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宁海县 >> 深甽镇 >> 龙宫村

龙宫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龙宫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宫村简介

龙宫村  龙宫,这是一个多么美丽动听的名字。这里说的龙宫,不是天上的龙宫,也不是大海里的龙宫,而指的是宁海深甽镇一个山村,叫龙宫。相传,这里是蛟龙藏卧之地。村西有个石窦潭,此潭处在悬崖峭壁之下,潭深无底,碧水辉映,常年不涸,犹如水晶宫。巨大的悬崖石壁有个涵洞,山谷涧的水淙淙地从洞中往下流淌着,外表看不见涵洞的形状,神幽莫测带来了神奇的传说。蛟龙就藏在这幽深的岩洞里,还不时地在水潭里翻腾着,腾云驾雾,及时行雨消旱,使龙宫村人民丰衣足食。所以,人们把此潭视作水晶宫,村名龙宫也由此而来了。
  龙宫村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迄今居住着近600户,2000来人,全村99%姓陈,是一个世代在此生息的古老村落家族。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地处天台华顶山北麓,天台国清寺佛界之地,故有神仙山脉通龙宫之说。海拔900多米高的山——宁海第一尖,又是龙宫龙溪的发源地,哗哗的溪水奔腾不息沿着古村流淌,衬托出古村幽美的景色,呈现着生机与活力。从龙宫村落来看,这里的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崇山峻岭,中间是一块天然平坦的盆地。村东有狮子山,村西有鸡冠山,两山对峙,围而不寒,藏风得水。青山峡谷涧,有18支清泉从四面八方汇成3支溪流,流入村庄,绕村而过,素有“村外十支泉,村内八卦水”之称。
  在这块平地上,龙宫村密布着一大片青瓦白墙、飞檐翘角、苍华古朴的建筑群舍。如今最有特色的有明清时期的“三串堂”,即三幢房屋和三块道地连串在一起,前有福字照墙,后有天井、花坛、水井,显示出建筑气势恢宏。“五世同堂”四合院,表示出福祉双星,瓜瓞绵延的特征。村族宗祠的建筑,象征村落龙凤呈祥、兴旺发达的标志。宗祠前有一道照墙,宗祠大门两旁屹立着两只抱鼓石,祠堂内有独特的藻井顶戏台,绘画着双龙抢珠的图案。“堂对屏山连科弟,门朝秀水 秦琦竹”,“爰纳天璜绕祠流,茂林竹秀护祖阴”。龙宫人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洋溢着大自然的亲和,真正体现了“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的有效组合。
   龙宫村,以龙为名,这不仅是神话传说,而且此地确有许多龙的称呼,如龙山、龙溪、龙潭、龙树等。村前的山蜿蜒曲折,如蛟龙蟠踞,人们称为龙山。村南的大曳 潭,峡谷陡峭,五十多米高的瀑布飞泻,雄伟壮观。曾有诗描述:“百尺龙槽势蜿蜒,钓徒曾向此间眠;山高亭舞无天日,只听涛声起耳边。”潭口出处的岩洞硕大无比,可藏数百人。上游的石窦潭的蛟龙经常到此潭栖息,相传此洞亦是蛟龙卧歇之处。蛟龙出山,必经村前的大溪,该溪亦称为龙溪。村后溪边有株400余年的大树,虬枝苍劲,形状如龙,号称龙树。一个村有这么多龙的美称,这是该村祖先对大自然造化的赞美,也是该村把龙做为村名来纪念,当作该村兴旺发达的福祉象征。
   龙宫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做好龙的文章,也有很多的造诣。在清代就用粉红色的石条雕刻“挺秀龙溪”四个镌逸大字,竖立在龙溪的堤坝上,供人们观赏。在龙潭的岩石上雕刻“水晶龙宫”,记载蛟龙在水晶宫隐藏栖息之处,以作纪念。一条长50米龙形的大树根,悬挂在宗祠里,供奉祭祀。这一切无不是龙宫人对龙的一种崇尚图腾的真实写照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26112 315000 -- 查看 龙宫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宫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龙宫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三坑村

  三坑村位于宁海县的西北部,距镇政府6.5公里,东靠上湖,南与南溪温泉接壤,西与岭下相交,北面是象西线。三坑村是由原桶坑、里家坑和坪坑三个自然村组成,于2005年3月撤并而成。全村山林面积2852亩,其中毛竹林1153亩、农田222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竹林为主,现有居民187户,常住人口553人。三坑村现有党员22名,设1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小组,包括3个村民小组。   

大蔡村

  大蔡村位于宁海县城西北,距县城36公里,位于深圳镇北部,北与奉化交界,撤扩拼前是大蔡乡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12.3平方公里,历史悠久,唐朝时就有人居住建村。在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大蔡、曹坑、赵山、良坑、高畈等村组成,工1352户,3668人,耕地面积2426亩,山林面积12240亩,村民主要收入以手工业为主。  

龙宫村

龙宫村  龙宫,这是一个多么美丽动听的名字。这里说的龙宫,不是天上的龙宫,也不是大海里的龙宫,而指的是宁海深甽镇一个山村,叫龙宫。相传,这里是蛟龙藏卧之地。村西有个石窦潭,此潭处在悬崖峭壁之下,潭深无底,碧水辉映,常年不涸,犹如水晶宫。巨大的悬崖石壁有个涵洞,山谷涧的水淙淙地从洞中往下流淌着,外表看不见涵洞的形状,神幽莫测带来了神奇的传说。蛟龙就藏在这幽深的岩洞里,还不时地在水潭里翻腾着,腾云驾雾,及时行雨消旱,使龙宫村人民丰衣足食。所以,人们把此潭视作水晶宫,村名龙宫也由此而来了。   龙宫村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迄今居住着近600户,2000来人,全村99%姓陈,是一个世代在此生息的古老村落家族。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地处天台华顶山北麓,天台国清寺佛界之地,故有神仙山脉通龙宫之说。海拔900多米高的山——宁海第一尖,又是龙宫龙溪的发源地,哗哗的溪水奔腾不息沿着古村流淌,衬托出古村幽美的景色,呈现着生机与活力。从龙宫村落来看,这里的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崇山峻岭,中间是一块天然平坦的盆地。村东有狮子山,村西有鸡冠山,两山对峙,围而不寒,藏风得水。青山峡谷涧,有18支清泉从四面八方汇成3支溪流,流入村庄,绕村而过,素有“村外十支泉,村内八卦水”之称。   在这块平地上,龙宫村密布着一大片青瓦白墙、飞檐翘角、苍华古朴的建筑群舍。如今最有特色的有明清时期的“三串堂”,即三幢房屋和三块道地连串在一起,前有福字照墙,后有天井、花坛、水井,显示出建筑气势恢宏。“五世同堂”四合院,表示出福祉双星,瓜瓞绵延的特征。村族宗祠的建筑,象征村落龙凤呈祥、兴旺发达的标志。宗祠前有一道照墙,宗祠大门两旁屹立着两只抱鼓石,祠堂内有独特的藻井顶戏台,绘画着双龙抢珠的图案。“堂对屏山连科弟,门朝秀水 秦琦竹”,“爰纳天璜绕祠流,茂林竹秀护祖阴”。龙宫人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洋溢着大自然的亲和,真正体现了“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的有效组合。    龙宫村,以龙为名,这不仅是神话传说,而且此地确有许多龙的称呼,如龙山、龙溪、龙潭、龙树等。村前的山蜿蜒曲折,如蛟龙蟠踞,人们称为龙山。村南的大曳 潭,峡谷陡峭,五十多米高的瀑布飞泻,雄伟壮观。曾有诗描述:“百尺龙槽势蜿蜒,钓徒曾向此间眠;山高亭舞无天日,只听涛声起耳边。”潭口出处的岩洞硕大无比,可藏数百人。上游的石窦潭的蛟龙经常到此潭栖息,相传此洞亦是蛟龙卧歇之处。蛟龙出山,必经村前的大溪,该溪亦称为龙溪。村后溪边有株400余年的大树,虬枝苍劲,形状如龙,号称龙树。一个村有这么多龙的美称,这是该村祖先对大自然造化的赞美,也是该村把龙做为村名来纪念,当作该村兴旺发达的福祉象征。    龙宫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做好龙的文章,也有很多的造诣。在清代就用粉红色的石条雕刻“挺秀龙溪”四个镌逸大字,竖立在龙溪的堤坝上,供人们观赏。在龙潭的岩石上雕刻“水晶龙宫”,记载蛟龙在水晶宫隐藏栖息之处,以作纪念。一条长50米龙形的大树根,悬挂在宗祠里,供奉祭祀。这一切无不是龙宫人对龙的一种崇尚图腾的真实写照吗!   

溪滨村

溪滨村  溪滨村地处宁海县深甽镇西北,距宁海县城40公里,与奉化相邻,全村共327户,人口1187人,下辖瓦岙畈、金岙两个自然村。村有土地总面积8326亩,其中耕地941亩、园地300亩、林地7085。 近几年,溪滨村在市、县有关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立足山区实际,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开创具有山区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不断加强了环境整治、旧村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拆除了村下桥棚的牛栏屋并改造成健身场所、公厕;完成了村主干道路的绿化工程并设置流动垃圾箱聘专门保洁数名负责清扫等,为创建和谐新农村,溪滨村倡导新作风,在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设。结合村里实际,设立了村党务公开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 近年来,我村先后被评为宁海县文明村、宁波市环境整治村等。

孔横山村

  孔横山村共368户人家,常住人口1325人,山林面积7860亩,耕地面积1080亩。村庄坐落在深圳镇西北部,以农为主。环溪而居,四周环山,都是毛竹,所以竹制品是本村的特色。  孔横山村与三坑村、大蔡村、龙宫村、溪滨村、柘坑张村、长洋村、双坑村、南溪村相邻。  

柘坑张村

     柘坑张村地处宁海县深甽镇西北,离宁海县城32公里,与奉化相邻,全村202户,603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2人,党员33人,预备党员3人,耕地面积600亩,山林面积2600亩,其中村集体茶山220亩,笋竹两用山830亩,红阳猕猴桃40亩。   近几年,柘坑张村在市、县有关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立足山区实际,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开创具有山区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不断加强了环境整治、旧村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拆除危房260多间、新建房屋100余间,设流动垃圾箱35只,建造花坛36处、污水处理池1座、公共厕所1座、健身场所3处、老年活动场所1处,道路硬化3.5公里,新建机耕路6公里等。为创建和谐新农村,柘坑张村倡导新作风,在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设。结合村里实际,设立了村党务公开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   

长洋村

  深甽镇长洋村位于西山线12公里处,四周群山环抱,梯田层层,青山翠绿,碧水荡漾,凫溪源系之一(大蔡——深甽)的溪流悠悠穿村而过,蜿蜒起伏的西温(西店——温泉)公路跨庄南走,书生朗朗,小桥流水,环境优美的正学中学位于其间。全村总户口数662户,总人口2056人,,党员48名,农田1240亩,山林面积16520亩,杉木林4500亩,企业45家。近几年,先后被授予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财务管理规范村、县五星级党支部、征兵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等荣誉称号。   

双坑村

  深圳镇双坑村是一个行政村,下属一个自然村乌糯坑村。全村共有居民189户,常住人员512人,全村耕地面积173亩,山地面积4756亩,该村以农业为主。  

南溪村

  南溪村位于宁海县西北重镇——深甽镇南溪岙,毗邻温泉大酒店,全村有村民779人,268户,党员30名,其中预备党员有2名。区域总面积4.94平方公里,农田134.2亩,山林面积6847亩,杉木林500亩。现有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县苗子型企业1家。2006年,全村工业总产值达14478多万元,村集体总资产262.2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000  


龙宫村特产大全




龙宫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