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宁海县

宁海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宁海县谷歌卫星地图)


宁海县简介

    宁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计划单列市宁波市属县,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全县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乡,人口58万,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海岸线176公里,滩涂2.6万公顷,山林12万公顷,耕地3.5万公顷。
  宁海具有悠悠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建宁海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县北南溪温泉藏于深山奇幽之处,是全国三大著名温泉之一;雁苍山,气势雄伟,为宁波市新十景之一;县南莲头山冷泉,能疗关节炎等症,自清于今,民间作“仙水”治病,久盛不衰。宁海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古代有藐视灭十族之灾的方孝孺、率众起义的农民领袖王锡桐;现代有“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国画大师潘天寿、著名画家应野平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宁海县国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农业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鱼虾蟹贝藻之丰,系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蛋鸭之乡,誉称浙东鱼米之乡;全县海洋水产养殖面积达16.5万亩,为浙江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望海茶”、“望府银毫”茶叶为全国优质名茶,对虾、泥螺、蛏子等水产品闻名海内外。
  工业经济是全县国民经济的主体,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饮料、橡胶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宁海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宁海华联纺织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宁波一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产销量最大的童装企业,西林牌手动液压搬压车、大梁山牌啤酒、爱妻牌压力锅等大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声誉。
  宁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同三线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铁路纵贯县境,34省道甬临线是一级公路,和盛宁线、象西线组成陆路交通主骨架,县城距宁波机扬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5000吨级强蛟码头投入使用,北通宁波、上海、大连,南达温州、厦门、香港,水陆客货周转能力大大提高。程控电话容量达到10.9万门,移动电话、无线电话、传呼均与全国联网。电力充足,水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服务优良。开放的宁海正按照宁波市副中心城市规划的要求,大踏步向一个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自然地理
  宁海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连奉化市,东北濒象山港,东接象山县,东南临三门湾,南壤三门县,西与天台、新昌为界。有着山区半山区和浅海滩涂的丰富地形。
  宁海县坐落在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之间,境内重峦叠嶂, 山区资源丰富。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94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80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2.5万亩,林地162万亩,滩涂39万亩,素有“七山二地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58.1%,绿化程度为35.0%,森林储积量达234万立方米。
  宁海县傍山依海,溪流纵横,水资源总量约17.3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达10.6万千瓦,总库容为4.304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境内的国家大(二)型水利工程——白溪水库,是宁波市重要的供水水库,也是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即将动工的库容为8460万立方米的西溪水库,可提供5400万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据初步调查,茶山地区可开发成装机容量为200-300万KW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无霜期230天。
  县境内已发现的矿藏共36种,以非金属为主。黑色金属有磁铁、赤铁等;有色金属有铜、铅锌;稀有金属有辉钼、钴土;贵重金属有金银;非金属有黄铁、粘土等;燃煤有烟煤、褐煤。金属矿大部分产于新华夏构造带,非金属与第一次次生化有关。但探明储量者不多。
  宁海古树名木资源数量众多,物种丰富,共有古树名木1202株。其中散生古树582株,古树群28处620株;属一级保护古树284株,二级保护古树336株,三级保护古树582株。树龄最高的为岔路镇柴家村万婴柏,达1700多年,胸围最大的是前童镇的“浙江第一樟”,为1500cm。
  历史沿革
  宁海,顾名思义,这是一片波澜宁静的海湾,一方欢乐、安宁、祥和的土地。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风平浪静,故名“宁海”。千百年来,宁海人民在这儿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治设白峤。
  隋开皇九年(589)废,并入临海县。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徙海游(今属三门县)。武德七年又并入章安县。
  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复建,治迁广度里(今城关镇)。唐神龙二年(706),以县东地域辽阔,析归象山县。
  民国29年(1940),划海游等17乡镇归新建的三门县。宁海建县后,历属临海郡、台州路、台州府。
  1949年宁海解放后,初属台州专区,后数易隶属于宁波专区或台州专区。
  1958年10月撤宁海,并入象山县,县治设力洋,后移原宁海城关。
  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属宁波专区,1983年7月改隶宁波市。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582389人,其中城镇人口309821人,乡村 人口27256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3.2%和46.8%。在总人口中, 男性人口304360人,女性人口27802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 和4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o,计划生育率97.4%,晚婚率66.2%。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县具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总数为43.0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85.1%,比“四普”提高了7.8个百分点,全县每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169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182人,分别比“四普”提高了526人和129人。
  经济概况
  2003年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位列第82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18.5%;在二产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50.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1亿元,分别增长16.2%和35.1%;第三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22.2%。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2002年的15.8:57.6:26.6调整为14.0:58.5:27.5。
  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7.44亿元,增长27.0%,地方级财政收入5.6亿元,增长42.6%。全年财政支出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宁海农业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鱼虾蟹贝藻之丰,誉称浙东鱼米之乡,是国家级及省级粮食、茶叶、柑桔、蛋鸭、水产等农副产品生产 基地。目前已形成茶叶、竹笋、柑桔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山羊、高山蔬菜等十大主导产品,万亩(头)以上的农产品基地有20个,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列入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海水养殖面积23.36万亩,海水产品产值11.29亿元,位居全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柑桔产量5.4万吨,花卉苗木8000亩,茶叶产量2219吨,其中名优茶85余吨;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达到5600亩;宁海土鸡饲养规模500万羽。已有农产品注册商标97个,获国家级和省级博览会金奖产品8个。望府茶、望海茶、宁海白枇杷、宁海土鸡、长街蛏子、"怡绿"牌脐橙、"怡野"牌羊尾笋等产品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市名牌或优质农品称号。大佳何对虾、青蟹、泥蚶、西店牡蛎、长街泥螺以及大黄鱼、鲈鱼等水产品名闻暇尔,并出口国外。27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200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5亿元,农业总产值20.5亿元,粮经比例由2002年的1:2.3变为1:3.35。
  工业经济是宁海的主导经济和强县经济。200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5亿元,比2002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25.9亿元,外贸自营出口总额达3.8亿元。工业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2.38分。100家实力工程企业完成产值76.3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形成了机械电子、模具制造、家用电器、塑料橡胶和金属制品、五金阀门、文体用品、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汽车配件十大类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格局,一批企业和一批产品脱颖而出,饮誉国内外市场,拥有双林集团、天明电子、金海化工、豹王电池、志清阀门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一休牌童装、爱妻牌压力锅、大梁山牌啤酒、西林牌液压搬运车等省级以上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3年第三产业达27.5亿,占GTP为27.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 亿元。商品房交易达4.1亿元。旅游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始,把5月19日定为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全面完成县域旅游资源普查,温泉景区、天河生态风景区、野鹤湫景区、“十里红妆”艺术馆对外营业。200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8.2万人次,旅游收入4.5亿 元。金融保险机构齐全,2003年底,各项存款余额66.8亿元,贷款余额72.4亿元,各项财产保险承保额86.9亿元。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170公里,公路密度62公里/百平方米。825个行政村通公路,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44566辆。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5万户,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40.7部/百人和40.4部/百人。互联网注册用户1.6万户。
  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截止2003底,该县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0家,项目总投资6.7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突破1.67亿美元。全年全县实现外贸出0货值69.2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4.2亿,其中,自营出口总额3.8亿, 300余个品种的产品 出口123个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三。进口总额0.45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累计设立境外企业9家。2003输出各类劳务派出62人次,劳务合作营业额237万美元。
  中国模具生产基地 宁海模具制造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现有模具制作企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制模技工达1万余人,模具产品大到汽车、小到电子配件均能加工。双林集团、华东机电、模具一厂等模具专业制造企业技术先进,设备精良,拥有数控机床1000余台、数控铣床(CNC)400余台,普遍采用CAD、CAM、CAE等先进技术,产品不仅为国内知名企业一汽、二汽、大众和长虹等配套,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文具生产基地 文具行业是宁海工业经济的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共有文具生产企业230余家,其中上规模企业24家,2003年全行业销售达18亿元。主要生产长尾票夹、卷笔刀、钉书机、胶水、文件夹、文件柜等系列产品,品种多,规格全,深受外商和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全行业外向度达8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得力集团、宁宁文具、松鹤文具、彬彬文具等企业为代表的宁海文具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乃至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
  华东汽配中心 全县汽配行业产值10余亿元,企业上百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产值5 亿元。主要配套产品:汽车同步带、密封件、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汽车灯具等。主要企业有宁波捷豹集团有限公司、建新橡塑公司,宁波市天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橡胶燃油管获国家级新产品称号。
  行政区划
  宁海县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5′、北纬29°17′。总面积1931.22平方千米。
  宁海县人民0驻跃龙街道县前街18号,邮编:315600。代码:330226。区号:0574。拼音:Ninghai Xian。
  宁海县辖4个街道、11个镇、3个乡: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前童镇、桑洲镇、黄坛镇、强蛟镇、西店镇、深甽镇、岔路镇、大佳何镇;胡陈乡、茶院乡、越溪乡。
  2000年,宁海县辖15个镇、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18186人,其中:城关镇 153398人、长街镇 35165人、力洋镇 18955人、明港镇 22208人、一市镇 15279人、岔路镇 19885人、前童镇 18342人、桑洲镇 16141人、黄坛镇 17735人、梅林镇 27430人、桥头胡镇 20806人、大佳何镇 15391人、强蛟镇 14134人、西店镇 47544人、深甽镇 29130人、胡陈乡 13062人、茶院乡 16597人、越溪乡 13466人、双峰乡 3518人。
  行政区划变更:2004年10月,撤销明港镇、双峰乡建制,分别并入长街镇、力洋镇和黄坛镇。
  旅游景点
  强蛟群岛:
  宁海的海,宁静而美丽,在象山港湾内,居然能见到蔚蓝的海水。这在大陆近海一带颇为鲜见,是祖国万里海疆富有特色的一段。
  在宁海,不光可进行陆上旅游,爬山涉水、穿密林、探峡谷;也可进行海上旅游,象山港、三门湾畔碧海金沙的强蛟群岛、双山岛等,让您充分领略海港风光,品尝鱼虾蟹贝等美味海鲜。
  象山港的强蛟群岛是一群古老而神秘的岛屿,几千年的人文沧桑使它平添了几许凝重的历史感。
  泛舟海上,极目远眺,蓝天与碧海一色,2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12座小岛星罗棋布,宛如一条水晶项链,嵌镶于万顷碧波之中,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千岛湖”。它比新安江的千岛湖水面更辽阔、气势更雄伟。此处四面环山,波澜不惊,各个小岛各领0,争奇斗艳。
  强蛟群岛中以白石山岛最奇,岩石诡奇多姿;中央山岛最秀,花木争相竞艳;横山岛最著名,上有古诗,林木参 天,浓荫垂海。从明初开始,这里就是香火旺盛的“小普陀”。
  现今绿树簇拥着“南普禅院”,供奉着缅甸赠的两尊玉佛。徜徉其中,您能体会到“蓝天碧海”的真正含义。此外还有汉代的鲒埼亭,系汉代设烽火台的海防驻兵营寨。
  强蛟群岛自古有蜃海之称。每当雨后,海天如洗 ,有五彩蜃气从海面冉冉升起,隐隐有亭台楼阁、山峦树木,似梦似幻。
  强蛟群岛是宁海著名的渔业捕捞和不产养殖基地,水产之优居浙江三大养殖港湾之最,是品尝海鲜的理想基地。贝壳类品种特别丰富:牡蛎、血蚶、青蟹等特别著名。在岛上吃烧烤、尝海鲜,原汁原味,别有风情,是旅游者的一大享受。
  长街伍山石窟:
  在宁海东乡长街镇,有好几个石窟,伍山石窟是其中一个。
  伍山石窟历经800多年,由人工采石形成。目前,已经发现大约30余个洞窟群,800多个形态各异、宛如天成的洞窟。石窟群风光奇险,雄伟与妩媚并存。整个石窟从外看,好像一个巨大的城堡。主洞窟高数丈,旁有几个小石窟,洞窟之间或相连或相通。数个洞窟好像一个歪斜的葫芦,口小腹大。洞口就在山顶,像一扇天窗。洞壁就像一顶随风飘舞的幔帐。洞内可搭戏台。
  伍山石窟因紧临大海,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海产。目前总规划面积约40公顷的伍山石窟旅游度假区即将建成。整个规划区域分为一个主景区和两个分景区。伍山石窟主景区包括不周神山、聪明山水、岳井洋景区和伍山度假区,将分别建成洞室园林观光区、洞窟童话游乐区、海湾盐场观光区以及宾馆别墅度假区;道士岩和石兰山这两个分景区,将建宗教、石文化区和洞窟野营探险区。
  野鹤湫 :
  野鹤湫位于黄坛镇西部,《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梁皇山的北麓,距县城15公里。
  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有浙东地区最密集的瀑、潭群。18级飞瀑,36泓龙潭,或缓或急,或宽或窄,绵延数公里。
  这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春来山花满坡,蝶飞翩翩;秋天红叶遍地,雁鸣声声。景区内,沟谷纵横,险峻奇秀,林木丰盛,环境清幽,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最适合一家人或三五好友在此喝茶聊天、休闲自娱。据说,此地曾是野鹤的家园。民间一直流传着王乔乘鹤东来这里的仙话。这一带还被推断为黄公造纸的基地。
  据开发部门规划,整个景区分为六个分景区:野鹤溪、闲云溪、云鹤坪、野猪头、丁山等。
  最有特色的分景区是野鹤溪,全溪长达2.5华里,有由会真瀑布、瑶台瀑布、天门瀑布等组成的瀑布群。
  为了旅游安全从入口处开始都已铺设了石级,沿溪都装有不锈钢栏杆。在各个观景点还建造了竹亭、竹台、竹楼、竹榭、竹廊、竹桥……
  位于整个景区东北部的闲云溪,面积800余亩,目前是景区的入口处,建有与景区相适应的闲云山庄,内有宾馆饭店、管理房、购物长廊、停车场、公厕等。同时还有供野餐用的烧烤区等。
  云鹤坪,除了建有供游人度假、休闲的多种建筑外,还建有突出野鹤湫作为道教文化发祥地的道观小区:道观、太极图像、健身屋等建筑物。
  野猪头、丁山则保持原始生态,建成度假村、动物园、植物园、百果园、茶园等,为游人提供丰盈的绿色环境和绿色食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8万人 1931平方公里 330226 315000 0574 查看 宁海县谷歌卫星地图

宁海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跃龙街道 0 105平方公里 前洋村 檀树头村 赵溪村 华山村 北山村 元峰村 坑龙王村 岙里村 枧头村 望府村 水车村 白峤村 大桥李村 雪坡村 凌塘村 岭脚村 前张村 云台村 范家村 项家村 双水村 坦坑村 汪家村 屠岙村 查看 跃龙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桃源街道 约9万人 58平方公里 华庭社区 泉水社区 冠庄社区 钱西村 颜河村 湖西村 花山村 竹口村 新兴村 查看 桃源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梅林街道 约2.6万人 97平方公里 梅湖村 梅园村 梅北村 梅林陈村 应家村 吉利村 梅林村 岙胡村 凤潭村 杨梅岭村 查看 梅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桥头胡街道 约10万人 38平方公里 岙马村 桥头胡村 林家村 屠家村 丁家村 西吕村 五联村 汶溪周村 涨家溪村 潘家岙村 查看 桥头胡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长街镇 约6.8万人 134.6平方公里 文围村 石桥头村 洋湖村 伍山村 月兰村 浦东村 岳井村 长街村 大祝村 山头村 新城村 连浦村 湘岙村 青珠村 大湖村 平原村 新五星村 下湾塘村 查看 长街镇谷歌卫星地图
力洋镇 约3.66万人 160.31平方公里 平岩村 海楼渔村 海屿村 路下施村 岭峧村 小青村 凤凰山村 文正村 古渡村 东园村 力洋孔村 大塘村 田交朱村 力洋村 查看 力洋镇谷歌卫星地图
一市镇 约2.2万人 106.9平方公里 缆头村 里岙村 外岙村 曹家村 查看 一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岔路镇 约2.7万人 108平方公里 梅花村 白溪村 山洋村 兆岸村 干坑村 查看 岔路镇谷歌卫星地图
前童镇 约2.6万人 68.77平方公里 板岭陈村 前童村 竹林村 桥头杨村 柘湖杨村 官地严家村 查看 前童镇谷歌卫星地图
桑洲镇 约2.6万人 58.7平方公里 里山村 木坑村 六合村 三星村 下洋周村 桑梅村 桑洲村 麻岙村 里山季村 坑口村 查看 桑洲镇谷歌卫星地图
黄坛镇 约3.1万人 187.22平方公里 联溪村 中央山村 榧坑村 里塘村 杨家村 峰山村 新华村 大木村 穆坡村 永联村 班竹园村 大塘山村 明珠村 金家岙村 张家山村 大洋山村 盈坑村 澄深村 弘杨村 里天河村 里岙村 兴坛村 查看 黄坛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佳何镇 约1.8万人 75.62平方公里 葛家村 民主村 石门村 溪下王村 滨海村 和平村 大佳何村 团联村 查看 大佳何镇谷歌卫星地图
强蛟镇 约1.6万人 65.3平方公里 王石岙村 加爵科村 下渔村 下蒲村 临港村 上蒲村 峡山村 查看 强蛟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店镇 0 102平方公里 岭口村 吉山村 滨海村 樟树村 凫溪村 吴山村 前金村 望海村 集义村 紫江村 铁江村 查看 西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深甽镇 约3.7万人 172.75平方公里 三坑村 大蔡村 龙宫村 溪滨村 孔横山村 柘坑张村 长洋村 双坑村 南溪村 查看 深甽镇谷歌卫星地图
胡陈乡 约2.1万人 96.9平方公里 沙地下村 永和村 长山主村 胡陈村 西翁村 车家村 胡东村 中堡溪村 查看 胡陈乡谷歌卫星地图
茶院乡 约2.5万人 ·宁海旅游·宁海特产·宁海十大特产·宁海十景·宁海名人·宁海 许家山村 东腾村 东南溪村 庙岭村 升龙村 毛屿村 道士桥村 铜岭脚村 杜岙村 许民村 后坑李村 下徐村 柘浦王村 茶院村 查看 茶院乡谷歌卫星地图
越溪乡 约1.9902万人 66.76平方公里 梅枝田村 下田村 下湾村 南庄村 七市村 大陈村 大林村 信干山村 田岙村 双盘村 白芨村 山头应村 兴农村 越溪村 盘屿村 查看 越溪乡谷歌卫星地图

宁海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海曙区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315000 代码:330203 区号:0574 车牌:浙B   海曙区位于宁波市区西南部,宁波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9.4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0.10万人(2005年底)。   海曙区辖8个街道:月湖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鼓楼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共有74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灵桥路229号。   海曙区行政区划简表 行政区划网制表·XZQH·ORG   街道 面积 人口 代码 邮编 驻地 社区   月湖街道 2.07 4.18 镇明路108号 (7):太阳、梅园、桂井、县学、迎风、平桥、天一   江厦街道 1.65 2.13 灵桥路513号 (4):新街、郡庙、天封、莲桥   鼓楼街道 1.48 2.93 乌含巷9号 (6):苍水、秀水、孝闻、文昌、和义、中山   南门街道 4.14 5.76 尹江路128弄18号 (11):澄浪、柳锦、万安、红起、周江岸、尹江岸、朝阳、车站、马园、郎官、迎春   西门街道 3.8 7.8 西湾路137弄16号 (13):汪弄、北郊、文化、龙柏、柳庄、新高、永丰、芝红、新芝、翠南、胜丰、翠中、钱东   白云街道 6.6 4.7 白云街223号 (10):白云庄、云乐、联南、牡丹、云丰、联北、安丰、宝善、安泰、南雅   段塘街道 5.97 4.58 鄞奉路748号 (9):南苑、南塘、新典、华兴、洞桥、小漕、雄镇、南都、丽园   望春街道 9 1.28 民通街99号 (14):联丰、姚丰、胜丰家园、双杨、后孙、泰安、西成、天一家园、信谊、徐家漕、春城、新星、后塘河、青林湾   合计 29.44 330203 315000 灵桥路229号 8个街道,74个社区   说明   1.面积(k㎡)数据:根据“宁波地名网”(注:各街道面积总和不止29.44)   2.人口(万人)数据:根据“宁波地名网”   3.基层组织:本站()整理   4.本表更新于2007年12月10日,如有错误请Eail:lanweixing@163.com 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   地图         历史沿革      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1994年,海曙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   1995年,海曙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   1996年8月23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发[1996]176号)批复同意海曙区设立白云街道。1996年底,海曙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1997年,海曙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1998年,海曙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1999年,海曙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江北区

     江北区位于宁波市区西北部,东南临甬江与江东区相望,南濒姚江,与海曙区、鄞州区连接,东北毗邻镇海区,西接余姚市。总面积208.7平方千米。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2297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1306人。   区人民政府驻新马路61弄,邮编:315020。代码:330205。区号:0574。拼音:Jiangbei Qu。      行政区划      江北区辖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慈城镇。   历史沿革      1994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   1995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   1996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   1997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   1998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   1999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      2000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1223人,其中:中马街道 28075人、白沙街道 20261人、孔浦街道 31004人、文教街道 32816人、甬江镇 27528人、庄桥镇 33244人、洪塘镇 25514人、慈城镇 43457人、乍浦乡 15009人、宁波大学虚拟街道 14315人。   2001年9月12日,浙政函[2001]181号批复同意宁波市江北区撤销乍浦乡扩大慈城镇行政区域:撤销乍浦乡建制,并入慈城镇;慈城镇辖41村、15居,驻尚书路60号(原址)。10月27日,江北区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乍浦乡,并入慈城镇。调整后的慈城镇下辖15个居委会,41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102.5平方千米,人口5.90万人,成为市区第一大镇。   至2001年底,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下设居委会56个,行政村110个。全区面积208.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2.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81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新义路61弄。   2002年9月,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26个社区、30个居民区、110个行政村: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镇、庄桥镇、洪塘镇、慈城镇。   至2002年底,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下设社区56个、行政村110个。全区面积208.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3.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新马路61弄。   中马街道 辖:外滩、咸宁、板桥、盐仓、新马、槐树、浮石7个社区。   白沙街道 辖:白沙、北站、大庆、正大、桃源5个社区。   孔浦街道 辖:绿梅、红梅、孔浦一村、孔浦二村、紫竹、白杨、百合、文竹8个社区。   文教街道 辖:育才、双东坊、翠东、繁景、范江岸、大闸6个社区。   甬江镇 辖:湾头、北郊2个居委会;永红、甄界、下江、包家、姚江、压赛、孔浦、路林、联成、双桥、河东、河西、夏家、外漕、畈里塘15个村委会。   庄桥镇 辖:河东、河西、马径、镇北、镇南、火车站、袁陈、上邵、费市9个居委会;孔家、葛家、李家、马径、西卫桥、童家、姚家、东邵、西邵、袁陈、谢家、颜家、后姜、邵家、冯家、费市、居陆、灵山、胡家、苏冯、上邵、邵余、应家、洪家、联群、塘民26个村委会。   洪塘镇 辖:洪塘、振兴、洋市、裘市4个居委会;洪塘、荪湖、鞍山、周陈、后张、上沈、旧宅、赵家、下沈、宅前张、前后潘、林家、刘马湖、荐江、郎家、叶家斗、洋市、孙家、上宅、旧宅徐、西江、横山、郎家、方界、裘市、朱界、邵家渡、西洪28个村委会。   慈城镇 辖:新民、和平、东街、尚志、北门、慈东、解放、中山、新生、德胜、支援、妙山、云湖、半浦、乍山15个居委会;北门、勤丰、东镇、东门、南门、慈湖、东山、山西、白米湾、山东、观庄、湖心、新联、上岙、毛力、毛岙、国庆、浦丰、民丰、向上、三联、妙山、五湖、八字、五星、金沙、公有、五联、南联、扬陈、洪陈、双顶山、三勤、王家坝、黄山、龚冯、半浦、虹星、新华、前洋、后洋41个村委会。   至2003年底,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下设居委会48个、行政村110个。全区面积208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3.0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4.31万。区人民政府驻新马路61弄。   2004年6月4日,浙政函[2004]90号批复同意撤销宁波市江北区甬江镇、庄桥镇、洪塘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江北区政府直辖。6月24日,甬政发[2004]54号批复同意宁波市江北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组建甬江街道,管理原甬江镇4社区、10村,驻环城北路东段335号。(2)调整孔浦街道,划入3村,划出2社区,管理6社区、3村,驻文汇路118号。(3)调整文教街道,划入1村,管理6社区、1村,驻文教路150号。(4)调整白沙街道,划入1村,管理5社区、1村,驻福兴巷9号。(5)组建庄桥街道,管理9社区、26村,驻庄桥李家西路。(6)组建洪塘街道,管理4社区、28村,驻洪塘中路228号。   具体调整情况:撤销甬江镇建制,将其所辖的包家村成建制划归白沙街道管辖;永红村成建制划归文教街道管辖;路林、联成、双桥3个村成建制划归孔浦街道管辖;划入原孔浦街道的百合、白杨2个社区,与其余的2个社区、10个建制村组建甬江街道;孔浦街道在原基础上划入原甬江镇的路林、联成、双桥3个建制村,将原所辖的百合、白杨2个社区划归甬江街道管辖,组建新的孔浦街道;文教街道在原来基础上划入原甬江镇的永红村,组建新的文教街道。白沙街道在原基础上划入原甬江镇的包家村,组建新的白沙街道;撤销庄桥镇建制,以原庄桥镇区域组建庄桥街道;撤销洪塘镇建制,以原洪塘镇区域组建洪塘街道;中马街道保持现状,保留慈城镇。   截至2004年12月,江北区面积208.4平方千米,人口27.16万,辖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共有40个社区、15个居民区、110个行政村。(数据根据“宁波市地名网”)(宁波年鉴数据为:至2004年底,江北区面积208平方千米,总人口23.01万人。辖7个街道和1个镇,下设50个社区、110个行政村。)   中马街道 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81万人。办事处驻新马路178号。辖:浮石、新马、槐树、盐仓、咸宁、外滩、板桥7个社区。   白沙街道 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03万人。办事处驻福兴巷9号。辖:北站、白沙、大庆、正大、桃源5个社区,包家1个村。   孔浦街道 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办事处驻文汇路118号。辖:文竹、孔浦一村、孔浦二村、紫竹、红梅、绿梅6个社区,路林、联成、双桥3个村。xzqh.org   文教街道 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办事处驻文教路150号。辖:双东坊、范江岸、育才、翠东、大闸、繁景6个社区,永红1个村。   甬江街道 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办事处驻环城北路东段335号。辖:白杨、百合、北郊、湾头4社区,10村。   庄桥街道 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3.32万人。办事处驻北环西路500号。辖:河东、河西、广厦、镇北、费市、马径、镇南、上邵、火车站9社区,26村。   洪塘街道 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2.55万人。办事处驻洪塘中路228号。辖:洪塘、裘市、洋市、振兴4社区,28村。   慈城镇 面积102.3平方千米,人口5.85万人。镇政府驻解放路8号。辖:景明、望京、浮碧、古井4个社区,15个居民区,41个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北区辖7个街道、1个镇,35个社区、110个村委会: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慈城镇。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2297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1306人。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江北区面积208.4平方千米,人口23.01万,辖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共有38个社区、16个居民区、110个行政村。:数据根据“宁波市地名网”   中马街道 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38万人。办事处驻新马路178号。辖:浮石、新马、槐树、盐仓、外滩5个社区。   白沙街道 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1.99万人。办事处驻福兴巷9号。辖:北站、白沙、大庆、正大、桃源5个社区,包家1个村。   孔浦街道 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4.09万人。办事处驻文汇路118号。辖:文竹、孔浦一村、孔浦二村、怡江、红梅、绿梅6个社区,路林、联成、双桥3个村。xzqh.org   文教街道 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52万人。办事处驻文教路150号。辖:双东坊、范江岸、育才、翠柏、大闸、繁景、北岸琴森7个社区,永红1个村。   甬江街道 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办事处驻环城北路东段335号。辖:白杨、百合、梅堰3个社区、北郊、湾头2个居民点,甄界、下江、姚江、压赛、孔浦、河东、河西、夏家、外漕、畈里塘10个村委会。   庄桥街道 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2.72万人。办事处驻北环西路500号。辖:河东、河西、广厦、广庭、天水5个社区,车站、镇北、费市、马径、镇南、上邵、袁陈7个居民点,26村。   洪塘街道 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2.32万人。办事处驻洪塘中路228号。辖:洪塘、姚江2个社区,裘市、洋市2个居民点,28村。   慈城镇 面积102.3平方千米,人口5.63万人。镇政府驻解放路8号。辖:古巷、景明、望京、浮碧、慈湖场5个社区,慈东、妙山、云湖、乍山、半浦5个居民区,41个村。   街道、镇简介 (:综合“江北区政府网站”“宁波市地名网”等资料)   中马街道   位于宁波市三江口的北岸,江北区的东南面,西南傍姚江,西与文教街道接壤,北与白沙街道毗邻,俗称“江北岸”。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81万人(2004年)。辖浮石、新马、槐树、盐仓、外滩5个社区,办事处驻新马路178号。   槐树社区  位于槐树路中段,北临西草马路,西临槐树路,包括槐树路、杨家巷、卢家巷、蔡家边和西草马路等5个责任地段共43幢居民楼,108个楼道。有住户1760户,人口4400人。居委会驻杨家巷18号。   新马社区  居委会驻西草马路55号。   浮石社区  居委会驻新马路287弄37号。   外滩社区  居委会驻大庆南路170号。   盐仓社区  位于解放桥北堍,东起槐树路1号(中泰学校)南至槐树路139号(劳动保险公司),西至大庆南路79号北至大庆南路江北花园。总面积20.1万平方米,社区有居民楼28幢,常住户1489户,总人口4464人。居委会驻槐树路12号(海虹楼)。   孔浦街道   地处宁波市区北大门,东到宁波大学、南临甬江、西至大通桥、北接庄桥机场。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2004年)。办事处驻文汇路118号。辖:文竹、孔浦一村、孔浦二村、紫竹、红梅、绿梅6个社区,路林、联成、双桥3个村。   成立于1984年。办事处环城北路东段699号,有居委会13个:孔浦一村(宁渔路20-10)、孔浦二村(大庆北路12号)、绿梅(绿梅新村29号)、文汇(文汇路宁大宿舍门口)、下白沙(大庆北路52号)、压赛(压赛堰67-2号)、文萃(宁大文萃小区内)、里夏(里夏新村)、紫竹(怡北街19号)、红梅(环北东段378弄65号)、春梅(环北东段348弄44号)、西管(倪家堰路37号)、白杨(华业街58弄)。   (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前) 孔浦街道地处宁波市老城区的东北角,东邻镇海区,西接白沙街道,南濒甬江,北镶甬江街道,整个街道呈带状分布。街道面积8.4平方千米,下属有绿梅、怡江、红梅、百合、白杨、孔浦一村、孔浦二村、文竹8个社区,共有居民住户2万多户,常住人口5.2万,流动人口1.8万人。   2004年,孔浦街道在原基础上划入原甬江镇的路林、联成、双桥3个建制村,将原所辖的百合、白杨2个社区划归甬江街道管辖,组建新的孔浦街道。   孔浦一村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地处于孔浦街道的中心区域城乡结合部,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有楼群52幢,常住人口5638人。社区的居民住房基本上脱胎于原宁波海洋渔业公司职工宿舍,是个典型的单位型社区。   孔浦二村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农居混合开放式的社区,东起怡江社区,西至孔浦一村社区,南至甬江外江,北至甬江镇苗根村。总面积99.8万平方米,自然村8个,人口6752人。   绿梅社区位于宁波市东北部城乡结合部,社区总面积7.1万平方米,由文汇、绿梅、莲荷三个住宅小区组成,楼群47幢,人口约3800人。   红梅社区位于孔浦街道中心区域,面积33.04万平方米,南临甬江,北接甬江街道,东连绿梅社区,西至下白沙铁路。有楼群60幢,常住人口9000余人。xzqh.org   白沙街道   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城区中心,东临甬江,南北西方向分别与新马路、环城北路、清河路相隔。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03万人(2004年)。辖白沙社区、北站社区、大庆社区、正大社区、桃源社区、包家村。办事处驻福兴巷9号。邮编315020。   街道成立于1956年2月。 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3万。9个居委会:草马(新马路54弄2号110)、泗洲(德记巷3号)、北站(人民路354号)、桃源(西草马路91弄)、贝家巷(新马巷5号)、隆兴(贝家边35号102)、新凉(大吉巷39号)、正苑(正大巷35号)、白沙(人民路377号)。 2004年,原甬江镇的包家村划入。   大庆社区地处白沙街道东部,东临人民路,南至生宝路,西接大庆南路,北与北站社区为为邻,总面积约8万8千平方米,3652人。   桃源社区地处白沙街道的西北角,东起人民路,西至清河路,南沿西草马路与大庆南路相接,北靠江北实验小学与环城北路毗连,面积46万平方米,总人口3200多人。   北站社区地处白沙街道的东北部,总面积1平方千米。有居民楼40幢,人口约4350人,其中外来人员1260人。   白沙社区东与甬江街道为邻,西靠大庆南路,南沿咸宁路穿过人民路至新马路,北临白沙路穿过人民路至生宝路,辖区总面积约10.65万平方米,总人口有4016人。   正大社区于2001年8月由原草一、草二、正苑三小区合并而成,东起大庆南路、南到新马路,西至西草马路,北接通途路,总面积为0.4平方千米。人口4812人(不包括外来暂住户),有两个新住宅区(正大花园和港监小区),新区均由物业管理,老区则由52个居民小组分管。xzqh.org   甬江街道   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2006年底)。办事处驻环城北路东段335号,邮编315021。辖:白杨、百合、梅堰3个社区、北郊、湾头2个居民点,甄界、下江、姚江、压赛、孔浦、河东、河西、夏家、外漕、畈里塘10个村委会。   2004年7月,撤销甬江镇建制,将其所辖的包家村成建制划归白沙街道管辖;永红村成建制划归文教街道管辖;路林、联成、双桥3个村成建制划归孔浦街道管辖;划入原孔浦街道的百合、白杨2个社区,与其余的2个社区、10个建制村组建甬江街道。   原甬江镇  1992年5月,由原北郊乡和湾头乡合并建镇,因南临甬江,故称甬江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东南部,东与镇海区庄市相接,南临甬江,西与海曙区相连,北与庄桥街道接壤,是个城乡结合镇。总面积20.28平方千米,人口4万余人(包括外来人口)。镇政府驻环城北路292号。全镇辖15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会:永红村(文教路99号)、甄隘村(大闸北路北段)、包家村(清河路北段)、下江村(下江村上赵宅1号)、姚江村(姚江村行门口35号)、压赛村(压赛村路51号)、孔浦村(环城北路东段540号)、路林村(路林前吴家1号)、联成村(联成村)、双桥村(双桥村河里头)、河东村(梅堰河东自然村)、河西村(梅堰庙跟街)、夏家村(梅堰夏家)、畈里塘村(梅堰畈里塘村)、外漕村(梅堰外漕)、北郊居民会(大庆北路52号)、湾头居民会(大闸路65号)。   白杨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东以329国道为界,南以环城北路东段为界,西以江北大河为界,北以宝盛路为界,社区主要由华业大厦、安居恒富苑、中轻花园、万兴小区、德华小区以及赛纳丽景6个居民小区组成。辖区面积770800平方米,居民住宅楼54幢,居民3954人。   梅堰社区 2006年6月22日,江北区政府(北区政发[2006]15号)同意甬江街道以梅堰路两侧(隔江北大河)唐弢学校以北两地块而建的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为主体设立梅堰社区。一期行政区域划分范围为:东、南至农田,西至江北大河,北至夏家警务室;二期行政区域划分范围为:东至梅堰路,南至唐弢学校,西至农田,北至黄龙江河。于2006年9月26日揭牌成立。   文教街道   地跨姚江两岸,环城北路横贯中部,总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52万人(2006年)。辖双东坊、范江岸、育才、翠柏、大闸、繁景、北岸琴森7个社区,永红1个村。有繁景花园、莱茵堡花园、国际村、康桥经典等4个涉外小区。办事处驻文教路150号,邮编:315016。   文教街道是1987年9月10日经宁波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其范围以湾头乡、永红村为主体;10月12日江北区政府发文成立文教街道办事处筹建小组。1988年11月7日区政府正式发文成立文教街道办事处,建成立了浮石、大闸、矸桥、范江岸、育才5个居委会。1993年区政府批准成立翠东、翠西、翠中、翠竹、翠柏5个居委会,1994年成立了王家边、繁景、双东、育苑4个居委会,1999年成立了江花居委会。1999年4月江北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把王家边居委会与浮石居委会划归中马街道管辖,户数约1300户,大闸路口铁路线东面大闸居委会约100户居民划归中马街道管辖。2002年,辖:育才、双东坊、翠东、繁景、范江岸、大闸6个社区。2004年,原甬江镇的永红村划入。   双东坊社区位于环城北路的南侧、翠柏路西侧,由翠柏、翠竹、翠中、翠西4个小区组成。总面积17.6万平方米,人口11200人,共有楼房95幢。居委会地址:翠柏西巷97号。   育才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东起姚江大桥,西至萧甬铁路线,北濒余姚江,南接环城北路西段。社区由工商纺校住宅区、教师公寓、双东小区、锦江年华小区、康桥经典、莱茵堡花园、地洋漕、屠家沿、东村、姚渔村组成,总面积40万平方米,人口10857人。居委会地址:江北区双东路195弄3号-3。   翠东社区位于环城北路的南侧,翠柏路东侧,东与国际村隔河相望,南到范江路北侧,西至翠柏路,北接环城北路。总面积6.5万平方米,总人口3795人,居委会地址:翠柏东巷18号。   繁景社区位于江北区与海曙区交界处,东起育才路,西至翠柏路,北靠环城北路西段,南与高塘四村隔河相望。总面积25.8万平方米,现有繁景花园、国际村、宁大教师公寓楼3个居民小区。总人口1800余人,居委会地址:育才路288号繁景花园北门。   大闸社区地处大闸路、清河路的中心,东起清河路,西依姚江,南起新马路,北眺湾头半岛。总面积93万平方米,总人口5216人。社区成立于001年,居委会地址:清河路121弄32-34。   范江岸社区位于环城北路北侧,东临姚江,西至育才路,南起矸桥头、市社会福利中心,北至环城北路,总面积47.7万平方米,总人口6508人,楼房26幢,69只墙门,居委会地址:范江岸路21弄22号。   北岸琴森社区      庄桥街道   地处市区城乡结合部,东紧靠329国道,南临姚江,西与洪塘街道相接,北与镇海一山相隔。面积35.15平方千米,人口2.72万人(2006年)。办事处驻北环西路500号,邮编315032。辖:河东、河西、广厦、广庭、天水、天合、费市7个社区,车站、镇北、费市、马径、镇南、上邵、袁陈7个居民点,26村。   庄桥解放前属慈溪县,设庄桥区公所,辖邻近乡村。1964年7月成立庄桥镇,划归宁波市管辖,是全市建镇较早的23个镇之一。1983年12月归宁波市江北区所辖。1984年9月相邻庄桥乡并入庄桥镇。1990年10月洋市乡撤消,其中4个村并入庄桥镇。1992年5月扩镇并乡中,费市乡全部并入庄桥镇。2004年7月撤镇建街。办事处驻庄桥李家西路。辖:河东、河西、马径、镇北、镇南、火车站、袁陈、上邵、费市9个居委会;孔家、葛家、李家、马径、西卫桥、童家、姚家、东邵、西邵、袁陈、谢家、颜家、后姜、邵家、冯家、费市、居陆、灵山、胡家、苏冯、上邵、邵余、应家、洪家、联群、塘民26个村委会。   河东社区位于庄桥街道城区,庄桥河东岸,辖区内有庄桥中心小学、庄桥文化中心、祥星医院、庄桥派出所等26家企事业单位。社区现有常住居民1077户,外来人口261户,总人口3134人。庄桥街道河东路132号。   河西社区2004年6月成立,位于庄桥街道中心区域,东至庄桥河,南至外环路,西至金家村,北至洪镇铁路,共有居民210户,2500余人。   广厦社区位于江北大道以西,规划北外环路以南,规划路以北,小区于2003年12月份交付使用,由广厦怡庭南、北两个全封闭的小区组成,是市政府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等兴建的限价经济适用房,是市重点实事工程之一。社区总占地面积17.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商铺0.53万平方米,71栋多层楼房,共有2620套住房。社区于2004年8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   广庭社区 2006年7月24日,江北区政府(北区政发[2006]21号)同意设立广庭社区。社区的行政区域范围为东临广厦社区,南临姚江,西临机场路延伸段,北临北外环路延伸段。   天水社区 2006年9月20日,江北区政府(北区政发[2006]24号)同意成立天水社区。行政区域范围:东起规划中的城庄路,南临姚江,西至育才路延伸段,北至北二环。总户数2350户。   天合社区 2007年6月22日,江北区政府(北区政发[2007]16号)同意位于庄桥街道的天合家园和水尚阑珊两个新建小区合建成立天合社区。行政区域为:东临李家南路,南临天水家园,西至康庄南路,北靠庄桥至火车北站的铁路支线。新设立的天合社区总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总户数2207户(包括天合二期300户)。   费市社区 2007年9月10日,江北区政府(北区政发[2007]26号)同意成立费市社区。行政区域范围为:东临东保公路,南与邵余村相邻,西临江北大河,北与费市村相接。新建费市社区管辖居民户数为970户,(其中一期安置房为270户,原费市居委会管辖的居民700户),待费市安置小区建成后,总户数为1900户。      洪塘街道   位于宁波市区西北部,南临姚江,北靠马鞍山。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2.32万人(2006年)。办事处驻洪塘中路228号。辖:洪塘、姚江2个社区,裘市、洋市2个居民点,洪塘、荪湖、鞍山、周陈、后张、上沈、旧宅、赵家、下沈、宅前张、前后潘、林家、刘马湖、荐江、郎家、叶家斗、洋市、孙家、上宅、旧宅徐、西江、横山、郎家、方界、裘市、朱界、邵家渡、西洪28个村委会。   相传汉代筑堤塘,多洪姓聚居,因名。2004年7月1日撤镇建街道。   洪塘社区 2004年4月经江北区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洪塘街道中心区域,由原洪塘居委会和振兴居委会合并而成。社区东起洪塘东路,西、南接江北大道,北至萧甬铁路。居民约3200人。居委会地址:洪塘中路124号-2。      慈城镇   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千米,东与镇海区相连,西与余姚市接壤,北与慈溪市相临,南隔余姚江与鄞州区相望。辖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面积102.3平方千米,人口5.63万人(2006年)。镇政府驻解放路8号,邮编315031。辖:古巷、景明、望京、浮碧、慈湖场5个社区,慈东、妙山、云湖、乍山、半浦5个居民区,41个村。 慈城镇政府网   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村、居委会名称(办公地址):和平居委会(光华路14号)、东街居委会(竺巷东路42号)、新民居委会(竺巷东路42号)、尚志

北仑区

  北仑区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境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0′23〞-121°38′45〞、北纬29°44′-30°00′。区境四址:东部峙头洋面与普陀县交界;南部梅山港洋面与普陀县、鄞县交界;西部自甬江至象山港洋面与鄞县接壤,陆地边界线勘定全长44千米;西北部以甬江中心线与镇海区交界;北部金塘洋面与定海市交接(大榭岛的行政区划界仍属北仑区)。东西长52千米,南北宽29千米。总面积585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34.99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新碶街道长江路1166号,邮编:315800。代码:330206。区号:0574。拼音:Beilun Qu。      行政区划      北仑区辖7个街道、2个镇、1个乡: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桥街道、大榭街道、戚家山街道;白峰镇、春晓镇;梅山乡。其中,大榭街道委托中信公司大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新碶街道  面积47.7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2006年)。   辖:紫荆、海棠、红梅、芝兰、杜鹃、牡丹、芙蓉、百合、迎春、玉兰等。办事处驻新建路2号。   原辖:外洋、杜鹃、北仑新村、北极星、红梅、芝兰、新碶、牡丹8个社区;大路、星阳、高潮、横浦、贝碶、隆顺、小山、下史、千丈、向家、备碶、沿海、凤洋、永丰、算山、许胡、永久、岭南、妙林、高塘、大同、镇安、大树、五星24个村委会。面积43.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7万,其中非农人口5.1万。办事处驻镇府路78号。2005年12月19日,经北仑区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批准,银杏社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是宁波市第一个经过政府批准由外来人口组成的社区。银杏社区占地25000多平方米、入住外来居民4000人。   小港街道  面积63.9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2006年)。   辖:红联、陈山、高河塘、竺山等。办事处驻红联江南东路788号。   原辖4个社区、45个行政村,面积8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万,其中非农人口2.17万。办事处驻中大道。   大碶街道  面积105.1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2006年)。   辖:灵岩、高田王、坝头、太白、金泉、学苑等。办事处驻镇兴路26号。   面积105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5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1万,其中非农人口1.42万。BR>   霞浦街道  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2006年)。   辖:新浦、凤凰、黄鹂等。办事处驻书院村水斗8号。   原辖2个社区、23个行政村,面积2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万,其中非农人口0.63万。办事处驻原霞浦中路22号。   柴桥街道  面积65.2平方千米,人口4.06万人(2006年)。   辖:芦北、芦南、养志、穿山等。办事处驻环镇北路52号。   原辖4个社区、34个行政村,面积约6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3万,其中非农人口1.15万。办事处驻环镇北路4号。   戚家山街道  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2006年)。   辖:蔚斗、东升、渡头3个社区,青峙、李隘、林唐、沙头、蒋家5个村。办事处驻小港东海路16号。   白峰镇  面积110.4平方千米,人口4.34万人(2006年)。   辖:峰城、东港、怡峰等。镇政府驻龙口路43号。   原辖2个社区、52个行政区,面积为112.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万,其中非农人口0.32万。镇政府驻地白峰村。   春晓镇  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1.87万人(2006年)。   辖:三山、咸昶、慈岙、民丰、昆亭、干岙等(行政村)。镇政府暂驻工业区内。   原辖18个行政村,面积为7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万,其中非农人口0.08万。镇政府暂驻凤三村。   2003年9月2日,春晓镇党委、政务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设立海口、三山、昆亭管理区的通知》,全镇18个村,按地域位置,设立3个管理区,即海口管理区、三山管理区、昆亭管理区。管辖范围分别为:(1)海口管理区下辖:民丰村、慈峰村、慈东村、上横村、海陆村、海口村。办公地点:原海口卫生院。(2)三山管理区下辖:球山村、双狮村、凤山村、堰潭村、合宅村、咸昶村。办公地点:镇文化站。(3)昆亭管理区下辖:上车门村、上刘村、邹溪村、燕湾村、桂池村、干岙村。办公地点:昆亭影剧院。   梅山乡  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2006年)。   辖:梅东、碑塔、梅中、梅西、梅港等(行政村)。乡政府驻里岙上路209号。      大榭开发区   位于宁波市境东部大榭岛上。东濒大猫江,迎临舟山市;西南有大榭大桥与北仑区相连;西北临北仑港,与北仑山、金塘岛隔海相望。距宁波市区约40千米,总面积34.6平方千米,主岛大榭面积30.84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6个社区,9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24398人(约2004年)。开发区管委会驻滨海南路111号,邮政编码:315812。   大榭街道   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2.43万人(2006年)。辖:海湾、海韵、海城、海信、海金等。办事处驻兴岛南路285号。   1993年9月大榭乡划归中信公司大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4年6月1日,根据浙民行字[1994]17号文件,撤销大榭乡,设立街道。   历史沿革      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1984年1月2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浙江省调整宁波市行政区划的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84]13号文件)同意设立宁波市滨海区,划镇海县城关镇、湾塘乡、新碶乡和小港、临江、庄市、高塘乡的一部分归滨海区管辖。(另一资料为:由原镇海县城关镇、新碶镇全部,湾塘乡的棉丰、后施、五丰、陈家村,临江乡的庙后张、俞范、虹桥、五里牌、渡驾桥、沿江、清水浦乡,江南乡的红联村,小港镇的黄根、沙头、蒋家、李隘、青峙、林唐村,高塘乡的算山、永丰、沿海村,设立宁波市滨海区。xzqh.org注:此资料中新碶镇、小港镇当时应该为乡)。3月9日,省委批准建立中共宁波市滨海区委员会。3月16日,滨海区筹建领导小组成立。30日,召开乡镇筹建工作会议。9月24日至28日,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镇召开。滨海区成立后辖城关镇、新碶镇、俞范镇、青峙乡、清水浦乡等三乡二镇。区址暂设城关镇。   1985年1月20日,宁波市委发文明确:“滨海区的主要精力,要集中在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方面工作。”辖区内3镇(城关、新碶、俞范)2乡(清水浦、青峙)的工作,除政法、人事、税务外,其余均委托镇海县代管。4月18日,省民政厅批准,镇海县小港乡与滨海区青峙乡合并,建立小港镇,归滨海区管辖。      1985年7月1日,国务院(国政字[1984]99号文件)批准同意撤销镇海县、扩大滨海区、建立镇海区。以甬江为界,甬江以北为镇海区,甬江以南为滨海区。8月9日,省政府转发国务院撤县划区的批复并提出实施方案。8月31日,市委批转市区划调整领导小组关于县、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报告。区划调整后的滨海区辖5镇15乡,即新碶镇、大碶镇、小港镇、柴桥镇、郭巨镇、霞浦乡、江南乡、下邵乡、枫林乡、高塘乡、塔峙乡、邬隘乡、紫石乡、昆亭乡、三山乡、梅山乡、白峰乡、上阳乡、峙头乡。并设派出机构——大碶区公所、柴桥区公所、郭巨区公所、长山区公所。总面积85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9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58平方千米。总人口30.3万。区址设在新碶镇明州路46号。区划调整工作,至9月底基本结束;10月1日起滨海区、镇海区分署办公。   1985年11月11日,柴桥、大碶、郭巨、长山4个区委、区公所改为工委、办事处。12月10日,市政府发文同意将镇海区城关镇红联村划归滨海区小港镇。1986年1月2日,区委、区政府机关从镇海区城关镇迁至小港镇红联村区政府招待所办公。1987年1月15日 ,区委、区政府决定撤销柴桥、大碶、长山、郭巨4工委和办事处。1月26日,各工委、办事处停止对外办公。      1987年2月,根据浙政发[1987]61号文件,滨海区更名为宁波市北仑区。12月22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搬迁到新碶镇新区治中心办公。   1988年8月,霞浦撤乡复镇。1990年7月1日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314055人。   1992年5月13日,区委召开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省政府关于北仑区扩镇并乡方案请示的批复:原江南、下邵、枫林乡并入小港镇,原塔峙、邬隘乡并入大碶镇,原高塘乡并入新碶镇,原紫石、昆亭乡并入柴桥镇,原上阳乡并入白峰镇,原峙头乡并入郭巨镇,霞浦镇、梅山乡、大榭乡、三山乡维持原状。扩镇并乡后,北仑区辖7镇3乡。   1994年6月1日,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北仑区大榭乡人民政府,设立北仑区大榭街道办事处。年底,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   1995年5月28日,新碶办事处成立,与新碶镇政府合署办公。年底,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   1996年,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   1997年,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   1998年,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   1999年,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   2000年,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82278人,其中:宁波大榭开发区街道 23513人、新碶镇 91359人、小港镇 66057人、大碶镇 55836人、霞浦镇 24826人、柴桥镇 47381人、白峰镇 17312人、郭巨镇 17454人、三山乡 10727人、梅山乡 12285人、宁波开发区虚拟街道 15528人。   至2001年底,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下设居委会22个、行政村280个。全区面积585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33.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新碶镇明州路22号。   2002年初,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17个社区、3个居民区、280个行政村。11月18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发文批准北仑区和宁波开发区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新的管理体制;2003年1月,正式运作。   至2002年底,北仑区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下设社区24个、行政村277个(另一出处数据为259个行政村、25个社区)。全区面积585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33.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新碶镇明州路22号。   北仑区居委会(行政村)名录 (根据《宁波2002年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新碶镇 辖:外洋、杜鹃、北仑新村、北极星、红梅、芝兰、新碶、牡丹8个居委会;大路、星阳、高潮、横浦、贝碶、隆顺、小山、下史、千丈、向家、备碶、沿海、凤洋、永丰、算山、许胡、永久、岭南、妙林、高塘、大同、镇安、大树、五星24个村委会。   小港镇 辖:红联、小港2个居委会;红联、前进、衙前、蒋家、沙头、青峙、李隘、林塘、渡头、孔墅、方前、兴岙、江家山、长山、山下、朱田、新民、新立、新建、新棉、新模、新政、新权、大石门、建设、陈山、堰山、剡岙、顾家桥、下倪桥、东岗碶、鲍家洋、冯家斗、姚张、湖芳、合兴、下邵、姚墅、五盟、下周隘、江桥头、桥头严、渡头董、丁家山、钟家桥45个村委会。   大碶镇 辖:横街、坝头、中街3个居委会;烟墩、谗头、芦山、周隘陈、前宋、老贺、王隘、漕头、鲤蛟、河南、河北、西山、绿化、白石、沿陈、方夏、干家、横山、牌门、金家、东岙山、青林、西岙山、吕鉴、杜家、青山、清水、城东、城联、和鸽、城湾、新路、共同、杨岙、新和、石湫、俞王、徐洋、邬隘、扎马、后洋、湖塘、新安、柴楼、嘉溪、璎珞、莘峰、莘岙、林头方、先峰50个村委会。   霞浦镇 辖:霞浦镇居委会;河东、镇东、董王、礁碶、林大、朱塘、通山、方戴、书院、陈华、山前、上傅、蒋吴、戴家、水俞、河西、霞西、宝前、宝山、胜利、下张、霞南、杨木23个村委会。   柴桥镇 辖:芦北、芦南2个社区;穿山、养志2个居委会;五马、沃家、车谗、田洋、新曹、老曹、钟灵、红光、洪溪、上史、洪岙、水芹、芦江、沙溪、后所、上周、穿山、大湾、东山门、同盟、岭下、河头、久勤、高村、陈胜、后郑、前郑、东六房、大溟、甘溪、下龙泉、上龙泉、王家麓、四合、上车、上刘、邹溪、燕湾、桂池、干岙40个村委会。   白峰镇 辖:新街居委会;白峰、司前、蒋岙、沿亭、官庄、门浦、山防、小门、屺峙、百丈、下林、轮仰、外峙、神马、虾辣、上王、道头、钟家湾、马盘、黎明、下湾、蕉山、勤丰、东园、山坑、石山、太平27个村委会。   郭巨镇 辖:郭巨居委会;福民、大涂塘、西门、东门、北门、南门、尖岭岙、路亭、双岙、后墩、谢家岙、华峙、大岭下、中宅、盛岙、联合、洋涨、竹湾、花船、上宅、沙湾、光明、长浦、双屯、长坑25个村委会。   三山乡 辖:凤山、堰潭、合宅、咸昶、双狮、球山、海陆、海口、上横、慈东、慈峰、民丰12个村委会。   梅山乡 辖:里岙、梅山、盘峙、炮台、碑塔、外岙、担峙、外墩、茶厂、南汇、霞岸、苔岙、南深13个村委会。   开发区   保税区   大榭开发区   2003年7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宁波市北仑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03]107号)同意宁波市北仑区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郭巨镇建制,与白峰镇合并。调整后,白峰镇辖52个行政村、2个社区,镇政府驻地不变(白峰村)。(2)撤销柴桥镇、三山乡建制,原柴桥镇上刘、上车门、邹溪、燕湾、桂池、干岙等6个行政村与原三山乡合并设立春晓镇。春晓镇辖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凤山村(原三山乡政府驻地)。(3)撤销新碶镇、大碶镇、小港镇、霞浦镇4个镇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和原柴桥镇除上刘等6个行政村的其余行政区域改由北仑区政府直辖。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宁波市北仑区辖白峰镇、春晓镇、梅山乡和若干街道。   2003年8月12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仑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甬政发[2003]83号):(1)组建新碶街道,管理原镇的8社区、24村,驻镇府路78号。(2)组建小港街道,管理原镇的4社区、45村,驻镇中大道。(3)组建霞浦街道,管理原镇的2社区、23村,驻霞浦中路22号。(4)组建大碶街道,管理原镇的5社区、50村,驻镇兴路26号。(5)组建柴桥街道,管理原镇除上车门等6村外的4社区、34村,驻环镇北路4号。调整后,北仑区辖6个街道、2个镇、1个乡。   2003年8月,北仑区政府批准(仑政[2003]108号):撤销新碶镇、大碶镇、小港镇、霞浦镇、柴桥镇建制,分别成立新碶、大碶、小港、霞浦、柴桥5个街道;合并原白峰镇和郭巨镇,成立新的白峰镇;撤销三山乡建制,原三山乡行政区域与原柴桥镇上车门、上刘、邹溪、桂池、燕湾、干岙6个村合并,组建新的春晓镇。梅山乡建制和行政区划不变。调整后新碶街道辖居委会8个、行政村24个;小港街道辖居委会4个、行政村45个;霞浦街道辖居委会2个、行政村23个;大碶街道辖居委会5个、行政村50个;柴桥街道辖居委会4个,行政村34个;白峰镇辖居委会2个,行政村52个;春晓镇辖行政村18个。新碶、小港、大碶、柴桥、霞浦、大榭6个街道组成中心城区,面积368平方千米,人口25万。   至2003年底,北仑区辖6个街道、2个镇、1个乡,下设居委会30个、行政村273个。全区面积84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33.7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25万。区人民政府驻新碶镇明州路22号。   截至2004年12月,总面积845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4.53万人,辖6个街道、2个镇、1个乡,29个社区、273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明州路26号。(数据来源于:宁波地名网;以下部分行政村名录有待补充)。(宁波年鉴数据:至2004年底,北仑区陆域面积593.5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34.39万人,辖6个街道、2个镇、1个乡,下设32个社区、265个行政村)   新碶街道 面积46.2平方千米,人口7.01万人。办事处驻镇府路78号。辖:紫荆、海棠、红梅、芝兰、杜鹃、牡丹、芙蓉、百合。   小港街道 面积82.5平方千米,人口5.37万人。办事处驻红联江南东路788号。辖:红联、桥东、蔚斗、东升。   大碶街道 面积105.5平方千米,人口5.83万人。办事处驻镇兴路26号。辖:灵岩、高田王、坝头、太白、金泉、学苑。   霞浦街道 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36万人。办事处驻霞浦中路22号。辖:新浦、凤凰。   柴桥街道    大榭街道 面积34.6平方千米,人口2.44万人。办事处驻滨海南路111号。辖:海湾、海韵、海城。   白峰镇 面积112.1平方千米,人口4.23万人。镇政府驻白峰村。辖:峰城、东港。   春晓镇 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1.79万人。镇政府驻地凤山村。辖:凤山、堰潭、合宅、球山、海陆、海口、慈东、民丰、上刘、桂池等(行政村)。   梅山乡 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1.51万人。乡政府驻里岙村。辖:里岙、梅山、盘峙、炮台、碑塔、外岙、担峙、南汇、茶厂、南深等(行政村)。   2005年9月,北仑区人民政府由新碶街道明州路26号迁至长江路1166号北仑行政大楼A座。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北仑区辖5个街道、2个镇、1个乡,31个社区、215个村委会: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桥街道;白峰镇、春晓镇;梅山乡。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4.99万人。常住人口32.6万,其中非农人口13.5万。(大榭街道由中信公司大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在行政区划上仍属于北仑区)   新碶街道:辖区面积46.2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2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7万,其中非农人口6.1万。   小港街道:辖区面积82.5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4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5万,其中非农人口2.7万。   大碶街道:辖区面积105.5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4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2万,其中非农人口1.9万。   霞浦街道:辖区面积34.2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4万,其中非农人口0.9万。   (缺其他街道、乡镇数据)   2006年,《北仑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部分内容:划出小港街道青峙、李隘、林唐、沙头、蒋家5个村及蔚斗、渡头、东升3个社区,合并设立新的戚家山街道;划出大碶街道西山村地域范围,并归新碶街道管理;划出霞浦街道通山村地域范围,并归大碶街道管理。其它街道、镇乡保持现状不变。街道辖区调整后,有关街道具体情况如下:   1、新碶街道。辖区范围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增加大碶街道划出的西山村地域范围,调整后面积47.7平方千米,人口7.7万。街道办事处驻新建路2号。   2、小港街道。辖区范围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减少划出青峙、李隘、林唐、沙头、蒋家5个村及蔚斗、渡头、东升3个社区地域范围,调整后面积63.9平方千米,人口4.3万。街道办事处驻江南东路788号。   3、大碶街道。辖区范围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减少划出的西山村地域范围,增加霞浦街道划出的通山村地域范围,调整后面积105.1平方千米,人口5.2万。街道办事处驻镇兴路26号。   4、霞浦街道。辖区范围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减少通山村地域范围,调整后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4万。街道办事处驻书院村。   5、戚家山街道。辖区范围为小港街道划出的青峙、李隘、林唐、沙头、蒋家5个村及蔚斗、渡头、东升3个社区地域范围,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1.3万。街道办事处驻东海路16号。      截至2006年12月,总面积845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7个街道、2个镇、1个乡,38个社区、244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长江路1166号。   新碶街道 面积47.7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办事处驻新建路2号。辖:紫荆、海棠、红梅、芝兰、杜鹃、牡丹、芙蓉、百合、迎春、玉兰等。   小港街道 面积63.9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办事处驻红联江南东路788号。辖:红联、陈山、高河塘、竺山等。   大碶街道 面积105.1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办事处驻镇兴路26号。辖:灵岩、高田王、坝头、太白、金泉、学苑等。   戚家山街道 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办事处驻小港东海路16号。辖:蔚斗、东升、渡头3个社区,青峙、李隘、林唐、沙头、蒋家5个村。   霞浦街道 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办事处驻书院村水斗8号。辖:新浦、凤凰、黄鹂等。   柴桥街道 面积65.2平方千米,人口4.06万人。办事处驻环镇北路52号。辖:芦北、芦南、养志、穿山等。   大榭街道 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2.43万人。办事处驻兴岛南路285号。辖:海湾、海韵、海城、海信、海金等。   白峰镇 面积110.4平方千米,人口4.34万人。镇政府驻龙口路43号。辖:峰城、东港、怡峰等。   春晓镇 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1.87万人。镇政府暂驻工业区内。辖:三山、咸昶、慈岙、民丰、昆亭、干岙等(行政村)。   梅山乡 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乡政府驻里岙上路209号。辖:梅东、碑塔、梅中、梅西、梅港等(行政村)。   

镇海区

   镇海区位于宁波市境东北部。总面积366.9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22.49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路112号,邮编:315200。代码:33021。区号:0574。拼音:Zhenhai Qu。      行政区划      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招宝山街道;澥浦镇、九龙湖镇。   招宝山街道: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邮编315200。   蛟川街道: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邮编315200。   庄市街道:邮编315201。   骆驼街道   澥浦镇   九龙湖镇   历史沿革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制之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县改名镇海县。   1984年,划镇海县部分行政区域,设立宁波市滨海区。   1985年7月,根据国政字[1984]99号文件,撤销镇海县、扩大滨海区、设立镇海区。      1994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   1995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   1996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   1997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   1998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   1999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   2000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1707人,其中:城关镇 148613人、贵驷镇 23048人、骆驼镇 44283人、解浦镇 12786人、庄市镇 30067人、河头乡 12910人。   2001年6月19日,镇海区行政村撤并工作基本结束,全区151个村合并为66个村,减幅为56.3%。其中25个集镇周边村改为居委会,4个村维持原状,余下的122个村撤并为37个村。撤并后,行政村平均人口由原来的728人增加到2260人,面积从1平方千米扩大到3.5平方千米。   2001年9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1]188号)同意宁波市镇海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关镇建制,部分(岚山、湾塘2个村)并入澥浦镇。澥浦镇辖6村、4居,驻觉渡村(原址)。撤销骆驼镇、河头乡建制,原骆驼镇部分(长石、长宏、汶溪、中心4个村)和原河头乡合并设立九龙湖镇。九龙湖镇辖11村,驻河头村(原河头乡址)。撤销贵驷镇、庄市镇建制,和城关镇其余部分、骆驼镇其余部分改由镇海区人民政府直辖并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宁波市镇海区辖澥浦镇、九龙湖镇2个镇,设若干街道办事处。   2001年9月,镇海区实施镇乡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关镇、庄市镇、骆驼镇、贵驷镇4个建制镇,分设招宝山、蛟川、庄市、骆驼4个街道:招宝山街道下辖8个社区、1个行政村,面积20.8平方千米,总人口6.22万人;蛟川街道面积36.82平方千米,总人口4.41万人;庄市街道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面积25.13平方千米,总人口2.20万人;骆驼街道下辖4个社区、21个行政村,面积46.64平方千米,总人口4.42万人。撤销河头乡建制,与原贵驷镇的长石、长宏、汶溪、中心4个行政村一起组建成九龙湖镇,下辖11个行政村,面积为63.67平方千米,总人口2.18万人。   至2001年底,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下设居委会25个,行政村66个。全区面积218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1.5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3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路20号。   2002年9月,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社区、17个居民区、66个行政村。   至2002年底,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下设社区40个、行政村65个。全区面积218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1.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路20号。   居委会(行政村)名录 (根据《宁波2002年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招宝山街道 辖:城东、胜利路、总浦桥、后大街、顺隆、蛟川、西门、白龙8个社区;港务、航务、建筑3个居委会;张监契1个村委会。   蛟川街道 辖:炼化一区、炼化二区、炼化三区、炼化四区、石化三公司、俞范、算山8个居委会;电厂家属委员会;石塘下、中官路、中一、水琚王、沿江、五里牌、渡驾桥、虹桥、后施、棉丰、清水浦、迎周、俞范、陈家、南洪15个村委会。   骆驼街道 辖:中街、南一、盛家、贵驷5个居委会;西盛、金华、联勤、骆驼、东邑、金东、余三、贵驷、董家畈、里洞桥、团桥、尚志、骆兴、清水湖、敬德、兴丰、妙胜寺、民联、朝阳、沙河、东钱21个村委会。   庄市街道 辖:庄市居委会;汤家、庄市、勤勇、曙光、永旺、光明、联兴、汉塘、钟包、万市徐10个村委会。   澥浦镇 辖:澥浦、汇源2个居委会;余严、澥浦、沿山、觉渡、庙戴、十七房、湾塘、岚山8个村委会。   九龙湖镇 辖:长石居委会;九龙湖、田杨陈、杜夹岙、西经堂、河头、西河、长石、长宏、汶溪、中心、田顾11个村委会。   至2003年底,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下设居委会22个、行政村65个。全区总面积218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1.6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61万。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路20号。      截至2004年12月,镇海区面积366.9平方千米,人口21.53万,辖4个街道、2个镇,25个社区、62个行政村(数据来源于:宁波地名网;以下部分行政村名录有待补充)。(宁波年鉴数据:至2004年底,镇海区总面积218.8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2.02万人,辖4个街道、2个镇,下设25个社区,62个行政村)   招宝山街道 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6.23万人。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辖:城东、胜利路、总浦桥、后大街、蛟川、顺隆、西门、白龙、古塘。   蛟川街道 面积38.82平方千米,人口4.04万人。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辖:南苑、北辰、石化三建、镇电、俞范、临江、后施。   庄市街道 面积25.13平方千米,人口2.21万人。办事处驻兆龙路2号。辖:庄市、庄一。   骆驼街道 面积46.64平方千米,人口4.42万人。办事处驻汶骆路86号。辖:盛家、南一、中街、贵驷。   澥浦镇 面积32.11平方千米,人口2.15万人。镇政府驻兴建西路428号。辖:汇源。   九龙湖镇 面积65.3平方千米,人口2.48万人。镇政府驻九龙东路1号。辖:思源。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24个社区、62个村委会: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招宝山街道;澥浦镇、九龙湖镇。2005年底,户籍人口22.49万人。   截至2006年12月,镇海区面积366.9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2个镇,24个社区、62个行政村。(以下部分行政村名录有待补充)   招宝山街道 面积21.71平方千米。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辖:城东、胜利路、总浦桥、后大街、蛟川、顺隆、西门、白龙、古塘、张鑑碶。   蛟川街道 面积40.06平方千米。办事处驻镇宁东路818号。辖:炼化、石化三建、镇电、俞范、临江、后施。   庄市街道 面积25.13平方千米。办事处驻兆龙路769号。辖:庄市、庄一等。   骆驼街道 面积46.64平方千米。办事处驻汶骆路86号。辖:盛家、南一、中街、贵驷等。   澥浦镇 面积41.26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兴建西路428号。辖:汇源等。   九龙湖镇 面积65.3平方千米。镇政府驻九龙东路1号。辖:思源等。   

鄞州区

     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8′-121°54′、北纬29°37′-29°57′。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东西向最大长度74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2.3千米。总面积1380.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千米,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77.66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钟公庙街道惠风东路568号,邮编:315040。代码:330212。区号:0574。拼音:Yinzhou Qu。      行政区划      鄞州区辖3个街道、16个镇、1个乡: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瞻岐镇、东吴镇、高桥镇、塘溪镇、洞桥镇、集士港镇;龙观乡。此外:梅墟街道委托宁波市科技园区管委会管理,东钱湖镇委托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理;行政区划上均仍属于鄞州区。   历史沿革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4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 链接:鄞县历史沿革   2002年9月,鄞州区辖21个镇、2个乡,42个居民区、659个行政村:高桥镇、集仕港镇、横街镇、古林镇、邱隘镇、鄞江镇、瞻岐镇、章水镇、石碶镇、钟公庙镇、下应镇、五乡镇、姜山镇、云龙镇、东钱湖镇、东吴镇、茅山镇、横溪镇、塘溪镇、咸祥镇、洞桥镇、杖锡乡、龙观乡。   至2002年底,全区辖21个镇、2个乡,下设社区54个、行政村659个。全区面积152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74.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8万人。区人民政府驻百丈路251号。   居民区(行政村)名录 (根据《宁波2002年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瞻岐镇 辖:卢一、合一、岐洋、下洋、东坑、周家来、南一、南二、东一、东二、张家山、岐西、唐家、姚家、岐化、东城、西城、嵩一、方桥、大嵩岙、周一21个行政村。   咸祥镇 辖:咸祥居民区;芦浦、竹头、乐家、里蔡、外蔡、外营、横山、鲍家、咸一、咸二、王家、咸三、咸四、咸五、西宅、咸六、龚家、犊山、中塘、球北、渡头、海南、球东、南头、五一25个行政村。   塘溪镇 辖:塘溪居民区;东山、钱家、华山、蒋潭、里岙、外岙、上城、管江、前溪头、坊前、黄岭、涨池、西岙、东岙、天打岩、鹤山、大碧浦、华塘、邹溪、前岸、塘头、溪心王、洪岙、施村、沙村、大岭、象峰、新勇、童村、上周、夏家、雁村32个行政村。   东钱湖镇 辖:莫枝、钱湖新村、大公、韩岭4个居民区;下水西、下水东、绿野、洋山、郭家峙、茶亭、象坎、韩岭、马山、上水、横街、俞塘、城杨、湖塘、莫枝、殷湾、青山岙、庙弄、红林、红舒、沙家垫、黄隘、光辉、郑隘、建设、陶公、利民、大堰、耷河、高钱、前堰头、姜浪、梅湖、方水、章隘、旧宅、下王37个行政村。   东吴镇 辖:东吴居民区;东村、南村、西村、北村、少白、河头、生姜、军江、史家湾、平窑、栗树塘、天童、童一、三场、上三塘、下三塘、勤勇、风岭、周家岙、画龙、戚家耷21个行政村。   五乡镇 辖:五乡、宝幢2个居民区;石山弄、麂山、钟家沙、李家洋、仁久、皎碶、蟠龙、何家洋、汇纤、四安、天童庄、新城、彭家漕、一村、周家、项家、高隘、明堂岙、沙堰、明伦、永乐、同岙、横省、雅庄、郑家桥、四都庄、唐家湾、宝林28个行政村。   邱隘镇 辖:镇南、镇北、方庄、梅墟4个居民区;邱一、邱二、沈家、横泾、后新、盛垫、后殷、前殷、渔金、回龙、田郑、张家瀛、东雅、汇头、上万龄、下万龄、新乐、五都王、滕园、龙山、上王、蒲跟、新市、梅墟、钱家、方家桥、徐家洼、潭头河、涂田张、庄前、大漕、大池、澳嘉桥、姜陇、宝桥金35个行政村。   下应镇 辖:下应、东莺2个居民区;袁家、团桥、柴家、岙里王、江六、黎明、史家码、河东、河西、胜利、东升、姜村、湾底、六村、外段、里段、大河沿、林家、顾家、王家弄、殷家、童王、潘火、小花园、曹隘、妙胜、齐心、泗港、土桥、童家、葛家、中鹅、蔡家漕、孙马、潘一、联心36个行政村。   云龙镇 辖:云龙居民区;王夹岙、荻江、云龙、双桥、前后陈、姚家浦、园馋、前徐、冠英、顿岙、田黄、三胜、陈岐、甲村、多谷、任家横、徐东埭、石桥、荷花桥、上李家20个行政村。   横溪镇 辖:横溪居民区;上街、中街、周夹、禄广桥、河头、孔家潭、钱岙、栎斜、上畈、梅胜、吴徐、俞山、金山、芝山、梅峰、陈婆岙、邬姚、梅隆、上山坑、下山坑、涨家地、大岙、芦花桥、上任、金峨、田陇、朱家峰、道成南、道成北、清塘、夏凉31个行政村。   姜山镇 辖:姜山、狮山2个居民区;山西、朱碶、上游、大桥头、横山后、蔡郎桥、黎山后、何家、柯家、宅前、俞家埭、孙家庄、周家、周韩、翻石渡、奉先桥、东郑、西郑、里何、田屋、张俞、新屋、张村庙、甬江、顾家、蓉江、上张、井亭、陈鉴桥、陆家堰、定桥、树桥头、秦叶、毛洋、后贸、景江岸、乔里、新塘前、汪家、陈家团、励江岸、张华山、侯家、曙光、东光、仪门、墙弄、姜山头、夏施、上何、郁家、下塘52个行政村。   茅山镇 辖:茅山居民区;董家跳、东张、清河桥、东李、沈东、沈西、走马塘、孙家山、茅山、花园、红叶、唐家汇、胡家坟、杨家弄、王伯桥、东林寺、周家埭、西楼、孙张漕、虎啸周、茅东、薛家畈22个行政村。   钟公庙镇 辖:长丰新村、凤凰、大朱家、甬兴、飞虹、四明、彩虹、钟公庙9个居民区;宋诏桥、黄泥桥、汪董、后庙、长丰、金家漕、慧灯寺、钟公庙、庙堰、吴陆周、新林、毛家漕、三桥、鲍家、萧皋碶、干墩、桃江、傅家、鲍家耷、陈婆渡、石路头、石家、三里、高塘桥、李花桥、茶亭庵、铜盆浦、前周、铜盆闸29个行政村。   高桥镇 辖:高桥、长乐新村、紫薇3个居民区;高桥、高峰、吴江岸、大西坝、三联、蒲家、联升、新丰、永丰、秀水、芦港、陆家庄、金星、施家漕、宣江岸、戚家、石塘、岐山、周家浦、岐阳、湖西、后山、马车桥、双岙、藕缆桥、新庄、古庵、宋家漕、下林、新安、厦庄、长乐、乡成33个行政村。   横街镇 辖:横街、凤岙2个居民区;凤岙东、凤岙西、藤岭、梅梁桥、水家、象南、朱都耷、徐王、上冯、春山、应山、横街头、凤林、林村、盛家、溪下、上陈、皎山、下半山、上山、洞山、庄家溪、芝溪岙、芝岭、毛夹岙、新洞山、大雷、雷峰、东岗头、凤联、仓明、上兆、王仙岗、天益、竹丝岚、马联、惠民、接胜、许村、狮红、朱敏、狮声、安山、吼声、狮峰、爱岭46个行政村。   集仕港镇 辖:集士港居民区;杨观桥、方家、集士港、元禾、董家桥、望春、湖里陈、新庙跟、后屠桥、祝家桥、井亭张、杨家、丰成、横港、卖面桥、西陆、岳阳、翁家桥、白岳、童家横、岳云、红莲池、湖山、四明山、深溪、双银、山下庄27个行政村。   古林镇 辖:古林、藕池新村2个居民区;西洋港、葑里、古林、施家、俞家、郭夏、鹅颈块、戴家、共乐、任家、郑家漕、石家桥、布政、葑水港、张家潭、宋严王、陈横楼、藕池、方家耷、礼嘉桥、薛家、包家、蜃蛟、闻江岸、车唐、林家、张马、茂林、吴庄、翁姚、上下陈、湖汇山、前虞33个行政村。   石碶镇 辖:石碶、石碶新区、北路二村、雅渡新村4个居民区;石碶、塘西、雅渡、建庄、冯家、后仓、黄隘、联丰、星光、栎社、汪家、车何、北渡、东杨、镜水、朱韩、横涨、谢家馋、西杨、上王20个行政村。   洞桥镇 辖:洞桥居民区;石臼庙、塘堰、沙港、王家桥、上水碶、上凌、孙王、李家、程家、新河、洞桥、百梁、蕙江、梁桥、罗家漕、宣家、裴岙、潘家耷、三村、双桂、渔山、张家垫、前王、树桥、宝丰、李家耷26个行政村。   鄞江镇 辖:鄞江居民区;卢王、禅岩、金陆、芸峰、鲍家勘、悬慈、鄞东、它山堰、晴江、鄞溪、光溪、定山桥、下吕家、建岙、大桥、梅溪、梅锡、沿山、芝山19行政村。   章水镇 辖:章水居民区;象岩、岭下、郑家、樟星、长潭、徐家、樟村、崔岙、梅岙、小岙、朱汤、许家、岩下、蜜岩、童家、小皎、细岭、北山、大皎、下塘、下严、外宅、里宅、年岙、年泥墩、半坑、梅岭、梅锋、字丰、翻身、天雷坑、黄岩头、茅镬、周公宅、外岸、里岸、低坪、上横、姜家山、陶坑、乌坑、箭丰、南山43个行政村。   龙观乡 辖:金溪、后隆、桓村、潘溪、半山、古山、大路、观顶、茶耷、李岙、大庄、雪岙、铜坑、南坑、山下15个行政村。   杖锡乡 辖:化龙庄、后龙岩下、李家坑、鹿窠、百步阶、燕子窠、麻车、里湖、梅树孔9个行政村。   2003年5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3]77号)批复同意宁波市鄞州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茅山镇建制,与姜山镇合并。新的姜山镇辖74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环镇北路11号(原姜山镇政府驻地)。(2)撤销杖锡乡建制,并入章水镇。调整后,章水镇辖5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振兴东路111号)。(3)邱隘镇划出钱家、梅墟、大漕、大池、庄前、上王、姜陇、龙山、涂田张、潭头河、徐家洼、方家桥、宝桥金、澳家桥、滕园等15个行政村。调整后,邱隘镇辖20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人民北路2号)。(4)撤销钟公庙镇、下应镇、石碶镇,以及将邱隘镇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改由鄞州区政府直辖。   2003年5月26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发[2003]45号)批复同意:(1)组建钟公庙街道,管理原钟公庙镇及原下应镇划入的顾家等6村,共10居、29村,驻钟公庙路115号。(2)组建下应街道,管理原下应镇所余3居、36村,驻下应大道1号。(3)组建石碶街道,管理原石碶镇4居、20村,驻石碶北路食品街1号。(4)设立梅墟街道,管理原邱隘镇的1居、15村(即原来的梅墟工业区),驻梅墟村。   2003年6月13日,鄞州区人民政府(鄞政发[2003]48号)批复同意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一、撤销钟公庙镇建制,原钟公庙镇行政区域划入地处鄞县大道以南原下应镇的顾家、林家、六村、里段、外段、大河沿6个村地域(该6个村的村委会已迁至原下应镇的东裕新村,区划调整后行政村管理属下应街道),组建钟公庙街道。钟公庙街道面积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3222人,其中非农人口27006人,辖10个居民区、29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钟公庙路115号。   二、撤销下应镇建制,原下应镇行政区域划出地处鄞县大道以南原下应镇现建为宁波市高教园区的顾家、林家、六村、里段、外段、大河沿6个村地域,组建下应街道。下应街道面积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622人,其中非农人口35621人,辖3个居民区、36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下应大道1号。   三、撤销石碶镇建制,在原石碶镇行政区域,组建石碶街道。石碶街道面积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815人,其中非农人口19053人,辖4个居民区、2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石碶北路食品街1号。   四、设置梅墟街道。从邱隘镇划出钱家、梅墟、大漕、大池、庄前、上王、姜陇、龙山、涂田张、潭头河、徐家洼、方家桥、宝桥金、澳家桥、滕园15个村,组建梅墟街道。梅墟街道面积为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039人,其中非农人口1726人,辖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梅墟村。   五、调整邱隘镇行政区域。原邱隘镇划出钱家、梅墟、大漕、大池、庄前、上王、姜陇、龙山、涂田张、潭头河、徐家洼、方家桥、宝桥金、澳家桥、滕园15个村,形成新的邱隘镇行政区域,面积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957人,其中非农人口19054人,辖3个居民区、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不变。   六、撤销杖锡乡、章水镇建制,以原杖锡乡、章水镇区域组建新的章水镇。新章水镇面积为1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409人,其中非农人口2533人,辖1个居民区、5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樟村振兴东路111号。   七、撤销茅山镇、姜山镇建制,以原茅山镇、姜山镇区域组建新的姜山镇。新姜山镇面积为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3196人,其中非农人口12463人,辖3个居民区、7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姜山环镇北路11号。   行政区划调整后,鄞州区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高桥镇、集仕港镇、横街镇、古林镇、邱隘镇、鄞江镇、瞻岐镇、章水镇、五乡镇、姜山镇、云龙镇、东钱湖镇、东吴镇、横溪镇、塘溪镇、咸祥镇、洞桥镇;龙观乡。其中:梅墟街道委托宁波市科技园区管委会管理,东钱湖镇委托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理。钟公庙、下应、石碶和梅墟4个街道组成中心城区,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15.75万。   至2003年底,鄞州区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下设居委会46个、行政村659个。全区面积152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75.5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9.90万。区人民政府驻地江东区百丈东路251号,10日8日起迁至鄞州区惠风东路568号。   2004年,全区原有607个行政村中有323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整,并建立新行政村131个,其中未作调整的行政村共计274个,合并后现有行政村共计415个。其中调整幅度最大的是章水镇,撤并前原有行政村50个,撤并后现有行政村20个,有46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整,建立新村16个。   截至2004年12月,鄞州区面积1406平方千米,人口82.22万,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4个社区、44个居民区、465个行政村(数据来源于:宁波地名网;以下部分行政村名录有待补充)。(宁波年鉴数据:至2004年底,鄞州区面积1381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76.78万人,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下设48个社区、465个行政村)   钟公庙街道 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7345人。办事处驻钟公庙路115号。辖:汪董,钟公庙、长丰、飞虹、东湖、彩虹、桑菊等(居民区)。   下应街道 面积 30.57平方千米,人口8.05万人。办事处驻下应大道1号。辖:东裕(里段村、六村村、外段村、林家村、顾家村、大河沿村)。   石碶街道 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4.34万人。办事处驻食品街1号。辖:石碶、石碶新区、北路二村、雅渡(居民区)。   梅墟街道 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1.5039万人。办事处驻梅墟村。辖:梅墟(居民区)。   瞻岐镇 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2.54万人。镇政府驻瞻岐。辖:东一、东二、南一、南二、周一、合一、东城等(行政村)。   咸祥镇 面积64.54平方千米,人口2.71万人。镇政府驻咸兴路1号。辖:咸祥(居民区),咸一、咸二、咸三、咸四等(行政村)。   塘溪镇 面积94.6平方千米,人口2.69万人。镇政府驻人民路51号。辖:邹溪、沙村、施村、塘头、童村、上周、华山等(行政村)。   东钱湖镇 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4.4904万人。镇政府驻莫枝。辖:钱湖人家,莫枝、大公、韩岭、钱湖新村(居民区)。   东吴镇 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67万人。镇政府驻鄞县大道东吴段1号。辖:东吴(居民区),东村、南村、西村、北村、天童等(行政村)。   五乡镇 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78万人。镇政府驻五乡碶。辖:五乡、宝幢(居民区),仁久、汇纤、龙兴、明伦等(行政村)。   邱隘镇 面积20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镇政府驻人民北路2号。辖:方庄(方庄居民区、新市村、后新村),镇南、镇北(行政村)。   云龙镇 面积 40平方千米,人口2.52万人。镇政府驻龙兴路1号。辖:云龙(居民区),云龙、双桥、前徐、石桥、任新等(行政村)。   横溪镇 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3.13万人。镇政府驻桑园路四区27号。辖:横溪(居民区),周夹、金溪、上任、大岙、金峨等(行政村)。   姜山镇 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8.03万人。镇政府驻北大东路11号。辖:姜山、狮山、茅山(居民区),仪门、东光、上何等(行政村)。   集士港镇 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4.72万人。镇政府驻集士南路15号。辖:集士港(居民区),集士港、丰成、元禾、杨家、湖山等(行政村)。   横街镇 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4.09万人。镇政府驻横街南路88号。辖:横街、凤岙(居民区),横街、上陈、林村、万华、应山等(行政村)。   古林镇 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4.94万人。镇政府驻中心路501号。辖:古林、藕池新村(居民区),古林、施家、俞家、包家等(行政村)。   高桥镇 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4.58万人。镇政府驻文化路11号。辖:高桥、长乐新村、紫薇(居民区),高桥、秀丰、新联等(行政村)。   鄞江镇 面积63.9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镇政府驻光溪西路55号。辖:鄞江(居民区),光溪、鄞江、悬慈、清源、沿山、梅园等(行政村)。   洞桥镇 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2.17万人。镇政府驻章远路150号。辖:洞桥(居民区),洞桥、沙港、程家、李家、孙王、前王等(行政村)。   章水镇 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2.69万人。镇政府驻振兴东路111号。辖:樟村(居民区),樟村、童皎、许岩、朱梅、郑家、大皎等(行政村)。   龙观乡 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1.13万人。乡政府驻龙兴路500号。辖:桓村、后隆、金溪、李岙、大路、山下、雪岙、龙谷、龙峰等(行政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鄞州区辖3个街道、16个镇、1个乡,48个居民区、407个行政村: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瞻岐镇、东吴镇、高桥镇、塘溪镇、洞桥镇、集士港镇;龙观乡。2005年底,户籍人口77.66万人。(梅墟街道委托宁波市科技园区管委会管理,东钱湖镇委托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理)   截至2006年12月,鄞州区面积1346平方千米,人口77.66万,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31个社区、27个居民区、452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惠风东路568号。(以下部分行政村名录有待补充)   钟公庙街道 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8.39万人。办事处驻鄞县大道中段2588号。辖:汪董、钟公庙、长丰、飞虹、宋诏桥、东湖、彩虹、桑菊、凤凰、金家漕、剑桥、后庙、兴裕、繁裕、南裕、陈婆渡等16个社区,(行政村名录缺)。   下应街道 面积30.57平方千米,人口3.74万人。办事处驻下应北路1号。辖:东裕、雅苑、东兴、东城等4个社区,下应、东莺等居民区,(行政村名录缺)。   石碶街道 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4.53万人。办事处驻食品街1号。辖:石碶、东方2个社区,石碶新区1个居民区,(行政村名录缺)。   梅墟街道 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1.50万人。办事处驻梅墟村。辖:梅沁、梅墟2个社区,(行政村名录缺)。   瞻岐镇 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2.60万人。镇政府驻瞻岐。辖:东一、东二、南一、南二、周一、合一、卢一、嵩一、岐西、岐化、岐下洋、东城等行政村。   咸祥镇 面积64.54平方千米,人口2.79万人。镇政府驻咸兴路1号。辖:咸祥居民区,咸一、咸二、咸三、咸四等行政村。   塘溪镇 面积94.6平方千米,人口2.69万人。镇政府驻人民路51号。辖:邹溪、沙村、施村、塘头、童村、上周、华山等行政村。   东钱湖镇 面积136平方千米,人口4.49万人。镇政府驻莫枝。辖:钱湖人家、隐学山庄2个社区,莫枝、大公、韩岭、钱湖新村4个居民区,等。   东吴镇 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69万人。镇政府驻鄞县大道东吴段1号。辖:东吴居民区,东村、南村、西村、北村、生姜、平塘、勤勇等行政村。   五乡镇 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80万人。镇政府驻五乡碶。辖:五乡碶社区,五乡、宝幢2个居民区,仁久、汇纤、龙兴、明伦等行政村。   邱隘镇 面积20平方千米,人口3.71万人。镇政府驻人民北路2号。辖:方庄、镇南、镇北3个社区,邱一、邱二、沈家、横泾、后殷、前殷、渔金等行政村。   云龙镇 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53万人。镇政府驻龙兴路1号。辖:云龙居民区,云龙、双桥、前徐、石桥、任新等行政村。   横溪镇 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2.81万人。镇政府驻桑园路四区27号。辖:横溪居民区,周夹、金溪、上任、大岙、金峨等行政村。   姜山镇 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7.41万人。镇政府驻北大东路11号。辖:星城社区,姜山、狮山、茅山3个居民区,仪门、东光、上何等行政村。   集士港镇 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60万人。镇政府驻集士南路15号。辖:集士港居民区,集士港、丰成、元禾、杨家等行政村。   横街镇 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4.09万人。镇政府驻横街南路88号。辖:横街、凤岙2个居民区,横街、上陈、林村、万华、应山等行政村。   古林镇 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5.10万人。镇政府驻中心路501号。辖:西湖社区,古林、藕池新村2个居民区,古林、施家、俞家、包家等行政村。   高桥镇 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4.88万人。镇政府驻文化路11号。辖:高桥、长乐新村、紫薇3个居民区,高桥、秀丰、新联等行政村。   鄞江镇 面积63.9平方千米,人口2.30万人。镇政府驻光溪西路55号。辖:鄞江居民区,光溪、鄞江、悬慈、清源、沿山、梅园等行政村。   洞桥镇 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2.11万人。镇政府驻章远路150号。辖:洞桥居民区,洞桥、沙港、程家、李家、孙王、前王等行政村。   章水镇 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2.66万人。镇政府驻振兴东路111号。辖:樟村居民区,樟村、童皎、许岩、朱梅、郑家、大皎等行政村。   龙观乡 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1.13万人。乡政府驻龙兴路500号。辖:桓村、后隆、金溪、李岙、大路、山下、雪岙、龙谷、龙峰等行政村。   地图      链接1 链接2   街道、乡镇简介   钟公庙街道  面积:39平方千米 人口:8.39万人(2006年) 办事处驻:鄞县大道中段2588号   位于宁波南郊,鄞州区政府所在地。辖:汪董、钟公庙、长丰、飞虹、宋诏桥、东湖、彩虹、桑菊、凤凰、金家漕、剑桥、后庙、兴裕、繁裕、南裕、陈婆渡等16个社区,(行政村名录缺)。   原辖10个居民区、29个行政村。辖:长丰新村、凤凰、大朱家、甬兴、飞虹、四明、彩虹、钟公庙9个居民区;宋诏桥、黄泥桥、汪董、后庙、长丰、金家漕、慧灯寺、钟公庙、庙堰、吴陆周、新林、毛家漕、三桥、鲍家、萧皋碶、干墩、桃江、傅家、鲍家耷、陈婆渡、石路头、石家、三里、高塘桥、李花桥、茶亭庵、铜盆浦、前周、铜盆闸2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3222人,其中非农人口27006人。后辖29个政村、12个居民区,总人口7.5万。办事处驻地钟公庙路115号。   下应街道  面积:30.57平方千米 人口:3.74万人(2006年) 办事处驻:下应北路1号   现辖:东裕、雅苑、东兴、东城4个社区,下应、东莺2个居民区,(行政村名录缺)。   原辖下应、东莺2个居民区;袁家、团桥、柴家、岙里王、江六、黎明、史家码、河东、河西、胜利、东升、姜村、湾底、六村、外段、里段、大河沿、林家、顾家、王家弄、殷家、童王、潘火、小花园、曹隘、妙胜、齐心、泗港、土桥、童家、葛家、中鹅、蔡家漕、孙马、潘一、联心36个行政村。后辖3个居民区、36个行政村,面积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622人,其中非农人口35621人。办事处驻地下应大道1号。   2006年4月13日,《关于同意设置东城社区居民区的批复》(鄞政发〔2006〕31号):同意下应街道设置东城社区。东城社区居民区所辖范围东起创新路,西至钱湖北路,南起贸城东路,北至堇山东路。社区居民区办公地点设在下应街道春江花城小区。   石碶街道  面积:34平方千米 人口:4.53万人(2006年) 办事处驻:食品街1号   辖:石碶、东方2个社区,石碶新区1个居民区,(行政村名录缺)。   原辖:石碶、石碶新区、北路二村、雅渡新村4个居民区;石碶、塘西、雅渡、建庄、冯家、后仓、黄隘、联丰、星光、栎社、汪家、车何、北渡、东杨、镜水、朱韩、横涨、谢家馋、西杨、上王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1815人,其中非农人口19053人。办事处驻地石碶北路食品街1号。   宁波市科技园区(又称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由中国科学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拥有市级经济管

奉化区

   奉化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区南面,介于北纬29°25′~29°47′、东经121°03′~121°46′之间。东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接新昌县、嵊州市和余姚市,北交鄞县。省道甬临线、江拔线、浒溪线,甬台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和沿海国防公路穿越其间,公路奉溪线;剡江、县江、东江等河流贯东西南北,内河航线109公里,外海航线连我国沿海各港口;市区距宁波30公里,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15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东西长70.5公里,南北宽42公里,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岛屿24个。 奉化中部的溪口镇是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中正、蒋经国父子的故乡。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此处,并且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也经常来此居住。溪口镇旁的雪窦山上亦有多处与蒋氏相关的建筑和景点。附近的滕头村则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村。   奉化是名人故里,历史名人蒋介石、蒋经国的故乡,涌现了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革命先烈卓兰芳(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红帮裁缝鼻祖王才运等一批杰出人物。   奉化近代名人还有俞国华、王任叔(巴人)、邬华扬、邬维庸等    地形地貌   奉化地貌复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分属宁绍平原、浙东丘陵和滨海港湾区。河流多为西南-东北流向,全市地貌构成大致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西南部处于天台山脉与四明山脉交接地带,多高山峻岭,多山区和河谷,山脉高度200-1000米,黄泥浆岗海拔976米为境内最高峰,与一般山峰相对高度400米。   东北部平原区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系冲积湖积平原,剡江、县江、东江汇流,属宁绍平原的延伸部分(宁奉平原的一部分)为重要耕作区。   东南部为沿海港湾区,尚有小块狭长低平地带,溪流单独入象山港,山脉属天台山脉。   ■气候   奉化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边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3℃,最低月一月份平均气温4.6℃,最高月七月份平均气温28.0℃,≥10℃的有效积温5133℃,无霜期232天,降雨量1350至1600毫米,年日照时数1836小时。奉化气候条件具优越与多灾两重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洪涝和寒潮。   ■森林植被   奉化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历史上森林植被茂密,由于长期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取代为钍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等次生植被及人工引种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丛、灌丛、灌草丛等。   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温带植物兼有。现已知高等植物180科,1500余种,竹类5属2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榧树(Torre yagrandis)、浙江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香樟(Cinnanomun camphora)、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还有三尖杉、杜仲、青檀、紫茎、野大豆、明党参等。其它常见的植物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杨树、河柳、木荷、枫香、枫杨、合欢、黄檀、苦楝、刺楸、泡桐以及以苦槠、青冈、石栎、麻栎为主的壳斗科植物和豹皮樟、浙江楠等樟科植物;粗榧、悬钩子、金樱子、山桃、山樱桃、山杨梅、野山楂、板栗、锥栗、茅栗、木通、猫儿尿、猕猴桃、牛0、无颓子、赤楠、乌饭树、野柿等野果类植物;映山红、马银花、云锦杜鹃、荚蓬、紫金花、朱砂根、赛山梅、小蜡、雪柳、六月雪、栀子、南天竹、蜡梅、崖花海桐、石斑木、多花蔷薇、紫荆马棘、棣棠花、木槿、海滨木槿、杨桐、柃木、石菖蒲等观赏类植物;还有化香、滕构、构树等纤维植物,豆腐紫等化工原料及杜仲等大量中药村植物。   现有古树名木共1100株,树种较多,分布较广,隶属于21科38属40种。其中国家一级古树60株,国家二级古树173株,国家三级古树865株,名木2株。按分布类型,散生457株,群生643株。树龄古老、树冠奇特,在宁波乃至全省均享有盛名,位于尚田镇塔竹林村的千年银杏王,树龄1500年,为宁波古树树龄之最;位于溪口镇直岙村的枫杨树,树龄约500年,为宁波最古老的枫杨之一;位锦屏街道上宋村的枫香树,树龄550年,为浙江第一;位于溪口镇董一村的黄连木树,树龄600年,为宁波最古老的黄连木;1997年在宁波十佳古树名木评选中,奉化有三株古树名木进入十佳,其中溪口雪窦寺的“将军楠”(为张学良将军所植的浙江楠)名列第二,溪口雪窦寺的“夫妻银杏”名列第四,溪口状元岙村的“状元古樟”名列第十。   ■自然资源   奉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30多万亩,山地120多万亩,可开发内河水力资源2.68万千瓦,湖汐资源14万千瓦。矿产以花岗岩和紫砂泥为主。野生动物有云豹、黑麂、穿山甲、白颈长尾雉、虎纹蛙、鲳鱼、蚶、牡蛎等1600余种,其中海洋鱼类120种。野生植物有樟、栎、杜仲、凹叶厚朴、金钱松、三尖杉、云锦、杜鹃等180科,1500余种。  

象山县

石浦渔港 ■王飞庆摄     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现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2005年底,户籍人口52.74万人。   象山历史悠久。早在6700年前就创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有力补充。春秋时,为越国鄞地,唐神龙二年(706)立县,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强化工业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称号。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6.01亿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0683元。   特色效益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三水一菜”(水产、水果、水禽、蔬菜)主导产业,2001年实现农业产值37.5亿元,列全省前茅。全县现有柑桔、枇杷、杨梅、茶叶、竹笋等经济林30万亩,浙东白鹅饲养量达到148万羽。“种子种苗”工程有效实施,建成优质柑桔、特种野猪、浙东白鹅和大黄鱼等种苗基地15个,水产品总量居全国前茅,海洋捕捞业平稳发展,水产养殖业迅猛增长,海淡水养殖面积23万亩,建有全国最大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现已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80只。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突破。全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的石浦港后方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国水产城,年交易量20万吨。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4000余家工业企业中,形成了以华翔、天安、巨鹰、甬南等大企业为龙头,以针纺织、机械电子、水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针纺织业是象山的传统优势行业,有企业近千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械电子是象山工业的主导产业,主要生产汽车配件、输变电设备、电子通信设备、消防器械、医疗器械、食品设备等,发展势头迅猛。2001年,全县工业产值25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3亿元。   建筑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全县有建筑企业54家,其中国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从业人员7.5万人,2001年完成施工产值80.2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建筑大县行列。宏润、龙元集团是浙江省最早获取外经权和多项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年施工产值均达到20亿元,连续7年包揽外省市进沪施工企业综合考评冠亚军。几年来全县建筑企业共创国家“鲁班奖”8项,上海市“白玉兰奖”59余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13项。上海高架桥、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等一大批“高、大、难、新”项目,由我县建筑企业承建。目前,建筑市场已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并在越南、也门、马来西业等国承建项目。   海洋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70.3%。距中心城区5公里的国家“AAA”级海滨旅游度假区松兰山六个沙滩蜿蜒相连,岬角礁石峭挺拔,山川洞穴千姿百态,与石浦皇城沙滩、红岩长廊成为宁波市新十大名景。由杭州宋城集团和象山共同投资5亿元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国渔村”,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计划于2004年完工。还有“海上仙子国”之称的渔山列岛、“中国檀香山”之美誉的檀头山、钟灵毓秀的灵岩山以及拥有峻峰怪石、摩天石林的花岙岛等都能让你留连忘还。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由丹东、丹西、爵溪三个街道组成,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民广场、体育馆、广电中心、医疗中心、高教园区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设施相继完成或正在紧张施工中。她正向着“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自然地理】   三面环海 一线穿陆   象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二面环海,一线穿陆”的理特征。象山是名副其实的半岛县。   象山县境东西最大距离为7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90千米。陆地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岛部分为995平方千米,岛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   北甬南温,融入“长三角”   象山县是宁波市所辖的最南的一个县,位于宁波和温州两个开放城市之间,属长三角洲经济经济区外沿。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北与宁波北仑开发区、鄞州区一衣带水,距远东经济中心上海市仅300千米。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和重化工业基地的建设,必将有力地带动北部象山港和南部石浦港两大港口的开发建设和整体经济发展。   宁波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启动建设象山港大桥的战略部署,突显了象山区域的区位优势,将使象山进一步融入宁波,接轨上海,联通台州、温州,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象山港大桥一旦建成,丹城到宁波只有50千米的“半小时旅程”,并且可将同三线等多条高速公路与沿海国道主干线、宁波沿海南线等多条高等级公路连接成网,进一步扩大干线公路的辐射范围,实现宁波市“半小时交通经济圈”的战略目标。加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叠加效应,象山将进入上海“3小时公路交通圈” ,全面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从而进入一条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象山是天台山余脉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象山全境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群山叠翠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平畴间布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历有“上八万(亩)” “下八万(亩)”之称。   此外,象山还有冲击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浅,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顷、梅溪一带比较典型。   洪积平原以溪谷平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   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独注入海。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东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积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为三门湾内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长18千米,平均宽500米。   半边山   象山县的半边山风景点,濒临浩瀚东海,是个三面碧水相拥的小小半岛。从石浦港起航,坐小机轮仅30分钟水路。景点的临海山体独特峻俏,濒岸礁石秀美壮观,卵石滩色彩斑斓十分诱人。   蒙顶山   蒙顶山在西周镇南面。因春夏季节常云雾蒙顶而得名。有三条路可以登山:一条由北麓沙地村上山,沿路有上马石、缚虎山、欢喜岭等多处胜景,路径盘曲仄小;一条从东麓赖家村上山,羊肠小道,陡峭难攀;另一条由南面芭蕉东岭头上山,路宽阔平缓,今山上茶民都从此路上下。   南韭山   南韭山为韭山列岛的本岛,是浙江省中部沿海的较大岛之一,位于象山县丹城镇东32公里的海面上,西距大陆最近点为18.61公里。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韭山以产大韭得各”,又因岛处舟山群岛之南,所以寇以“南”,称南韭山。   檀头山   在象山半岛东南方向的大目洋与猫头洋之间,有一座面积为11余平方公里的海岛,她叫檀头山。   五狮山   五狮山又名五指山,在茅洋乡、东陈乡、新桥镇交界处,海拔557米,是县内名山之一。有诗云:“日临翠壁千峰动,风卷青松万壑寒。鸟道极天城郭小,花香满地洞门闲。”遥望雄峰,峻秀挺拔,壁立难登,犹如五狮相搏,又似五指相聚,故有“五狮”、“五指”之称。   渔山   象山县海城上岛礁奇多,著名的渔山列岛就是其中之一。渔山列岛有南渔山和北渔山之分,常说的渔山通指的是北渔山。北渔山面积0.78平方公里。宛若镇海之柱戳立万顷碧波之中,亦如在蔚蓝色的海天相托相护下的一块绿色翡翠。   珠山   珠山位于贤庠、涂茨二镇交界处,又名珠岩山,海拔541米。宋宝庆《四明志》载,“珠山,一名珠岩山,山顶一石圆如珠,高百余丈,因名珠岩。”古有“海舶遥望,岩顶宝光射星汉”的传说,又有“赤玉盘堆削琢峰”之赞,是县内一大胜景。   隔溪张水库位于浙江省象山县西周镇隔溪张村上游0.5km处,系属淡港水系的上游支流,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0.6km2。隔溪张水库为以供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工程,属三等工程。   象山地处东经121°34'-122°20',北纬28°45'-29°49',濒临太平洋。其地理位置决定了象山具有非常明显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即四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积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涨落有序的潮汐   象山三面临海,许多岛屿都被大海包围着,这时我们会发现海水有一个涨落的现象:它每天两次涌上海滩,把露出水面的礁石、海滩淹没了,海湾、海港水位增高了;到了一定时间,海水又逐步降将,礁石、海滩又露出水满。   人们把海水涌上来叫做涨潮,海水落下去叫做退潮。海水涨到最高峰位叫做0,退到最低点位叫做低潮。涨潮发生在白天,我们称它为“潮”;涨潮发生在夜晚,我们称它为“汐”;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合起来叫潮汐。   象山是个海洋大县,沿海岸为规则半日潮区。潮汐与象山人民的生活、生产关系十分密切,掌握潮汐涨落规律对出海捕鱼、晒盐、人工养殖、安排海港和河口船只进出、防台等都有重要意义。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地球对地面上海水的引力,比月亮和太阳大几百万倍,所以海水留在地球上,而不会被月亮和太吸走。但是,月亮和太阳都像大的磁铁一样吸引着海洋,它能把靠近它一面的海水吸得鼓胀起来,引起潮汐。   太阳虽然比月亮大得多,但是由于月亮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近得多,因此,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比太阳大得多。潮汐主要是由月亮引起。当地球某地对着或背着月亮时,这个地方受月亮的作用力最大,海水就上涨形成涨潮区;其他地区的海水流向涨潮区,形成退潮区。   地球自转一周,某地必有一次对着月亮,一次背着月亮,故形成两次涨潮,而两次涨潮的间隔,就有两次落潮。   象山渔谚:“初三潮,十八水,初八、廿三小水低。”月亮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对海潮的影响极大。例如,当月亮和太阳与地球成一直线时,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引力加在一起,引起不同寻常的海潮,这种海潮称为大潮,农历每月初三、十八各发生一次;当月亮、地球与太、地球这两条连线成直角时,引力就弱,潮水很低,这种潮叫做小潮。象山农历初三、十八潮位最高;初八、二十三为一月中潮位最低。   天然氧吧   据测定,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中,氧气约占20.7%,一个成年人每天新陈代谢大约需要消费500升氧气。而人体内氧气贮存量却仅有1.5升左右。其余只能靠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补充。   象山森林覆盖面积达58%,象山人均公绿面积11.89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6—17℃,根据有关专家测定,象山区域大气的各项指标均达优质独家去条件,特别是香山每立方厘米大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47万个,完全达到国家度假区一级标准。而当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0—100万个地时候,空气本身就有防治疾病的作用,而大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一般为每立方厘米400—700个。所以,象山大自然的“绿色”空气,被誉为“天然氧吧”。   象山陆域面积为1175平方千米,以“七山一水二分田”基本格局组成,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56%以上,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吸收与散发热量收支平衡,是人居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台风期间,为双峰型。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象山县海洋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集“渔、港、岛、滩”等各种海洋资源于一体的最佳地区之一。近年来,按照“渔业产业化、产业多元化、渔港城市化”目标,实施“渔、港、景”联动开发,努力推进全国渔业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的跨越。渔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2003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6.4万吨。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拥有250马力以上钢质渔轮1500余艘,外海捕捞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多次获国家、省、市渔业生产先进县称号。面对海洋捕捞资源衰退、渔场缩小、生产成本提高等多种困难,积极调整捕捞作业结构,优化提升海水养殖业,深化水产品加工业,引导转产渔民从事养殖、洋地运输、滨海餐饮、休闲渔业等多种行业。水产养殖得到新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全国领先,紫菜养殖和海水池塘养殖居全省前茅。水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出现了超星等利用海洋生物技术加工水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港口开发加快推进。石浦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是全国一级群众渔港。以石浦渔港为中心,“一镇两岛”(石浦镇和南田岛、高塘岛)作为有机整体的渔港经济区,正在进行统盘规划开发。   海洋旅游业异军突起。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植被葱郁、空气清新,海鲜美味,是浙江省海洋旅游业四大板块之一,是华东地区发展海洋旅游业的最佳地区之一。1997年以来,象山旅游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一带、三区、十大产品”(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和松兰山休闲度假区、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大塘港生态观光旅游区)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宁海县

    宁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计划单列市宁波市属县,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全县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乡,人口58万,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海岸线176公里,滩涂2.6万公顷,山林12万公顷,耕地3.5万公顷。   宁海具有悠悠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建宁海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县北南溪温泉藏于深山奇幽之处,是全国三大著名温泉之一;雁苍山,气势雄伟,为宁波市新十景之一;县南莲头山冷泉,能疗关节炎等症,自清于今,民间作“仙水”治病,久盛不衰。宁海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古代有藐视灭十族之灾的方孝孺、率众起义的农民领袖王锡桐;现代有“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国画大师潘天寿、著名画家应野平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宁海县国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农业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鱼虾蟹贝藻之丰,系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蛋鸭之乡,誉称浙东鱼米之乡;全县海洋水产养殖面积达16.5万亩,为浙江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望海茶”、“望府银毫”茶叶为全国优质名茶,对虾、泥螺、蛏子等水产品闻名海内外。   工业经济是全县国民经济的主体,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饮料、橡胶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宁海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宁海华联纺织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宁波一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产销量最大的童装企业,西林牌手动液压搬压车、大梁山牌啤酒、爱妻牌压力锅等大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声誉。   宁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同三线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铁路纵贯县境,34省道甬临线是一级公路,和盛宁线、象西线组成陆路交通主骨架,县城距宁波机扬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5000吨级强蛟码头投入使用,北通宁波、上海、大连,南达温州、厦门、香港,水陆客货周转能力大大提高。程控电话容量达到10.9万门,移动电话、无线电话、传呼均与全国联网。电力充足,水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服务优良。开放的宁海正按照宁波市副中心城市规划的要求,大踏步向一个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自然地理   宁海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连奉化市,东北濒象山港,东接象山县,东南临三门湾,南壤三门县,西与天台、新昌为界。有着山区半山区和浅海滩涂的丰富地形。   宁海县坐落在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之间,境内重峦叠嶂, 山区资源丰富。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94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80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2.5万亩,林地162万亩,滩涂39万亩,素有“七山二地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58.1%,绿化程度为35.0%,森林储积量达234万立方米。   宁海县傍山依海,溪流纵横,水资源总量约17.3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达10.6万千瓦,总库容为4.304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境内的国家大(二)型水利工程——白溪水库,是宁波市重要的供水水库,也是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即将动工的库容为8460万立方米的西溪水库,可提供5400万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据初步调查,茶山地区可开发成装机容量为200-300万KW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无霜期230天。   县境内已发现的矿藏共36种,以非金属为主。黑色金属有磁铁、赤铁等;有色金属有铜、铅锌;稀有金属有辉钼、钴土;贵重金属有金银;非金属有黄铁、粘土等;燃煤有烟煤、褐煤。金属矿大部分产于新华夏构造带,非金属与第一次次生化有关。但探明储量者不多。   宁海古树名木资源数量众多,物种丰富,共有古树名木1202株。其中散生古树582株,古树群28处620株;属一级保护古树284株,二级保护古树336株,三级保护古树582株。树龄最高的为岔路镇柴家村万婴柏,达1700多年,胸围最大的是前童镇的“浙江第一樟”,为1500cm。   历史沿革   宁海,顾名思义,这是一片波澜宁静的海湾,一方欢乐、安宁、祥和的土地。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风平浪静,故名“宁海”。千百年来,宁海人民在这儿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治设白峤。   隋开皇九年(589)废,并入临海县。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徙海游(今属三门县)。武德七年又并入章安县。   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复建,治迁广度里(今城关镇)。唐神龙二年(706),以县东地域辽阔,析归象山县。   民国29年(1940),划海游等17乡镇归新建的三门县。宁海建县后,历属临海郡、台州路、台州府。   1949年宁海解放后,初属台州专区,后数易隶属于宁波专区或台州专区。   1958年10月撤宁海,并入象山县,县治设力洋,后移原宁海城关。   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属宁波专区,1983年7月改隶宁波市。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582389人,其中城镇人口309821人,乡村 人口27256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3.2%和46.8%。在总人口中, 男性人口304360人,女性人口27802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 和4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o,计划生育率97.4%,晚婚率66.2%。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县具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总数为43.0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85.1%,比“四普”提高了7.8个百分点,全县每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169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182人,分别比“四普”提高了526人和129人。   经济概况   2003年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位列第82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18.5%;在二产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50.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1亿元,分别增长16.2%和35.1%;第三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22.2%。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2002年的15.8:57.6:26.6调整为14.0:58.5:27.5。   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7.44亿元,增长27.0%,地方级财政收入5.6亿元,增长42.6%。全年财政支出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宁海农业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鱼虾蟹贝藻之丰,誉称浙东鱼米之乡,是国家级及省级粮食、茶叶、柑桔、蛋鸭、水产等农副产品生产 基地。目前已形成茶叶、竹笋、柑桔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山羊、高山蔬菜等十大主导产品,万亩(头)以上的农产品基地有20个,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列入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海水养殖面积23.36万亩,海水产品产值11.29亿元,位居全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柑桔产量5.4万吨,花卉苗木8000亩,茶叶产量2219吨,其中名优茶85余吨;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达到5600亩;宁海土鸡饲养规模500万羽。已有农产品注册商标97个,获国家级和省级博览会金奖产品8个。望府茶、望海茶、宁海白枇杷、宁海土鸡、长街蛏子、"怡绿"牌脐橙、"怡野"牌羊尾笋等产品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市名牌或优质农品称号。大佳何对虾、青蟹、泥蚶、西店牡蛎、长街泥螺以及大黄鱼、鲈鱼等水产品名闻暇尔,并出口国外。27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200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5亿元,农业总产值20.5亿元,粮经比例由2002年的1:2.3变为1:3.35。   工业经济是宁海的主导经济和强县经济。200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5亿元,比2002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25.9亿元,外贸自营出口总额达3.8亿元。工业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2.38分。100家实力工程企业完成产值76.3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形成了机械电子、模具制造、家用电器、塑料橡胶和金属制品、五金阀门、文体用品、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汽车配件十大类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格局,一批企业和一批产品脱颖而出,饮誉国内外市场,拥有双林集团、天明电子、金海化工、豹王电池、志清阀门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一休牌童装、爱妻牌压力锅、大梁山牌啤酒、西林牌液压搬运车等省级以上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3年第三产业达27.5亿,占GTP为27.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 亿元。商品房交易达4.1亿元。旅游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始,把5月19日定为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全面完成县域旅游资源普查,温泉景区、天河生态风景区、野鹤湫景区、“十里红妆”艺术馆对外营业。200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8.2万人次,旅游收入4.5亿 元。金融保险机构齐全,2003年底,各项存款余额66.8亿元,贷款余额72.4亿元,各项财产保险承保额86.9亿元。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170公里,公路密度62公里/百平方米。825个行政村通公路,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44566辆。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5万户,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40.7部/百人和40.4部/百人。互联网注册用户1.6万户。   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截止2003底,该县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0家,项目总投资6.7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突破1.67亿美元。全年全县实现外贸出0货值69.2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4.2亿,其中,自营出口总额3.8亿, 300余个品种的产品 出口123个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三。进口总额0.45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累计设立境外企业9家。2003输出各类劳务派出62人次,劳务合作营业额237万美元。   中国模具生产基地 宁海模具制造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现有模具制作企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制模技工达1万余人,模具产品大到汽车、小到电子配件均能加工。双林集团、华东机电、模具一厂等模具专业制造企业技术先进,设备精良,拥有数控机床1000余台、数控铣床(CNC)400余台,普遍采用CAD、CAM、CAE等先进技术,产品不仅为国内知名企业一汽、二汽、大众和长虹等配套,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文具生产基地 文具行业是宁海工业经济的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共有文具生产企业230余家,其中上规模企业24家,2003年全行业销售达18亿元。主要生产长尾票夹、卷笔刀、钉书机、胶水、文件夹、文件柜等系列产品,品种多,规格全,深受外商和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全行业外向度达8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得力集团、宁宁文具、松鹤文具、彬彬文具等企业为代表的宁海文具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乃至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   华东汽配中心 全县汽配行业产值10余亿元,企业上百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产值5 亿元。主要配套产品:汽车同步带、密封件、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汽车灯具等。主要企业有宁波捷豹集团有限公司、建新橡塑公司,宁波市天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橡胶燃油管获国家级新产品称号。   行政区划   宁海县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5′、北纬29°17′。总面积1931.22平方千米。   宁海县人民0驻跃龙街道县前街18号,邮编:315600。代码:330226。区号:0574。拼音:Ninghai Xian。   宁海县辖4个街道、11个镇、3个乡: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前童镇、桑洲镇、黄坛镇、强蛟镇、西店镇、深甽镇、岔路镇、大佳何镇;胡陈乡、茶院乡、越溪乡。   2000年,宁海县辖15个镇、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18186人,其中:城关镇 153398人、长街镇 35165人、力洋镇 18955人、明港镇 22208人、一市镇 15279人、岔路镇 19885人、前童镇 18342人、桑洲镇 16141人、黄坛镇 17735人、梅林镇 27430人、桥头胡镇 20806人、大佳何镇 15391人、强蛟镇 14134人、西店镇 47544人、深甽镇 29130人、胡陈乡 13062人、茶院乡 16597人、越溪乡 13466人、双峰乡 3518人。   行政区划变更:2004年10月,撤销明港镇、双峰乡建制,分别并入长街镇、力洋镇和黄坛镇。   旅游景点   强蛟群岛:   宁海的海,宁静而美丽,在象山港湾内,居然能见到蔚蓝的海水。这在大陆近海一带颇为鲜见,是祖国万里海疆富有特色的一段。   在宁海,不光可进行陆上旅游,爬山涉水、穿密林、探峡谷;也可进行海上旅游,象山港、三门湾畔碧海金沙的强蛟群岛、双山岛等,让您充分领略海港风光,品尝鱼虾蟹贝等美味海鲜。   象山港的强蛟群岛是一群古老而神秘的岛屿,几千年的人文沧桑使它平添了几许凝重的历史感。   泛舟海上,极目远眺,蓝天与碧海一色,2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12座小岛星罗棋布,宛如一条水晶项链,嵌镶于万顷碧波之中,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千岛湖”。它比新安江的千岛湖水面更辽阔、气势更雄伟。此处四面环山,波澜不惊,各个小岛各领0,争奇斗艳。   强蛟群岛中以白石山岛最奇,岩石诡奇多姿;中央山岛最秀,花木争相竞艳;横山岛最著名,上有古诗,林木参 天,浓荫垂海。从明初开始,这里就是香火旺盛的“小普陀”。   现今绿树簇拥着“南普禅院”,供奉着缅甸赠的两尊玉佛。徜徉其中,您能体会到“蓝天碧海”的真正含义。此外还有汉代的鲒埼亭,系汉代设烽火台的海防驻兵营寨。   强蛟群岛自古有蜃海之称。每当雨后,海天如洗 ,有五彩蜃气从海面冉冉升起,隐隐有亭台楼阁、山峦树木,似梦似幻。   强蛟群岛是宁海著名的渔业捕捞和不产养殖基地,水产之优居浙江三大养殖港湾之最,是品尝海鲜的理想基地。贝壳类品种特别丰富:牡蛎、血蚶、青蟹等特别著名。在岛上吃烧烤、尝海鲜,原汁原味,别有风情,是旅游者的一大享受。   长街伍山石窟:   在宁海东乡长街镇,有好几个石窟,伍山石窟是其中一个。   伍山石窟历经800多年,由人工采石形成。目前,已经发现大约30余个洞窟群,800多个形态各异、宛如天成的洞窟。石窟群风光奇险,雄伟与妩媚并存。整个石窟从外看,好像一个巨大的城堡。主洞窟高数丈,旁有几个小石窟,洞窟之间或相连或相通。数个洞窟好像一个歪斜的葫芦,口小腹大。洞口就在山顶,像一扇天窗。洞壁就像一顶随风飘舞的幔帐。洞内可搭戏台。   伍山石窟因紧临大海,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海产。目前总规划面积约40公顷的伍山石窟旅游度假区即将建成。整个规划区域分为一个主景区和两个分景区。伍山石窟主景区包括不周神山、聪明山水、岳井洋景区和伍山度假区,将分别建成洞室园林观光区、洞窟童话游乐区、海湾盐场观光区以及宾馆别墅度假区;道士岩和石兰山这两个分景区,将建宗教、石文化区和洞窟野营探险区。   野鹤湫 :   野鹤湫位于黄坛镇西部,《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梁皇山的北麓,距县城15公里。   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有浙东地区最密集的瀑、潭群。18级飞瀑,36泓龙潭,或缓或急,或宽或窄,绵延数公里。   这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春来山花满坡,蝶飞翩翩;秋天红叶遍地,雁鸣声声。景区内,沟谷纵横,险峻奇秀,林木丰盛,环境清幽,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最适合一家人或三五好友在此喝茶聊天、休闲自娱。据说,此地曾是野鹤的家园。民间一直流传着王乔乘鹤东来这里的仙话。这一带还被推断为黄公造纸的基地。   据开发部门规划,整个景区分为六个分景区:野鹤溪、闲云溪、云鹤坪、野猪头、丁山等。   最有特色的分景区是野鹤溪,全溪长达2.5华里,有由会真瀑布、瑶台瀑布、天门瀑布等组成的瀑布群。   为了旅游安全从入口处开始都已铺设了石级,沿溪都装有不锈钢栏杆。在各个观景点还建造了竹亭、竹台、竹楼、竹榭、竹廊、竹桥……   位于整个景区东北部的闲云溪,面积800余亩,目前是景区的入口处,建有与景区相适应的闲云山庄,内有宾馆饭店、管理房、购物长廊、停车场、公厕等。同时还有供野餐用的烧烤区等。   云鹤坪,除了建有供游人度假、休闲的多种建筑外,还建有突出野鹤湫作为道教文化发祥地的道观小区:道观、太极图像、健身屋等建筑物。   野猪头、丁山则保持原始生态,建成度假村、动物园、植物园、百果园、茶园等,为游人提供丰盈的绿色环境和绿色食品。  

余姚市

  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县,北毗慈溪县,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 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杭甬公里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余姚历史悠久,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秦时建县(一说汉建)。东汉建安五年(200)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元贞元年(1295)又升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南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1985年7月1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全市共辖14 个镇、1个乡、6个街道,人口82.69万。   二·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隶属宁波市代管。   三.详细介绍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0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龙泉山,田螺山遗址与舜江楼等。   境内有沪杭甬高速、329国道、甬余公路、杭甬铁路穿过。沪杭甬高速横贯余姚市区,客运、货运均与全国铁路网相连。   四.行政区划      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52719人,其中:余姚市区 241129人、低塘街道 64319人、朗霞街道 39273人、临山镇 41929人、黄家埠镇 38574人、小曹娥镇 28306人、泗门镇 61334人、马渚镇 49111人、牟山镇 19200人、丈亭镇 30952人、三七市镇 29493人、河姆渡镇 21104人、肖东镇 26537人、梁辉镇 39843人、大隐镇 8754人、陆埠镇 48006人、梁弄镇 30297人、大岚镇 11433人、四明山镇 9928人、鹿亭乡 13197人。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五.经济概况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7亿元,增长10.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增长10.8%,其中地方级收入33.3亿元,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亿元,增长8.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7亿元,增长19.2%,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22亿元,增长1.1%,餐饮业零售额17.3亿元,增长21.8%。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5.6∶60.4∶34。2008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825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3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790亿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14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97元,增长1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2.3亿元,比年初增加68.6亿元,增长32.1%。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铜钱桥榨菜”、“明凤甲鱼”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王国、模具之乡”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消防器材、不锈钢制造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吸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驰名商标76件、省著名商标41件、宁波市知名商标14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在2008年全国县域商标发展TOP100”名单中列第17位。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中国塑料博览会(1999年——2008年)、中国小家电博览会、中国裘皮服装节、中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全国电动工具展览会等大型经贸展会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这里还有全国闻名的中国轻工模具城、中国裘皮城和在建全国最大的中国有色金属城等。这些市场共同构建了余姚这个全国商贸大市。2008年余姚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排行榜中名列41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4位。   全国专业市场:   中国塑料城(余姚)、中国轻工模具城(余姚)、中国裘皮城(余姚)、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余姚)、梁弄灯具城(余姚)、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18位和第9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浙江省十强县(市)、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   余姚"三城"   中国塑料城   中国塑料城是一个集塑料原料(配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的加工、交易以及信息交流、展览展销、技术开发于一体的高层次、综合性、多功能、广辐射的全国性塑料专业市场。   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   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位于余姚市区北侧,是一个集模具制造加工、模具设计研发、模具技术培训、模具信息服务和模具材料设备交易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模具工业园区。   浙江远东工业城   远东工业城是台商(台湾玩具同业公会部分成员)独资的成片开发项目,位于浙江省余姚经济开发区南区。  

慈溪市


宁海县特产大全




宁海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