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嘉兴 >> 海盐县 >> 南北湖风景区(澉浦镇) >> 永新村

永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永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新村简介

  永新村位于澉浦镇的东北端,东与秦山镇北团村相连,南与秦山镇永兴村相接,北与通元镇雪水港村毗邻,山连山、河通河,环境优美,是2001年8月由原牛桥村和翁介村合并而成的。全村区域面积4.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5亩,有19个承包组,662户农户,总人口2121人,村三套班子人员共4人,设党总支一个,下设3个支部,党员88人,现有股份制、私营、个体工商户等企业20余家。主要涉及有扣板、标准件、毛纺等。农业主要以水稻、茶叶为主,水稻种植面积1327亩,茶树种植面积150亩。我们村在市县获得了不少荣誉,1996年度被评为海盐县“添锦绣争百强”优胜单位,1999年度评为海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标村,2001年被评为海盐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2004年、2005年均被评为海盐县平安村,2003年被嘉兴市评为关心下一代“三无达标村”,2004年被评为海盐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度被评为海盐县先锋“五好”村党支部和海盐县科普村,2006年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海盐县卫生村,2007年先后被评为海盐县绿化示范村,嘉兴市绿化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以及2007年度创“三无”工作六好村,2007年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市级文明村等。为加快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实施现代高效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立足产业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水稻、蔬菜和薰衣草基地,主要特色有吴家埭山毛笋和绿里香茶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424105 314000 -- 查看 永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永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澉浦社区

  澉浦村东起长山河西岸,西至凤凰山西麓、南北湖风景区东大门东侧,村域东接镇中村,南邻澉南村和永乐村,西靠南北湖村,北至澉东村,系2001年由原澉浦村和凤凰山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4个承包组,702户,人口2015人,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其中党员82人。村内主要已服装等企业为主,农业以茶叶,水果种植为主。南北湖大道,老沪杭公路和南浦路从村域中穿过,长山河傍村而过。现阶段拥有文物保护点6个,分别为澉浦城墙遗址、陈德志民宅、凤凰山摩崖石刻、凤凰泉井、毕宏述故居、孙湾民居。   

保山村

  保山村位于澉浦镇北端,北邻通元镇,东与永新村、西与茶院村、南与六里村相连,由原义丰村、杨山村合并而来,全村区域面积4.9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974亩,有承包组18个,农户669户,总人口约2525人。村成立党总支,共有党员85名,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村有专职村干部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现有企业13家,主要涉及有建材、毛纺等。农业主要以水稻、蚕桑、茶叶为主,水稻种植面积达,蚕桑种植面积750亩,茶树种植面积150亩。先后获得了县五好党组织、嘉兴市绿化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海盐县科普村等光荣称号。   

南山村

  南山村位于澉浦镇西侧,南面环山,东与南北湖村、西与紫金山村、北与六忠村相连,全村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12亩,有承包组6个,农户279户,总人口890人。村民委驻地为唐家组。村成立党支部,共有党员30名。村有专职村干部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大学生村官1名,文化管理员1名。村产业发展特色为茶叶、杨梅。201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0元。   近三年来,先后获得县级民主法治村、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县级科普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村、嘉兴市三无达标村、嘉兴市级生态村、市级绿化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气象村荣誉、县级文明村。   

镇中村

  镇中村位于海盐县澉浦集镇南面及长山河东、东门桥南侧,东接澉东村,南临澉南村,西靠澉浦村,2001由原镇东村和镇南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5个承包组,501户农户,1336人,其中党员有106人,村三套班子人员5人。辖区面积2727亩,现有耕地947亩,民营企业41家。村内主要有服装,紧固件等工业企业,农业以包心菜、柑橘种植为主。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无-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生态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科普示范村、文化阵地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澉东村

  澉东村地处澉浦镇的东南部,东临杭州湾,南接澉浦集镇,西和六里村相邻,北靠秦山镇,沪杭公路从中间穿过,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6.22平方公里,2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75户,人口:2995人。澉东村驻地为澉东村徐匠村188号。澉东村成立党总支,党员111名,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村有专职村干部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3名,大学生村官1名。团员:13名,党员中心户8户。耕地面积2111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包心菜、毛豆为主。企业和个体户一共119家,主要以紧固件、服装和各类加工企业为主。201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45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43元。近三年来,澉东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县级党风廉政村等荣誉。  

澉南村

  澉南村位于澉浦镇东南部,东南临钱塘江,西与永乐村、北与镇中村相连,由原长山村、钟立村合并而来,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677亩,有承包组20个,农户762户,总人口2236人。村成立党总支,共有党员102名,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有村“两委”班子成员4名。村产业发展特色为绿里香茶叶、柑橘、包心菜、毛豆和沼虾的水产养殖。澉南村因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文化娱乐体育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邻里关系团结和睦等特点,十分适合居住。   

永新村

  永新村位于澉浦镇的东北端,东与秦山镇北团村相连,南与秦山镇永兴村相接,北与通元镇雪水港村毗邻,山连山、河通河,环境优美,是2001年8月由原牛桥村和翁介村合并而成的。全村区域面积4.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5亩,有19个承包组,662户农户,总人口2121人,村三套班子人员共4人,设党总支一个,下设3个支部,党员88人,现有股份制、私营、个体工商户等企业20余家。主要涉及有扣板、标准件、毛纺等。农业主要以水稻、茶叶为主,水稻种植面积1327亩,茶树种植面积150亩。我们村在市县获得了不少荣誉,1996年度被评为海盐县“添锦绣争百强”优胜单位,1999年度评为海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标村,2001年被评为海盐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2004年、2005年均被评为海盐县平安村,2003年被嘉兴市评为关心下一代“三无达标村”,2004年被评为海盐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度被评为海盐县先锋“五好”村党支部和海盐县科普村,2006年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海盐县卫生村,2007年先后被评为海盐县绿化示范村,嘉兴市绿化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以及2007年度创“三无”工作六好村,2007年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市级文明村等。为加快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实施现代高效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立足产业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水稻、蔬菜和薰衣草基地,主要特色有吴家埭山毛笋和绿里香茶叶。   

六忠村

  澉浦镇六忠村地处澉浦镇中西部,东靠六里集镇及澉浦镇工业新区,南接南北湖风景区三湾景区北大门,西与海宁市袁花镇接壤,北连本镇茶院村,老沪杭公路和南王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六忠村于2001年8月由原杜河村、宋家村合并而成。杜河村、宋家村1999年11月兹属六里乡政府管辖。1999年11月县行政规划调整,六里乡与澉浦镇合并成为澉浦镇,两个村随属澉浦镇政府管辖。六忠村现下设22个承包组,总户数742户,2702人,党员83人,区域总面积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9亩。六忠村产业发展较为平衡,现有个私企业20余家,有毛纺、服装、管件、装璜等产业,农业主导产业东片突出食用菌蔬菜专业,西片突出种桑养蚕专业。   

茶院村

  茶院村位于海盐县澉浦镇西北面。东与保山村,西与海宁袁花镇,南与六忠村,北与通元镇相连,由原茶院村、长河村合并而来,全村区域面积4.8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998亩,有承包组24个,农户812户,总人口2978人。茶院村成立党总支,共有党员86名,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村有专职村干部5名。茶院村历史悠久,是一个古集市。最为有名的是金粟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各种建筑达千余间,其规模之大,堪称宏伟壮观,后毁于战乱,现金粟寺又得以重建。茶院村现产业发展特色为微小企业的发展。2013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09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10元。近三年来,先后获得2011年创“三无”工作六好村,2011、2012、2013年度海盐县平安村,2012年浙江省卫生村,2012年度海盐县慈善村,2012年度浙江省社会养老保险示范点,2012年度海盐县劳动关系和谐村,2013年度嘉兴市绿化村,2014年度嘉兴市民主法治村等荣誉。   

紫金山村

  紫金山村全村总面积4.46平方公里,总人口2503人。2011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00元。先后荣获10年市级民主法治村、11年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    推荐理由:近年来,紫金山村党总支全面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使全村群众安居乐业,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一是完善各项机制。加强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经常性开展学教活动;健全民主自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管理,积极认真地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制定村干部工作制度,延长为民办事的时间,并制定村干部联组制度,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二是繁荣农村文化。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安排100多平方米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购有图书600余册,建有宣传橱窗,让农民学有阵地,乐有场所;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文艺汇演等,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破除陋习,树立科学文明的新风尚。三是加大投入,建设优美环境,营造文明之风。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整治露天粪缸等,村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推进农村医疗统筹保险工作,自2003年7月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全村连续十年参保率达到98%以上。   

南北湖村

南北湖村  南北湖村由原来的南湖、北湖村合并而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与省级名胜南北湖风景区同在一个区域。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2745人,其中党员116人。2001年背列为县级生态村,2003年列为市级生态村,2004年列为“十百工程”整治村,2005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省级农家乐示范村,2006年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2009年被评为嘉兴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点、海盐县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示范村党组织、浙江省特色旅游村,2010年被评为嘉兴市文化示范中心。   我们南北湖村地理区域优越,交通便捷,是国内唯一的山海湖景色。村内处处绿树成荫、鱼虾欢跃、家禽轻鸣,穿梭于粉墙黛瓦、竹篱茅舍之间,感受山水的幽静端庄、农庄的淳朴热情。素有上海的后花园、杭州“小西湖”之美誉。   我们这里土特产颇多,当地有“春茶秋橘冬乌腊,夏至杨梅山红。桃熟笋肥琵琶黄,松花寒露两鲜”之说。有满山的无公害杨梅,有鲜嫩欲滴的日本大樱桃,有海盐首批名特产品之一的“鹰窠顶”牌青顶茶,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黄沙坞柑桔,还有土鸡、海鲜、竹笋等全生态的食品,南北湖大闸蟹、河虾等季节性特色水产品,闻名遐尔的“澉浦红烧羊肉”、清蒸鲻鱼、菜卤鸡。   我们村2005年就被列为省级农家乐示范村,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在这里不同的季节可以参加采制新茶、湖上泛舟、岸边垂钓、山林采橘、海边捉蟹、竹海挖笋等一系列农家活动,做一回山野村夫,感受农业劳作的乐趣;还有各式土特产及农家菜肴时刻吸引着都市居民的舌蕾。   

六里村

  六里村地处澉浦镇域中部,澉浦镇其他村庄围绕其分布,六里南隔01省道老线(新澉线)与南北湖风景名胜区相望,西与六忠村接壤,北连保山村,南接风景区,东靠永新村、澉东村,保六路与长山河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我村是由原青龙村、平丰村于2001年8月合并而成,现下设27个承包组,总户数996户,常驻人口3095人,党员102人,区域总面积5.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4.9亩。现有企业33家,有毛纺等产业;农业主导产业为水稻、茶叶、柑橘等,截止2010年底人均收入13504元,我村共有村干部4人,便民服务中心面积有60平方米。截止目前,我村获得的荣誉有平安村、整治村等。   

永乐村

  永乐村位于海盐县澉浦镇西南,钱塘江畔,国家AAAA级风景区——南北湖风景区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富裕。全村共有20个承包组,住户556户,总人口1735人。村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7亩。村设立党总支,共有党员81名。村班子成员6名。2011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479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000元。本村有村以下企业22家,主要经营丝绸印染加工、羊毛衫、玩具制造等。农业生产以柑桔水果、包心菜等经济作物为主,粮食生产为辅。近年来,全村产业重心逐步向生态旅游业发展。近三年来,我村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市级生态村、海盐卫生村、县级先进党支部、五好村党组织、平安村、市级五好团支部等荣誉。   我们永乐村党支部村民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特别是在去年四、五月份,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成立了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村级班子顺利完成新旧交替,充实了年轻干部。新班子成立后,专题研究文明村的建设,坚持以-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一起抓。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紧密依靠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发展村级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重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美化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永新村特产大全




永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