紧靠萧甬铁路及甬于公路,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全村有住户513户,其中农户274户,总人口1040人,现有户籍人口542人,外来人口三千多人,党员37人,村民代表33人,土地面积483亩。 有租赁企业8家,三产房4幢2800平方以及小五金场地租赁等。村经济总收入157.59万元,其中村级可用收入154.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544元,近年来,我们村二委会仅仅依靠广大党员干部上下一条心,经过艰苦努力,使得的面貌进一步改善,村级经济进一步发展.2011年村配合镇对南门形象的改造,对甬余公路的营业用房进行扩建工作。提高了高难口的形象,同时早就了7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 农业实行补弄贴农政策,免受一切农业服务费用,为村民做好了养老保障工作。目前,对已建的文化宫进行修善工作,集活动、放映、阅览、休闲与一体。从而使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有一个舒适的场所。 村实行股份制改革,年终村民能享受股份制的红利。目前,全村社会安定,村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去年被区里评为三资管理示范村,村级经济综合实力居全镇前茅。 |
国庆村 |
国庆村地处江北区慈城镇区西部,交通便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以及杭州湾大通道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快速。原有耕地面积2450亩,因金田铜业城等项目开发征用1620亩,现剩有耕地面积830亩,共有872户1870人(包括小城镇户改与土地征用农转非的人口),下辖10个自然村,其中七个已拆迁。村民代表55名,党员77名。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3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662万元。 2003年,因政府规划需要,征用樟树下、友四、张家、马路湾四个自然村土地1140亩,耕地1127亩,并拆迁该部分村庄。2007年后,根据政府规划,又陆续征用支援、彭山、何家、枫湾四个自然村土地约1200余亩,拆迁彭山、何家、枫湾自然村。2014年,又征用杨枝桥土地300余亩,拆迁杨枝桥自然村。目前,涉及杨支桥、庙湾两个村庄的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推进中,今年将完成620户农户的安置入住工作。 国庆村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村级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先后获得省级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党组织、省级卫生村、省级廉政文化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宁波市慈善村等荣誉称号。 |
湖心村 |
湖心村地处慈城镇东部,紧靠慈湖人家社区,距慈城镇区仅3-4公里,地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由湖心、大湾、汪家、七夹岙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农户310户,总人口700余人,耕地面积1104亩,其中山林面积2094亩。共有党员41人,村民代表45人。 近几年,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使的村貌和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对村委办公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改造了几座公厕,并陆续购买垃圾桶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每个自然村每条道路都配备专门的保洁人员,责任到人。在农业生产上,引进葡萄、黄花梨、杨梅等的规模种植。现在共种植有大棚葡萄500余亩,黄花梨200余亩,杨梅200余亩,竹园1000余亩,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初步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针对市政府对于宁波江北北山游步道的开发,积极进行配合道路的规划、开挖与修建等工作,生态旅游及健身休闲初见规模。目前,社会安定,村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去年被评为卫生文明村等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区、镇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也是我们湖心村民团结努力、艰苦奋斗的成果。 |
勤丰村 |
勤丰村是江北区慈城镇的一个城中村,由陈家边、绞头2个自然村组成。村域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89亩,水域面积40亩,山地面积1290亩。勤丰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农户540户,人口1154人,外来户641户,流动人口900人,其中党员63名,村民代表51名。2014年底村级总资产2625.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94.53万元)。2014年农民经济总收入2570万元,村级可用收入380.37万元。比上年增加12.8%。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2270万元,比上年增加13.6%。 勤丰村与镇区相邻交通便利,背靠山地,茶竹花木种植及给企业出租厂房为勤丰村经济奠定了基础,黄夹岙墓园的经营更成为勤丰村经济起到支柱作用。 |
观庄村 |
观庄村位于慈城镇东侧,南邻江北区工业园区,北靠慈江河,西临狮子山,与白米湾村新联村、山东村接壤。全村共有332户,735名在册村民。分为后观庄、老鼠山、西河沿、湖塘下、山脚下五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党员38名,村名代表42名,村民小组长7名。观庄村因桥得名,原属于慈东乡人民政府,解放初期一直称观庄桥,1958年改为慈城人民公社第十生产大队慈东管理区城东高级社,1961年因白米湾管理区与慈东管理区合并建立慈东公社,改名为慈东公社新庄大队,1979年改为慈东公社观庄大队,1983年改为慈东乡观庄大队,1984年并入慈城镇人民政府后改名为观庄村至今。 区域内耕地面积为1338亩,林地877亩。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507万元,人均收入19200元,村经济合作社可用资金为68.0万元。 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包括纵横的交通网路如萧甬铁路、绕城高速铁路、宁慈公路、绕城高速公路等,还有500KV铁塔19只,1100KV铁塔4只。地下部分包括石油管道3条、天然气管道2条、自然水管道1条、国防地缆1条、军事地缆1条、观庄段铁路平改立工程1个。另外辖区内还有一个部队0仓库一个,军事雷达站一个。 |
白米湾村 |
慈城镇白米湾村,位于慈城镇东侧,狮子山以南,江北区投资创业园区交接处,全村总面积2.35平方公里,全村原有耕地1920亩,林地675亩,园地281亩,水域275.5亩,(包括水库80亩)企业用地10亩,公益用地77.5亩,宅基地187亩,其它用地101亩,土地资产合计3527亩。2014年全村户数460户,总人口1046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204万元,人均收入2.11万元,村级总资产8707万元,村级可用资金193万元。由于江北投资创业园区发展需要,征用白米湾村土地约1400亩,绕城高速征用124亩,五个自然村房屋已拆迁,拆迁272户,现成为江北区投资创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地块。今几年连续被评为小康村、江北区卫生示范村、区级新农村建设村,宁波市卫生村。 白米湾村绕城高速公路南面五个自然村已拆迁,一期拆迁村民已入住慈湖人家一期小区,二期拆迁村民安置慈湖人家三期,四期工程。 2012年白米湾生态河建设,由上级出资318万对白米湾河和姜湖河,总长2645米,进行河道生态护岸、绿化、河道疏浚。提高了目前的排涝标准,美化了绕城高速两侧河道的生态景观。今年白米湾村对未拆迁自然村投入20多万元重点用于的环境整治,新建三座公共厕所,对村庄内落水沟进行整改,同时村里专门与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签订协议,实行动态保洁,垃圾亭和公厕每天清洗二次以上。对村里的卫生死角、乱堆放、乱搭建、乱倾倒、乱停放、乱张贴、乱涂写等现象进行整治。 |
三联村 |
三联村下辖10个自然村,总人口2051人,户数1037户,外来户603户,流动人口1011人,其中党员53名,村民代表38名,耕地面积1311亩,山地面积169亩(统管山面积121亩),村级可用资金116万元,2012年全村投入平安综治资金24000元。 推荐理由:村“两委”对开展平安综治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村创建“平安综治”、“综治室”、“民主法治村”、“反-”、“无毒村”等工作领导小组,深化了各项创建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实行“网格化”管理,由“网格”小组长牵头,强化了创建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及时总结创建工作,通过着力解决了创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了三联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综治方面,健全完善自治组织,定期分析研究三联村治安形势,加强对日常综治工作的部署、检查和管理。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积极开展护村巡逻工作。 2007年以来,辖区内未发生较大火灾、治安事件,未发生命案或伤害致死案件,未发生死人的安全生产事故;2010年以来,辖区内未发生-、抢劫等可防性案件;无民转刑案件;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犯罪,无群体性吸食-、无聚赌情况;无-人员、非法宗教人员违法活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到位,服务团队组织健全,联动服务开展有序,社情民意掌握准确,及时化解“何昌君事件”,群众满意度高;村务公开,办事公正规范。2007年以来村干部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
东山村 |
东山村位于慈城城区东侧,下辖1个村民小组,农户77户,人口162人,党员17名,拥有耕地面积52亩,山林面积512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1377元,村级可用资金50.06万元,村级总收入55.01万元,总支出27.09万元。收入来源以投资收益及补助收入为主。 东山村紧临慈城古县城,规模小,占地面积少,缺乏规模经济支撑,受古县城保护限制,近几年来经济增速缓慢,属江北区欠发达村。下一步将做好现有4家厂企的全力保障,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并谋划与古城旅游相适应相匹配的旅游产业。 |
前洋村 |
前洋村地处江北区慈城镇最南端,东与洪塘街道横山村相邻,离宁波北高速入口仅500米,南临姚江与鄞州区隔江相望,西与半浦村接壤,北至慈城新城。村域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00亩,水域面积35000平方米。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北连接线和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穿村而过,往返市区和慈城的333公交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分别是赵隘、杨界、江西、江口、时家、新居、庙后陈和朱家沿;有27个村民小组组成8个联队。到2014年底全村有在册农户646户,人口1444人,另有外来人口446人。村级总收入为268万元,其中村级可用收入189.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363元。 随着宁波城市规划、慈城古城建设与新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前洋村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农业生产并行,兼顾发展效益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资金,带领村民致富。 |
慈湖村 |
慈湖村位于慈城城区,下辖4个村民小组,农户192户,人口361人,拥有耕地面积186亩,山林面积1456亩,承包农户153户,党员26名,村民代表31名,承包土地面积164亩;有企业2家,私营企业2家主要经济作物有桃子、杨梅、桔子等。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2604元,村级可用资金66.57万元,村级总收入90.98万元,总支出34元。收入来源主要是厂房和土地出租所得。 慈湖村作为江北区欠发达村,受古县城保护开发限制,人均耕地少,经济发展缓慢。下一步发展思路为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以重点项目实施为契机,打造以农家乐、户外拓展等特色旅游为支撑的第三产业。 |
毛力村 |
毛力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农户200户,人口459人,党员29名。拥有耕地面积336亩,山林面积3387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2612元,主要收入来源有外出打工以及桔子、杨梅、毛竹、毛笋、梨等经济作物种植。村级可用资金48.4万元,村级总收入79.97万元,总支出33.51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是桔子山发包收入23万,洪塘市场利息10万,村集体房子出租等3万。 毛力村作为江北区典型的欠发达村,受水源涵养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限制,村体发展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受限。下一步计划一方面继续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山水旅游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社会结对帮扶、生态补偿方式,开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渠道。 |
毛岙村 |
毛岙村位于毛利水库上游,下辖1个村民小组,农户162户,人口391人,党员24名拥有耕地面积437亩,山林面积3548亩,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杨梅、竹笋、红豆杉、橘子等。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4092元,村级可用资金81.98万元,村级总收入246.03万元,总支出102.89万元。收入来源以经营性及补助收入为主。 毛岙村在做好村级经济发展工作的同时,突出环境整治和休闲生态建设,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整治村庄路网、水网、电网,统一农村宅基地风貌,先后建设完成竹乡庭院、生态公园、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改水、水环境治理、游步道等项目。目前已建成一个以“和谐自然”为特色,集生态养生、休闲度假等一体的休闲生态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最佳自然生态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美丽乡村”、“浙江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下一步毛岙村将继续开展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存在开发建设,进一步强化村庄庭院绿化、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谋划毛力水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抓好生态公园二期等惠民工程建设;围绕打造美丽乡村新典型,争创国家级生态村。 |
东门村 |
东门村位于慈城镇镇区东侧,由竹山湾、迎春桥、夹田桥、七板桥4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亩,山林面积326亩。全村现有农业户258户582人,外来人口400余人,村党支部有共产党员37人。村级总资产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4.93万元。农民经济总收入1309.5万元,村级可用收入4.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500元,比上年增加12.85%。近年来,村先后获得区级创建“先锋工程”基层党组织、区级文明村、区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民丰村 |
民丰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农户310户,人口786人,村民代表30名,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4个。拥有耕地面积895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4809元,村级可用资金81.46万元,村级总收入81.46万元,总支出50.81万元。收入来源以经营性收入为主。 |
五联村 |
五联村因五十年代五个社合并而得名,地处江北区慈城镇西北部,英雄水库上游,东与镇海区交界,南至五湖村,西北与公有村接壤,北临金沙村,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景秀丽的小山村。目前五联村分东岙、圣路头两个自然村,村域面积3.53平方公里。五联村已于2011年改组为股份经济合作社。 五联村在册村民437户,户籍人口1005人,其中女性为526人,男性为479人,实际居住人口为830左右,外来人口10人,居住英雄水库砖瓦厂内,村庄内没有外来人口。 五联村村级组织情况现有村级班子人员6人,其中书记1名(镇下派人员)村支委2名,村长1人,村委2人,后备干部一人,有党员47人,村民代表36人. 严格落实各项村级规范制度,在涉及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村集体经济财务预算计划等村民利益事项时,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开展阳光党务行动,定期对外公开。村事务管理规范,设立有村务公开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村经济合作社等1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村代表专职联络,实行民主监督。 |
南联村 |
南联村是江北区慈城镇近郊的一个行政村,村域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9亩,山地2507亩。东临公有村,南靠英雄水库,西到余姚相岙村,北到慈溪关头村,现共有村民633人257户。农村经济以林业经济为主,主产有毛竹、茶叶、桔子、杨梅等。村内有村级公园、环库长廊,各种设施齐全。并依托宁波北山休闲游步道辐射了沿线15个行政村,在有3条不同登山时段的绕村游步道,整条游步道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以健身休闲、农产品采摘为主线的乡村游乐好去处。 |
公有村 |
公有村位于英雄水库上游,下辖9个村民小组,农户476户,人口1113人,有党员42名,村民代表55名。拥有耕地491亩,山林面积3143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毛竹、雷笋、杨梅等。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1024元,村级可用资金11.28万元,村级总收入97.95万元,总支出57.35万元。收入来源以上级补助收入为主。 公有村作为江北区最落后的欠发达村,由于地处山区,受水源地保护及生态公益林保护限制,发展受限,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有杨金线道路未安装路灯、农田基础设施有待更新、进山道路未建设等。下一步需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做好路灯安装、进山道路建设等;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及北山游步道,做好乡村风情户外拓展旅游项目引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渠道,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能力。 |
金沙村 |
金沙村位于江北区西北部,东临镇海、西接余姚,北靠慈溪,是个三面环山的山区村,由上新屋、溪坑沿、后新屋、大岙、下新屋、路登陈家、山下、杨家门头8个自然村组成,村域总面积7000亩,其中有耕地面积860亩,山林面积5800亩,水域面积8亩,农户725户,人口1758人(不包括小城镇户改人口),村下辖3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2名,党员61名。2013全村经济总收入32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55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25.93万元。 近几年来,通过努力,先后创建了区、市、省级卫生村,卫生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江北区星级农村便民服务中心,2010年被中共宁波市委定为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有红色旅游胜地,有烈士墓碑、古游步道。翻越桃花岭可以直达镇海九龙湖;每到旅游季节,有组团的,自游的,连车都没处停;到过这里的人一致赞叹环境好,空气好。 掩埋烈士遗骸的桃花岭、望海尖山麓勒石建碑,永志纪念、彪炳青史。金沙岙战斗纪念碑于2005年建造,面积为2500平方米,2010年在海拔350米高度上修建烈士墓,二个亭子,建成游步道。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打造红色旅游打好基础。 |
浦丰村 |
浦丰村位于慈城镇西部,萧甬铁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以及杭州湾大通道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快速。全村总面积1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159亩,山林面积5亩,有许家、周家、杨家、俞家、冯家、滕家、大屋、赵家(赵南、赵北)8个村名小组,9个生产队,有村民295户,人口687人,居民户籍41人,外来人口224人,村民代表47人,党员35人,村内有企业14家,以生产磁性材料为主,因政府规划需要,征用许家、周家、杨家及大屋部分土地近500亩,已拆迁了周家、杨家、许家三个村民小组。现在因高新园区建设需要,又拆迁了村厂房11家及村办公场所。 |
向上村 |
向上村地处江北区慈城镇最西部,与余姚交界,甬余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291户共681人,外来人口400人,420个劳动力。全村总面积1平方公里,有耕地772亩、林地238亩,有承包农户168户,承包土地面积732亩,其中10亩以上的承包大户5户,经营面积达130亩。共有企业8家。2013年底村(队)级总资产1220.2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19.96万元),农民经济总收入1488万元,村级可用收入77.47万元,比上年增加12%;农民人均21855元,比上年增加8.4%。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干群共同努力,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
五星村 |
五星村位于慈城镇西部,东与妙山相连,西与余姚接壤,北靠勾余山中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环境清雅。全村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耕地1743亩,林地2638亩,农户452户,人口1045人。 五星村距宁波市中心22公里,慈城古县城6公里。公交336-1路公交车自慈城古县城专车直达五星村。五星村村级公路直接杭州湾大通道妙山道口和61省道。 五星村是宁波市农家乐特色村,有一家占地面积1500亩的“农家乐”旅游景点——宁波市江北绿野山居。绿野山居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现代化的都市农业型休闲场所,集种植养殖、观光、娱乐、休闲、会务、住宿、农家餐为一体。庄内不仅提供烧烤,垂钓等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更是宁波市青少年活动基地,具备各种运动休闲设施,提供攀岩、高空跨越等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
虹星村 |
虹星村位于慈城镇南边,有陈广庄、界址其、周家庄、严家池头、乍山街、宋家湾、塘路下、田洋朱家八个自然村组成,紧靠姚江边,南与半浦村相连,西与洪陈村为邻,北面为慈城镇私营工业城地理优美,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全村有住户604户,现有户籍人口1393人,外来人口多1234人,党员53人,村民代表52人,耕地面积2230亩。山地面积746亩农村经济以农林业为主,主产花卉苗木、桔子、梨、水稻。 有租赁企业6家,有虹星村园艺中心、虹星村采石场等地租赁。村级总资产2587万元,人均收入22195元,村级可用资金收入219.06万元。 这几年来,我们村二委会仅仅依靠广大党员干部上下一条心,经过艰苦努力,使得的面貌进一步改善,为了发展经济近几年宁波市修建了江北连接线,对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提高了高难口的形象,同时早就了7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 农业实行补农贴农政策,免受一切农业服务费用,为村民做好了养老保障工作。目前,对已建的文化宫进行修善工作,集活动、放映、阅览、休闲与一体。从而使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有一个舒适的场所。 |
八字村 |
慈城镇八字村位于慈城镇西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横穿全村,慈城镇服务区位于八字村中心。全村耕地面积1029亩,山地面积2953亩,全村共有农户346户,人口847人,党员46名。八字村党支部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办村基层党校。解放思想,紧紧围绕重建设、求实效、促发展这一目标,强化村基层党校建设,努力深化八字村党员教育。2005年以来八字村先后获得了区级卫生村、区级卫生示范村、区级文明村、区级民主法治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
半浦村 |
半浦村位于姚江之滨,地处慈城的最南端,是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村中现存24个文物古迹。村域面积达3619亩,其中耕地面积2501亩。有龙虾基地340亩,葡萄、梨头等水果基地280亩,花卉苗木基地900亩。全村有农户633户,1342人。村内有8个村民小组,53名村民代表,45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1名。2014年村民年平均收入达22859元。村内目前有16家企业,种、养殖大户10户。 原先村庄所处地理位置偏僻,村民的思想观念、意识陈旧。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和慈城的开发及慈城区域功能的定位,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的生活日益富裕,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先进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
五湖村 |
五湖村位于英雄水库下游,下辖13个村民小组,农户667户,人口1693人,党员53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拥有耕地1794亩,山林面积4489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杨梅、毛竹、冬笋、茶叶等。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1553元,村级可用资金35.37万元,村级总收入112.75万元,总支出91.03万元。收入来源主要是上级补助、厂房出租和土地山林承包等。 五湖村作为江北区欠发达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辟,人口多,耕地少,缺乏规模经济支撑,经济增速缓慢。下一步计划深入做好百美山果园基地建设工作,全力打造成一个具有影响力集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庄园。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以重点项目实施为契机,打造以农家乐、户外拓展等特色旅游为支撑的第三产业。 |
三勤村 |
三勤村位于江北区慈城镇西面,与余姚市河姆渡镇交界,东至接近江北连接线,面临姚江流域,西至河姆渡遗址,背靠千年古寺“芦山禅寺”,古老的句章古渡口遗址也在城山渡自然村。全村总户数321户,总人口749人,外来暂住人口20人。全村总面积2.64平方公里,其中:耕田1598亩,山林2118亩。三勤村的慈城白茶的种植面积有1010亩,是宁波市最大、浙江省第二大的白茶生产基地,并通过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一系列认证。村里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土地总面积600余亩,无土栽培10余亩。花卉种植户2家总土地面积100余亩。三勤村充分利用濒临姚江、地理环境优美的优势,投资开发了“白茶源”乡村旅游项目,发展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打造江北都市田园旅游精品线。 |
王家坝村 |
王家坝村位于慈城镇西南,南面姚江,与大隐玉佛寺隔江相望,西至河姆渡。下辖13个村民小组,农户401户,人口897人,党员46名。拥有耕地2177亩,山林面积406亩,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葡萄、竹笋、白茶、灵芝、水果及家禽养殖等。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0524元,村级可用资金10.14万元,村级总收入50.99万元,总支出80.17万元。收入来源以上级补助收入为主。 王家坝村作为江北区欠发达村,受基本农田保护限制等原因影响,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 |
杨陈村 |
杨陈村位于慈城镇西南面,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小组,农户541户,人口1178人,全村共产党员有48人,村民代表51人。拥有耕地2205亩,山林面积184亩。承包农户506户,承包土地面积2040亩,其中10亩以上承包大户25户,经营面积1860亩。私营企业17家。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1952元,村级可用资金64.42万元,村级总收入91.07万元,总支出92.24万元。收入来源以经营性收入为主。 杨陈村依托境内已形成的千亩葡萄、百亩果木、蔬菜、果园、花海稻香等农业景点,通过与村景区的对接,突出古朴田园、山水相溶、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农耕文化的农家乐旅游为主,以观光、休闲旅游、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以及传统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
双顶山村 |
双顶山村地处慈城镇城区的西南面,有农户588户,1341人,有56名党员,53名村民代表,分18个村民小组,10自然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而且随着宁波市道路发展需求和制约,主要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的修建,村集体土地及房产一部分被征用。目前尚存土地2686亩,山林76亩,内陆鱼塘养殖面积150亩,村内有河流15条,其中江塘河度长为2010米。村民无需负担各种费用。2014年村级可用资金有101万元。外来口725人。 2014年人均收入22100元,劳动力716人,从事农业155人,县外打工123人。外出打工:165人 |
龚冯村 |
龚冯村位于慈城的西端,其东南与黄山村相连,西北与余姚河姆渡相邻。全村区域面积共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9亩,山林面积708亩;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329户,783人,外来人口124人左右;村民代表41人,其中妇女代表13人,党员35人;村内企业共7家;2014年底村级总资产884.0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93.26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9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153元。随着宁波城市规划、慈城古城建设与新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龚冯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农业生产并行,兼顾发展效益经济,预计经济将有更多的新的增长点。 |
洪陈村 |
洪陈村位于慈城镇西南侧,下辖17个村民小组,农户499户,人口1094人,党员45名。拥有耕地2224亩,山林面积257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1536元,村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收入;部分村民以企业上班为主,养殖家禽在20万只至40万只之间。村级可用资金58.14万元,村级总收入63.51万元,总支出97.54万元。收入来源以经营性收入为主。 |
黄山村 |
黄山村区域面积2.98平方公里,19个自然村(三个自然村已拆迁),12个村民小组,全村670户人家,1509人,耕地面积1890亩,党员78人,村民代表51名,外来人口1000人左右。现有固定资产708.34万元,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42万元,村级可用资金136.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159元。几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高度重视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创建工作,根据区、镇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要求,围绕创建规范化标准,专门成立以村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到人,切实抓好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近几年来先后获得浙江省级卫生村、宁波市级卫生村、宁波市级文明村、充分就业村、农机安全村、宁波综合信息服务站示范村、宁波森林村庄、江北区标准化村民学校等一系列荣誉。 |
妙山村 |
妙山村位于江北区慈城镇西北部,高速环绕、公路四通八达,妙金公路从村内穿过,整个村庄背依青山、绿水相伴,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慈城镇城北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村,辖区内设有菜场、卫生院、学校、幼儿园。有企业16家,整个行政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21亩,水域面积120亩,山地面积2146亩。村下辖有西桥头、珠春岙、上宅东山下、孙家、坊沿、楼家堰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62户,人口1072人,外来人口2500余人,有党员54名,村民代表51名,2014年底村级总资产1280万元,2014年农民经济总收入2493万元,村级可用收入95.31万元。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3256元。几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