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村位于琅岐岛东北部,地处闽江出海口,依山畔水,风景秀丽,被称为“闽江口上的明珠”。这里是南宋同平章事 、开国公朱倬以及驸马、状元林存的故乡,也是誉满八闽的红蟳产地。我村现已修复了驸马墓遗址,是琅岐岛旅游的一个亮点。全村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0多亩,蟳池200多亩,山地1000多亩。现有人口2210人,600余户,十个村民小组,党员46名,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代表40名。全村在国外人员近700人,大部分分布在美国,其他的分布在加拿大、西班牙、英国、挪威等国。全村共有劳动力1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出国谋生,三分之一在本村从事近海捕捞、海淡水养殖、水果种植、农业生产等,三分之一在福州、上海、广西等地从事经商、房地产开发、建筑、汽车装潢等)。2012年我村人均纯收入8689元,村财年收入20多万元,村办企业有自来水厂、农贸市场等。 我村村域范围内以平地为主,地势平坦,最高海拔175米,是琅岐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村被福州市委、市政府列为福州市第三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百工程”示范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105102 | 350000 | -- | 查看 龙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闽琅社区 |
马尾区琅岐镇闽琅社区居民委员会于1984年成立,人口数为1708人,计生人口数981人,育妇288人,已婚育妇191人。闽琅社区党支部党员33人,低保户14户22人。 |
吴庄村 |
吴庄村位于琅岐岛中部,是琅岐经济区管委会所在地,系琅岐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庄村地势平坦肥沃,村落分散,总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3000多亩,林地面积4100亩。全村4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6300多人,1830户,旅居海外“三胞”3000多人,吴庄村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东升支部、红旗支部、前进支部、胜利支部,党员114人。辖内有吴庄、洋下、坂顶、郑前、王厝前、坂头等6个自然村,44个村民小组,是新兴的侨村。吴庄村作为一个文明古村,曾多次荣获区科技示范村、文明卫生村、区镇先进单位、红旗单位等光荣称号。 一、抓好侨乡教育投资工作 原福州市吴庄小学建于1951年,坐落于琅岐经济区吴庄村东侧大王宫后面,前面靠着玄帝宫,周边封建迷信活动频繁,校舍简陋破旧,其中一幢教学楼已属危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我村利用侨乡优势,通过各种方式让吴庄村旅美华侨得知吴庄小学教学楼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隐患。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让孩子们有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以华侨林清武先生带头发动在美华侨集资建校献爱心活动。特别是林清武先生带头一举捐资55万美元,他的善举感动了的所有在美华侨,在美华侨纷纷慷慨解囊为建设吴庄华侨小学献资献策献力。吴庄华侨小学在旅美华侨热心捐资积极参与下,占地面积29.3亩,造价1050万元的吴庄华侨小学工程已于2007年5月份落成峻工并举行了落成庆典。 二、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莆田有兴化粉,云南有过桥米线,重庆有担担面,”这些区域都有他们响当当的地方标志性食品,而“米浆面”(俗称“米燕”)则是吴庄村久违了的传统食品。“米浆面”口感润滑、鲜香可口,是开胃养胃的佳品。 “米浆面”的制作工艺独特,至少要经过磨米成浆、铁盘匀浆、清蒸“米片”、晾晒“米片”和切片成丝等这五道工序,其历史悠久,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但目前的“米浆面”还停留在家庭式的小作坊生产阶段,并未形成规模。 近年来,我村通过利用吴庄传统手工“米浆面”的知名度,牵头企业和 “米浆面”制作户,与聚春园集团的合作,将“米浆面”推向福州的酒楼餐桌,打响了“米浆面”的品牌。下一步将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对产品进行精包装,利用侨乡的优势把吴庄“米浆面”推向美国市场。 三、高效推进吴庄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进行 在琅岐区、镇领导班子和各部门的关怀与推动下,目前已通过市规划局会审,并通过马尾区审批,向市里报批。建筑方案已初具规模。新农村规划建设项目将会解决常年困扰我村村民住房难、住房条件差等问题,使得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争丰村 |
争丰村委会位于闽江口入海处美丽的琅岐岛八一七街繁华中心区,属马尾区琅岐镇管辖的一个村委会,组建于1984年,辖一个党支部,全村党员35名、有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地理优越,地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生产田片700多亩、总户数539户,总人口1756人,华侨450多人,村委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店面出租,去年集体总收入18万元。 历史文蕴深厚。争丰村有名胜古迹天竺寺,董氏祠堂,朱氏祠堂,朱子祠等。 交通便利,气候宜人。争丰村委会交通便捷,直通琅岐轮渡码头及琅岐大桥,距马尾港20公里,福州市40公里,长乐国际机场25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25公里,所辖区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争丰村气候温和潮湿,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气候宜人,风光秀丽。 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争丰村农业基础方面良好,有坚固的海堤及农田水利、电灌、水源等能满足农民的生产需要。改革开放前,本村以小农经济为主,改革开放后,逐步从农村走向城市化进程,村委会改建了一座服装商场,设立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村民购物提供便利,增加村财政收入,同时解决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村民生活有所提高,村中高楼林立,村民安居乐业。全村各项产业收入9536.9万元,人均收入5551元,今年来,我村大力投资于公路建设及环境卫生,村道路灯,还有老人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 当前,争丰村干部群众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促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种植、产销对口的无公害农产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勤劳致富,为建设繁荣、美丽、和谐、幸福的新争丰而努力奋斗。 |
劳丰村 |
劳丰村委会位于琅岐岛中心,牛屿山之麓,镇政府所在地,村成立于1984年,辖一个党支部,党员人数38名,两委干部5人,5个村民小区,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户数537户,人口1790人,海外乡亲700多人。 历史文蕴深厚,人杰地灵,一村两祠堂。辖区内“朱氏宗祠”与“董氏宗祠”两座毗邻,同为文物保护单位,“朱董两姓”和睦相处,埙篪相和 ,人杰辈出,古有“祖孙五经博士,父子两广大夫”的明代董延钦和他的儿子董养河、孙子董谦吉三代联科;今有撰诗“恋家乡”,盼“统一”,被育为“乐育英才”的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朱立容先生等人。 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劳丰村委会交通便捷,所辖区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劳丰村气候温和潮湿,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气候宜人,风光秀丽。 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劳丰村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项目建设,切实惠及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农村社会总产值6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200元,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当前,劳丰村干部群众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琅岐全面开发机遇,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勤劳致富,为建设繁、美丽、和谐、幸福的新劳丰而努力奋斗。 |
海屿村 |
海屿村总人口为8065人,是我区目前人口最多行政村。设村级党委,党委成员8名,配党委-1名,(由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兼任);-1名,副书记3名(其中一名为挂职副书记)。辖5个基层党支部,义湖支部、旗峰支部、雁升支部、江滨支部、康乐支部,共有党员135名,村委会成员5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村民小组33个,村民代表66名(其中妇女村民代表25名)。目前,全村共有“两委”干部11名,专职支部书记1名。计生专干4名。 |
云龙村 |
云龙村简介 琅岐云龙村坐落于琅岐东部沿海,云龙村原为管理区,下辖6个行政村。1997年,原有管理区体制变更,6个行政村并为云龙村,下设6个党支部。目前全村总户数2280户,人口7207人,全村耕地面积2216亩,林地3500多亩,滩涂养殖面积500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经商、农业种植、滩涂养殖为主。 云龙村背山临海、风光秀丽。旅游度假村横跨云龙村至东岐村,南北门亭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度假村内,山水相映,海天交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风成沙丘古朴树林景观,足有10余公顷,像一条绿色屏障屹立海边。林区沙丘地面上长满绿油油野生嫩草,密密麻麻的古朴树木参天蔽日,纵横交错。古榕树,盘根错节。林区植被保护良好,有30多种植物。每当盛夏季节,成群的海鸥、野鸭、白鹭、海鸟在这里栖息。 古朴树林区的外面原来是一片数千亩滩涂,现在已围垦造田,成为100多公顷海水养殖场,并开辟有水上游乐园。海水养殖场好像一个人工湖,里面养殖文蛤、缢蛏、红蟳、芦虾、鲈鱼、鲻鱼、花跳鱼等海珍品。傍晚,夕阳斜照,海风习习,乘乌篷船在水上泛舟,别有一番情趣。观赏水上野鸭翔集、海鸥嬉戏、群鸟追逐的景观,使人有归真返璞,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养殖场外有拦海石堤,足有3000余米,像长城雄踞海滨。石堤外面即贝类养殖区,再外面就是茫茫东海。每当农历八月十五天文大潮,慕名到这里观潮的游客逐年增多,只见浊浪排空,如排山倒海之势向海堤冲击,惊险欲绝,"海堤观潮"也成为度假村一景。 人工湖右边的空旷地面还建有骑马场。走马观海,是一种最美的享受。 从跑马场顺山坡水泥路走百余米就到了东方学院 ,大学生有七八千人,东方学院占地面积六七公顷,背山临海。顺着东方学院向上,峰回路转,蜿蜓的水泥路环山绕道,横穿度假村,起起伏伏,直至东岐海滨。水泥路两旁别墅,酒家拔地而起,有"龙台楼"、"海鲜楼"、"潮声娱乐中心"、"邮政培训中心"、"电业培训中心"、"涉台培训中心"等五六十幢。配套有别墅群、观海阁、网球场、沙滩排球场、游泳池,并配有总统套间、桑拿浴、卡拉OK厅,多功能会议厅。设施一流,服务周到,已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这里有海岸线20千米,有宁静的沙滩、嶙峋的怪石、遍布的岩洞和被浪花咬得百孔千疮的海礁石。有一处海礁石叫"石锣石鼓"。用石头敲击"石锣",锵锵有声。另有一块石头形似鼓,海浪冲击其石,发出鼓音。这里视野广阔,远眺,闽江口"双龟把口"、"五虎守门"、"金鸡报晓"、"白猴镇江"等天造地设如神工鬼斧的自然景观,历历在目。 |
劳团村 |
劳团村地名含义:取“劳动团结”之意而故名。 历史沿革:民国属赤前保,1950年属闽侯县第二区,1958年改为劳团村,1995年11月改为马尾区琅岐镇劳团村。 地理具体描述:劳团村位于琅岐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东6公里,东至加来山下,南至白云山麓,西与东红村交界,北与建光村为领,有耕地865亩、山林地1000亩,下辖劳团一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111人,共有620户,村委会座落于琅岐镇金砂劳团村劳团路159号,联系电话0591-83600232。 |
龙台村 |
龙台村位于琅岐岛东北部,地处闽江出海口,依山畔水,风景秀丽,被称为“闽江口上的明珠”。这里是南宋同平章事 、开国公朱倬以及驸马、状元林存的故乡,也是誉满八闽的红蟳产地。我村现已修复了驸马墓遗址,是琅岐岛旅游的一个亮点。全村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0多亩,蟳池200多亩,山地1000多亩。现有人口2210人,600余户,十个村民小组,党员46名,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代表40名。全村在国外人员近700人,大部分分布在美国,其他的分布在加拿大、西班牙、英国、挪威等国。全村共有劳动力1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出国谋生,三分之一在本村从事近海捕捞、海淡水养殖、水果种植、农业生产等,三分之一在福州、上海、广西等地从事经商、房地产开发、建筑、汽车装潢等)。2012年我村人均纯收入8689元,村财年收入20多万元,村办企业有自来水厂、农贸市场等。 我村村域范围内以平地为主,地势平坦,最高海拔175米,是琅岐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村被福州市委、市政府列为福州市第三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百工程”示范村。 |
凤窝村 |
凤窝村是位于琅岐岛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环江,全村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村域范围内中部为山地,约占总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最高处海拔120多米,东西两侧为平地,地势平坦。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北邻连江县,南接琅岐环岛路,这里四季如春,村里至今保留着最原始的风光,空气清新,无污染。 全村1400多户,总人口4871人,旅居海外“三胞”1200多人。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凤窝村党委下设三个党支部:丰稔支部、凤翔支部、劳荣支部,分为12个党小组,拥有正式党员128人。 凤窝村村民勤劳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的里街、十字街、树下街仍现存着许多古风遗迹,尚书墓、和尚井、金牌山古炮台、双龟把口、五虎守门等景点更是文明遐迩。位于九龙山上的南山寺是琅岐岛上的旅游胜地,始建于元初,古雅简朴,是琅岐岛上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寺庙之一。 凤窝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出了多位名人,如宋代进士朱敏中、明朝礼部尚书陈文肃、清代进士朱鸿灏、民国时期福建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刘通,0宁德市地委办公室主任陈天生、中国航天工业部703研究所副所长陈乃相等名人。 当前,正值琅岐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期,琅岐环岛公路二期、琅岐污水处理厂、琅岐西段防洪堤等项目接憧而至,凤窝村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凤窝村干部群众在党的-精神的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廉政亲民,埋头实干、勇于担当,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建设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凤窝,为全面推进琅岐镇的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董安村 |
董安村位于琅岐镇西北部,全村246户,共827人。现有党员18人。本村现任党支部书王知谅,换届选举后,村委2人,支委1人,有着较为过硬的领导班子。2012年人均纯达到收入7000元。 本村农田面积约500亩,本村村容村貌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土壤肥沃,适合发展果树产业。不力因素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不懂得先进的经营理念,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意识不强,在发展致富上缺少技术,缺少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果树业和蔬菜产业。但在发展主导产业时需要外来的技术援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新农村建设中,在村书记王知谅同志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通过全村人的不断努力,农民综合素质整体提高,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民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董安村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奔向社会主义小康生活。 |
群星村 |
群星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群星村系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的行政村。位于琅岐镇北部,在琅岐岛中地理位置及为重要,是琅岐进出岛交通要道,是琅岐镇窗口。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为2130人,有610户,设15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群星村从建以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村内道路建设、村容村貌等有较大改观,在地处本村的有“三圣王宫”、白马王庙“、凤山公园、山中凉亭、观音庙、三圣寺、西兴寺、沁芳楼、老人会”等古建筑修复与新建筑汇成为一体,(在马尾区文物志刊登)百年老榕树等组成环境优美的村落。村民居地有极大变化。在落实工作中得到上级领导表扬。 【历史人文】群星村原属琅岐公社管辖,旧称衙前乡群星大队(今琅岐镇群星村委会),群星村原村落名称(衙前厝头尾)。由始祖龙和公定居此地繁衍至今,已有500多年,在我村近代有博士3名、厅级干部5名。 【建筑景观】群星村现有旧文物建筑和近代新建筑和近代新建筑的有:群星村委会大楼、群星娱乐园、老人会址、老人娱乐和休闲以及健康活动场所、群星村幼儿园(玉惠毓园)、是华侨陈奋玉先生独资兴建、沁芳楼是我村壮观的建筑物、假山鱼池、长廊、凉亭等是华侨、村民、企业家等献资建设,是以大理石砌成场地,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特产经济】群星村现有耕地和水产、畜牧养殖、种植共有1300亩土地。其中:水产品有草鱼、鲢鱼、对虾、非洲白虾等,畜牧产品有猪、鸭、鸭蛋,农产品有水稻、甜瓜、西瓜、葡萄、火龙果、各种蔬菜等农产品深受市民赞誉。 |
星光村 |
星光村(昇光村)地处琅岐岛中西部,岛内交通干道新道路、衙前街绕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1785人,其中旅居海外村民500余人。全村分为十二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7人。村民分散居住于衙前街、上厝顶、后巷、新道新村、九七新村、可远围新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为侨汇与农业种植收入。 |
红星村 |
红星村系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的行政村,位于琅岐镇北部,在“闽琅”中地理位置较为中心的地段,宏观琅岐镇,红星村是“五角大楼”中不可缺少一角。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3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696多人,506户,10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红星村从建村至今全村面貌大有改观,特别是在历史文物保护中非常的重视,对在地处本村的“大王宫”和“大哥宫”等古建筑进行了修复;村落环境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落实工作中得到上级领导表扬:在2001年被福建省计生协会、琅岐经济区管委会分别评为“村级先进单位”和“先进协会”,同时在95年被马尾区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等。 【历史人文】红星村原属琅岐公社管辖,旧称衙前乡红星大队(今琅岐镇红星村):红星村田中亭始祖恒禄公定居此地繁衍,至今已有200多年。其中裔孙陈奋策(原任福建省政协委员正教授‘健在’)、陈奋飞(原任民国海军舰队司令员少将军衔‘健在’)、陈熊生(军委主席-授予大校军衔‘健在’)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应有贡献。 【建筑景观】红星村现留有省级保护文物建筑和近年新建的礼堂建筑等,其中衙前礼堂尤其宏观,它是由在外华侨、企业家和一部分群众筹资200多万所建的,在前锋辖区内算是一座巍峨壮观的建筑物;位于红星村联合路段,总面积达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宽30米、高13.5米,;礼堂外观以大理石砌成,交融出独特的魅力;在礼堂内有35排座位可容纳1350人观众;纵观舞台设计新颖、灯光音响齐全、设备配套完善,是群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立体性文化场所。 【物产经济】红星村现有农田800多亩,其中种植各种农作物达20多种,特别是从外国引进的“巨峰”葡萄真是吃了又想吃,可谓心流直水——甜。 |
乐村村 |
乐村村委会地处于琅岐镇政府的南大门,全村有总人口1768人,共计490户,设五个村民小组,村委会有耕地面积760亩,主要种植葡萄、蔬菜、瓜果和粮食作物,人均收入7547元,村财收入6万元,村党支部有党员58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下设3个党小组,村支部两委成员计6人。 近几年来,乐村坚持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村美、户富、班子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目前全村上下正齐心协力,为构建和美和谐新农村,共同朝着康庄大道迈进。 |
闽江村 |
闽江村位于闽江口琅岐岛西南部,在主岛与雁行洲之间的雁行江西北岸,西面隔江为亭江镇,南靠雁行江,东与光明村过屿沃相邻,北靠过屿娘奶山。全村共有人口3700人,980户,村民主要分散居住在过屿后(一半人口)、衙前浦、-浦、薛朱浦、下岐浦等四个浦点。闽江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建星、胜利、公婆支部,共有党员88人、45名村民代表。 我村村民主要以渔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解放前从连家船在闽江捕点后转入大海捕捞。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渔业生产大队。从小船、中船到大围繒、铁壳渔轮。捕捞范围从福建沿海到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省沿海。 由于近年来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大部分渔民都转产转业,现只有中小渔船20多艘和几艘运输船。我村没有耕地,村财主要靠上级拨款,村民人均年纯收入8300元人民币。 我村原是建星、胜利、公婆三个自然村,2000年从闽侯县划归琅岐镇管辖,2004年三村合并成立闽江村。讲过多年的村庄建设改造,安装了亮灯设施,并设立了三个卫生所和公共文化场所,修建了村主干道水泥路和“三化厕”改造等民生工程。 随着琅岐岛的开发,在不久的将来闽江村将以崭新的面貌,更加迷人的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 |
东红村 |
东红村位于琅岐岛东北部,三面被山脉环绕,东面朝海,是琅岐岛观潮观日的自然旅游景点。资源丰富,特色美食更是应有尽有,民风淳朴,邻里乡亲和睦相处。总耕地面积1000多亩,水产养殖区500多亩。山地1000多公顷,居民600多户,人口2300多人,旅居海外侨胞900多人。堪称琅岐镇著名的侨乡之一。 从1984年建村以来,按照党中央政策要求,落实我村全面实行电脑化管理,建立网格化管理,加强社会综合治安管理。村设有综合工作领导小组、治保会、调解会、综治维稳工作站、外来人口管理帮教领导小组、巡逻队、人口计生学校警务室以及农家书屋。这些都对村容村貌有很好的帮助。村里为全村文体爱好者提供了唱戏看戏的好场所,劳累过后或闲时没事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放松身心寓教于乐。 在村领导班子与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抓住机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子谋取更好更快的发展。 |
建光村 |
建光村,是一个以建设家园为光荣传统村民委员会,其位于美丽琅岐岛东部,现有687户,共有人口2042人,有耕地734亩、渔池207亩,山林地600亩,现村委会座落于琅岐镇金砂建光村池乾路35号,联系电话0591-839000456。 |
荣光村 |
荣光村位于琅岐岛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现有580户,人口2060人,其中旅居海外450人,主要居住在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地。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经商,种植瓜果蔬菜,以及淡水养殖,滩涂养殖。 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3个党员小组,共拥有41名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精神的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廉政亲民,埋头实干、勇于担当,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建设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荣光,为全面推进琅岐镇的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南兜村 |
南兜村位于琅岐镇北部,,全村共165户570人,现有党员15人,村两委5人。本村农田面积约300亩,本村村容村貌相对整洁,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是福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马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较为过硬的领导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本村在村--忠同志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促使规划的具体实施,按规划要求努力做到快速发展村域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业基地建设,加快第三产发展。着力实施水果种植基地,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兴建农副产品销售大市场。开展科技创新,做到以基地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后水村 |
后水村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的西北部,与南兜与院前村接壤,村占地面积为0.5平方公里。总人口1400多人,党员39名,村两委6名。主要以农业林业种植为主体,建有供村民休闲与运动于一体的后水公园,有健身器材供村民锻炼身体,村广场有电视供村民在文化精神上得到了丰富。村的农村书屋有助于普及村民在生产方面的科技知识。 近年来后水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奋斗。 |
院前村 |
院 前 村 简 介 院前村地处琅岐镇中北部,紧邻琅岐镇中央繁华地带,紧靠琅岐轮渡码头,琅岐镇的交通要道从村前通过,交通便利。村总面积0.5 平方公里,总人口600多人(其中旅居海外侨胞200多人),120户。 院前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3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4人,60岁以下党员9人,最高学历为本科。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提高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 院前村重视组织建设,强化学习制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强化学习制度,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工作水平。牢记党的宗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村里的各项工作部署都结合了村民的实际需求,踏踏实实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各自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村两委成员对所分管的各项工作都能忠于职守,做到定期讨论总结,提高服务水平。 特别是近年来,院前村在党支部的指导下,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怀着为民办实事的决心,筹资对村前的小池塘进行改造,将小池塘改造成人工湖,大大改善了周边的环境同时依托人工湖在其周围建成院前村公园。改造前该池塘为我村主要污水排放点,在夏天不但气味难闻,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蚊虫,给全体村名造成的很大的困恼,村两委经多次会探讨后决定对其进行整治。在池塘改造人工湖完毕后,我村在湖周围种植了景观树木,设置了大量的健身器材,同时在湖前建了带光影、音响效果的广场。该项举措不但提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得到民众的一致好评。 |
红光村 |
红光村简介 红光村地处琅岐镇西部,这里人杰地灵,水陆交通便捷,土地广阔肥沃,文化底蕴丰厚,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书法之乡,名人辈出,曾走出陈奋武等一大批著名书法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780户,总人口2541人,其中党员35人,村民小组长15人,村民代表45人,旅居海外侨胞1000余人。 近几年,红光村发挥本地生态农业优势,积极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村民人均年收入达9300元以上。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红光村党支部和村委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和企业家优势,积极筹资3000多万,为村民建立了占地20多亩(包括38幢别墅楼和3栋11层高档电梯住宅楼)的红光新村小区。另外,还投资750万修建了融乡村文化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光村过透公园、村民活动中心、农家书院以及水泥道路、污水排放管道、三化公厕、垃圾固定投放点等一系列新农村便民设施和场所,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2009年红光村被福建省福州市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联系点,2011年被0福州市马尾区委员会授予“2008-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被福州市马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度被0福州市授予“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
农旗村 |
农旗村地理位置座落在琅岐镇八一七街商业中心地段,村级经济主要以农业经营为主,属于上岐管理区五个行政村之一。全村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9亩,山地面积200亩。总户数626户,总人口2501人,设有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0人,支部党员38人,预备党员1人,设有2个党小组。村财年收入26万元,人均收入10355元。 |
光明村 |
光明村位于琅岐岛的西南处,距镇政府约1.5公里,东临农旗村,西接琅岐闽江大桥入口处,南临闽江村,北接光辉村,幅员面积0.56平方公里,地理条件优越,琅岐大桥的入口连接本村,是外界进入琅岐的第一站。全村人口2027人,527户,党员人数43人,5个村民小组,华侨435人,耕地1210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36.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500元。 |
星辉村 |
琅岐镇星辉村位于虎头山南麓,隶属于上岐管理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琅岐镇中心地段,商业发达,现有592户,总人口2040人。“三胞”及出国人员1094人,整个村部有六个村民小组,其中包括党员38人。耕地面积934亩。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757元,村财总收入33万,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及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方面以种植葡萄、蔬菜、西瓜、甜瓜及养殖鱼、虾等。 星辉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出过多位优秀的人才,为琅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正值琅岐大开发的历史关键期,星辉村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星辉村干部群众在党的-精神的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廉政亲民,埋头实干、勇于担当,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建设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星辉,为全面推进琅岐镇的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勤耕村 |
勤耕村居民区位于琅岐八一七街集贸繁荣的四叉路南北侧区域以及新区勤耕村浦仔中心新村,面积0.46平方公里,农户603户,人口2030人,分为十个村民小组,耕地1333亩。 村委会场所建于村中心,集办公楼、村民健身场以及村老人协会于一体,这里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带领全体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也是为民办事的便民服务中心。 目前,正当琅岐全面发展之良机,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热烈响应并贯彻实行上级下达的有关我村乃至琅岐经济发展措施——开发征地工作。至今,有琅岐闽江大桥接线公路、琅岐中心幼儿园、琅岐污水站、琅岐医院、雁行江北岸综合治理项目以及琅岐人才公寓纷纷为我村增添光彩。 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会更加努力。 |
光辉村 |
琅岐镇光辉村位于琅岐集镇中心,东靠旅游观光优美风景区鳌山公园和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江涛烈士纪念碑,西向银河绕带闽江流域通往福建省会中心福州只要42公里,南向宽阔的环镇公路直通琅岐大桥与长乐国际机场相连接只要28公里,北与前锋管理区红星村相邻是一个花盆式的自然村也是华侨较多的侨属之村。 光辉村全村面积0.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931亩,由六个村民小组。全村共585户,常住人口2004人,共有党员35人,在居住海外劳务人员,分布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等9个国家,共有华侨出国人员800多人,由于多年来华侨企业家热心奉献家乡公益事业投资了80万元改造了村村道路,实现了我村道路水泥化,改变了我村村容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为社会稳定提供良好基础。在农业生产方面:我村具有高产量水稻、水果、蔬菜、养殖等等大量出售市场、城市,为城市副产品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000年至2002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
劳光村 |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