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马尾区

马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尾区谷歌卫星地图)


马尾区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万人 281平方公里 350105 350015 0591 查看 马尾区谷歌卫星地图

马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罗星街道 约4.19万人 31.2平方公里 罗建社区 培英社区 新港社区 马限社区 沿山社区 双峰村 君竹村 青洲村 上岐村 查看 罗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马尾镇 约2.7万人 36.7平方公里 马江社区 船政社区 旺岐社区 下德村 六江村 中洲村 上德村 朏头村 龙门村 儒江村 快安村 魁岐村 快洲村 双协村 建坂村 新马村 查看 马尾镇谷歌卫星地图
亭江镇 约3.4万人 106.7平方公里 闽安社区 闽亭社区 亭头社区 英屿村 鳌溪村 盛美村 东盛村 笏山村 康坂村 象洋村 东街村 东岐村 长柄村 洪塘村 亭头村 闽安村 西边村 长安村 前洋村 白眉村 查看 亭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琅岐镇 约7万人 92平方公里 闽琅社区 吴庄村 争丰村 劳丰村 海屿村 云龙村 劳团村 龙台村 凤窝村 董安村 群星村 星光村 红星村 乐村村 闽江村 东红村 建光村 荣光村 南兜村 后水村 院前村 红光村 农旗村 光明村 星辉村 勤耕村 光辉村 劳光村 查看 琅岐镇谷歌卫星地图

马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鼓楼区

   邮编:350001 代码:350102 区号:0591 拼音:Gulou Qu    鼓楼区位于福州市市区西北部。北以外福铁路、东以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南面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为界,与台江区镶邻;西面以闽江为界,与仓山区隔江镶望;西北与闽侯县相邻。总面积35.7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区人民0驻津泰路98号,全区辖9个街道、1个镇:鼓东街道、鼓西街道、温泉街道、东街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华大街道、水部街道、五凤街道、洪山镇。      历史沿革      汉初闽越王首建冶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郡守在城楼置铜壶滴漏报时,郡守程师孟于城楼置铜壶滴漏报时,谓之鼓楼,“鼓楼”因此得名。   1946年1月福州建市时即置鼓楼区,与大根区并列市辖区。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仍为市辖区,设区公所;1951年改设区人民0;1955年改称区人民委员会;1956年大根区并入;1968年9月更名为红卫区,1978年4月恢复鼓楼区   1955年11月,设鼓东、鼓西、华大、新民4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5月,撤销大根区,并入鼓楼区,所辖东街、南街、安泰、道山、水部、河西、东门7个街道办事处归鼓楼区管辖。1957年12月,撤销新民街道办事处,并入华大街道办事处;撤销道山街道办事处,分并于安泰、南街街道办事处;撤销河西街道办事处,分并于东街、东门街道办事处。1970年2月,郊区洪山公社并入红卫公社,连同新店公社划归红卫区。1975年5月,新店公社复归郊区。7月,红卫公社划归蔬菜区。1981年10月,增设五四街道办事处。1986年11月,增设王庄新村街道办事处。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同意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其中:(1)鼓楼区辖水部、安泰、东街、鼓东、鼓西、华大、南街7个街道办事处,五四街道的思儿亭、汤边2个居委会,东门街道的东大、温泉、金汤、琼河、东水、琼新、河西、河东、东湖、澳桥、汤门11个居委会,从原郊区划入的洪山镇和新店镇的义井、湖前2个居委会,从台江区划入的茶亭街道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区人民0驻地不变。(2)将王庄新村、东门、五四3个街道办事处和水部街道的紫阳、紫新、砌池、丝绸厂、福马5个居委会划归晋安区管辖。   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鼓楼区从原郊区划入洪山镇及新店镇的湖前村委会,从台江区划入茶亭街道办事处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划出晋安河以东的五四、王庄新村2个街道办事处及原东门街道办事处的塔头、桂香、康山、琯尾、晋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个居委会和水部街道办事处的紫阳、砌池、丝绸厂、紫新、福新5个居委会归晋安区;划出琼河、东西河以南水部街道办事处的龙庭、状元2个居委会归台江区;划出鼓西街道办事处的农大居委会归仓山区;撤销东门街道办事处,设立温泉街道办事处;增设五凤街道办事处。   2000年,鼓楼区辖9个街道、1个镇:华大街道、鼓东街道、鼓西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东街街道、水部街道、温泉街道、五凤街道、洪山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59858人,其中:鼓东街道 39267人、鼓西街道 54435人、温泉街道 48391人、东街街道 28924人、南街街道 54169人、安泰街道 33166人、华大街道 66557人、水部街道 34546人、五凤街道 79406人、洪山镇 120997人   2001年,鼓楼区辖东街、五凤、华大、鼓西、鼓东、温泉、南街、安泰、水部9个街道办事处和洪山镇,设76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下表资料截止日期:2001年12月31日):   镇(街道办事处)名称 0(办事处)驻地 面积(平方千米) 户数(户) 人口(人) 居委会(个) 村委会(个)   东街街道办事处 石井巷72号 0.72 10875 30789 5   五凤街道办事处 铜盘路95号 9.62 12794 34336 12 4   华大街道办事处 华林路19号 3.37 15968 48284 10   鼓西街道办事处 白马北路17号 1.84 15434 45033 7 1   鼓东街道办事处 鼓东路189号 1.07 11498 30287 6 1   温泉街道办事处 树汤路172号 2.24 13509 42139 7 1   南街街道办事处 黄巷28号 1.54 12647 40176 7   安泰街道办事处 福涧街1号 1.58 9288 27723 7   水部街道办事处 龙庭路9号 1.32 7865 24422 5 1   洪山镇 洪山园路 12.4 18667 67015 10 7   合计 35.7 128545 390204 76 15   2003年,鼓楼区辖9个街道、1个镇:华大街道、鼓东街道、鼓西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东街街道、水部街道、温泉街道、五凤街道、洪山镇      2004年,全区辖9个街道、1个镇,76个社区、5个村委会,总人口56万。      鼓东街道  面积2平方千米 人口3.9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1   位于鼓楼区东北部,东临五四路;北靠华林路;西至八一七北路、鼓屏路;南接庆城路、贤南路。辖6个社区及1个经济合作社:~001_中山社区、~002_庆城社区、~003_贤南社区、~004_观风亭社区、~005_开元社区、~006_树兜社区。   鼓西街道  面积2.5平方千米 人口5.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2   位于鼓楼区西部,毗邻西湖公园。辖7个社区:~001_新民社区、~002_梦山社区、~003_西湖社区、~004_陆庄社区、~005_保定社区、~006_后县社区、~007_达明社区。   温泉街道  面积2.24平方千米 人口4.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3。   位于鼓楼区东部,东至晋安河中心线;西至五一路、五四路中线;南至福新路中线;北至华林路中线。辖7个社区:~001_琼河社区、~002_河东社区、~003_东湖社区、~004_金汤社区、~005_东大社区、~006_汤门社区、~007_汤边社区。   东街街道  面积0.86平方千米 人口3.3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4   位于福州市中心,东起五一路、五四路;西至八一七北路;南临安泰河、鳌峰坊;北至贤南路、庆城路。辖5个社区:~001_军门社区、~002_津泰社区、~003_大根社区、~004_竹林境社区、~005_旗讯口社区。   南街街道  面积1.56平方千米 人口4.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5   位于鼓楼区中心地带,东临八一七北路;西至二环路;南沿道山、澳门、吉庇路;北达杨桥路。辖7个社区:~001_河南社区、~5002_杨桥社区、~003_三坊社区、~004_七巷社区、~005_灵响社区、~006_驿里社区、~007_柳河社区。   安泰街道  面积1.8平方千米 人口3.49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6   位于福州市区中心,东起五一路;西邻白马河;南接茶亭街,东西河;北至安泰河。办事处驻圣庙路福涧街1号。辖7个社区:~001_五一广场社区、~002_乌山社区、~003_乌塔社区、~004_加洋社区、~005_于山社区、~006_圣庙社区、~007_西营里社区。   华大街道  面积3.73平方千米 人口5.62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7   位于鼓楼区东北部,是省委、省0所在地。东起晋安河;西临湖滨路、福飞路;南沿湖东路;北至东浦路。辖10个社区:~001_琴湖社区、~002_屏山社区、~003_龙峰社区、~004_九彩社区、~005_思儿亭社区、~006_公益社区、~007_体育中心、~008_屏东社区、~009_北江社区、~010_国棉社区。   水部街道  面积1.3平方千米 人口2.7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8   东临晋安河与晋安区交界;西至五一广场;南与台江区毗邻;北至福新路。辖5个社区和1个经济合作社:~001_闽都社区、~002_莲宅社区、~003_乐天泉社区、~004_福新社区、~005_建华社区。   五凤街道  面积9.6平方千米 人口7.2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009   位于鼓楼区西北部,东邻省体育中心、南与华大、鼓西街道及洪山镇毗邻;西靠闽侯县;北接晋安区新店镇。辖12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001_屏西社区、~002_天元社区、~003_广厦社区、~004_白龙社区、~005_龙泉社区、~006_永恒社区、~007_兰庭社区、~008_左海社区、~009_铜盘社区、~010_湖前社区、~011_泉塘社区、~012_梅峰社区、华大村、五凤村、泉塘村、湖前村。   洪山镇  面积12.4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9.2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2100   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西部。辖10个社区:~001_福屿社区、~002_西凤社区、~003_怡山社区、~004_兴园社区、~005_大凰山社区、~006_凤凰池社区、~007_象山社区、~008_金牛山社区、~009_凤湖社区、~010_洪山桥社区。2004年时还有6个行政村,其中5个村均已完成撤村动议,成立经济合作社。   

台江区

  邮编:350004 代码:350103 区号:0591 拼音:Taijiang Qu   台江区位于福州市区中部,闽江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6°05′,东经119°18′。东以光明港、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西、南以闽江与仓山区为界,北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与鼓楼区为界。全区总面积18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区人民政府驻广达路349号,全区辖10个街道:瀛洲街道、后洲街道、义洲街道、新港街道、上海街道、苍霞街道、茶亭街道、洋中街道、鳌峰街道、宁化街道。   历史沿革      旧称南台。公元前202年,无诸被封为闽越王,在大庙山建一台,题词:“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故名之。或说,闽江流经市区一段称台江,区以江名。   1946年1月福州建市时即置台江区,与小桥区并列市辖区。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仍为市辖区之一。1956年5月,撤销小桥区,并入台江区。1968年9月,台江区更名为赤卫区。1978年4月,赤卫区复名台江区   1955年11月,设苍霞、中平、后洲、瀛洲、新港5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5月,撤销小桥区,并入台江区,所辖茶亭、洋中、双杭、义洲、帮洲5个街道办事处归台江区管辖。1957年10月,撤销中平街道办事处,并入苍霞街道办事处。1970年2月,鼓山公社并入赤卫公社,划归赤卫区。1973年11月,赤卫公社分为赤卫公社和东风公社。1975年3月,撤销东风公社,设立鼓山公社和鼓岭公社。5月,鼓山、鼓岭公社划归郊区。7月,赤卫公社划归蔬菜区。1986年,增设上海新村街道办事处。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同意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其中:(1)台江区辖瀛洲、新港、后洲、茶亭、洋中、双杭、苍霞、帮洲、义洲、上海新村10个街道办事处,从原郊区划入的台江镇及所辖的南公、曙光、红旗、双丰、红星5个居委会和洪山镇的祥坂、长汀、高桥3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将茶亭街道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划归鼓楼区管辖。将新港街道的连潘、连辉、象园3个居委会划归晋安区管辖。   1996年1月,福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台江区从鼓楼区划入龙庭、状元2个居委会;从原郊区台江镇划入南公、红星、曙光、红旗、双丰5个村委会;从洪山镇划入祥坂、长汀、高桥3个村委会;划出茶亭街道办事处的斗中、西营里、福中、九福庵4个居委会归鼓楼区;划出连潘、连辉、邦辉、象园4个居委会归晋安区;增设宁化、鳌峰2个街道办事处   1997年,上海新村街道办事处更名为上海街道办事处。   2000年,台江区辖12街道:茶亭街道、洋中街道、苍霞街道、双杭街道、帮洲街道处、义洲街道、上海街道、瀛洲街道、新港街道、后洲街道、鳌峰街道、宁化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68400人,其中:瀛洲街道 50110人、后洲街道 14249人、义洲街道 35460人、新港街道 39229人、上海街道 67170人、双杭街道 20844人、苍霞街道 11433人、帮洲街道 16759人、茶亭街道 32560人、洋中街道 28557人、鳌峰街道 24871人、宁化街道 27158人   2001年,台江区辖洋中、上海、茶亭、新港、宁化、义洲、帮洲、双杭、苍霞、后洲、瀛洲、鳌峰12个街道办事处,设90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面积18.02平方千米,人口29.7万人。(下表资料截止日期: 2001年12月31日): 街道名称 办事处驻地 面积(平方千米) 户数(户) 人口(人) 居委会(个) 村委会(个)   洋中街道办事处 灯笼弄38号 0.9 10931 29212 9 1   上海街道办事处 牡丹路10号 2 12042 34044 13   茶亭街道办事处 广达路260号 0.8 8138 22655 8 1   新港街道办事处 中选北路211号 1.35 11055 29733 10 1   宁化街道办事处 祥坂路58号 2.9 4313 12351 5 2   义洲街道办事处 北兴横路16号 0.86 9234 25105 8 1   帮洲街道办事处 同德路13号 0.48 7462 20302 5   双杭街道办事处 上杭路112号 0.47 8856 23701 6   苍霞街道办事处 大公东路27号 0.53 7860 21022 4   后洲街道办事处 达江路88号 0.43 9066 23501 7   瀛洲街道办事处 排尾路217号 2.2 11850 34721 9 1   鳌峰街道办事处 鳌峰路 5.1 3515 10217 6 1   合计 18.02 104322 286564 90 8      2003年,台江区辖12个街道:茶亭街道、洋中街道、苍霞街道、双杭街道、帮洲街道处、义洲街道、上海街道、瀛洲街道、新港街道、后洲街道、鳌峰街道、宁化街道。   2004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台江区撤销帮洲街道办事处并入苍霞街道办事处,撤销双杭街道办事处并入后洲街道办事处。全区辖10个街道,9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7万      

仓山区

  邮编:350007 代码:350104 区号:0591 拼音:Cangshan Qu   仓山区位于福州市区南部南台岛上,四面以闽江南、北港分别与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市、闽侯县为界。总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区人民0驻麦园路,全区辖8个街道、5个镇:仓前街道、东升街道、对湖街道、临江街道、三叉街街道、上渡街道、下渡街道、金山街道、仓山镇、城门镇、盖山镇、建新镇、螺洲镇;红星农场   历史沿革      仓山区因地处仓前山得名。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1368年)在藤山北麓建盐仓,俗称盐仓前,遂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   1946年1月福州建市时即置仓山区,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仍为市辖区之一。1955年11月,设上渡、下渡、临江、仓前、麦园、藤山6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5月,撤销水上区,并入仓山区,增设桥东、桥西两个街道办事处。1957年7月,桥东、桥西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水上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撤销藤山街道办事处,并入下渡街道办事处;撤销麦园街道办事处,并入仓前街道办事处。   1968年9月,仓山区更名为朝阳区。1970年2月,郊区行政办事处撤销,其所辖盖山公社并入朝阳公社,划归朝阳区。7月,闽侯县城门公社划归朝阳区。1975年5月,朝阳、城门公社划归郊区行政办事处。1978年7月,朝阳区复名仓山区。1987年12月,撤销水上街道办事处,增设对湖街道办事处。 (链接:更多资料)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同意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其中:仓山区辖仓前、对湖、临江、上渡、下渡、三叉街6个街道办事处,从原郊区划入的建新、仓山、盖山、螺洲、城门5个镇。区人民0驻地不变。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仓山区从原郊区划入建新、仓山、盖山、螺洲、城门5个镇,从鼓西街道划入农大居委会   2000年,仓山区辖7个街道、5个镇:仓前街道、下渡街道、临江街道、三叉街街道、上渡街道、对湖街道、东升街道、建新镇、仓山镇、盖山镇、城门镇、螺洲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82039人,其中:仓前街道 24537人、东升街道 9270人、对湖街道 27030人、临江街道 22131人、三叉街街道 20291人、上渡街道 12569人、下渡街道 32312人、仓山镇 46264人、城门镇 90302人、盖山镇 88931人、建新镇 64359人、螺洲镇 19666人、福建师范大学虚拟街道 10472人、福建农业大学虚拟街道 9241人、红星农场虚拟镇 4664人   2001年,仓山区行政区划一览表(资料截止日期: 2001年12月31日):镇(街道办事处)名称 0(办事处)驻地 面积(平方千米) 户数 (户) 人口(人) 居委会(个) 村委会(个)   对湖街道办事处 马厂街15号 1.2 6511 18322 7   下渡街道办事处 工农路64号 1.78 7711 23332 3   上渡街道办事处 李厝山路16号 1.51 5747 16923 16   仓前街道办事处 公园路36号 1 8527 24524 9   临江街道办事处 东窑街5号 0.85 7701 22141 8   东升街道办事处 东园一路25号 1.3 2649 8606 3   三叉街街道办事处 三叉街新村 2.17 4619 15162 7   建新镇 洪塘路 39.6 10984 38154 3 39   仓山镇 首山路19号 5.3 3823 10832 2 11   盖山镇 盖山路1号 36 17262 63054 1 30   城门镇 敖里村 48 17330 67422 25   螺洲镇 螺洲街 3.7 2814 9454 1 7   合计 142.41 95678 317926 60 112      2003年,根据省0《关于福州市调整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办事处的批复》(5月 日 闽政文[2003]134号)和福州市人民0《关于调整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办事处的批复》(6月26日 榕政综[2003]155号),调整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从建新镇划出卢滨、后曹、潘边、石边、新颐、上雁、葛屿、闽江、刘宅9个村,从仓山镇划出燎原村,从上渡街道办事处划出横江居委会,设立金山街道。金山街道办事处四至范围为:东至闽江北港,西至闽江南港,南至浦上路,北至金山大道。金山街道办事处驻金山生活区风荷苑1号。行政区划调整后,仓山区辖8个街道、5个镇:仓前街道、下渡街道、临江街道、三叉街街道、上渡街道、对湖街道、东升街道、金山街道、建新镇、仓山镇、盖山镇、城门镇、螺洲镇。共有99个居委会、107个行政村      2004年,全区辖8个街道、5个镇,共有52个社区和112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      仓前街道  面积1.9平方千米 人口3.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1   位于仓山区中部,区0所在地。东连中藤路至六一南路;南接三叉街上山路;西与仓山镇金星村城乡交接部相接;北临闽江仓前、梅坞路。辖10个社区:~001_龙峰社区、~002_梅坞社区、~003_万春社区、~004_振兴社区、~005_公园社区、~006_麦园社区、~007_利民社区、~008_劳工社区、~009_星园社区、~010_航兴社区。   东升街道  面积1.2平方千米 人口1.57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2   东临则徐大道,北靠上三路;西邻利民路;南接下濂浦。辖3个社区:~001_东兴社区、~002_东南社区、~003_埔头社区。   对湖街道  面积2.5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3   位于仓山区西南部。辖7个社区:~001_长安社区、~002_施程社区、~003_程厝社区、~004_马厂社区、~005_仓顶社区、~006_师大社区、~007_湖岭社区。   临江街道  面积1.96平方千米 人口2.0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4   位于闽江南岸,东与港头相邻;西至观井路(含中洲岛);北与闽江大桥、解放大桥连接;南靠六一南路北段。辖8个社区:~001_观井社区、~002_上藤社区、~003_信平社区、~004_太平洋城社区、~005_河边社区、~006_仓前山社区、~007_下池社区、~008_菖蒲社区。古属“临江境”地界,由于滨临闽江,故称临江。   三叉街街道  面积0.597平方千米 人口1.72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5   东面连江南路旁切全境、西面以则徐大道为界、北起三高路、南至则徐公园。辖7个社区:~001_村东社区、~002_村西社区、~003_村南社区、~004_村北社区、~005_湖畔社区、~006_绿岛社区、~007_金浦社区。   上渡街道  人口约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6   位于闽江下游南岸,东至龙潭角南区水厂出口处;西至坊兜;南到福利院;北至尤溪洲与台江隔江相望。辖10个社区、2个居委会:~001_李厝山社区、~002_新成社区、~003_红星社区、~004_洋洽社区、~005_岭下社区、~006_飞凤社区、~007_尤溪洲社区、~008_天民社区、~009_鹭岭社区、~010_坊兜社区、~013_横江居委会、~015_新成居委会。原有15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   下渡街道  面积1.7平方千米 人口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7   位于仓山区东北部,东接港墩三桥;南沿下藤路;西至六一南路;北临朝阳路。辖9个社区:~001_金彩社区、~002_港头社区、~003_港当社区、~004_工农社区、~005_小岭社区、~006_藤山社区、~007_龙津社区、~008_下藤社区、~009_银桥社区。   金山街道  面积13.09平方千米 人口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8   于2003年7月正式成立。位于南台岛西部,东起闽江南岸;西至乌龙江畔;南邻浦上路;北至金山大道。2004年辖金洲、金河、金环、金麟4个社区,横江居委会,卢滨、后曹、石边、潘边、上雁、葛屿、刘宅、新颐、闽江、燎原等10个村。?年辖3个社区、10个行政村:~001_金洲社区、~002_金河社区、~003_金环社区、~200_燎原村、~201_上雁村、~202_潘边村、~203_石边村、~204_后曹村、~205_卢滨村、~206_新颐村、~207_刘宅村、~208_葛屿村、~209_闽江村。   仓山镇  面积5.8平方千米 人口2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100   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中部。辖1个社区、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001_万里社区、~002_三高居委会、~201_万里村、~202_郑安村、~203_下湖村、~204_先农村、~205_湖边村、~206_联建村、~207_东升村、~208_金星村、~209_仓山村、~210_先锋村。   城门镇  面积55平方千米 人口6.9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101   位于南台岛东南部,东北紧临闽江;南依乌龙江;西北与盖山镇和仓山科技园区相连,距福州市中心10千米。辖25个行政村:~201_胪雷村、~202_龙江村、~203_浚边村、~204_清富村、~205_洋坑村、~206_下洋村、~207_梁厝村、~208_谢安村、~209_安平村、~210_厚峰村、~211_璧头村、~212_樟岚村、~213_狮山村、~214_绍岐村、~215_福濂村、~216_潘墩村、~217_连坂村、~218_黄山村、~219_胪厦村、~220_城门村、~221_敖里村、~222_白云村、~223_湖际村、~224_前锦村、~225_濂江村。   盖山镇  面积36平方千米 人口6.9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102   因境内有高盖山而得名。位于南台岛中部,紧靠市区,北邻仓山镇;南滨乌龙江;东接城门镇;西与建新镇接壤。辖1个居委会、30个行政村:~001_郭宅居委会、~201_白湖村、~202_江边村、~203_浦下村、~204_仕宅村、~205_郭宅村、~206_叶下村、~207_葫芦阵村、~208_北园村、~209_首山村、~210_齐安村、~211_东兴村、~212_黎升村、~213_跃进村、~214_浦口村、~215_竹榄村、~216_新安村、~217_半田村、~218_中山村、~219_中亭村、~220_尚保村、~221_吴山村、~222_高湖村、~223_吴凤村、~224_天水村、~225_后坂村、~226_照屿村、~227_洋下村、~228_六凤村、~229_上岐村、~230_下岐村。   建新镇  面积30平方千米 人口30713人(2004年,另有新入住以及流动人口7万多人) 代码350104103   位于闽江下游南台岛西北端,东、西、北三面临江,南与盖山、仓山接壤。辖1个社区、3个居委会、30个行政村:~001_淮安居委会、~002_洪塘居委会、~003_农大居委会、~004_马榕社区、~201_洪光村、~202_劳光村、~203_上塘村、~204_塘下村、~205_翁排村、~206_莫朱村、~207_阵坂村、~208_楼下村、~209_麦浦村、~210_岩洲村、~211_梅亭村、~212_高宅村、~213_冯宅村、~214_红江村、~215_玉兰村、~216_东岭村、~217_凤高村、~218_江边村、~219_透浦村、~220_冠洲村、~221_湾边村、~222_中截村、~223_长埕村、~224_横龙村、~225_建平村、~226_霞镜村、~227_半道村、~228_港头村、~229_后巷村、~230_浦上村。   螺洲镇  面积6.4平方千米 人口9848人(2004年末,另有省市属单位及中专学校师生近1万人) 代码350104104   位于南台岛东南端,乌龙江畔,福厦路西南侧,距福州市中心12千米。辖1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001_螺洲居委会、~201_天福村、~202_乾元村、~203_敖山村、~204_店前村、~205_吴厝村、~206_洲尾村、~207_杜园村。   螺洲原属闽侯管辖,曾是闽侯地委、闽侯县委所在地,1970年闽侯地委、县委外迁,并入城门公社归朝阳区、郊区管辖,1984年又从城门乡划出,恢复镇建制。   *红星农场  代码350104400。辖5个行政村:~201_潘宅村、~202_坊下村、~203_仁山村、~204_下厝村、~205_洋中村。   

马尾区

晋安区

  邮编:350011 代码:350111 区号:0591 拼音:Jin"an Qu   晋安区位于福州市区北部,东与连江县相连,西以晋安河与鼓楼区为界,西北与闽侯接壤,北与罗源毗邻,东南与马尾区相邻,南隔闽江与仓山区相望。总面积552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区人民政府驻福新中路,全区辖3个街道、4个镇、2个乡:茶园街道、王庄街道、象园街道、鼓山镇、新店镇、岳峰镇、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   历史沿革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同意福州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福州市郊区更名为晋安区。晋安区辖鼓山、新店、宦溪3个镇和日溪、岭头、红寮、鼓楼4个乡,洪山镇的东门、紫阳2个居委会,台江镇的登云、鹤林、竹屿、岳峰、象园5个村(居)委会,从鼓楼区划入的王庄新村、东门、五四3个街道办事处和水部街道的紫阳、紫新、砌池、丝绸厂、福马5个居委会,从台江区划入新港街道的连潘、连辉、象园3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鼓山镇。   1996年1月,郊区正式更名为晋安区(以辖区内晋安河为名),并相应调整其行政区划;划出洪山镇归鼓楼区,划出建新、盖山、仓山、城门、螺洲5镇归仓山区,划出亭江、琅岐2镇归马尾区;划入鼓楼区的五四、王庄新村2街道办事处并分别更名为茶园、王庄街道办事处,增设象园街道办事处,撤销台江镇,设立岳峰镇,红寮乡更名为寿山乡。划入水部街道办事处的紫阳、紫新、砌池、丝绸厂、福马5个居委会,划入原东门街道办事处的塔头、桂香、康山、琯尾、晋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个居委会。划入新港街道办事处的连潘、连辉、象园、邦辉4个居委会。      2000年,晋安区辖3个街道、4个镇、4个乡:茶园街道、王庄街道、象园街道、岳峰镇、鼓山镇、新店镇、宦溪镇、岭头乡、寿山乡、日溪乡、鼓岭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10611人,其中:茶园街道 78667人、王庄街道 37455人、象园街道 45654人、鼓山镇 150970人、新店镇 88259人、岳峰镇 76873人、宦溪镇 11132人、岭头乡 5511人、寿山乡 6860人、日溪乡 6754人、鼓岭乡 2476人   2001年,晋安区行政区划一览表(资料截止日期: 2001年12月31日): 镇(街道办事处)名称 政府(办事处)驻地 面积(平方千米) 户数(户) 人口(人) 居委会(个) 村委会(个)   茶园街道办事处 华林路375号 4.7 18651 60188 14 1   王庄街道办事处 王庄新村 3.6 8415 26969 10 1   象园街道办事处 长乐中路286号 1.6 8585 25375 7 2   岳峰镇 岳峰村 11.3 16347 49565 13 4   宦溪镇 宦溪村 105 2566 10092 21   新店镇 秀峰路 49.5 8100 27644 3 28   鼓山镇 福马路前屿村 55 12625 40906 3 28   日溪乡 日溪村 130.6 1614 6652 12   寿山乡 下寮村 108 1678 6578 10   岭头乡 岭头村 62.8 1191 4745 12   鼓岭乡 梁厝村 24 543 2313 3   合计 567 80315 261047 50 122   2004年6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4]228号关于福州市晋安区撤销岭头乡、鼓岭乡并入寿山乡、宦溪镇的批复:(1)撤销晋安区岭头乡,现有岭头乡并入寿山乡。合并后的寿山乡辖岭头、叶洋、贵洋、沙溪、溪下、石牌、红庙、前洋、吾洋、菜岭、江南竹、山头顶、红寮、上寮、优山、长基、寿山、芙蓉、芹石、九峰、上仑、大坂22个村委会。寿山乡政府驻岭头村。(2)撤销晋安区鼓岭乡,现有鼓岭乡并入宦溪镇。合并后的宦溪镇辖宦溪、胜利、创新、鹅鼻、弥高、降虎、石亥石由、板桥、牛项、黄田、峨嵋、湖中、湖山、垅头、山溪、中心、民义、建立、增楼、洲洋、黄土岗、宜夏、过仑、南洋24个村委会。宦溪镇政府驻宦溪村   2004年,晋安区辖3个街道、4个镇、2个乡:茶园街道、王庄街道、象园街道、岳峰镇、鼓山镇、新店镇、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共有114个村委会、57个社区。总人口51万。      地图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茶园街道  面积4.7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5.5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11001   南临岳峰镇,与金鸡山疗养院西大门交界;西连晋安河与鼓楼区温泉、华大街道隔河相望;北接外福铁路与新店镇琴亭村交界;东与新店镇的桂山村接壤。辖14个社区、1个行政村:~001_站前社区、~003_站东社区、~004_铁中社区、~009_环南社区、~011_斗门社区、~013_环北社区、~016_洋下西社区、~017_洋下东社区、~018_洋四社区、~020_湖逵社区、~022_东浦社区、~024_红星社区、~025_凤山社区、~026_电建社区、~201_红星村。   原为鼓楼区五四街道,1996年1月更名。   王庄街道  面积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2.16万人(2004年) 代码350111002   位于福州市中心东向,东靠连江路;西邻晋安河;南起晋连路;北达福新路。辖10个社区、1个行政村:~005_华美社区、~006_乐东社区、~007_印染厂社区、~010_紫阳社区、~011_砌池社区、~012_紫新社区、~013_丝绸厂社区、~015_五里亭社区、~017_福马社区、~019_民安社区、~201_紫阳村。   象园街道  面积1.6平方千米 人口4万多人(2004年) 代码350111003   成立于1996年1月。位于福州城区东南。辖9个社区:~002_乐西社区、~005_长河里社区、~008_菊园社区、~012_南湖社区、~014_双龙社区、~015_连辉社区、~018_乐园社区、~019_象园社区、~020_双坂社区。   鼓山镇  面积50平方千米 人口1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11100   西距福州市中心5千米,东与马尾开发区毗邻;北靠鼓岭避暑山庄;南临闽江。辖8个社区、23个行政村:~001_茶会社区、~004_金晖社区、~005_机务段社区、~006_日出东方社区、~007_融桥东区社区、~008_福茶社区、~009_文华社区、~010_三木社区、~201_鼓一村、~202_鼓二村、~203_鼓三村、~204_鼓四村、~205_前屿村、~206_凤坂村、~207_连潘村、~208_后浦村、~209_茶会村、~210_上洋村、~211_埠兴村、~212_樟林村、~213_红光村、~214_洋里村、~215_远东村、~216_远中村、~217_远西村、~218_六一村、~219_横屿村、~220_湖塘村、~221_东山村、~222_园中村、~223_潭桥村。   新店镇  面积48.29平方千米 人口8万多人(2004年) 代码350111101   辖3个社区、28个行政村:~001_金城社区、~002_新店社区、~003_古城社区、~201_西园村、~202_后山村、~203_桂山村、~204_涧田村、~205_琴亭村、~206_盘石村、~207_郭前村、~208_秀山村、~209_井店村、~210_溪里村、~211_象峰村、~212_东园村、~213_杨廷村、~214_鹅峰村、~215_战峰村、~216_汤斜村、~217_坂中村、~218_斗顶村、~219_西垅村、~220_厦坊村、~221_新店村、~222_赤桥村、~223_健康村、~224_赤星村、~225_益凤村、~226_凤池村、~227_义井村、~228_浮村村。   岳峰镇  面积11.3平方千米 人口7万人(2004年) 代码350111102   位于福州市东门晋安河以东。辖13个社区、4个行政村:~001_登云社区、~002_琯尾社区、~003_塔头社区、~005_桂香社区、~006_康山社区、~008_桃花山社区、~009_新华社区、~011_浦下社区、~013_三角池社区、~014_二化社区、~015_三华社区、~017_东站社区、~018_万佳社区、~201_岳峰村、~202_鹤林村、~203_竹屿村、~204_东门村。   宦溪镇  面积133平方千米 人口1.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11103   位于晋安区东北部,距市中心13千米,平均海拔500米。2004年鼓岭乡并入后,辖24个行政村:~201_宦溪村、~202_黄田村、~203_黄土岗村、~204_湖中村、~205_牛项村、~206_湖山村、~207_垄头村、~208_山溪村、~209_峨嵋村、~210_亥由村、~211_板桥村、~212_降虎村、~213_弥高村、~214_创新村、~215_中心村、~216_民义村、~217_建立村、~218_增楼村、~219_胜利村、~220_洲洋村、~221_鹅鼻村、~222_宜夏村、~223_过仑村、~224_南洋村。   寿山乡  面积170.74平方千米 人口1.22万人(2004年) 代码350111201   位于福州市区北部。2004年8月与岭头乡合并后,辖22个行政村:~201_红寮村、~202_上寮村、~203_长基村、~204_优山村、~205_大坂村、~206_上仑村、~207_九峰村、~208_芹石村、~209_寿山村、~210_芙蓉村、~211_石牌村、~212_前洋村、~213_溪下村、~214_岭头村、~215_叶洋村、~216_菜岭村、~217_贵洋村、~218_沙溪村、~219_吾洋村、~220_江南竹村、~221_红庙村、~222_山头顶村。   日溪乡  面积130.6平方千米 人口6600多人(2004年,其中畲族1700多人) 代码350111202   位于晋安区最北端,东邻连江小沧乡;西连闽侯县大湖乡;北接罗源县霍口乡;南经寿山乡至新店镇。辖12个行政村:~201_日溪村、~202_梓山村、~203_山秀园村、~204_东坪村、~205_南峰村、~206_党洋村、~207_汶洋村、~208_万洋村、~209_点洋村、~210_汶石村、~211_井后村、~212_铁坑村。   

长乐区

  概况   英文:Changle。长乐区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市区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长乐国际机场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双塔双面斜拉桥青洲大桥和乌龙江特大桥把闽江南北两岸紧密连在一起。1994年撤县设市。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全市面积658平方公里,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9.00万人,城镇化率41.9%。总人口中,男性36.40万人,占52.8%;女性32.60万人,占47.2%;18岁以下11.80万人,占17.0%;18~60岁48.00万人,占69.6%;65岁以上9.20万人,占13.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7%;满族、畲族、回族等占0.3%,其中满族与畲族所占人口较多。2011年人口出生率14.7‰,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8.8‰。    2011年末辖吴航、航城、营前、漳港4个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鹤上、湖南、金峰、文岭、梅花、潭头12个镇,猴屿、罗联2个乡,共18个乡镇街道;有20个居民委员会,23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93个居民小组、2688个村民小组。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3千米,总面积723.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65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98人。   长乐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近30万人,在台人员及后裔10万人。   一、历史   长乐历史悠久,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 年),长乐(399年─401年)十六国后燕慕容盛年号。至今有1380 年的历据史书记载,长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夏商时,属扬州。秦汉时期属闽。晋春秋和三国时,吴国、东吴在六平吴航头(今吴航镇)造船,因此,别称吴航。晋朝惠帝时,将扬州部太康分为建安郡和晋安郡,长乐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朝大业间,晋安郡改为建安郡,长乐属闽县。唐武德六年(623 )由闽县析立,取《 诗经》 “宅新邑,宁厥止”之义,县名为“新宁”,县治设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称长乐县。圣历二年(699 ) ,析出长乐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义、万安、长东、永乐、永福8 个乡,设置万安县(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防御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湿,将县治移到吴航头。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元年(911) ,改县名为安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 ) ,复名长乐县;长兴四年(933 ) , 王延钧称帝福州,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以闽县为长乐县,以长乐县为侯官县,以侯官县为闽兴县;清泰二年(935),闽县、侯官、长乐均复旧名;后晋天福六年(941 ) ,改闽县为长乐县,改长乐县为安昌县;天福七年,复为闽县、长乐县,均属长乐府,此后长乐县名稳定下来。立县至清,长乐为闽州、福州、长乐郡、福州威武军、福州彰武军、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为今福州)所辖。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福建省设东、西、南、北4 路道,长乐属东路道。1914 年,改东路道为闽海道。1925 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长乐直属福建省0管辖。1933 年,以十九路军将领为核心,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 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0,划福建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 省,长乐属闽海省。1934 年7 月,全省设10 个行政督察区,长乐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地,辖长乐、闽侯、连江、福清、平潭、永泰、罗源等县。9 月,闽侯县十三区的光俗、高详、至德、绍惠、钦仁、江左6 里划归长乐第七区,时省府委员陈煌琳实地勘界并立碑太岁坑(今黄石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设立8 个专区,长乐属闽侯专区管辖。1955 年,全省改设5 个专区,长乐属福安专区管辖。1959 年,复属闽侯专区管辖。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属闽侯地区管辖。1971 年,改属莆田地区管辖。1983 年7 月l 日,实行市带县体制,长乐属福州市管辖。1994 年2 月18 日,长乐撤县设市,仍属福州市。   长乐现辖12个镇、2 个乡、4 个街道,共有231个村、14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委会。全市辖:吴航街道、航城街道、漳港街道、营前街道、首占镇、玉田镇、松下镇、江田镇、古槐镇、文武砂镇、鹤上镇、湖南镇、金峰镇、文岭镇、梅花镇、潭头镇、罗联乡、猴屿乡。   长乐是中国“草根工业”的发祥地,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福建十强行列,兼具空港、外港、内港和大型火电厂的投资优势,是正在崛起的现代港口工业和滨海旅游新城。  

闽侯县

连江县

   连江古称温麻。三国时代,孙吴为巩固东南海防,派将弁在连江修造船只,设温麻船屯,温麻之名亦自此始。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拆出重置温麻县,其年改名连江并沿用至今。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北枕东祭,南瞰鳌江”,城域形似展翅南飞的凤凰,故名凤城。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计18年)属闽侯专区,二次(计16年)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1日第二次归属福州市辖区至今。现全县辖16个镇、6个乡、266个行政村(居),人口62万。   连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为历代军事、交通之要地。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山海资源丰富,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连江县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4.2万人,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距马祖最近处仅8000米,对台(马)贸易十分活跃,特别是与马祖列岛的民间亲情往来频繁,连江县已成为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前沿和闽台经贸合作的“黄金口岸”,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   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连江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才、政策优势,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举全县之力,聚八方之财,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长足进展,先后被评?quot;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等称号。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70.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86.08亿元,财政总收入72.68亿元,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和经济"实力"十强县。   中国水产大县   连江县海域辽阔,海岸线长209公里,有大小岛域82个,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7倍。   大官坂贝类养殖场   全县22个乡镇中渔业乡镇13个,从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1/3。连江县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海洋鱼类有5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有100多种。境内著名的“三湾三口”(黄岐湾、罗源湾、定海湾,闽江口、敖江口、可门口)是福建省重要的水产生产区,先后被列为福建省“现代渔业示范区”,“海洋开发试验区”,中科院海洋所的“贝藻类养殖试验区”,实现科学养殖规模化、海水捕捞远洋化、精深加工系列化。2000年水产品总量为57.9万吨,连续22年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县级第二位。   中国水产食品加工业的摇篮   2000年连江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获得“中国(福州)食品工业园”冠名权。园区已实现“三通一平”达千亩,37家内外资食品企业入驻园区,并初具规模,带动连江县海洋经济发展。   水产加工   同时,企业利用外资的嫁接,科学技术的开发,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升华,目前,全县拥有水产加工企业153家,其中百胜海味厂、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被列入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产品年加工量17万吨,产值达14亿元,水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形成冷冻保鲜、料理食品、即食食品、保健食品、罐头食品、饲料加工等多层次水产加工产品体系,主要产品有海带结、海带卷、鱼丸、鱼面、单冻鳗片、章鱼球、虾仁、虾皮等几十种加工产品,其中海带产量占全国销量2/3,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美国、日本、南韩、台湾等。   投资兴业的百年福地   近年来,连江举全县之力,聚八方之财,投资10多亿元使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适应型乃至超前型转变。   交通便捷   城区距马尾港35公里、福州45公里、长乐国际机场57公里、拟建中福温铁路连江站3KM,1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福州火车站及各个区县的客运站都有开往连江方向的班车。   莲荷路   港口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建设了官头3000吨对台贸易码头、黄岐千吨级码头和下宫500吨客货码头,可门港和粗芦岛深港码头也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工作。全县海运总吨位达21.4万吨,拥有运力居全省第一的乡镇海运企业,共同构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通信齐全   全县程控电话容量达7万多门,移动电讯覆盖全县,可实现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   水电充裕   福建省第六大江——敖江从园区中间依城而过,淡水充足,地热资源丰富,目前日供热水能力为6000吨,是全省第二个“温泉县城”。电力除省网直供外还拥有山仔、塘坂等水电厂,总装机容量6.8万千瓦,跨入全国100个装机万千瓦县行列。城区“三纵四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市政设施建设逐步配套,城市雏形可见,被评为省二级文明县城。   政策保障   解放思想、营造宽松的投资软环境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除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优惠政策外,该县还成立了投资服务项目中心,并制立实施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和实行投资项目审报代办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外商投资基础上实行会审制、限时制、代理制、检查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等文件,并在地方税收留成、土地规费、水、电等方面做最大的让利优惠,使我县投资环境更趋于明朗和宽松。   旅游业发展极具潜力   连江县山清水秀,山海兼具的自然景观和古今争辉的人文景观,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主体。境内有名山16座,古物遗迹3处,古刹157座,奇峰、怪岩、幽洞、名潭100多处,名家摩岩石刻和历史碑记150多处。   含光塔   主要景点有:敖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青芝山百洞山、闽江口“五虎守门”和“双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文物、长门古炮台以及宋朝理学家朱熹遗墨、明朝学者陈第墓、民国国府主席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闻名遐迩,黄岐半岛战备时期遗留下的众多军事设施神秘诱人,独具魅力。目前,我县已开发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一是以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芝山为主轴的闽江口旅游线路,展示沿江、山川风貌;二是以黄岐半岛为依托的滨海旅游线,体现海滨风光、海鲜风味和台马特色;三是以贵安温泉高尔夫球场和山仔库区为重点的西部旅游线,突出温泉疗养、体育旅游和畲族风情,旅游将成为我县跨世纪的新兴产业。   音乐人   惘闻乐队鼓手,新疆人  

罗源县

   邮编:350600 代码:350123 区号:0591 拼音:Luoyuan Xian 简称:罗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福州市东北部,东濒东海,西与闽侯县交界,南与连江县相邻,北与宁德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26°23′-26°39′,东经119°07′-119°54′。总面积1081.2平方千米。   2003年末,户籍人口25.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9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县人民0驻凤山镇,全县辖6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凤山镇、松山镇、起步镇、中房镇、飞竹镇、鉴江镇、白塔乡、洪洋乡、西兰乡、霍口畲族乡、碧里乡。   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平均降水量1645毫米。   历史沿革      唐大中元年(847年)置罗源场,咸通二年(861年)升场为镇,改名永贞,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永贞县,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年)定名罗源县,以境内罗江(今罗源溪)流分三支,同出一源得名。历属长乐府、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   1949年8月16日解放。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福安专区,1962年属福州市,1963年复属闽侯专区,1970年又属福安专区(1971年福安专区改称宁德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 链接:《福州市志》有更详细沿革资料    宋时分为崇德、常熟、同乐3乡。元代仍沿其旧。明代仍为3乡,但改县郊为4隅,后并为2隅。清沿明制,改称东隅、西隅、西路、北路、东路。民国25年(1936年)划为3区,民国31年并为飞竹区,民国35年划为凤山、护林、鉴江、洪皇4镇和鳌塔、荻巽、松山、寿竹、凤石、碧廪、中满、丰深、福峰9乡。民国38年划为凤山、鉴碧2镇和洪林、松获、凤寿、河阳、福丰5乡。   新中国成立后,划为起步、中房、碧里、霍口、洋柄、城关、松山、洋头8区。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划为6个人民公社,后改为区,区下辖35个人民公社。1965年撤区并社,划为11个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2个镇8个乡和1个畲族乡,后又陆续将4个乡改镇。      2000年,罗源县辖凤山、中房、鉴江、起步、松山、飞竹6个镇,洪洋、西兰、白塔、碧里4个乡和霍口畲族乡,设27个居委会、165个村委会。面积1187平方千米,人口25.2万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32351人,其中:凤山镇 55568人、松山镇 33410人、起步镇 26771人、中房镇 19727人、飞竹镇 13585人、鉴江镇 12105人、白塔乡 13323人、洪洋乡 12068人、西兰乡 12825人、霍口畲族乡 14779人、碧里乡 18190人   2000年,罗源县行政区划一览表(资料截止日期: 2000年12月31日): 乡镇名称 0驻地 面积(平方千米) 户数(户) 人口(人) 居委会(个) 村委会(个)   凤山镇 司前街 31 9396 31556 8 5   中房镇 中房村 131 5402 25773 4 19   鉴江镇 上澳村 70 3230 14193 3 6   起步镇 起步村 73 6545 31872 4 17   松山镇 五里村 146 7144 36911 6 16   飞竹镇 飞竹村 117 3953 18903 2 16   洪洋乡 洪洋村 80 3515 15861 18   西兰乡 岭尾店村 66 3355 15377 17   白塔乡 水鼓村 77 3705 17133 15   碧里乡 碧里村 199 5374 22851 12   霍口畲族乡 霍口村 194 4003 19794 24   合计 1187 55622 249414 27 165      2003年,罗源县辖6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凤山镇、鉴江镇、起步镇、松山镇、中房镇、飞竹镇、白塔乡、洪洋乡、西兰乡、碧里乡、霍口畲族乡。   2004年,全县辖6镇5乡、193个村(居),总人口25.5万,其中畲族人口占8.1%。      凤山镇  面积32.20平方千米 代码350123100   是罗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001_北门居委会、~002_东门居委会、~003_南门居委会、~004_西门居委会、~005_城关居委会、~006_余家塘居会、~007_岐阳居委会、~008_竹兜居委会、~009_东区居委会、~201_苏区村、~202_管柄村、~203_南门外村、~204_陈厝村、~205_方厝村。   松山镇  面积146平方千米 人口3.7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101   位于罗源湾畔,罗源湾开发区建在镇内。辖6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001_渡头居委会、~002_岐后居委会、~003_岐头居委会、~004_树柄居委会、~005_吕洞居委会、~006_南岐居委会、~201_北山村、~202_巽屿村、~203_外洋村、~204_盛头村、~205_大获村、~206_上杭村、~207_竹里村、~208_八井村、~209_小获村、~210_泥田村、~211_迹头村、~212_白水村、~213_上土港村、~214_下土港村、~215_前房村、~216_乘风村。   *罗源湾开发区  代码350123500   起步镇  面积71.7平方千米 人口3.1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102   位于罗源县北部,与宁德市飞銮镇毗邻。辖4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001_港头居委会、~002_起步居委会、~003_桂林居委会、~004_沈厝居委会、~201_兰田村、~202_田中村、~203_叶洋村、~204_庭洋坂村、~205_蒋店村、~206_杭山村、~207_下长治村、~208_党林村、~209_洋北村、~210_西山村、~211_护国村、~212_潮格村、~213_高洋村、~214_曹垅村、~215_黄家湾村、~216_水口洋村、~217_上长治村。   中房镇  面积134平方千米 人口2.5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103   位于罗源县西北部,距罗源城关34千米,北连古田,东邻宁德市金涵乡。辖4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001_林家居委会、~002_中房居委会、~003_乾溪居委会、~004_大洋居委会、~201_下湖村、~202_王沙村、~203_叠石村、~204_满盾村、~205_岭兜村、~206_沙坂村、~207_上宅村、~208_大园村、~209_吉漈村、~210_洋里村、~211_寨头村、~212_显柄村、~213_松洋村、~214_柏山村、~215_深坑村、~216_溪门村、~217_东山村、~218_厚富村、~219_港里村。   飞竹镇  人口1.8万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104   位于罗源县西部,南与连江县接壤,北与古田交界,距罗源城关27千米。辖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001_飞竹居委会、~002_洋柄居委会、~201_-石村、~202_陶洋村、~203_官路下村、~204_梧桐村、~205_马洋村、~206_刘洋村、~207_潘洋村、~208_上地村、~209_洋头村、~210_仓前村、~211_丰余村、~212_外坂村、~213_大湖村、~214_斌溪村、~215_安后村、~216_西禄村。   鉴江镇  面积70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8.6平方千米) 人口1.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105   位于罗源东部沿海三都澳入口处,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北邻宁德市三都澳;距罗源城关44.5千米。辖3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鉴江居委会、~002_陆上居委会、~003_海上居委会、~201_上澳村、~202_东湾村、~203_程家洋村、~204_远顶村、~205_圣塘村、~206_井水村。   白塔乡  面积77平方千米 人口1.7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200   位于罗源县西南部,与连江县毗邻。辖15个村委会:~201_凤坂村、~202_旺岩村、~203_钟下村、~204_百丈村、~205_梅洋村、~206_长基村、~207_应德村、~208_赤岭村、~209_石别村、~210_大项村、~211_九溪村、~212_小云村、~213_白塔村、~214_南洋村、~215_塔里村。其中纯畲族村3个。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   洪洋乡  面积73平方千米 人口1.5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201   位于源县中北部,距县城12千米。辖18个村委会:~201_洪洋村、~202_皇万村、~203_曹营村、~204_王认村、~205_石塘村、~206_秋岭村、~207_禄洋村、~208_厝坪村、~209_穴里村、~210_盾后村、~211_牛角丘村、~212_后洋村、~213_樟溪村、~214_大目村、~215_洋中村、~216_车溪村、~217_官村村、~218_民族村。   西兰乡  面积78.4平方千米 人口1.5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202   位于罗源县西部山区,距罗源城关15千米。辖17个村委会:~201_西兰村、~202_蒋山村、~203_院前村、~204_后路村、~205_官洋村、~206_垱厝村、~207_许洋村、~208_洋坪村、~209_石别下村、~210_寿桥村、~211_岭头村、~212_下漈村、~213_破石村、~214_甘厝村、~215_上洋村、~216_坑里村、~217_潭石村。其中畲族民族村3个共2100人。   霍口畲族乡  面积198平方千米 人口2.03万人(2004年,其中畲族5013人) 代码350123203   位于罗源县西部,与连江、古田、闽候、福州晋安区交界,距罗源城关30千米。辖24个村委会,125个自然村:~201_霍口村、~202_溪前村、~203_福湖村、~204_山垄湾村、~205_冈尾村、~206_东园亭村、~207_岐峰村、~208_王庭洋村、~209_大王里村、~210_后宦村、~211_船头村、~212_黄鹤村、~213_香岭村、~214_琅坑村、~215_长柄丘村、~216_西峰村、~217_仙洋村、~218_川边村、~219_佳湖村、~220_东宅村、~221_南乾村、~222_塘下村、~223_徐坪村、~224_石坪洋村。   碧里乡  面积199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102平方千米) 人口2.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3204   位于罗源县东部沿海,距罗源城关20千米。辖12个村委会:~201_碧里村、~202_西洋村、~203_梅花村、~204_廪头村、~205_溪边村、~206_牛坑村、~207_廪尾村、~208_新澳村、~209_濂澳村、~210_吉壁村、~211_牛澳村、~212_先锋村。   

闽清县

   邮编:350800 代码:350124 区号:0591 拼音:Minqing Xian 简称:梅   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距省城福州50千米。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总面积1468.8平方千米。   2003年末,户籍人口30.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9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县人民0驻梅城镇,全县辖11个镇、5个乡:梅城镇、梅溪镇、白樟镇、金沙镇、白中镇、池园镇、坂东镇、塔庄镇、省璜镇、雄江镇、东桥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桔林乡、下祝乡。   历史沿革      简称梅。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拆侯官县西乡十里设梅溪场,旋升为县,后改名梅清县。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以梅溪与闽江汇合,江水浊溪水清,改名闽清县。历属福州、长乐府、东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   1949年8月15日解放。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南平专区,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 链接:《福州市志》有更详细沿革资料    宋时分为奉政、寿宁2乡。元明仍沿其旧。清顺治十七年(1661年)分为升平、和丰2坊和旌良、旌善、绥来、淳化、怀德5乡。   民国25年(1936年)划为3个区,民国31年并为梅南区,民国35年划为梅城、玉文2镇和白台、半岭、金沙、龙峰、合龙、清溪、双芝、杉村、埘坪9乡。   1949年仍沿其旧。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6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7个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4个乡,后增设云龙乡,并陆续将7个乡改镇      2000年,撤销省璜乡,设立省璜镇。2000年底,闽清县辖梅城、东桥、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东、池园、塔庄、省潢11个镇,下祝、桔林、云龙、三溪、后佳、佳头、上莲、7个乡,设17个居委会、271个行政村。面积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万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88598人,其中:梅城镇 35432人、梅溪镇 22416人、白樟镇 20048人、金沙镇 12948人、白中镇 18641人、池园镇 22332人、坂东镇 39293人、塔庄镇 21217人、省璜镇 17639人、雄江镇 5195人、东桥镇 18451人、云龙乡 11410人、上莲乡 7690人、佳头乡 866人、后佳乡 3329人、三溪乡 8362人、桔林乡 6339人、下祝乡 16990人   2000年,闽清县行政区划一览表(资料截止日期: 2000年12月31日): 乡镇名称 0驻地 面积(平方千米) 户数(户) 人口(人) 居委会(个) 行政村(个)   梅城镇 桂园路 9.3 10839 34311 10 2   东桥镇 过洋村 187.3 4541 20128 22   雄江镇 梅雄村 111.2 1749 6672 1 12   梅溪镇 榕院村 144.0 5172 20299 1 20   金沙镇 三泰村 156.6 3356 14095 1 18   白樟镇 白南村 80.8 4048 16961 1 13   白中镇 田中村 42.8 4567 17088 13   坂东镇 湖头村 58.5 9119 40179 1 27   池园镇 池园村 89.4 5127 21180 1 19   塔庄镇 塔庄村 73.2 6199 25273 1 24   省璜镇 省璜村 116.6 4642 19097 26   下祝乡 下祝村 80.0 4084 19790 22   桔林乡 桔林村 107.0 1665 7158 13   云龙乡 后垄村 40.4 2660 11010 10   三溪乡 三溪村 47 2707 10009 12   后佳乡 街中村 45.9 990 3759 7   佳头乡 佳头村 13 321 1040 2   上莲乡 上莲村 63.7 1816 8270 9   合计 1466.4 73602 296319 17 271   2003年,闽清县辖11个镇、7个乡: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后佳乡、佳头乡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0(闽政文[2004]243号)批复同意撤销闽清县后佳乡、佳头乡并入上莲乡。合并后的上莲乡辖上莲、溪坪、新村、莲埔、上寨、田溪、石漏、下丰、上丰、佳头、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顶洋、樟里18个行政村。上莲乡0驻上莲村。行政区划调整后,闽清县辖11个镇、5个乡: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   2004年,全县辖11镇7乡、285个村(居),总人口30万。      乡镇简介      梅城镇  面积9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0   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辖10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001_梅城居委会、~002_城北居委会、~003_台山居委会、~004_溪口居委会、~005_南门居委会、~006_城西居委会、~007_桂园居委会、~008_西门街居委会、~009_洋桃居委会、~010_梅花新村、~201_城关村、~202_大路村。   梅溪镇  面积148平方千米 人口2.12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1   位于闽清县城东部。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001_梅溪社区、~201_上埔村、~202_榕院村、~203_钟石村、~204_榕星村、~205_北溪村、~206_樟洋村、~207_石郑村、~208_马洋村、~209_渡口村、~210_里寨村、~211_建兴村、~212_新民村、~213_梅埔村、~214_石湖村、~215_石榴洋村、~216_扶山村、~217_南泉村、~218_廷洋村、~219_塔峰村、~220_桥东村。   白樟镇  面积80.78平方千米 人口1.7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2   位于闽清西南部,距闽清城关11千米。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001_白樟居委会、~201_白南村、~202_樟山村、~203_半山村、~204_溪南村、~205_云渡村、~206_下炉村、~207_白云村、~2208_前庄村、~209_小园村、~210_横坑村、~211_白洋村、~212_池埔村、~213_园头村。   金沙镇  面积156.7平方千米 人口1.31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3   位于闽清县西部,距县城23千米,海拔150~850米之间。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001_金沙社区、~201_鹤墩村、~202_鹤林村、~203_沃头村、~204_光辉村、~205_三太村、~206_广峰村、~207_前坑村、~208_溪头村、~209_下林村、~210_墘面村、~211_上演村、~212_东坑村、~213_云际村、~214_宝峰村、~215_城门村、~216_古洋村、~217_重坑村、~218_巫岭村。   白中镇  面积41.8平方千米 人口1.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4   位于闽清县的西南部,距县城21千米。辖13个行政村:~201_田中村、~202_珠中村、~203_白汀村、~204_前坂村、~205_攸太村、~206_黄石村、~207_梅坂村、~208_可梅村、~209_保林村、~210_普贤村、~211_继善村、~212_继新村、~213_霞溪村。   池园镇  代码350124105   辖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001_池园居委会、~201_池园村、~202_潘亭村、~203_东洋村、~204_叶洋村、~205_丽山村、~206_丽星村、~207_九斗村、~208_顶坑村、~209_福斗村、~210_井后村、~211_隔兜村、~212_宝山村、~213_店前村、~214_宝新村、~215_东前村、~216_陈厝垅村、~217_岭头村、~218_仁周村、~219_田地村。   坂东镇  面积61平方千米 人口40687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6   位于闽清县西南部,距县城25千米。辖1个居委会、27个行政村:~001_坂东居委会、~201_湖头村、~202_鹿角村、~203_朱厝村、~204_坂中村、~205_坂东村、~206_溪西村、~207_坜埔村、~208_旗峰村、~209_楼下村、~210_文定村、~211_下洋村、~212_杨坂村、~213_李坂村、~214_坂西村、~215_塘坂村、~216_新壶村、~217_林田村、~218_前埔村、~219_车墘村、~220_墘上村、~221_仁溪村、~222_洪安村、~223_贝兰村、~224_限头村、~225_仙下村、~226_秋峰村、~227_溪峰村。   塔庄镇  面积73.3平方千米 人口24687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7   位于闽清县南部,东与永太红星、盘谷交界,南与省璜镇接壤,北与坂东镇毗邻。辖1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001_塔庄居委会、~201_塔庄村、~202_茶口村、~203_上汾村、~204_荷峰村、~205_坂尾村、~206_梅寮村、~207_炉溪村、~208_南墘村、~209_甲洋村、~210_饭洋村、~211_龙池村、~212_溪东村、~213_莲宅村、~214_梅坪村、~215_林洞村、~216_高峰村、~217_黎家村、~218_斜洋村、~219_下庄村、~220_坪街村、~221_玉台村、~222_秀环村、~223_坪洋村、~224_秀洋村。   省璜镇  面积116.7平方千米 人口19302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8   位于闽清县西南边陲,距县城43千米。辖1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201_省璜村、~202_下坂村、~203_山边村、~204_建功村、~205_和平村、~206_上云村、~207_王洋村、~208_官洋村、~209_太源村、~210_炉前村、~211_横溪村、~212_谷洋村、~213_谷口村、~214_佳垄村、~215_凤池村、~216_前峰村、~217_玉水村、~218_岭里村、~219_三新村、~220_塘下村、~221_良寨村、~222_际峰村、~223_柴岭村、~224_省汾村、~225_洋里村、~226_璜兰村。   雄江镇  面积111平方千米 人口6359人(2004年) 代码350124109   位于闽清西北部,是水口库区的重点乡镇。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001_大雄居委会、~201_梅雄村、~202_西山村、~203_芹洋村、~204_安岭村、~205_桥头村、~206_凤山村、~207_梅山村、~208_汤下村、~209_梅洋村、~210_梅台村、~211_尚坑村、~212_马池村。   东桥镇  面积187.34平方千米 人口2万多人(2004年) 代码350124110   位于闽清县北部,距县城32千米,是水口水电厂所在地。东南面与闽候县洋里乡、小箬乡交界;北面与古田县接壤。辖22个行政村:~201_过洋村、~202_大溪村、~203_大箬村、~204_安仁溪村、~205_义由村、~206_山限村、~207_溪芝村、~208_湖洋村、~209_朱山村、~210_黄坪村、~211_官圳村、~212_刘山村、~213_北洋村、~214_南坑村、~215_溪沙村、~216_新桥村、~217_黄土岭村、~218_村后村、~219_高港村、~220_竹岭村、~221_坪溪村、~222_下宅村。   云龙乡  面积57.1平方千米 人口1.0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4200   位于闽清县东南部,距县城7千米。辖10个行政村:~201_后垄村、~202_台鼎村、~203_潭口村、~204_官庄村、~205_云中村、~206_台埔村、~207_际上村、~208_际下村、~209_柿兜村、~210_竹柄村。   上莲乡  代码350124201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0(闽政文[2004]243号)批复同意撤销闽清县后佳乡、佳头乡并入上莲乡。全乡辖上莲、溪坪、新村、莲埔、上寨、田溪、石漏、下丰、上丰、佳头、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顶洋、樟里18个行政村。乡0驻上莲村。   附:原 上莲乡(代码350124201)  位于闽清县西南部,与永泰县交界,距县城39千米。面积63.74平方千米,人口8179人(2004年)。辖9个行政村:~201_上莲村、~202_溪坪村、~203_新村村、~204_莲埔村、~205_上寨村、~206_田溪村、~207_石漏村、~208_上丰村、~209_下丰村。   附:原 佳头乡(代码350124202)  位于闽清县西南部,距县城45千米,海拔500米。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1132人(2004年)。辖2个行政村:~201_佳头村、~202_大墘村。2004年,撤销佳头乡并入上莲乡。   附:原 后佳乡(代码350124203)  位于闽清县西南部,南北与永泰、尤溪相毗邻。面积49.9平方千米,人口3642人(2004年)。辖7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201_街中村、~202_福里村、~203_佳洋村、~204_林中村、~205_卑溪村、~206_顶洋村、~207_樟里村。2004年,撤销后佳乡并入上莲乡。   三溪乡  面积47平方千米 代码350124204   位于闽清县东南部,东邻闽侯县、南连永泰县、西接坂东镇、北靠云龙乡,距县城30千米,距福州80千米。辖12个行政村:~201_三溪村、~202_前光村、~203_佳垄里村、~204_溪柄村、~205_新丰村、~206_鼓舞村、~207_宝溪村、~208_山墩村、~209_前坪村、~210_洋坊村、~211_上洋村、~212_溪源村。   桔林乡  面积103.2平方千米 人口7119人(2004年) 代码350124205   位于闽清县西北部,与古田县毗邻。辖13个行政村:~201_四宝村、~202_后洋村、~203_伴岭村、~204_高洋村、~205_新光村、~206_宝湖村、~207_汤兜村、~208_桔林村、~209_尚德村、~210_关山村、~211_锡洋村、~212_温汤村、~213_槐林村。   下祝乡  面积86平方千米 人口2.0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4206   位于闽清县西北部,平均海拔820米。辖22个行政村:~201_下祝村、~202_后峰村、~203_兰口村、~204_尾厝村、~205_长新村、~206_堡顶村、~207_池楼村、~208_箬洋村、~209_翁头山村、~210_梧洋村、~211_罗山村、~212_后岭村、~213_洋头村、~214_洋尾村、~215_过山洋村、~216_三洋村、~217_前洋村、~218_源溪村、~219_洋边村、~220_渡塘村、~221_汶洋村、~222_邹洋村。   

永泰县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南部,东邻福清、闽侯、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地理坐标为北纬25°39′-26°05′,东经118°23′-119°12′。总面积2243.4平方千米。邮编:350700 代码:350125 区号:0591 拼音:Yongtai Xian 简称:樟   历史沿革   永泰,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雅称永阳。因境内广植樟树,简称樟。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陵讳,改称永福。民国3年(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名,恢复永泰县名。1949年8月11日永泰解放。建国初期属闽侯专署,1957年至1959年属晋江专署,1960年又归属闽侯专署,1971年至1983年属莆田地区,1983年4月起改属福州市。   历代名人   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日福州。绍兴八年,秦桧当国,力主和议,胡铨-请斩秦桧等以谢天下,时李纲亦反对和议罢居长乐,元傒赋《虞美人》词赠纲,对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胡铨被除名送新州编管,元傒持所赋《虞美人》词送行。后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傒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八十。   地理位置   县域位于东经118°23′至119°12′,北纬25°39′至26°05′之间,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约占福州市辖区的五分之一。东邻闽侯、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县城至省会福州62公里。   辖区人口   据考古,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永泰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从此繁衍生息。现全县辖2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10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35.4万人。多为汉族,还有畲、蒙、回等12个少数民族,人口6000多人。   气候特点   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 14.6-26℃,年降雨量在1400-2000毫米之间,年均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时数为1445-2193小时。大洋、同安等6个高山乡镇,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人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适宜种植茶叶和反季节蔬菜等。   地貌特征   永泰地质属浙闽粤火山活动带闽东火山活动亚带内,受火山作用强烈,又受后期喜山运动新构造升降和震荡影响,境内群山林立、沟谷深切、溪流纵横。全县地理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势高峻,层峦叠嶂,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最高山峰为嵩口东湖尖,海拔1681.9米;地势最低的为塘前官烈,海拔仅10米。发源于德化境内戴云山的大樟溪,全长234公里,其中永泰境内长121公里,自西向东横贯全县9个乡镇53个村,两岸形成长廊式谷地。53条支流呈网络状遍布全县,形成众多峡谷和串珠状小回廊谷地。   物产资源   水能蕴藏量和人均占有地表水居全省之冠。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51万千瓦,其中大樟溪干流已规划7级,装机容量27万千瓦。地热水异常面积达2.8平方公里,水温高、水质好,自冒水温多在30-70℃,最高达83℃,日出水量可达3000多吨。已发现或初步探明储量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金、银、钼、锌、紫砂土、高岭土等10多种。山场广阔,山地面积272万亩,农民人均山地 亩,居福州各县市之首;耕地面积31.39万亩,人均耕地0.89亩;茶果林竹等种植已具相当规模,现有果树面积25万亩,以李果、青梅、柿子、板栗、柑桔等为主,常年水果产量逾8万吨,其中李果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素有“李果之乡”称誉,2001年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李乡”荣誉称号。“永泰芙蓉李”为福州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特色产品   永泰特产主要有李果、青梅、柿子、板栗、西甜瓜等水果及其产品,此外香菇、绿茶、茶油、地瓜烧酒、加饭酒及竹草编、软木画等也极具特色。永泰蜜饯闻名遐迩,主要产品有李干、化核嘉应子、蜜李饼、盐水梅、酸梅露等。其中芙蓉李·李干曾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化核嘉应子果脯系列获全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授予的“95首都市场消费者认可的生活用品”等荣誉称号。精品茶叶有牡丹银针、曲茗针、白毛猴、龙豪、白雪豪等,其中牡丹银针和龙豪分获2000年杭州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和优质奖。茶油精制品主要有“秀岩、青龙溪、丰和、山里香”等品牌茶油。境内同安等乡镇村民很早有种草加工草席的传统,近年来,一些乡镇又引进日本蔺草和织席机,生产高质量的蔺草系列草席制品,产品主要销往福州、上海、天津等城市。   文化积淀   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张肩孟(北宋)“父子六进士五子同朝”,萧国梁、郑侨、黄定七年(南宁1166-1172年)蝉联三状元,黄龟年(南宁)冒死四劾秦桧,张元干(南宋)首开爱国词风,王称(明)总裁《永乐大典》,十砚翁黄任(清)妙笔著诗,黄展云铁心跟随孙中山,历来为世人所称颂。文学和学术创作相当丰富,著名的有宋张元干的《芦川归来集》,元林泉生的《觉是集》,明王称的《虚舟集》,清黄任的《秋江集》、《香草斋集》。建国后有郑庭椿的《叔本华评传》,檀仁梅翻译的《邱吉尔回忆录》、《韦氏大词典》等。永泰是盛行于华南大地、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张圣君(法主公)道教信仰文化的发源地。“名山室”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保存完好的元代民间道教白莲菜莲社七祖雕像为全国仅有,极具考古价值;“郑侨墓”、“凤凰寺”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泰还是南拳虎尊的发源地,当地群众习武成风,1994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虎尊拳于清末传到日本,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上地流空手道”,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旅游胜地   因地质构造影响,境内峰奇石异,峡深谷幽,触目皆景,素以“真山真水”著称,有福州“后花园”、“天然氧吧”之誉。福建前省委书记习近平曾赞叹:“藏在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史书上记载有游览价值的景点就达116处之多。青云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旅游区,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天门山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姬岩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青云山御温泉目前为福州市温泉游新热点。赤壁景区正在申报国家AAA-旅游区。正在开发建设的还有大樟溪休闲娱乐中心、百漈沟、龙村景区等。旅游业取得突破性发展,2006年全县接待游客量70.1万人次,有力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工业   解放初期,永泰工业极为落后,1949年工业产值仅12万元。改革开放后,永泰工业开始起步。2000年在马洋开山造地建设马洋工业示范园区,在全省首创“飞地工业”发展模式,解决乡镇立地条件差、发展工业难问题。目前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形成“两区一走廊”(马洋、城峰工业集中区和塘前工业走廊)发展格局,并培育形成食品加工、竹木铁编、化工、服装、纺织等主导产业。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产值16.5亿元,比增17.3%,其中规模以上产值10.8亿元,比增27.3%。   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林竹、果茶、蔬菜、食用菌、畜牧、水产6大农业主导产业及李、梅两大特色产业,先后建立了李果、青梅、柿子、板栗、茶叶、无公害蔬菜、速生丰产林、水产养殖等多个农副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正在形成。一批农产品先后获得省、市名牌产品称号。培植18家市、县级龙头企业。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2.52亿元,比增5.1%。   建筑   永泰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永泰建筑工人的足迹就踏遍祖国大江南北。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永泰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县现有各类施工企业19家,其中一级总承包施工企业1家,二级企业10家,建筑队伍遍布全国各地。永泰建筑业有自己的设计院,成立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办起了城乡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为技术配套补充建筑技术后备力量提供了可靠保障。2006年实现建安产值32.77亿元,比增41.15%。   

平潭县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拼音:ping tan xian;邮编:350400;代码:350128;区号:0591。    平潭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著名渔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8个岛屿组成。面积369.75平方公里,人口39万(2007年),县府驻潭城镇,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唐为牧马地,清置平潭厅,1912年置平潭县。海坛岛陆地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地扼台湾海峡要冲,距台湾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中南部有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天然淡水湖。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   平潭县简称“岚”,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岛县,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县为邻,南近莆田县的南岛,北望白犬列岛。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08.98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陆地面积251.4平方公里。全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平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本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社会环境   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200个行政村(居),总人口39万。资源丰富,拥有16亿吨石英砂、8亿立方米花岗岩、409公里海岸线、283 处天然港澳以及数10处天然深水港湾;8大景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澳港为国家一级渔港和台轮停泊点。娘宫是进出岛全天候滚装轮渡码头,还有南中港台轮停泊点、竹屿港等较有名,发展港口经济条件良好。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总收入13599万元,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10171 万元,增长18.8%;农林牧付渔总产值23.44亿元,增长10.9;工业总产值6.52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亿元,增长34.9%;粮食总产量2.42万吨,增长17.7%;水产品总产量31.6万吨,增长4.1%;出口总值505 万美元,增长25.9%;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2亿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7%。   2004年,平潭县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成效。船舶修造业异军突起,已建成利亚、长泰、看澳、雄鹰等5家,其中生产万吨以上轮船的省级重点企业有2家。2004年,风力发电开发方兴未艾,长江澳首期6000千瓦风电场完成产值858万元;投资8.6亿元的二期风电场得到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复,即将动工建设。水产加工业取得突破,金富琳食品有限公司、建隆水产有限公司、芬尾冷冻厂、坤顺水产实验养殖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和山海协作重点骨干项目单位,海源水产有限公司基本建成。国有资产经营收入343万元,增长212%。   2004 年,仅海运业和房地产业的民营资本投入近20亿元。2004年,新发展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21组,为全省之最;工厂化鲍鱼养殖新发展2家,鲍鱼育苗场发展到40家,年育苗总量达6000万粒;高优品种绿美大葱种殖出口基地发展到200公顷;野鹅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水仙花种植基地等项目取得新进展。当年,平原、白青、岚城等乡镇实施4个土地治理整理项目,面积超过万亩。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远洋捕捞、新增远洋渔船4艘,远洋渔船总数达49艘。同时,完成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274.33公顷;完成36个村通水工程。隧道工程业发展壮大,据统计,平潭籍隧道公司年承揽工程量占全国四分之三的份额,年创产值40亿元。其中福建省隧道工程总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革,2004年实现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8%;海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96亿元,增长21.9%。2004年,海运业发展迅猛,投资8亿元,新增7艘55万吨载重国际航线船舶;投资8.75亿元新增70艘35万吨载重国内航线船舶。全县拥有各类运输船800多艘,运力超过150万吨,位列全省第一。城区面积由1998年的7平方公里扩大到10.5 平方公里。2004年,新建东大街龙山段、中湖支路和西康路,改造完成万顺路和洗布溪桥涵,县职业中学综合楼、县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县体育场、翠园全面改造完成并向公众开放,污水处理厂、城关小型森林公园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3家房地产企业当年完成投资2.23亿元,增长75%。幸福洋二期围垦工程面积813.33公顷,建成全国之最的蛤苗良种培育基地,已完成投资6700万元,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交战公路二期建成通车。同时,县医院病房大楼及医疗急救体系、县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县法院审判大楼、澳前东区供水工程、敖东供水工程、屿头供水工程等项目已经建成或正抓紧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有近2万人享受城乡低保,年发保障金926.7万元。2004年,投入海峡大桥注册资本金500万元,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国家发改委委托专家组进行现场项目评估,基本同意平潭海峡大桥方案。当年投入2060万元修建在建陆岛交通码头8座;投入1.29 亿元建设环岛公路3条。同时,还完成水泥险路面建设106.13公里,其中,农村路网43条99.6公里,优质公路通车里程创历史之最。   2004年,全岛规划港口建设,其中可建万吨位级以上的港口有10多处。具备建设国际商港的条件,尤其是福建省启动全省滨海公路和大港口、大码头计划,平潭建港优势更加凸显。正在规划建设东澳中心渔港和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形成以东部对台经贸合作、工业加工区和保税仓库,西北部延伸与松下港、元洪港、长乐空港构成港口产业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应改善,海岛的环保质量也逐步优化。   行政区划   福建省福州市辖县,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全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   潭城镇   面积12平方千米 人口4.69万人(2004年末) 代码350128100   系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87个街庄、56个村民小组:~001_辕门居委会、~002_右营居委会、~003_瑞龙居委会、~004_城东居委会、~005_红山居委会、~006_宝湖居委会、~007_中埔居委会、~008_桂山居委会、~201_城北村、~202_城南村、~203_城中村、~204_北门村。   苏澳镇   面积17.3平方千米 人口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1   位于平潭县西北部。辖1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201_苏澳村、~202_钟门村、~203_龙头村、~204_红旗村、~205_下苏澳村、~206_斗魁村、~207_梧峰村、~208_和平村、~209_友谊村、~210_五一村、~211_斗门村、~212_紫霞村、~213_齐富村、~214_南海村、~215_民主村、~216_看澳村、~217_先进村、~218_西楼村。   流水镇   陆域面积4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500平方千米 人口5万多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2   位于平潭县东北部。辖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201_流水村、~202_户楼村、~203_砂美村、~204_磹水村、~205_君山村、~206_渔屿村、~207_北港村、~208_山门村、~209_坑北村、~210_谢厝村、~211_五埕村、~212_模镜村、~213_松厝村、~214_南松村、~215_新湖村、~216_大埕村、~217_大澳村、~218_西楼村、~219_山边村、~220_裕藩村、~221_东美村、~222_下厝场村、~223_五星村、~224_港东村、~225_松南村、~226_后田村。   澳前镇   面积28.3平方千米 人口4.2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3   位于平潭岛东部,三面临海。辖21个行政村:~201_澳前村、~202_东澳村、~203_岭前村、~204_龙山村、~205_官姜村、~206_龙北村、~207_玉道村、~208_玉楼村、~209_井边村、~210_光楼村、~211_光裕村、~212_紫兰村、~213_上井村、~214_龙南村、~215_磹角底村、~216_前进村、~217_东星村、~218_中甲村、~219_磹报村、~220_东光村、~221_南赖村。   北厝镇   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4   位于海坛岛的中南部,其娘宫码头是平潭县进出岛的门户。辖1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201_湖西村、~202_北洋村、~203_厝祥村、~204_澳尾村、~205_务里村、~206_跨海村、~207_先建村、~208_红山村、~209_红湖村、~210_北厝村、~211_庄上村、~212_娘宫村、~213_芦山村、~214_山利村、~215_天山村、~216_大厝基村、~217_美楼村、~218_湖南村、~219_吉钓村。   平原镇   面积23.68平方千米 人口2.6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5   位于海坛岛北部中心。辖14个行政村:~201_平原村、~202_剑湖村、~203_榕山村、~204_上攀村、~205_红卫村、~206_凤美村、~207_山显美村、~208_梧凤村、~209_燎原村、~210_江楼村、~211_梧凤楼村、~212_当盛村、~213_半山村、~214_瓦窖村。   敖东镇   面积23.7平方千米 人口3.1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6   位于平潭县海坛岛南端突出部。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201_新垅村、~202_敖网村、~203_向阳村、~204_龙海村、~205_建民村、~206_仙霞村、~207_苍海村、~208_东坑村、~209_华东村、~210_建星村、~211_桥锦头村、~212_渔庄村、~213_青观顶村、~214_钱便沃村、~215_大福村。   白青乡   面积6.7平方千米 人口2.0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0   位于海坛岛的西北部,三面临海。辖10个行政村:~201_青峰村、~202_白胜村、~203_白沙村、~204_丰田村、~205_岱峰村、~206_玉堂村、~207_招康村、~208_国彩村、~209_南盘村、~210_东占村。   屿头乡   面积12.5平方千米 人口1.6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1   位于海坛海峡西北部,地处长乐、福清、平潭3县(市)海上交界处。由7个岛屿和40多个礁石组成,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201_东珠村、~202_乐屿村、~203_屿北村、~204_后党村、~205_东贵村、~206_东京村、~207_田下村、~208_玉瑶村、~209_旺滨村、~210_屿南村。   大练乡   面积13平方千米 人口8962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2   位于平潭县西北部,由大练岛和小练岛组成。辖9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201_立新村、~202_西礁村、~203_秀礁村、~204_东礁村、~205_渔限村、~206_月举村、~207_舍仁宫村、~208_瑞洋村、~209_围东村。   芦洋乡   面积31.81平方千米 人口6800多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3   位于海坛岛腹部,属乡场合一建制。辖7个行政村:~201_洋中村、~202_芦北村、~203_黄土墩村、~204_马腿村、~205_西边寮村、~206_鹿楼村、~207_大渊村。   中楼乡   面积19.45平方千米 人口2.2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4   位于平潭县北部中段。辖11个行政村,2个直属村民小组:~201_中楼村、~202_冠山村、~203_湖山村、~204_昆湖村、~205_大坪村、~206_凤楼村、~207_南楼村、~208_大中村、~209_韩厝村、~210_盐田村、~211_芦南村。   东庠乡   面积4.46平方千米 人口1万多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5   位于平潭县东北突出部,四面环海。辖8个行政村:~201_澳底村、~202_东风村、~203_澳星村、~204_东进村、~   205_鲎北村、~206_东霞村、~207_湖边村、~208_南江村。   岚城乡   面积34.2平方千米 人口2.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6   位于平潭县中部,地处城郊。辖1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01_正旺村、~202_上楼村、~203_新桥村、~204_霞屿村、~205_白山村、~206_流东村、~207_东屿村、~208_新门村、~209_上洋村、~210_下洋村、~211_矾屿村、~212_中湖村、~213_中南村。   南海乡   面积10.2平方千米 人口1.01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7   位于平潭县最南端的渔业岛乡,主要由塘、草屿等28个岛屿组成。辖7个行政村:~201_陈厝村、~202_莲澳村、~203_西门村、~204_江尾村、~205_后坑村、~206_北楼村、~207_南中村。   历史文化   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宋嘉祐四年(1059)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百业荒废,满目疮痍。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清咸丰(1851~1861年)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此后一段时间,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   民国元年(1912年)平潭获准建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解放战争爆发后,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   平潭沙雕节   03-05平潭顺利主办了3届国际沙雕节.沙雕节邀请了美国、加拿大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沙雕手创作了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烽火台、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罗斯德岛巨像以及孙中山、岳飞、郑成功.沙雕节期间还举行了文艺晚会、沙雕啤酒狂欢节、沙雕人体彩绘秀、少数民族风情表演、大型风筝放飞、沙雕摄影大赛、南少林武术擂台赛、福建省首届精英男模选拔赛、福建省首届沙滩小姐大赛、时装秀等形式多样、娱乐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配套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旅客。   名胜古迹   龙王头海滨浴场 三十六脚湖 崇台观日 海蚀拱门观潮 片瓦仙踪 指动石 南寨石林 琉球国驸马墓 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 石牌洋 仙人井 君山 海坛天神   物产   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 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土特产有白沙蝴蝶干、平潭贝雕、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   

福清市

   是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县级市。位于福建东部,邻近城市有福州、莆田、长乐、闽侯、永泰,隔海与平潭相望。是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福清别称玉融,简称融,因县城正南有座玉融山而得名。   地理   全境分大陆、半岛和岛屿三个部分。面积2429.7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518.24平方千米,海域911.52平方千米。市中心 纬度: 25°43"21.85"N 经度:119°22"38.29"E   在古地质时代,福建与台湾之间的海峡曾经是隆起并相连的陆桥,而福清半岛亦为此陆桥的一部分。上古时代的生物包括古人类通过此陆桥进入台湾,当陆桥沉没成为海峡时,台湾成为一个岛。福清半岛岩层里的珊瑚等古生物痕迹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现在大陆学者论证中的连接福建和台湾的海底隧道的三个方案之中,北线方案通过福清的龙高半岛,以海底隧道或架桥方式先连接福清半岛和海坛岛(平潭县所在地,为中国第五大岛),再由海坛岛建设海底隧道通到68海里之外的台湾新竹。   气候   福清地处亚热带,受海洋影响很大,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8摄氏度,年均无霜期365天,年均降雨量1525毫米。夏季风和台风是主要的降水来源,雨量大但集中在夏季,素有十年九旱之称。解放后建成的东张水库对缓解旱情有积极意义。   人口   人口110万,汉族为主,有畲、京、瑶、壮、藏等14个少数民族。   因福清向海外移民历史较长,散居海外人口众多,遍布世界各地。据估计,海外福清籍人口几乎相当于现在的本地人口。[来源请求]  


马尾区特产大全




马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