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岙村位于一市镇西北面,四面环山。人居环境较好,无空气污染。村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汽车直达村庄,交通便捷。全村174户,共573人,耕地面积458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59亩,山林面积945亩,水产养殖面积250均收入5010党员12人。目前村里正在开展环境整治村的创建,村路修建,危房拆建等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度该村被评为县环境整治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26104 | 315000 | -- | 查看 里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缆头村 |
缆头村 一走进一市镇缆头村,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倒不是漂亮的村民住宅楼、整齐的绿化带和笔直的水泥路,因为这些对宁海的农村来说,已经不是稀罕的现象了。让我有点惊讶的是,缆头村的村民们看上去十分的悠闲,他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运动,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打乒乓。更多的人,则聚在一起随意拉拉家常。村支书叶显焦告诉我,全村已经没有种地的农民了,村里基本上都是以养殖海产品为主。现在的时节,养殖的各类海产品基本上都捕捞上来,所以村民们就很空闲了。 缆头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建村了。但悠久的历史并没有给这个村子带来财富。1997年以前,村民们基本上靠种植棉花为主,当时一亩土地只能收18公斤棉花。曾经有个外地人以50元一亩的价格承包了几亩棉花田,但第二年这个外地人就逃走了。8·18台灾之后,村里痛定思痛,决定将所有的棉花田改成养殖塘,由村里统一发包给村民。目前,全村已经拥有养殖内塘680亩,滩涂养殖塘4500亩。每亩的年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村民们的收入像滚雪球一样在增加。古老的缆头村终于像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在尘封多年后焕发出了新的青春和光芒。 村里富了,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原有的破旧环境。该村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对村庄的软硬件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先后获得宁波市文明村、生态村、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村民的思想心态也随之好了起来,这几年来缆头村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也没有群众-,村民之间关系也非常融洽和谐。今年61岁的叶明偿曾经担任过多年的缆头村调解主任,对此深有体会。“以前缆头村一年到头也有不少案子需要调解,现在的调解主任可以说没有什么案件可以调解。因为大家心思都用在如何致富上了”。叶明偿自己承包了7亩养殖塘,其中一个儿子承包了33亩养殖塘,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主任王之佩告诉我,明年村里还将有更多的动作,首先将村里的旧房全部拆除,0完成退宅还耕工作,让整个村庄看起来更加整洁。同时他们还将同联系企业派灵文具合作,在村里成立一个加工点,解决村里闲散劳动力过多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缆头变成一个文明、富裕、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里岙村 |
里岙村位于一市镇西北面,四面环山。人居环境较好,无空气污染。村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汽车直达村庄,交通便捷。全村174户,共573人,耕地面积458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59亩,山林面积945亩,水产养殖面积250均收入5010党员12人。目前村里正在开展环境整治村的创建,村路修建,危房拆建等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度该村被评为县环境整治村。 |
外岙村 |
外岙村位于三门湾畔,一市东南角、距镇政府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共有205户、717人,拥有耕地面积755亩,其中改塘养殖面积403亩,山林面积4226亩,其中开发果林50亩,开发荒山500余亩发展速生杨。三中全会后,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导村民发展经济,到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但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年平均收入只有2.3万元。我村三年环山,面临大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一条常年流淌的溪水,跨村而过,形成中心,村后肥沃的良田和成林的果树,村前虾塘,是我村经济的主要源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外岙村成为一个集山、水、海于一体的花园式村庄。 |
曹家村 |
曹家村位于一市镇东面,东与白岐村相临,西连一市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196户,675人,党员26名。村庄面积约60亩,耕地647亩,山林1120亩,海塘274.9亩。曹家村是白枇杷种植的专业村,白枇杷已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