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扬州 >> 江都区

江都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江都区谷歌卫星地图)


江都区简介

   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即北纬32°17′51″~32°48′00″,东经119°27′03″~119°54′23″。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328国道,宁通一级公路,-和宁启铁路在境内交汇。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 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人口]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106.65万人,比上年增长0.56‰。其中,男性535055人,女性531465人,男女性别比(女性为100)为100.68。全区全年新出生8018人,出生率7.52‰,人口自然增长率-2.25‰。计划生育率99.39%,低生育仍然保持稳定水平。
  [民族] 全区汉族人口占99.8%;主要少数民族30个,人口占0.2 %。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衣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尔族、鄂温克族、京族、塔塔尔族。
  [2011年08月01日数据,统计局提供]
  江都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活动。春秋时期属吴国。秦楚之际,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始称江都。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地属秦国的广陵县。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县。三国时废,西晋复建,东晋初并入舆县,穆帝时复设。此后,县域历经多次演变。1937年12月后,日军侵占江都县大部分地区,江都县国民政府流徙农村,0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县境分属三种不同性质的政权。日伪统治时建伪江都县公署(前称伪江北自治会),至1945年8月日伪投降时止;国民政府统治的江都县,至1949年1月江都县国民政府崩溃止;1940年7月,0在江都县东境建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在0领导下,江都3次分县,1942年9月江都县分为江都、邗东两县,1943年4月,江、邗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5年12月,江都县分为江都、樊川两县,1946年4月,江、樊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1948年11月,江都县再次分为江都、邗东两县,1949年1月,江、邗两县合并,称江都县。解放后,分出扬州城区和郊区建扬州市。1956年3月江都县析出西境,建邗江县。1994年7月,撤江都县,建江都市。2011年11月,撤江都市,建扬州市江都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07.56万人 1332平方公里 321012 225200 0514 查看 江都区谷歌卫星地图

江都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仙女镇 约30万人 141.58平方公里 北苑社区 龙川社区 李坝社区 双沟社区 南吴社区 砖桥社区 唐庄社区 新都社区 龙都社区 春江社区 龙溪社区 镇北社区 东苑社区 云峰社区 西苑社区 引江社区 高阳社区 玉带社区 龙城社区 仙女社区 禹王宫社区 南苑社区 孔庄社区 樊庄社区 乐和社区 正谊村 横沟村 樊套村 陈甸村 苏新村 三星村 三友村 同桥村 新火村 民和村 新民村 勤丰村 七闸村 江桥村 周墅村 黄庄村 陈行村 新河村 邓院村 陈庄村 查看 仙女镇谷歌卫星地图
小纪镇 约4.2万人 ·江都旅游·江都特产·江都十大特产·江都十景·江都名人·江都 磨子街社区 银桥社区 九龙社区 贾兴村 东舍村 兴旺村 华阳村 华景村 赵家村 西贾村 双富村 蒲塘村 竹墩村 纪西村 纪东村 宗村村 花彭村 新堡村 金鑫村 窑头村 吴堡村 吉汉村 吉西村 太平村 西彭村 高徐村 嵇庄村 双鸽村 郜庄村 富民村 富东村 迎新村 吉东村 查看 小纪镇谷歌卫星地图
武坚镇 约2.2万人 42平方公里 周西社区 黄思社区 民乐社区 新龙村 五舍村 花庄村 龙河村 杨景村 合新村 黄思村 新颜村 新祥村 新联村 新楼村 双林村 联合村 五尖村 查看 武坚镇谷歌卫星地图
樊川镇 约2.1万人 24.8平方公里 招贤社区 东汇社区 永安社区 三周社区 樊汊社区 跃进村 直属村 樊南村 圣和村 友爱村 陆巷村 东汇村 联丰村 大同村 和丰村 关河村 永新村 永安村 永联村 新圩村 聚永村 西闫村 联谊村 三周村 同丰村 五和村 查看 樊川镇谷歌卫星地图
真武镇 约2.5万人 20.4平方公里 杨庄社区 滨湖社区 真武社区 渔港村 真武村 真油村 真东村 振兴村 真北村 蒙套村 曹桥村 滨西村 邱墅村 滨湖村 东明村 朱楼村 恒丰村 谈套村 杨庄村 滨东村 广丰村 查看 真武镇谷歌卫星地图
宜陵镇 约4万人 38.8平方公里 北陵社区 七里社区 焦庄社区 南陵社区 西湖村 许桥村 五一村 大陈村 宜北村 双桥村 宜东村 小湖村 团结村 同兴村 朱套村 白塔村 查看 宜陵镇谷歌卫星地图
丁沟镇 约3.3万人 52平方公里 新民社区 丁沟社区 麾南村 丁东村 腾飞村 朱桥村 邓华村 乔河村 黄花村 曙光村 荣臣村 麾中村 野田村 麻村村 联民村 麾村村 麾东村 麾北村 丁西村 查看 丁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郭村镇 约3.3万人 40.1平方公里 周楼社区 郭村社区 二姜村 郭村村 通扬村 前巷村 庄桥村 东进村 郭华村 韩阳村 江泰村 五荡村 大姜村 南荀村 大彭村 汤营村 兴河村 大新村 张倪村 永和村 四庄村 周楼村 塘头村 邠州村 吉港村 查看 郭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邵伯镇 约5.4万人 55平方公里 甘棠社区 银杏社区 梁庄村 公路村 马荡村 孙桥村 谢楼村 艾菱村 南渡村 渌洋湖村 镇南村 高蓬村 昭关坝村 新建村 京杭村 北祥村 东南村 戚墅村 红岭村 运东村 渔业村 崔桥村 查看 邵伯镇谷歌卫星地图
丁伙镇 约5.01万人 80.9平方公里 丁伙社区 大陆桥社区 双华村 锦北村 新庄村 锦东村 阚桥村 丁南村 联盟村 高桥村 新杭村 李丰村 乔墅村 富桥村 锦西村 丁伙村 查看 丁伙镇谷歌卫星地图
经济开发区(大桥镇) 0 160.16平方公里 兴港社区 北园社区 西园社区 东园社区 长江社区 波斯社区 仁寿社区 永济社区 花苑社区 乔梓村 松山村 常兴村 昌西村 鲍庄村 三丰村 嘶马村 杨墅村 三义村 波斯村 童兴村 三墩村 太字村 其秀村 高巷村 忠爱村 光明村 启于村 忠诚村 善玉村 花荡村 常平村 杨桥村 三江营村 星星村 佘坂村 前进村 中闸村 六河村 昌勋村 坤平村 查看 经济开发区(大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吴桥镇 约2.9万人 26平方公里 谢桥社区 西桥社区 小荡村 李桥村 红河村 金阳村 进化村 陆袁村 谢桥村 长庄村 高扬村 季刘村 万寿村 王河村 五塔村 世元村 查看 吴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浦头镇 约4.77万人 43平方公里 浦头社区 联桥村 汉东村 高汉村 西元村 东元村 引江新村 吉孔村 巷口村 双丰村 王庄村 承仪村 袁滩村 浦东村 查看 浦头镇谷歌卫星地图
滨江新城 0 0 建乐社区 桥东社区 三和社区 商贸城社区 张纲社区 新和村 镇西村 化市村 新华村 金陵村 新港村 长红村 查看 滨江新城谷歌卫星地图
商贸物流园区 0 0 延庆村 红桥村 涵西村 三荡村 曹庄村 查看 商贸物流园区谷歌卫星地图

江都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广陵区

   广陵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总面积69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汶河街道。邮编:225002。代码:321002。区号:0514。拼音:Guangling Qu。   广陵区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文峰街道、曲江街道、湾头镇、汤汪乡。   历史沿革         2000年,广陵区辖4个街道:汶河街道、 广陵街道、 东关街道、 城南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27038人,各街道人口: 广陵街道 98402 城南街道 109694 汶河街道 161108 东关街道 104544 翠岗虚拟街道 4434 经济开发区虚拟镇 48856   2002年1月14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市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的通知》(扬府发[2002]7号):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扬州市市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1]221号)文件精神,扬州市明确扬州经济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将郊区湾头镇划归广陵区代管。广陵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东部与江都市、邗江区杭集镇交界;北部与邗江区太安镇毗邻;从红星岛北端的京杭大运河起,向南折西入古运河,沿古运河至黄金坝,转向南至天星桥,沿北护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闸入古运河与郊区分界;沿古运河折东进入横沟河,南部以横沟河、大众河与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的施桥镇、邗江区霍桥镇毗邻。其行政管理区域67平方千米,人口29.36万人。   2002年,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3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湾头镇、汤汪乡。   2003年,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6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湾头镇、汤汪乡。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东关街道:辖社区居委会(琼花观、个园、东关街、宋都、彩衣街、教场、渡江路、古旗亭、皮市街、新仓巷、何园、徐凝门)。   汶河街道:辖社区居委会(四望亭、石塔、皇宫、树人苑、通泗、旌忠寺、常府、龙头关、南门街、荷花池、小码头)。   文峰街道:辖社区居委会(渡江南路、皮坊街、宝塔、三里桥、联谊路、八大家、化工、连运);村委会(渡江、文峰)。   曲江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五里庙、顾庄、二畔铺、洼字街、解放桥、沙口、沙北、跃进桥、沙南、施井、东花园、新星);村委会(施井、沙口、新农、新星、太平、新民)。   湾头镇:辖社区居委会(茱萸湾);居委会(湾头);村委会(夏桥、万福、联合、沙联、田庄、万寿、二桥)。   汤汪乡:辖居委会(汤汪);村委会(横沟、龙泉、宦桥、连运、同心、九龙)。   2004年底,广陵区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   东关街道  汶河街道  文峰街道  曲江街道   湾头镇  面积27.56平方千米,人口30331人。  汤汪乡  面积15.81平方千米,人口18752人。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整理。缺街道数据。)   广陵的由来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西北部一带为邗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邗沟,沟通江淮水系,为扬州开发之始。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   

邗江区

   邗江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环绕扬州市区,东与江都毗连,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西与仪征接壤,北与高邮相接。面积824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491372人。   区人民政府驻邗上街道。邮编:225002。代码:321003。区号:0514。拼音:Hanjiang Qu。   行政区划      邗江区辖3个街道、11个镇:邗上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公道镇、方巷镇、槐泗镇、瓜洲镇、杭集镇、李典镇、沙头镇、头桥镇、甘泉镇、泰安镇、杨庙镇。   李典镇 位于扬州东郊,地处长江北岸,与镇江隔江相望。全镇总面积70.45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余人。(根据李典镇政府网站)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邗江县,得名于春秋吴王夫差开凿之邗沟(又名邗江)。   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以原邗江县的行政区域为邗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蒋王镇。2001年1月12日,江苏省政府《关于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的通知》(苏政发[2001]7号)批复同意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   ?年,邗江县辖16个镇、10个乡:瓜洲镇、蒋王镇、公道镇、槐泗镇、方巷镇、杭集镇、李典镇、酒甸镇、施桥镇、头桥镇、沙头镇、汊河镇、扬寿镇、红桥镇、霍桥镇、黄珏镇、运西乡、杨庙乡、渔业乡、新坝乡、泰安乡、六圩乡、甘泉乡、赤岸乡、滨湖乡、八里乡。      2000年,邗江县辖20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45458人,各乡镇人口: 杨寿镇 20532 甘泉镇 27134 公道镇 21168 黄珏镇 21601 方巷镇 22075 酒甸镇 23981 槐泗镇 22585 太安镇 19445 蒋王镇 46349 汊河镇 26085 瓜洲镇 17596 施桥镇 18994 八里镇 19310 霍桥镇 22995 杭集镇 40366 李典镇 18470 沙头镇 20047 头桥镇 23189 红桥镇 21377 新坝镇 19295 杨庙乡 23085 赤岸乡 13653 运西乡 20021 六圩乡 13748 渔业乡 2357   2001年5月9日,邗江区将25个乡镇调整为21个镇:撤销六圩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施桥镇,镇政府驻施桥镇;撤销渔业乡,按属地就近原则,将原渔业乡所辖的沿湖村划入黄珏镇,将沿江村新坝部分划入新坝镇,将驻扬部分并入蒋王镇;撤销运西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瓜洲镇,镇政府驻瓜洲镇,同时将原渔业乡所辖沿江村瓜洲渔业作业区划入瓜洲镇;撤销赤岸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公道镇,镇政府驻公道镇;撤销杨庙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杨庙镇,镇政府驻杨家庙。其他各镇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2年1月14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市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的通知》(扬府发[2002]7号):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扬州市市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1]221号)文件精神,扬州市明确扬州经济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将邗江区施桥镇、八里镇划归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外围东部以邵伯湖、高水河、芒稻河、夹江与江都市分界,西北部与高邮市毗邻,西部与仪征市交界,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中部分别与广陵区、郊区和扬州经济开发区毗邻。其行政管理区域756.94平方千米,人口49.43万人。   2002年,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9个镇,28个居委会、164个村委会:邗上街道、瓜洲镇、李典镇、杭集镇、公道镇、头桥镇、汊河镇、方巷镇、槐泗镇、酒甸镇、蒋王镇、沙头镇、红桥镇、霍桥镇、杨寿镇、黄珏镇、新坝镇、甘泉镇、泰安镇、杨庙镇。   2003年,撤销蒋王镇,以其原辖区域分别设立蒋王街道办事处、邗上街道办事处;撤销汊河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汊河街道办事处;甘泉镇与杨寿镇合并设立甘泉镇,镇政府驻甘泉;方巷镇与黄珏镇合并设立方巷镇,镇政府驻方巷;槐泗镇与酒甸镇合并设立槐泗镇,镇政府驻酒甸;头桥镇与红桥镇合并设立头桥镇,镇政府驻红桥;李典镇与新坝镇合并设立李典镇,镇政府驻李典;沙头镇与霍桥镇合并设立沙头镇,镇政府驻沙头。   2003年,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1个镇,28个居委会、160个村委会:邗上街道、汊河街道、蒋王街道、瓜洲镇、李典镇、杭集镇、公道镇、头桥镇、槐泗镇、沙头镇、甘泉镇、泰安镇、方巷镇、杨庙镇。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邗上街道:辖居委会(冯庄、兰庄、五里、贾桥、文昌)。   蒋王街道:辖居委会(集镇);村委会(七里甸、殷巷、余林、志远、何桥、大刘、悦来、唐湖、四联、林河、茶园)。   汊河街道:辖居委会(集镇);村委会(徐集、胡庄、薛楼、柏圩、许庄、高桥、汊河)。   公道镇:辖居委会(花园、魁星、赤岸);村委会(太平、桑园、欧阳、赤岸、谷营、湖西、湖滨、柏树、埝桥、西湖、河西、三界、河东)。   方巷镇:辖居委会(集镇、黄珏);村委会(方巷、三里桥、花城、开杨、先进、钱冲、曹庄、陈花、正大、兴湾、庙头、裔家、工农、合玉、利民、联合、珠玉、沿湖)。   槐泗镇:辖居委会(集镇、酒甸);村委会(运河、沈营、凤来、龙尾、槐二、槐子、团结、林桥、许巷、肖胡、陈沟、陈院、酒甸、包家、杭庄)。   瓜洲镇:辖居委会(陈家湾、四里铺、西八里铺);村委会(瓜洲、冻青、红庙、运西、明星、蒋庄、东石、戚桥、建华、鞠庄、军桥)。   杭集镇:辖居委会(集镇);村委会(杭集、裔庙、王集、龙王、新生、双隆、新联、八圩、王桥、夏庄)。   李典镇:辖居委会(集镇、新坝);村委会(田桥、联桥、李典、伏业、伏固、黄桥、小乾、沿江、新坝、长生、新滩、秀清、恩余)。   沙头镇:辖居委会(集镇、霍桥);村委会(沙头、小虹桥、陈祠、育新、三星、晨兴、人民滩、强民、五星、潮龙、中兴、邱卜、大众、高桥)。   头桥镇:辖居委会(集镇、红桥);村委会(九圣、新桥、西城、安帖、大同、南华、二桥、安阜、头桥、红平、迎新、庆丰、国玉、福成、新华)。   甘泉镇:辖居委会(集镇、扬寿);村委会(香巷、长塘、姚湾、五湖、老山、双山、焦巷、公路集、双塘、东兴、墩留、方集、新龙、宝女、爱国、永和)。   泰安镇:辖居委会(集镇);村委会(南江、芒稻、七里、勤俭、金太、金湾、山河、凤凰、华丰)。   杨庙镇:辖居委会(集镇);村委会(花瓶、双庙、友谊、新杨、杨庙、沿山河、双颉、赵庄)。   2004年底,邗江区辖1个街道、13个镇(注: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与其他出处不一致)。   邗上街道   蒋王镇  面积19.80平方千米,人口23529人。  汊河镇  面积23.90平方千米,人口22843人。   公道镇  面积66.00平方千米,人口35611人。  方巷镇  面积75.54平方千米,人口46822人。   槐泗镇  面积60.85平方千米,人口45444人。  瓜洲镇  面积46.18平方千米,人口41950人。   杭集镇  面积34.64平方千米,人口47169人。  李典镇  面积57.29平方千米,人口39990人。   沙头镇  面积63.94平方千米,人口44533人。  头桥镇  面积38.40平方千米,人口44265人。   甘泉镇  面积76.80平方千米,人口47757人。  泰安镇  面积32.43平方千米,人口19026人。   杨庙镇  面积31.15平方千米,人口24024人。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整理)   地图   

江都区

   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即北纬32°17′51″~32°48′00″,东经119°27′03″~119°54′23″。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328国道,宁通一级公路,-和宁启铁路在境内交汇。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 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人口]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106.65万人,比上年增长0.56‰。其中,男性535055人,女性531465人,男女性别比(女性为100)为100.68。全区全年新出生8018人,出生率7.52‰,人口自然增长率-2.25‰。计划生育率99.39%,低生育仍然保持稳定水平。   [民族] 全区汉族人口占99.8%;主要少数民族30个,人口占0.2 %。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衣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尔族、鄂温克族、京族、塔塔尔族。   [2011年08月01日数据,统计局提供]   江都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活动。春秋时期属吴国。秦楚之际,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始称江都。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地属秦国的广陵县。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县。三国时废,西晋复建,东晋初并入舆县,穆帝时复设。此后,县域历经多次演变。1937年12月后,日军侵占江都县大部分地区,江都县国民政府流徙农村,0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县境分属三种不同性质的政权。日伪统治时建伪江都县公署(前称伪江北自治会),至1945年8月日伪投降时止;国民政府统治的江都县,至1949年1月江都县国民政府崩溃止;1940年7月,0在江都县东境建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在0领导下,江都3次分县,1942年9月江都县分为江都、邗东两县,1943年4月,江、邗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5年12月,江都县分为江都、樊川两县,1946年4月,江、樊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1948年11月,江都县再次分为江都、邗东两县,1949年1月,江、邗两县合并,称江都县。解放后,分出扬州城区和郊区建扬州市。1956年3月江都县析出西境,建邗江县。1994年7月,撤江都县,建江都市。2011年11月,撤江都市,建扬州市江都区。  

宝应县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91.99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安宜镇,邮编:225800。代码:321023。区号:0514。拼音:Baoying Xian。   行政区划      宝应县辖14个镇:安宜镇、范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后属吴、越。秦时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隋初置安宜县。唐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军,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明隶高邮州。清属扬州府。   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泰州专区。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3月,隶属扬州市。   2000年,宝应县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中港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安宜镇;撤销天平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射阳湖镇;撤销子婴河镇、郭桥乡,将这两个乡镇的原辖区域并入夏集镇;撤销廷柏镇(即小尹庄乡)、芦村乡、柳堡乡,将这三个乡镇的原辖区域合并,设立柳堡镇;撤销汜光湖乡、石桥乡、韦镇乡,将这三个乡的原辖区域并入汜水镇;撤销獐狮荡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望直港镇;撤销下舍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曹甸镇;撤销长沟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山阳镇;撤销黄浦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泾河乡。调整后辖14个镇、2个乡。   2000年,宝应县辖13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69972人,各乡镇人口: 安宜镇 171789 汜水镇 77769 夏集镇 58721 柳堡镇 51202 射阳湖镇 54942 广洋湖镇 31601 鲁垛镇 34014 小官庄镇 29223 望直港镇 56440 曹甸镇 63782 西安丰镇 33630 山阳镇 55526 黄塍镇 26092 泾河乡 57492 水泗乡 32204 沿河乡 35545   2001年,江苏省民政厅(苏民区[2001]61号)批准同意撤销泾河乡,以原辖区域设立泾河镇,实行镇管村的体制。(2002年扬府复[2002]6号文件和2OO2年1月17日宝应县人民政府宝政发[2002]6号文件批复同意。)   2002年,宝应县位于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1个乡,53个居委会、235个村委会:安宜镇、范水镇、山阳镇、曹甸镇、鲁垛镇、西安丰镇、望直港镇、小官庄镇、夏集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柳堡镇、黄塍镇、泾河镇、沿河镇;水泗乡。   2003年10月,射阳湖镇与水泗乡合并设立新的射阳湖镇。合并后,射阳湖镇面积194平方千米,人口9.35万,辖3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镇政府驻桥南村。   2003年,宝应县位于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51个居委会、234个村委会:安宜镇、范水镇、山阳镇、曹甸镇、鲁垛镇、西安丰镇、望直港镇、小官庄镇、夏集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柳堡镇、黄塍镇、泾河镇、沿河镇。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安宜镇:辖社区居委会(闸北、罗巷、刘沟、东门、学墩、城中、安宜、画川、牌楼、桃园、苏中、安民、泰山东村、白田、大桥、铁桥、东升、世纪园、齐心、三里);村委会(花庄、北港、西郊、西港、北闸、南闸、西刘堡、湖渔业)。   范水镇:辖居委会(东园、红旗、胜利、东风、花园、西园、北园);村委会(成庄、郎儿、长沙、戈店、石桥、龙河、太平、江宝、新阳、高阳、韦北、柘沟、京杭、五里、牌坊、范西、新荡、新民、苏律、迎丰、宋埠)。   夏集镇:辖居委会(镇中、郭氏桥、虹桥);村委会(双琚、苏雅、夏集、双塘、蒋庄、赵雍、潼口、塘北、友映、相庄、三洋河、王营、卫星、王桥、丰收、万民)。   柳堡镇:辖居委会(亚宝、艳阳天、芦村);村委会(迎湖、郑渡、柳堡、团庄、雍尹、廷柏、寿林、王通河、建设、仁里、张元、新安、联丰、清元、芦东、邬阳、塘新)。   射阳湖镇:辖居委会(臧陈、天平、水泗);村委会(桥南、油坊、王坤、高夏、四联、廖徐、戴庄、平江、风车头、姬风、马墩、泗河、槐树、大桥、柳树、赵勤、平南、射南、吉新、蒋堡、林上、落潮、姜庄、鹅村、钱沟、黄荡、潘舍、戴堡、刁夷、冲林、魏荡、新农、向阳);射阳湖渔业村委会。   广洋湖镇:辖居委会(兴洋);村委会(鹤湾、葛庄、严桥、桥头、白鼠、蒯家、西溪、三联、东溪、肖家、兰亭、东进)。   鲁垛镇:辖居委会(鲁垛集镇);村委会(陶林、贾林、朱斗、鲁垛、三新、鉴青、五顷、荡口、鲁庄、崔王、陈幸、何家)。   小官庄镇:辖居委会(小官庄集镇);村委会(小官庄、诚忠、祖全、南场、范沟、石先、王圩、双闸、杨蒋)。   望直港镇:辖居委会(兴港、獐狮荡);村委会(北河、国强、火花、张楼、兴旺、大树、和平、军师、蛤拖、马垛、吴堡、西荡、月蟾、望直、仲墩、狮庄、牌楼、南沙、北沙)。   曹甸镇:辖居委会(曹甸、下舍);村委会(曹甸、曹南、溪北、茆舍、金吾、李沟、康庄、屈舍、舍新、下舍、官河、夏庄、甄庄、梁沙、三元、新南、郝舍、崔堡、周管、陆庄、黄家、古塔)。   西安丰镇:辖居委会(西安丰镇、集丰、天亭);村委会(朱郭、崔渡、南舍、花亭、林溪、张吉、苗圃、太仓)。   山阳镇:辖居委会(山阳、万缘);村委会(兴同、龚陈、沿湖、金庄、春光、杨河、徐庄、合心、吴坝、大东、徐杨、中南、顺河、光辉、颂阳、公民)。   黄塍镇:辖居委会(黄镇);村委会(徐甸、小垛、新丰、联合、江跳、大陆、大李庄、鱼桥)。   泾河镇:辖居委会(泾河、张桥、黄浦集镇);村委会(泾河、泾农、钱庄、大同、黄浦、刘家潭、曹坝、刘上、陈东、台许、东红、虹桥、松竹、灶户、左堡、蔡桥、陈桥、张北)。   沿河镇:辖居委会(南窑);村委会(郑河、刘堡、贾桥、陈家、潘桥、刘庄、官沟、郭庄、船闸、三团、白田)。   开发区管委会:辖村委会(七里、金湾)。   2004年底,宝应县辖15个镇。   安宜镇  面积 93.91平方千米,人口93000人。  范水镇  面积167.55平方千米,人口84058人。   夏集镇  面积122.00平方千米,人口61074人。  柳堡镇  面积167.34平方千米,人口54028人。   射阳湖镇 面积181.50平方千米,人口92899人。  广洋湖镇 面积 90.20平方千米,人口37935人。   鲁垛镇  面积 61.30平方千米,人口34809人。  小官庄镇 面积 46.00平方千米,人口30774人。   望直港镇 面积 90.00平方千米,人口59843人。  曹甸镇  面积100.00平方千米,人口70984人。   西安丰镇 面积 58.54平方千米,人口36742人。  山阳镇  面积123.43平方千米,人口57786人。   黄塍镇  面积 42.00平方千米,人口28323人。  泾河镇  面积 83.17平方千米,人口60790人。   沿河镇  面积 47.44平方千米,人口39302人。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整理)   2005年10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苏政复[2005]89号文件),宝应县沿河镇与安宜镇合并设立新的安宜镇,镇政府驻安宜。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安宜镇行政区域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19.95万,辖2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宝应县辖14个镇。   

仪征市

高邮市

   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高邮湖畔,隶属于地级扬州市。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人口2004年底,总人口82.71万人。市人民政府驻高邮镇,邮编:225600。代码:321084。区号:0514。拼音:Gaoyou Shi。    基本概况   高邮市政府 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辖20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菱塘回族乡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有284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3.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5万人。共有24个民族。总面积1963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公里、水面788平方公里。境内大部为里下河平原。西部有风光秀丽的高邮湖,总面积780平方公里(境内面积431.5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上下,年均气温14.6℃,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设高邮县。南北朝时置郡。宋、元时期,历置军、州、路、府。明代撤县设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置县。1991年撤县设市。   历代名人辈出。宋至清代,共有进士177人,举人428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婉约派词宗秦观和文学家孙觉、教育家乔竦,明代右丞相汪广洋、散曲家王磐,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祖籍高邮),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以及一代枭雄吴三桂,为历代著名代表人物。张廷仁、葛耀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烈士。文化部原副部长徐平羽、古生物学家孙云铸、棉花专家孙恩麟、蚕桑专家赵鸿基、黑热病防治专家孙志戎、历史学家王绳祖、教育家沈亦珍、著名作家汪曾祺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水产品、家禽和土特产品为甚,人均淡水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双黄鸭蛋和高邮麻鸭闻名于世。素称"鱼米之乡"。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泉水资源。   高邮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农村电气化市、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多项称号。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2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29亿元、21.76亿元、21.18亿元,财政收入4.25亿元,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87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8元。   工业拥有机械、电子、纺织、化工、轻工、建材等门类,服装纺织与箱包鞋、电线电缆、农副产品加工、汽摩配、医药化工与塑料、电动工具、灯具等行业为支柱产业,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562个。主要产品有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电动助力车、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电极箔、新型电光源、精细化工、化肥、医药、农业机械、通用机械、过滤机械、电动工具、铝塑复合管、服装、面料、丝绸、箱、包、鞋等工业产品。 其中最为突出的产业为服装业,大部分的服装、鞋都会销往国外,也是与各各城市,各各国家都给够交流到的服装产业。大部分的就业者都是在服装厂和鞋厂,而且服装厂的利益也是那最好的。   农业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种植业;养殖业主要有淡水鱼、虾、蟹和鸡、鸭、鹅、猪、兔、羊及特种水禽、家禽等;林果、桑蚕、药材、外贸农产品亦很丰富。建成国家级司徒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养殖基地。江苏高邮鸭集团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10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8个农产品获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5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   全市共有建筑装潢企业61个,从事建筑施工生产人数达3.4万人,涉足全国25个省、市和地区。200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亿元,施工面积3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0万平方米。一大批工程被评为各地各级优质工程。   2002年,全市共有流通企业188个、个体工商户1.7万个、各类市场77个。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01亿元、市场成交额18.2亿元、自营出口额5409万美元、外经营业额128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13万美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5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26亿元。   高邮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高邮秦代即设邮亭,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明盂城驿、龙虬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山汉墓、唐镇国寺塔、宋文游台、宋城墙及奎楼、清高邮当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湖农林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野鸭放飞为全国一绝。高邮湖风景旅游区正在兴建。   水陆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公路和省道淮扬公路纵贯南北,澄子河、高兴东公路、邮仪公路横穿东西,镇镇通公路,村村通汽车。乘车至上海、南京、北京仅需2.5小时、2小时、8小时。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24.6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51万户。   市内设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新华书店、扬剧团、高邮日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文化单位;设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学校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及开办大专班共250余个;设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95个,在全市城乡形成文化、教育、卫生网络。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逐步形成以高邮城区为中心城市,以临泽、三垛、菱塘3个乡镇为中心镇,以16个镇为一般镇的城乡建设新格局。2001、2002年,连续实施了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城市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然地理   高邮市境内土地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在2-3.3米之间(青岛标高)。土质主要为粘土,土层较厚,地耐压力8吨/平方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一般建筑无需打桩。   高邮市为水乡平原。富饶的高邮湖为江苏第三大湖,依傍着宽阔的京杭大运河,众多湖滩分布东西,数百条河流交错有致,为扬州市水面最多的县份。   高邮位于北纬32 °47′,东经119 °25′,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6米/秒;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1030毫米,年平均气压1016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67%,无霜期为217天。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高邮石油、天然气、泥炭、优质矿泉水等资源蕴藏丰富。 全市境内河湖交错,资源蕴藏丰富,碧波荡漾的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盛产60多种鱼、虾、蟹、贝、莼菜、 芦苇等动植物。具有千年饲养历史的高邮麻鸭为全国三大优良鸭系之一,高邮咸鸭蛋已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高邮双黄鸭蛋更是享誉海内外。   行政区划   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盂城。后人又称高沙、珠湖、盂城。是至今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高邮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代表江淮地区东部史前文化的龙虬庄遗址,表明7000多年前境内便有人类的璀璨文明。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盂城。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南北朝时曾置广邺郡、神农郡,又析临泽、三归、竹塘三县。隋初郡废,三县并入高邮县。宋代先后筑有二城,名旧城、新城。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明代撤县建州,辖兴化、宝应两县。自清代乾隆时起,遂为散州。古代高邮,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邮、宝应、兴化三县交界地区几经调整。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高邮县澄子河以南地区曾属江高行政区、江都县,高邮县湖西地区曾先后属天长县、甘泉县、东南县、仪扬县、仪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高邮县。高邮、宝应、兴化三县交界地区几经调整。1991年高邮撤县设市。199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同年4月1日正式建高邮市,实行计划单列。   风土人情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孝子头戴两边系棉球的白布帽,腰缠白布并系草绳(有的还背一双草鞋),鞋蒙一块白布块;孙辈头戴正面钉有一块红布的白布帽,腰系白布,鞋钉红布块;重孙辈头戴红帽,鞋钉红布。现在丧仪从简,改为臂戴黑纱,在黑纱上分别钉白、红白、红布区别辈份。接着,孝子(一般是长子)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或伞,首先到丧主(死者的兄或弟)家,然后再到别的亲友家去,在门口下跪(不得进门)报丧。丧主到来看过死者,便在死者脸上盖一张纸或一方白布,叫”蒙脸布”。亲友来吊丧,进门向死者磕头(现在有的改为鞠躬),孝子在下首陪礼,叫”孝子叩谢”。   旧时用木葬,封棺时由孝子头顶装有棺材钉的筛子(钉子下放一撮孝子头发),跪请丧主封棺。出丧前,西乡一些地方全家人和抬棺脚夫、吹鼓手等带着供品到离家二里地的南方或东方大路口,向空祭拜,并掼碎一只碗,烧掉孝子身上背的草鞋,以驱邪气(此举谓之”盖大庙”),再回去出丧。出丧时(若死者配偶是中青年,以后还准再婚,此时便放鞭炮),长了手持哭丧棒、扛白幡、长孙打红幡走在前,其余孝子各持哭丧棒扶棺而行。遇有亲友路祭,便停棺受祭。祭完,供品由在场抢食。送丧人回来,在门前跨火,进门后吃糕、喝糖茶驱邪。晚上办酒。若死者是70岁以上的老人,晚饭后丧家向来客散”寿碗”。实行殡葬改革后,在农村中除木棺改为骨灰盒、哭丧棒改为花圈外,其余习俗基本保留。出葬后,传说在”头七”内死鬼要”探家”,这天全家人都住出去,俗称”让”。此俗今已基本不见,但”烧七”(每隔七日供祭一次)的习俗   还有。   经济概况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市工业企业3000多家,已形成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电子等为主、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摩托车、发动机、水泵、石油机械、环保设备、系列电机、电动工具、电线电缆、新型电光源、电子元器件、医药、化工、服装、棉纱、丝绸、箱、包、 鞋、粮油食品等一大批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外,化肥、水泥、钢材、建材已具备较大的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素称“鱼米之乡”。形成了粮、棉、油、猪、兔、禽、鱼、虾、蟹、林、蚕、果、菜等综合发展的格局。近年全市粮食产量62万吨,皮棉产量0.8万吨,油料产量3.8 万吨,水产品产量9.5万吨,蚕茧1.7吨,皮棉产量0.8万吨,油料产量3.8万吨,水产品产量9.5万吨,蚕茧1.7吨,林业覆盖率达15%。高邮麻鸭、高邮咸蛋、松花蛋、秦邮董糖、珠光大米、秦邮醉蟹等名优产品闻名遐迩。近年来,高邮相继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水利建设、粮棉生产先进单位。   第三产业发迅速。传统的餐饮服务、商业贸易等三产业不断提升扩大,新兴的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旅游等方兴未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对外开放日趋加快。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全市各类利用外资项目上百家。高邮对外贸易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目前已形成一批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机电、服装、丝绸、轻工、工艺、建材、化工、医药、农副产品等400多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行政区划   高邮市行政隶属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地处交通便捷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中部,位于北纬32°38′-33°05′,东经119°13 ′-119°50′,东邻兴化,南连江都、邗江、仪征,西接天长(安徽)、金湖,北界宝应。   Gaoyou Shi   0514   321084   225600   市人民政府驻高邮镇   2005年底,高邮市辖19个镇、1个民族乡。   高邮镇 面积 39.00平方千米,人口184321人。   龙虬镇 面积 89.37平方千米,人口 43395人。   马棚镇 面积 22.66平方千米,人口 18711人。   车逻镇 面积 28.44平方千米,人口 33461人。   八桥镇 面积 40.00平方千米,人口 23103人。   汉留镇 面积 42.01平方千米,人口 30778人。   汤庄镇 面积 46.33平方千米,人口 34088人。   卸甲镇 面积136.84平方千米,人口 68159人。   三垛镇 面积 75.37平方千米,人口 58066人。   甘垛镇 面积 49.87平方千米,人口 38978人。   司徒镇 面积 74.16平方千米,人口 22455人。   横泾镇 面积 61.33平方千米,人口 23193人。   界首镇 面积 54.33平方千米,人口 33490人。   周山镇 面积 62.02平方千米,人口 28273人。   周巷镇 面积 78.30平方千米,人口 32622人。   临泽镇 面积118.10平方千米,人口 63696人。   送桥镇  面积 47.50平方千米,人口 25989人。   郭集镇 面积 53.00平方千米,人口 22063人。    天山镇 面积 45.58平方千米,人口 20112人。   菱塘回族乡 面积 51.00平方千米,人口 22151人。  


江都区特产大全




江都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