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峰社区概况
【行政区域】 崎峰社区位于街道西部,省道308线和南同公路在此交会。东邻西溪,西与莲塘村接壤,南与贵峰村交界,北连市区。
【居落居貌】 社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2003年改居委会设社区,现有居民总户数1850户,人口7000多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08名。辖区水量充沛,是南安“母亲河”西溪与兰溪两条水域的交汇点。交通发达便利,省道308线、南同公路贯穿全境。
【社会荣誉】 崎峰社区先后荣获“泉州市先进社区”、“南安市文明社区”、“南安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南安市委、市政府确认为“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居)”。
【历史沿革】 民国年间为崎口乡。解放后把“口”字改为“峰”字,取名崎峰。1958年公社化以此村名命名为崎峰大队,1984年改为崎峰村委会。
【产业经济】 社区经济发展迅猛,现有企业35家,初步形成光电硅品、食品罐头、石材水暖、纺织鞋业等支柱产业,社区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8亿元,上缴利税200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7800元。
【单位企业】辖区目前入驻有安全局、溪美交管站、溪美派出所(在建)等单位。
【重点企业】南安市三晶硅品精制公司,创办于1995年,总资产达1亿元,年产值达2亿元,上缴国家利税收1000多万元。该公司开发的高纯度金属硅,技术领域达到国家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高科技技术产业”,被评为“福建省名牌”称号,并荣获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高新科技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辖区还有和成铜业、成功果蔬、理想茶行等一批省、市知名品牌企业,正在迅猛壮大。
【基础设施】拥有社区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便民服务设施,拥有小学1所,幼儿园3所(含私立)。辖区内建有市汽车西站,属一级中心枢纽站。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83001 | 362000 | -- | 查看 崎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崎峰社区 |
崎峰社区概况 【行政区域】 崎峰社区位于街道西部,省道308线和南同公路在此交会。东邻西溪,西与莲塘村接壤,南与贵峰村交界,北连市区。 【居落居貌】 社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2003年改居委会设社区,现有居民总户数1850户,人口7000多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08名。辖区水量充沛,是南安“母亲河”西溪与兰溪两条水域的交汇点。交通发达便利,省道308线、南同公路贯穿全境。 【社会荣誉】 崎峰社区先后荣获“泉州市先进社区”、“南安市文明社区”、“南安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南安市委、市政府确认为“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居)”。 【历史沿革】 民国年间为崎口乡。解放后把“口”字改为“峰”字,取名崎峰。1958年公社化以此村名命名为崎峰大队,1984年改为崎峰村委会。 【产业经济】 社区经济发展迅猛,现有企业35家,初步形成光电硅品、食品罐头、石材水暖、纺织鞋业等支柱产业,社区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8亿元,上缴利税200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7800元。 【单位企业】辖区目前入驻有安全局、溪美交管站、溪美派出所(在建)等单位。 【重点企业】南安市三晶硅品精制公司,创办于1995年,总资产达1亿元,年产值达2亿元,上缴国家利税收1000多万元。该公司开发的高纯度金属硅,技术领域达到国家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高科技技术产业”,被评为“福建省名牌”称号,并荣获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高新科技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辖区还有和成铜业、成功果蔬、理想茶行等一批省、市知名品牌企业,正在迅猛壮大。 【基础设施】拥有社区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便民服务设施,拥有小学1所,幼儿园3所(含私立)。辖区内建有市汽车西站,属一级中心枢纽站。 |
彭美社区 |
彭美社区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彭美社区居委会隶属溪美街道,位于市区西南部,东邻柳湖、湖美社区居委会,西连长富村、莲塘村,东田镇兰溪村,南接莲花水库旅游区和宣化开发区、市农业科研所,北伴崎峰社区居委会、实验中学、白沙崎社区居委会。 【居落居貌】社区是著名侨乡,也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户数1806户,人口6200人,分为21个居民小组。宽畅成荫的新华南路贯穿辖区中部,环城西路和彭埔公路又衔接新华南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加上高耸入云的电信转播站的铁塔,更辅以信息现代化。 【单位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社区居委会依托大市区扩展的良好机遇,迅速调整经济结构,朝集科教文商贸工为一体的侨乡商贸城市迈进。辖区内,有规模浩大的成功科技园;有高标准、高质量的南安柳城中学;有英才摇篮的溪美城关中心小学、幼儿园;有蒸蒸日上的彭美工业区;还有蓬勃发展的国家重点企业南安电力公司、南安轴承有限公司。 【社会荣誉】彭美社区居委会1999年12月荣获南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先进单位”,1999年-2000年、2004-2005年分别荣获“南安市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以及街道办事处授予的各种荣誉。 【人文历史】辖区中武灵宫元帅府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风雨,多次整修,雄伟壮观。20世纪30年代,我党地下工作者在此以办学为掩护,不息地传播革命火种,不屈不挠地与反动派作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物产与气候】社区一年四季山青水秀,花果飘香。内有河流、水库、池塘200亩,常年储水量达200万立方以上;林地6062亩、果园767亩;果树有杨梅、荔枝、柿子、龙眼、芒果、橄榄、香蕉等。气候年平均21度,年降水量1500.6毫米,年蒸发量1542.3毫米,无霜期达346天。 |
湖美社区 |
湖美社区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湖美社区隶属溪美街道,位于市区西南侧,东与市医院、白沙崎社区接壤,西与彭美社区、柳城中学为伴,南有南山公园,北与电力公司为邻。 【社区与居民】社区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0人,分为10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600亩,山林果树数千亩。辖区有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29个,居民楼院75幢,私人住宅130座。社区班子团结、设施完善、民生富裕、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 【社区风貌】改革开放以后,社区由过去以农业为主导转型为农、工、商贸全面发展,形成内办外联企业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社区交通十分发达,新华南路、环城西路、外二环路、彭埔公路贯穿辖区,各自然村组道路全部铺设水泥路,为片区改造和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讯、宽带网络、有线、数字电视覆盖全社区,居民工作、生活十分便利。 【经济资源】随着市区的扩展,社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占地100多亩的莲花工业区已入驻企事业单位10家,占地面积15亩,近500个摊位的湖美生活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双塘小区、下房小区、日昇新城居住小区正在建设中,是市区内较高档次的商住小区,是人们居住和商贸的首选之地。三个小区建设完工后,3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楼,数百间店面、数百个摊位将为促进社区的经济繁荣、人民群众的就业及居民的生活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无限商机。 【旅游资源】辖区内的隐秀寺公园,山明水秀,风景如画。1998年投入巨资复建大雄宝殿,气势宏伟壮观,寺内的观音大佛、十八罗汉雕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后殿正在动工兴建,是市区民众休闲、游乐的理想去处。 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到湖美来投资、开发经商、购房,湖美的居住环境和商机一定能助你兴旺发达。 |
湖新社区 |
湖新社区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湖新社区居委会隶属溪美街道,位于市区新华街西南侧。范围:东至湖新路(管理范围延至第一市场);西至双塘路;南至湖中路延至检察院、市政府套房、内沟河;北至新华路。 【社区与居民】社区面积0.35平方公里,总户数2515户,人口6909人,分为26个居民小组。辖区有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29个,居民楼院75幢,私人住宅130座。社区班子团结、设施完善、民生富裕、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 【社区风貌】辖区内共驻共享设施众多,有多功能体育馆,定时开放标准型塑胶体育健身运动场;大型贸易超市2个;农副产品贸易市场1个;三星级大酒店1家;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具健身房、棋艺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卡拉OK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有社区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队。辖区内的居民小区电力新华新村小区荣获:精神文明、平安建设、科普创卫等各种荣誉,是南安树立的“精品”工程,被居民群众评为较满意的“文明安全小区”。 |
白沙崎社区 |
白沙崎社区概况 【行政隶属与变革】 白沙崎社区隶属溪美街道,于1999年成立,地处南安市区西北部。 【居落居貌】社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户数1695左右户,人口5035多人,流动人口数千人。拥有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10多间店面出租,社区办公服务条件较为完善,集体经济收入较为稳定。辖区内驻有南安一中、南安市医院等17个市直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班子团结、经济发达、设施齐全、 民生富裕、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家庭温馨。 【社区荣誉】先后荣获“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南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社区”等称号。 【经济资源】 社区内标准商住楼65幢,标准经商店面近千间,拥有南安的商业步行街——长安街,福建省第一连锁超市——新华都购物广场,中国家电连锁领头羊——国美电器城等品牌企业都进驻长安商业街。 |
长兴社区 |
长兴社区概况 【行政隶属与变革】 长兴社区于1999年成立,系南安市溪美街道行政社区,位于市区中心位置,市政府所在地。范围东自湖新路与湖中路交叉点起沿湖中路至市场路口,西自柳新路口经广电局后折向顺安路至南安一中的后操场围墙,南至一中后操场围墙-苑巷至湖新路与湖中路交叉点,北自湖中路与市场巷交叉点起沿市场巷经成功大厦至柳新路口。 【居落居貌】社区面积0.5平方公里,总户数2000左右户,人口5300多人,共分为18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市直企事业单位80多个。社区居民生活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呈现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洋溢着和谐稳定的气息。 【经济资源】 社区内高楼大厦林立,32层成功大厦为泉州地区之最,是南安跨时代的象征。华侨大酒店、聚乐园大酒店、大众百货公司、肯德基、成功大酒店等上百间店面环绕四周,迎接八方来客。第一菜市场是市区居民食品、农副产品主要的供应销售地。 【休闲设施】李厝喷水公园、市区中心公园、老人活动中心等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生活文化活动场所。 |
中山社区 |
中山社区居委会概况 【行政隶属与变革】 中山社区居委会隶属于南安市溪美街道,前身为西南街、中山街居委会,随着城市改建品位升格,于2000年成立中山社区居委会,地处市区中心西南部。 【居落居貌】社区面积0.05平方公里,总户数2142户,人口5758人,共划分为17个居民小组。辖区内主要机关单位有市-、市法院、市工商局、市侨联、农行城关营业所。 【历史沿革】1937年南安县治从丰州迁到溪美新建一条街道,为纪念孙中山,命名中山街。原为西南街居委会,1980年12月改为中山街居民委员会。 【经济资源】 社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中山街、民主街、武荣街店面为市区最繁荣店铺,属黄金地段。酒店3家,有南安大酒店(四星级)、必利达大酒店、侨联宾馆,以及1个农贸市场——第一市场。 |
民主社区 |
民主社区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民主社区隶属于南安市溪美街道,原名东北街、民主居民区,地处南安市区中心,位于美丽的西溪南岸,东与柳城街道新华社区接壤,西与溪美社区交界,南邻中山社区,北与美林街道隔溪相望,美林大桥连通南北,省道308线从社区通过。 【居落居貌】社区总户数1200户,人口4000多人,共划分为11个居民小组。面积0.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0多个,包括溪美卫生院、菲林娱乐城、老人活动中心、溪美幼儿园等。 【历史沿革】解放后在此街扩建一段,为体现民主作风,故取名民主街。民主街居委会原名东北节居委会,1980年12月改为民主街居委会。 【物产经济】 社区的“油条”、贡糖、春卷、“嫩饼”远近有名,是历史悠久的名小吃。社区居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开店经商,辖区内的中山街、民主街是南安最为繁华的两条主要街道,其中中山街是南安市区的诚信一条街。建设中的河滨休闲公园、31层的片区住宅,为居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 |
溪美社区 |
溪美社区概况 【行政区域】 溪美社区位于南安市政治、文化中心,地处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西北角,东南至市委、市政府围墙边,西北至通往崎峰社区的港仔渡桥,西南至老公仔山,东北至西溪畔。社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交通便利,商贸繁荣,面积约2平方公里。 【居落居貌】社区总户数1989户,人口5590多人,共划分为20个居民小组。社区有原顶溪美世居户300多户,人口1500多人,早先以耕种农地谋生,因土地基本被征用,现以办民营企业、在市第二市场做小生意、沿街经商为主。 【历史沿革】 原为一个小山村,因东西南北水陆交通枢纽,逐渐发展人口剧增,1936年南安县治从丰州迁到此地。1987年由溪美大队分成溪美、金二村,本村仍保留溪美村委会原名。 【单位企业】 辖区内有溪美街道办事处、市司法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自来水公司、市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市工商、建设、农业、农村信合等银行的网点,等市直单位30多个。还有市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社区资源】社区有办公场所约400平方米,可供经商的沿街店面65间,老人活动场所2处,总资产约2000多万元。 |
大埔村 |
大埔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大埔村系溪美街道办事处行政村,位于街道最南端,环绕后桥水库边,东临柳城下都村,南靠后桥水库指挥部,西与东田汤井接壤,北连宣化村,距市区10公里。 【村落村貌】全村总户450户,总人口1930人,由6个小角落自然村组成,山多田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水泥硬化基本完成,通信网络、电信业务覆盖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民生活稳定。 【物产经济】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相对较差,发展较慢。村民主要靠农业和种养业,支柱产业以种植龙眼、杨梅为主。 |
宣化村 |
宣化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宣化村隶属溪美街道,是溪美最偏僻的乡村之一,距离南安市区5公里,位于市区西南部。地理位置奇特,东与榕桥、大埔村交界,南与东田镇的汤井、湖山村相连,西与东田镇的兰溪村相邻,北与莲塘村、长富村、彭美社区等接壤,村落地形犹如一块由西向东倾斜的大盘子,是九十九溪流域的源头之一。 【村落村貌】全村面积5.68平方公里,总户数1086户,人口4800多人,辖4个自然片村,分为17个村民小组。因在外就职、经商等外迁的有近600多人。 【人文历史】宣化村自始称山外,旧属南安三十都,民国期间由自然村落名宣德、化俗合称为“宣化”。山外全村姓林,始祖致政公林惠官出生于元朝丙子年(公元1336年)。林姓未入住前,据说有十几个姓氏在山外生息。后林姓繁衍发达,人丁兴旺,其他姓氏即另迁徙出山外。林姓开基至今已有670年,族谱载从仙游的三会里(今称大济镇)移徙泉邑、榕桥后定居山外,在林姓中属九牧派下。历史名人有:①林应煃,明万历43年乙卯科举人,与洪承畴同榜,南安县志有载。有名口头语:“山外林应煃16岁中举,惊死娘仔桥(榕桥)布政。”流传至今,足见当时影响之广,轰动之大。②林为,明末清初在世,因响应郑成功反清复明义举,被南明永历帝嘉封为“二象林大将军”。南安县志在人物篇李元烈栏目中载“康熙16年,山外林为作乱……”。林为反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是郑成功时代反叛封建朝廷的一员大将,在本村里仅遗留一块石碑为佐证。③林君子,晚清时期人,因开粮行米市,富甲一方而闻名遐迩,曾有民谚“岭兜豆种(张世整)喊赈济,山外君子谷价,露水头(露江)赵祝放无良心债”流传于世,并为其长子林德励捐得一进士衔。0掌握政权后,宣化人民体会到翻身做主人的滋味,尤其改革开放后,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为改变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窘境,纷纷加强对子女的教育。解放以后,全村大、中专生228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有96人,其中不乏有大学教授、研究生、博士生。 【物产与气候】社区一年四季山青水秀,花果飘香。满山遍野的杨梅、柿子、龙眼、李子等果树,绿化、美化了山村,蕴藏丰富的矿土资源,是陶瓷业的原料。宣化日夜温差较大,土壤适合块茎植物生长,番薯特别好吃,享有盛誉。 【建筑景观】宣化现留清代古民居建筑30多座,特别是林君子长子林德励主持修建的一字排开的三座“典当”古大厝,很具特色。还有一座清朝康熙年间修建的“三会堂”,被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地方文化研究会列入“福建省地方历史文化古迹研究单位”。 |
贵峰村 |
贵峰村概况 【行政区域】 贵峰村系南安市溪美街道行政村,位于南安市西北部,省道308线横贯其中,美丽的西溪蜿蜒而流。东隔西溪与美林街道溪一村、白沙村相望,西连莲塘村,南与崎峰村交界,北与镇山村交界。 【地理人文村貌】 贵峰村委会设大甓村,聚落在西溪南岸,呈条状分布。有大甓、眉尾、畲林、炮楼、虎头山、石鼻头、顶厝、六柱、周埔、下角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全村1400多户,人口5200多人。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 【文风鼎盛】 明清时代有“三进士六举人”之誉。旅居印尼的爱国华侨王国明先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在贵峰小学自芳礼堂,成功举办21期读诗班。1995年,贵峰村被命名为全国“诗村”,享有“中华第一诗村”美誉。3000多村民接受过传统诗词教育,现有全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4名,村民作品在海内外刊物发表颇多。1996年成立贵峰诗社,出版《贵峰诗词》5集,编撰诗词课本3册,把诗教引入中小学课堂。1997年贵峰王氏宗祠被评为“八闽名祠”,祠内有诗词石刻70多幅。2005年被南安市命名为“民间诗词文化艺术之乡”。同年12月,贵峰诗社负责人王赎回被中宣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户”。 【基础设施】 村道水泥路面硬化基本完成,交通设施日臻完善通讯,网络日益健全,电信业务覆盖全村。 |
镇山村 |
镇山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镇山行政村系南安市溪美街道所辖,地处南安市溪美办事处西北面,位于南安的生命河西溪溪畔,距离市区8公里,省道308线穿境而过。东与美林街道溪洲村隔西溪相望,西靠后罗山,南与贵峰村交界,北与仑苍镇相邻。 【地理人文村貌】 镇山村总面积有4.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山地面积6500亩,全村人口有7250人,计生户数2082户,有宫兜、后楼、南门口、田中央、山兜、长埕、汪厝、墩头、赤口、新宫边、镇中、沿溪12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以洪姓为主,占14个生产组,吴、郑、巫等3姓各占1个生产组。 【历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为镇山大队,1984年改为镇山村委会。 【产业经济】 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近亿元,人均纯收6200元。主要产业结构涉及农、工、商3种形式。农业推行联产承包经营,多种经作发展,主要种植水稻、杂粮及蔬菜。2003年建立国家级农业节水增效喷灌示范片,面积160亩。工业主要以水暖器材为主,有翻砂铸造、卫生洁具及针织鞋业等。大多发家庭作坊式为主体,大小厂家近200多家,较大规模的企业2家,福建省海耀工业管道制造有限公司、圆银大酒店正在投资兴建。经商方面主要有一支供销大军近500人,遍及全国各地在大中城市。 【基础设施】 镇山村拥有水泥路15公里,路灯350盏,小学、幼儿园各1所,村财每年投入15万元用于助教助学,25万元用于卫生垃圾整治及改厕。 |
长富村 |
长富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长富行政村系南安市溪美街道所辖,位于南安西部市郊,距离市中心所在地4公里,东与成功工业区相连,西与莲塘村交界,南靠长富山,南同公路从村北边经过,兰溪穿村而过。 【村落村貌】全村有490多户,总人口1700多人,是溪美街道的一个最小村落。村主干道全部水泥硬化,并架设比较标准的路灯,长富大桥于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通讯网络日益完善,电信信号覆盖全村。 【历史沿革】 长富原名长布,因背山临水,沿溪两岸布点住居,长达1公里多,故称“长布”。民国年间雅化为长富,1970年从莲塘大队拆出,自立为"长富大队",1984年改为长富村委会。 【物产经济】 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0多元,农民人均6500多元,由于山地面积较大,家家户户都种有各色的果林,特别杨梅的产量颇丰,产量近100吨,速生林逐步成长,正走向规模。 |
莲塘村 |
莲塘村概况 【行政区域】 莲塘村系南安市溪美街道行政村,位于南安市郊区,东与崎峰村交界,西与东田镇接壤,南与成功开发区、长富村交界,北靠杨梅岭,与仑苍镇交界,南同公路沿村而过,村距离市区5公里。 【地理人文村貌】 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3000亩,山地15000亩,全村总户数4150户,人口16200人,统一姓氏为陈姓,村分为东、西、南、北片区,11个中队,45个队别,是全省最大的村落,属丘陵地带。 【历史沿革】民国为潮塘乡。因该乡有个大池塘,养殖水浮莲而更名莲塘,为莲塘乡。1958年公社化为莲塘大队,1984年改为莲塘村委会。 【产业经济】 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企业不断壮大,有9家大企业,产值超2亿元,目前,主要有富源鞋业、华阳水带、恒发纸业、嘉彩彩印等大企业,家庭式企业也蓬勃发展,初步形成水暖阀门、鞋业、彩印等支柱产业,村民人均收入8000元。东南种植粮食为主,西北种植花卉、苗圃,拥有有1200亩粮食自给工程示范片。 【基础设施】拥有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大礼堂,小学2所,幼儿园2所,全村水泥路硬化率100%,数字电视、通讯网络、电信业务覆盖全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