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泰宁县 >> 大龙乡 >> 大布村

大布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布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布村简介

  一、大布村村情简介
  大布村是大龙乡集镇所在地,距县城42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热村,总户数396户,总人口数1506人,其中党员63人,全村耕地面积3122亩,山地25378亩。近年来,大布村依托资源优势及集镇中心区位优势,农业、工业及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2011年被评为福建省巾帼示范基地、2009-2011年度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1年村妇代会被评为三明市先进妇代会。
  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惠农政策落实。我村医保参保人数达1400人,参合率达98.9%,新农保参保率达92.52%,共有180名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55元养老金,有效地解决我村老人养老的后顾之忧;2012年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补贴25万元;入户调查贫困人口情况,2012年共登记98人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大布村有20名困难群众申请办理了低保户手续,其中有9名“五保户”。
  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2012年大田坊、官丘坊、大布、南阳小组共安装47盏路灯,硬化大田坊、百担丘、官丘坊机耕路4360m,硬化杨家地进户路360m;复垦旧宅基地15.6亩;2012年征地17110㎡扩宽河滨路1.5米、增植补值405亩绿化植物。
  抓好党团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创先争优葆先进、增强实力促发展”这一活动主题,以党支部“三个争创”(即争创板材富村、争创秀美山村、争创党建强村)和党员“四个争当”(即争当学习标兵、争当致富标兵、争当参政标兵、争当和谐标兵)为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凸显活动特色。紧抓团支部建设,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校园安全建设。
  严抓计生、综治工作。开展“双查”工作并宣传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共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结扎对象6个,落实“双查”率达到97%;以综治“321”工程为抓手,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深化“平安大布”建设,保持全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429208 365000 -- 查看 大布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布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布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江家岭村

  江家岭村简介   江家岭村位于泰宁县大龙乡,是革命老区村。全村辖区面积9.3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920亩,人口168户581人.分别居住在江家岭、杉树坑两个自然村。2011年村财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00元。   秀美乡村:通组道路全部完成硬化,完成了吊桥的整体扩建与维护,完善水池水沟、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营建了一个整洁秀美的小山村。   养殖富村:积极发动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全村养殖生猪1200头,牛、羊等200头,年产值达168万元.   幸福新村。坚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皆大幅提升。   

官江村

  官江村位于大龙乡东部,距县城43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172户,774人。共有耕地面积1200亩,土地面积17692亩。近年来,官江村依托法兰西乡榭旅游资源优势,农业、渔业及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总值865万元,村财政收入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422元。   官江村地处金湖下游,一面靠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美,是一处集自然村、休闲、玩乐于一体的天然湖畔。这里土肥水秀,别具风情,是村民们科学种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水乡特色。   目前,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村通组道路已全部硬化,固定电话及通信全民普及,村级经济的快速提升,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民展,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新型村居。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村民勇于开拓,不甘落后,全村上下将把上级组织的鼓励和鞭策作为新的起点,百尺竿头,朝着更高目标奋进。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一是建设秀美山村。抓好路灯亮化,全村安装路灯30盏,全面完成改水改厕,逐步完善公共设施。王布新建休闲公园,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江家坪旧屋进行统一改造,装化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二是实施茶叶富村。引进客商共同开发茶叶种植基地400亩,实现村民增收。三是抓好旅游对接。依托法兰西乡榭旅游资源优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做好宣传对接、活动对接、服务对接文章。   

里坑村

  里坑村简介   里坑村位于泰宁县大龙乡西北部,全村山林面积1.4万亩,耕地面积1553亩,人口185户765人,分别居住在里坑、暗岭、老虎际三个自然村。共有党员33人,预备党员2名。2011年村财收入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6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五双工程”、推广“168”党建工作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呈现出三大特色:   现代农业村。村两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运作上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发展集约化产业,引进福建营丰农牧有限公司种植茶叶,种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科学评估地块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合理布局,适度发展。规划利用土地400余亩,种植茶叶450亩,落实茶叶面积1200余亩;引进獭兔养殖,发展养殖户大户6户,养殖规模达到了1000余只;成立了里坑村油茶专业合作社,油茶面积达到1300余亩,结合两个油茶加工厂,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旅游休闲村。引进福建省海外环球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8000万元对老虎际古村寨进行开发,将景区定位为以生态为基础,以玄山奇峰为依托,以文化为底蕴,把老虎际景区建成为达到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的山水文化、生态采摘、民俗文化体验园。目前,该景点完成了规划设计,制订了2011—2025年景区的近期、中期、远期详细规划和旅游项目规划,下一阶段将对古寨进行全方位的修缮。   宜居生态村。 村里定位于“旅游休闲村、宜居生态村”,将目标瞄准“村庄绿化”,积极创建省级绿色村庄示范村,彻底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近年来,村里通过每年政府的投入、村级配套等途径,加快村域道路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种植1200余株桂花、香樟、花桃、樱花等名贵树苗,3万株地被植物,形成了3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通村通组道路全部硬化;100 %农户完成改水改厕;田间沟渠改造基本完成,四个村民小组35盏路灯年底可安装完工,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饶山村

  饶山村简介   饶山村坐落于福建省境内第一高峰、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五大园区之一的金饶山腰,海拔700余米。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35户952人,党员35人,分别居住在门前、上黄金坑、下黄金坑、密岭、干戈、张家、大家、下戈等8个自然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亩,山林面积23000亩。   一、 生态创建村貌新   在饶山村的建设中,重点突出“水、园、场、廊、桥、堂、”特色。“水”即通过引水入村,水绕村走,将门前组改造成人与山、水和谐相处的旅游、休闲圣地;“园”即利用村口一个100立方米的天然花岗岩石蛋和8棵百年风水古树之间形成的500平方米的地块修建一座农民休憩园。“场”即利用已废弃的小学篮球场修建可泊车30辆以上,面积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廊”即利用村部外围墙,砌筑一道45米长仿古马头墙的文化长廊;“桥”即根据当地民俗风情,建造一座供村民、游客憩息、闲聊的风雨桥;“堂”即把120平方米的李氏祠堂规划设计改建成供村民日常学习、娱乐的学堂。   二、 特色农业创增收   利用饶山村海拔高、温差大、土质好等特点,继续稳定3000亩优质稻种植,年提供优质商品粮100万斤。建立大面积种植有机茶生产基地,鼓励农户在村前缓坡地、门前梯田发展高山云雾茶,成立了饶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落实茶叶种植300余亩,同时引进煤矿茶叶加工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种植油茶1000多亩,户均种植面积达50亩,并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   三、突出文化求和谐   一是挖掘“土”文化。建立民俗展览室,收集传统生产生活器具80余件,并对每一件器具做了标签注解,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金饶山旅游项目;二是宣传“新”文化。厅堂改建成学堂,利用村部围墙建设文化长廊,建设完善文化阵地。制作“-”宣传漫画,倡导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普及科技知识,培养村民科学致富能力;着力宣传旅游文化,设立金饶山旅游宣传专栏,绘制登山旅游线路、景点风观介绍、金饶山人文历史知识等富传图,丰富群众旅游知识,培养广大村民形成“爱饶山、知饶山”、“开发饶山,服务旅游”的意识;三是创建“平安”文化。在村民小组设立平安中心户,设置治家贤言栏、道德评议栏,收集创建以“诚、孝、礼、乐、和”为主题的平安文化,构建文明和谐新饶山。   

东坑村

  东坑村简介   东坑村位于泰宁县大龙乡西北部。全村辖区面积2.67万亩,林业面积1.45万亩,耕地面积1401亩,人口135户586人,党员25人,分别居住在理地、琴山、东坑、冯家、连家洋5个自然村。2011年村财收入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00元。   茶叶富村。全村采取“农技员+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组织10多位茶农到安溪、福安等地考察;积极为村民争取小额贴息贷款,扶持村民种植茶叶;先后请茶叶专家,指导群众科学种茶,把高山茶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经过几年的发展,带动村里2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共种植茶叶350多亩,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0余元。   毛竹大村。全村毛竹面积有7900亩,占全村林地面积的54%。近年来,村里以科技兴竹为抓手,强化护笋养竹,引导竹农合理采伐,地产改造,并配套好竹林道路、灌溉池等设施建设。同时以典型示范带动辐射,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提高竹业总体经济效益,使每亩毛竹产值达到600-1000元,真正实现竹产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促进全村竹业良性发展。   板材强村。由于村境内花岗岩石材资源丰富,约1.1平方公里的面积可供开采,理论开采储量近5千万立方米,在县乡产业规划的统筹布局下,近年来引进南安等地的知名企业,兴办了石材加工厂,吸纳本村40多个劳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从业人员100多名,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   

双坪村

  双坪村简介   双坪村位于泰宁县大龙乡西南部,是革命老区村。全村辖区面积28.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23万亩,耕地面积2017亩,人口256户1164人,党员45人,分别居住在举兰、上下坊、大垅、肯溪等11个自然村。2011年村财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元。   秀美山村。完成通村通组道路硬化15.3公里;举兰旧屋进行统一改造,100%完成改水改厕,铺建沟渠3000米,安装路灯15盏;种植1000余株桂花、香樟、花桃、樱花等名贵树苗,4万株地被植物,形成了3000多平方米的环村绿化带;一个“花园式”的山村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茶叶富村。2008年7月,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经过4年的发展,合作社资产达510万元,种植茶叶1000亩,社员112人,建立标准化厂房1座近200平方米,带动周边40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转移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   养殖大村。引进生物发酵零排放生态养猪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饲养母猪1800头、出栏生猪3万头,配套兴建1600立方大型沼气站,可供应200户以上农户家用。   幸福新村。已投入使用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集文化娱乐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为一体,每逢节假日举办的环村跑、拔河、跳绳等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村民参与;每当夜幕降临,村民成群结队来活动中心唱歌、看书、上网、跳广场舞,欢声笑语,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和谐、幸福、安康的笑容。   

善溪村

  善溪村位于大龙乡中部,耕地面积1939亩,森林面积5.2万亩,毛竹种植面积2400亩,下辖11个小组,348户,1294人,是大龙乡第二大村。善溪主要有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中以烟叶、水稻、毛竹、油茶种植为主,畜禽养殖以肉猪、牛、鸭养殖为主,2012年烟叶种植面积达1300亩,水稻种植面积达1939亩,其中烟后稻1300亩。善溪村党支部有党员43名,其中女党员7。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168’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这一发展主题,通过实施“五双工程”、推广“168”党建工作机制,党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产业得到发展,环境更加宜居。   一、农业强村、畜牧大村两大特色突显   农业产业迅速发展:2012年种植烟叶1300亩,户均种植面积达3.74亩,烟叶采收达3060担,收入约420万元;种植油茶1300亩;毛竹垦复1200亩。   生猪养殖产业壮大规模:引进生态养猪项目,现在已部分投产,现有小型养猪专业户6户,存栏800余头,年出栏生猪1300余头,进一步发挥互帮互助制度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预计2013年存栏100余头,年出栏1600余头。   二、宜居山村这一亮点突显   村容村貌日益整洁舒适:投入12万,道路硬化600米,投入3万元修缮莲池水渠,投入78000元完成村部操场硬化(健身场所)800平方米,完善人居环境。2012年预计投入22万,修复溪头和莲池共170米防洪堤,新建帐上灌溉渠500米,预计投入41000元。   村民的生活保障日益完善:2012年做好了农村医保工作,使全村100%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为村民做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解读,保障全村100%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弱势人群帮扶面达到100%。    民俗民风更加文明:以构建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平安村创建”等活动为载体,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努力创建平安乡村。近年来,我村刑事案件为零,二女结扎率达100%,达到计生生合格村标准;倡导文明新风,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显口村

  显口村简介   显口村地处大龙乡中部,是库区移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4 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456亩,森林面积1.6万余亩,主要有农业种植、畜禽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下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90户,341人,党支部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3名,21名党员全部参加了设岗定责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168”党建工作机制的推动下,在县委组织部、乡党委的精心指导下,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11年度我村在全乡年终考评中荣获全面工作第二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5项荣誉。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五双工程”、推广“168”党建工作机制,党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产业得到发展,环境更加宜居,呈现出三大特色:   农业强村。2012年种植烟叶283亩,户均种植面积达3.5亩;种植优质水稻456亩,人均1.3亩;种植油茶401亩;毛竹垦复720亩。   畜牧大村。引进生态养猪项目,投产后年可出栏生猪2万头,配套兴建2000立方大型沼气站,可供应200户以上农户家用。村民养猪大户3户,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2010年村里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   宜居山村。通村通组道路全部硬化;100 %农户完成改水改厕;田间沟渠改造基本完成,四个村民小组35盏路灯年已全部安装完工。已向库区移民办申请15万元资金,新建库区休闲公园,美化村容,更是为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的新去处,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大布村

  一、大布村村情简介   大布村是大龙乡集镇所在地,距县城42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热村,总户数396户,总人口数1506人,其中党员63人,全村耕地面积3122亩,山地25378亩。近年来,大布村依托资源优势及集镇中心区位优势,农业、工业及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2011年被评为福建省巾帼示范基地、2009-2011年度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1年村妇代会被评为三明市先进妇代会。   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惠农政策落实。我村医保参保人数达1400人,参合率达98.9%,新农保参保率达92.52%,共有180名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55元养老金,有效地解决我村老人养老的后顾之忧;2012年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补贴25万元;入户调查贫困人口情况,2012年共登记98人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大布村有20名困难群众申请办理了低保户手续,其中有9名“五保户”。   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2012年大田坊、官丘坊、大布、南阳小组共安装47盏路灯,硬化大田坊、百担丘、官丘坊机耕路4360m,硬化杨家地进户路360m;复垦旧宅基地15.6亩;2012年征地17110㎡扩宽河滨路1.5米、增植补值405亩绿化植物。   抓好党团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创先争优葆先进、增强实力促发展”这一活动主题,以党支部“三个争创”(即争创板材富村、争创秀美山村、争创党建强村)和党员“四个争当”(即争当学习标兵、争当致富标兵、争当参政标兵、争当和谐标兵)为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凸显活动特色。紧抓团支部建设,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校园安全建设。   严抓计生、综治工作。开展“双查”工作并宣传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共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结扎对象6个,落实“双查”率达到97%;以综治“321”工程为抓手,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深化“平安大布”建设,保持全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布村特产大全




大布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