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嘉兴 >> 嘉善县 >> 干窑镇 >> 干窑社区

干窑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干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干窑社区简介

  干窑社区是浙江省嘉兴嘉善县干窑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304211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421。邮政编码为31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3 ,车牌号码为浙F。与胡家埭村、黎明村、范东村、干窑村、范泾村、南宙村、长生村、长丰村、新星村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421105 314000 -- 查看 干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干窑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干窑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干窑社区

  干窑社区是浙江省嘉兴嘉善县干窑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304211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421。邮政编码为31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3 ,车牌号码为浙F。与胡家埭村、黎明村、范东村、干窑村、范泾村、南宙村、长生村、长丰村、新星村相邻。  

胡家埭村

  胡家埭村地处于干窑镇东首,东至姚庄交界,南西至范东村,北至红旗塘,区域面积3.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000亩,有村民小组15个,农户565户,总人口2050人。村有1个党总支部,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2人,预备党员1人。村班子成员有5名,后备干部1名,工作人员1名。   

黎明村

  黎明村概况    黎明村地处嘉善县干窑镇区北部,善西、善江公路两条交通干道穿境而过。2000年3月由原黎明村、新桥村合并而成。黎明村总面积2.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19亩,辖11处村民小组,总户数763户,常住人口2322人。    近年来,黎明村利用善西、善江两条公路穿境的区位优势和干窑镇工业城位于我村的优势,积极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百姓致富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着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使全村的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1亿元。目前,共有工业企业48家,技改投入2005年完成5967万元,工业结构继续保持优化,工业产品向高科技发展,传统产业得到新的延伸和拓展。2005年村级可支配资金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元。    黎明村的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效益农业,2005年全村粮经复种面积达4050亩,粮经复种指数为172%,粮经比例为42:58,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同时,我们利用土地整理,规划1000亩农业园区,建立了黎明村科普示范园,其中:170亩密梨基地,130亩青虾养殖基地,35亩草莓基地,全面提升了我村的效益农业竞争力。    黎明村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几年来,村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新建了一系列的文化设施,包括文化广场(篮球场)、文化活动室、便民诊所、幼儿园等,2003年10月,承办了全国农村消防宣传教育试点工作现场会的召开,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2004年通过了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创建验收。2005年8月2日,承办了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场会—黎明村作为旧村整治一个点,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好评。2003年通过了省级卫生村创建验收,2004年通过了市级文明村创建验收,2005年通过了省级“绿化村”、“县级生态村”的验收。新型城乡合作医疗投保率在91%。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深化完善依法治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村财务收支每季上墙公布,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三年来全村无刑事安全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黎明村将从规划、建设、管理着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范东村

  范东村位于干窑镇东北部,与镇政府相距6公里。水运尤长,东有和尚塘,西有陆斜塘,北有红旗塘,南有茜泾塘、伍子塘,并属省际乙级航道。北面与西塘镇接壤,东面与姚庄相接,南面与魏塘街道相接。全村区域面积6.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58亩,共有村民小组17个,农户745户,常住人口2791人,新居民100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7名,村班子成员6名。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9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31元,村集体可配资金106万元。村内交通便捷,康庄工程及达组道路硬化已全部完成,境内地势平坦,高程在3.2米至3.5米之间,土地肥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乡风纯朴,村民勤劳。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经济开始起步,现有各类个私企业23家,主要以轴承、建材预制业为主。农业经济形成了以蘑菇、生猪、瓜果蔬菜为特色的产业。2014年村将争取申报强村计划项目一个,项目选址在镇工业区,项目用地约3亩,原强村计划通过验收;积极盘活现有可用土地存量,引进新项目2个以上,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另外打算做好土地开发、复垦工作,争取收益40万元以上。完善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设施,保障提升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现代精品农业的发展建设,增加农户收入;继续发挥村合作社的作用,争取好项目补助和项目引进工作,另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争取再流转100以上土地,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申报实施村文化中心建设,计划投资80万元左右,提升村部周边环境及提升文化阵地品味;结合水环境治理工作,疏浚河道2公里,并新建部分生态护岸,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工作,依托网格做好村干部走访工作,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加大矛盾信息的排查调处工作,想法设法处理好历史遗留及发展中产生的影响村级发展及2014年争取全年总收入继续达到300万元,可配资金收入达到120万元以上。   

干窑村

  干窑村地处嘉善县干窑镇政府所在地,善西公路、善江公路纵贯全村,村区辖21个自然村、20个小社、总户数1297户,常住人口3687人,外来人口数超8000,村耕地面积2865亩。2011年村成立了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党员150多名。在这么一个规模不大的村区域范围内,干窑村人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用开拓创新的思路,村党委肩负着全村人使命,努力践行,不负众望,用行动奏响了“村级经济发展”的铿锵乐章,为干窑村又好又快发展留下了坚实足迹。    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进,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近年来,干窑村许多工作在全镇、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先后获得“首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小康体育村”、“省级档案化示范村”、“星光老年之家”、“市级卫生村”、“嘉兴市民主法制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春泥计划示范村”、“县十万农民种文化特色村”等一系列荣誉,为全县村级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镇被普遍认同为村党委是个特殊的组织,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2013年全年实现村可支配资金(毛)398.79 万元。想方设法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淘汰落后产能对原造纸厂厂房进行了退租、拆除,重新新建标准厂房(建筑面积)1770M2,已招租。挖掘我村的土地资源,完土地进行开发21亩,土地复耕3.9亩。    1、完成姚家浜、石家浜、施家浜河道疏浚,完成亭桥钱家浜生态护岸;    2、投入2.9万元完成乌桥南、北浜底道路;投入1.94万元修筑南浜底道路;投入4.9万元修筑染店浜道路;投入4.6万元修筑会馆浜道路;    3、投入5.1万元修建石家浜配电房1只,投入6.07万元新建新泾港、石家浜、吕厍浜三处机埠3只;    4、治本小区砌围墙2.58万元,修建治本老区的休闲公园一所约17万元;    5、对吕厍浜土地开发地块投入15.62万元,包括排吕厍浜U型管、填土及翻土、挖土机械费;    6、投入42.18万元建造卫生服务站(已付17万元),投入22.77万元修造居民污水处理工程;修建文化礼堂工程(已支付15万元);    7、投入约3.8万元完成管家浜防洪墙建设;    8、对全村174户独生子女,发放独生子女费9390元,发放大学生(一本、二本)奖励费4400元。继续对合作医疗贴补66.15万元。    干窑村在2014年度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经村两委班子全体人员集体商量,承诺实现以下目标:    一、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村级集体净可配资金收入280万元,人均纯收入递增10%以上。继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启动村公建配套用房(村综合服务中心),占地约4.22亩、建筑面积约3700M2。同时盘活原有村集体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挖掘我村的土地资源,计划完土地进行开发10亩。    二、社会事业:巩固国家级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村级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力争计划生育率保持100%;民事纠纷调解率100%;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100%;各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年用于福利支出不少于60万元,继续实施农户医疗保险贴补,发入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困难户帮扶,逢年过节走访慰问等。    三、文化体育:争创精品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村文化礼堂的宣传作用,力争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6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以“周周学”、“田园艺术团”、排舞队等为活动载体,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四、党的建设:全年巩固省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成果,按照要求,落实工作。认真落实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建立并执行党委议事制度,每年召开党员大会不少于4次。一手抓党组织发展壮大,一手抓后备干部的培养,计划培养4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转为预备党员,3名转为正式党员,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的作用。    五、民主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干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全面实行党务、政务和财务公开,全年公开不少于12次,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不少于2次。凡事从集体利益出发,以群众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节省集体开支。    干窑村近几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打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列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村将开始新一轮的追梦之旅。作为村班子的每一个成员,行走在干窑村的土地上,我们的责任和压力同在,深感到历史的发展,领悟到时代的飞速,时刻准备着热情与奉献。因此我们将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更高的工作效率、更阔的工作思路、更优的工作业绩,为描绘一幅更美的新干窑村画卷而添彩加色。   

范泾村

  范泾村地处嘉善县干窑镇中部,东靠六斜塘、西靠乌金塘、北邻西塘,善江公路由南向北贯穿而过,申嘉湖高速公路嘉善出口设于我村。2000年3月由范泾、展二、宋介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4.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82亩,辖15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全村总户数940户,现有常住人口3023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12.3918亿元,主要有木业、五金加工、化工等行业,全村共有大小企业153家左右。实现农业产值3560万元,主要有粮食生产,大棚草莓、瓜果、蔬菜等,2003年建立范泾草莓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范泾牌草莓被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同时被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绿色产品。2010年村级可支配资金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7元。   几年来,我村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改善居住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做到“四个化”。    一是布局优化。为抓好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我们委托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我村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我村地理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具体划分为四个区,即农民住宅区、工业园区、生活服务区、商业区。目前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健全,现范泾小区已投入200多万元,小区内主干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    二是美化。几年来,村里积极开展“双整治、双建设”和“创建文明村”等活动,05年以来,着手开展了旧村改造村庄整治,进一步美化了居住环境。我村投资250多万元,新建块石护岸2400米,拆除破旧房屋、围墙2650平方米,新建道路7000多平方米,主要河道旁边进行了景观绿化布局,对全村房屋外墙用涂料统一粉刷,住房整洁美观。全村实行了垃圾桶装化,落实保洁员13名,每天负责清扫和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是净化。我村出台补助政策,鼓励农民卫生改厕,目前,全村厕所改厕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实行无害化处理。我村畜禽养殖较少,养殖户对畜禽粪尿都按要求达到了三格式处理,严格控制污水源头,农业面临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同时,我村对引进企业实行环境污染“一票否决制”,严禁高污染的企业入户我村。对已经入村的企业,要求按规定建好相应的污染处理设施。全村水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绿化。三年来,我们共种植树木3万多株,铺设草坪380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总面积42.4亩,绿化总体覆盖率达到25.9%,建成了开门见绿的生态型新农村。2006年范泾村已达到了生态村建设的目标。    2005年由于申嘉湖高速公路建设,范泾村涉及农田400多亩,农户72户,为了及时安置拆迁户建房,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范泾村新建一个标准化设施小区,小区总用地面积65亩,小区内新装一个配电房,新增一个变压机,主干道路宽7米,支干道路3米,路边绿化并安装地下线路,路灯,并在小区内投入16万左右的资金引进了下水道无害化处理设施,现有60多户已进入新区,新农村建设布局合理,基本达到了居住象小区,工业进园区,服务象社区的目标。    2007年我村又成功创建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卫生村,2010年,创建了市级文明村、国家级巾帼示范村。2011年,创建了省级生态示范村。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小康建设示范村。  

南宙村

  南宙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东邻黎明村隔河(古溇浜、千金塘)相望,南连干窑镇干窑村(原治本村),西濒长生港、长生村,北临幸福河、新星村。   南宙村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有耕地2022亩,各类养殖鱼塘580多亩。全村道路交通建设比较完善,通社达户道路硬化齐全,主干道宽5米、支路2.5米以上,申嘉湖高速公路横贯境内,长生港、幸福河环村而过、千金塘横贯境内,可通航20吨级以上船舶。   村沿用解放初代表区的名称。2001年前村委会驻塘北桥北堍(坐标:东经:120°52.688北纬:30°53.125),2003年因启动南宙村新农村聚居点,故迁至新区(坐标:东经:120°52.785北纬:30°53.738),南距干窑镇人民政府1.5千米左右。南宙村下辖古溇浜等12个自然村(分别为:古溇浜、三元浜、竹家浜、窑臼港、前浜、小浜、扫箕港、草鞋浜、塘北桥、河泥溇、庵浜、角尺浜)。分8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有农户430户,1501人,其中渔民121户、422人。外来新居民基本稳定在300人左右。   解放初南宙村属江泾、新民、新桥3个行政村管辖。1953年12月从江泾、新民2个村析出设南宙代表区,因境内有南字圩,宙字圩,故名南宙。又从新桥村析出设三元代表区。1954年由三元、南宙及长生村的新立3个代表区组成5个初级社。1956年8月与新明、江泾等12个初级社合并建立飞轮高级社。1958年10月属干窑公社第十大队(营)。1959年4月为干窑管理区飞轮生产队。1961年4月析建新明、江泾、南宙3个大队。1984年1月各由大队改为村。1995年11月渔民村并入南宙村。   各自然村情况   草鞋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北面约1.2千米处。东西走向,长度约110m,东接市河,北临幸福河,南、西联扫箕港,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15户、56人。村边浜形似草鞋;又传从前有位老人居此以打卖草鞋为生,故名草鞋浜,现归属于第五村民小组。   小 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东北约1.1千米处。东西走向,长度约90m,东连市河,北连扫箕港,南接千金塘,西临河泥溇,聚落呈长方形分布。农户32户、115人。村边有大小浜各一,村民聚居于小浜,故名,现归属于第六村民小组。   扫箕港 位于村委会驻地北约1.1千米处。东西走向,长度约450m,东连市河,北连草鞋浜、幸福河,南临河泥溇,西接窑臼港,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28户、87人。村西南河港形似簸箕形,又传说港边曾有一金扫箕(畚箕),故名扫箕港,现归属于第五村民小组。   角尺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北约1.3千米处。东西走向,长度约70m,东、南临庵浜,北连扫箕港,西接窑臼港,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12户、47人。村落分布形似木匠所用角尺,且位于浜旁,故名,现归属于第七村民小组。   河泥溇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北约1.2千米处。南北走向,长度约120m,东临小浜,北连扫箕港,南接千金塘,西临庵浜,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24户、95人。原先种田肥料用河泥,据说施用该河河泥的土地特别有力(肥田),故名,现归属于第七村民小组。   庵 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北1.25千米处。东往西再往南(直角)走向,长度约120m,东临河泥溇,北连角尺浜,南接千金塘,西临窑臼港,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30户、103人。村南浜边原有一尼庵,故名庵浜。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庵浜,现归属于第七村民小组。   窑臼港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北1.5千米处。南北走向,长度约530m,东临庵浜、角尺浜、扫箕港,北连幸福河,南接千金塘,西临长生港,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67户、254人。解放前后,村内有窑墩专门烧制陶臼,故名,现分属于第三、第四村民小组。   前 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北1.7千米处。东西走向,长度约80m,东连窑臼港,北临幸福河,西临长生港,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8户、36人。解放初期,该浜原名里舍头,因该处原先聚居为移居该处的同乡里人,后更名为前浜,因近有两浜,南为前北为后。此聚居村落在南,故名,现归属于第四村民小组。   古溇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东0.2千米处。北往南、往西(T型)走向,长度约600m,东临黎明村,北临千金塘,南接干窑村(原治本村),西临三元浜,聚落呈带状分布。农33户、109人。“古”指时间长,“溇”指小浜。该村历史不短,又有一说为浜形状与古人所用油篓斗相似,故名古溇浜,现归属于第一村民小组。   三元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北0.2千米处。东西走向,长度约160m,东连古溇浜,北连千金塘,西临竹家浜,聚落呈散块状分布。农户39户、151人。一因村居分三大块,又传该浜端有位老人曾捡到三块银元,元俗称为块,故称三元浜,分属于第一、第二村民小组。   竹家浜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0.4千米处。分为南竹家浜与北竹家浜(原名杨家浜,1995年地名核查中与南竹家浜统称为竹家浜)。南竹家浜:农户9户、35人。东西走向,长度约60m,东、南临干窑村(治本片),北连北竹家浜、千金塘,西临长生村的新泾港;北竹家浜:农户9户、35人。南北走向,长度约50m,东临三元浜、南临南竹家浜,北连千金塘,西临塘北桥;聚落呈带状分布。农户18户、70人。村中始居竹姓,故名竹家浜,属于第二村民小组。   塘北桥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0.8千米处,为原渔民村驻地。东往西、往北(7字形)走向,长度约110m,东、南临竹家浜及新泾港,北连千金塘,西临长生村的大圣寺。农户120户、410人。村中有南北向跨千金塘的塘北桥,且处大圣寺北,村以桥得名。塘北桥居民大部分为元渔民村村民,以养鱼、捕捞、经商为主。   已废止自然村   何家桥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北约1.4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村中有何家桥,自然村以桥得名。桥已于70年度倒塌拆除,1995年村民全部并入窑臼港自然村。   全村居民原农村片村民大部分为解放前从绍兴移居而来,渔民以江苏移居为主。   绍兴移民(农民)历史:清咸丰、同治年间,嘉兴一地蒙受太平天国战火,以及随之而起的饥荒、瘟疫,夺命无数,人口锐减田地无人耕种逐渐荒芜,南宙一带本地人无人留居。同治三年,许瑶光任嘉兴知府,励精图治,举措之一,是以免粮赋之惠,广招外地农民落户垦荒。清光绪元年(1875),巡抚谭钟麟批准浙东客佃来嘉善境内垦荒,设垦荒局,给垦荒者颁发垦荒单,议定只取其所垦土地十分之五或仅十分之二、三的赋税。绍兴人多地少,种田精耕细作,好把式多,于是背井慕利而来,尤以绍兴范港郦家埭郦姓移民居多,南宙村的农民也成了清一色的绍兴移民。   南宙村渔民来历:清光绪年间,由于江苏太湖一带盗匪猖獗,江苏一带部分渔民背井离乡到嘉兴一带捕鱼。1949年,魏塘地区的渔民卞大宝、杨榴福等发起组织“嘉善县渔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以区为单位分魏塘、西塘、天凝、干窑4个渔民协会。1950年,组织成立互助组,1956年,全县渔业社、组合并成两个高级社,即魏塘地区的星光社和西塘地区的联星社。同年2月,中国水产总公司浙江省公司嘉兴分公司成立,嘉善建立经营组,实行产、供、销大统一。1958年11月,从嘉善县魏塘地区的星光社分离出渔民1100多人,成立了干窑公社水产大队,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部分渔民支农迁出水产大队,1984年改称干窑乡渔民村,时有渔民539人,至1995年并入南宙村时有渔民126户,486人。   村级经济   一、农业经济   种植业解放初,粮、棉、油作物产量低而不稳。1966年,粮食推广三熟制,常年亩产有所提高。70年代起,重视科学种田,产量逐年上升。1978年,本村(原南宙大队)粮食年亩产实现翻《纲要》,达848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7年后,推广大棚种植。从上世纪末全村建大棚4套,发展到2010年的大棚面积520亩。种植品种向优质、特色方向发展,种植方式由单一的粮食、蔬菜向蔬菜、水果、粮食套种转变。形成一定了规模,产品有:莴笋、毛豆、番茄、甜瓜、西瓜、以及其他瓜果蔬菜。2008年,52户种植户在南宙村两委及镇农经部门牵头下成立了嘉善县富硒果蔬专业合作社。   南宙村主体养殖业水产品养殖源于干窑镇原渔民村,始于建国初,初期以淡水捕捞如:游丝网、麦弓、抄网及拖网捕捞为主,1958年成立水产大队后,开始利用低洼田地、浜底、以及各类池塘进行内塘养殖,以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为主,1995年渔民村并入南宙村后,逐渐推广特色水产养殖及水产深加工,养殖品种扩大到甲鱼、鳜鱼、青虾、螃蟹等,并进行青鱼干加工,为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于2003年联合成立了嘉善县干窑生态鱼合作社,2007年成立干窑生态鱼专业合作社,目前本村淡水养殖面积580余亩,年产各类淡水产品600余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   畜牧业以规模化养猪为首,提高农民的养猪积极性。2010年有规模养猪大户3户,小户46户,共有生猪存栏1527头,年出栏1982头,已全部进行生态治理,另有6家肉(蛋)鸭养殖户。2010年,存栏4.35万羽,年产肉禽18.2万羽、产蛋290000千克,年产值550元。   二、工业经济   村办工业始于1973年成立的南宙加工厂(同年更名为南宙农机修配厂),以农机修理、及制造平瓦机为主,1982扩建厂房,更名为嘉善县南宙村水暖器材厂,1983年6月创办干窑马铁厂,以铸造球墨铸铁(马铁)铸件为主,1984年3月因试制成功浙江省第一台全铸铁浇筑“制砖机”而在江浙沪一带出名。90年代以来,随着村办工业的发展,推进了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998年起,抓经营机制的转换,吸引外来企业到本村投资。目前,有企业13家。其中木业制品企业8家,服装辅料类2家、塑料五金制品2家、铸件类1家。2013年工业产值6.5亿元。   主要企业简介   嘉善纪华木业有限公司(前身:嘉善于王木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8月,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职工68人,是一家是专业从事生产、加工、经营装饰材料的企业。主要产品有各类细木工板、花式贴面板、胶合板、宝丽板、三聚氰胺板、防火板、多层板。公司"YU"牌","跳跳兔"牌为注册商标品牌的细木工板,高档贴面细木工板,深受国内外业主的青睐。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高档家具、户外家具、室内装潢、娱乐场所、运动器材、旅行车辆、高档游艇、办公设备等。公司产品已通过国家绿色环境标志认证,产品参照GB18580-2001标准制作,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年创产值1.02亿元,利税166.9万元。   嘉善固峰尼龙胶轮厂创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现有职工45人,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及磨练现已成为一家专业具有自行研发、生产各类脚轮的生产厂家。年产值1200万元,年创利税50多万元。产品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在不同场合具有耐磨、防腐蚀、耐高温、噪音小的性能。   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马铁厂是一家具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私营企业。以黑心铁素体可锻铸铁为材质,专业生产各类如马铁钢梁夹、钢丝绳夹等铸件产品。成立于1998年,占地3888平方米,各类技术人员和员工50多人。年产值1100万元,利税45万元。   

长生村

  2000年3月由原长生村、江泾村合并而成现在的长生村。村域范围内总面积为4302亩,其中耕地面积3200亩,辖区内有长生桥、新泾江、大圣寺、汤家浜、坐机浜、杨家浜、破屋楼、西吴村、程墩头、前江泾、中江泾、让巷港南、上巷、松花港14个自然村组成,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4户,常住人口2062人,外来人口900余人。   近年来,长生村利用窑洪公路穿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和“百姓致富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着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使全村的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目前,共有工业企业45家,技改投入2006年完成2300万元,工业结构继续保持优化,工业产品向高科技发展,传统产业得到新的延伸和拓展.2006年村级可支配资金1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605元.   长生村的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其主要农作物有:晚稻、大豆、玉米、大棚蔬菜、蕃薯、茭白等;经济作物有樟树、花卉的种植,养殖业主要有猪、鸭、淡水鳜鱼、淡水虾、淡水蟹等。2006年全村粮经复种指数为21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    长生村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几年来,村先后投入40多万元新建了一系列的文化设施,包括文化广场(篮球场),文化活动室,便民诊所等。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深化完善依法治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村财务收支每季上墙公布,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三年来全村无刑事安全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长生村将从规划,建设,管理着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长生村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2000年3月由原长生村、江泾村合并而成现在的长生村。村域范围内总面积为4302亩,其中耕地面积3200亩,辖区内有长生桥、新泾江、大圣寺、汤家浜、坐机浜、杨家浜、破屋楼、西吴村、程墩头、前江泾、中江泾、让巷港南、上巷、松花港14个自然村组成,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4户,常住人口2062人,外来人口900余人。    近年来,长生村利用窑洪公路穿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和“百姓致富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着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使全村的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目前,共有工业企业45家,技改投入2006年完成2300万元,工业结构继续保持优化,工业产品向高科技发展,传统产业得到新的延伸和拓展.2006年村级可支配资金1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605元.    长生村的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其主要农作物有:晚稻、大豆、玉米、大棚蔬菜、蕃薯、茭白等;经济作物有樟树、花卉的种植,养殖业主要有猪、鸭、淡水鳜鱼、淡水虾、淡水蟹等。2006年全村粮经复种指数为21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    长生村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几年来,村先后投入40多万元新建了一系列的文化设施,包括文化广场(篮球场),文化活动室,便民诊所等。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深化完善依法治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村财务收支每季上墙公布,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三年来全村无刑事安全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长生村将从规划,建设,管理着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长生村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长丰村

  长丰村位于干窑镇西部,西北邻洪溪,西南毗邻杨庙,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1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928人。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8.2185亿元,其中农副业产值1968万元,07年人均净收入9793元,08年人均净收入预计10000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丰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投入发展,改革调整,扶优扶强,现有大小企业180多家,工业经济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木业、电子电声、五金机械、建材以圆桩、方桩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农业以长丰花园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总投资500多万元。全村现已初步形成以纺织业(拥有纺织机器1000多台)、建材业、木业、农业花卉、以及废铁市场(门面150间)等为主要经济产业。08年我村工农业产值年目标数1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目标数4亿元;技改投入1600万元(其中设备投入50%以上);新办个私企业年目标数6家。07年被评为干窑镇经济运行一等奖、农业示范村。长丰村地处公路与申嘉湖高速公路南。是经济开发的黄金地带,东面七星塘,西面申嘉湖高速公路与320国道的连接线公路,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新星村

  新星村地处干窑镇的最北端,紧邻西塘镇。东沿善西公路,北临红旗塘,幸福河横穿新星村,申嘉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整个新星村河流纵横、村内道路宽敞平坦,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自2000年4月新明村并入后,现在新星村的全村总人口1189人,总户数346户,外来流动人口800多人,辖10个小社,拥有耕地2555亩,共有党员54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团员13名。   近年来新星村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靠全村上下的密切配合,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着较大的发展。村里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120多亩的工业小区,设有多台专用工业变压器,建有标准厂房2万多平方,区内所属大小企业有40多家,每年的房租、土地出租金收入可达105万元,村经济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093.96万元。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新星村从98年开始由原来的贫困村脱胎换骨挤进了干窑镇工业强村的行列,同时还获得了不少县级以上荣誉。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5亿元,实现村级可支配资金158.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466元。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2359亿元,实现村级可支配资金151.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78元;2007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97亿元,实现村级可支配资金148.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868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新星村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我们在着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村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同步发展。脱贫后的新星村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遵循着有章理事的原则,村内社会风气良好,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全村上下呈现一派和谐稳定的祥和氛围。    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康庄工程的全面实施,通过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我村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兴建村文化活动中心已全面开放,内设医疗卫生室、老年活动室、综治室、农民学校、电脑微机室、图书阅览室等;村里还投入大量资金配置各种卫生设施,并组建了一支专职卫生保洁队伍,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村里还适时制订出台了村民道德规范考核机制,使村民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全村改厕率达到100%,改水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5%,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每年都在99%以上;社会福利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新星村凝聚人工程的主要内容,每逢节假日村里都会安排各种慰问活动,使那些老干部、老党员、   


干窑社区特产大全




干窑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