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南安市 >> 罗东镇 >> 振兴村

振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振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振兴村简介

  南安市罗东镇振兴村位于“泉州市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的罗东镇的西部,东与蔡厝村紧邻、西与泉州山美水库相接、南与罗溪村毗连、北与南安市九都镇交界。
  振兴村历史悠久,旧社会称埔头四甲,民国年间分为仙台保和沙堤保,现村民中有三个姓氏,即黄、方、吴三姓,黄氏又分为埔头四甲和五甲人,黄氏四甲人占该村人口的90%以上。1922年,辛亥革命志士、四甲溪沙人黄礼隆先生创办振兴小学,从此,仙台保和沙堤保人才辈出。1951年,仙台保和沙堤保合拼为乡,借用振兴小学之名成立振兴乡,1958年为振兴初级社,振兴高级社,六十年代后改为振兴大队,七十年未代改为振兴管委会,1984年起称罗东乡振兴村委会,1988年起称罗东镇振兴村委会。
  振兴村有21个村民小组,村民2198户共7248人。有耕地面积1850亩,山地10000亩。
  振兴是一个著名侨村,旅居海外和港澳的振兴裔达两万多人。
  振兴村属内陆半山区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常青,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素有“柴山水源好”的美称。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作物一年三熟,主要有水稻、小麦、甘薯、花生、杂粮等。水力资源丰富,有百万立方米库容的洋蔗水库,建有水力发电站2座。有龙虾水库、山围塘4处,水坝水圳通畅灌溉用水,旱涝保收。山地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林丰果盛,主要种植马尾松、杉木、毛竹、速生林等,成为用材林基地,八十年代荣获国家绿化奖章。水果以龙眼、柑桔为主,有大贡山果场和洋蔗柑桔场,形成千亩连片水果生产基地。
  交通十分方便,在建的沈海高速复线“金仙高速”通过振兴村,村境距离在建的梅山互通仅两公里。境内有贯穿南北的梅九水泥公路,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配套架设路灯照明,利于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易。
  振兴村文化底蕴深厚,民国年间兴办了振兴小学,办学以来英才辈出,人文荟萃。现较知名的有:
  黄坚持: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职称。核能专家,原秦山核电站副总工程师兼副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
  黄志群:毕业于上海交大,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原上海市建委评审专家。
  黄奕妙: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原中国农村人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黄恭宽:毕业于浙江大学,教授。原0浙大信电系总支书记。
  黄奕裔: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黄利禾:毕业于厦门大学,原泉州市政协第八届、第九届秘书长。
  黄少坤:现年23岁的黄少坤2001年由南安体校选入泉州市体校皮划艇队训练,逾年师随刘泽峰进省队训练,首次获得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男子个人500米划艇第一。为国争光,创造了南安历史记录,参加第十五届亚运会夺金,并在全运锦标赛和世界绵标赛荣得6金4银8铜,连续五年荣获46奖次。2011年10月14日在德黑兰第14届亚洲皮划艇锦标赛暨2012年奥运资格选拔赛上喜获男子单人划艇1000米冠军,为我国赢得该项目的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他还获得获泉州市奖章标兵、国家体育运动健将、省劳动模范称号。
  黄清育:厦门大学2008届生命工程学博士研究生。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83111 362000 -- 查看 振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振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振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蔡厝村

  蔡厝村在罗东镇政府驻地以西1.8公里。早时为蔡氏居住地,故名蔡厝。 蔡厝村委会设在蔡厝街,有后山、倒当垄、垵川、长元厝、顶厝房井、太高寨、山顶厝、凤龙厝、布房、红砖厝、下新厝、棋盘厝、松脚厝、香埔头,山脚、杏田等15个自然村。聚落在东青水库南岸,呈条状分布。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695户4327人。有耕地面积1564亩,山地面积2743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果林有柑桔、龙眼。有毛针织厂、鞋革厂、蔡厝小学,蔡厝果茶场。是华侨较多的山村。乡村公路西接梅九,东接梅乐公路。 民国年间为罗溪乡蔡厝保,1949年解放后,属罗中乡,公社化时属梅山火箭公社罗中大队,1962年拆为公社,属罗溪公社,由罗中大队(即现埔心山坂、蔡厝)独立为蔡厝大队,1984年属罗东乡蔡厝村委会,1988年改称罗东镇蔡厝村委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埔心村

  埔心村以驻地自然村命名。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西北1.2公里处,聚落在洞顶寨东南麓丘陵地,呈椭圆形。有埔头心、石埔岑、红埔、小坝、香埔脚、上亭、崎尾尖、竹脚厝、埔心街等9个自然村。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1193户4453人。有耕地面积1248亩。主产水稻、小麦、甘薯、花生。山地2300亩。主种马尾松、相思树、樟树,还有龙眼、柑桔。境内有洞顶寺、冬青水库、土坑水库、草人池水库,黄坑水库。有大坑专业队、罗英中心小学、南安二中、分销组。乡村公路接梅仙公路。   民国年间属埔心保和田西保,1949年属埔头乡,公社化时属梅山火箭公社罗中大队,1962年拆公社时属罗溪公社并自成埔心大队,1984年称罗东乡埔心村委会,1988年称罗东镇埔心村委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荆坑村

  荆坑村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以北2.1公里。“荆坑”系来源于该处的一条山坑而得名。荆坑村委会设在新辽。有新辽、横山、亭顶、鸡母寿、许桃垵、高塘角、直坑、荆坑等8个自然村。聚落散布在大帽山东麓丘陵地,呈条形。有11个村民小组,村民403户2174人。耕地面积738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山地有7914亩。林木以马尾松为主,部分为杉木。还产有茶叶、柑桔、橡胶。有荆坑小学,乡村道路穿腹而过,有瓷窑遗址。民国年间隶属亭顶保,荆坑保,1949年解放后属高山乡,公社化时属梅山火箭公社高山大队,1962年拆小公社时属罗溪公社并自成一队,1965年属罗东公社,1984年称罗东乡荆坑村委会,1988年称罗东镇荆坑村委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高塘村

  高塘村因地势较高,属于丘陵山谷地,故称为高塘。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以北2.1公里处,聚落散布在大帽山东北麓丘陵山谷地。东接荆坑,西接蔡厝杏田,西南接埔心,北接向阳、九都两乡镇。村委会设在许村。辖钳珑、岭头、岭兜、许村等4个自然村,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558户2829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063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山地9437亩。林果有衫木、松木,为县级用材林基地之一,还种植柑桔50亩,茶叶100亩。畜牧业以牛、猪、鸡、鸭为主。水利设施有龙后水库、岭头水库。乡村公路与梅仙公路连接。宋时为德教乡崇仁里,元代称十七都埔头乡。明、清均为十七都埔头乡。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设罗溪县丞、高塘亦归辖。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设罗溪镇,属高塘保。1949年解放后属高山乡(七区)。1958年属梅山火箭公社。1965年属罗东公社官辖,高塘、荆坑、霞山分设为三个大队。1984年属罗东乡高塘村委会。1988年改称罗东镇高塘村委会。高塘村皆姓黄。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霞山村

  霞山村因山而得名,位于南安市罗东镇北部,芦溪北岸溪畔,距市政府40公里,东邻乐峰镇,西与荆坑村,南与罗东村相邻,北连雄伟秀丽的大旗山和广峰寺。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聚落分布在大帽山东麓丘陵山谷地,呈条形。系老区基点村。霞山村因地处小山边,简写下山,雅称霞山。民国年间属霞山保,1949年解放后属高山乡,1962年拆小公社时属罗溪公社,并自立霞山大队,1984年称罗东乡霞山村委会,1988年改成罗东镇霞山村委会。 霞山村委会驻地设在苏坑。有下苏坑、坝子口、丙寮、草埔、顶苏坑、下山、东头7个自然村,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580多户2300人。海外侨胞近2000人。有耕地面积760亩,山地762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马尾松、官溪密柚、龙眼、香蕉、茶叶。境内主要山峰有班山、霞山、五房山、对面山,村水泥路接梅九、梅仙公路。霞山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文明礼貌,治安良好,一派祥和,安定和谐。全村通往各自然村公路四通八达,已全部硬化,并全部安装路灯,村容整洁,环境宜人。一九九一年被南安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一九九一年、九二年、九三年连续三年被南安市-评为先进治保组织,一九九四年、九六年二度被南安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历年受镇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荣誉屡见不鲜。霞山村历来人才济济,英贤辈出。清代道光十一年钦授予黄火焕(字仲国)为奉直大夫、诰封奉政大夫、晋封昭武大夫、勅赠武信郎,妣潘氏诰封宜人,由皇朝赐金建五代同堂(背书七叶衍祥)牌坊壹座,圣旨全文:“旌表南安县太学生黄火焕,身观七世、寿近百上龄,钦授奉直大夫。”(牌坊奈因“文革”被毁,现存留部份,正在筹修复)。并钦赐黄火焕府第为“大夫第”,曾有拟联“紫云都督府,芦水大夫家”,咸丰年间曾有父子均中举人,即父子登科之誉。声名远播,誉驰声扬。霞山村现有清代古民居建筑古大厝(俗称汉室皇宫起)20多座,其中霞山大厝,十座大厝比邻相连,负有盛名。霞山村特色产业有针织造,现有针织机600多台,有禽畜饲养场数家,年出栏数万只之多,还有龙眼,密柚等数百亩果园。另有帮山“雪里梅”石材,储量丰富,期盼有识之士前来开发。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潭溪村

  潭溪村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在秀丽的大旗山麓,东面盆地之芦溪西畔,东与乐峰镇的潭边村、厚阳村接壤,南与罗东镇的霞山村交接,距镇政府所在地五公里。潭溪桥和南溪桥横跨芦溪,聚落散布在罗溪西北岸丘陵河谷地。村落面积为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亩,山地8370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九十,四季常春,空气清新,全村户户引用山泉自来水。潭溪村委会设土楼。分三个自然村,有26个村民小组,村民1160户4880人。潭溪村以“潭边村”和“溪西村”各取首字命名。民国年间隶属潭边、溪西、南台保,解放初属高山乡,公社化时属梅山火箭公社。1962年拆小公社时属乐峰公社,并拆为四个大队,1965年合并公社时,属罗东公社,并且再并为一个潭溪大队。1984年为罗东乡潭溪村委会。1988年并为罗东镇潭溪村委会。潭溪村是著名侨乡,土壤肥沃,楼房林立,三个自然村均铺设水泥路,晚上路灯璀璨,景色迷人,2006年获得泉州市政府授予宽裕型文明村称号。全村姓黄的人数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其祖先是紫云泉州始祖黄守恭的派下——埔头良庵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繁衍史,数代人繁衍生息,播迁至海内外各地,还保留着故土的乡音乡情。海外侨亲在兴建家乡的小学校舍、建筑大桥、铺设水泥路等公益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潭溪村是国际木偶大师,号称泉州瑰宝的黄奕缺的故乡,黄奕缺大师技艺精湛,是现代国内艺术界的杰出人物。潭溪拥有一批沉淀着雄浑古文化的建筑,其民宅大多数为皇宫式的建筑,伴随着新建的多处小别墅,互为辉映,蔚为壮观。广峰寺、山美宫、祖师宫、南浦馆等宫庙建筑和南音、大鼓吹、元宵灯节、庙会等民俗文化交融出村落的新旧交响曲,吹奏着潭溪人生龙活虎的精神风貌。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山坂村

  山坂村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西1.2公里处,聚落在洞顶寨南麓丘陵山谷间,呈块状分布。村委会设山墩。有山墩、苏垄、洋尾、尾墩、灰坝头、溪埔6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村民689户2770人。耕地面积813亩,山地707亩。主产水稻、甘薯。土特产有马铃薯、花生。山林有松木、杂木、相思树。有1所小学、针织厂5家、抽水机站2处。此地为罗东镇侨属聚居地。有乡村公路接梅九、梅仙公路。清朝时,此处为沙质地,地下一米深处皆为沙质,故称沙坂乡。1943年因音近改为山坂,沿用至今。民国年间为罗溪乡山坂保,1949年属罗中乡,公社化时属梅山火箭公社罗中大队。1962年在拆小公社时属罗溪公社,并自立山坂大队,1984年为罗东乡山坂村委会,1988年为罗东镇山坂村委会。 山坂村村的产业特点以农业为主,进行抛秧种植。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振兴村

  南安市罗东镇振兴村位于“泉州市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的罗东镇的西部,东与蔡厝村紧邻、西与泉州山美水库相接、南与罗溪村毗连、北与南安市九都镇交界。   振兴村历史悠久,旧社会称埔头四甲,民国年间分为仙台保和沙堤保,现村民中有三个姓氏,即黄、方、吴三姓,黄氏又分为埔头四甲和五甲人,黄氏四甲人占该村人口的90%以上。1922年,辛亥革命志士、四甲溪沙人黄礼隆先生创办振兴小学,从此,仙台保和沙堤保人才辈出。1951年,仙台保和沙堤保合拼为乡,借用振兴小学之名成立振兴乡,1958年为振兴初级社,振兴高级社,六十年代后改为振兴大队,七十年未代改为振兴管委会,1984年起称罗东乡振兴村委会,1988年起称罗东镇振兴村委会。   振兴村有21个村民小组,村民2198户共7248人。有耕地面积1850亩,山地10000亩。   振兴是一个著名侨村,旅居海外和港澳的振兴裔达两万多人。   振兴村属内陆半山区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常青,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素有“柴山水源好”的美称。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作物一年三熟,主要有水稻、小麦、甘薯、花生、杂粮等。水力资源丰富,有百万立方米库容的洋蔗水库,建有水力发电站2座。有龙虾水库、山围塘4处,水坝水圳通畅灌溉用水,旱涝保收。山地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林丰果盛,主要种植马尾松、杉木、毛竹、速生林等,成为用材林基地,八十年代荣获国家绿化奖章。水果以龙眼、柑桔为主,有大贡山果场和洋蔗柑桔场,形成千亩连片水果生产基地。   交通十分方便,在建的沈海高速复线“金仙高速”通过振兴村,村境距离在建的梅山互通仅两公里。境内有贯穿南北的梅九水泥公路,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配套架设路灯照明,利于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易。   振兴村文化底蕴深厚,民国年间兴办了振兴小学,办学以来英才辈出,人文荟萃。现较知名的有:   黄坚持: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职称。核能专家,原秦山核电站副总工程师兼副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   黄志群:毕业于上海交大,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原上海市建委评审专家。   黄奕妙: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原中国农村人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黄恭宽:毕业于浙江大学,教授。原0浙大信电系总支书记。   黄奕裔: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黄利禾:毕业于厦门大学,原泉州市政协第八届、第九届秘书长。   黄少坤:现年23岁的黄少坤2001年由南安体校选入泉州市体校皮划艇队训练,逾年师随刘泽峰进省队训练,首次获得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男子个人500米划艇第一。为国争光,创造了南安历史记录,参加第十五届亚运会夺金,并在全运锦标赛和世界绵标赛荣得6金4银8铜,连续五年荣获46奖次。2011年10月14日在德黑兰第14届亚洲皮划艇锦标赛暨2012年奥运资格选拔赛上喜获男子单人划艇1000米冠军,为我国赢得该项目的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他还获得获泉州市奖章标兵、国家体育运动健将、省劳动模范称号。   黄清育:厦门大学2008届生命工程学博士研究生。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罗溪村

  罗溪村是以溪得名。原名芦溪,早时长满芦苇,故得名。后因溪流入晋-溪,故又称罗溪。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西南2.7公里处。村委会设在草埔头,有草埔头、桥仔头、后厝、鸟踏尾、顶厝、乌石顶厝、珍兴、信记、祖厝、下新厝、山边靴丘、后茂、后茂新村、罗溪街、大路尾、油园、宅仔后、罗溪教堂、溪墘、桥头、三块厝等21个自然村小组,村民1619户5842人。全村有耕地1972亩,山地3452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有新雨亭加工厂区,胜华、华龙针织厂,荷心小学、罗溪桥,罗溪东西石塔,罗西小学。罗溪村是罗东镇华侨较多之村。乡村公路接梅仙、梅九公路。   民国年间属罗溪保和荷坂保,1949年解放后属芦溪乡,1958年公社会称罗溪大队,1984年为罗东乡罗溪村委会,1988年为罗东镇罗溪村委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新明村

  新明村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以南0.3公里处。    新明村委会设在慕奄口。由慕奄口、溪仔、顶墩前、下墩前、寨脚、龙眼脚、后畲、坑内、洋头、尾井、大路山、洋埔、仑美、许尾宫、布厝乾、土楼、后间、洋顶厝、美崎、连普、祖厝边、大路尾等22个自然村组成。    新明村有24个村民小组,村民2429户7509人。有耕地面积1850亩。    新明村主产水稻、小麦、甘薯。山林以马尾松为主,还植有橡胶树。域内有砖瓦厂、石材厂、石雕厂、针织厂、福建处南安市罗东外镇新明养殖场、柑桔场、有竞新小学。新明村由梅仙公路穿腹而过,交通方便。于2014.5.1成立南安市罗东镇新明帮扶互助协会。    解放后期(1950年)村里移风易俗,面貌焕然一新,当时农民会命名为“新明村”,此名沿用至今。1958年公社化时称新明大队,1984年改成罗东乡新明村委会,1988年称罗东镇新明村委会。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0建党九十周年,也是新明村村址新迁之日!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维新村

  维新村位于罗东镇政府驻地以南1.7公里处,聚落散布在梅仙公路东侧丘陵盆地上。村委会设在洋顶厝,有洋顶厝、新雨亭、后新厝、井仔、四落厝、祖厝、下井、三落、村头厝、下新厝、大坪厝、队尾、松树、前畲、外溪埔、帮吟、石美宫、巷内、后园、草坂、凤头山、候安角、沟内洋、土炉厝等24个自然村。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957户4667人。有耕地面积1158亩,山地2500亩。主种水稻、甘薯、小麦等作物。果林有柑桔、余甘、茶叶。域内有针织厂、米粉厂、小学1所。有乡村公路接梅仙公路。解放前以智新、竟新、维新三保为乡,命名为维新。1949年解放后,易名候安乡(包括新明),合作化后成立二个大队即新明、维新。1984年为罗东乡维新村委会。1988年改称罗东镇维新村委会。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罗东村

  罗东村地处南安市东北角罗东镇辖区内,东邻洪梅镇新林村大路岭山分水处,南至新明村,西至卢溪,北邻乐峰镇厚阳村,全村人口8768人,有23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落。远有享誉九洲的广洽法师,近有闻名于世左右家私,人杰地灵。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振兴村特产大全




振兴村景点大全