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马尾区 >> 马尾镇 >> 朏头村

朏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朏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朏头村简介

  马尾镇朏头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建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以邵姓族居的村落,几乎百分九十以上的人家都姓邵。
  有个叫邵平仕秦为东陵侯,汉灭秦之后,他沦为布衣,种瓜为生。李白在他的《古风》诗中用“昔日种瓜人,青门东陵侯”,来表示对邵的怀念。邵平后代南迁入闽,卜居闽邑之濂江,始以姓氏著名其地“邵岐”。后又分派朏山,即今马尾朏头村。
  邵岐在闽江南岸于朏头隔江相对,远远望之,常见黎明前夕在朏头山头“朏魄示冲”、月光朏朏“,于是在”开闽始祖“王审之时代,又有部分邵姓宗亲加迁来朏山,即金朏头村也。每单农历初十前后,见到朏头后山那特别明亮月魄,邻近村庄的人们都知道天将晓也。有首福州方言民谣叫”月光朏朏照朏头“。
  朏头地处闽江北岸,东侧104国道。占地5平方公里,常住户412户,总人口1349人,其中流动暂住人口1700多人。现有五座标准厂房,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年租金收入153万元是村主要经济来源。朏头村曾多次被评为”福州市明星村”、“文明新村”、“先进单位”,等等许多项荣誉。村前有福州江滨大道、福马路、铁路和以“朏头十八景”之一仙芝磹为名的仙芝路;村后福州机场高速公路穿山而过,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紧邻着村庄的居民。
  朏头青龙寺相传始建于唐中期,为邵氏祖先迁居时就已建成,虽历经数朝兴衰,寺庙也几经重建、修缮改建,依然不改隋唐建筑风貌。青龙寺盛名远播曾有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受法于此,为邵姓回国华侨首先参拜的地方。此外还有“仙芝磹”又名“灵芝磹”、“八卦磹”、“龙溪里”等等。
   在朏头村田地里曾有一块叫“士岭”的小山包,别看这小小的人工小山包,却是中法战争中马江海战牺牲的中国海军战士埋葬的地方。传说当时血染闽江,朏头村民全村出动在江边打捞烈士尸体,并选择了最好的一块田地让他们入土为安。这地方现在已改建成“和平公园”,公园内树立着一座这些英烈的纪念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05100 350000 -- 查看 朏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朏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朏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江社区

  马江社区东起进步里一弄,与马尾造船厂交界,西邻旺岐社区,南面闽江背靠鼓岭山脉,社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常住户1906户,人口5166人,其中流动人口378人,社区地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旧镇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江滨路、福马铁路横穿全区,马尾码头可通福州、营前等地。   马江社区有马尾广播电视局、马尾实验幼儿园、汇海建工集团、马尾镇卫生院等15家企事业单位。社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有卫生院、老人馆、幼儿园,有4家银行营业点,2个超市。商业网点110家,马尾镇集贸市场是开发区最大的市场。社区内有25幢新村楼院,是居民理想的居住区。   社区人倡导“建温馨家园,展马江新资”的社区精神,热诚欢迎四方朋友来到社区经商贸易,投资兴业,共同建设美好的生活。   [社区风貌]多次获得市、区、镇先进单位表彰,先后取得“无毒害社区”、“平安社区”“绿色社区”的评定。   [建筑景观]马尾镇前街码头、望江楼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船政社区

  船政社区隶属马尾区马尾镇。于2002年1月成立,社区东起马限山西麓,西接进步里一弄、福顺新村,南临闽江北岸,北至沿山西路旺岐山南侧,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区内有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马尾实验小学等省、市、区属企业单位14家。   船政社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水路交通便捷,福马铁路、江滨大道纵贯区内,社区资源丰富,人才聚集,具有悠久的船政文化历史,是我国海军的摇篮,造船工业的基地。清朝洋务派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创办船政局,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海军学校,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这里留下了船政学堂遗址、旧海军联营、法式钟楼等船政建筑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船政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360户,3756人,分19个居民小组。有新村楼院28幢。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正式党员185名,分9个党小组,社区居委会现有两委成员8名,协管员10名,近年来,社区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工作的要求,围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为主题开展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社区党支部”、“省级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等光荣称号,船政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将继续弘扬开拓进取精神,积极为社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宜居宜业和谐的生活环境,携手共创社区美好的明天。   

旺岐社区

  旺岐社区隶属马尾镇,东起旺岐境路,西接月出头村,南临江滨路,北至沿山西路、旺岐山南侧,总面积0.5平方公里,常住户720多户,人口2500多人,流动人口56人。两委9人,协管员8人,党员43人,残疾人25人,低保户17户。去年旺岐境片危旧房屋改造,拆迁户217户,现社区内只有林业马尾基地管理处、福建革新机械厂宿舍等小区。   多年来,旺岐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区建设任务,坚持以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设。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社区的基本情况:   一、推行社区管理民主化建设,健全居民自治制度。在抓好社区自治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社区民主化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新形势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健全了社区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从而在制度上得到了保障,并按照居务公开的要求,实行办事公开和民主评议制度,使社区的管理得以顺利进行,能够真正发挥出社区居民的自治作用。   二、拓宽服务载体,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社区通过摸底调查,为各类群体登记造册,以便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分类服务,达到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目的。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我们通过扶持下岗再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妇女,我们主动上门为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的计生服务,加强对妇女各种技能的培训,提高妇女的素质。针对老年人,我们积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辖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针对-,我们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低保”条件的社区居民、困难党员适时开展救助,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努力解决这些-的生活困难。针对外来流动人员,我们实施“零距离”服务,进行同服务,同管理。通过分类服务、服务到位,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亲和力以及号召力。   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社区各项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居民群众的赞扬和支持。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居民家中,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以及各方面意见、建议。现社区还存在一些问题:1、旺岐路到阳江瑞景小区路面低洼,凹凸不平,雨天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2、因周围拆迁造成林业基地排水沟严重堵塞,造成基地居民生活污水无法排出,如遇大雨将造成基地内涝,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3、社区办公场所将要搬迁,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需添置办公设备。   社区也多方进行向上反映,为政府为民办实事提供可参考的决策依据,也使更多的居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居民群众对政府的看法又有了大大的改观,大大提高了居民对政府的满意率。   

下德村

  马尾镇下德村位于闽江北岸,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快安延伸区中心,依山临水、风景秀丽、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村落面向闽江,东与朏头村为邻,西与上德村相邻,村落面积6180亩,现全村人口1171人、355户、5个村民小组,流动暂住人口约1781多人。全村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49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自1994年以叶加坤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任党支部及村委会当选以来,下德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德村屡次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镇”等区级以上荣誉30多项。   一、主抓经济,促进发展。经济是农村发展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发展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话。村“两委”班子在有限的征地补偿款上,又通过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成功地筹建了村工业小区标准厂房,总建设面积达1.2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上任前的18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144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760元提高到8910元,创造和实现了下德村民的普遍幸福。   二、统一规划,改善住房。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下德村总体住房面积小,村民人均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届村委。针对本村住房现状,村“两委”积极探索发展思路,对村民的住房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重建。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以下德东新村为标志的新式农村住宅小区,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0平方米增加到现有的6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三、改善民生,善待老人。随着我国即将步入一个老龄社会,村中核心家庭、独居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为了改善老年人的活动环境,村委会从有海外关系的村民及在外工作的华侨中筹集资金150万元,在村委大院为老人们建立了集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大型老人活动中心,活动场所面积约800平方米,向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阅览、影视播放、健康保健、聊天等服务。同时,村委每月以生活补贴的形式向老龄村民予以生活补助,每人每月最多可以领到380元。   四、保持稳定,和谐发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两委”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改善民生凝聚民生,聚民心促发展,努力发展村级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1、为了做好防止河道内涝,确保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村委会先后投入6万多元,用于河道清淤工作。2、针对村民饮水短缺问题,村“两委”联系相关部门,先后投入2万多元,为村民家中安装饮水管道,彻底地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3、几年来共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铺设村级水泥硬化路面1700米,并建成首个农村多功能综合性警务一站式服务体系,首创了出租户计生、治安“星级”管理服务模式,努力化解邻里矛盾。全村呈现出一派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的良好局面。  

六江村

  马尾镇六江村位于闽江北岸,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快安延伸区中心,依山临水、风景秀丽、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村落面向闽江,现全村人口621人、216户、2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自2008年拆迁搬入六江新村。新村的环境比六江村改善了很多,完善一些设施,比如增设图书室、棋牌室、老人活动中心,绿化提高。使村民生活舒适些。”   

中洲村

  中洲村地处福州市马尾开发区中心地带,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211户,人口750多人,三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30人。年社会总产值超出800万元,村财收入达5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   

上德村

  马尾镇上德村位于福州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中心位置,靠近马尾城区,东起现上德村委会边路为界,西与快安交界的马鞍溪接壤,北面靠山,南面104国道沿村而过,交通便利,村域面积1、48平方公里,村庄用地面积10、19公顷。    全村总户数178户,常住人口618人,在外侨民648人,流动人口1600人,私营企业3家,村财收入主要靠集体厂房、仓库、土地出租等。村里已没有耕地,村民主要靠个体运输、第三产业、私房出租和流动人口务工的收。    近年来,马尾镇上德村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继续进行深化改革,瞄准经济建设方位,实事求是的进行新的起点,确保村财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达到全面提升党支部、村委会在群众中的疑聚力和感召力。   

朏头村

  马尾镇朏头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建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以邵姓族居的村落,几乎百分九十以上的人家都姓邵。   有个叫邵平仕秦为东陵侯,汉灭秦之后,他沦为布衣,种瓜为生。李白在他的《古风》诗中用“昔日种瓜人,青门东陵侯”,来表示对邵的怀念。邵平后代南迁入闽,卜居闽邑之濂江,始以姓氏著名其地“邵岐”。后又分派朏山,即今马尾朏头村。   邵岐在闽江南岸于朏头隔江相对,远远望之,常见黎明前夕在朏头山头“朏魄示冲”、月光朏朏“,于是在”开闽始祖“王审之时代,又有部分邵姓宗亲加迁来朏山,即金朏头村也。每单农历初十前后,见到朏头后山那特别明亮月魄,邻近村庄的人们都知道天将晓也。有首福州方言民谣叫”月光朏朏照朏头“。   朏头地处闽江北岸,东侧104国道。占地5平方公里,常住户412户,总人口1349人,其中流动暂住人口1700多人。现有五座标准厂房,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年租金收入153万元是村主要经济来源。朏头村曾多次被评为”福州市明星村”、“文明新村”、“先进单位”,等等许多项荣誉。村前有福州江滨大道、福马路、铁路和以“朏头十八景”之一仙芝磹为名的仙芝路;村后福州机场高速公路穿山而过,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紧邻着村庄的居民。   朏头青龙寺相传始建于唐中期,为邵氏祖先迁居时就已建成,虽历经数朝兴衰,寺庙也几经重建、修缮改建,依然不改隋唐建筑风貌。青龙寺盛名远播曾有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受法于此,为邵姓回国华侨首先参拜的地方。此外还有“仙芝磹”又名“灵芝磹”、“八卦磹”、“龙溪里”等等。    在朏头村田地里曾有一块叫“士岭”的小山包,别看这小小的人工小山包,却是中法战争中马江海战牺牲的中国海军战士埋葬的地方。传说当时血染闽江,朏头村民全村出动在江边打捞烈士尸体,并选择了最好的一块田地让他们入土为安。这地方现在已改建成“和平公园”,公园内树立着一座这些英烈的纪念碑。   

龙门村

  龙门村地处鼓山山麓,104国道旁,距福州绕城高速仅五分钟车程,交通便捷。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山地面积3150亩,森林资源丰富。龙门村平原面积约2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732人,流动人口1793人。    近年来,龙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基层党建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实践基层民主自治,现龙门村党支部有党员31人,村民代表25人。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现有私营、个体企业近二十家,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186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428万元,运输业收入82万元,商业、服务业收入2384万元以及其它收入292万元。2012年度村财收入约94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6158元。医疗卫生事业开辟了新局面,其中累计为近60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计生事业紧紧围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好、制度规范好、村务公开好、宣传服务好、计生诚信好、文明建设好”的“六好”要求,积极探索创新计生村民自治工作新路子、不断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完善监督。龙门村民正在村支部、村委的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儒江村

  儒江村隶属马尾区马尾镇,南临闽江北岸江滨大道,北至104国道,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户数461户,常住人口1573人,流动人口8755人。儒江村党支部成员7人,党员59名,村委委员5人。儒江村辖两个工业小区,其中儒江第一工业小区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1430多万元,建有12200㎡标准工业厂房;儒江第二工业小区占地面积28亩,总投资1800多万元,建有11200㎡三座工业标准厂房。2012年村财收入435万元。   

快安村

  福州市马尾区快安村位于福马路的一侧,西毗龙门村,北靠半山,山连磨溪山地,南临福马铁路和江滨大道,与闽江相望。快安作为马尾最为古老的一个村庄,唐代属于闽县胜残里,宋代属闽县安仁乡永盛北里,后改永北里。村后背山,古时山林茂密,其中磕泉山溪水丰富,居民充分利用运转水碓,舂米磨粉,发展农村的作坊生产,这便是“磨溪水力”。《榕城考古略》载,磕泉山,一名嗑下,曾是福州城中伐木者集中的地方。后称“磕坑”,指磕泉山的磨溪坑。从磕坑到“快安”,福州方言的谐音,是地名的雅化。居住面积1平方公里,1478户4859人。   

魁岐村

  魁岐村简介    马尾镇魁岐村地处104国道鼓山隧道交界处,面朝母亲河闽江及江滨路、背靠鼓山。从福州进入马尾区第一个行政村,从二00七年开始遇机场二期、魁浦大桥、三环路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全村70%住房被拆迁,将来逐步回迁、安置在“魁岐佳园”,使得大部份村民迈入宜居宜业新农村时代。   全村总户数893户,常住人口2950人、流动人口106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10人、党员86名、预备党员1名,2011年村财收入280万元。   近年来,魁岐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广“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调动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村党支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引导广大党员开展以“创先争优谋发展”为主题的建言献策、公开承诺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魁岐村先后荣获“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州市民主法治村”、“马尾区平安村”、马尾区“林权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及镇组织的运动会“一、三名奖”等荣誉称号。   

快洲村

  快洲村地处于104国道和江滨路之间,距福州饶城高速公路仅需几分钟车程,交通方便,左右其有中华映管和新大陆等厂房,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全村占地面积约250亩土地,现有常住人口1120人,流动人口7000人左右。    近年来快洲村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基层党建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实践基层民主自治,现在村党支部有党员52人,村民代表28人,老人馆娱乐中心,经济发展取得促步发展,现有私营、个体企业近10家。2012年村财政收入约82万元,医疗卫生事业开辟了新局面,其中累计为50多为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全村484名群众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8人。计生事业紧紧围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好、制度规范好、村务公开好、宣传服务好、计生诚信好、文明建设好”的六好要求,积极探索创新计生村民自治工作新路子,不断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完善监督。快洲村民正在村支部村委的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双协村

  双协村位于马尾区西部,东与快洲村交界,西与魁岐村交界,南面临闽江,北与建坂村相邻,辖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总人口836人。全村有党员28人,两委干部8人,村民代表37人,村财政收入48万(2012年)。2010年8月协丰自然村拆迁,拆迁总面积3.8万平方米;2013年10月协建自然村开始拆迁,拆迁总面积9.6万平方米,;目前全村已全部拆迁完毕。2013年10月协丰自然村已全部回迁完毕。   

建坂村

  建坂村地处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鼓山隧道东侧,西接魁岐,东接上徳下德,北边是高山,南部是农田,常住人口八百,流动人口三千。建坂村风景秀丽,北山上有一前年古寺,幽静空灵。建坂村辖区有鑫金鑫冷库、福鑫冷库等多家企业,商业以个体户为主,运输业和建筑业也有经营。   建坂村与下德村、马江社区、船政社区、六江村、中洲村、上德村、旺岐社区、朏头村、龙门村、儒江村、快安村、魁岐村、快洲村、双协村、新马村相邻。  

新马村

  马尾区马尾镇新马村位于福州的母亲河闽江旁,背山面海,风光秀美。前有风景秀丽的江滨大道,后靠104国道,沿山西路贯穿期间,交通便利。新马村占地约1.5平方公里,现有175户人家,共有人口574人。有4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13人,村民代表25人,低保户11户。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及渔业。   新马村与下德村、马江社区、船政社区、六江村、中洲村、上德村、旺岐社区、朏头村、龙门村、儒江村、快安村、魁岐村、快洲村、双协村、建坂村相邻。  


朏头村特产大全




朏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