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村位于腾垟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本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由原来的后车村、山墩村、郑坑村合并成为新的行政村,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现有450户,2031人,其中后车及上山墩中心村现有人口900多人,是腾中村中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也是腾中村的中心,最少的自然村为香菇山自然村,现只有20多人,在总人口0有劳动力人口1201人 腾中村与仙堂村、桥墩社区、兴庆村、坳下村、大峨村、桥南村、杨家村、天井村、碗窑村、大坪村、古树村、凤岭村、后隆村、官南村、腾垟社区、黄坛社区、大龙社区、五凤社区、石龙村、树枫村、八亩后村、柳垟村、柘洋村、南山头村、云仙村、新村村、库区村、黄畲村、蕉坑村、碗窑社区、四亩村、关庙村、小沿村、小源村、罗洋村、莒溪村、西厅村、上村村、马渡村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7113 | 325000 | -- | 查看 腾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五凤社区 |
桥墩镇五凤社区是苍南县西南偏远的纯山区社区,位于浙闽两省苍南、福鼎、泰顺三县交界处,北接桥墩镇大龙社区,东连灵溪镇观美社区,西面和南面分别与福建省的贯岭镇、前岐镇相接壤;全社区总面积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辖区内有9个行政村,人口约1.3万人。 五凤社区(原五凤乡)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乡,浙江茶叶强乡,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协会授予“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苍南翠龙茶”的称号。近年来,五凤社区倚靠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弘扬“茶文化”,建设“五凤香茗园”,打造茶叶、黄桅、蘑菇、席草和槟榔芋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以“茶文化”为核心,以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为依托,以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集人文、自然景观、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景区,荣获“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 |
大龙社区 |
桥墩镇大龙社区下辖小沿、发凤、树枫、关庙、蔡垟、方竹、四亩、罗垟、小源,共9个行政村,社区党委下辖9个村级党支部,拥有党员246人,其中预备党员6人。社区总占地面积28.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0亩,总户数1972户,人口8620人。常年外出打工农户比较多,在家农户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以油茶、槟榔芋、芦笋、茶叶、黄栀等,是大龙的特色。社区拥有一个县级农村集聚点——腾龙小区;党建品牌示范村——畲族风情村也正在前期筹措建设中。 |
黄坛社区 |
黄坛社区成立于2011年8月,位于桥墩镇城东南部,辖区东与灵溪镇观美社区接壤,南邻五凤社区,104国道和沈海高速纵贯而过。社区现辖官南、黄坛、后隆、蕉坑、天星、南湖、横墙、马渡等8个行政村,社区下辖9个党组织,现有党员216人。辖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数为8118人。辖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与北部且崇山峻岭,层峦叠峰,东南部低、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大部分属山区、半山区。土壤生态条件与土质状况较好,适应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为适应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新形势,黄坛社区按照“共建幸福社区,共享美好家园”为目标,以社区党建为根基,以服务群众为主线,以创新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社区化,构建“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享,机制联创、服务联动”的社区化党建模式,构建全覆盖、广吸纳、开放式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人性化,加快推进文、教、卫、体、计生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积极承接各项事权下放工作,切实做到便民利民。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网格化,建立包含综治、警务、人民调解等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完善落实综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
腾垟社区 |
桥墩镇腾垟社区东靠玉苍山、南接桥墩社区和碗窑社区、西连莒溪社区、北至平阳县青街、闹村。现下辖腾中、玉腾、传星、苍北、兴庆、东山等6个行政村,辖区面积30.8平方公里,人口8099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人口1112人,占总人口的13%,老年人口数1700余人,占总人口的20%,腾垟社区党委共有4个部门支部,6个村支部,共381名党员。苍北、兴庆、东山3个行政村为少数民族(畲族)村。辖区内有1家温州市小水电改革示范点大石坪水电有限公司、1所学校、2所幼儿园、1家卫生院、1家养老院、1家腾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
桥墩社区 |
桥墩社区是桥墩镇中心社区,总面积36.8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人。下辖仙堂、云仙、卅七、新宫、墓庵等13个行政村和6个居民区联合组建。桥墩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项建设均处于全镇前沿。辖区内有5所学校、3所幼儿园、1家中心卫生院、1家水上乐园,1家健身房和多个特色农业种养殖基地。桥墩社区作为城镇发展的主城区,目前金山头村已经发展建设,新村村、古树村是今后城镇建设的重点,今后山区人口将向该社区集聚。 |
碗窑社区 |
碗窑社区现所辖碗窑村、矴步头村、下垟村、高山村,总占地面积接近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9亩,总户数1084户,人口4437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7342元。碗窑社区地处桥墩镇西北部,与泰顺县交界,桥墩水库水源头地段,属山区地形,人均耕地面积偏少,不适宜发展养殖业。常年外出打工农户的比较多,在家农户的以种植业为主,以来料加工为辅。现碗窑社区有碗窑村古村落、三折瀑布、水碓、古龙窑、古戏台等多处景点,目前由县旅游局负责收费和建设。矴步头将以谢氏广昌老厝、矴步等古迹发展生态旅游,发展食宿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配套行业,辐射下垟、高山两村经济作物采摘游,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最终达到脱贫致富。 |
仙堂村 |
仙堂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中部,桥墩水库周围,靠近104国道。全村辖 24 个村民小组,602 户,总人口 2727 人,耕地面积 442 亩,山林面积 521 亩,山水风光优美,景色秀丽,生产的仙堂白酒闻名海内外。但村里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4837元,是我县贫困山村之一。村两委班子健全,凝聚力强,责任心强,能为群众办实事。 |
兴庆村 |
兴庆村位于腾垟乡西南部,由原来的石井村、王塆村、大石坪村合并成为新的行政村,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现有311户,1462人,其中少数民族450多人,石井自然村现有人口400多人,是兴庆村中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也是兴庆村的中心,最少的自然村为增欧,现原来有90多人,现下山异地脱贫14户,向中心村集居,现只剩下30多人,在总人口0有劳动力人口906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共518人,林业11人、畜牧业184人,其他各行业193人,在现有的劳力中外出打工的劳力有270人,其0省的劳动力有133人。 |
腾中村 |
腾中村位于腾垟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本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由原来的后车村、山墩村、郑坑村合并成为新的行政村,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现有450户,2031人,其中后车及上山墩中心村现有人口900多人,是腾中村中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也是腾中村的中心,最少的自然村为香菇山自然村,现只有20多人,在总人口0有劳动力人口1201人 腾中村与仙堂村、桥墩社区、兴庆村、坳下村、大峨村、桥南村、杨家村、天井村、碗窑村、大坪村、古树村、凤岭村、后隆村、官南村、腾垟社区、黄坛社区、大龙社区、五凤社区、石龙村、树枫村、八亩后村、柳垟村、柘洋村、南山头村、云仙村、新村村、库区村、黄畲村、蕉坑村、碗窑社区、四亩村、关庙村、小沿村、小源村、罗洋村、莒溪村、西厅村、上村村、马渡村相邻。 |
坳下村 |
坳下村 莒溪镇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镇,距苍南县城西北29公里,距温州市区100公里,西南接壤泰顺县,西北紧邻平阳、文成二县,而坳下村作为莒溪镇西北处的重要村庄,其交通地位也是相当重要,其所处的碗天线坳下段也是连接镇内黄畲村、天井村的必经之路。 坳下的旅游资源同样非常丰富,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似天然氧吧,也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近年来,坳下自然村落因水库建设,举自然村搬迁,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景观。 在镇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坳下人民发挥艰苦风斗的优良传统,坳下各项基础设施等有关民生工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果。 |
大峨村 |
大峨村 大峨村位于莒溪镇西北角,全村共有村民240户,943人,村支两委成员5名,党员41名。目前,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农户的有96户353人,其中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有13户19人,已列入五保户的有2户2人,已列入低保户的有13户19人。大峨村由原来大峨、黄土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6000多亩,主要以山地为主,约占88%,其中耕地面积211亩,水田面积56亩,山林面积6242亩。 |
桥南村 |
桥南村 桥南村位于莒溪镇正南面,全村共有村民303户,1085人,村两委成员6名,党员48名。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农户的有122户233人,占总户数40%,已列入五保户的有3户3人,已列入低保户的有16户26人。桥南村由南山、下塘、柯岭自然村合并而成,主要以山地为主,约占90%,其中耕地面积431亩,水田面积253亩,山林面积3355亩,现有竹林800亩,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4350元,村集体资产总值41.72万元。桥南村是莒溪镇少数民族村之一。其中少数民族683人,占总人口63%。 |
杨家村 |
杨家村位于原205国道边,具有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89人口。 |
碗窑村 |
碗窑旧称蕉滩或蕉滩碗窑,始于清代康熙年间,以烧制陶瓷为业,解放后始称碗窑,并沿用至今。该村20世纪30年代是0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解放后在西庵山修建了烈士墓。1981年苍南建县后属桥墩区碗窑公社,1992年至今属桥墩镇碗窑村。碗窑古村为桥墩镇辖村,现辖3个自然村,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全村林地面积9963亩,耕地面积662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18亩。全村共有农户305户,人口1236人,常住人口767人。碗窑古村落位于桥墩镇玉龙湖畔,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烧制陶瓷而兴盛,以陶碗传家,称为碗窑。最繁华时,有4000余人,42姓。现存300多间连亘的吊脚楼、八角楼等屋宇层层叠叠,都是清一色的木质结构古建筑。村民们引溪流穿村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口,以水流冲力带动水碓磨瓷土,制成碗、盆、壶、罐等器物的坯胎,晾干后装入炉窑烧制,最繁忙时40多个水碓、18条龙窑一齐开工,彻夜不眠。这里的瓷窑层层叠叠,沿坡而上,因象龙,俗称“龙窑”,现存13级老窑建于康熙年间,至今仍在使用。村中心有一座清同治时留下来的古戏台,为木斗拱结构,斗形与弓形横木相互卯榫嵌合衔接,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纵横交错,逐层挑出,共有16旋,旋形边上的四个角还雕有四只翩翩起舞的大蝴蝶,造型典雅精致,不用一枚铁钉。戏台对面是一座三官大帝庙。 2012年,碗窑村被列入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是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碗窑村乡土建筑还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旅游景区,拥有4个头衔于一身,是我县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碗窑古村拥有丰富的清、民国时期传统民居建筑以及制瓷作坊等遗存,自然山水资源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充分体现当地先人在村落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构造、装饰技巧、制陶技术等方面的高超水平,被誉为“明清时期手工业制瓷的活博物馆”,是研究浙南乡土文化、乡土建筑和陶瓷发展史的活教材,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碗窑古村以独特的乡土建筑、丰富的制瓷文化及优美的自然资源优势享誉我省内外。历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对碗窑古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高度重视,多次开展专项调查、座谈、研讨,并相继出台有关优惠扶持政策。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大坪村 |
大坪村风景秀丽,空气清新. 莒溪镇大坪村位于莒溪镇东北面,毗邻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交通十分便利,康庄路穿越而过,区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0亩,山林面积993亩。全村户数194户,人口809人,其中少数民族723人,占总人口90%,明年大坪将进行村庄规划整治,地质灾害点建设,兴建农民饮水工程,水库治理。 |
古树村 |
古树村位于104国道线上,地位位置优越,现有人口385户,村民1583人,建有社区服务中心 |
凤岭村 |
桥墩镇凤岭村位于风景优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玉苍山山麓、玉龙湖畔。全村共有李家山、凤岭头、亭后、内片、外片5个辖片共230户、1050人。全村耕地面积1011亩,其中水田359亩。林地面积3700亩。凤岭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革命老区、山区贫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为种植业,其中马蹄笋、杨梅等经济作物收入为本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凤岭马蹄笋名声远播,获得各种荣誉,是风岭村的形象代言。 |
后隆村 |
后隆村位于官南村与马渡村之间,全村人口145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一半以上,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 |
官南村 |
桥墩镇官南村位于桥墩镇东南1公里处,是黄坛办事处所在地,于2000年11月由原官溪、南岙、石南三村合并而成,系少数民族村。全村共有305户1438人,其中回族人口102户435人,占全村人口比例30%。 全村耕地总面积689亩,其中水田475亩,林地1680亩。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和农业收入。目前全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有水稻、席草、木兰柚等。 |
石龙村 |
石龙村村情概况 桥墩镇石龙村位于风景优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玉苍山山麓、玉龙湖畔。全村共有龙船田、牛辽坪、石龙村3个自然村共200户、总人口768人。全村耕地面积908亩,其中水田280亩。林地面积9000亩。村民的主要收入为种植业,其中杨梅等经济作物收入为本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作物有单季水稻、番薯、马铃薯等。本地农民收入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务输出,约占农民总收入的50%。全村有低收入农户80户,占总户数的40%。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5393元,远远低于全县人均收入水平。 石龙村现有村两委班子6员,平均年龄在 40岁。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全村现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的有3名,初中文化的6名,小学文化的9名。 2005年石龙村被列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获得温州市农业市范基地。为了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发展杨梅特色高效产业。石龙村出产的杨梅在当地一直颇具名气,2003年成立了玉苍杨梅专业合作社参股社员112名,目前核心基地达到2000多亩,同时还带动本村及周边各村农户种植杨梅4000多亩,被市评为无公害农产品之一。 |
树枫村 |
树枫村地处桥墩镇大龙片区,104国道旁,交通便利。 |
八亩后村 |
五凤乡八亩后村人口1508人,突出茶文化和休闲旅游,村建集散观茶海长廊,名誉鉴赏茶文化、茶博区、农家乐活动区、休闲住宿区六大区块,游客可参与土、野、乐、趣体验,获省先进党组织和文明单位、市县生态村等。 |
柳垟村 |
柳垟村情概况 柳垟村位104国道线上,与灵溪镇相邻,现有人口1000余人 |
柘洋村 |
五凤乡柘洋村共有人口1286人,茶园1825亩,主产茶叶和槟榔芋 |
南山头村 |
南山头村共有人口825人,有茶园和黄栀园面积1510亩. |
云仙村 |
云仙村简介 云仙村坐落于桥墩镇,毗连下洋村,民凤村,马渡村,山清水秀,天蓝水清,物产丰富,空气清新 村内企业:沙发厂,日化有限公司,蓄电池厂 主要农产品:四季豆,美国香瓜,洋芋,土豆,葡萄干,西葫芦 村内资源:高岭石,花岗岩,钛铁矿,铁,沸石 村里单位:云仙村中学,云仙村信用社,云仙村广播站,云仙村粮站 |
新村村 |
桥墩镇新村村位于桥墩镇江边河畔,依山傍水,生活环境优美。村内各大企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 |
库区村 |
库区村位于桥墩水库周围,全村有户籍人口500多人,党员27名,90%的土地被水库淹没,只剩下部分山地,村民全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马蹄笋、杨梅、本地鸡和包头鱼市我们村的特产。 |
黄畲村 |
苍南县黄畲村位于莒溪镇西北极角,苍南、泰顺、文成、平阳四县交界处,海拔1000多米,是苍南海拨最高的村,四面环绕几座1200米以上苍南境内最高山峰,是鳌江源头自然生态保护林区。自然村依山傍水而建,错落于幽静竹林丛中,,地理环境险恶、闭塞,一直被贫困纠缠,素有“苍南的西藏”之称。是刘英、粟裕红军挺进师开辟起来的闽浙边红色革命根据地。高高棋盘山危峰兀立,云雾缭绕,景态万千;威武雄壮的狮子岩,历尽千百万年风雨,丝毫不减狮王威仪。天井通村公路盘山绕半山、鹿境自然村。全村共有村民180户,618人,村支两委成员6名,党员28名。目前,全村人均收入4500元以下农户的有72户190人,其中人均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有12户60人,已列入五保户的有2户2人,已列入低保户的有10户19人。黄畲村由黄畲、鹿境、半山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4.85平方公里,主要以山地为主,约占88%,其中耕地面积241亩,水田面积175亩,山林面积6404亩,现有竹林3000亩,水果林100亩。2010年全村人平收入5200元。 黄畲村地理位置较差,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上无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民收入仅靠劳动力输出和种田,无经济实力强的支柱产业和种养殖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差。因此,资金是影响黄畲村“奔小康”工程建设的首要瓶颈;其次,黄畲村劳动力输出较多,只剩下老幼、妇女在家,建设“小康村”力量较单薄;第三,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农用灌溉设施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第四,村民思想僵化,小农经济思想比较严重,这也影响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建设的进程。 对此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半年来镇领导多次来黄畲村召开研讨会、现场会,黄畲村也多次召开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商讨研究黄畲村目前工作及下一步工作:1、理清发展思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出“发展产业林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总体要求,走“靠山吃山、发展特色林业”的发展路子。今后主要实施步骤是:第一,利用山地开垦进行林地资源开发,做到“靠山吃山”,主要是开发油茶产业,第二,对现有的毛竹林进行改选,引进项目,对毛林进行深加工。第三,对现有竹鼠养殖和蛋鸭养殖进行抚持,使之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第四,解决群众现在最关心的问题,黄畲村—九峰乡通县公路公路,公路全长3.6公里争取早日立项,解决好山区群众出行难。 |
蕉坑村 |
桥墩镇蕉坑村村位于桥墩镇山区,位于黄坛办事处与五凤的交接处,于2000年11月由原隔内存和五岱寮村合并而成,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共有175户,932人。 |
天井村 |
天井村位于苍南的西北角,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地处与文成,平阳,泰顺四县交界,全村公有243户1231人,包括天井,双坑,枫树岭畲族集居地和龙船钨五个自然村组成, |
四亩村 |
四亩村位于桥墩镇西南方位,全村共有712人,少数民族村民300多人,属于少数民族村.处于边远山区,山多地少,可供耕作的优质水田较少,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水分充足,比较适合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目前有50亩马蹄笋、30亩油茶、60亩杨梅林。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较好,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非常适合人们居住。 |
关庙村 |
桥墩镇地处浙闽两省三县的交界处,关庙村又是桥墩镇最南端山区,与福鼎市贯岭镇分水关以及本县五凤乡交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人口700多人,辖区面积面积1.5平方公里。关庙地处山区,山场面积广,林地较多,森林植被较好,柴草茂盛。关庙主要盛产槟榔芋、本土鸡。 村两委情况:党员14名。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村支委3名,村委会3名。 |
小沿村 |
苍南县桥墩镇小沿村是一个半山区村,位于桥墩镇城郊结合部,全村有人口1736人,505户,下辖9个自然村,分别是外僚、郑宅、歧论、沿底、石牛、望坡岭、五里亭、石鼻头、内曾,其中最大的居住点是外僚自然村,有人口855人,230户,建村区面积169,43亩。2009年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14元。第一产业102万元,二产345万元,三产290万元,农民劳务外出1000万元。 |
小源村 |
小源村地处苍南县桥墩镇西部的大龙山区,桥墩水库上游,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大元坝、企石、蕉滩、小洋、大门、横路等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26户、960人,居住分散,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有105户、578人,全村劳动力人数560人,从事农业劳动力283人,党员28名,是苍南县30个、桥墩镇5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有耕地面积684亩,其中旱地243亩,林地面积近4000亩,拥有一座投资120万修建的小源水库。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87元,远远低于全县乃至全镇的平均水平。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两委因地制宜,立足山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思路,对村里原有的5000亩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新种植油茶800多亩。2009年开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200多万,建成了60亩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其中30亩采穗圃,30亩苗圃,同时还无偿借贷50万元给予支持,有力推动了的经济发展和增加群众收入。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加强,基层党建、计生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投入17万元,新建了三间二层楼办公楼;筹集21万元,完成了7公里康庄公路建设;投入资金70多万元,建设活动室至油茶基地5公里机耕路;投入13万元,新建4座冲水式卫生公厕;投入6万元,建设2处避灾点;投入近20万元进行了标准化农田建设;投入5万多元,为全体村民提供免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投入15万元,进行田笼—对面自然村的桥梁建设;投入25万元,进行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投入147万元,对小源村大元坝自然村至新宫村2.613公里公路进行路基工程建造等。以上项目的投入,不仅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先后获得了市、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县“计生合格村”、市“农业产业特色村”、省“兴农富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罗洋村 |
桥墩镇罗洋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西北端,与泰顺县接壤,是革命老区村。罗洋村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地势以低坡山丘和峡谷小盆地为主。全村辖太牛湖、上片洋、下片洋、山南4个自然村,共有213户、970人,其中少数民族13户、41人(主要分布在山南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940亩,其中水田544亩,林地面积5000多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贫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为种植业,其中芦笋、油茶、杨梅等经济作物为罗洋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作物有单季水稻、蕃薯、马铃薯等。本地农民收入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务输出,约占农民总收入的50%。全村有低收入农户101户、424人,占总户数的47%,其中少数民族5户13人,被列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4450元,远远低于全县乃至全镇的平均水平。近年来,村两委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发展芦笋、油茶、杨梅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先后注册成立了“苍南县罗洋芦笋专业合作社”、“苍南县玉顶尖油茶专业合作社”和“苍南县罗洋杨梅专业合作社”。为了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村两委决定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发展步伐,大力引进和发展特色无公害芦笋基地,目前芦笋基地面积已发展到120亩,年产值在50多万元。2009年根据国家关于发展木本油料作物的精神,村两委带动低收入农户对原有1000多亩低产油茶进行改造,并落实了山林的产权和管理责任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继续对老油茶进行低产改造,增加低收入农户的经济收入。2010年还将引进种植高油率的新油茶基地270亩。通过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力争在3-5年时间,使罗洋村人均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低收入农户降低到10%以上。 |
莒溪村 |
莒溪村是莒溪镇中心村,总人口2466人,其中有一个畲族自然村,人口有200左右。村内有三所学校:莒溪中学,莒溪小学,中心幼儿园。 |
西厅村 |
西厅村位于莒溪镇东北隅,距离县城灵溪镇30公里。全村现有人口两千余人,为莒溪镇第二大村。境内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古迹众多,是采风休闲的好去处! |
上村村 |
上村村下辖10个自然村,与平阳交界。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1714人,农户465户,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5% |
马渡村 |
苍南县桥墩镇马渡村位于桥墩镇以东,全村面积395亩,耕地面积209亩,林地面积186亩,居民户共有158户,村民共有603人,2009年人均年收入5318元。 马渡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104国道横卧村庄以南,浙闽高速公路穿越村庄以北,自2010年12月马渡大桥建成通车之后,马渡村成为连接后隆村、官南村等东片地区,黄檀村、横墙村等南片地区,古树村、柳洋村等北片地区,这三片地区的中心交通枢纽。 马渡村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横阳支江与黄檀溪两条水系汇流于此,水力资源丰富。村内没有工业生产,主要发展生态农业与大棚蔬菜,主要作物有水稻、甘蔗、花菜等。自全县推广清洁家园建设以来,马渡村积极响应,清扫街道,植树绿化,美化楼面,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先后获得县级生态村、县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单位、镇清洁家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